实用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7课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7课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优秀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7课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篇】

人教新标版第5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古诗是我国文学长廊中的一条奇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凝炼洁简的诗句中读过颂读,驰骋想象领会诗请,体司诗人的内心丰富而浓厚的情感,十分不易。我的教学设计以师生对话,互动为主线,以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相机引导,力求教学风格清新明快。

通过解题,初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初步进入诗的意境,再通过品词析句,精析重点字词。

教学内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复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巩固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背育。

3、深入体会诗人深厚、真挚的思乡之情,培养审美情趣课前准备,实物茱萸一朵,多媒体深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板书诗题,读诗题。

(二)

1、师:同学们,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山水画诗人,被称为“诗佛”,他的诗自然恬静,理趣横生,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则是一首朴素的抒情小诗。这首诗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倍受人们喜爱,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2、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读这首诗,第一、二遍注意读准生字词,第三、四遍读通诗句。(2)查阅资料,了解“忆”、“山东兄弟”、“茱萸”的意思。(3)了解重阳佳节登高的习俗,可同桌讨论交流。(4)说说全诗的意思。

二、初读感受知诗意

(一)指读正音。

(二)指导学生容易出错的字“异”的写法。

(三)集体交流。

1、(1)忆:回忆、回想

(2)山东兄弟: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称“忆山东兄弟”。

(3)茱萸:(老师出示实物茱萸)学生交流,又叫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4)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佳节,并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5)我独自一个人客居他乡,每当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想到那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了一位兄弟。

三、赏词析句,品读悟情。

(一)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诗人身在何处,并展开联想说说诗人仿佛看到了什么。(身在繁华大都市)

(繁华热闹的重阳节,家家管统,户户笙箫

街市火要银花,流光溢彩,到处张灯结彩,雕龙画栋“花市灯如昼,一夜鱼龙舞。”)

(2)诗人见到此情此景,也同这些人们一样快乐吗?不是(3)抓“独”、“异乡”、“异客”等几个重点词,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刻体会诗人的“乡愁”。

①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人虽然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子无亲,因为这份繁华热闹都与游子无光,游子们不属于这份繁华热闹。

②异乡、异客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诗人漂浮异地生活的孤独,陌生不习惯,就如一叶浮萍。

2、诗人心在何处,心情如何?

(1)师:是的,诗人作客他乡,重阳佳节,他的心在何处?(家乡)(2)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索?”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诗人做客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如“佳节”,就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3)指导朗读前两句。

(二)品析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师: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他们一遍遍在诗人脑海中清晰浮现,诗人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看到的诗人在自己的故乡与朋友们相聚的画面写下来,(生伴随《中华民谣》想象写话)。

师:(在学生在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郊游、爬山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转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伴着皎洁的月光,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享受天伦之东„„

1、九九重阳,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诗人和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去登山远眺,他们腰间都佩带上美丽纯香的茱萸花,爬上山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猜谜吟诵,其乐融融。

2、诗人为什么偏偏说“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那一幅幅温情、幸福地画面浮现在脑海,诗人的嘴角不禁弯了,心底也涌上一股暖流,诗人是如此热烈地思念着家乡,思念亲人,但诗人却好像说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

(1)表面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更加表达了作者与家乡亲人,朋友的真挚的友情,深厚的情谊。

(2)使诗句新颖别致,曲折引人,出科常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3)指导朗读诗句。

三、赏诗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结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育读;

四、回顾全诗,归纳升华

(一)师:读了全诗,大家定感受到了诗人王维笔下别样而深情的“乡愁”,同学们,回到乡愁,在王安石眼中是一片纪录家乡的徐徐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诗人叶绍翁眼中那一片朦胧的灯火,“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课件出示诗句: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京口瓜洲一水间,萧萧梧叶送寒声,钟山只隔数重山。满目秋风动客情。春风又绿江南岸,知有儿童挑促织,明月何时照我还。夜深篱落一灯明。

(二)生诗全诗,再谈感受,老师一同交流,(主要为写法上的好处,)课解提示,全诗特点:

1、全诗特点:朴质、深厚、高度的艺术概括,让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力量。

写法特色:

2、这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经诗人一道出,它就成为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情感格言式的警句。

板书:九月九日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乡愁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业:背诵、默写两首诗

搜集有关“乡愁”的诗。

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7课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二篇】

4、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教学反思:

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7课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三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付怀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附: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细流树阴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风——明月

瓜洲夜景

归心似箭

借景抒情

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7课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四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默写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挂图。

学生:查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和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理解。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

2.默读古诗,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吗?

2.简介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48 1815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