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为师心得体会范文(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为师心得体会【第一篇】

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伟大的导师。他们在我们不懂的时候教我们知识,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指引我们道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支持。而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需要有真正的爱与耐心去教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生从中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然而,对于老师们来说,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第二段:“为师”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学记》,这是中华民族对“为师”的历史、文化的概括。这里“为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包括了一种文化精神——传道扶持、耳提面命,指引学子走向更好的未来。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是强调了“为师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来“传授”,更是要给与学生必要的人情关怀,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第三段:教育需要的是爱与耐心。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为师不为心得体会”这个主题开始有更直接的意义。教育是一项长期且高质量的劳动,首先需要的就是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与投入。而要做到守初心、担使命,需要老师们有足够的耐心,关注学生,体察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加全面的扶持和帮助。

第四段:老师应该更注重教学的过程。

在一些教师中,他们需要更注重教学中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关注如何去创造更多有关于教育经验上的心得体会。即使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不应该停留在教育上的技巧、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上,而应该建立起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建立良好的心理关怀与沟通机制,让教育工作真正成为一项基于人文的工作。

第五段:结论。

对于老师而言,心得体会自然不应该忽略,然而,在真正前进的过程中,重要的仍然是将精力放在学生的成长上,为学生踏踏实实地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不必过于着急关注教育上的技巧、经验和技能的积累,而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关怀与沟通机制,真正为学生的成长而服务,让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成果为学生成长的路程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师心得体会【第二篇】

首段:介绍师者的重要性和为师之德的内涵(200字)。

作为社会的栋梁和传承文明的重要力量,师者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育人育德的责任。为师之德,是指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作为一名教师,仁爱、宽容、公正成为了基本点;而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发展和培育学生良好品德成为了核心任务。师者的行为榜样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培养起让学生接纳希望,拓展前进方向的能量。

第二段:不断自律提升自身师者之德(250字)。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自律。自律不只是要求教师做到课前准备充分,上课纪律端正这些表面的举动,更是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行为上、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标杆。消除个人情绪,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公平待人,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以私心为驱动,始终诚信为本,培养出学生群体的和谐、团结与进步。

第三段:关注学生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250字)。

作为一名师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注重挖掘和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差异。了解并关心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专长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为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爱国、励志、创新、诚信等良好的品质,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和道德的培养中全面成长。

第四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积极向上(250字)。

作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教导学生,更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人格塑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中传播真理、正义、善良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境界。教育不只是教导学生知识,更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人。

第五段:教育是艰苦而有意义的事业(250字)。

作为一名教师,明白教育是艰苦而有意义的事业。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教育改革,持续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时,要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找寻乐趣,尽量把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愉悦。坚守初心,永葆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耐心,努力培养更多有思想、有知识、有品德的接班人。

结尾:

在教育中,师者之德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品质。只有具备了为师之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出一份真挚的付出。无论在哪个时代,为师之德都是教师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标志。希望教师们能够时刻保持对未来的信念,不断完善自身师者之德,在社会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师心得体会【第三篇】

最近读了于永正先生的《我的为师之道》,感慨颇深,让我不由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本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我一直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1、不背手;2、主动和学生打招呼;3、课间和学生一起玩;4、到学生家里走走;5、经常讲故事和笑话;6、幽默;7、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8、做值日;9、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10、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

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

为师心得体会【第四篇】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春秋战国学术文化的一个总结。其中的《劝学》(一作《观师》)、《尊师》、《诬徒》等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讲为师之道的内容,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思想之光,兹述析如下。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为师者自我价值的确认。

春秋战国之时,具备为师之资格的人,皆是具有“道术”且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知识分子。无论儒家、墨家还是道家,尽管其思想上取舍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传授自己所认同的“道”,而这便成为为师者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吕氏春秋》更明确地指出:“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又说:“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于教。”教师应当认识到,其自身之所以存在重要价值,在于其主要是开启心智,在于“胜理”,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德行的“人”,即所谓“行义”是也。

进一步讲,“行义”二字标示出了为师者通过教育人、培养人而改造社会的神圣使命,具有“道德命令”的性质。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在对社会关系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担当,达不到“行义”的目的和要求的时候则常常会感到惭愧与不安。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师者就是社会改造的引导者、先行者,所以《吕氏春秋》讲:“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为了“行义”而“争于道”,对于为师者而言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为师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的确,为师者只有先确认了自我价值感、使命感,才会有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就以大教育家孔子来说,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是分不开的,他要通过育人来“行义”。在匡地被围困时,他还带领学生习礼树下,弦歌之声不绝,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事业,真有临大节而志不可夺的精神。在教育劳动中,义务体现为使命,在价值感和使命感中,才能激发出内在的热情与持久的力量,从而自觉、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育人的工作。

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

为师者容易犯的四种毛病。

《吕氏春秋・诬徒》篇批评了某些为师者容易犯的四种毛病:

第一,“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是过于随心所欲,缺少一贯性的原则,信口开河;二是对待学生的态度不稳定,喜怒无常。一般说来,“不讲”的老师少,但“妄说”者却大有其人,“妄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缺乏、学术不精和不负责任。为师者应当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平和其心气,宽大其胸怀,培养对学生的良好感情。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足,有时出现傲慢、顶撞、无理、“不懂事”等言行并不意外,对此教师应掌握分寸,正确处理。

第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

就是说为师者自己有失败或过失,不肯自我批评,刚愎自用,坚持错误。当然教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教师不应过分看重自己的尊严。如果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顾是非曲直,实际上你的尊严并不能得到真正地维护,相反却受到更大的损害。每个当老师的,都希望学生尊重自己,这是正常心理,问题是怎样赢得学生的尊重。尊重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基础上的自觉行为,即使对于年少的学生也应当是这样,教师发现自己错了能坦率地承认,学生不但不会瞧不起你,反而会感到你可敬可亲。

第三,“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驱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

有些教师阿谀谄媚权势者,不管其德才如何,千方百计地讨好奉承。这种情况在古代专制社会中是存在的,是不正常的。一方面,这会在心理“骄惯”那些富豪子弟,使他们产生鄙视教师进而轻视知识的心理;另一方面,这在客观上是对贫寒子弟的不公与歧视,使他们的.自尊心无形中受到伤害,他们也同样会对这样的教师产生鄙视的心理。为师者平等视人、给予每个受教育的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关注度,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体面与美德。

第四,“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之,而恶之。”

个别为师者对品学兼优却不善于“搞好关系”的学生无端地疏远、嫉恨,从而压制之、刁难之。“弟子去则冀终,居则不安,归则愧于父母兄弟,出则惭于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学生的社会关系、家庭条件、生活习惯、个人爱好不可能完全一样,也不会是一种类型。就性格而言,有能说会道的、也有沉默寡言的,有“眼皮子活”的、也有灵活性差的,这都是正常的。作为教师,对于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要善待,因为他们在心灵深处都期待师长的关爱,这一点不可不明。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

为师者最好能“反己以教”

《吕氏春秋》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反己以教”。“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好老师对待学生就如同对待自己一样,要设身处地施行教育。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先想想,自己若是学生,能否做到,不能勉强学生做力所不及之事。这样就能师生同心,情感和谐,使教育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为什么为师者要“反己以教”?《吕氏春秋》指出:“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又说:“为之而乐者,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人之常情是,不能喜欢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能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中有所得。做一件能得到快乐的事,即使是不肖者,也会努力干;做一件苦恼的事,别说不肖者,贤者也难以坚持。因此,“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体验学生的心情,研究其心理特点。这样,就能找出适当的办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反己以教”,从教学内容上讲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凡说者,兑(悦)之也”。“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锤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草名,有毒)也。”意思是说,大凡说教,应该使对方心情舒畅,而不是硬性说教。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反去硬性说教,就如同拯救溺水的人却用石头让他沉下去,如同治病却给病人喝下毒药一样,只会适得其反。

“反己以教”,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是注意学习、休息和娱乐相结合。一味紧张单调而急迫地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精神疲劳,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师不能令于徒”,即造成老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局面。而高明老师的教学,总是能把教学组织得劳逸相济、从容不迫。使学生既有严肃认真之学习精神,又有愉快活泼之生活情致,即“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这样,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而能够疾学不倦了。

综观《吕氏春秋》所讲的为师之道,毫无疑问,有利于为师者恰当地自我定位,有利于为师者的自我省察,有利于为师者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颇值得今天的为人师者思索玩味、借鉴学习。(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为师心得体会【第五篇】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终境界。我以为,这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从事艺术创造的境界,也是我们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做教师亦是如此。所以为师之道依我看,也可以划分为三种层次。

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所谓职业,就是凭之吃饭、挣工资的,而且在现在这个处处呼唤改革、倡导竞争的时代,干不好是要下岗、要落聘、要丢掉饭碗的,因此,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到众人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也就是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所谓事业,就是人人都想发达、有成、为之奋斗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得好好干,努力干,并且要会干。因此,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就应实干加巧干,既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能做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

第三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所谓艺术,就是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因此,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就要晓古通今,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而学生则有天上一日人间十年的感觉,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觉背书之累。这种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想追求到的,“众里寻他千百度”,但欲达到,却非经年积累不成。而一旦达成,享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则心中喜悦,万难形容。

48 2034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