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成考【5篇】
光阴的故事成考【第一篇】
时光的阡陌上,我们都是行色匆匆的过客,我在长大,你在变老,往事如梦,岁月如歌,里,总有深深浅浅的记忆萦绕心头,于是,总想用追忆来收藏温暖,用温柔来填满思念。
我是在一个比较保守的家庭里长大的,彼此之间很少言爱,父亲总是一脸的严肃,总是忙的不见踪影,所以孩提时代的世界里,我的记忆里几乎全是母亲。
幼稚园时,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害怕张三的故意叼惹,连着几天不想去上学,明天迟到了又害怕老师的责骂,又悄悄地遛达回家。当巷子里的其他孩子开始哇啦哇啦熟练地背诵着《乌鸦喝水》时,母亲才顿悟,自家的丫头还啥也不会,学级已经落下步子了。于是,母亲直接找到小学一年级老师那里,恰好那位老师又是母亲以前的同学,就请求老师马上收下我插读一年级,老师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问了我几个问题,我当时懵头懵脑的,一个也回答不上来,老师犯难了,怕我跟不上会被耽误,还是劝母亲将我送到了学前班,说最好一步一步来基础才能踏实些。我们当时先是幼稚园三年,再是学前班一年,然后才是小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如此细致地教育办学恐怕当时也真是不多,可见我那时还是挺幸运的。
学前班就要学习写字了,有一件事我至今都还记得非常清楚,当时老师教我们写阿拉伯数字1至10,写到5的时候,不论老师如何地说教,我还是怎么也写不好,老师就生气了,我更是写不好了,母亲急了,想了好一会儿,转身去灶台边拿来捅炉火的火钩,我吓了一跳,远远地躲在一边,她拉我过来,一起蹲在院子里,让我顺着那个火钩在地上画,最后在上面再加一横,这样一个5就算写好了。也真奇怪,如此以来我不仅写好了5,而且似乎也打开了我脑海里那扇学习的大门,从此之后,我的学习再没让母亲费过心,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这样说来,我的启蒙老师应该是母亲,是她拿来的火钩,成了我人生的第一个教学模具,它撬开了我在学习方面的心智,让我告别了懵懂的幼年,迈出了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后来,开始学习写作文时,大家写的大都不是太好,啥样的笑话都有。记得每周五下午的两节作文课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本就写得绊绊磕磕的一些同学的作文被老师夸张地念出来,笑得我们前仰后合肚子都疼。当然后面也必须得念几篇优秀的,我的文章总是在这其中。
我从小就是心思比较敏感细致的那种,而且刚开始学习写作文时,总能得到母亲的提点,她虽然也没多大文化,但她的点子却特别多,她告诉我说文章的开头必须别致,才能开个好头,吸引住别人,有你自己的出众之处,于是每次写作文时,我总会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个个别致的开头,绝对不落俗套,围绕着主题,做到详略得当,文末画龙点睛,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再进行主题的升华,于是1篇老师眼中的好文章就问世了。当时不论啥样的题目,写的时候全凭天马行空的想象构思,没有多少丰富的生活体验,也根本没有任何的作文书籍可以参考效仿。记得当时老师要我们写1篇关于人物记事的文章“我的……”我写谁呢?想来想去我还是选择写一写自己的外公,虽然,母亲是外公最小的一个孩子,当时的外公年岁已大,病瘫在床上,我与外公见面的次数都寥寥可数,更别说其它相处的事情了,但是,我常听母亲说到过外公以前的一些事情,说他脾气倔犟性格耿直,人特忠厚老实等等,于是我就围绕他这些个性编出几件事情,把他们口里的幸福都窃为己有,这样,一个可亲可敬忠厚勤劳的外公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的笔下。虽然平日里我也不善言词,安安静静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敏感细致的心,我喜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一串串的小字,让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我内心世界里的渴望和憧憬。那时候几乎我的每1篇作文都能得到老师的夸奖,母亲更是欣慰,常常读给弟妹听。
还记得那时的母亲很爱唱歌,常常是一边做着饭,一边教我唱着歌,虽然都是些老掉牙的歌,母亲却乐此不疲地教着我,我更是兴致勃勃地学着。每当老师让大家搞娱乐唱歌时,我便会自告奋勇地去唱一首,虽然唱的也不咋的,甚至还会跑调,可心里也感觉美滋滋的。
印象中总觉得,那时候的父亲给我的记忆很少很少,尽管他的文化程度要远远超过母亲好多,性格也是干练利索,但是在管教孩子的事情上,他总是无暇顾及。从小到大,只有一件事是我对父亲最温暖的记忆,那就是小时候的每个新学期当我发了许多新书,母亲教我用牛皮纸给所有的书都包上书皮,这时父亲就是再忙,都要用他那被砖瓦磨得很是粗糙的手在所有的书皮上认真地写上我的姓名班级和书的科目,然后欣慰地笑笑。每每看着书皮上父亲那潇洒的字迹,回想起平日里一脸严肃的父亲那一刻所流露出的那份难得的笑意,我能感受到他对书的那种痴爱和难以割舍的情怀。
父亲那时总是很忙,所以我们受母亲的影响就最多了。母亲的聪慧让我受益匪浅,但母亲的多愁善感也在无意间影响着我,我在家里又排行老大,从小就懂得替大人分担,也很会察言观色,母亲无愁我就无虑,还好我的学习并没有受多大影响,成绩一直很好,只是心思重,总是放不开,有事爱闷在心里,长大后,我也意识到这种性格弊多益少,缺少阳光乐观自信的那份洒脱,只能在努力中不断调整和改变着自己。
曾经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一个阳光快乐的妈妈足以成为孩子快乐的天堂”,我深有体会。的确,心若向阳,人生路上所有的风雨,不仅不会成为牵绊,而会滋养人生,让成长更加茁壮!
光阴的故事成考【第二篇】
你的影子若隐若现。
记忆虽然拥挤不堪。
但在不失眠的夜里。
我总是能回到当年的驿站。
在那青春的驿站。
我喜欢用一块红布。
蒙住双眼也蒙住天。
于是我不愿醒来。
任那些激情燃烧的瞬间。
演绎成缓缓开放的睡莲。
而那期待一生的传奇。
也在半梦半醒之间。
淡泊如烟。
如果黑夜和白昼是一个轮回。
我行走一世也只是从终点回到起点。
今夜无眠就让如此不易的相逢占据所有空间。
而此时头顶星光灿烂。
或许我已顿悟。
不如顺其自然......。
光阴的故事成考【第三篇】
白墙青瓦的老屋、潜心绘制的画匠、怡然游玩的旅者,岸边物、境中人,一应倒映于南湖。一池清粼粼的碧水,一池活生生的倒影,静动相宜,真真震撼到我!
震撼带有撕裂性,震源来自于埋藏在宏村深部的一种因子。那到底是什么?流连于中国最美画里乡村,两天里,我一直在追索求之。
直到站在汪氏宗祠,仰面接住那“四水归堂”的阳光时,一切才勾连起来。
阳光很足,我眯起双眼,似在回顾旧事,又像在倾听私语。
我们这个家族,到儿子已是疆三代。虽然生于新疆长于新疆,可我还是感觉自己是个客居者。很奇怪的感觉。出生在这里,工作生活、结婚生子,照理,我已是地道的新疆土著,但每每听阿訇唤礼,看穆斯林虔诚的目光,内心总是一凛:于新疆,你终究是无族无根的漂泊者。
此刻,在静谧的院落里,在律动的阳光中,我依稀感觉到,有一粒尘埃回落在它应该归位的水土。夫家本是徽州人哪!这屋、这水,这山、这人,所浸褥的宗族血脉、典雅书卷气息,让我辨识到自己,从何处来、根在哪里。
光阴的故事成考【第四篇】
连续几日的暴雨过后,天终于放晴了。
天上的云彩变得稀薄,有的地方还露出了碧蓝的蓝天。因为久雨咋晴,放眼望去,到处都被一层淡淡薄薄的雾气环绕着,从水面到树梢一直到高楼。
而那些花草树木,则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几日不见,河边的'莆草长得更高了,芦苇也更加苍翠,荷花开了零星的几朵。河水涨起来了,河面上氤氲着一层雾气。因为没有风,两岸的树木和楼房,以及布满灰色云朵的天空,都倒映在河水里,好像在水下,也有一个广大而深远的世界,和我们遥相呼应。
桥头边有两位老人在卖豆角。现在才早晨七点,正是上班的时候,怎么可能有人停下来买豆角呢?看我牵了狗经过,那个老太太眉开眼笑地说:
“买两把豆角吧,刚刚摘下来的,还带着露水!”
那豆角的确非常新鲜,用青草捆成三小把,整整齐齐地排在一件布包上。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种的吃不完,才拿到这儿来卖的。
我停下来,看看她的豆角,然后告诉她:
“我出来蹓狗,没带钱。你这豆角好鲜嫩啊!”
老太太很开心地笑了,好像我赞美了她可爱的孩子一样,听说我没带钱,她拿了一把豆角,非要送给我:
“没钱不要紧,拿着吃去吧,反正是自己种的。”
我坚拒了,带了坦克匆匆地离开。城边上,有很多征用但没有开发的土地,春天的时候,很多老人纷纷开垦出来,种上一些瓜菜。如今春去夏来,这些瓜菜已经收获了!时光从来都不辜负人,你播种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果实在光阴里成熟,花儿在光阴里开落,亲人朋友在光阴里聚散。
每一寸光阴,都是一个特别的故事,都在用它特有的方式,向我们诉说。
光阴的故事成考【第五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中的我们,也是这样。曾今阳光向上的少年,经过时间的流逝,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为事业而奋斗的青年;也是曾经只会号号大哭的婴儿,经过了漫长的转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经过漫长的光阴,时间的流逝而形成的。它让人们从阳光的笑容转变为额前的一层层苍老的皱纹,让曾经好奇无知的小孩成为了遇事要懂得镇静的青少年。这些都是光阴所带给我们的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停的变化着,变换着。
时间总是那样的飞快,当我们还不曾明白它的存在时,它又已经“嘀嗒”的飞走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每次在耳边听到这首歌时,心里都会有无限的感触。是对父母为我们倾注了无数的爱而感激,也是在感受时光的匆匆,我们的长大,父母为我们操劳而带来的苍老。
不仅包含着一去不复返的岁月更重要的是父母对我们无限的爱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去留恋。
闭上你的双眼,这时的时光就在你的耳边略过。认真地去想想,时光带给了我们什么,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风雨过后的阳光总是需要人们一遍又一遍的去不断的打磨,获得属于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大地在奋斗,花儿在笑容,小鸟在歌唱,绿树在向往。你又在干什么呢?我们要去珍惜,珍惜身边的一点一滴,你会发现,我们也正在谱写那首!
下一篇:母亲节活动倡议书最新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