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样例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第一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在解题的活动中,是通过解题活动逐步逐渐形成的。通过例1,例2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列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都按照“引发需要—填表列举—反思方法—感悟策略”这几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出示例1情境图,读题、提问:你能用小棒围一个符合要求的长方形吗?让学生想到围成的长方形与长、宽有关,因此在解答之前必须找到对应的长和宽。

当在激发学生的需要后,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空间,并与同学交流的机会,把自己的所想、所思给大家分享,从而在交流中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当然,学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进行有序的思考,因此在汇报时,有意展示重复,遗漏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各种围法可以按照宽的米数从小到大有序地列举出来,更能帮助学困生的学习。

让学生获得答案后,继续利用表格的数据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你有什么发现?这就需要通过例2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提高了列举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种策略的学习,是通过学习掌握一种解答题目的技能技巧,是灵活运用方法的一种体现。所以,教材中的练习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怎样安排练习,使学生从巩固——掌握——形成技能。因此,练习的题目不易过多,要精,有层次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变化要多样化,让学生变的灵活。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第二篇】

在上课前,我跟学生玩一个游戏:老师手中有扑克牌方块5、6、7和红桃5、6、7这6张扑克牌,两人游戏。每人拿方块或红桃,每次出一张牌,比大小,三局两胜。在游戏里,我是先出的,学生再出,结果是每次都是我胜了。从而引出策略这个抽象的概念。利用学校开展的运动会报名整理,引出列表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所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看完后,也有一种非常想运用自己所学的本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冲动。

教学例题时,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店促销活动,我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条件和问题,学生找到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很快就会算出小华买5本需要多少钱?我追问:你平时用哪些方法进行整理信息并解答问题的?学生不作声,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不用什么方法,只要懂得其中的数量关系,就能解题。

对于班级中聪明的孩子来说,有些题目老师不讲,他们都会做。为了照顾到全体同学,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我向同学们介绍了一种用列表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表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呈现简洁的文字摘录,学生感觉很清晰,很简便,学习兴趣逐渐加浓。我指出如果再给它们加上边线会怎样呢?操作后形成了表格,学生十分兴奋,并认为这样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更清晰了。此时,学生对列表分享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样例精选5篇”,再通过分析表格中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全体学生都掌握了解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安排几次对比,比如将列表整理与凌乱的情境图进行对比;将列表整理与学生的文字记录整理进行了对比,那就更好了。尤其是要将列表整理与文字记录整理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列表整理”清楚、简便、有条理,形成自愿运用“列表整理”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细致,只注重分析了表中的数量关系,如从条件出发,要求5本笔记本多少钱,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再求出5本的价钱;再如从问题出发,要求5本的价钱,必须先求出1本的价钱……看似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解答得非常正确,但是感觉此节课还应该突出如何进行列表整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方法,以帮助学生解决今后出现的更复杂的题目。

在教学中,给我的感觉是单独出现条件和问题,要学生自主列表解决,问题不大,但如果几个条件和问题同时出现,有些学生就会茫然……这在教学两表合并成一张表时,感觉特别明显。

总而言之,由于此次教学,我们五个试教者都没有试教,而是备好课后直接教学,在时间的控制上做得不够到位,例题花了太多的时间,感觉很清晰的教案,在教学时总有一种不知所以的感觉。于是我在思考,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功夫也许还应花在课外,比如首先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到底是什么?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列表,还是通过列表重点来分析数量关系?其次是到底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还是边引导边探索?整节课到底是学生主体还是教师主导?一系列的问题在我教完后,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一下子我就好像失去了方向……也许,教材是死的,教法是活的,我们只要采用灵活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便是一节成功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第三篇】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列表和画图来解决问题,对这这几种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因此本节课我开门见山,先是回忆了这几种策略,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些策略的好处,从而引出了课题。

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1、课前没有去开好电脑投影等设备,导致没能准时上课,还有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实物投影呈现学生结果时,投影不会使用,课堂气氛比较尴尬。只能让学生口头表达想法,没能直观的有序和无序这两种列举方法,结果可想而知,比较空洞。

2、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够积极。在语言方面我是比较欠缺的,不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气比较比较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导致在让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就像一潭死水。几位老师也给出了意见,在学生讨论不热烈的时候,可以下去加入他们的讨论,让他们知道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有几个组讨论起来了,可能就会带动一个全班讨论的氛围。

3、上课比较随意,尤其是站姿,没有气势。在上完课后,几位老师模仿了我的站姿后,我自己都觉得有点颓废的感觉,在之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努力改进。

4、在教学设计上,让学生读题后就要求找出一种围法,这里可能放的过早,应该要让他们正确审题,明确要围得是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长和宽都是整米数。由于我的急于求成,想让学生先得到如何判断所围长方形是否符合条件即“长+宽=11米”,这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

5、学生的读题不够整齐响亮,回答问题不够完整。以后要在课堂上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讲的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对于一些问题引导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回答容易偏离问题。

7、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从回答人数来看只有接近50%,没能很好的关注全体学生。还有在学生练习时,我走下去检查时,通常就是站着看一眼,给学生一种距离感,没有亲近学生。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第四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需要我们再次明确一下本课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里面的地位。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为什么新教材要安排单独的策略教学单元,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老教材是怎么教学本课的应用题的,归一应用题一节课,配合相应的练习,归总一节课,做练习,后面的两种三步应用题最起码要两节课,还要配合练习。这样教学的弊端,这几年讨论得比较多,主要是学生缺乏自主整理、加工、分析信息的能力,只会套题型,解死题。学生掌握的方法(注意:是方法)不能迁移。于是,老师只能碰到一个题型讲一个题型,耗时多,效果差,极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而策略,它是对方法的提炼、总结,它能有效的驾驭、统整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用好这种策略、反思这种策略、体悟这种策略,才能有效培育基本数学思想。

因此,现在我们回来开头的问题,对于刚接触策略的学生或老师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但在教学处理时,千万不能退,千万不能舍弃策略,而去教方法。

前几年,应该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争论比较多。但目前来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该是比较明确的?——“两条腿走路”,既要解决问题,又要培养策略。讲解决问题是为了应试,是策略是为了数学思想的发展。

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策略是教不出来的。为什么?我们比较策略和方法这两个概念。在系统论上来看,方法是下位的,策略是上位的,再往上是数学思想。方法是外化的,是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分析演示得以传递。老师掌握了三种方法,告诉学生,那学生也就掌握了三种方法。但策略这种东西是内在的,显不出来,哪怕老师有一百种策略,也没有办法直接告诉学生,策略只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渐渐萌发起来。那么,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呢?因为,策略虽然不能通过直接言传身教获得,却可以在大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不断反思,不断比较,不断提炼而形成。有几个问题,应该是教师教学时经常挂嘴边的:“为什么要用策略?”“用了策略有什么好处?”“我们是怎么来用这种策略的?”不是说每做一题都要这么问,而是要经常问,促进学生感悟、体验策略的好处。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经验的积累,当学生把什么都忘了的时候(具体的题目、具体的解题方法),剩下来的就是策略,再进一步就是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第五篇】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能使信息显得很有条理,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列表法的好处,第二课时是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去解决两积求和(差)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继续体验列表的价值,并能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去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于进一步学会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难点就在于怎样正确的运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较复杂的信息。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列表法的掌握并不好,主要在于不懂得列表的好处以及怎样列表来思考分析问题,很多学生甚至是在算过结果后再去填表,把列表整理信息变成了一种无用的操作。因此本节课上我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例题,发现信息比较多,比较乱,从而想到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而在分享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样例精选5篇”,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最准确的意思,要从表格中就能看出题目的完整意思。比如象例题的3行桃树,每行7棵,很多学生只会整理3行和7棵,这里我就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条件放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会让人误解为是3行一共栽了7棵,从而意思表达不准确,应该写清楚是每行7棵,这样比较准确。第二就是要会根据问题有选择地整理条件,如例题中给了我们三组条件,而问题是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通过让学生先自主整理列表,再汇报讨论,让学生明确条件虽多,但我们只需要整理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即可。

在教学中也有学生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整理在表中,就是整理一个3×3的表格,然后看问题求的是什么,根据问题再去表中找相关的信息.这样也是可以的,我给予了肯定,而且学生说出了在解决下一个问题时就不要重复列表了,就只要看这张表就可以解决问题.教学时没有采用固定的方法,而是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列表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上完试一试后,我没有直接让学生练习,而是让学生根据例题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有选择地解决,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巩固用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是看学生提问题,再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分享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样例精选5篇”,而更重要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的经验。并通过比较把这些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数学思考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解决思路。

通过上述的处理,学生对用列表来整理条件问题及根据表格来分析解答问题的掌握上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本节课我觉得也有几点不足。

一是上课时没有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列的表没有及时给大家展示,只能在黑板上画出学生的作品,耽误了一些时间.

二是从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还没有自学养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体现在做练习中,如果没有要求让列表,学生是不愿意列表的,导致时常做题出错.

三是当学生列表后,没有让学生多进行据表分析,对于整理好的表格进行分析得不够,可能也是因为我觉得这部分知识学生分析起来不太困难,但回想起来如果让一些后进一点的学生对说一说,多分析一下这些表格,对于他们用此方法再解答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可能会有一些更大的帮助。

四是学生的小组交流不够多,其实在教案中我设计了让小组活动交流的时间,但在实际的课程中,真正让学生交流看法的活动只有一次,而且个别学生在交流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说与课堂无关的话,使小组交流变成了形式.在后面的教学中应该严加要求努力加以改进。

48 1646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