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的性格特点(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林冲的性格特点(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林冲的性格特点的句子 精选31句1

1. 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2.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

3. 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4.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

5.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 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6. 所有诸懊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亮。

7. 两个待向前,只听得殿前又卷起一阵怪风,吹得飞砂走石,滚将下来;摇得那殿宇岌岌地动;罩下一阵黑云,布合了上下,冷气侵入,毛发竖起。

8.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

9.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10. 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无声谓之号。

11. 远远望见旗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兵将;大刀阔斧,杀奔白龙庙路上来!

12.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3.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14. 林冲见了,起身接着道:“娘子,小人有句话说,已禀过泰山了。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

15. 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16. 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

17. 惺惺惜惺惺,好汉识英雄。

18.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19.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20.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管营,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21. 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

22. 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23.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24.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25. 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卷。

26.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27. 恰是寒冬气象,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纭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28.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29. 有力使力,无力斗智。

30.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31.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这5篇林冲的性格特点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林冲的性格特点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林冲的性格特点范文2

关键词:兴趣 人物 文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96-0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 学会本课8个生词,认识绿线内的5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林冲的谦虚忍让和洪教头的狂妄自大,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好汉歌》。感受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在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2.谈谈你对《水浒传》的认识。

二、板书课题,初识人物

师:同学们,咱们刚才聊的是《水浒传》。它的作者施耐庵跟我们可有渊源,在我们盐城的大丰白驹,还有施耐庵的故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改编自《水浒传》的一个片段。(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生字“棒”的写法,了解“教头”的意思。)

(一)了解主要人物

1.出示林冲画像,简要介绍。生观察林冲画像,说说对林冲的初步印象。2.洪教头是谁呢?

(二)再读课题

了解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感受《水浒传》每个章回题目的表述特点,读题后质疑。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意思。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四、品读“相遇”,感知人物

(一)品读人物――洪教头

师:林冲与洪教头萍水相逢,素昧平生,无冤无仇为何打斗比试呢?故事的起因还是席间的相遇。这天,柴进正在厚礼款待林冲,忽听得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且看――这位不速之客。(出示)

1.生齐读句子。2.师指导朗读:你们看到了吗?他的胸脯――挺着,头巾――歪戴着,谁加上动作、表情,再来读一读?3.初步感受《水浒传》刻画人物的巧妙。

师:不得不佩服施耐庵,寥寥两笔,便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目中无人的洪教头。

( 出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人物刻画的精彩点评。师解读:也就是水浒当中所写的108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独特的长相外貌和精彩的语言。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刻画到底妙在何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精彩语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好批注。

4.通过人物动作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师:你画出了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生个别说,出示)

师:林教头“躬身施礼”可换来的是洪教头的“全不理睬”。再看,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理解“上首”)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怎样的林冲?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洪教头呢?

师(过渡):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就让我们捕捉到了人物的特点。课文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更为精彩,你们找到了吗?课文有几处描写洪教头的话?

5.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出示对洪教头的三处语言描写,生个别读。)

师:这三句话神态不同,你发现了吗?(生自由表达。)

师:听,洪教头在冷笑,他在冷笑什么?如果你是林冲,你听见了,会觉得哪些词比较刺耳,特别伤自尊?(抓住关键词理解:流配的犯人 依草附木 骗吃骗喝)

师:让我们把这声声冷笑送进林冲的心里。(个别读)

师:这声声冷笑像一把刀子,撕裂着林冲的尊严。(再次个别读)

师:齐读,你读出了怎样的洪教头?(嚣张、傲慢无礼、自负、狂妄……)

(二)品读人物――林冲

师(过渡):面对如此咄咄逼人,气焰嚣张、狂妄无礼的洪教头,如果你是林冲,你会怎么办?

1.可是,林冲说“不敢,不敢”,这不敢是因为自己打不过洪教头吗?你们怎么看?同学们,咱们猜一猜,林冲是怎么想的?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2.联系上文考虑,此时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林冲?

五、设置悬念,小结全课

师: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呢,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看来一场打斗避免不了,蓄势待发,打斗经过如何?结果怎样?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又能认识到怎样的人物特点?咱们下节课分解!

参考文献:

林冲的性格特点范文3

薛霸看着林冲说:“不是俺们两个和你过不去,只为前天动身来的时候,有陆虞侯传高太尉钧旨,让我们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揭了金印去回话。即便多走几天,也是个死数。今天就在这里结果你,倒作成我们两个回去得快些。你别怨我们弟兄两个,这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林冲听见这样说,泪如雨下地说:“上下,我和你们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望你们二位救救小人,生死不忘。”董超说: “说什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也不说话,双手举起水火棍,就往林冲脑袋上劈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子刚刚举了起来,只听见松树背后打雷似的大喝一声,一条铁禅杖飞起,把这水火棍隔飞,随后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大喝一声:“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了!”说着提起禅杖,抡起来就打两个公人。

林冲睁眼一看,认得是鲁智深,连忙大叫:“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了,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说:“不干他们两个的事,是高太尉指使陆虞侯吩咐他们,要害我性命。他们怎敢不依他?你要是打死他们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拔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扶起林冲来,说:“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天分别之后,听说你受了冤屈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到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你不着。后来听得人说,监在班房内,又见酒保请了两个公人到酒店里说话,洒家就疑心,怕这厮(sī)们路上害你,放心不下,特地跟了下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进客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了。夜间听得这厮们做神做鬼,用滚汤烫了你的脚。那时候俺本来就要杀这两个撮鸟的,只为客店里人多,不大方便。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心不下。你们五更里出门,洒家先奔这林子里来等着这两个撮鸟。他们来到这里,果然要害你,这叫天理昭彰,正好杀了这厮们,给兄弟出气。”林冲劝说:“师兄既然救了我,你就别害他两个性命了吧。”鲁智深对那两个公人说:“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的面,把你们两个都剁成肉酱!如今且看兄弟的面皮,饶你两个性命。”收了戒刀,又喝一声:“你这两个撮鸟,快搀上俺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哪里敢回话?口口声声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急忙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拿了包裹,一同走出林子来。

精彩菜单

蜚声中外的《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语言写成的长篇小说。小说在民间话本和戏剧的基础上,叙写了大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传奇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浒传》在国内版本约有53种,在国外也有20多种译本。日本汉学家盐俗温称:“《水浒传》是惊天动地的快文,中国小说之冠冕,是雄飞世界文坛的优秀古典小说。”

名厨画板

今天请来的“名厨”施耐庵,出生于江苏兴化,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也是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为人仗义。在民间轶闻中,他是一个文武双全、见义勇为的英雄好汉,曾有拳打恶霸、棒打无赖的传奇故事。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他曾在钱塘(今杭州市)为官3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以授徒、著书自遣。

营养配方

《水浒传》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人物众多而又个性鲜明,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之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因此,这次的营养配方主要是“声如其人的语言描写”。写好人物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人物语言要求精练和个性化

精练,就是指语言描写要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个性化,就是指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描写要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等等。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如上文精彩片段中,林冲面对薛霸、董超的谋害,苦苦哀求,显得懦弱无能;鲁智深要杀那两个差人,又替他们说话,体现了他善良,委曲求全,对自己的地位和小康生活,还抱有幻想。同样是下级军官的鲁达,说话粗野直爽,性格刚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同时,在他叙述事情原委过程中,又显示了他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特点。至于薛霸、董超,从前后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见利忘义、见风使舵的小人。人物语言无不体现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特点。

二、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

如薛霸、董超在客店要帮林冲洗脚,从他们的话语中,预示差人对林冲不怀好意;在野猪林与林冲的一番对话,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鲁智深的回答叙述,补充了故事情节,他与两个差人的对话,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语言描写有哪些方法呢?

林冲的性格特点范文4

一、林冲意识中的理想生活

要探讨林冲的理想生活,就必须先看一看林冲的现实生活。林冲有一个足以让人们羡慕的职业,他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虽不能跻身上流社会,却也是殷实之家,同时也足见他功夫不凡,能力不浅。因此,由于阶级出身的局限,他在受到突如其来的灾祸时,仍然留恋他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软弱动摇、逆来顺受性格也就显得合情合理。在今天,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表现。另外,林冲有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家庭收入丰裕,妻子貌美善良体贴,岳父也是一位教头。像林冲这样的家庭,应该是千百年来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想要林冲一下子抛弃这些,毅然决然地走上革命道路,绝非易事。因此,此时的林冲与常人一样有一个不高的追求与理想,就是在现有生活之中平稳的走下去,继续过他殷实小康的生活。我们用图来表示,应该是下边的情形:

上边的弧线表示林冲的正义的、反抗性的、革命性的一面,下边的弧线表示林冲性格中逆来顺受、妥协性质的一面,中间的直线表示林冲及其家人的现实生活,这也正是林冲所追求所留恋的生活。此时,林冲对现实生活还比较满意,其性格上革命性和妥协性还处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我用一条直实线来表示林冲现实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任何一个像林冲这样身份的人都所希望的,用保守的心态和做法尽力的去维护那个既定的秩序。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追求,在那个等级森严的、腐朽的封建社会中,靠林冲的一己之力是根本无法保持这种平衡的。上下的虚弧线表示林冲性格中的潜在的、可能存在的意识,但是,为了美好的现实生活,这些性格都会做出让步,做出妥协,让步于自己认为的美好现实。

在林冲的双重性格中,他希望在革命性和妥协性之间寻求一种内在的和外在的平衡,即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尽己所能去结交一些社会贤达,或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革命性和妥协性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稳步发展,享乐天伦。

二、林冲革命性的酝酿

我在这里说林冲“革命性的酝酿”,并非是说林冲是有意识的积累力量、等待时机,或是创造条件去反抗封建制度,而是说林冲在现实之中被“逼”之下,由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对未来生活抱有美好幻想的不觉醒,到最后“大喝一声”的奋起反抗。这种革命性的觉醒,是林冲性格质的飞跃的过程。

我们知道,林冲在“恶了高太尉”之后历尽磨难,先是无辜被陷害,后被发配沧州,途中又被追杀。但是,在林冲看来,这是自己应该受到的惩罚。林冲为了固守自己的地位、家庭、生活,即使是受些“莫须有”的罪罚也是可以忍受的。毕竟,他所固守的梦想还没有完全破灭,还有可以争取的一线希望。妥协性表现得比较突出,为了幻想中的美好的现实生活,林冲甘愿承担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惩罚,而革命性则表现得是隐性的,但是也在默默地酝酿之中,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他的想法:图中向下的弧线表示林冲为了那个他所固守的虚无缥缈的理想生活而作出的现实的革命性的牺牲。为了这个理想,林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在这个理想的追求过程中,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苦难。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有一些地方描写得很细腻。例如林冲告诉李小二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仍称高俅是“高太尉”,说明他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还没有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本性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希望”。所以我们对他在接管草料场之后的一系列细心的所作所为的理解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仰面看那茅屋时……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停了,去城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当林冲买酒回来发现草厅被压倒后,他“怎的好?……只拽的一絮被。”当林冲发现草料场起火后,还“却待开门来救火”,这些都是小说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林冲心中的希望还都没有熄灭,还希冀将功折罪,重返生路。此时,林冲性格中逆来顺受、妥协退让的特点表现的非常突出。

三、林冲的觉醒

林冲所作出的一切牺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重操旧业,回到以前的生活轨迹上去,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新取得以高俅为代表的统治者的信任。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林冲的牺牲也算是没有白费。但是,我们很清楚,高俅并不只是想教训一下林冲,高俅等待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结果林冲的性命,而这也正是林冲所能够忍受的最低底线,我们看一看小说中的这段描写。“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当林冲听到这些话语后,心中的那份英雄之气在经历了太多的沉默和忍耐之后的猛然爆发,几个月以来的各种屈辱厚积薄发,全部都聚集起来怒发冲冠,他把长时间以来的怨气统统汇集在这“大喝一声”之中,林冲觉醒了!这大喝一声,尽展了压抑已久的胸中愤怒;这大喝一声,喝出了林冲的英雄本色;这大喝一声,惊天地,泣鬼神,排山倒海,惊破陆谦龌龊心;这大喝一声,是林冲对美好幻想生活的绝望,是他向以高俅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彻底决裂,是他反抗冲锋的号角,是他彻底觉醒斗争的宣言!痛快淋漓的杀了三个泼贼,一时间,大雪纷飞,火光冲天,英雄气概在这惨烈的场面的映衬之下高大魁伟,林冲光彩照人的形象凸显其中。他的性格在备受压迫中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革命性迅速战胜妥协性。

林冲的性格特点范文5

关键词古筝;《林冲夜奔》;乐段分析

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禀清和于律吕,笼丝木以成资。――阮璃《筝赋》

《林冲夜奔》是古筝十大名曲之一,取材自昆曲《宝剑记・夜奔》,表现林冲雪夜奔梁山的情景,描写林冲雪夜投奔梁山时的那种十分凄凉的心情,以及他决心投奔梁山后的那种大无畏气概[1]。《林冲夜奔》是带有历史环境与故事情节的筝曲作品,不仅运用了浙江筝曲的很多主要指法:摇指、快四点、有力度的刮奏等等,最主要是结合真实的历史环境,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由此细腻地刻画了“豹子头”林冲这样一个英雄式人物鲜明的性格。下面是对乐曲四个部分的分析:

一、慢板段

乐曲起头一段刮奏引人入境,将思绪带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第一部分慢板,节奏自由,用大段摇指来表现林冲复杂的心情,演奏时,先可适当控制音量,使音色略趋于暗淡、低沉,但蕴藏着力度。句子中有许多一拍附点的节奏,要突出附点音头使之有深沉而内在的感觉。旋律在左手推弦、颤、吟的配合下,突出哭腔“7”音,这句弱起渐强,仿佛林冲爱妻哭泣的声音由远处传来,在力度和感觉上可以夸张一点。一个深呼吸,摇指低八度反复,像男子沉痛的叹息与无奈。大多数乐曲分析认为林冲心情是“凄凉悲哀”,但笔者认为“凄凉悲哀”是乐曲渲染的音乐氛围,而林冲的心情用“悲恨”“矛盾”似乎更为合适。结合《水浒传》,此时林冲爱妻不堪羞辱,被逼自尽,林冲遭高俅父子陷害已经走投无路,乐曲虚拟出亡妻的哭泣其实来自于林冲思念过度的想象。再结合林冲人物性格,他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鲜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逆来顺受,忍辱负重,渴望安逸生活。但是家破妻亡,迫害充军的悲惨遭遇另他忍无可忍加上骨子里的侠肝义胆,他决定反抗,投奔梁山。这两种性格不停纠结,原本用文字都要花大力气描写,在本曲中却用简短的篇幅刻画细腻入微,不禁使人想到这样一个正直、忠心耿耿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文韬武略,昔日何其意气风发!何以会落难到有冤难伸、有家难回、有国难报的悲惨境地?[2]最后落到强拍上的音是为了衔接下一段,此时林冲心情由“悲恨”转为“愤恨”,所以用强收,也表明他收拾心情决定夜奔梁山。

二、夜奔段

第二部分由两个小段构成,具有典型昆曲风格。演奏方法以短摇、长摇结合,快速点奏等技法表现林冲夜奔时的情景。第一段的速度132,通过强而有力的短摇和点奏来演奏旋律,短摇要有爆发力、落指要清晰准确、注意右手摇指和弹的衔接和“7”音的音准。全段要富有力度,使旋律进行流畅、豪放。同时左手的伴奏是戏曲音乐中常见的小锣鼓点子节奏,休止符注意捂弦,既避免了杂音的出现又增强了节奏感。在笔者看来,本段最出彩的便是这许多休止符节奏的运用,生动再现了林冲此时虽夜奔梁山,但内心还存在着矛盾。结合林冲的出身、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所以没有这一段那么人物心理上的转变就显得很不自然了。演奏上特别要注意对节奏的把握,因为弹不好会容易给人造成慌慌张张的感觉,要运用呼吸和旋律的收放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和乐曲应有的内涵。第二段的速度比第一段更快,演奏一环扣一环,乐句中间没有休息。右手快速四点交替与左手低八度,左手的伴奏表现了林冲奔上梁山的坚定步伐,休止符的节奏明显减少,左右手八度音有敲击的效果,这些都说明林冲已经坚定决心不再犹豫。文学作品中,林冲上梁山是“被逼无奈”,因此他下定决心投奔梁山并非一促而就,而是有一个复杂心理渐变的过程。本曲名为《林冲夜奔》,所以“夜奔”是乐曲着重描写的乐段。

三、暴风雪段

第三部分暴风雪,节奏自由。在这一段中,林冲的人物性格中悲壮阳刚浓烈抗争的胆魂完全显现,因为妥协就意味着灭亡,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就是从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而且作曲家适时安排“暴风雪”场景出现,目的不仅仅是将它比作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同时也是林冲内心矛盾冲突的最高潮体现: 他地位上的落差,遭受的不白之冤。妻子的惨死,兄弟的背叛种种种种。此时在林冲在火烧草料场风雪逃亡中,内心压抑的满腔怒火完全宣泄了出来。虽然这一部分篇幅较短,但是乐曲给予演奏者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和长处来表现该场景,衔接要自然,还需注意力度、速度和幅度的对比,使音乐形象更加饱满,模仿自然暴风雪也更加形象。作曲家匠心独运的安排使林冲顽强不屈的英雄形象深入脑海,音乐走向一个高潮。

四、急进段

第四部分急进的快板,情绪更加激昂,快速劈托以及重音的出现表现林冲经历过暴风雪的洗礼更加坚定的信念。正所谓忍到尽头无须忍,逼上梁山天下扬。在经历蒙冤落难,家破人亡,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种种劫难后的林冲终于奋起反抗,决定与封建黑暗朝廷誓死斗争。再次出现的主题形象与之前的两次不同,音乐变得明亮,英雄悲壮的主题得到升华,这有别于与“愤恨”或“风雪”等各段中的不同形态,而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情绪特点,充满英雄气概富有节奏感的点奏和双手大撮交替饱满而果断表现出快速奔跑的脚步声是稳健而有力的,第二遍旋律反复时可以高八度音区,为了使音乐更加丰满左手可根据旋律音加一些低八度的伴奏。尾声左右手大搓的结合以及结尾刮奏的运用使音域扩展到最大,表现了林冲投奔的决心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也最终完成对整个人物的塑造,将故事的发展推向最高点,使听众产生强烈的震撼。

筝曲《林冲夜奔》虽然是以《宝剑记・夜奔》为题材而创编,但在音乐当中,其实是基础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全曲各段表现内容各不相同,通过一个“奔”字贯穿始终。描述林冲从一开始的悲恨,随著昆曲旋律与古筝特有技法的带动之下,在乐曲的末了呈现出“博得个斗转天回”的积极向上,深感人心。这首乐曲,既有文曲的写人、写景、写情,又有武曲的爆发、力度和速度。筝曲并没有就林冲的某一性格侧面的描写,而是层层递进,通过旋律,音高的对比以及演奏技巧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用音乐表现与文学形象结合来塑造人物性格。整部作品在构思上,慢板作为前提,不仅是“前因”的概括,也为全曲的发展奠定了悲剧性的基调;而“夜奔”这一主要活动在“风雪”中的进行又使得“急进”上梁山成为了“唯一出路”这体现了整体构思上的逻辑性。在塑造人物内心情感细腻而复杂的变化上,林冲的文学形象通过音乐的表现得到了升华,音乐主题也通过文学的润色而更加饱满生动。虽然《水浒传》中写林冲是“被逼”却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也可以被认为是表现了林冲从一个封建阶级的统治工具渐渐觉醒,最后走上一条“反封建专制、反强权主义”的“人民战争之路”,是历史的正确选择和必然道路,也是作者人生价值观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煞费苦心安排音乐走向目的是为了忠于原著并适时加入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48 56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