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XX市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立足本地优势和特点,多层面、多渠道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突出特色,培育壮大产业

按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一核两副三片四面”工作规划,以完善市区建设为基础,紧扣产业发展,科学布局和培育壮大XX特色产业。

整合优化资源发展产业。XX市和各县(区)要运用好东西部协作会议成果,发挥好援藏优势和作用。各县(区)、乡镇要主动加强沟通对接,建立起更加广泛的地市援建县(区),县(区)援建乡镇,街道、社区援建村(居),爱心企业家援建学校和边缘户、监测户的新格局。利用“渝洽会、厦洽会”等优质平台,以招商引资的“一子落”带动群众增收的“全盘活”,努力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工作局面。

做大做优乡村产业。要利用好耕地。持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测土配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中低海拔区域集中成片的劣质草地、灌木林地纳入土地整治范围,进行耕地开发,全力打造“藏东粮仓”,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发展好特色产业。构建技术比较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充分挖掘有较强的产业集群能力,容易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品牌。

要立足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特色种植、畜牧养殖、林下经济、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科学打造一批农林牧产品专业村镇和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一批家庭农场和家庭牧场。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卓卓康巴”为主题,加强景区建设和景点打造。进一步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宜游宜赏宜玩的原乡旅游景观。要以突出文化特色、丰富人文内涵为着力点,做到文化资源挖掘和自然资源开发并重,优秀节目打造与集聚景点人气结合,用XX原生态民俗文化提升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精深加工农特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充分挖掘农产品价值,将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副产物等进行再次加工,实现精加工、深加工等多次增值。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的科研创新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效益最大化。要构建产业品牌体系。抓好品牌选择培育,着力在“优、绿、特、强、新、实”六个字上做文章。坚持质量兴农,对农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民族特色产品品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传播”平台,建立“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商”乡村服务体系,塑造乡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网红”形象,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专业节庆展会平台,举办旅游文化节等,全面推介和展示XX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人才强市,夯实组织基础

建设强有力的干部队伍。要选优、选强基层党组织领头人,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真正把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选出来,发挥好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致富能手和乡贤人士的牵引性作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潜能;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学习强国等平台,加强基层党员学习教育,锤炼党员干部党性和干事创业能力,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

大力吸引培育人才。实施人才兴市、人才强农战略。聚焦农牧产业发展,挖掘“土专家”,选树典型,带动返乡学生、退伍军人、农牧民党员等成长为优秀人才,带动农牧民创业兴业、增收致富。建立健全引才用才体制机制,加大与区内外高校的沟通合作,以“订单式”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强化“以工作看水平、以实绩论英雄”用人选人原则,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努力形成近悦远来、心齐气顺和清正廉洁的发展环境,并在税收、财政、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让更多人才落户XX。

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充分利用驻村工作队自身优势,帮助派驻村的基层党组织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引领,协助帮扶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服务群众,拓宽就业路径

引导传统就业观念转变。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邀请就业致富代表分享创业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积极宣传就业政策。就业服务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对接联络,整合信息资源,动态掌握用工单位岗位需求,利用“民营企业招聘月”“就业宣传周”等形式开展就业宣传服务活动,做到企业供需信息共享,搭建企业用人和劳动者就业平台,畅通信息流通渠道,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营造良好氛围。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紧盯“稳就业、保就业”目标,精准掌握劳动力就业轨迹和就业状况,落实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对农牧民就业政策享受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积极兑现,实现就业创业政策应享尽享。如,农牧局、乡村振兴局等几家单位联合成立XX铁路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与修建XX铁路的工程队沟通联系,配合工程队做好铁路修建沿线农牧民群众的征地、搬迁等沟通工作,并将合适的贫困农牧民优先推荐到施工队务工,助力铁路沿线的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提高人才有效供给。要本着“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原则,根据当地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去库存、强发展、补短板”,做大紧缺专业,做优特色专业,增设急需专业。并通过联席会议与地方代表性企业和重点企业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订单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调整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坚持劳动力就近就业原则,做好市场调研,按本地人力资源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尤其要注重支持产业集群和特色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专项技能培训,对口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职业学校可探索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努力使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培训内容符合地方产业和企业一线需求,即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教育培训和生产一线“零距离对接”;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构建“招工招生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的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探索培训与创业复合培养模式,即给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开展创业“孵化”,帮助其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促使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联合创业。

 

48 3114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