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解【实用4篇】
【导言】此例“排解【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排解【第一篇】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心理疏导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学生自身、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应及时地、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而采取有效地疏导策略,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疾风骤雨”时期,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1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一般认为,机械地无时间间隔的反复容易导致逆反现象;同样的刺激物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逆反现象。如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指责孩子各种不良习惯,从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日益下降,不良习惯越来越多;老师没有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和缘由。就主观臆断、严厉地批评学生,给学生“贴标签”。小题大傲,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和校纪校规。以上现象都是中学生故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举止。
1.2自主逆反心理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为了维护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因而,我们可以把这种放弃对于荣誉的争取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看作为是一种“自主逆反”现象。如中学生在课堂表现和参与集体活动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暴自弃,不屑一顾,这些都是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和挑战,逃避责任,避免失败和挫折,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1.3情境逆反心理
情境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符合时,所产生逆反心理。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但是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象也会予以抵制。如有些老师占用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和自习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有些老师经常延迟下课时间,在这些情况下,中学生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故意不听讲,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拈包等以示不满。
1.4信度逆反心理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理。如教师和家长为了鼓励巾学生好好学习,经常答应给予各种奖励,但是最终常常没有兑现,此后中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各种言行表示怀疑和否认,嗤之以鼻,甚至故意作对。
1.5禁止逆反心理
禁止逆反心理是指由于这种禁止不仅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诱致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禁止”上。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能诱发禁止逆反。中学生由于不想信种种禁止有充分理由,便会对它的正确性发生怀疑,从而产生犯禁的意向。如父母和老师强烈禁止中学生谈恋爱,而禁止理由不充分,反而使中学生早恋现象增多;学校禁止中学生装异服,但是没有充分的理由,学生反而变本加厉地“武装”自己,明目张胆与校规作对。
1.6平衡逆反心理
平衡逆反心理是指初中生的态度与认知失衡而造成逆反的一种心理。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比较xlf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中学生一致,但他们却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并不一致,从而维护心理平衡,就是由平衡心理造成的逆反。例如,老师在选班级干部时,原来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这些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由于师生情绪较对立,他们就会持相反态度,以抵制教师,教师所引导的人选成为逆反心理的牺牲品。
1.7评定逆反心理
评定逆反心理是指教师或家长列学生不恰当的评价而引起的逆反心理。过分地表扬会使学生认为言过其实,别有用心;过分地批评会使学生认为吹毛求疵、故意刁难。有许多老师总是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过分批评那些不中意的学生,这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而且班内的其他同学会打抱不平,产生逆反心理。
2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2.1家庭教育
2.1.I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每个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能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合理;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内容要致,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避免用暴力等严厉措施惩罚孩子,避免过度地溺爱和保护孩子,而要用适度的爱和宽容融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2.1.2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
家长要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给予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所取得的成功绐予及时的鼓励;当家长与孩子在出现分歧时,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给孩子表达内心的机会,用和平、民主、引导、平等的方式解决矛屑冲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十涉孩子的人际交往,用理解和沟通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2.1.3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每个家庭都应努力创造这样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思想观念,真诚地与他们沟通。避免反复机械地批评职责孩子,沟通越直接越好;夫妻之间,各家庭成员之问要互相关心爱护,家庭分工明确,给予孩子合理的经济支持和营养搭配;家庭功能越完善,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弱。
2.2学校教育
2.2.1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重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要增加对图书馆、体育馆、多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给中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要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调动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这种健康、和谐、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减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2.2.2开展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生理发展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相对不成熟使中学生的逆反电不断增多。学校该开展青春期教育,如情感教育、人格训练、法制教育、性教育等,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中学的逆反心理。
2.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开没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心理讲座等活动使中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宣泄苦恼、发泄愤怒、克服自卑、学会交往、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人格和心理的健全发展。
2.2.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现代的主流文化和时尚潮流,真正地接纳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用关爱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同时还应具备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善于与中学生沟通,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和烦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实际行动去融化他们的逆夏心理。
2.3社会教育
礼会环境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减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社会各组织团体以及个人应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机关单位应大力兴建各种文化设施,如体育馆、文化宫、青年寓、科技馆、书馆等;新闻媒体应努力宣传健康向上的文化和思想,如播放爱国主义、尊老爱幼、艰苦奋斗、诚信互助题材的电视和电影等;报道各种感人励志事迹,启发中学生思考,引起他们的共鸣;各种娱乐场所应禁止中学生进入,为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排解【第二篇】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郁闷一词的使用语义模糊,他们用“郁闷”表达诸如“心情不好”、“失落”、“空虚”、“无聊”、“烦”、“有压力”、“没劲儿”、“找不到方向”等复杂情绪。这种情绪不同于“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有明确定义的两种与之相近的精神状态。“焦虑”是指一种非特定的、不知所以然的提心吊胆与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常常与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为一种复合性的负性情绪。“抑郁”则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它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前者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心理症状包括丧失自尊或有自罪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犹豫不决、有自杀意念或想法等。郁闷从其表现上看更接近焦虑的含义,它还称不上是一种病症,只是具有某些与抑郁症相象的表现特征而已。然而正是“郁闷”一词的模糊性,涵盖意义的广泛性,表达了比传统的“烦恼”、“焦虑”等词更多的信息内容,从而更准确和精练地表达出了人们的某种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也因此得以在大学生中流行。
现有研究对大学生“郁闷”的心态进行了解析,分析了大学生郁闷心理的原因,并将郁闷与其他情绪进行了比较,针对原因提出了各种建议。研究中发现郁闷心理的原因与排解方式、表现行为、排解效果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分析好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有效的知道大学生了解郁闷,从而坦然面对郁闷和有针对性的排解郁闷。当前的研究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并不多,给于此本文重点对郁闷的原因、表现行为、排解方式、排解效果等方面的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希望更全面的认识郁闷这种情绪。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郁闷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大学生心理上郁闷,有压力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措施,所以让他们感到迷茫和痛苦。综合各种因素,本研究对大学生郁闷现象予以着重关注,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讨论,希望帮助大学生摆脱郁闷问题,塑造健康心理,早日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文献回顾
(一)大学生郁闷心理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郁闷心理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社会原因方面主要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因素:
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也呈现其中国特色。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父母甚至倾其所有,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但培养的方式却往往只注重知识灌输,只盯着学习成绩,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孩子沉溺在爱的包围中,无需面对生活中的风浪。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认识环境、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原生态的权利,丧失了不同时期、不同成长阶段锻炼自己的机会,养成了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成了只会考试的读书虫,却承担着全家的希望。但当他们走进大学之后,生活还原其本色,一切都要独自面对,而自己却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当内心产生困惑时不知如何应对。
2)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是应试教育体制,学生入学之后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只有一条主线:一切为了考试。我国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或轻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现象。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注重考试成绩而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由于内容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方法单一等原因致使实效性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长大的大学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缺乏正确认识,当内心产生矛盾和困惑时不知如何应对,同时也长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
和帮助,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社会因素
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使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困难。青年阶段是形成价值观体系、确立人生目标、寻求实现目标途径的时期。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社会多元文化的充斥,使大学生在多元的文化选择和价值标准面前极易迷失方向,看不到主流文化的应然趋势。大学生赖以解释自己行为的文化根基发生了分裂,造成了价值选择的迷茫,这也往往使他们无法确立一个合理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
其次,调查表明,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承受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增加。这些压力包括: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经济问题、恋爱困扰、人际关系困扰等。
2、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在大学生自身方面主要从心理、价值取向、排解途径和方法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1)心理的不健全。
大学生的生理一般都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心理却并未成熟,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等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独立性倾向和依赖的需要、求知欲望强烈与认知水平不高、心理的闭锁性与渴望交往理解、性意识强烈与性适应水平不高、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这一系列矛盾使得大学生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导致迷茫和消沉,甚至自卑,同时也为大学生郁闷埋下了最根本的伏笔。阅世不深、生活单一、受到正面鼓励多、自视很高等都容易使大学生的认知缺乏客观性,这又导致了大学生心理认知的不合理性。直接表现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如要求绝对化,做事情况化,过分概括化。
2)价值取向单一。
价值取向是对价值目标的选择和追求,就是人们在价值目标选择过程中所决定采取的行为路线和方向。进入大学,大学他们生刚刚踏入半个社会,他们阅世不深、社会经历少,他们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实际利益。他们关心现实,关注个人的待遇和境遇,淡化理想信念,立志不高,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或轻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在入党、择业、学习、交往中表现出功利、现实、自我中心等特征。由于沉溺于自我的小天地中,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更易陷入挫折和无助感中而不能自拔。
3)缺乏合理的排解郁闷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调查表明,大学生郁闷时排解的方式有:男生主要是上网、喝酒、抽烟、运动、睡觉或沉思;女生有上网、购物、吃零食、逛街、看小说、找同学聊天等。可以看出,以上方式大多是较消极的,缺乏积极的、建设性的调节方法。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郁闷时选择“找他人倾诉”这一方式,但与此同时又存在着矛盾。现实中大学生普遍存在锁闭心理,不愿或不善于同别人交流。如有的大学生从不把自己的困难向别人说,有什么事都自己承担;有的则特别好面子,善于掩饰,再大的波折表面上也看不出来。
(二)大学生郁闷心理的疏导:
大学生郁闷心理的疏导可以从家庭、学校和大学生自身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教育应连续。
通常父母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大功告成,所以悄然撤退,转而一门心思去筹集孩子读大学的资金,不知孩子却在郁闷中。家庭教育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应是以往家庭教育的延续,不能因为孩子成年了不在身边而使家庭教育缺位,不是考进大学就成才了,父母应该“扶上马,送一程”,经常与学校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身心各方面状况,及时给以鼓励和帮助,直到孩子能独立面对生活,这样比较有利于郁闷心理的克服。
2、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学校教育应担起培承担其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现代人的任务。要以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的,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要以学生为本,切实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和困扰,及时提供引导和帮助;要使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全员化,即全校教职工都应重视和参与心理教育。学校不仅要转变观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疏导郁闷心理。
1)优化学生的生存环境,尤其是精神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及倡导学生之间的伙伴关怀,充分调动一切社会支持因素,营造一个和谐、优美、宽松的校周环境和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
2)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建立起分别以学生干部和心理协会会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为主体的,以发展、完善。预防为目的的三级生理健康教育体系。
3)要重点关注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在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发展的前提下,要给予一些特殊群体以更多的关注,如那些缺乏目标的、自卑的、性格特别内向的、成长过程中有缺陷的、情绪不稳定的以及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
4)要以就业问题为主线,制定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相互承接的、完整的职业指导体系,使学生在对自己、专业以及职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切实的发展计划。
3、大学生自我疏导
郁闷的缓解和消除,除需要他人的包容、体谅和协助外,更重要的是要靠本人积极的自我疏导。
1)转移
转移是指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方向去,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如恋爱失败后,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暂时忘却失恋的痛苦。当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时,因失恋而产生的郁闷就会降低。学习紧张时,不妨放下手中的书本,去好好轻松一下。听音乐、画画、打球或者干脆围着操场跑两圈等都不失为一种放松的好方法。总之,大学生应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多方向地调节自己,要善于转换,不要一条胡同走到底。
2)合理宣泄
合理宣泄就是把自己压抑的情绪向合适的对象释放出来,使情绪恢复平静。培根指出,“当你遇到挫折时,像知心挚友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就会使你致病”可见倾诉是一种有效的宣泄方式。倾诉的对象当然不止是挚友,父母、辅导员或心理医生都是很好的倾诉对象,甚至可以一个人对着墙壁或玩具娃娃倾诉心中的郁闷;也可以写出来、喊出来甚至哭出来。宣泄时,把平时隐藏起来的不安、焦虑、怨愤、悲伤、苦闷、忧愁、难过、不满等表现出来,把想说的说出来,想骂的话骂出来,心情自然会平静很多。当然,宣泄也要讲究场合、方式,不能肆无忌惮。
3)升华
升华是指将愤懑、不满、悲观、苦闷、忧愁等消极情绪转化为奋发图强、争取上进的积极情绪,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较高形式的宣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如果对他人产生了嫉妒情绪,那么加倍努力,奋力拼搏,争取早日超过对方;如果身处逆境,那么鼓起勇气,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在逆境中迅速成长起来。总之,用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把消极情绪转化为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力量,在转化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素质,进而摆脱郁闷的阴影,笑对人生。
4)适度降低期望值
从心理作用来看,期望值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得好,可以成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把握得不好,就会使人在美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落差,郁闷在所难免。现在的部分大学生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盲目乐观,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学习、就业还是恋爱都提出过高的期望值。一旦期望不能实现,就会产生挫败感,失去信心。大学生就业形势虽严峻,但部分学生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嫌东嫌西、挑三拣四,最终弄得高不成、低不就。那么,降低期望值吧!先就业后择业。有了工作经验就等于有了资本,选择的余地自然就更大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稍微降低一下期望值,给自己制订一个合乎实际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既可以获得一种满足的情感体验,又可以拒郁闷于门外,何乐而不为呢?
“郁闷”一词风行大学校园,造成大学生郁闷的原因来自众多方面,如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容忽视。因此,要对大学生郁闷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注重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和提出建议。基于此,本研究拟从郁闷的原因、郁闷的行为影响、排解方式和排解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达到了解大学生郁闷机理,帮助大学生坦然面对郁闷,合理排解郁闷的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类别的大学生中发放少量问卷。通过对其做SPSS的信效度检验后广泛发放问卷,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随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SPSS相关性检验,再对结果进行讨论和探究,最终形成科研报告。
2、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郁闷现象,并对当前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心理郁闷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排解心理郁闷。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了解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郁闷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合理对待心理郁闷,科学地排解心理郁闷,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
3、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本文拟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心理郁闷状况
1)当代大学生心理郁闷情况的调查
2)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部分:个案访谈,典型案例分析
1)选择出两个个案进行访谈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个案进行重点调查
2)纪录访谈,深入分析,形成访谈报告。
第三部分: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心理郁闷状况的背后原因
3)总结分析结果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归纳研究结果
2)提出对于大学生排解心理郁闷的几点建议
4、调查过程
1)问卷构成
本次问卷由二十二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构成。问卷分别从对于心理郁闷的原因,影响,排解方式和效果这几方面考察了我校大学生心理郁闷的状况。
2)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涿州校区,问卷发放分布于大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
3)调查时间:
2008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20日
5、小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和信效度检验
KMO检验(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SamplingAdequacy)原理是计算所有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之差。当KMO越接近于1就越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的主观标准是:以上—非常适合;—很适合;—适合;以下—不太适合;以下—不适合。Bartlett球体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该统计量服从卡方分布,是从整体相关系数矩阵来考虑问题,其零假设是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可以用常规的假设检验判断相关系数矩阵是否显著异于零,当拒绝H0时,就可以做因子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是指论证方法和数据的可信性,在测量中是指统一测量工具对统一测量对象得到一致结果(数据或结果)的可能性,一般采用暴多不同时点的稳定性(stability)、不同测试对象的等值性(equivalence)和测量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internalconsistency)三个指标进行检验。内部一致性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要求很高,对于隐变量的测量可能需要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检验,这要求所有问题之间具有一致性。内部一致性可采用折半法、KR20法和Cronbachα系数法。折半分析适合题目折半分类,KR20适合测量二选一测量工具,Cronbachα系数法适合定距尺度的测试量表。根据Bock&Kim(2002)、Bocketal.(2005)等人的研究,本研究的信度检验主要针对内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α系数,一般Cronbachα系数大于就可以接受,但是多数研究者认为比较合适,Nummally(1978)则认为Cronbachα系数为可以接受。
1)小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表3-1小样本对性别、年级、生源地的描述性统计
样本中郁闷原因、郁闷影响、排解方式、排解效果四个方面的KMO值均在和之间,适合做因子分析。
3)小样本的信度检验:
表3-3小样本信度检验
郁闷原因的Cronbach''''sα=,郁闷影响的Cronbach''''sα=,排解效果的Cronbach''''sα=,数值都大于比较合适,信度较高。排解方式的Cronbach''''sα=,可以接受。根据检测,小样本的信度较高。
通过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符合标准,问卷可以进行大规模调查使用。
6、大样本信效度检验
1)SPSS效度检验:
通过检测看出,郁闷原因、郁闷影响、排解方式和排解效果的KMO值均在和之间,适合做因子分析。
2)SPSS的信度检验:
表3-5大样本信度检验
通过检验,大样本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较高,可以用来进行研究。
四、数据分析
1、频度及现状分析
图1郁闷原因的选择频度
通过对图1的分析和总结得出,郁闷原因中选择同意程度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如下:学习方面45%,人际交往方面35%,情感方面50%,环境适应方面25%,经济压力方面25%。大学生在学习、情感方面感到郁闷的人数较多。
图2郁闷行为表现的选择频度
通过对图1的分析和总结得出,郁闷的行为表现中选择同意程度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如下,与人争执25%,寡言独处45%,自杀55%,身体不适60%,影响生活作息80%。由此得出,郁闷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作息,有害他们的身体健康,不利他们的人际交往,甚至会造成自杀。
图3郁闷排解方式的选择频度
通过对图1的分析和总结得出,郁闷的排解方式中选择同意程度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如下:体育运动50%,睡觉65%,玩网游50%,与人倾诉80%,大喊大叫35%。由此得出,大学生在选择排解郁闷的方式上,选择与人倾诉的最多,其次,睡觉、体育运动、玩网游也是他们较多选择的方式。
图4郁闷效果的选择频度
经分析和总结得出,郁闷的排解方式中选择同意程度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如下:精力充沛80%,不再郁闷70%,还是很累50%。由此得出,大多数同学在排解后会感到经历充沛,不再郁闷,但仍有很多同学排解后的效果不佳。
2、SPSS对郁闷原因、表现行为、排解方式和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访谈和文献综述本研究归纳出5个主要的形成郁闷的原因和5个由于郁闷导致的行为和表现,5个郁闷原因为: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生活不适应和经济压力。5个郁闷行为或表现为:与他人发生争执、寡言独处、自杀、身体不适和打乱生活作息。5个郁闷的排解方式为:体育运动、睡觉、玩网游、找他人倾诉、大喊大叫。3个郁闷的排解效果为:精力充沛、不再郁闷、还是很累。研究中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相关结论。
1)郁闷原因与郁闷行为、排解方式和效果的关系
本文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郁闷原因与郁闷行为或表现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1.
表4-1郁闷原因与郁闷表现行为、排解方式和排解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学习方面导致郁闷的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1)可以看出,学习导致的郁闷与他人发生争执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学习导致的郁闷与体育运动之间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学习导致的郁闷与向人倾诉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学习导致的郁闷与感到精力充沛负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这表明,由学习方面导致郁闷的大学生有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会打乱正常的作息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运动来排解郁闷,也会找他人来倾诉。但是排解郁闷后,不会感到精力充沛,一旦排解后,不会再次郁闷。
(2)人际交往方面导致郁闷的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1)可以看出,人际交往导致的郁闷与他人发生争执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人际交往导致的郁闷与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之间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人际交往导致的郁闷与导致大学生自杀负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人际交往导致的郁闷与体育运动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人际交往导致的郁闷与找他人倾诉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人际交往导致的郁闷与大喊大叫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这表明,人际交往时感到不顺的大学生有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但不会因此而自杀。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运动来排解郁闷,其次,还会找他人倾诉或大喊大叫来调节,但往往效果不佳。
(3)情感方面导致郁闷的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1)可以看出,情感方面导致的郁闷与跟他人发生争执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情感方面导致的郁闷与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情感方面导致的郁闷与导致大学生自杀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情感方面导致的郁闷与体育运动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情感方面导致的郁闷与睡觉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情感方面导致的郁闷与玩网游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情感方面导致的郁闷与找他人倾诉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这表明,情感出现危机时感到不顺的大学生有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情节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运动和睡觉来排解郁闷,其次,还会找他人倾诉和玩网络游戏。排解后会感觉身心疲惫。
(4)适应陌生环境方面导致郁闷的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1)可以看出,适应陌生环境方面导致的郁闷与与他人发生争执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适应陌生环境方面导致的郁闷与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适应陌生环境方面导致的郁闷与体育运动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适应陌生环境方面导致的郁闷与找他人倾诉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适应陌生环境方面导致的郁闷与大喊大叫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这表明,大学生来到校园面对新的生活感到不适应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运动来排解郁闷,其次,还会找他人倾诉或大喊大叫来调节。排解过后会感到精神充沛。
(5)家庭经济方面导致郁闷的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1)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方面与与他人发生争执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家庭经济方面与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家庭经济方面与导致大学生自杀负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家庭经济方面与打乱正常生活作息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家庭经济方面与睡觉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家庭经济方面与玩网游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家庭经济方面与找他人倾诉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家庭经济方面与大喊大叫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这表明,由于经济问题不敢参加各类活动的大学生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打乱正常的作息时间,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但不会因此而自杀。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睡觉和大喊大叫来排解郁闷,其次,还会找他人倾诉和玩网络游戏。排解过后会感到精神充沛。
2)郁闷的行为或表现与排解方式、排解效果的关系
本文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郁闷的行为或表现与排解方式、排解效果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2.
表4-2郁闷的行为或表现与排解方式、排解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1)与人争执行为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2)可以看出,与人争执和睡觉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与人争执和玩网游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与人争执和找人倾诉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与人争执和大喊大叫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通过分析,本研究建议,郁闷时为避免与他人发生争执,应减少体育运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睡觉、玩网游、找人倾诉和大喊大叫进行排解。因为大多数体育运动属于竞技运动,在与他人竞技过程中难免与他人发生摩擦,从而导致争执。睡觉可以使身心疲劳得到缓解,改善心情。玩网游可以转换自己的注意力,通过游戏进行发泄,同时又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找人倾诉,将自己的内心郁闷说出,既缓解了压力,又利于他人给与自己帮助。必要时进行大喊大叫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此类学生的郁闷排解效果不显著,建议寻求相关老师和专家的指导,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2)寡言独处行为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2)可以看出,寡言独处与玩网游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寡言独处与找人倾诉的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寡言独处与大喊大叫的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寡言独处与精力充沛这种排解效果成负相关且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p<)。寡言独处与感觉很累的排解效果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通过分析总结,本研究建议,有寡言独处行为的同学不适于选择体育运动和睡觉方式进行排解,可以选择玩网游,找他人倾诉和大喊大叫进行排解。因为郁闷者心理不平静,剧烈的体育运动会增加这类同学的心理烦感,此时选择睡觉睡眠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如果玩网游则可以尽情的发泄郁闷,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又不用顾忌他人对自己的影响。找人倾诉,将自己的内心郁闷说出,既缓解了压力,又利于他人给与自己帮助。必要时进行大喊大叫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类学生郁闷情绪的排解过程较长,很多同学排解后仍感觉很累,但排解适当则可以精力充沛。
(3)导致自杀行为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2)可以看出,导致自杀与睡觉的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导致自杀与玩网游的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导致找人倾诉的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导致自杀与还是感觉很累的排解效果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通过分析,本研究建议,有自杀倾向的同学不适宜选择体育运动和大喊大叫方式进行排解,可以选择睡觉、玩网游和找人倾诉等方式进行排解。郁闷情绪达到了一点的程度才会导致学生有自杀倾向,此时这类学生的心理极不平静,体育活动中难免受挫,更加激化他自杀的倾向,而大喊大叫在此时也失去了效果。该类学生应多休息,养足精神,这样才能使头脑更加清醒。适当的玩网游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向他人倾诉寻求排解的办法。此类同学郁闷情绪的排解最难,需要耐心排解,可能排解效果不佳,但不要灰心,建议多寻求心理老师的专业指导。
(4)身体不适表现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2)可以看出,身体不适与玩网游的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p<)。身体不适与不再郁闷的排解效果正相关且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p<)。通过分析,本研究建议,有身体不适表现的同学不适应选择体育运动、睡觉、找人倾诉和大喊大叫等方式进行排解,可适当玩网游进行排解。身体不适时,本来就虚弱,进行体育运动和大喊大叫会增加身体的疲累,此时睡觉也不能保证睡眠质量。头脑不清醒,找他人倾诉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无法寻求相应的帮助。此类学生郁闷情绪的排解较容易,一般排解后不会在郁闷。
(5)打乱生活表现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2)可以看出,打乱生活与睡觉的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打乱生活与找人倾诉的排解方式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打乱生活与体育运动的排解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p<)。通过分析,本研究建议,有打扰生活表现的同学可选择体育运动、睡觉和找他人倾诉等方式进行排解,不适于选择玩网游和大喊大叫这两种方式进行排解。此类学生郁闷时通过体育活动发泄一下,可使自己忘却烦恼,相应的休息和倾诉则会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很好的调整。此时玩网游和大喊大叫所起的效果很小。此类学生的郁闷排解效果不显著,建议寻求相关老师和专家的指导,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3)郁闷的排解方式与排解效果的关系
本文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郁闷的排解方式与排解效果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3.
表4-3方式与原因影响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显著水平为,*表示显著水平为)
从表4-3中可以发现如下结果:
(1)体育运动方式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3)可以看出,体育运动与给出的三种排解效果无相关性。通过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方式进行排解所获得的排解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建议不同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睡觉方式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3)可以看出,睡觉与精力充沛的排解效果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睡觉与不会很快再度郁闷的排解效果负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0.-236,p<)。通过分析研究表明睡觉通常情况下可使人获得精神充沛的效果,但往往持续时间不长。各种研究表明,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益身心健康。
(3)玩网游方式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3)可以看出,玩网游与精力充沛的排解效果负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0.-246,p<)。玩网游与不会很快再度郁闷负相关且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150,p<)。通过分析研究表明玩网游这种方式一般不会获得精力充沛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排解后还可能很快再次郁闷。建议大学生郁闷时适当玩网游,但不要过分痴迷。
(4)找人倾诉方式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3)可以看出,找人倾诉与还是感觉很累正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p<)。通过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倾诉对象所导致的排解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找人倾诉应选择恰当的对象,寻求有益的建议。
(5)大喊大叫方式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3)可以看出,大喊大叫与还是感觉很累负相关且比较显著(相关系数0.-187,p<)。通过分析研究表明大喊大叫这种方式有益大学生排解郁闷情绪,但不同情况下排解的效果存在差异,效果一般,虽然不会再次郁闷但精力也不能达到最佳。
3、郁闷原因的性别差异分析
性别是社会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的参考变量。性别对很多变量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从性别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的郁闷原因在性别组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1。
从表4-4可以看出,性别与郁闷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人际交往、情感和适应环境能力问题等方面,女生的相关性较强,而男生与造成郁闷的各种原因相关性都很小,这反映出大学生中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容易郁闷。究其原因,由于性别差异,女生相对男生来说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很多女生性格内向,有什么事总爱装在心理,不愿向同学和朋友倾诉,由此影响到人际交往等方面,心事重重,思虑过多,于是郁闷就在所难免。而男生适应能力较强,在新环境里短时间内就可打成一片,建立友谊。
表4-4郁闷原因的性别差异
4、郁闷原因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生源地也是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变量,对很多变量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从生源地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的郁闷原因在性别组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5。
从表4-5中可以看出:生源地与郁闷存在相关性
调查分析表明,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造成郁闷的原因存在差异。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接受了更多的价值观,自己没有较强的判断力,由此存在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其次,很多城市学生生活目标不明确,在大学期间感到茫然。乡村来的学生则主要面临经济上的问题,家庭经济问题使他们不敢参加一些活动,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另外,他们还面临着前卫思想与传统思想的矛盾冲突,他们承受的压力更大。并且他们的自尊心相对更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由于这种种原因,郁闷不可避免。
表4-5生源地和原因的差异
五、案例分析
(一):个案
张某是刚入学两个月的大一新生,他从小就有些心理郁闷,上大学后郁闷情绪更加高涨。以下是他的1篇日记:
昨天晚上我又失眠了。
月光从缥缈的窗户射了进来,美妙的夜空,空灵的小虫的鸣叫,以及那可怕的,令人发狂的,震耳欲聋的鼾声!幻觉吧。我感到我睡着了,多么可怕的事情,比UFO出现的几率还低的事——我睡着了!随着下课铃的响起,才意识到刚才的微积分上做的梦是多么模糊不清,头痛,因为头痛和鼾声,睡眠从此离我而去。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个字——郁闷!
当我意识到只有几天就要考试的时候,才想起了课堂上做的梦的内容,更糟糕的是,每当我想进一步思考的时候,心跳仿佛要停止了一般——三个字,不会做,啊,密密麻麻的公式,仿佛火星人一般可怕。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个字——郁闷!
如果说你见过枯败了的玫瑰,那你就一定能理解现在我的心情,在没有睡眠保证和学习上的失败双重打击下的心情。也许,明天晚上还会失眠吧,又或许,当我进入梦寐以求的梦乡中当的时候,两个大字会鬼一般的浮现——郁闷!
往往你会看到一棵枯萎的大树处在生机盎然的绿丛之中,不错,我如果是那失去活力的大树,不再与别人谈笑,仿佛没有了明日的太阳,失去了阳光的植物如何生长?仿佛阳光不再耀眼,仿佛死亡不远了!我低头看看木制的课桌,两个大字赫然入目——郁闷。
暗淡的日子还是来到了,世界此时没有光明,没有希望,甚至连最耀眼的太阳都失去了光辉,前途的不可预测,茫茫死亡之中的孤独的我又怎能渡过?
张某(一个极度郁闷者)
(二):个案分析
结合我们调查中列出的几种郁闷表现行为,总结分析出张某有以下几种:
1、身体状况不好,主要是头痛和失眠。
2、生活作息打乱。
3、孤独、寡言独处。
根据这些表现行为,我们对其郁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造成张某郁闷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环境适应方面的问题。初入大学,他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时代,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进入新校园,他面临着学习方法、作息时间等的转变,不能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次,由于大学的教学方法不同于高中,每个新生都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关键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学习方法。
从他的日记中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喜欢自己静静的写些东西。这种性格的人内心感情一般比较丰富,想法较多,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怪想法中而不能自拔。性格内向的人不喜欢交流,他无法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心理的怪想法只能自己憋在心里,这样很容易出现郁闷心理。
(三):给个案主人公的建议
针对张某的郁闷行为表现和郁闷原因,我们建议张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排解:
1、多参与体育活动和社团活动,通过进行这些活动排解郁闷,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走出孤独。
2、学会向他人倾诉,倾诉对象包括亲人、朋友、老师等,把自己的郁闷说出,缓解心理压力。
3、坚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证睡眠,从而使自己有充足的精力进行各项活动。
总之,张某一定要走出自我,努力适应新环境,这样才能尽快走出郁闷。
最后,我们要感谢张某接受我们的访谈并为我们提供了日志,希望他能够尽快走出郁闷,融入大学生活。
六、结论与建议
基于前文的研究结果和案例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具体结论如下:
1、学习方面
研究表明由学习方面导致郁闷的大学生有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会打乱正常的作息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运动来排解郁闷,也会找他人来倾诉。但是排解郁闷后,不会感到精力充沛,一旦排解后,不会再次郁闷。
2、人际交往方面
研究表明由人际交往时感到不顺的大学生有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但不会因此而自杀。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运动来排解郁闷,其次,还会找他人倾诉或大喊大叫来调节,但往往效果不佳。
3、情感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情感出现危机时感到不顺的大学生有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情节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运动和睡觉来排解郁闷,其次,还会找他人倾诉和玩网络游戏。排解后会感觉身心疲惫。
4、适应陌生环境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来到校园面对新的生活感到不适应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运动来排解郁闷,其次,还会找他人倾诉或大喊大叫来调节。排解过后会感到精神充沛。
5、家庭经济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经济问题不敢参加各类活动的大学生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打乱正常的作息时间,总是缄默寡言,喜欢独处,但不会因此而自杀。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睡觉和大喊大叫来排解郁闷,其次,还会找他人倾诉和玩网络游戏。排解过后会感到精神充沛。
6、与人争执行为
研究表明郁闷时表现为与人争执的大学生通常会以睡觉、玩网游、找人倾诉和大喊大叫的排解方式来排解郁闷。但往往排解效果不佳。
7、寡言独处行为
研究表明郁闷时表现为寡言独处的大学生通常会以玩网游、找人倾诉和大喊大叫的排解方式来排解郁闷。排解过后会感到精神充沛,但也会觉得很累。
8、导致自杀行为
研究表明郁闷时表现为导致自杀的大学生通常会以睡觉、玩网游和找人倾诉的排解方式来排解郁闷。但排解过后会感到很累。
9、身体不适表现
研究表明郁闷时表现为身体不适的大学生通常会以玩网游的排解方式来排解郁闷。排解后不会很快再度郁闷。
10、打乱生活表现
研究表明郁闷时表现为与人争执的大学生通常会以体育运动、睡觉和找人倾诉的排解方式来排解郁闷。但往往排解效果不佳。
11、体育运动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的排解效果往往不佳。
12、睡觉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睡觉通常情况下可使人获得精神充沛的效果,但往往持续时间不长。
13、玩网游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玩网游这种方式一般不会获得精力充沛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排解后还可能很快再次郁闷。
14、找人倾诉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大喊大叫这种方式有益大学生排解郁闷情绪,但不同情况下排解的效果存在差异,效果一般,虽然不会再次郁闷但精力也不能达到最佳。
15、大喊大叫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的排解方式会让大学生感到很累。
16、性别与郁闷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人际交往、情感和适应环境能力问题等方面,女生的相关性较强,而男生与造成郁闷的各种原因相关性都很小,这反映出大学生中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容易郁闷。究其原因,由于性别差异,女生相对男生来说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很多女生性格内向,有什么事总爱装在心理,不愿向同学和朋友倾诉,由此影响到人际交往等方面,心事重重,思虑过多,于是郁闷就在所难免。而男生适应能力较强,在新环境里短时间内就可打成一片,建立友谊。
排解方式方面,大学生多倾向通过运动方式来排解郁闷,其次,找他人倾诉、大喊大叫、睡觉也是大学生选择较高的几种方式。同时由于造成男女之间郁闷的原因存在差异,男女大学生在选择排解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运动是大学生排解郁闷的最佳选择,男同学运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打篮球、乒乓球、排球,踢足球等。女生则主要以打羽毛球、跑步为主。其次,女生比男生更多的选择向他人倾诉这种方式,倾诉的对象包括朋友、同学、父母和网有等。调查中还发现很多男同学郁闷时选择玩网络游戏来排解,女同学有很多选择睡觉这种方式。
17、生源地与郁闷存在相关性
调查分析表明,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造成郁闷的原因存在差异。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接受了更多的价值观,自己没有较强的判断力,由此存在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其次,很多城市学生生活目标不明确,在大学期间感到茫然。乡村来的学生则主要面临经济上的问题,家庭经济问题使他们不敢参加一些活动,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另外,他们还面临着前卫思想与传统思想的矛盾冲突,他们承受的压力更大。并且他们的自尊心相对更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由于这种种原因,郁闷不可避免。
根据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结论,本文针对大学生郁闷现象、郁闷原因、排解方式和排解效果对不同的大学生提出了如下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1、因学习方面而郁闷
因学习方面郁闷的大学生建议通过体育运动和找他人倾诉来进行排解,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学习知识,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尽快适应学习进度,总结出较好的学习方法。
2、因人际交往方面而郁闷
因人际交往方面郁闷的大学生建议通过参与集体性的体育运动来排解郁闷,再增多与他人的交流。
3、因情感方面而郁闷
因情感方面郁闷的大学生建议多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排解郁闷,增加个人自信,参加各项活动充实自我,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到各方面,不要只限于情感方面而不能自拔。
4、因适应陌生环境方面而郁闷
在适应陌生环境方面有郁闷的大学生建议多参加体育活动和社团活动,多了解学校,结交同学,以增加对学校的亲切度,从而尽快适应新环境。
5、因家庭经济方面而郁闷
在家庭经济方面有顾虑的大学生应保证睡眠时间,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参加勤工助学和社会上的兼职,以赚取一定的薪酬,缓解经济顾虑。
6、有与人争执的行为表现
郁闷时为避免与他人发生争执,应减少体育运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睡觉、玩网游、找人倾诉和大喊大叫进行排解。
7、有寡言独处的行为表现
郁闷时表现为寡言独处的同学不适于选择体育运动和睡觉方式进行排解,可以选择玩网游,找他人倾诉和大喊大叫进行排解。
8、有导致自杀的行为表现
郁闷时表现为有自杀倾向的同学不适宜选择体育运动和大喊大叫方式进行排解,可以选择睡觉、玩网游和找人倾诉等方式进行排解。
9、有身体不适的行为表现
郁闷时表现为身体不适表现的同学不适应选择体育运动、睡觉、找人倾诉和大喊大叫等方式进行排解,可适当玩网游进行排解。
10、有打乱生活的行为表现
郁闷时表现为打扰生活表现的同学可选择体育运动、睡觉和找他人倾诉等方式进行排解,不适于选择玩网游和大喊大叫这两种方式进行排解。
11、通过体育运动方式进行排解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方式进行排解所获得的排解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建议不同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2、通过睡觉方式进行排解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睡觉通常情况下可使人获得精神充沛的效果,但往往持续时间不长。建议精力匮乏的同学要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
13、通过玩网游方式进行排解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玩网游这种方式一般不会获得精力充沛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排解后还可能再次郁闷。建议大学生郁闷时适当玩网游,但不要过分痴迷。
14、通过找人倾诉方式进行排解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倾诉对象所导致的排解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找人倾诉应选择恰当的对象,寻求有益的建议。
15、通过大喊大叫方式进行排解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大喊大叫这种方式有益大学生排解郁闷情绪,但不同情况下排解的效果存在差异,效果一般,虽然不会再次郁闷但精力也不能达到最佳。建议同学把握好尺度,不要一有心烦倾向就乱大喊大叫。
七、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研究中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方法存在不足,本文仅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并运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形式有限。
2)在样本方面,本研究只是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涿州校区部分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的调查,样本的来源有限,没有很高的代表性。其次,本研究只发放了200分问卷,样本量也有限。
3)对于与郁闷相关的其它变量的研究还未涉及。如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在校生活质量、环境等。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本研究小组对未来的研究设定了以下几个方向:
1)采用更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2)扩大样本量,该研究以后会向多个大学的全体学生进行部分调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
3)对目前调查过的部分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该研究将对这些学生进行分组对比研究。例如,将这些学生分为两组,对第一组进行访谈并针对他们的郁闷原因和郁闷表现给他们提供相关建议,对第二组只进行访谈而不提供相关建议,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排解方式对大学生排解郁闷所起的作用。
4)该研究以后将对与郁闷相关的部分变量进行深入研究。如对大学生倾诉的对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所处的周边环境,在校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对造成大学生郁闷的原因、大学生排解的方式、排解后的效果进行更准确的总结。
排解【第三篇】
关键词:经典条件作用过程英语口语心理障碍
现代英语教育强调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我国,学生接受英语学习的时间虽然比较长,可是实际运用能力却比较弱,尤其在交际活动中,表现出交际的失败与交际能力的缺乏,比如一些学生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却还不能与外国人顺利地交流。这与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直接关系,许多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不敢开口说话的现象,他们害怕“失败”、唯恐“现丑”、丢不起“面子”,这种惧怕的心理限制了他们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一、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性格因素导致学生不想说。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谦恭、赞赏深藏不露,因此许多人从小养成了内向的性格,与西方国家的开朗、外向、张扬、表现自我的个性相比,我国学生显得内向多、外向少,在英语口语活动中的本现就是能说也不想说、会说却不愿说。
(二)“责备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敢说。长期以来,我们学生所受的教育,大都是责备多,鼓励少。学生对老师总有距离感,不轻易在老师面前表现,生怕出了错误受责,在课堂上怕回答不出问题,或者怕自己的语音、语调不好,受老师的批评,以至于不敢发言。
(三)“输不起汽已理导致学生不愿说。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在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并且学校和家庭常常忽视了心理的引导和磨练,特别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英语口语训练中表现为怕在同学前丢面子,怕同学们嘲笑,不愿意品尝失败的“苦果,,。因为怕失败,所以,经常令口语课冷场,或经常让老师“包场”。
二、经典条件作用过程原理对克服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中的心理障碍很有指导意义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条件作用有三个过程,即泛化(generalization)。辨别(discrimination)和消退(extinction)。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例如,有些学生参加某些科目考试时感到紧张,后来在参加其它科目考试时也会紧张,这是因为紧张情绪泛化到了其它学科中;而学生一旦把学校与教师的关心联结起来,通过泛化,也会对课堂、学校活动等有积极的反应。辨别是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有些学生平时测验考分很高,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消退是刺激出现而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实验表明,在条件作用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反复呈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渐进式的),直至最终消失。比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强烈的发言愿望,积极举手要求发言,如果教师不满足他们的愿望,则他们发言的愿望就会消退,以后很可能不再举手发言了。然而,要完全消除已经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应比获得这个反应要难得多。
经典条件作用过程原理对英语口语教学很有指导意义。因为在经典条件作用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对各种情景的情绪或态度的反应,也就是说像事实和观念一样,情绪和态度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情绪的获得反过来又会影响事实和概念的学习。进一步来说,学生的某些情绪或行为习惯也是由泛化、辨别和消退等方式来形成的。
我们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解决学生长期存在的心理障碍(畏俱、厌烦、焦虑等)的泛化,将他们从其中释放出来,同时,有效地消退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对话、交流的热情和喜悦感,并且泛化它们,以利于形成积极踊跃参与口语活动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针对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有俱怕的心理特点,教师在他们偶然发言的时候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渐消退他们的惧怕心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愉快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们放下紧张、畏缩、羞怯的心理,增强信心,勇于实践,最大限度地获得口语训练的成效。
同时,经典条件作用过程原理还告诉我们,消退学生心理畏惧感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因此,应当有耐心。当学生第一次克服畏惧参加活动后,如果下一次又有惧怕,应当视为正常现象,应当继续鼓励,直至其畏惧感最后消失。
三、消退惧怕心理、泛化参与喜悦感进而克服学生口语训练中心理障碍的有益探索
(一)要增强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自信心。学生对于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口语活动往往没有把握,因此给学生们这方面的打气是必要的。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只要有1800个左右的词汇量,就可以进行交流。大学生的词汇量远超过此数目,对于他们来说进行描述性和简单阐述性的活动是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还要告诉学生,充分的准备是增加信心的好方法,使他们认识到要“说得好,,并非难事。
(二)教师在情感上要与学生接近,态度要温和,要给予积极的暗示,要爱护学生,尤其是差生。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有了解,缩小师生的距离。这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卸下严肃的面具,常带微笑融入学生中。除了关心学生学习外,还可亲近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出谋划策,解决他们大学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思想暴露出来,为他们今后的口语表达“不设防,,进行铺垫。
另外,对学生的爱护,表现在留意好学生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差学生。平时,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在课堂上纠正其错误的时候应该很用心、很有技巧,在任何时候都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长处,然后才提出建议和希望。即使他们表现得很糟糕,也应表扬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如“下次继续努力,一定会好的。我一定会给你们机会的。”等等,总要给学生希望,不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很乐意接受教师的指正,同时保住他们在同学中的面子。教师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亲切,口气要柔和,心中要包容。这些学生对教师的表示一定是感激的,他们以后也会尽力表现得更好。
当学生有些许进步时,教师应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使他们信心渐增。要知道教师的每个评价对于学生都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做教师的要不吝惜表扬,多赞扬学生。当学生收到这种正面信息时,这种向上、积极的暗示会使他们积极性倍增、智力潜能得以最大的发挥,做老师的自然也就不要担心他们以后对参加活动的热情了。
(三)教师正面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具有积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期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是传授的能力,乃是鼓励、唤醒和鼓舞。”当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对先参加活动学生的褒贬,直接影响着全体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当老师持批评、指责的态度,学生们就都害怕、畏缩了,这种负面的泛化会影响接下来的活动效果。当老师的态度是温和的,言语是鼓励、肯定的时候,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成就感。也就是说,这是在泛化他们参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在逐渐消退他们的畏惧心理,就能不断地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有一女生,因入学时间较迟,缺少同学的友爱。因此,课无精打采,没有活力,也很不快乐。有一次老师叫她做一个事先预备好的speech。她做了充分的准各,老师对她准确的语音、优美的语调着实好好地夸奖了一番。从此她自信、开朗了起来,同学关系好了,整个人也精神起来了,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其他科的情况也跟着好起来,成绩也跟上来了。
可见,正面的鼓励所产生的泛化效果是超乎寻常的,甚至比长时间的教育和说教更为有用。
(四)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愉快、生动、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是消退学生心理障碍、降低焦虑,从而培养学生勇气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中会引起相应的反应和表现外,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的态度也会影响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彼此尊重、相互鼓励的机制。一方面,在开课之前就要告知全班,每个班级成员都会、也一定会在学习中犯各种错误,出错是正常的,但是不要怕出错;另一方面,不能嘲笑不论是发音_匕用词上还是思维表达方面的意见、看法与自己不同的同学。允许各人有不同观点,可以摆出来,交流看法。
同时,在积极方面学习给同学以鼓励。要教育学生学会在别人卡壳时说一句“Takeiteasy","Don’thenervous",就会使同学的紧张感消失,增加了说话人的勇气;还要告诉学生,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就如何对待你。这样,才能保持班级活动的良好心理氛围,消除同学中的心理压力与羞怯感。
排解【第四篇】
*镇*社区党总支在参加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紧扣“强化服务谋发展,注重民生促和谐”这一主题,精心开展“党旗耀社区、三创促和谐”共建创建活动,开拓创新、周密部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创新学习活动载体,做到方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是组建学习小组,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根据社区党员的分布的特点,将133名党员,每13人为1组编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由社区居委会的党员干部担任,负责本小组的理论学习。二是编写通俗读本,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编写了《*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百问百答》小册子,发至每名党员手中。三是利用教育平台,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利用社区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参学党员观看中央、省、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领导讲话及理论知识、科技致富、技能培训讲座等6场次。
二、广辟言路收集民意,做到边学边查、边查边改
采取了多种方式,征集民意,了解民情。围绕如何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如何聚民心共建社区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开通征求意见电话、开展谈心活动、发放“我为*社区建设献一计”金点子征集表和学习实践活动居民意见征集函、召集社区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开展“三知三实”活动等多种形式,走进小区、走进楼院、走进居民,问情于民、问难于民、问计于民,广辟言路收集民意。社区党员干部已走访居民群众350户,梳理出事关居民生产生活的意见建议36件,6条“金点子”,并做到即知即办,其中的12件已得到了解决,对一些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明确责任人、责任时限和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制订了工作措施。
三、注重搭建活动平台,做到活动新颖、成效突出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社区党总支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了提高居民能力素质的“学习家园”、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家园”、排解社区热点难点问题的“和谐家园”、救助和服务弱势群体的“关爱家园”、服务居民健康和文化生活的“康乐家园”等“五大家园”活动的主题实践活动。
1、建立一批学习教育阵地,着力打造提高居民能力素质的“学习家园”。依托各驻区党组织,健全了支部活动场所;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服务好党员政治学习;整合社区资源,开展文化进社区、法律进社区、科技进社区、卫生进社区等活动21次;创建了“百姓心语访”,搭建了联系居民的桥梁,畅通了居民诉求的通道,提供了社区居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受理居民诉求45起;开展了“孝顺好儿女”、“和谐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居民廖飞莲、赖玉贞被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赖玉贞还被省市评为“十佳孝顺好儿女”,黄春莲家庭被评全市“十佳和谐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在社区居民中树立了榜样,倡导了文明新风。
2、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着力打造服务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家园”。增设社区服务网点、设立社区方便门诊、印制便民服务手册、开通社区服务热线、建立家政服务项目、增设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16个特困孤寡老人、低保老人、独居老人、重点优抚老人、百岁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物质帮助、精神慰藉、陪医陪护等服务。
3、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打造排解社区热点难点问题的“和谐家园”。对居民强烈反映的“路不平、灯不亮、沟不通、入厕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尽最大努力加以解决。我们积极争取民生工程等其它项目资金,硬化了糯米巷、循良坊、观澜门的道路;改建了糯米巷、循良坊两处公厕;维修了建国路和步行街路灯60多盏;*门、观澜门、石桥、胜利路等处排污沟进行了彻底清理和硬化。
4、关爱一批社区弱势群体,着力打造救助和服务弱势群体的“关爱家园”。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1+1”扶弱结对帮困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春风送暧关爱关怀行动”;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岗位等“三送活动”。今年帮助41户困难居民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89户患大病重病的困难家庭争取医疗救助金12万元;为37户特困居民申请并发放临时救助金万元;帮助5户困难居民子女争取了“金秋助学金”5000元;组织社区留守儿童举办了以“关爱留守儿童暑期行动”为主题的辅导活动;为居民办理医疗保险5678人次;为56户住房困难的居民申请了经济适用房,为135户无住房的低保户和困难户申请了廉租房,帮助25户困难低保户申请了住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