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范例(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社会工作者范例(精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会工作者【第一篇】

有人说“他们是拿工资的雷锋”,他们以职业化的姿态将专业的技巧和手法融入“助人”之中,使“助人”成为一个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工作岗位”,这个讲求“敬业”、“责任”、“专业”、“创新”、“协作”、“规范”的特殊人群,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已远远超越传统三百六十行特定的工作内涵,在精神层面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类人群被称作“社会工作”者。

职业定义: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以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工作内容:通过与受助对象心灵上的对话,帮助他人摆脱困境,同时可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和专业知识解答。

“掘金”指数: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这个职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已经存在了50多年,但是在内地却是几年前才出现的新职业。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去年7月颁布的一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才被首次载入中国职业标准目录。

据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宣传部的任海凌介绍:“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些专门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人员,如在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的情感陪护,社区里协调邻里关系的调解人,医院里协调医患矛盾的人员,以及在监狱或看守所对罪犯或嫌疑人进行疏导、规劝的司法社工等。他们便是我们所称呼的社会工作者。”

据了解,社会工作者大多活跃在卫生、教育、劳动、司法、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领域。民政领域社工主要面向各种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解决生活难题;学校社工调节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从专业人士的角度给予孩子、老师心理安慰;医务社工致力于缓解医患矛盾,充当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纽带,帮助病人积极面对疾患、配合治疗。企业社工目前还较少,但将是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

多年一直致力于社会工作的研究的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吴铎表示,我们国家现在正好处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社会需求也是多元化。这种特殊需求我们过去往往不能够很好地从专业的角度去满足,那么现在有这种职业队伍之后,他就可以满足各种特殊的需求。

据某人力资源机构介绍,在境外,社工是一项体面而崇高的工作,处于中产阶层收入水平。香港的初级社工月薪也有万~万元港币,高级社工的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目前内地薪情最好的是司法社工,由于属于体制内人员,月收入能够达到2000~3000元。而民间团体、社工站等机构的社工收入并不理想。一般说来,普通社工大专学历月薪1500元左右,本科学历月薪1600元左右,这还是在扣除四金前的水平。

但现在从事社会工作者,除了要具备大专毕业或同等学历的文化素质,还必须具备热心、爱心的天性,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倾听和理解,善于与人沟通,此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譬如,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运用技巧与案主交谈;制定目标明确、方案可行的服务计划;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及介入技巧,协助案主解决问题等。可见,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专业社工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调节社会人群生活状态的天平,是维系社会良好秩序发展的一条纽带。

社会工作者【第二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1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人才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是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摘自曾庆红同志2006年12月12日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明确要求,不仅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培养社会工作人才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首先必须清楚社会工作人才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问题:社会工作人才是否就是社会工作者,同样社会工作者是否就是社会工作人才。而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社会工作本身说起。

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国家,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是,世界各国对社会工作并没有统一的概念,较具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三个:一是个人扶助社会贫困者与不幸者的专门事业;二是政府、社团为解决社会上失业、贫困、疾病、衰老、孤苦、身心障碍、精神疾病以及其他问题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三是政府、社团为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而举办的专业服务。可见,即使是在社会工作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社会工作本身也包括学科意义上的专业社会工作和其他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工作同样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社会工作,还包括现实生活中除政治、经济、文化以外的其他全部工作。例如,除了在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正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外(参见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基层自治组织根据村民或居民的意愿要求,组织开展的以自我服务为核心的许多工作;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自我服务组织以及理事会、行业协会、商会等在服务居民或会员的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由于它们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些工作都属于社会工作。又如,有些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城乡居民的文化技术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管理和辅导;兴办家长学校提供各类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等实实在在的工作,由于它们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因此,也都属于社会工作。由于社会工作本身包括专业社会工作和其他社会工作,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工作者同样应该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其他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也包括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和其他社会工作人才。

一般而言,社会工作者是指专业从事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为职业的人员,国际社会工作界普遍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具有社会工作执业执照;二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三是受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约束;四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五是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但是,在社会工作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作为社会工作者首要的一条是必须取得社会工作执业执照,而在我国,由于社会工作事业起步时间较短,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管理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全国性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也刚刚开始,因此,现阶段的社会工作者更强调必须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以社会工作为职业。而从发展的眼光看,和律师法意义上的执业律师不包括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一样,根据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的规定,社会工作者特指专业社会工作者,是指拥有职业资格、具备专业教育背景,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而实际社会工作者(其他社会工作者),包括从事专业的社会工作教学的人员;社会工作的一般从业人员,即以社会工作为其职业,并从中获得劳动报酬,但不具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学历资历、职业资格和能力水平上要求的人员;生活在居民群众中、具有较强社会工作能力、热心为居民服务、居民群众充分信任的“乡土能人”和“社区服务热心人”;从事社会工作的志愿者或者义工,等等,都不属于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人才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名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仲祖文:《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人民日报》,2006年12月18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属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规定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只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属于社会工作人才。因此,社会工作人才必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必须能够直接参与党的群众工作,能够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宣传党的主张,并能通过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给服务对象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必须能够协助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社会问题,并能在此基础上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确定社会工作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应综合考虑思想道德、助人宗旨、专业技能、履行职责和作出贡献等要素,而不应局限于是否以社会工作为职业,因为社会工作人才包括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和其他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工作领域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属于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而兼职和志愿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则属于其他社会工作人才。所以,实际社会工作者(其他社会工作者),包括从事专业的社会工作教学的人员;生活在居民群众中、具有较强社会工作能力、热心为居民服务、居民群众充分信任的“乡土能人”和“社区服务热心人”;从事社会工作的志愿者或者义工,等等,只要具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规定的人才条件,都属于社会工作人才。

可见,社会工作人才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既不是等同的关系,也不是一种包含关系,而属于交叉关系。只有具备了人才条件的社会工作者才属于社会工作人才,同样,只有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才属于社会工作者。因此,在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存在的认为社会工作人才只能是社会工作者的观点和社会工作者一定是社会工作人才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利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样,在一些社会工作机关和部门中存在的社会工作人才一定是社会工作者的观点和社会工作者只能是社会工作人才的观点也都是不正确的,是不利于社会工作职业的健康发展的。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Work Personnel and Social Worker

YUAN Guang-liang

(Social Work Department of Beijing youth politic college, 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Social worker means the person majored in social work and engaged in the social work as occupation. A social worker widely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domain should accord with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First of all, have practice license on social work; secondly, hav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n social work specialty; thirdly, controlled by professional ethic of social work; fourthly, be a member of a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 finally, engage in the social work as the western country which the social work is comparatively developed, to get a practice license on social work is the chief step to be a social worker, Whereas, in our country, as the latter social work career development, social worker practice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exploring and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social worker practice qualification is , social worker of actual stage emphasizes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work occupation.

社会工作者范文【第三篇】

唇腭裂患儿的出生不仅对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打击”,同时也给患者的照顾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项目的实务经验总结及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由于患儿唇腭裂疾病造成了物质、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满足困境,而资源整合、有针对性的需求满足、增权赋能则是社会工作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依据。应通过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的方式,协助唇腭裂患者照顾者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提升照顾者的动机水平,实现对照顾者的赠权赋能,缓解照顾者内心失落沮丧的负面情绪,增强照顾者的信心,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关键词: 唇腭裂;社会工作;信赖联盟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3)06003306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疾病,据相关资料统计,平均每出生600~1 000个婴儿中就有一个是唇腭裂患者。唇腭裂影响患者面部美观,严重的腭裂会引起发音障碍,使患儿言语不清楚,呈开放性鼻音状态。唇腭裂患儿的症状给患儿和家长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根据调查显示,有194%①的患儿照顾者②在照顾过程中感觉非常累,有301%③的患儿照顾者感觉比较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郑雷蕾的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出生对照顾者来说是一个“精神打击”,照顾者在照顾患儿期间经常会出现焦虑、乏力、头晕、惊恐、发疯感、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噩梦等精神症状,尤其以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噩梦较为严重。[1]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成长,主要表现在影响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影响患者的心理发育,甚至可能引起患者早期的心理变化,并对以后心理障碍产生深远影响。[2]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照顾者对患者的照顾水平已经成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需求

需求(want)是个体自身对于某一需要满足物的取向,需求具有主观性。从2011年3月份开始,重生行动——唇腭裂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计划一共开展了两期社会服务活动,每期项目开展五次活动,每次为两个小节的小组团体活动。2012年第二期项目中,除了第一期的小组活动外,还增加了社区宣传和对唇腭裂照顾者的调查研究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874%④的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来自农村,唇腭裂患者的出生给原本经济就不好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唇腭裂患者出生后,大部分照顾者都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接纳患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对孩子未来的不好的预期等原因,照顾者面临很大的精神压力。综合项目调查收集的资料分析显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求。

(一)物质需求

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中,来自农村地区的照顾者较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户籍在城市的患者,巨额的治疗费用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由于唇腭裂疾病的康复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系统治疗过程,即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序”意味时间的先后,即按照生长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相应的解剖形态的恢复、语音训练、二期修复等;“列”是从横向上看,意味着遗传学、心理学、社会学、颌面外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参与。因此,序列治疗所需的费用对于照顾者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即使是一般正常的家庭也很难承受这笔巨大的医疗费用的开销。除了费用方面的需求外,患儿照顾者刚接触患儿时,由于患儿的特殊情况,缺乏相关的护理技巧,迫切需要学习患儿护理方面的知识。

(二)心理需求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个体积极生活和工作的保证。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状态既与患儿患病类型的严重程度有关系,还与是否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影响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状态的是其自身的素质。由于唇腭裂患者的照顾者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据调查了解,在某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由于接受不了所生的孩子是唇腭裂患儿而直接遗弃的现象。在入户进行深入访谈过程中也了解到,很多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曾有过遗弃孩子的念头,后来得知这种疾病能够治好,才得以让孩子生存下来。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接纳孩子。另外由于家庭的贫困,很多家长普遍存在焦虑的症状,担心自己无法负担孩子巨额的医疗费用,担心手术不顺利对孩子带来伤害。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畸形是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为孩子的畸形感到自卑,不敢把孩子抱出去,无法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担心受到歧视。有些大点的孩子的照顾者宁愿自己的孩子呆在家里,而不愿意让孩子跟别的孩子一起玩耍。这些现象显示,如何消除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自卑感和自责感,减少他们因患儿的畸形而带来的无助感是当前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中尤为突出的问题。

(三)精神需求

精神支撑是个体生活的重要动力,是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源泉。唇腭裂患儿的出世给患者照顾者巨大的打击,使照顾者个体产生焦虑、失落、沮丧等多种负面的情绪,随之会出现情绪紊乱、无法控制自己、睡眠障碍和饮食问题。研究指出,80%以上的唇腭裂患者的母亲对唇腭裂患者的第一反应是感到震惊,内心产生沮丧、怨恨的心理,这使她们想抚养一个“完美”婴儿的美梦破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缺陷的婴儿,这使她们在精神上难以接受这个事实。[3]原来对出生的孩子抱着美好的希望顿时落空,心里面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又直接影响其对患儿的照顾。研究显示,同正常儿童的照顾者相比,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对患者的微笑、说话及玩游戏的次数较少,对患者的行为缺少面部表情和反应。如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微笑次数明显少于正常的父母亲,因此,照顾者的精神状况也同样可能导致患儿日后精神障碍的产生。

二、唇腭裂患者照顾者

需求满足现状及困境

(一)需求满足现状

首先在医疗费用的支持方面,目前资助唇腭裂患者医疗费用的有微笑列车、嫣然基金、重生行动(重生行动项目于2012年8月1日截止,以后纳入大病医保)等项目为唇腭裂患者提供手术治疗费用。由于唇腭裂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治疗才能实现全面的康复,资助唇腭裂疾病治疗的基金会只资助其中部分治疗费用,这些资助并不能全部满足唇腭裂患儿的手术费用需求,贫困家庭的患儿要实现全面的康复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唇腭裂患儿照顾知识方面,院方护士在病人入院时都会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宣讲,但由于时间较短,且各个患者的接受水平和需求不一样,所以还有患者照顾者没有很好地接收掌握对患儿照顾护理需要的知识和技巧。

基金会和医院的介入给唇腭裂患者容貌的修复提供了保证。但现代医学的康复理念表明,仅有手术治疗上的康复还不能算是真正实现康复,除了手术治疗之外,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唇腭裂患者这类特殊疾病的群体中,主要表现在其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成长的影响。在目前的医疗机构中,由于很少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医务社工进驻医院,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失落、焦虑、沮丧的心理状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照顾者的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感仍然较低,对孩子未来存在很大的担忧,感觉没有希望。照顾者的这些情绪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患儿的照顾质量,影响患儿今后的健康成长。

(二)需求满足困境

民政部重生行动项目于2012年8月1日停止对患者的手术费用资助,项目截止后,根据民政部门的通知要求,唇腭裂疾病的费用将通过大病医保的途径进行报销。根据笔者在院方了解到的信息,纳入大病医保后仍然面临很多困境。比如手术报销比例是多少,对唇裂的修复费用是否属于费用报销的范围,根据之前的医疗报销信息,唇腭裂患者二期修复属于美容系列,不在费用报销范畴,这无形之中又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很大的负担。

在有关患者的护理知识方面,由于医院的病人较多,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较重,在有关护理知识方面的讲解和传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现象,不可能满足全部唇腭裂患者对护理知识的特殊要求。

农村唇腭裂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城市,大部分唇腭裂患者的照顾者来自农村地区,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心理素质也较脆弱,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唇腭裂患者这个事实。此外,由于缺少相关的知识,个体内心焦虑、沮丧、紧张的时候,并没有心理调节的方法,最经常的做法就是跟自己的爱人倾诉。但是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很多唇腭裂患者的家庭成员由于工作的压力而出现家庭支持系统减弱或缺失的状态,家庭已经不能有效缓解照顾者的心理状态,精神慰藉的功能也越来越小,这使得照顾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迫切需要专业的工作者去关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面临的困境,缓解她们的精神压力,提升她们对未来的希望,这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契机。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依据

唇腭裂患者的状况给照顾者带来巨大的创伤和压力,照顾者自身对事件的不正确的认知和归因造成其自身过分的自责和愧疚。复杂的序列治疗,巨额的手术治疗费用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以沉重的负担。虽然身边可能有些资源,但由于照顾者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缺乏,并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另外由于长时间形成问题视角的思维模式使得照顾者在患者出生后只注意到其所带来的问题,而没有看到潜在的能量和希望。照顾者面临的这些困境和需求为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提供了依据。

(一)理论依据

1.社会支持的概念

社会支持的经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来源于美国社会网络干预运动。早期的研究者认为,社会支持是宽泛、统一的关系整体,倾向于认为只要关系存在,就能够帮助个人应付生活中的困难。随着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类型与个体的网络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网络关系呈现不同的社会支持类型。范德普尔从社会支持行为的实施者出发,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为某个人提供的帮助”[4]。巴勒内尔从支持的内涵和功能出发,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如提供金钱、实物等;行为支持,如分担劳动等;亲密互动,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回应;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加社会互动。[5]阮曾媛琪和古学斌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们在互动中形成并能够提供工具性和表达性资源的社会结构,即个人拥有的与重要他人(如家人、朋友、同僚)之间的间接或直接的联系,在出现危机时可以发挥援助功能的社会互动关系。[6]林南认为,社会支持就是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7]本研究采用的是林南对社会支持的定义。

2.社会支持的特征

林南关于社会支持的定义解读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理解。第一,社会层面中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根据宋丽玉等人的研究解读,社会网络主要包括亲戚、同事和朋友。这些人群使个人具有“连接感”(sense of bonding),而社区是居于社会网络外层的一般关系,可能使个人产生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ness)。具体的社区主要指个人所接触到的一些活动。最重要的关系存在于亲密伴侣之间,即亲属关系(sense of binding)。这三层关系在范围上具有一定的交叉部分。第二,从支持层面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和表达性支持(expressive support)两类。工具性支持主要指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达到某种目标;表达性支持则本身既是手段又是目标,它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和挫折、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和尊严等。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行动;表达性支持则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及认可。[8]从以上理论内涵及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社会支持理论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1.整合现有资源

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所处的社会系统中,存在很多能够利用的资源。比如为唇腭裂患者提供资助的一些基金会资助项目,与基金会定点的医疗单位,各医疗机构的情况;在同一医疗机构一起入院治疗的患者及家属;患者当地政府的政府部门;所在地区的志愿服务资源等等。由于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人员进驻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这些存在的资源只是一个零散的存在状态,不能很好地用来为唇腭裂照顾者提供服务。资源的链接者是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则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系统中已有的资源为唇腭裂照顾者提供支持服务。

2.有针对性地满足需求

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物质、心理、精神三个层面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需求,物质层面需求主要表现为患者序列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医疗护理知识的需求;心理方面的需求主要是由于缺乏心理疏导机制,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患者出世时给心理带来的伤心、沮丧、痛苦等负面心理情绪,以及由此负面情绪使照顾者在心理和行为上疏远患者,不能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接纳和对待患者,给患者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照顾者内心深处的希望的泯灭,对孩子的未来没有期望而造成的低下的照顾动机。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唇腭裂患者的需要,特别是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满足。

3.实现增权赋能

充权是指人们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挣脱生活中所受到的束缚,试着追求自己想要的。社会工作的介入目的就是要增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效能感,增加其对于生活的控制力,并能够对心中所预定的目标付诸实践和行动。充权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照顾者对患者的信息,增强照顾者对环境的掌控能力,感觉到自己有能量去达到未来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并能够持之以恒坚持走下去。另一方面是通过提升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患儿的知识、舒缓释放自己压力的技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生活的技巧,以实现增权赋能的目的。

四、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建立社工

与照顾者信赖联盟

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是社会工作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有效途径。社工与照顾者的信赖联盟是从微观实务层面对社会工作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所做的阐述,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尊重、接纳、引导等方法与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建立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照顾者动机,提升照顾者的照顾技巧和水平。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信赖联盟的建立不仅是照顾者对社工专业能力的信任,同样,社工也相信照顾者在社工的带领和引导下有能力处理目前面临的问题,走出困境。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主要是从照顾者的动机和知识技巧方面充权,有效提升照顾者的照顾动机水平及应对各种困难的知识水平和技巧能力。

(一)提升照顾者的动机水平

照顾者的动机来源主要有自信、自我效能感、希望、能量、坚持五个方面。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的其中之一就是要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提升照顾者的动机水平。

第一,在自信方面。自信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将会影响个体的行为,照顾者的自信心是指其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患儿,提升患儿的生活品质。相关研究显示,作为父母的照顾者自信心越高,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则越积极与医生和护士沟通,主动了解关于唇腭裂手术护理的相关知识,悉心听取院方专业人士的讲解。在患者康复成长过程中,自信心高的照顾者会注重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影响,让患者积极融入社会环境中,以实现心理社会全面的康复。此外,自信心还具有感染性,照顾者对患者有信心,表现出来的行为不仅能够感染患者本身,还能让患者身边的他人也感染这种气息,促使彼此之间达到充权的目的。

第二,在自我效能感方面。自我效能感在这里是指照顾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在的境况。社工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使能者的角色,通过与照顾者一起努力,让患者的照顾者了解身边有哪些资源可以选择并由照顾者自己综合考虑自由做出决定。社工在这里不是专家的身份,而是与照顾者一起,培养他们的自决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

第三,心怀希望。所谓心怀希望是指相信通过自己努力使内心的期望能够实现,心怀希望是提升照顾者动机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自我信念的提升及某种期望较高的想象能够引发较高的动机水平,因此,心怀希望就能够协助人们创造自我实现预言。提升照顾者的期待和希望最有效的方法是分享同类症状的患者成功的故事。社工通过收集整理唇腭裂患者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并将这些资源分享给照顾者,增强他们对患者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第四,能量,即肯定及增强照顾者的能量。既有的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的出生会给父母一系列的打击,照顾者在面对患者时常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社工在介入过程中重视转换问题的视角,从优势的角度看待照顾者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困境,重视照顾者及其家庭固有的能量,协助照顾者通过与家庭成员的正向沟通和合作增强自己的效能感,同时利用所在社区的资源,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量。

第五,培养照顾者坚持的品质。照顾者内心所产生的一些期望和目标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在经过自身的努力仍然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时候,照顾者仍然要有不屈不饶的坚持精神。唇腭裂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能会有照顾者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社工在照顾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需要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不断给予他们希望和能量,使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二)协助患者照顾者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

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协助照顾者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是给照顾者充权的另一条社会工作实践途径。照顾者相关知识与技巧主要从信息的获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生活管理技巧及沟通技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信息的获取。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需要各种信息,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信息、资助手术治疗的基金会、医疗机构、患者照顾知识和技巧、心理疏导和减压的方法和技巧、在患者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信息。社工需要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协助照顾者获取信息,使其在面临困境时能够有效获得可以利用的信息处理面临的问题。

第二,照顾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问题出现后,社工与照顾者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目前照顾者所能利用的资源有哪些,然后根据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计划,以解决面临的困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社工与照顾者的努力外,还需要家人一起参与努力,培养照顾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生活管理技巧的培养。生活管理技巧是指照顾者能够了解如何处理发生在身上的事情。在生活管理技巧的培养中,需要培养照顾者从传统的负向思维转向正向的思考思维。在照顾患者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优势视角发掘患者身上的优点,给予自身以积极的能量。同时能够坚持自己心中希望的信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从亲朋好友处获得社会支持,同时能够有效利用专业资源为自己服务。

第四,沟通技巧。沟通是双方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过程。在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建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社工在协助照顾者练习沟通技巧时,也要运用回应、释义等语言沟通技巧和提供支持、提供协助的影响以及肢体接触和倾听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增进和照顾者的沟通和理解。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需求的分析和需求满足现状的探讨,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从社会工作微观实务层面阐释了通过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的方式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群体的路径。这是笔者全程参与两期“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计划”实施后的总结和分享,但在实际的介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唇腭裂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较短,这一介入模式建立后如何维持,在患者出院后如何更好地跟进和维护等。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群体,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要用心去理解,用爱去服务,有针对性满足他们面临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促进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更好地接纳、照顾患者,从而实现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①“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的数据。

②“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显示,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主要为患儿的父亲和母亲,占调查总数的%.

③唇腭裂患儿中有的是唇裂(唇裂中又分为单侧唇裂及双侧唇裂症状),有的是腭裂,有的是唇裂和腭裂两种症状都有。这些患儿在喂养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喂养辅具,且要掌握一些技巧,与正常孩子的照顾相比,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需要付出更多。这与“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④农村地区唇腭裂疾病发病率远高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照顾者相应占照顾者的比例较高,这也是“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的结果。

[1]郑雷蕾。唇腭裂患者家长心理状况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4:7.

[2]郑雷蕾,郑谦,石冰,等。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6):489—491.

[3]石冰,郑谦。开展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途径[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4): 345—347.

[4]马特·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概述[J].国外社会学,1994(4): 32—33.

[5]周林刚。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5.

[6]古学斌,阮曾媛琪。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5.

[7]LIN NAN, MARY DUMIN, MARY Community and Network Support[M].Orlando:Academic Press,1986:34—35.

社会工作者范文【第四篇】

近年来,__运用社区发展模式,带领__社区先后完成了“城中村改造、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造、村改居”三项改革,实现了“平房变楼房、村民变股东、农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建成了5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10500平方米的养老中心、5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社区幼儿园、四点半学校、老年大学等。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低碳节能技术和智慧服务技术,在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中运用“互联网+”概念,建设了集社区政务、物业服务、在线商城于一体的智慧社区o2o服务平台——欧乐生活,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了__区所有社区,2016年被评为__省绿色住区示范项目。

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开展“四社联动”工作。注册成立了“一家亲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并将社区内的23个社会组织组建了“阳光文化社”、“德馨教育社”“康乐生活社”、“夕阳关爱服务社”、“志愿服务社”五个社团;带头参加并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社区已有持证社工9名,占社区工作人员的75%,持证率位列全市前茅;建设了“爱之家志愿者服务站”,建立社工带义工制度,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专业社工工作。先后开展了心理介入、困难帮扶等个案工作三十余个,开展书画、微机、戏剧、健康支持、小学生兴趣等小组工作二十余个,开展暖心工程、社区养老、智慧服务等社区工作近十个。在社区服务中探索了“党建区域化、管理网格化、工作标准化、服务信息化、协商多元化”五化模式,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2014年建成了规划床位300张的金色阳光养老服务中心,配套社区医疗机构,实现医养结合,现已入住全托老人142位;开展文化养老,开办社区老年大学,现有学员230余名;2015年建成了“好孝心中老年生活馆”;2016年结合欧乐生活智慧服务平台开发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等。初步形成了集机构养老、日间照料、居家养老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__社区养老服务第一品牌。

社会工作者【第五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在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解决难度不断加大,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专业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对于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政府实行职能转变要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服务的专业提供者、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解者和社会公平的积极维护者,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通过依托政府、充分调动社会工作者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三)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战略、推动社会建设的需要。社会工作者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设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抓好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但社会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我市社会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

二、正确把握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适应社会建设发展要求,整体规划、分步推进,适度倾斜、重点突破,积极稳妥、创新务实。通过3—5年努力,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者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者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二)具体目标。以培养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目标,逐步形成与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初、中、高级社会工作者梯度发展结构。到2015年,全市力争培养约1500名社会工作人员,以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名义登记注册的社会工作者要达到社会工作人员总量的10%,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50%以上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社会工作人员在职在岗培训率要实现100%,切实增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建立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机制。在掌握我市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制定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全市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的规模和结构,切实提升我市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政策法规水平、专业技术素质、社会工作实务等综合能力。社会工作相关部门在开展业务培训时要积极安排社会工作相关内容,市委党校要在主体班中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开展与先进地区社会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社会工作发展的成功经验。鼓励尚未取得职业资格的在岗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加快向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转化。对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每年参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重点突出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二)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机制。贯彻落实人事部、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和评价工作。各类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考试并成绩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职业水平证书,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统一管理。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等级证书的人员,须由民政局进行登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社会工作者守则,接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的管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的人员,由登记机关取消登记,并由发证机关收回职业水平证书。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优先聘用具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门人才,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到2015年,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0%以上、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50%以上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四、积极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一)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研究设定社会工作岗位,形成我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

(二)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根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开发设置岗位。在涉及社会工作相对较多的民政、司法、教育、残联等领域根据实际需求按对象分步设置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岗位,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老年人心理调适、司法矫正、人民调解、残障康复、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中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者,逐步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

(三)探索转换和引进相结合的社会工作者配置办法。我市社会工作者的配置既要着眼于加快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又要考虑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社会工作者的配置应采取提升转换现有存量人员和引进专业人才相结合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现有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已在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要组织开展分期、分批、分层培训,帮助其获得职业水平证书并按要求进行登记,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要大力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员,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我市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并登记为社工。

五、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是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承载者。大力培育发展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格局,实现社会服务的共建共享。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一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后,要优化工作流程、控制成本费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人员素质,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大力培育社会工作者协会等直接为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提供管理服务的民间组织,切实发挥社会工作者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

六、加快建立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机制

广泛弘扬公民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切实发挥志愿者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培训、监督,认真实施志愿者队伍的注册登记工作,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着力培育有一定专业特长、参与面广、服务功能强、作用发挥好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组建团队、规范服务、拓展项目、培训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拓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改善服务”的发展模式。倡导公职人员、党团员、大中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七、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建立社会工作的领导体制。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为大力推动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成立市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领导小组,在全市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领导管理体制。

(二)健全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推进社会工作,必须坚持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发展社会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府与社会、社会工作管理部门与镇街区及其他部门的关系,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和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合力。社会工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十八类主管部门要率先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本系统、本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特别是社会工作涉及领域的相关部门,要抓住政府职能转变的契机,加强本领域社会工作的研究,开展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探索,切实推进社会工作在多个领域的发展。

48 934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