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1

一。激情导入,了解诗人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

2、读读下面的诗句,知道这些诗句都是谁写的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苏轼简介:对,就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4、写作背景:1069年,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因上书反对,被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他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也写下了许多与西湖有关的诗。今天我们所学的就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一首诗,出示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解诗题

诗题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七月下旬,那时候已经是暑气逼人的三伏天了。

诗题中的“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诗题中的“醉书”是指苏轼喝醉酒时所写。

诗题连起来说就是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的一首诗,那么苏轼写下的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三、明诗意

1、出示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请大家细细的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每一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3、 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写出了乌云来势汹汹。

4、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比喻雨点,有声有色。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5、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6、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四、悟诗情

1、雨后的西湖,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雨后的西湖,天空更加湛蓝,水面更加明亮,雨后的西湖,天蓝蓝,水蓝蓝,天映水,水映天,水天一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雨后美景!这样的景色,真让人喜悦!真让人舒畅!真让人兴奋!此时此刻,苏轼完全被大自然的这一精彩的瞬间迷住了,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所以诗题中的“酔书”的“醉”字不仅有酒微醉的意思,更有陶醉的意思在里面,真所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整首诗的诗意我们已经明白了,那么苏轼的笔下的夏日西湖雨到底是一场怎样的雨呢?是的,这是一场又大又急又猛的雨,这是一场又调皮,又可爱的雨,这还是一场来去匆匆,传瞬即逝的雨,难怪苏轼15年后,他五十多岁再次来到杭州西湖的时候,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对这场西湖夏雨十分喜爱,念念不忘。

五、课后作业

在科学家眼里,雨就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万物有了生命;在画家眼里,雨是最神奇的刷子,轻轻拭去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种心情的流淌。同学们,语文学习要注重生活的体验,寄情山水,吟诗作文,苏轼在写这场雨时,注重了顺序、用上了精准的动词、还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你生活中是否也留心观察过雨呢?请仿造本诗的写作上的一些方法, 写一个雨的片段,试着把它写顺,写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扩展阅读:苏轼轶事之道化童蒙2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赏析3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诗人行船所见雨景,将风雨的变幻写得十分生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边涌来一片黑云,好像被打翻了的墨汁,氤氲而开,半边天空瞬间都昏暗了起来。这片黑云,直向湖上奔来,正酝酿着一场大雨。果然,很快就下了倾盘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珠,雨珠纷纷落到船上,就像千万颗珍珠一样跳跃着,还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

诗人把一场忽然而来的骤雨,写得如此鲜明,富于情趣。用“翻墨”喻黑云,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来描绘雨的动态,有声有色,十分形象;“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势之急。说明这是一场过路的阵雨,一刹那来,瞬间而去。可不是吗,不一会就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景象了。

在这首诗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给人以十分美好的精神享受。

译文4

其一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其二

西湖的鱼鳖,胆子真不小,竟跟着游人跑。西湖的荷花,没有人照料,倒也开得飘飘摇摇。

喝点小酒,我在船上醉卧。水是我的枕头,山在向我作揖求饶。月亮在船前边转圈边唠叨。

其三

黑黑的菱角,白色的芡实,这里十分常见;青色的茭白,叶子凌乱,那雕胡米就像裹进绿盘。

突然想起来上次在京城一个道观里尝鲜。看来我现在滞留在乡野之中,应该保重身体加个餐。

其四

拿着花的女孩斜靠在船沿,斜斜的风带着细细的小雨打湿了绿色的三寸金莲。

她们在观赏前面小洲上那些美丽的香草,肯定不会想起同样喜欢香草的屈原。

其五

我本是乡野狂人,想把自己放逐在山林之间。现在却当上了地方官,不过离开京城也算是得了一点清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无处可去,而现在,我很心安。因为,这里有美妙的湖光山色,远胜过我的家乡眉山。

48 58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