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大学生活(精编3篇)
【导言】此例“悲惨的大学生活(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悲惨的大学生活1
一、《悲惨世界》解读与改编
《悲惨世界》作品中的第一主角:冉?阿让(Jean Valjean)、芳婷(Fantine)、德纳第夫妇(Thénardier),还有一些来自下层或同情下层如鲨威(Javert)和玛吕斯(Marius),毫无疑问便是这“悲惨之人”。小说最为外在的特征表现为直接的诉求:呈现这些“悲惨之人”的生活与抗争以及妥协[1]。雨果自身所拥有的道德理想即善良的极致发挥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牧师的善良感化了主人公冉?阿让,为他打开了一条通往善良的门径,而被感化冉?阿让又把这条善良的门径传播给了佣工芳婷和她的女儿,甚至也把这份善良给予了顶替自己的罪犯――一个真正的流浪汉傻子,而使自己却失去了多年获得的一切。在小说中,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作品本身呈现的时间间隔之大以及作者自己在写作后期生活与思想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悲惨世界》这一作品内部呈现出了一种张力和错动,这一张力和错动在小说的文本层面上也有些许的体现。假如将主人公冉?阿让的命运发展看作整部小说的脉络,那么1932年爆发的革命则给小说的叙述上带来了一次干扰,冉?阿让始终是个“枪下留情的人”这并没有跟1932年的这次革命有任何联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珂赛特的爱,基于这份爱,他才不顾危险进入到斗争的中心以救出玛吕斯,同时玛吕斯由一个“革命者”变成“新郎”也显得有些突然――玛吕斯在昏迷中苏醒过来来时“麻厂街的经过在他的脑海中就像烟雾般迷蒙,然而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珂赛特”[2]。对于战斗热情的描述在玛吕斯昏迷的时候便停了下来,这种热情也在接下来的婚礼的举行以及两辈人的握手言和中消失了。因此,可以这样说,反映着作者雨果的两段不同的生命层次割裂了小说本身的线路,虽然两者之间用爱情主题进行了连接,断裂的痕迹依然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悲惨世界》在从书本走向银幕的历程中,小说中的断裂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几乎这些年的改编版本都无法在两者中间找到平衡与重心,即使是知名的改编也不能表现得如鱼得水。虽然长篇名著被改编成电影是有所删减是无可避免的,当然造成电影的表现的重心的偏移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且在对于《悲惨世界》这部内部存在两个面向的文学作品的改编,具有极大的可能是会带上改变年代所带有的痕迹的,与其说是年代的痕迹,不如说成是这个年代的人的痕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部文学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拍摄于美国的电影版本,美国正经历着20世纪初的最大的经济危机的背后,将冉?阿让的命运发展作为电影的主线,省略掉玛吕斯的心路历程即不断变化最终走向革命。这样的改编自然而然地削弱了原著中的革命色彩,凸显了男主人公冉?阿让从悲惨到解放的命运,这种解放远远超出了原著中的宗教救赎。然而怎样把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超越时代,这将会成为选材自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的成功之路。事实是,《悲惨世界》这部作品在展现出19世纪的雨果怎样感受人民的苦难、想象革命的同一时间,也同样反映出他对资产阶级这一理想化的阶级救赎力量的塑造,并且这一点在原著中也被不断地强化。
《悲惨世界》的原著作品中出现的断裂,恰恰反映了雨果在社会现实面前所产生的矛盾和怀疑。在男主人公冉?阿让这一条线索中,雨果将资产阶级个体的刑法改编和利他选择作为摆脱现实中苦难的希望,提倡至善,可以缓和资产阶级的追逐利益的丑恶面目,并以此消除社会上存在的贫穷。从另一个方面:玛吕斯在街垒战中的出现,有显示出推翻现实秩序、摆脱苦难的另一途径即革命、暴力,来使人们获得生存和自由的热情。在这两条迥异的道路上,雨果自己似乎很难做出选择。这种错动与断裂,给电影的改变者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被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立场所借用的空间。这些都在20世纪到现在的电影改编中不断出现。在这种不断改编中《悲惨世界》自身包含的多个方面也渐渐地退去了,留下的是对社会结构带来的“苦难”与“悲惨”的描述和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的形象的塑造。
二、“底层”的再造
2012年这一版本的《悲惨世界》与原著相比,更加倾向于对英版戏剧的电影化改编,除了在故事发展的安排上有部分微小的改编外,大体上和英版戏剧如出一辙。对于原著小说中出现的断裂,这次电影的导演汤姆霍伯明智地采用了折中的办法解决这一断裂。于是,在这部电影中,特写长镜头的大量运用,音乐的间歇性出现来对历史场景进行宏观展示的大胆尝试,同时为了表现戏剧所必需的演员自身所有的表现力。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在演员的选用上下足了功夫,均选用实力超群的电影明星:男主角冉?阿让由“金刚狼”的扮演者休杰克曼独挑大梁,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帝的罗素?克劳来饰演沙威,著名女星安妮?海瑟薇和海伦娜?邦汉?卡特也在剧中出演了重要的角色。全部都是平时在银幕上以演技征服全球观众的实力派演员,他们纷纷在片中开嗓献声,令观众对电影充满了期待。在这部电影中这些实力演员都完美地完成了电影的创作。尤其是休?杰克曼和安妮?海瑟薇的演技再一次得到全球观众的认可与好评。休?杰克曼在电影中的表演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他的主要的独唱环节更是一气呵成,他的独特的演绎实力在现场收音的方法面前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安妮?海瑟虽然只在电影中出现了短短的40分钟,但是由她演唱的I Dreamed a Dream,却成为整部电影中最让观众落泪的片段。与此同时与以往戏剧电影不同的是2012版的《悲惨世界》不使用以往的对口型的表演方式。而是大胆地在现场启用了同期声的录制方法,使得戏剧舞台上很难完美表现的表演层面的需求通过长镜头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部电影中,无论是场景、妆容、画面、摄影还是演员服装的选择与设计上,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同时在电影中出现的唯美的画面、考究的图像构成、导演精致的设计以及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都不容置疑地展现了这部电影的高水准。虽然电影本身的表现形式更加炫目了,但没能将原著作者的思想的精华部分充分展现出来。作为一部文学史上的巨著。《悲惨世界》自身便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这使读者在精神的层面上体会到了震撼和感动,让读者领悟到那种悠远的品质。但是在这部电影中,虽然说还是有许多原著中的情节尤其是主要情节,但是由于原版英版戏剧本身的删减,造成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太快,观众不仅来不及反思更是连细细品味的时间也消失殆尽,只能随着电影接连不断的演唱紧随着剧情紧赶慢赶地向前走,淡化了主创们对于原著的理解,特别是作者雨果在这部巨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人救赎力量和人性的阐释,真可谓是遗憾。同时在原著的忠实粉丝面前,采用戏剧这种叙事方式显得有些单调,而且突出表现和解、大团圆的结尾也弱化了原著本身所带有的批判色彩。
无论2012版的《悲惨世界》基于英版戏剧的改编是不是取得了成功,是不是仍有原著读者或戏剧观众对电影情节进行挑剔,其取得的票房和所获得的奖项还是给出了客观的肯定。纵观这么多的电影改编的《悲惨世界》不难看出,不一样的语言版本的《悲惨世界》还是会遇到文化差异和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各个版本仍旧还是继承了一些原著主要的成分:对与“被侮辱与被损害”之人的生动再现。作为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的雨果对这类人物的描述不是具体的,充满了抽象,经常把丑与美推到一种极限,由此来得到满足自己理想化的想象。然而无论如何《悲惨世界》展示了一种表现底层的方法,虽然,这种表现方法也曾经由于其暧昧、抽象的立场而被阶级描述说贬低与斥责甚至是代替。或这也可以这样来说,正是由于这种暧昧、抽象的立场使得不知道姓名的受压迫者以及抽象化的“苦难”变成一种可能的描述。这样的情境之下,在2012年的《悲惨世界》中,当戏剧走上银屏之时,细小的变动也会变得意味深长,像电影中对于结局的表现方式,小小的改动产生了这样一种效果:没有了原著中冉?阿让的无名墓碑所带来无尽悲哀,反而增添了一抹通往天国的温暖。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部电影中,除了沿用了原本戏剧所使用的结局方式,加大了希望这一维度。不同于英版戏剧中多使用的冷冷的蓝色、空荡荡的背景舞台所带来的庄重而严肃的外在环境,电影中和合唱一起出现的是巴黎城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以及胜利的旗帜在破烂不堪的街垒上挥舞着和死者脸上永久停留的微笑。显而易见的是,这一表现形式已不仅仅是戏剧中那些带着严肃表情的“魂灵”,而是生活太阳下的“再生者”,去往天堂也不再是人们摆脱苦难的方式,而是一个个虚幻缥缈的成功的革命的图画。但是,由于联想到正是由于广大劳苦大众没有被真正调动来参与到革命中,惧怕与勇敢而先进的革命者并肩作战,这才导致了19世纪30年代的街垒战以失败甚至是悲惨而收场,在这部电影中,结尾呈现的是充满街垒和合唱的人们的街道这样一个全景的画面,这便成了玛吕斯在什么也没有的桌椅前悲痛地问着“我的朋友们,不要问我你们的牺牲是为了什么”的深刻的回应。
实际上,雨果所展现的抽象的苦难与广大人民所遭受具体的苦难是有一定差距的,在描述苦难的人民大众时,雨果也是矛盾重重的,一方面同情他们遭受的苦难,期待着他们自身的觉醒参与到革命中来,而另一方面在19世纪法国爆发的众多的人民革命中选择了19世纪30年代的街垒战,或多或少地批判了广大人民不够坚定的意识即是对于革命的无情的背叛。不难看出,原版的英版戏剧让这个表面上的矛盾性描述不见了,即在戏剧中男主角的资本家身份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及,但极力表现了鲨威出身于底层社会的这一背景;原著中的流氓集团不见了,并且德纳第夫妇的小丑形象也减弱了些许的阴险和狡诈。在2012版的电影中这个褶皱便达到了最大限度缓和:背叛革命的民众与革命者的矛盾的缓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这3篇悲惨的大学生活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我的悲惨大学生活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悲惨的大学生活2
第一个周末,我在“爱心石”边的香樟树下约谈了李同学。与我的促膝交流,他没发泄般的哭闹,也没气恼时的悲伤,可能是艰难的日子练就了他内心的坚强,也许是以前流泪过度现在反而显得更加平常。私聊中,他的“生活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妈妈因家庭矛盾在他三岁时便离家“远走他乡”,奶奶与爸爸双双因病已多年卧病在床,爷爷年事已高无法正常打工挣钱,凭着少量的退休金和微薄的低保金艰难支撑着这个家。好多年已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崭新的校服真可谓“爱不释身”,怎么也舍不得脱下,校服费他正期望着学校能够给他“免单”;悲惨的家境从小就不想被别人知晓而受到扯笑,整天小心翼翼,长期的内心压抑使其性格变得有点“痴狂”,一脸憨笑成了他与外界交流的“金字招牌”;迟迟不愿去食堂是故意让质好价高的荤菜先行卖光,自己眼不见而嘴不馋,仅舍得花上那一二元钱求得吃饱肚子以应付了事。我问他平时最喜欢哪首歌曲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是台湾歌手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交谈结束在他起身离开时,我真的倍感辛酸、为之动容,视线渐觉模糊,眼眶中分明噙满了泪花。
我迅速和几个任课老师交换了我与李同学交流中获得的“可靠情报”,我们决定以“尊重”为帆,以“温暖”为桨,以“真诚”为伴,助其左右,使之衣食无忧地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期待他能“如磐石那样坚强、似雪松那样成长”。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给予他的各种扶助不允许“张扬”。计划很快出台,行动悄然落实:
在校餐费全额提供,不用花他家里一分钱,其实他家也没钱让他吃饭。政府助学金申请、企业助学金发放把他列为“”,再从德育处师生捐款助学金中支取一部分,确保他每月有400元的餐费,作为走读生的他“中餐与晚餐无后顾之忧”。随着季节变换,老师不定期发动“定向捐衣”活动,放学时悄悄地送给他。春天有皮背心,夏天有白衬衫,秋天有夹克,冬天有棉衣。他的要求其实也不高,“能穿就可行”。
健康心理的培养是个体永续发展的根基,贫穷家庭境况的客观存在短时间内我们老师根本无法替他改变,目前只有让他“心灵强大”,提高“自控力”,将来才有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看着自己的穷酸样,常会羡慕人家衣食无忧的宽裕生活,在校园“偶遇”时我就用《孟子》的话激励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他有时感觉前途“黑暗无边”时,我会用哲学教材上的思想火花安慰他,“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在他情绪表现为“灰心丧气”时,一方面强调“正确面对,不应逃避”,另一方面用积极的暗示引导他,“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潜能,相信自己可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培养‘自我接纳’的良好品质,以争做‘情绪的主人’为荣,挫折会使人生更精彩……”
改变学科基础薄弱的局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花了老师们很多的心血和时间。从端正书写着手,整洁页面,按时完成作业,面批试卷,及时指导疑难杂症的解决良方。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管教,各种习惯要实现规范有序何谈容易?为他设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想方设法让他“激发内动力,体验成就感”,使他“日日增知识,周周有进步”。作为政治老师的我做到了,数学王老师、英语姚老师、语文陆老师、历史罗老师……大家都做到了。丝丝喷泉蓄满池、涓涓细流汇江湖,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他学习能力的提升。但现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副“步步拾级而上”的模样。高三上学期成绩的波动着实让他惊出了冷汗甚至手足无措、彻夜难眠,本三院校明摆着读不起,挤进本二大学是必须攻克的“强大堡垒”。“学习其他同学的成功做法”,我们引导他采用“认同”的心理学知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每天编写“错题集”,每周反思“重难点”,脚踏实地“求上进”,在小小的课桌上他留下了汗水“一串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同学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心态调整了,性格开朗了,学习得法了,成绩提高了。他于今年7月如愿以偿考取了本二类高校得以继续深造。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你能发现在他的脸上“写”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老师们精心培育的“爱心种子”也会在他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而获得“代代相传”。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虽然时常会出现阴霾甚至风雨交加,但终究阻挡不了阳光普照给人类带来的温暖和希望。近期他常轻轻哼唱的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又在我耳畔激情响起,“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到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歌词唱出了过程的艰辛,也道出了成功的喜悦。积聚“精气神”,弘扬“正能量”,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愿意陪着他在校园里一起哼唱。
悲惨的大学生活3
关键词:舞蹈大学气质
高校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大学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1]校园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提高全体大学生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道德情操。舞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一道独到风景线,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舞蹈在高校的发展吧;
一、舞蹈在校园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舞蹈可以培养大学生高雅气质,提高综合素质。
舞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并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和要求对人体关节和肌肉进行训练,使肢体达到一种异常挺拔的非自然体态,这就是舞蹈演员气质出众的原因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往往忽视自己的体态,经常出现身体不正、弓背含胸、端肩缩脖、膝盖弯曲等现象。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舞蹈形体训练,对其基本站姿、基本坐姿、走路、跑步及头面部姿态进行科学的指导,就可以纠正生活中的不正确姿态;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高雅气质,使其内在修养与外在形体美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增强大学生自信心。而自信心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就会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等一切活动的动力。
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因此,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课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交往,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而社交舞正是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一种交际方式,通过社交舞可以加强异性间的交流,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参加社交舞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社交礼仪。首先,参加舞会要讲文明、讲礼貌,跳舞时衣着必须整洁、舒适;其次,举止必须落落大方、彬彬有理,既不过于拘谨而扭扭捏捏,又不过于开放,没有分寸;再次,谈吐要文雅礼貌,不能大声喧哗,更不能出口脏话,跳舞中无意碰到别人要主动说“对不起”,跳完一支舞要主动向舞伴道谢。社交舞是在校大学生交往的重要途径,通过高雅的交往方式学会社交礼仪,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大学生进行舞蹈训练并非为了掌握一种生存技能,而是把舞蹈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舞蹈美育也是一种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2]而素质教育正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通过舞蹈可以使大学生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时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狩猎舞蹈是为了培养狩猎技能,是结合原始的狩猎方式而进行的集体舞蹈;战争舞蹈是表现原始战争操练、阵法等内容,反映原始军事技术及鼓舞士气的舞蹈;祭祀舞蹈是反映人们信仰,祈求上天和神灵的舞蹈。因此,通过舞蹈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间舞蹈更是丰富多样。通过舞蹈,大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
比如,蒙古族舞蹈就是蒙古族人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所创造出的草原文化。蒙古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蒙古人平常不是骑在马上,就是在自家的毡房内,所以蒙古舞腿部动作比较少,而上身动作相对较多,蒙古舞蹈动作体态中的立腰、直背、昂首挺胸,以及动作风格的粗旷、勇敢、豪放、朴实、热情、直爽等就是长期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人民的真实写照;而牧马舞、盅碗舞、摔跤舞、挤奶舞等则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通过藏族舞蹈,大学生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屋脊”的高原文化。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等基本体态是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悲惨的农奴压迫制度有密切关系,在他们跳舞时,这些动作会自然地体现在舞蹈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藏族舞蹈风格也有了细微的发展和变化。比如在舞蹈《酥油飘香》中出现了昂首挺胸,甚至微微后靠的舞蹈体态,就充分表明我们新时代的藏民当家做主后,在党的领导下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
(三)舞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知识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对国家的长远快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舞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触发人的想象。舞蹈之所以能发展人的想象,是由舞蹈的特殊功能和它的美学特征所决定的。舞蹈家往往冲破了普通人常规的思维方式,从人们想象不到的角度展开想象,创造出惊人的杰作。[3]在舞蹈中,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外,更给人以一种理性的思考。大学生通过舞蹈中理性的思考,从而触发自己惊人的想象力;用舞蹈中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自己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就有可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这种创新意识就是当代大学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体现。
(四)舞蹈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宣传教育作用。
舞蹈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提炼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并创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内容上,舞蹈多以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及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为主题。
现今,高校的舞蹈发展已经是蒸蒸日上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能上一节课就不上两节课,能不上课也就不课。他们每天抱着的心理就是;大学么,就是享乐来的。这就归结到一个问题,高校的教师该用何种方法对症下呀的对待学生,给学生以启迪呢?有的学生来了高校就是为了混个毕业证,那么如果天天让他练功,他也不会听吧?在我个人看来,大学的舞蹈教育就已经不同于小孩子的教育了。大学生毕竟都已经成人,老师们最应该给大学生灌输的除了极其重要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多多了解孩子们的想法。给他们未来指条明路。我记得我有一个老师在一堂课上就说过,别说练功没用,虽然都是这么大了,但是以后假如你去了个公司,领导一看你是舞蹈毕业的,年终晚会让你给排练。你如果真的没有一点水平那外人都会看出来的。随话说的好,东西学到自己身上便是自己的,谁都抢不走!而对于每个人进校的目的不同我是这么想的;我不太赞同高校选择用高压的方式让同学们去排练,既没有效率又浪费大家时间。青春有限,时间宝贵。对于来混毕业证的同学来说,其实还分的两类,第一类就是他们什么都不想干,还有一类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其它想法。有想出去考公务员的,有想最开店的。其实这些都是未尝不可,毕竟人各有志。但是我觉得这些同学要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多多去积累自己想要发簪的行业的知识,以便在今后有所用途。
下一篇:经典相亲语录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