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反思实用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反思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反思篇1

《幸福是什么》为1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通过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引导下寻找到幸福的过程,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的这一人生道理。虽然文章主旨明确,但要深切地体会语言、感悟哲理则有一定难度。在写法上,作者善于布白留空,对于三个牧童分手后十年间的所作所为的描写极为简约,仅通过三个牧童的简单讲述来表现。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布白恰好成为学生探索精神尽情展示的平台。因此,对三个牧童及智慧女儿的几处语言描写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语言训练的焦点,成为了对学生进行想像力和表达力的语言性实践及体验生命历程的关键。这样处理既摆脱了串读串讲串问的陈旧教学模式,又集中了教学内容,长文短教,重敲一处,使教学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在确定教学重点内容之后,围绕教学目标,便可展开教学全过程。在板书“幸福是什么”这一文题之后,激发学生自由谈谈对幸福的认识,什么“受到老师表扬、得到同学安慰、向灾区儿童献爱心、心愿实现、画好了一幅画”等等,教师依据“过去”“现在”“未来”而分类板书,然后便引导学生进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在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启发学生带着“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儿的赞扬?”“三个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吗?你怎么知道的?”的问题自能读书。学生自学自悟后分小组交流,然后再集中探讨第一个牧童的幸福历程。多媒体出示牧童的话:“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在反复理解与朗读后,问:他是怎样帮助别人的?教师不断创造情景:遇到一个下肢瘫痪的老大娘,他是怎么做的呢?遇到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语言、动作、神态、情感各方面去体验白衣天使的奉献历程,去体验救死扶伤的神圣与庄严,从而真切感受帮助别人而获得幸福的愉悦。如此炮制,在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等的真诚劳动之后,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

通过对课文中的精彩语段的研讨,实现对人物情感的再创造,既体现了语文本体观,又体现了学生主体观,情与景交融,其乐亦融融。

诗是语言的精华,激情是点燃语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课堂,就有诗的火花在闪烁。在学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义之后,教师应关注着学生情感的点燃。要求学生回头看看黑板上课初留下的种种答案吧,学生提出将“刮彩票得大奖”擦掉,我欣然照办。当学生默然时,我追问:黑板上的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吗?学生答:有的是儿时的幸福,只不过是在享受幸福;现在的真的是幸福,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带给了朋友、父母、老师以快乐;未来的是心中的梦想,只能期盼着未来再实现啦。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板书下“小时候、现在、未来”三个词语,并告诉他们:“是啊!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幸福;现在啊,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未来呢?幸福就是你们灿烂的前程!”并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诗,当然,孩子们的惊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变成了诗人,人人都才华横溢。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反思篇2

《幸福是什么》人教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1篇阅读课文。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听说读感写相结合,最终从一个高度上来体会幸福。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本节课我主要抓住两个环节来展开教学:紧扣主题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引导想象。

因为这是1篇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讲解,没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几句话,统领课文,去梳理故事的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根据问题的回答接着让学生自主找出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过程,进行汇报交流。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想象力,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话,对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了。这个空白也正是让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又着重抓住第一位青年的话,进行一系列情景的创设,如:当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___,当病人消极绝望的时候,他___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想象医生平凡工作中的救死扶伤,送去健康,在这个基础上,我又适时指点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读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思,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下面的学习,这样的多种手段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可以说出实实在在的体会,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真正的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含义,这种通过对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的研讨,实现对人物感情的再创造,既体现了语文本体观,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观,情与景交融。

情感+语言=诗,实现对课文情境的语言创造,是小语教学的一种境界。在学生深入的理解幸福的深刻含义之后,我通过出示名人名言,有关幸福的图片,以及《幸福是什么》的小诗,然后让学生自由创作,引导学生去发现、品味存在于自己身边的幸福,写出对幸福的感受,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

课文中的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语文组老师在评课时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习惯了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老师再进行评价,不敢放手给学生。另外学生读书的时间少,最后对中心句的朗读不够到位等等。能得到同行们的帮助,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再次衷心地谢谢大家!

48 1039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