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论文范例(推选【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生物论文范例(推选【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物学术论文【第一篇】

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对书本知识的强调,主要使用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接受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多媒体也多用作知识的展示和呈现。不少教师也仅仅是将多媒体课件依照顺序播放下去,同时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述。这种教学情形中,仅仅是将多媒体当做教学工具,还是没有摆脱“教师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直接影响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只能称“流水课”,学生的思路仍然是在教师引导下朝着既定流程上来。需要认识到的是,生物的新课程改革与这种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说,生物课堂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自主教学模式的改革。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出自于认知理论的分支,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的,之后经过了杜威、维果斯基的不断完善。建构主义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知与编码,从而促进对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个体认知发生心理机制或途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主义在理论中的应用,可以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驱力激发出来,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增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觉,并且学生要主动去完成,教师适应外界环境的目的是帮助并且促进学生对知识实现建构。传统“灌输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认知,但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形成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3建构主义模式下的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教学优越性

拓展了知识建构方式

知识建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在多媒体技术中的运用实现的。生物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解决真实的生命现象,直接观察动态过程可以使教学效果直接明显。例如,在讲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规律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暂停、重播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学习,遇到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现场使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搜索学习。

降低知识建构难度

创建教学情境是建构主义视域下降低知识建构难度的明显效果。建构主义模式下利于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条件下,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学习到知识的精髓。例如,当讲授“细胞”生理活动的时候,要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整个细胞吸水与失水过程都可通过Flas来显示,既快捷又简单,而且因为大屏幕投影,所以学生可以看得明白、看得真切,后排的学生也可以准确观察到。必要时,有教师的讲解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就变得简单了。

利于进课堂交流促进学习

生物学论文【第二篇】

浙江省已经参加了两年“3+理科综合”类型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过程中,本人依据“3+理科综合”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和我校高中生物学教学及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为此对“3+理科综合”高考生物学复习应抓好的关键问题,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1.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根据近年来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广州、上海、山西和天津等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我们把握了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总之,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单元课题的复习过程中,我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于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知识热点。对单元知识的处理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在系列练习过程中力求做到:不猜题、不压题、出活题、无怪题和求实效。当前的高考正处于变革之中,每年都要修订《考试说明》,以便反映当年高考的新动向和具体要求。因此,从《考试说明》的修订内容中可以获得许多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2.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不变,考试热点的重现率较高,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年年出现,系列练习中的传统试题也不回避。因此,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与此同时,也要看到2001年理科综合试卷发生的一些变化,如进一步加大能力考查力度,增加了STS知识量,增大实验设计、图表分析试题的比例,尤其是命题的素材突出新情境、新材料和新问题。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和复习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3.广泛搜集高考信息近年来,有关高考改革和复习备考的小道消息不断,各类型学科复习资料泛滥。为了增大高考命题的透明度和抵制复习备考活动中存在的不良之风,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都出版发行《考试说明》和一系列有关高考试题分析等专著。此外,《光明日报》、《生物学通报》和《考试》等报刊杂志都及时报道高考信息和提供质量水平较高的复习资料。因此,要重视从各类正规渠道获得准确可信的高考信息,广泛搜集高考研究的信息或复习资料,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参与同行问的交流与研讨,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4.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1991年版高中《生物》课本中概念性和命题性知识多,学科间渗透性知识、学科内新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少,教学中需要教师扩展和引申的知识面宽,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空间大。因此,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在一些单元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讲得透彻,学生听得很清晰,但由于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缺乏有机的结合,学生仍存在着听得懂、忘得快,或者记得住、用不上的现象。总之,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学习不到位”和“能力训练不到位”的问题。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和活中求快。高考试题特点是:全、小、精和活;考知识、考技能和考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教学实际与高考要求极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复习备考活动中要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在能力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时达到:常见的试题不出错,不常见的试题努力做,认真反思,减少失分。5.制定周密的复习备考计划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我们将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分章复习、专题复习、学科间综合与模拟测试、查漏补缺等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5.1分章复习阶段分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9月初至12月底,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事实表明,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是不能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为了夯实基础,在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我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然后,对于主于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所谓的横向扩展是指关注学科问的相互渗透。此外,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这个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单元知识明细表,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以及本单元内相关知识之间的结点上。5.2专题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翌年1月初至4月中旬,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提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分裂与生殖、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与生物、污染与健康、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实验、遗传学中的概率统计、图表和曲线图及STS等10个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在专题复习阶段,除完成上述的知识专题复习外,还穿插了高考试卷的各类题型特点、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专题讲座,并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能,使其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此外,在分章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课本随身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练习时遇到问题和发现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但是,在专题复习阶段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参考资料。选择复习资料必须是质量好、品位高、立意新并备有参考答案的正式出版物,杜绝使用盗版书和质量低劣的练习题。5.3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的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至6月初,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试卷中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中学的各门课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每个学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是必然的。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把握学科间相关知识的交叉点,做到知识上互相迁移和方法上互相借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问题,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考中的理科综合主要是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3科知识的综合,因此复习时教师有必要提示学生注意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存在的知识交叉点。一般说来,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细胞的元素组成、植物体内可循环元素和不可循环元素、自由水和结合水、无机离子和化合物、糖类和脂类、蛋白质、酶、活性肽、抗原和抗体、核酸、ATP与ADP、半透膜、渗析与渗透、化学因素与基因突变、化学因素与染色体变异、光反应与暗反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生命的起源、米勒实验及化学污染与防治等。生物学与物理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显微镜结构及成像原理、物质的扩散与渗透原理、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光能转换化学能的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理因素与人工诱变、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X射线衍射、失重或超重条件对植物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噪声和超声波与环境污染及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等。在这个阶段还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但教师可以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通过这种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过程,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5.4查漏补缺阶段查漏补缺阶段的时间安排在6月至6月中下旬,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适应高考环境。在这个阶段,我们在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重点、特点、热点的基础上,结合大多数学生尚存在的薄弱环节,自编两套高考冲刺练习题,试卷格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均与高考试题相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查漏补缺学生不仅发现良己存在的不足,而且体验和感受到摸拟环境对自己产生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同学问通过交流彼此的感受取得经验或教训,从而为学生迎接“3+理科综合”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生物论文【第三篇】

摘要:深圳初中科学课程自2013年起逐步由浙教版综合课程《科学》改为分科教学,原科学教材中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部分均采用人教版教材单科教学,其中化学课程在初三一年完成,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紧,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福田区谢宝凤(生物科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特色工作室的研究成果,着重研究生物知识体系与化学知识体系的联系,旨在帮助初中生物、化学老师探索出一些新的新课导入和知识传授模式,以使学生更高效、更轻松地完成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生物;化学;联系;应用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学科的联系。常言道:生化不分家,化学是生物学的基础,生物学是化学的延伸,两门学科在学科素养、知识体系、课程设定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联系。

一、学科性质、教学目的上的联系

《生物学教学大纲》中指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我国的新技术革命,与人类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为他们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从学科大纲的直观解释上看,生物学和化学都提到和工业、农业、科学、生活、生产等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从教学目的上看,均有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验能力等相同点;尤其在思想情感方面,更有培养热爱自然、环保、勇于探索、有科学精神等方面高度的相似和联系。

二、知识内容上的联系

比较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发现化学中的每一章几乎都涉及到了化学内容,相同之处还有一些基本用语、实验操作、探究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中的“物质变化和性质”与生物学的“消化和吸收”及“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等相联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空气”与生物学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相联系;第三单元中物质构成的奥妙中的“分子和原子”与生物学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相联系;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中的“爱护水资源”与生物学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节水农业”等相联系;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与生物学的“碳氧平衡”、“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等相联系;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与生物学的“光合作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相联系;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和生物学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相联系;第九单元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生物学的“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相联系;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与生物学的“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相联系;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中的“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与生物学的“人体的营养”及“健康地生活”等相联系;除章节内容外,还有“走进实验室”的共同要求及科学探究的方法等。

三、课程编排上的联系

化学与生物学的知识内容上有密切的联系,仔细分析,生物在初一、初二开设,化学在初三开设,是有科学意义的。目前深圳市初中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初一、初二年级两学年开设,每周2课时,初二下学期进行深圳市生物会考结业考试,考生成绩不直接计入总分,但作为中考录取参考分数;化学课程安排在初三一年,每周4课时,作为中考学科以总分40分计入中考成绩。相对于生物课程而言,化学教学进度快、教学任务重,生物学的学习对初中化学具有铺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生物和化学的教学安排,尤其是已完成学习的生物知识如何能应用到初三的化学教学中,更是值得分析、思考和探究。

既然生物与化学不分家,那么无论生物与化学教师单独备课授课,还是生化教研组集体备课,针对生物与化学中的具体内容及相互联系,应在适当时机下做好“加减法”,加强对学科间的整合。生物老师在初一、初二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识提前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化学、感知化学的兴趣,针对化学里重复出现的生物学知识可以适时重复;化学老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全局意识,综合备课,针对不同初一、初二生物学里学过相关化学内容要要善于利用、做好衔接,生物学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轻略带过,重点强调知识上的不同之处,这样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生物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致相同的实验室布局,相同的学生安全守则等;

(2)实验前的准备、试验后的仪器及剩余药品、废弃物品的处置;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步骤要求;

(4)常规仪器破损后的处理、发生实验伤害后的应急处理等。

2、知识内容存在联系的应用实例。

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的第一单元第一课题,是学习化学的开始,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经常出现的考题就有:

(中考真题)以下属于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

C、馒头变质发霉

D、冰块从冰箱拿出后融化

本题中的ABC选项都属于初一初二生物学里涉及到的知识,考察的是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教师在准备这学时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将这节课与生物学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导入案例如下: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但是在学习化学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生物知识。(利用“化学课复习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问谁可以告诉我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哪些物质?又生成了哪些物质?

生:消耗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有机物和氧气。

师:很好,看来初一的生物知识大家都掌握得很好。那再请问:二氧化碳和水与有机物和氧气是相同物质吗?

生:是……不是……可能是。

师:很好,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大家再思考思考,我们呼吸需要氧气,那我们能否用二氧化碳或者水来替代氧气呢?

生:不能,没有氧气,只呼吸二氧化碳,我们会死的。

师:嗯,很好,大家现在就知道氧气的重要性了,我们以后学习氧气的时候,就得认真了。那我们是不是由此可以证明:氧气和二氧化碳及水是不同的物质呢?

……(学生讨论)

师:是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及水是不同的物质,我告诉大家,因为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氧气和有机物,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某些物质生成了另外的、不同的、新的物质,在化学中,这样的变化就叫化学变化……

本课时就顺利地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物学知识顺利过渡到了化学学科的学习,并且通过知识点的对比联系,还复习了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当然,在“化学变化”的讲解中,我们还可以联系生物学学习过的呼吸作用、食物消化吸收、腐烂分解、发霉变质等同样属于化学变化,通过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概念的诠释,既通俗易懂,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3、其他方面的应用。

生物学上已经学习过的探究方法及过程,同样适用于化学的学习,可以由复习简单的生物探究,让学生复习探究的方法及过程,再重新应用到化学的学习中。生物与化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存在相同之处,所以概念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学生熟知的自主阅读、归纳分析等方式进行;生物实验和化学实验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再如,初一生物学习种子的萌发时,学生就已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用于实验探究,初三化学学习影响物质溶解速度因素的探究就可以先从复习控制变量法开始引入。仔细分析,可以找到更多共同的学习方法,由教师进行引导,已掌握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初中生物学与化学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要将生物学知识成功的、更多的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去,还需要广大化学教师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储备,在教学之余,化学教师和生物教师要多交流、通有无,争取集体备课,遵循并深化指导思想和教学思路,争取有教学上的突破和创新,以使教师能教得轻松,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能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生物生物论文【第四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普通初级中学,学生使用的是材,教师按照材实施教学。中考模式决定了初级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边沿地位。对刚进入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结论是对生物学科喜欢的人数仅占5%,对微博、微信、游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对文化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学科很重要,但没有一个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重要。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小学、初中都要涉及到,但到了高中入学,一个班41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回答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试想,如果这种程度去面对对世界充满新奇、喜欢花花草草、满头脑都是“为什么”的幼儿,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倍感肩之沉重。

二、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数要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

1.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点与“现象”相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内容是按生物的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的。我们教师在教学备课时,不能就课本讲知识,应当对与知识点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生物学原理和生物现象结合,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解释现象,揭开奥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传授“种子的类型”这一章节,就可以引入“转基因大豆”这个社会话题,通过认识了解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社会事物进行科学判断。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老师有针对性地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生物学解释,更能让学生对社会实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植物分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入校园、走进植物园,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和辨别植物,为他们以后成为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认识身边的植物打下基础。校园的美化、校园植物角的建立、校园植物的分类挂牌,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直接参与;人们比较普遍的把“二球悬铃木”称之为“法国梧桐”,我们要在实践中把这种错误称谓纠正过来。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进一步认识,用科学的原理认真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了植物学后,让学生做“如何添置植物美化幼儿园环境”这个作业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特点分析选出适合幼儿环境的植物,使学生在有趣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中去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不是枯燥的原理、无趣的结构。生物学知识包围在我们周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还有好多生命现象需要我们去解释,还有很多生命奥秘需要我们去揭开。

3.教师需要给学生要补充新知识。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面。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是接触最密切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都不缺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克隆、艾滋病、转基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无眼蜗牛、生物战争、生态学等。这需要生物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教学对教师的需要。

48 172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