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热心帮助同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出优秀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受到广泛认可与赞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大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希望您喜欢。

大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第一篇】

我是外语系英语1061班的一名学生。曾任外语1061班班长、团支书,宣传委员。这次我想要申请院“十佳大学生”的称号。在学习这方面的荣誉我一向看的很重,因为我希望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因为我想为我的付出挣回一点自信,因为我认为我值得拥有。我想我们无法计算人生的路途有多远,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是旅途中的每一个站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道风景。当我第一次踏入这个校园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还没有从高考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一方面一种全新的生活、全新的环境在等待着我。这让我既紧张又兴奋。慢慢的,我说服自己:其实大学就是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太多的去在乎学校是否是一流的,宿舍是否是舒适的,食堂的饭菜是否是可口的。一个舞台,足矣。在近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在系领导和老师教育指导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建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了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明确了自己人生发展的目标,坚定信念,激励自己向高素质人才靠拢,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

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成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我在大一刚入学军训期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我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掌握时事动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校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品德端正、崇尚科学、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遵守学院、系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为同学着想,在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我参加党校培训、学生干部培训班,认真地学习了各种政治理论知识,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现在我已经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然而我深知自己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保证我一定会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决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期望。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力和才华。刚进入大学,我便凭借自信和优秀的组织能力竞选上了班长,而后以身作则,积极配合院系各项活动。在进入学生会以后,我更努力的为同学们服务,作为外联部的一员,我有了和社会接触的机会,通过学生会的锻炼,无论是能力还是阅历我都有了提升。大一的时候我还成为了淮工之声广播站的一员,很享受这份工作,因为我不但可以和同学们分享心中的故事,还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时事新闻。这可能是上大学后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而后我分别担任了淮工之声播音部的部长和淮工之声副站长的职位,由于学习的需要,我最终在大二下学期放弃了继续发展的机会。

在大一,大二担任班长和团支书职务时,我班两次获得“优良学风班”的光荣称号,我班学风建设的成果在我系一直名列前茅。大一期间,我还担任过淮安市柴米小学的义务支教老师,在孩子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社会上有很多弱者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心。我们已经很幸福,至少我们无忧无虑的活着。完成支教后,对那些孩子艰苦的生活条件念念不忘,所以我还组织了班级进行募捐活动,为那些小朋友们送去了衣物和书籍。汶川地震后,我也在我们班组织了募捐活动,虽然募捐到钱物很少,但是我真的希望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成功的人生在于勇于创造,创新,敢于担当

让生活恬淡成一汪平静的水,然后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我正积极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现在我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放到了考研上,我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在上海。上海的高校相对难考,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融入到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然而我从未气馁,我告诉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第二篇】

20xx年9月,刚上大一的张少,看到校园里一辆辆废弃的老旧自行车停在校园车棚,锈迹斑斑,落满了灰。如何归整这些二手自行车,张少觉得这是一个难题,但也不失是一个商机。

“回收二手自行车,再翻新,这个想法大一就有了,但由于各种原因,想法没有变成现实。”张少回忆说,直到20xx年9月,他和梁鹏、焦爱芬说起“回收二手自行车”环保创业的想法时,三个人不谋而合。

随后,他们就开始挨个进宿舍去宣传。在梁鹏眼里,最初几个月的宣传最难开展。

作为车行日常运行的ceo,没课的时候,张少几乎都在车行。最近,他又提出了个“租车回家过暑假”的新点子。

现在,“自由人”自行车行运行稳定,经过近三年时间,盈利约15万,目前有自行车300余辆,常备短期租赁车辆100辆,“高配置”骑行山地车10多辆。

正在和郑州大学一社团负责人协调推广车行租赁项目的梁鹏说:“如果有机会,最希望和企业合作,建立高校二手自行车回收利用租赁试点,甚至可以延伸到社区、厂区。”

合伙人的成功依托“创行”团队

正如三位“校园合伙人”所说,“自由人”自行车行的成功,不仅仅靠他们三个人的努力。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个45人的河南工业大学“创行”团队。

据梁鹏介绍,“创行”团队多是做一些公益类的活动,“自由人”自行车行和租衣馆是“创行”团队下设的两个盈利项目。车行和租衣馆的部分盈利,也会用作公益项目的活动资金。

与车行相比,租衣馆是有偿给大学生提供各式正装,需要参加面试或者出席其他正式场合的学生可进馆租衣。每件衣服租金30或40元,租衣馆每年盈利在6000至7000元之间。

“其实这两个盈利项目,我们都已经形成了很全面的业务系统。现在最困难的就是车行,我们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梁鹏说,去年学校创业园拆改后,他们便把车行搬到了学校东门北侧的临时房里,一年租金一万。虽然还在学校附近,但“生意”却大不如前。

为了能让“自由人”搬回学校正在建设的创业园,张少、梁鹏、焦爱芬和他们的“创行”团队,一直在努力。

学业和创业二者可兼得

截至20xx年4月底,“自由人”自行车行共对外出租自行车8000多次,收入6万多元;卖出翻新二手车近600辆,收入近9万元。在车行的租赁账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最近的“业绩”。“这只是粗算,我们没有细致去统计过,赚的这些钱,一部分用来分红,一部分用来购买新车、旧车或是其他零配件。”河南工业大学学生梁鹏说。

作为校园的创业达人,张少、梁鹏和焦爱芬,不仅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也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作为大学生,他们虽不是“学霸”,但也是班里的优等生。

大学前三年,梁鹏和焦爱芬参加过许多创意挑战赛,获得了不少荣誉。“虽然没能成为学霸,但我们也从没有耽误过学习。”焦爱芬说。

在创业初期,“合伙人”比较辛苦,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泡在车行,甚至要熬夜谋划车行的未来。当车行稳定运行后,他们三人也相对轻松了很多。车行里雇了几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根据课时安排,他们几个人轮流值班。

“现在就是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忙一些,需要根据大家的课时,制定值班表,基本上能够保证每天车行都有一到两个人。”张少说,车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他们三个还算是学业、创业两不误。

大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第三篇】

刘满,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学生。2013年12月参加江苏省“创青春”校内选拔赛并荣获特等奖,后与创业伙伴积极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工作与社会调查,于2014年3月成立徐州乾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壁挂式地震速报装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切膜机薄膜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等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推广。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经入驻江苏师范大学科技园,并获得了校创业基金5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公司已与蚌埠的工厂签订生产合作协议。

当前的成功与光明的未来令人艳羡,然而,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丰富的社会阅历,在创业之路上每每向前跨出一步,都需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与汗水。

积极实践,开始创业之路

2012年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刘满同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本着锻炼自己的宗旨,她踊跃加入了物电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在社会实践部担任干事期间,刘满在课余时间走访了众多店面,她不仅主动联系店家,还与老板积极介绍活动、谈赞助,按照老板的需求量身制作活动策划书及宣传策划。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与体会,刘满同学逐渐提高工作能力,拓展人脉关系,在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刘满同学也逐渐对创业产生兴趣。于是,在2013年暑假,利用家在徐州的优势,在父母的支持下刘满同学与同学开办暑期教学培训班,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管理周密严谨,暑期培训班获得成功。

这样的小小成功不仅让让刚步入创业行列的刘满同学充满喜悦,同时也对创业产生了坚定的信念。

勇敢参赛,在创业中坚实迈步

为了在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2013年12月,作为学生干部的刘满同学自己组建团队参与江苏省“创青春”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第一次参加创业比赛的刘满同学有很多不足,刘满与团队成员并不畏惧困难,根据评委老师所给的模板和意见,认真修改创业计划书,在评委老师的建议下,自学市场营销的相关书籍,丰富创业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刘满同学的团队荣获江苏省“创青春”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的特等奖。此次参赛,不仅收获到大赛评委的关注与认可,更加使得刘满同学收获对于创业的新观点,新思想。

此后,为了给自己的创业之路打下更多的基础,刘满同学先后参加了syb课程以及创业证的申请,并取得了创业证,创业培训证等相关证书。

确立项目,在困难中不懈向前

2014年3月,在参与科研创新项目过程中,刘满同学结识了一些参与全国挑战杯的同学,并对其中的壁挂式地震速报装置项目产生了兴趣。在经过一番问卷调查后,刘满发现,90%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拥有一个精确度高的地震速报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刘满同学结合中国幅员辽阔,版图多位于地震带上的地理环境特点以及近年来伴随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群众更加关注生命财产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在综合考虑与协商过后,迅速组建自己的团队,成立了徐州乾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前期,公司主打以与房地产商合作推广的销售方式,通过合作新楼盘和升级产品进行盈利与发展。为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充满责任感与积极性的刘满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徐州各大房地产商进行联系,拿着策划案和样品各处奔波。

然而,这支过于年轻的公司团队在成立之初遭受到了不可避免的质疑与冷遇,很多大企业只是单纯的收下合作方案而未做出任何回应。在希望的开始与破灭之中,在为创业奔波不息却又难有成效的日子里,刘满同学以及团队人员遭受这一次次沉重打击,在劳碌中感到迷茫。但伴随她的伙伴们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一次次的尝试与调整,刘满同学便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从而认识到挫折的短暂与坚持的永恒,继续开展了对于公司事务的不断尝试并与外部赞助人员积极协商。

大学生创业,或许是另一种人生体验,在创业的道路中,坚定前行,勇敢尝试,不断突破,不懈发展,方能创造出美好灿烂的明天。或许青春的花朵,人生的花朵,无一例外的需要优秀的个人品格的浇灌,才能开出一种绚烂,绽放一种成功。

在刘满同学团队的努力下,目前徐州个别房地产商也对公司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公司盈利逐步提高。相信,在不断地坚持与努力下,公司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刘满同学在创业道路上会走的更远。

大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第四篇】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三江镇的90后小伙刘伟伟自幼便伴着马蹄长大,因为缺乏客源,自家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为谋出路,有着电商工作经验的刘伟伟便想到通过网络营销将自家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从第一笔网络订单到今年年初,我们借助网络销售出去的马蹄有60多万斤,销售额达120多万元,占马蹄总产量的40%,网络销售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刘伟伟说。

90后小伙回乡网上卖马蹄

刘伟伟出生于1991年,20xx年大学毕业后在沿海一家大型企业做电商工作。20xx年7月,父亲在家里注册开办了公司,主要从事马蹄种植和深加工,年轻的刘伟伟想跟父亲一起干出一番事业,毅然放弃外面薪水不错的工作,回到三江镇和父亲一起创业。

由于自家种植马蹄的时间不长,没有客户,只能依赖别人介绍,种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刚回到家乡,如何打开销路成为刘伟伟最“头疼”的问题。“我平时喜欢玩电脑,就到一些网站、贴吧上去发我们公司产品的信息,半个月不到,果真有一个广州客户主动联系我,一下子就要了30万元的马蹄。”

尝到第一笔网络销售单的甜头,刘伟伟便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网络营销上,不仅创建了公司的官网网页,还时常在贴吧发布公司简介以及联系方式。

“如今,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借助网络销售,公司的利润也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达200万元,利润率近20%,达到40万元。”刘伟伟说。

电商为三江镇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在利用电商开辟了产品销路、提高了产品知名度的同时,电商也在倒逼着乡村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刘伟伟介绍,今年9月,企业的深加工厂房将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生产马蹄糕、清水马蹄罐头、罐头马蹄片、速冻马蹄丁、速冻马蹄片等产品。

同时,也将重点开拓企业的电商渠道,通过淘宝、微信等渠道销售深加工产品,打响三江马蹄的品牌。

而在三江镇,除了刘伟伟,还有很多的村民利用电商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江酱菜制品厂是镇上的老牌企业,但产品的销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xx年,企业的销售额也只有80万元。

近几年,酱菜厂开始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当地长期在厂里进货的淘宝网店主也有十多家,江西最大的绿滋肴特产超市也是厂里的大客户,20xx年企业的销售额增加到200多万元。“20xx年,我们厂还从山东购置了先进的烘炒和高温杀菌设备,产品口味好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南昌县三江镇酱菜厂老厂长余真辉告诉记者,电子商务也正在倒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大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第五篇】

__,女,20岁,共青团员,川北医学院在读大学生。先后前往龚家卫生院、牌楼街道庙儿山社区以及市中区高速路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截止目前,服务时长120小时,体温检测车辆3000余台,检测7200余人。

她说:“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有一分热,就应该发一分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申明月,女,19岁,共青团员,看到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团委“邻里守望、共同战役”的倡议书后,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在牌楼街道环城路协助社区封闭式管理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问及为什么要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她说,“因为这次疫情,学校也推迟了开学,想在这段时间尽己所能助力防疫工作,所以就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今天是她坚守防控岗位的第8天,在人潮攒动的卡口点,她稚嫩的脸庞难免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她仍尽心尽责守岗位,稳中有序做好各项防疫工作。面对家人与朋友的不解,她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用勇敢传递了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她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黄雪,女,21岁,共青团员,成都医学院毕业学生,在市中区团委疫情防控的倡议下,成为了市中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市中区高速路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服务时长120小时,检测车辆7100台,检测人员9100人。

她说:“放假在家,看着一天天通报的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数字,心里很着急。自己是医学院的大学生,希望能够为此次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雷亚军,男,33岁,市中区一位普通的农民工,疫情爆发后,在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委的倡议下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先后在牌楼街道庙儿山社区、黄河湖高速路口、市中区高速路出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截止目前,累计检测车辆4000余台,检测人员9200余人。

踏实质朴的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勇敢者中的一份子,为市中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8 3581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