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的论文【精选4篇】
【导言】此例“小学美术的论文【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第一篇】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多,美术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中,色彩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色彩认知,有效地将现实与美术教学相联系起来,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提供了便利。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作进一步探究,希望为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美术 色彩 艺术修养 色彩教学
1引言
小学时代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校肩负着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的小学生还处于对世界的认知朦胧的状态,但其对色彩有着浓重的好奇心,这就使得小学生对美术课,对色彩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同美术课色彩方面的教学有利的推进了孩子审美观,促进在智力、感知等方面的全面的发展。
2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美术其艺术表现形式主要经过色彩、点、线条等综合的加工而成,如果在美术作品中仅仅存在着线条等缺少色彩,就会使得美术作品失去灵魂,由此可见色彩在美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是通过富有变化的色彩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学生在审美上提高,进而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起到积极的影响。通过美术课中色彩的学习,有利于向学生传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在美术课色彩方面的教学中,能够促进小学生对一些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通过邻近的色彩一定比例的调配,不同的色彩的搭配,调配出各式各样的色彩,进一步的推动了小学生对色彩、物理特性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1]。
3小学美术色彩教育教学研究
视觉与色彩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在获取世界多彩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所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也充满各式色彩,每一个颜色都有着其不同的意义。在世界上每个国家纵然在语言上、信仰上各不相同,但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都有着相同的认知,如红色,在我国的五星红旗上是主色调,象征着革命,代表热情奔放,能够激发人们的进取心,激励人积极向上。如黄色,是暖色调,有着高贵气息,在古代中广泛的应用在皇室中,其本身较为明朗而吸引人的眼球。如绿色,绿色象征着生命,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最为常见的颜色,通过研究表明绿色对人的眼睛较为有益,绿色在当前时代中也是环保的象征。如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蓝色非常纯净,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蓝色还表示秀丽清新、宁静、忧郁、豁达、沉稳、清冷。
色彩与知觉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我们的眼睛通过光的作用感知物体的存在,色觉笼统的讲就是我们对色彩的感知。我们的眼睛通常借助于光,让我们的眼睛感觉到物体的轮廓和色彩,在通过神经传导,将这一物体反映到大脑中进行对比,同时大脑也感知到物体的色彩并将色彩进行相应的存储。这样大脑就能完成对色彩的存储,例如当我们看到绿色,第一时间的就会想到大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留给我们印象,想到蓝色,我们想到辽阔,这是蓝天留给们印象[2]。
4提高学生的色彩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掌握色彩的观察方法
所谓观察有许多种类,而对于色彩的观看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以红色为例,不管红色的物体受到什么环境色的影响,起了什么样的变化,只是孤立、抽象的去观察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色彩的方法在装饰色彩绘画中较为常用。但面对不同物体、不同角度则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物体,由于观看角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出不同的理解。例如,正方形的物体由于作画者角度的不同,可以看成是梯形的透视形,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看成是近于平行四边形或者菱形的透视形。那么观察色彩也是如此,必须将对象、光源以及环境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来进行观察与比较,通过对色彩诸要素的对比联系中让学生学会色彩变化的把握。这种观察方法是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包含了审美基础,这是由于色彩美是色彩的整体效果,其体现在色彩的关系之中[3]。
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也离不开生活,当然美术也不应远离生活。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多种细节元素来进行美术教育的学习,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美术构图中的关键元素,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生活中的事物色彩。任何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美术学习也不例外,它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量的积累是为后面的质的转变做准备。因此,当前美术的学习是为了日后的美术发展做准备,美术也终将归于生活。在小学美术的学习阶段,广大的美术教师应当学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在观察过程中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能够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概念。
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美术课上,老师都安排对一些较为有名的作品进行赏析,通过对这些名人作品的鉴赏,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对美术理解,观察名人作品有利于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愫,掌握这些美术作品作者想表达的思想。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对色彩的理解上上一个台阶[4]。
5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美丽的认识日益加深,这就使得人们对美的研究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对美、对色彩的认知尤为重要,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对色彩的感知就很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谢永前。简述小学美术课的色彩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12(5).
[2]成文光。形与色的重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职培训色彩教学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xx,21(1).
[3]李杏萍。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J].考试周刊,20xx(2).
[4]张蓉蓉。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学园,20xx,19(5).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第二篇】
新颁发《美术课程标准》把欣赏教学提到了重要位置,要求不仅“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还强调“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能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美术教师改变过去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何搞好美术欣赏教学?我觉得:
一、充分认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1、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欣赏就没有创作。
2、重视随堂欣赏。新的美术教材没有安排专题欣赏课,而是把欣赏贯穿于每一课,每节课的欣赏往往只能是几分钟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在教学中,不满足于让学生“看”和“听”,还让学生“触”、“说”、“读”、“议”甚至“写”,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的和欣赏。
3、培养好的欣赏者比培养好的创作者更重要。100个中学毕业生中有几个将成为专业美术工作者呢?大约最多一两个。其他98个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机会能用上学会的美术创作技能呢?恐怕也不多。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其美术教学的目的抽象的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具体地说,主要培养的不是美术创作能力,而应是美术欣赏的能力,也就是说,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好的欣赏者,使他们具备丰富的审美经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能自觉地按美的标准去生活和工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欣赏教学。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但“创造”不等于“创作”,欣赏中同样饱含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而且创作离开了欣赏,就会是无源之水,实现不了创造。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欣赏教学。
二、充分发挥主体性,培养美术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好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需要是产生行为动机的源泉,只有先让美术佳作的艺术美去震撼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感受,他们才会有兴趣去了解它,理解它和鉴赏它。为此,要准备好欣赏作品,并设法充分展现它的艺术美,还要注意用感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审美情境中。
2、在各个教学环节都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要让学生大胆说、大胆评、大胆写,给学生自由表达、自由表现的机会。不要怕学生说得肤浅甚至说错,要敢于让他们“在游泳学会游泳”。有浅有错,才会有深有对,在深浅、对错的矛盾冲突中,讨论才会活跃起来,教师的深对也才能有的放矢,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否则,教师灌得天花乱坠,听累了、听烦了的学生们了只会所得甚少。主体性是无法得到体现的,所以,我们的欣赏课既让学生看和听,又让他们触、读、议、说、写、动手、动眼、动口、动脑。设置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既不易疲劳,主体性也能得到充足的实现机会。
3、树立全新教学观念,清除学生语言障碍。
(1)加强学生主体意识,不过于依赖课本。学生从小奉行的是以课本知识为惟一正确的准则。不可否认,课本对学生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前人的经验,有益的知识,这对学生无疑是不可缺少的,但应看到课本并非完美无缺的,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时代飞速发展,课本的发展永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如课本中的服装、建筑的范围观念已显得陈旧,即使新编课本,今后将同样面临这个问题。美术课本中有关作品的欣赏文字只是一家之辞,但任何一件优秀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所以我在教学中强调要学生不要完全只跟着课本走,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2)改变传统的教师形象,创造课堂和蔼气氛。
4、重过程、轻结果,保护学生热情。在欣赏课中要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只能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大家知道语言是通过思维体现出来的,但这些学生装毕竟还处在学习阶段,知识面有限、社会实践缺少、人生阅历不丰富、手头资料欠缺等条件的制约,如果我们太注重语言的正确性,这样肯定会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我在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认真听他们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最后用肯定的语言加以总结,给每位学生以信心,让他们充满热情。
5、努力研究指导方法。积累词汇。要培养学生美术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教师在教学上首先自己要努力研究指导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评价作品的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对作品的评价不一定总是停留在浅显的水平上,它会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在教学中我利用多视听媒体,通过多层次的信息传播让学生领悟画面上每一微妙的视觉变化,这些变化都是知识的变化,包容着历史、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学到书上和个人经历中无法得到的'知识,极大的扩大知识领域。而丰富的知识又促进语言的发展,使词汇得到丰富、深化、扩展,语言和知识呈互动关系。日积月累这样学生在欣赏时便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极为重要。所以,教师只有全面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摆脱陈旧落后观点的束缚,上好欣赏教学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第三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效课堂以它独特的教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学校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课堂,如生态课堂、寻根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在一直摸索追寻一条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而在摸索的过程中我觉得审美教育应该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会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要上好,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分析教材中图片和文字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审美水平制定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了主观方向,但还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山草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钻研教材不能停留于课本之中,还应把眼光扩展到大学教材、专业杂志,看一看同行是如何上这些内容的;甚至眼光要放到国外教材,通过比较,积累资料,丰富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全面有效地完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多方位开发资源,进行大胆灵活的审美预设,精心设计好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活动。
二、激发兴趣,提高审美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动,如果一味地用传统欣赏课的方式循规蹈矩地讲解,太枯燥,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具或是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上三年级的《点彩游戏》,这是一节绘画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走进大师感受印象派画家用点彩绘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在一幅大作品上分组完成一小块点彩画面,这样一块一块的点彩拼凑到一起后学生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幅大师的作品。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最高,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大胆进行审美想象,结果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妙语连珠。所以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点彩的技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给学生进行了一节很好的审美教育。
三、端正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符合时代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崇高的审美理想,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只有树立了健康的审美观,才能用审美目标去鉴别美丑善恶是非,才能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人才素质的要求应重视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中,在审美目标的规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审美观。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完善了学生的思想心灵,对于培养新一代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引领,促进学生成长
在小学审美教育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以艺术欣赏为途径来教学艺术知识技能,不是让学生通晓艺术作品的背景,不是要学生熟记欣赏的艺术作品,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艺术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并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审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从经典着手,因为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经过历史的考验后愈发显示出它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要把生活与经典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宽泛与精到、大众与经典相统一,切实体现审美教育的多元性和时代性,从而多层次、多方位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五、遵循规律,逐步提高
人的智力发育对教育的需求不是从同一个圆心出发逐级向外扩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相应的审美能力也有所不同。审美心理学认为,审美心理的成长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就小学生审美本身而言,文化形态的审美尚处于被动向主动转化时期,因此欣赏的内容也应从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形式和内容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过渡。从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发展来看,适合欣赏与儿童生活最贴近的少儿美术作品,它有别于名家名作,不会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技巧要求很高。儿童创作的作品充满了童趣,亲切自然,易于被学生们领悟,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关注美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认识材料的形状、色彩、质地、性能和作用,并适当学习国内外美术史的知识,对中西艺术进行感悟和对比分析,学会写一些短小的赏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使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多欣赏、多评论,就能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潜移默化地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第四篇】
摘 要: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课改的重心在于美术的教学语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的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课 兴趣 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
小学生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小学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挖掘,笔者就此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水墨画动物》时,我在课前用了不少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多幅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刚上课时,我向小学生展示了那些精心准备的美术作品,他们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问他们是否想学习水墨画时,个个欢呼雀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他们想学,所以那堂课他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又因为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所以个个画得都很棒,虽然笔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画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彰显着个性。这就使我感觉到学习美术,兴趣很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比如旧报纸、硬纸板、废旧瓶罐、旧毛线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贴、折等进行手工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上好美术课、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教学可启发小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的确,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先通过想象开始的。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发散思维、产生灵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7课《我爱树木》时,我在课前先带学生去了公园,让他们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还让他们去摸树皮、闻树叶、听树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其实,我让他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已亲身感受了树木带给他们的绿荫、清新的空气、美丽以及欢乐,同时也使他们对树木产生了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树木。等到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树木的DVD短片,让他们领略千奇百怪的树种,为他们讲树木的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树木给生活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紧接着,我出示了文字:森林是地球的肺,树木是空气的清新器。请同学们画一幅以《我爱树木》为题的画。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震惊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新的能力太奇特了,作品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的作品把自己比喻成鸟儿,把大树当成家,住进了大树里;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绿色长城;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空气清新器;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地球长出四肢,把树木画成肺的形状,喻意让人一目了然……我感动至极,美术课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句话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想拥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样,在教学《我爱树木》这课中,我带学生去公园认识树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这就是对学生观察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只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才能使他们把握树木的色彩和造型。
小学美术教学中,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形成了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将在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懈努力!
上一篇:人才引进个人自传集聚3篇
下一篇:生物心得体会范文【优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