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品米脂婆姨绥德汉汇聚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小品米脂婆姨绥德汉汇聚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品米脂婆姨绥德汉篇1

小戏<<扶贫新歌>>

编剧:张小龙

本戏角色: 张大顺(村民)张彩桥(女子)(党员)

王会言(王事精)

赵大妈(贫困户)李灵芝(大顺媳妇)剧中背景:一个山区小村庄,有位贫困人家的故事,大家齐心来把款捐,让赵大妈省城去看病。小戏各角色的台词: 赵大妈(白):唉,我老婆生来性情犟。

人都叫我犟老婆。缺儿少女无依靠。老婆子今年七十六岁。年轻时不顾身体。莫想到老了得了一身病。全村人心急如油浇。天长日久我怎么办。(赵大妈下场)赵大妈(唱):四处求医无疗效。

赵大妈(白):唉,我可咋办呀。张大顺(唱):开完会来回家转。

2

张大顺(唱):路过大妈她门前。

适才听得大妈讲。不由叫人泪下落。一边听来一边想。扶贫二字记心上。精准扶贫不落空。

张大顺(白):唉,叫我上前安慰大妈,让赵大妈心放宽,宣传党的好政策。(张大顺下场)王会言(唱):吃完饭来没事干。

出门说事谝闲传。开言先望四下看一儿呦。听说大队要扶贫。

王会言(白):听说村上要扶贫哩,张大顺就要捐一万元。让我给大顺媳妇煽一下火去,我一去,这火不煽就着了。

王会言(唱):张大顺来李灵芝。

待我上前把火煽。王会言来没事干。整天大街转圈圈。村里有事我都去。不说好来能说坏。正行走来用目看。3

王会言(唱):不觉来到大顺家。王会言(白):李灵芝…灵芝,开门来。

李灵芝(白):来了…来了,听声好像是王事精,让我上前把门开。

李灵芝(白):你来了,你找有啥事。王会言(白):我都不敢来转一下。

李灵芝(白):呦…王事精你来嘛,快进……快坐… 王会言(白):哎,你看,你大顺在深圳打工赚了钱了嘛,呦…都不叫二婶了,还叫我王事精。王会言(笑):哈哈哈哈。李灵芝(笑):嘿嘿嘿嘿。

王会言(白):对了,不说咧,咱说咱的正事。王会言(唱):你听…叫声灵芝听心间。

村上最近要捐款。邻居四舍齐来捐。

要为大妈省城医院去治病。这款是捐给赵大妈家的。

赵大妈百病缠身,这不是把钱白捐了嘛。王会言(白):我听见村长说大顺要捐一万元,李灵芝(白):啥…就要捐一万元,疯了…他得是疯了。这款我不捐。

王会言(白):让二婶在你家后院去一下。

4

张大顺(唱):村里闲转回家转。

忽听灵芝说不捐。进门先把灵芝叫。背景(大顺和媳妇打一架)让我上前去把灵芝劝。张大顺(白):灵芝,啥你不捐。不捐我和你打一架。王会言(唱):适才间听他们夫妻二人把气来生。李灵芝(白):要捐款,没门,要不就和你闹离婚。打,打死还是个绝不捐。

张大顺(白):离婚,离就离,谁离开谁还不过了。

不能捐。

李灵芝(白):二婶,慢走。

王会言(白):爷呀,这一下把火煽着了,快走…快走,看大顺回来把我也打一顿了

4(张大顺下场)让他这款捐不成。

看他谁能惹下咱着半边天。王会言(唱):叫声灵芝莫要哭。

王会言(白):不哭不闹了,我走了,就是这事,千万

(王会言下场)把咱农民挂心中。张彩桥(唱):十九大会议开得好。5

6

张彩桥(唱):这边走来那边看。不觉走到我家园。

张彩桥(白):妈…开门来 李灵芝(白):谁呀。张彩桥(白):我是你女儿。李灵芝(白):来了…来了

张彩桥(白):妈,你可咋了,哭啥呢。你得是和爸吵架咧。

李灵芝(唱):娃呀,你听。

村里现在要扶贫。你爸一下捐一万。我不让你爸把这款捐。你爸说我长来到我短。你爸和我把气生。村中大小事妈都去帮忙。五谷杂粮才养人。大鱼大肉吃不惯。粗茶淡饭长精神。

李灵芝(白):那年你舅盖房急用钱,给你爸借五千都嫌多,现在又要给赵大妈家捐一万。我左思右想心不 6 李灵芝(白):唉…妈一天,一帮一来一帮二。李灵芝(唱):地里长啥妈吃啥。7

定,心安宁不安宁。张彩桥(唱):妈呀,你听。

捐款本是好事情。村里乡党齐来捐。听说村上要扶贫。我是党员要带头。捐款我要走在先。

张彩桥(白):妈呀,你若不捐款,如果我们家也难,看谁能给咱来把款捐,来帮忙呀。看妈今天款不款来捐不捐。

李灵芝(白):不由我一下心放正,女儿说得有道理。张彩桥(白):不想了,不生气了。

走,把我爸一叫,咱一家人捐款走。(母女下场)李灵芝(白):好好好…今日把这款来捐。

王会言(白):我知道了,我不应该说事非。不必多言,从今望后我要改正,这都是因为我张嘴呀,让我也给赵大妈捐款去。

赵大妈(白):想不到,扶贫还有我。王会言(白):必须有你。赵大妈(唱):我老婆来心高兴。

听说大家为我把款捐。8

9

赵大妈(唱):我老婆心儿乐。

扶贫新歌把名扬。

把咱贫困户记在心呀。乡里乡党也都是赵大妈(白):党的政策就是好…就是好 好样,他们都是党的好儿女。

………………………………………………………… 结束语(唱):除旧俗来树新风。

讲文明来莫打架。少打牌来多劳动。勤劳致富奔小康。……奔小康……(白):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祖国明天更美好。…走…在村上捐款走…

………………

下场 ………………… ……………………… 完

……………………………

小品米脂婆姨绥德汉篇2

关于米脂小戏小品发展的调研报告

米脂历来文风兴盛,人文荟萃,是信天游、大秧歌、唢呐、陕北说书和剪纸等民间艺术的摇篮,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著名的戏剧大师、人民艺术家马健翎的家乡,米脂的小戏小品同样走在了时代的前列,80年代达到了发展的辉煌时期,米脂因此赢得“小戏之乡”的美誉,成为一张很有分量的文化名片。

米脂小戏小品很有名。小戏小品长久以来一直是米脂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80年代中期,陕西小戏小品界有“南有礼泉,北有米脂”的说法,米脂因此也被誉为“小戏之乡”,拿农民作家李长江的话来说就是“戏窝子”。

所谓的小戏小品,泛指长度在二、三十分钟左右的小戏和语言小品。现代小戏小品成为反映社会变革最为快捷、最为典型的艺术形式。

米脂的小戏小品,以其内容贴近生活,形式独特夸张,地方风格浓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表达了人民的追求、呼声和希望,因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小戏小品的艺术魅力。

米脂的小戏小品起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历经了阶段性的发展,80年代中期到了巅峰时期。然而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泛文化的强力冲击、戏剧团体的不景气以及取消小戏小品汇演的优良传统等诸多原因,小戏小品的发展只是局限于一年仅有的几台专业晚会上,逐年萎缩,小戏小品失去了很多展示的舞台,逐渐从公众视野里消失,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拥有的地位,到了现在不是十分景气的地步。如何重振米脂小戏小品昔日的辉煌,让它重新回到人民大众之中去,是摆在米脂文艺界面前的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

目前,笔者通过走访许多老前辈,包括小戏小品的创作员、演员以及历经米脂小戏小品发展和辉煌阶段的见证人,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就米脂小戏小品发展的这个课题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作出整理,如能对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能有一定的帮助,将是笔者莫大的荣幸。

一、米脂小戏小品的辉煌历史

米脂有着深厚的小戏小品的历史文化底蕴。米脂小戏小品可追溯到上世纪30、40年代,尤其在延安新文化运动时期,其广泛性和影响力都是空前的。1937年,东街小学的一些学生和艺人组成米脂抗战剧团,演出《查路条》、《好男儿》等抗日新剧。1940年冬,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师生创作演出小戏《十字街头》,社会影响较大。1943年前后,为响应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当时的戏剧界根据中央号召,纷纷下乡下厂,其中的鲁艺文工团来到绥米一带演出《兄妹开荒》等文艺节目。米中的学生业余剧团,在老师戴路指导下演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农村曲》等新秧歌剧和话剧,给当时的米脂人民带来了戏剧发展的先声和新文艺的思潮,唤起了米脂戏剧工作者的热情,引发了米脂小戏小品创作发展的热潮。

由于有着良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乡镇、学校、机关团体掀起创作、排演现代小戏的活动。先后赢得好评的作品有,《一颗铃》、《一双鞋》、《迎来送往》、《浇地》、《女羊倌》、《闹婚》、《野味餐馆》、《书记下乡》、《马家婚事》、《寸心悠悠》《相亲》、《难觅的春风》、《卖猪》、《两代人》《教授与小炉匠》、《夏天的故事》、《逛公园》等。

1976年,艾绍青创作的小戏《一双鞋》、《书记下乡》等又在省级刊物上得以展现并获得省级奖项。80年代全县小戏演出达到高潮,在县文化馆和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辅导下,业余作者的100多个小戏与观众见面,20多个在省市汇演中获奖,米脂从而被誉为“小戏之乡”。

米脂小戏之乡的美誉的获得,当然是有以上一批作品的获奖在做着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以其普及型高、群众参与面广的层面上获得的。当时的做法是每年都要进行全县的小戏调演活动,然后进行评比,编创及演出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小戏小品汇演成为春节文化娱乐活动人们期盼的一次丰盛的文化大餐。80年代,全县的专业、业余小戏小品创作员达到100余人,主要涌现出了朱琳、朱绪智、吴世耀、班秀花、高治雄、艾绍清、杜小铎、刘毓珠、郭思焕、郭光福、姜良贵、高明德、艾绍强、李长江、高榆、常光生、艾长青等。小戏小品的演员则有文化站的李慧琴、高红霞、高琴、惠琴十里铺的农民李保平、城关镇的冯玉梅以及剧团的常建荣、杜生仲、艾香玲、赵锦荣、高建伟等。

近年来的创作现状是,李泽民同志的大型历史剧《闯王与夫人》获得第十七届田汉戏剧二等奖,李雄鹰同志的小戏《花烛夜》获曹禺戏剧入围奖。艾绍青的小戏《牛二蛋与马寡妇》获得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曹禺戏剧小戏小品奖”,代表了目前榆林戏剧发展的最高艺术水平。此外,优秀小戏小品作品《小巷**》《肇事》《情系三乡》《狗娃回家》《无事忙》等也都获得省、市级别的大奖。

现在的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从纵向的历史来看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发展及其不规整。

二、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进入上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艺术多元化的出现,小戏小品的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米脂县专业剧团解体、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再加上各级对小戏小品的发展认识不够,米脂逐渐取消了小戏小品调演及放松了抓小戏小品剧本创作,小戏小品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平台和前提。现在,创作人员青黄不接,表、导演人员后继乏人,小戏小品只出现在一些剧团的演出中及一些行业、专体晚会演出中,群众的参与性不强,只是些应景之作,并且带有市场化的性质。笔者以为,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

1、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不够。我们“小戏之乡”的这张文化名片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政府在政策上忽视了对小戏小品的扶持,主管部门没有把小戏小品的发展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上来抓这项工作。二十余年,小戏小品的发展实质上一直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爱好者在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艰难境遇下苦苦求索,成为小戏小品这块艺苑里的最后的忠实守望者。

2、编创队伍几乎断层。原来活跃在小戏小品创作上的一些老作者,有的被调走,有的已经转行,何况大部分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现在到了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身体状况等原因,与原来的创作状态截然相反。年轻一些的创作者几乎没有,出现了可怕的断层现象。小戏小品因为其创作的特殊性,考虑的成分比较多,运用的艺术手法比较多,许多文学爱好者对这个领域不愿涉及,望而生畏,于是出现了老的扶不上马,小的拉不开弓的现象。小戏小品的创作中,剧本的创作是基础,是一度创作,导演被称为二度创作,演员被称为三度创作。没有一度创作的脚本,导演拿什么排演,演员拿什么演?创作队伍的发展到了一个十分可怕的地步。文艺界人士常是老面孔,后继缺人。小戏有其特殊性,从剧本的创作到演出,需要动用各种门类的专业人才。需要能唱的演员、能为小戏谱曲的作曲者、演出的乐队等等。这方面我们的空档很大,特别是作曲,据笔者所知,米脂现在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老文化馆馆长高治强老先生一人。较为正规专业的演出乐队人员也难于组建。

3、表、导演队伍参差不齐。米脂小戏小品的演员队伍中存在老的因为年龄的原因实在上不了台,小的因为演技问题也上不了台,演员难瞅,没有专业的剧团培养演员,培养又没有一个健全的体制,演员匮乏。一些应景的演员,也只是单单靠着天赋,再加上突击的辅导,而临时演出,不能适应一些复杂情节的演出,与原来的演出队伍尚且不可同日而语,何来发展和超越可言?现在的现状是,演员严重地缺乏,一些角色根据演员的现状得就地改动,不是演员适应剧本的问题而是剧本适应演员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何以谈得上发展呢?作为二度创作的导演队伍更是少的可怜。现有有实际导演经验的,也几乎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

4、缺乏正规专业的演出团体。米脂没有一家正规的演出团体,导致了演出队伍拉不起一面旗。现在的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几乎是自发性质的状态。没有正规的文艺演出团体,小戏小品的演出没有更多的展示和演出的平台,也没有一个健康的竞争的氛围,行不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氛围。

5、小戏小品缺乏生存空间和植根的土壤。小戏小品因其短小精悍,投资小,队伍小,周期短,道具简单,演出方便,更便于深入基层,深受群众欢迎。小戏小品的编、导、演都来自基层,发端于基层,演的都是百姓身边事,而且情节质朴、流露着真情实感,自然受到城乡百姓的欢迎。现在的小戏小品失去了其存在的真正的意义,那就是失去了最基层的观众这个极好的生长的土壤。舞台艺术本身是一种互动的艺术,当下米脂小戏小品的普及性差,群众的参与性和关注度不高,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群众潜在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6、总体发展现状。实实在在地讲,当下米脂小戏小品是一种放任自流的发展状态,小戏小品的水平停留在原来的水准上,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和发展。许多行业晚会要求各级部门出节目,这些部门也是病急乱投医,于是这些任务自然而然的落在了过去的这些人员身上,进行着不成熟的市场化运作。这些应付上级任务的“应景之作”,完成任务后就将其抛在九霄云外,根本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打算,根本谈不到冲击全市乃至全省的调演大奖。这种于自发性的发展态势,小戏小品的发展近乎到了没爹没妈的恓惶的发展境遇上。编创上将,尽管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形式,小戏小品的剧本的创作当然带有极大的个人行为的色彩,但是该有的那种浓厚的创作氛围不可或缺。过去那种开创作座谈会、改稿会的良好的做法一去不复返了,编创人员交流沟通的机会很少,各自为政,没有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说实话,老作者的观念的更新及时代性都没有年轻人来的快,尽管手里掌握着一定的创作技巧,但是受其观念的影响,所写出来的脚本时代性和鲜活性差一些,年轻的作者观念更新倒是快,但是缺乏一些小戏小品的创作的技巧。由于发展的自发性,新老创作队伍之间形不成互补,也没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从演出队伍上讲,只是几个老前辈在苦苦坚守着这最后的精神家园,许多年轻一些的角色老演员因为年龄原因上不了台,小的又因为技法等原因不能胜任,实在是左右为难。拿一句玩笑话讲是“台上爷爷演戏,台下孙子看戏”。从演出团体来讲,现有的剧团经过改革之后,仅限于维持现状的地步,可以说是名存实亡。总的来讲,现有的小戏小品的发展,包括编剧、演员,都是依靠过去的人员在自发地做着支撑。

三、对米脂小戏小品发展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要有一个长远的想法,思考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正因为它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厚的发展的土壤,只要政府能引起必要的重视,出台一些相关的扶持与激励的发展政策,主管部门能认真地抓这件事情,出台相关的实施办法与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把软工作当做硬任务来落实,实实在在地抓这件事,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大有希望,完全能够为米脂当下政治经济发展服务,可以再度让小戏之乡的美誉在陕西小戏小品届的天空冉冉升起,从而成为米脂文化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也可以继续让小戏小品回归到民众中,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方式。

1、政府高度重视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米脂小戏小品作为米脂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十二五期间,应该大力的打造。通过大力发展小戏小品,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米脂为“黄土文化旅游影视的一颗明珠”必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戏剧是最能和群众拉近距离的一种文艺形式。作为文化县,小戏小品的含金量很大,在政策上的扶持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扶持与激励政策,形成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才能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大众的普遍的娱乐形式,才有可能打造精品,才有可能在省市的文艺调演中获奖,才能重振“小戏之乡”的雄风。

2、文化主管部门出台一些米脂小戏小品发展的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奖励激励的措施。一是主抓人才建设工作,要有比较长远的人才建设战略规划。小戏小品的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制约小戏小品发展的一个瓶颈。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培养一批老中青结合的小戏小品的编、导、演及音乐等专业人才队伍,出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鼓励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笔者以为应该重点在充实小戏小品的工作人员队伍,吸纳人才,积极地聘请具有小戏小品创作能力的创作人员;增强新鲜血液,联系院校,委培专业人员;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戏剧工作者生活待遇;提高创作整体实力,实施就地长期培训计划这几个方面扎实地做一些工作。二是要出台一些发展小戏小品的办法,在一些大型的庆典仪式上晚会上,将小戏小品作为一种必备的项目,为小戏小品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泛的发展环境,比如恢复春节期间的各乡镇的小戏小品的调演活动,形成一种发展的良好的氛围和竞争的机制,激发广大人员蕴含的极大的潜能,同时能广泛地搜罗和发现人才。我们把小戏小品调演的好传统要重新捡回来。三是是积极地备战一年一度的全省的小戏小品的调演活动,冲击省上的大奖,让外界对米脂的小戏小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3、应该把抓创作队伍作为米脂小戏小品发展的一个重点。通过上面分析的现状看,实现新老作者的接茬是当下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是通过激发老作者的创作热情,培养新作者的爱好和兴趣,达到小戏小品剧本创作上的新老更替。特别是要文学爱好者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可以把广大的文学爱好者给纠集起来,鼓动、促发、引导他们参加,培植一支小戏小品的作者队伍。通过召开一些广泛意义上的研讨会。行政官员,业务人员,部门负责人,作者,各抒己见,广开言路。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地组织专业人员的改稿会和学习会,让新老作者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老作者的传、帮、带,新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才能产生最起码的脚本,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奢望出精品,拿大奖,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二是就地培养。视野放开阔些,邀请外界的小戏小品方面的权威的专家学者来讲学,传授先进的戏剧理念。草拟一个长远的培训计划。将人员外出培训,需要花费大笔的费用,而且周期又比较长。我们可以组建我们自己的学习班,通过邀请米脂籍的外出有成就的人才定期回乡讲学,助推编创队伍的发展。比如省人民艺术剧院的杜小铎、榆林的艾绍青、刘毓珠等专家,通过他们的回乡讲学,可以带动起我们的编创队伍的进一步的发展。三是出台一些鼓励激励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的机制,比作品、比精品。只有在这些基础上才能谈到艺术的生命同时代生活保持紧密的联系。艺术是时代的产儿,它的艺术特点就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挖掘生活底蕴。把米脂当下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小戏小品这种便于群众接受的文化娱乐形式表现出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4、应该组建一支专业正规的文艺演出团体,助推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剧本抓出来,怎么付诸实施,同样是摆在小戏小品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小戏小品是舞台艺术形式,它的实践性很强,只有演出、搬上舞台,得到实际演出的艺术检验,剧本才有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借助于当下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利用国家及省市的一些鼓励政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及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的办法,来组建专业的演出团体,要确保能够拉得起、靠的上、能走出去。通过培养和运作,承担起一些大型活动的演出任务,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一部分经费,同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达到以文养文的目的。如果财力确实不支的话可以组建一个松散型的演出团体,因为小戏小品的发展确实要有个阵地和平台。

其实正规的演出团体组建,导演和演员的队伍也就附带得达到解决。同时靠现有的几个演员来承担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显然不客观。只有团体组建了,汇集了各类人才,才能根据需要有一个更为宽泛的选择的余地。才能改变过去剧本适应演员的不合逻辑的做法。

5、创新理念,使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步入时代发展的快车道。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应该走一些与时代相适应的一些办法。加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借助于行政的力量,以县委政府出面,与企业联姻,开阔实验基地和展示的舞台,让小戏小品的发展有一个落脚点,实现双赢发展。小戏小品作品虽小,题材不大,但却通过一个个侧面歌颂了新事物、新生活、新风尚,体现了比较高的思想境界。这就要求我们的小戏小品的编创、表导演人士,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出一批不但有娱乐功能,更应兼具教育功能的小戏小品,通过这些作品感动人、教育人,为米脂当下的经济发展服务。

对米脂小戏小品发展现状的深刻的认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以后小戏小品的更好地发展,在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时,尝试小戏小品的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增强创新意识,迎来米脂小戏小品的有一个春天!

展望未来,在把米脂打造为“黄土文化旅游影视的一颗明珠”的思想引领下,米脂小戏小品通过政府支持,文化主管部门的真抓实干,再加上我们得天独厚的米脂小戏小品发展的肥沃的土壤,米脂小戏小品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小品米脂婆姨绥德汉篇3

小戏唱改革 小品颂盛世

第二届陕西省小戏,小品大赛于2008年11月13日至22日在古城西安成功举办。此次大赛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生动体现了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一大批作品受到了专家和群众的好评。在10天的比赛中,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观众的热情程度从观众踊跃购票和剧场的热烈气氛中就可见一斑。

本次大赛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贴近生活,内容广泛

此次大赛的剧目,以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题材广泛。内容上包罗万象,形式上更是百花争艳。参赛剧种包括秦腔、眉户、京剧、道情、话剧、秧歌剧、说书剧、儿童剧等。本次参赛的60余个剧目,大多是剧本获奖作品,绝大多数作品来源于生活,使人看后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

一大批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基层干部形象被诠释得惟妙惟肖。如表现新时代干群关系的小戏《深山访贫》,讲述一位乡长为修山路而走访挡道的“泼妇”婆婆时,目睹了婆婆家三个儿子只有一条裤子穿的凄惨情景,深受触动,直面检讨他这个乡长不称职,请婆婆惩罚自己,用真诚感动了婆婆并化解了矛盾。该作品的成功在于让人们在特定的凄凉氛围中领悟主题:百姓永远喜欢体恤下情、一心为民的“公仆”,而不喜欢高高在上的“老爷”。陕北秧歌剧《三堂会审卧虎湾》,表述在建设新农村扩建修路过程中,刘老汉仗着女儿是副县长。不把乡长、村长看在眼里,抵制乡里的平整规划,拒绝迁走“祖坟”,然而在乡、村干部及女儿的耐心劝说下,终于做通了刘老汉的思想工作,使得扩建修路顺利进行。京剧《拖欠的阳光》中,县纪检干部杨书记下基层暗访,狠刹吃喝风,替小饭馆的女老板讨回乡政府打白条欠的上万元饭钱,表现了党的纪检干部的廉洁作风。眉户小戏《村长家事》中的黑嫂,以智慧化解村长与妻子之间“公与私”的矛盾。看似“肆意挑起”夫妻“离婚”,实则是夸奖一心为民的好村长……戏里有戏,情中有情,呈现出村长为民、民帮村长的一派和谐气象。眉户《打工的哥哥回来了》丈夫在外打工受骗回家,看见家里大变样,问其究竟,妻子说是乡长“承包了她”的结果――一个乡干部帮扶脱贫致富的故事幽默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抗震救灾曾一度成为2008年全中国人民生活的主题。话剧小品《握一下你的手》讲述被解放军从废墟里解救的大嫂,要代表家人握一下解放军营长的手,当她看到营长那双被瓦砾损伤的“血手”,大嫂心碎了!赞美了军民之间质朴的“鱼水情”。秦腔《警花无泪》,直接将观众的思绪引入那场发生不久的“没有硝烟的残酷战争”中,剧中演员情感真挚的表演,把人民警察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品质彰显得淋漓尽致。话剧小品《特殊党费》讲述了一个军人家庭积极交纳“特殊党费”,为灾区人献爱心的感人故事,演员们生动、感人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眉户《私房钱》中,老两口私下积攒“私房钱”,却互相猜疑对方有“外遇”,一阵“大骂”过后,真相大白:要把“私房钱”捐给灾区。该剧幽默风趣,生动感人,加上演员的夸张适度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评委们的好评。

透过以上几个小剧目,不难看出,这些作品的立意站得高、挖得深,紧扣生活本质,抒发时代强音,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启发。

二、题材广泛,多有创新

举办小戏、小品大赛是推动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出戏出人的一项得力举措。

展现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是这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如方言小品《qq行动》中靠养殖业致富的青年男女,他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发家致富,通过“网恋”赢得爱情,表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演员的表演轻松幽默,充满生活乐趣。原生态道情小戏《瓜女子夸富》,以“瓜女子”为“传声筒”,既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又充满了传统民俗语汇与当代生活语汇碰撞出的幽默。

话剧小品《真话,假话》,演绎了一群拥有手机的上班族,下班后不回家却以“加班”等种种理由相互“欺骗”。台上演员风趣幽默的表演,让台下观众忍俊不禁。该作品视角独特、内容真实,很有感染力。小品《扫雪后遗症》叙述了一位退休老人自愿为家属区扫雪的事,本来是好事,但却惹出了诸多麻烦,令观众不由感叹“人心到底怎么了”?

儿童剧《新龟兔赛跑》“寓言”新意:彼长此短,互补双赢,“新生代”的纯洁回归。话剧小品《当家长》儿子当“家长”,母亲做“学生”;各自换位体验“生活”,该剧从侧面教育下一代要珍惜“别人”的劳动。话剧小品《学习机》围绕大人与孩子、世故与纯真、复杂与简单展开故事,其内涵发人深省。

军旅题材作品为本次大赛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今天,你要去远行》和《出发之前》,是一组表现军人如何处理军情与亲情关系的好戏。话剧小品《探路》表现军人在地震来临的危难时刻的坚强与“软弱”。话剧小品《ok排长》讲述军人用英语谈对象的故事,展示了新时代军人的风采。

话剧小品《钟点工奇遇》、《临时家长》,是一组反映公安干警生活的作品。前者在风趣调侃中歌颂了人民警察的高大形象。后者讲述公安干警关心服刑人员子女的感人故事。反映了人民警察理性之外的感性层面,颇有感染力。

弘扬传统美德始终是戏剧创作的永恒主题。秦腔小戏《传家宝》以“破被褥”为“传家宝”,再次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话剧小品《一根皮带》,弘扬了诚信美德,彰显了做人的价值!

反映老年生活的眉户小戏《回家》,演绎了两位老人由青年时的“暗恋”到“黄昏恋”,后双双由城返乡的一曲夕阳赞歌。方言小品《老城根》,透射出老年人的孤独寂寞仅靠丰厚的物质生活是解决不了的,陪聊即“钟点工”的“上岗”是实际生活需要。该剧从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演员把握人物准确,很有韵味!

环保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在本次大赛中环保题材的作品也备受关注。方言小品《杨满山小传》,讲述了当年的拦羊汉如今成了环保员,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在表现社区生活的方言小品《真是没法说》中,业主故意找物业的“茬”来吸引记者曝光,目的是让大家能够了解他们小区物业人员的“服务”态度,当真相大白之时,观众发出会心地笑!反映了业主与小区物业人员之间和谐相处的一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提倡廉政作风的方言小品《九品钻炕洞》,描写村长为得到上级50万修路款。无奈请当事人消费“按摩”,反被派出所“扫黄”所治的故事。眉户小戏《发誓》表现一位校长扶持贫困学生的感人情景,歌颂了人民教师的廉洁奉献精神。

话剧小品《特殊班务会》,采用拟人手法赞美祖国航天科技人员,剧中“计算机”牢骚满腹,隐喻科技人员的辛苦。该剧视角独特、形式新颖。话剧小品《卓玛家的经幡》中通讯工人在海拔4800米的西藏高原为卓玛大妈架设卫星电话接收设备,情节简单,但细节感人。眉户《请走大道》中,“公公”逃费开车走小道出车祸。收费的“儿媳”相救、给“公公”算“大账”。公路“题材”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题材的广泛性,内容的多样性,形式的创新性,使得不少小戏、小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观众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思想有所启迪。应当说这就是此次大赛举办的现实价值所在。

三、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为了保证“陕西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的作品质量,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从2007年11月起,就在其主办的《当代戏剧》期刊上刊登了征稿启事,进行小戏、小品剧本的征集工作(共收到参评作品300余件)。在剧本评奖的基础上,将评出的获奖剧本推荐给全省各艺术院团。经选拔,全省的20多个艺术院团、300余名演员人选,演出了10台、60多个小戏、小品剧目。由于这次小戏、小品大赛演出剧目都是新创作剧目,而且是专业院团演出,因此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此次小戏小品大赛实现了由戏剧活动到戏剧生产的转变。陕西省剧协将以往抓“半成品”(组织创作剧本)或“代加工”(如“改稿会”)的习惯做法,转变为抓戏剧“成品”生产,把创作的剧本转化为舞台呈现的成果,直接将艺术产品推向社会。形成从抓剧本创作到组织排演的“一条龙生产线”,即由剧协征集剧本提供给戏剧院团,院团把剧本呈现在舞台上,再由电视台传播于社会。其意义在于整合剧协、院团、电视台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一个集约化的社会效应。以构建戏剧事业与戏剧产业双赢的戏剧发展新生态。这种颇具创新意识的新形式,必将大大促进我省小戏小品的创作、演出的繁荣,从而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新贡献。

小品米脂婆姨绥德汉篇4

传统小戏

补缸

人物

张铁匠

王大娘

[张铁匠上。

张铁匠

(说)乐子姓张我姓张,我家住在张家庄。我叫张怀玉,小名叫乐子,爹也死了,娘也死了,叔叔婶子把俺养活大,俺就学了手艺了。

[搭架子:你学了什么手艺了?

张铁匠

(说)俺学的是吱嘎嘎,吱嘎嘎。

[搭架子:啥叫吱嘎嘎呀?

张铁匠

(说)俺学了木匠了。

[搭架子:你学了几年哪?

张铁匠

(说)俺学了三年哪。

[搭架子:你学成了吧?

张铁匠

(说)俺只会拉锯,不会打线。

[搭架子:你真是个笨球球,笨球球。

张铁匠

(说)俺又改了行了。

[搭架子:你改的什么行啊?

张铁匠

(说)俺又学的呼嗒嗒,呼嗒嗒。

[搭架子:那是啥手艺呀?

张铁匠

(说)俺学的是铁匠。

[搭架子:你学了几年哪?

张铁匠

(说)俺学了三年。

[搭架子:这会学成了吧?

张铁匠

(说)俺只会拉风箱,还不会看火。

[搭架子:你真是个笨球球,笨球球。

张铁匠

(说)俺又改了行了。

[搭架子:你改的啥行啊?

张铁匠

(说)俺学的锯盘锯碗啊。

[搭架子:这回学成了吧?

张铁匠

(说)这回学成了。

[搭架子:学成了,你有了家吧?

张铁匠

(说)俺有了家了。

[搭架子:你怎么不出挑子?

张铁匠

(说)俺出挑子,你们出不出挑子?

[搭架子:我们不出挑子,今儿个是黑道日,除

了打缸,就是打罐,再不就认干妈。

张铁匠

(说)他娘的,好丧。你们不出挑子,俺还出挑子呢。老牛肉——

[搭架子:再会(烩)。

张铁匠

(说)小白菜——

[搭架子:再见(间)。

张铁匠

(说)走啊!(作挑担状)

[锯缸]

乐子出门笑呵呵,听我表一表扯蛋的喀。

抬头看见牛下蛋,低头看见马抱窝。

炕洞子泥鳅吱哇哇叫,老母猪下了一个撅嘴骡。

墙头骑马兔子撵狗,癞蛤蟆抓住一只大天鹅。

天鹅天鹅你别飞,听我表表十道黑。

大长的烟袋乌木杆,掐头去尾一道黑。

小二姐描眉巧打扮,描眉打鬓两道黑。

张飞按着李逵打,包老爷劝架三道黑。

新投的犁杖没下过地,备上铧子试到黑。

买个香瓜没熟透,搁上黄蒿捂到黑。

一屉包子蒸生了,坐上笼屉馏到黑。

买个毛驴不拉套,备上鞍子骑到黑。

南山种了二亩麦,叫几个小工拔到黑。

月窠小孩得了疯病,搁点艾蒿灸到黑。

老两口子把集赶,买二斗黑豆往家背。

也是口袋嘴没扎住,哗啦撒了一大堆。

扫帚簸箕不凑手,老两口子拾到黑。

锢炉锅子笑脸仰,今日我上王家庄。

王家庄有个王员外,王员外有三个俏皮姑娘。

大姑娘本是双失目,二姑娘本是目失双,顶数三姑娘长得好,未从走道手扶墙。

三个姑娘挑女婿,一个更比一个强。

大姑爷本是一个秃葫芦,二姑爷本是秃头光。

顶数三姑爷长的好,摘下帽子气死月亮。

秃子瞎子把花堂拜,照的满院亮堂堂。

隔壁子当作失了火,搬来梯子上了墙。

手扒墙头往下望,才知道秃子瞎子拜花堂。

拜不拜的我不管,锢炉我挑担进了庄。

担子放在十字路口,腰板一叉开了腔。

头一声招呼焊烟袋,二一声招呼配锁簧。

三一声招呼锯盘子碗,四一声招呼锯大缸。

[王大娘上。

王大娘

王大娘正在上房坐,忽听外面闹嚷嚷。

打个欠身朝外走,大门不远在面旁。

用手开开门双扇,原来是锢炉小铁匠。

锢炉你来得真凑巧,锢炉你来得真相当。

我昨天打个黄瓷罐,今天打个腌菜缸。

两件活计你给我做,咱俩讲讲买卖行。

张铁匠

没见着活计不能讲价,搬出缸来好商量。

王大娘

大娘回到上房去,回到上房去搬缸。

三搬两搬没搬动,叫声锢炉快帮忙。

张铁匠

锢炉闻听不怠慢,大步溜星来到上房。

(说)大娘,家没人啦?

王大娘

(说)没人。

张铁匠

(说)打头的呢?

王大娘

(说)下地了。

张铁匠

(说)半拉子呢?

王大娘

(说)也下地了。

张铁匠

(说)正好。

王大娘

(说)干什么?

张铁匠

(说)搬缸。

王大娘

叫声锢炉你使点劲,张铁匠

我吃奶的劲头都用上。

王大娘

把缸滚到大门外,张铁匠

我拿起锤子叫叫缸①。

(说)大娘,这黄的是什么?

王大娘

(说)是大酱。

张铁匠

(说)乐子尝尝。(用食指抿了一下,放到嘴

里)大娘,这大酱谁谁下的?

王大娘

(说)锢炉是我下的。

张铁匠

(说)大娘,你咋骂人呢?

王大娘

(说)我说的是大酱啊。

张铁匠

(出相)大娘下的酱,怪不得喷喷香的呢。

王大娘

(说)我下的都吃完了,这是老更倌下的。

张铁匠

(出相)我说恶苦恶苦的呢。大娘,这缸是坏缸?

王大娘

(说)不坏,找你来干什么?

张铁匠

这口缸横三竖四七八道纹,一道大纹通道底上。

大锯子也得三千六,小锯子也得两抬筐。

铜钱不要你多和少,铜钱要你八十双。

王大娘

买口新缸钱多少?

锯口旧缸你要八十双。

张铁匠

行我要价行你还价,给个价钱奈何妨。

王大娘

铜钱不给你多和少,铜钱给你(用两个手指比划)这些双。

张铁匠

(说)大娘,我要八十双,你给二百双?

王大娘

(说)不对。

张铁匠

(说)两千双?

王大娘

(说)不对?

张铁匠

(说)二十双?

王大娘

(说)还不对。

张铁匠

(说)我猜不着了。

王大娘

给你个小秃②买块糖。

张铁匠

丧气丧气真丧气,今天碰上个丧大娘。

你这个活计我不做,我挑起担子奔东庄。

王大娘

叫声锢炉你慢走,放下担子好商量。

铜钱不给你多和少,铜钱给你整八双。

张铁匠

八双铜钱将够本,不图希挣钱还图希看大娘。

锢炉坐在溜平地,王大娘

凑上跟前唠唠家常。

张铁匠

我问大娘你贵姓?

王大娘

虎头蔓子③我姓王。

我问锢炉你贵姓?

张铁匠

跟头蔓子我姓张。

我问大娘贵庚几?

王大娘

三十二岁我属羊。

我问锢炉你年纪多大?

张铁匠

三十三岁我也属羊。

王大娘

我三十二岁把羊属,你三十三岁咋还属羊?

张铁匠

你羊我羊不一样,我是公羊你是母羊。

王大娘

公羊也得母羊下,张铁匠

没有公羊不下羊。

我问你当家的在不在?

七十二行哪一行?

王大娘

提起旁人还罢了,提起我当家的好悲伤。

头年三月去把买卖做,一场大病见阎王。

张铁匠

大娘你趁年轻还不改嫁,王大娘

没有投心对意的郎。

张铁匠

(说)我给你找一个,你要什么样的?

王大娘

(说)硬嫁老汉子,不嫁孩蛋子。

张铁匠

(说)有啊!有啊!

王大娘

(说)有,我得当面相,当面看。

张铁匠

(说)好,你瞧我手,指到谁,就是谁。

[张铁匠指了一圈,最后指到自己的鼻子。

王大娘

(说)啊!锢炉?就是你呀!

张铁匠

(说)是我是我。

王大娘

我有心和你把天地拜,嫌你锢炉胡子长。

张铁匠

胡子长我就往下掠,[把鼻掐薅掉。

张铁匠

三把两把薅了一个溜溜光。

王大娘

掠下胡子我还不愿意,我嫌你锢炉下巴子长。

张铁匠

下巴长我朝回“对”,越“对”越肿脸越长。

咱俩别论婚姻事,赶快帮你来锯缸。

叫声大娘你舀点水,润润绳子给你鳔上——

王大娘

(说)

啥?

张铁匠

(说)缸。

[张铁匠作拉钻状,用舌头打着“噜噜”。

锢炉我这里把活计做。

王大娘

大娘我一到上房去梳妆。

头上梳个盘龙髻,身上穿上好衣裳。

用手拿过长烟袋,装上蓝花锭子④香。

卖弄风流朝外走,看见锢炉觉睡上。

大娘生来好淘气,上前打他一巴掌。

张铁匠

锢炉正做团圆梦,我跟大娘拜花堂。

照着大娘拉一把,王大娘

大娘旁边忙开腔。

锢炉锢炉你醒醒吧,有袋黄烟你常常。

[扯起衣角欲擦烟嘴。

张铁匠

(说)别擦嘴儿,别擦嘴儿,擦了嘴儿,没滋味儿。

[张铁匠结果烟袋,“巴嗒”嘴,出相。

王大娘

我看锢炉是个轻薄汉,当他面前卖卖狂。

走到近前拍他一把,张铁匠

倒叫我心里好痒痒。

大娘走道好象风摆柳,站着好象一柱香。

看着看着花了眼,走了锤子打了缸。

王大娘

大娘一见心恼怒,骂声锢炉小铁匠。

放着活计你不做,为啥两眼瞅大娘?

张铁匠

我若瞅你双瞎眼,王大娘

你若不瞅打不了缸。

张铁匠

打你缸我包得起,打你旧缸包你新缸。

王大娘

包我新缸我不愿意,没有旧缸腌菜香。

张铁匠

我听大娘不愿意,趴在地上认干娘。

王大娘

我有干儿子十来个,哪个儿子都比你强。

大儿子喇叭吹得好,二儿子胡琴拉得强。

三儿子专门会唱戏,唱锯缸他把铁匠装。

张铁匠

你的儿子不老少,我的姑娘一大帮。

小兰小香和小美,老姑娘爱唱王大娘。

王大娘

闻听此言我心好恼,骂声锢炉你听端详。

你打了缸嘴还强,不三不四乱炝汤。

我唤来左邻和右舍,把你绑上送公堂。

张铁匠

锢炉一见事不好,挑起担子跑他娘。

王大娘

你要跑来我就撵,逃出我手算你强。

张铁匠

锢炉就顺大道跑,王大娘

大娘就顺小道量。

张铁匠

大道没有小道快,王大娘

我上前拉住柜和箱。

[张铁匠挑担往前拉,王大娘拽住担子往后

拽。走一步,退一步;走两步,退两步;三拉三拽。

王大娘

拉住担子不松手,张铁匠

急坏锢炉小铁匠。

看看四外无人影,我大脚踹在她的小脚上。

王大娘

踹得大娘疼难忍,噗登坐在地当央。

张铁匠

(说)你还要不要缸了?

王大娘

(说)不要了。

张铁匠

(说)不要了,你给我做活。

王大娘

(说)什么活?

张铁匠

(说)在眼眉上打七十二个算盘疙瘩。

王大娘

(说)不会做。

张铁匠

(说)不会做看打。

王大娘

(说)会做了。

张铁匠

(说)再给我鞋底上钉七十二个鸡子儿。

王大娘

(说)这回可真不会做了。

张铁匠

(说)不会做,就别怪我了,着打!

[王大娘“小扑蝠”,面向观众。张铁匠脱下一只鞋操在手里作打状。观众看是打王大娘,实际是打王大娘的鞋底。打出响来,打出点来,让观众看着觉得真实。

张铁匠

头一场打的是黑豆,二一场打的是高粱。

打完两场还不算,末尾再给你落落扬⑤。

王大娘

今天上了锢炉的当,趴在地上喊爹娘。

张铁匠

我来锯缸本是假,为的砸坏你的缸。

老土地握回天去交旨,来日再拿女妖王。

挑起担子扬长去,王大娘

骂声锢炉丧天良。

人若张狂没好处,我叫锢炉好梆当。

今年发下来年恨,家里没有男人别锯缸。

我离拉歪往家走,回到家中去养伤。

——剧终

叫缸:轻轻地敲缸,检查缸坏的程度。

小秃:指又薄又小的铜钱。

蔓子:此处指姓氏支派。

蓝花锭子:黄烟的一种。

落扬:打场时,把没有打净的秸棵,进行最后一次脱粒。

附记:

这出小戏在东北各地流传较广,是常下单的剧目。演出诙谐滑稽,效果强烈。有的艺人说,拉场戏《锯大缸》来自梆子的吹腔戏。从开场张铁匠和搭架子的一段对话中,尚可看出南花北移的痕迹。

化妆多用民扮。王大娘着裤褂,梳发髻戴几朵小花。张铁匠戴丑帽,系腰包,卡鼻掐。

全剧只用了一个[锯缸]调,一唱到底。

这个剧本参加阅订的有王悦恒、杨福生、王希安、徐文臣四位老艺人。

李青山

许广才

口述

那炳晨

记录

段昆仑

校注

小品米脂婆姨绥德汉篇5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及东莞地级市成立20周年,为巩固小品小戏创演大赛的品牌,继续繁荣我市小品小戏创作,进一步发掘能反映东莞历史变革、社会发展的原创文学作品,决定举办东莞市第四届小品小戏创演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东莞群众艺术馆

二、活动步骤及相应内容

为了确保大赛真正达到促进创作,推出精品的目的,本次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文学剧本征集。从应征作品中挑选基础好的小品小戏剧本,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进入排练;

(二)决赛。排练成型的作品经过选拔后进入决赛;决赛将根据作品评选规则及大赛奖项设置,邀请专家评委选出优秀之作。

三、剧本征集相关事宜

(一)征集时间

征集时间截至2008年4月30日。

(二)征集内容

1、原创、改编的积极健康、有时代气息和审美情趣的各种小品,提倡创作反映东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历程,有东莞特色的现实题材作品,形式不限,如:话剧小品、哑剧小品、相声小品、歌舞小品、音

乐剧小品等均可以;

2、原创或改编的小戏(含独幕剧),剧种形式不限。

(三)征集对象

东莞市内的业余文艺创作者、爱好者均可参加,年龄、性别、从事职业不限。

(四)征集要求1、2007年元月以后创作、改编的作品;

2、参加过省、市比赛,但未曾获奖,经过加工修改后有明显提高的作品(获奖作品不在征文范围);

3、除作者笔名外,还要注明本人以及合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4、凡改编的作品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姓名;

(五)作品投寄方式

应征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投寄作品:

1、邮寄。寄文稿一式三份至“东莞市南城区石竹路9号9楼,东莞群众艺术馆文艺创作部,许志能”收,邮政编码: 523070。

2、传真。传真号码:22837180。

3、电子邮件。电子邮箱地址:xuzhin1741@或 @。

(六)作品评选1、2008年5月底由东莞群众艺术馆举办“戏剧小品创作培训暨东莞市第四届小品小戏创演大赛文学作品改稿班”,将邀请省内或全

国知名专家进行评点指导;

2、由东莞群众艺术馆组织专家老师重点继续跟踪辅导。

四、比赛相关事宜

(一)比赛时间

2008年9月26-28日(初定)。

(二)比赛地点

东城文化中心影剧院(初定)。

(三)比赛要求

1、小品的演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2、小戏的演出时间不超过18分钟;

3、服装、化妆、应手道具自备;

4、对舞台音响、灯光的特殊要求提前告知比赛承办方;

5、对不便携带的常用大道具(桌、椅、沙发等),比赛承办方将酌情提供。

(四)比赛办法

比赛主办方将邀请专家5一7人组成评委小组;计分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各个评委分值相加之和除以有效评委人数为每个节目之获得分;比赛实行现场亮分。

(五)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将根据参赛节目的总数量设置获奖比例,其中金、银、铜奖若干;剧本文学奖若干;新人新作奖若干;优秀演员奖若干。对获奖的节目、单位、个人,比赛主办方将颁发奖杯、奖证和奖品。

48 729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