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实用【实用8篇】
解比的内容通过生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强调比的意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实用【实用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说教学理念。
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利用比例尺可以把一些实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美学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课程理念。
(五)说教学具准备:课件。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把实际距离按一定得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的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得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比例尺的含义。
(1)师: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他起一个名字叫“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实际距离分之图上距离等于比例尺)。
引导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指出:图上距离实际上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2)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图纸和机器零件图纸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弄清求比例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要一致。
(3)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
2、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改写。
出示例1:把教材第48页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说一说方法。
改写。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3、教学例2.
出示例2.
(1)怎样求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小结: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2)学生尝试解决,指生板演。
解:设地铁1号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10:x=1:500000。
强调:求出的实际距离要换算成以千米为单位。
教学例3.
出示例3,提问: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首先确定比例尺,然后根据比例尺确定图上操场的长和宽。最后根据求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画出平面图。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设计:
1、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种精密零件实际长度5毫米,画在图上长4厘米。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3、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2)比例尺可以带单位。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则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
(4)将一个2毫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
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第二篇】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铺垫孕伏: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出示例1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数。
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结果得出:
(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300。提问:这里的30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
2、教学例2。
出示例2。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1和例2,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1、例2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说明:像例1、例2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x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x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那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第三篇】
1、借助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去幼儿园接小朋友,看见幼儿园的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们分饼干,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分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仔细观察,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知道表中的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吗?(说明理由)。
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师:小明的妈妈要去银行换一些零钱,请你帮忙算一算,各换多少张:
二、探索新知,寻求规律。
1、独立思考: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问题。
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要虚心求助,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小组长要协调好本组的合作过程。
3、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4、教师小结,明确概念,呈现课题。
5、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增加记忆。
三、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1、给车棚的地面铺上水泥砖,每块水泥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如下:
每块水泥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是否成反比例?为什么?
2、下表中x和y两个量成反比例,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2)、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3)、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4)、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5)、六(1)班学生的出席人数与缺席人数。
4、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订阅《小学生天地》的份数和总钱数。
(2)、小新跳高的高度与他的身高。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4)、正方行的边长与它的周长。
(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5、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2、这节课你与小组同学合作的怎么样?以后应该怎么做?
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第四篇】
1、知道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关系的解析式。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第五篇】
一、判断题。
1.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直径,宽等于圆柱的高2.底面半径为2米的圆柱体,它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相等.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比圆锥体的体积大16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
二、填空题。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用字母()表示.
3.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倍.。
4.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
三、应用题。
2.有一个圆柱形储粮桶,容积是立方米,桶深2米,把这个桶装满稻谷后再在上面把稻谷堆成一个高米的圆锥.这个储粮桶装的稻谷体积是多少立方米?(保留两位小数)。
3.用一张长米,宽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筒,这个烟筒的侧面积是多少?(接口处忽略不计)。
互动导学。
知识梳理。
1、比例和比例的性质2、比例尺。
3、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4、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
导学一比例和比例的性质知识点。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
a::d内项外项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比与比例的区别。
2、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3、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转化成外项乘积和内项乘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来求出未知项的值。(注:在转化过程中比例的内项、外项要严格区分)。
比例尺?
例题1:已知a?d?b?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例题2:解比例:?1:x。
1132079。
我爱展示。
1.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10:12和35:42b.20:10和60:20c.4:3和60:45d.35:7和15:32.下面四组数中,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a.2、5、3、4b.2、4、6、8c.2、9、3、6d.3、2、1、73.如果6x=5y,那么()。
a.x与y的比是5:6b.x与y的比是6:5c.y与x的比是6:5d.无法却定。
4、判断10:12和1:
5、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元,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6
能否组成比例。5。
导学二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知识点。
1(于:博文学习网:数学比例)、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异同点:
2、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
判断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1.先判断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再判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还是商一定,如果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
关系;如果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成反比例关系()(2)表示x和y成正比例的关系式是xy=k(一定)()(3)圆周率和圆的周长成正比例关系()。
我爱展示。
1.下面各题中成正比例的是()。
。
那么x和y()xy。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
c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份数与总价的关系。
d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的关系。
5.饼干的总块数一定,每人分得的块数与人数成。
6.甲数是乙数的80%,甲数和乙数成比例.
与b成反比例,b与c成正比例,那么a与c成比例.
能力展示。
知识技巧回顾。
1、复述比例的相关概念及知识点.2、解比例的方法技巧.
强化拓展训练。
2组成比例的比是()1.能与453。
a.6:5b.8:15c.15:8d.5:6。
2.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3.按糖和水的比为1:19配制一种糖水,这种糖水的含糖率是%,现有糖50克,可配制这种糖水克.
5.依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21与2(1)与一个数的比等于的比,求这个数35。
(2)x与的比值等于除以的商,求x。
(3)甲数的3等于乙数的2,求甲与乙的比。(甲、乙均不等于0)。
5
111。
23614。
3
(4)乙的2等于甲的3,求乙是甲的百分之几?
3
8
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第六篇】
1、()叫做比例。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外项是。
7、在总价、单价和数量三种量中,
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与()成反比例。
8、配置一种淡盐水,盐占盐水的1。
19,盐与水的比是()。
二、判断对错。
1、如果甲数是乙数的1。
5(甲、乙均不为0),甲与乙的比是1:5。()。
2、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地面积与方砖块数成反比例。()。
3、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0小时,乙独做要8小时,甲、乙工作效率的之比是。
()。
4、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5、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6、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m。()。
2、出粉率一定,面粉质量与小麦质量成()。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在一副平面图上,用图上距离2cm表示实际距离200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1:100b、1:1000c1:10000。
5:41。
4、按1:5将长方形缩小,就是将长方形的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a、111b、c、52510。
5、用3、4、16、12四个数组成比例,正确的是()。
a、3:16=4:12b、3:4=12:16c、16:12=4:3。
四、算一算,解比例x:10=11123::x=:2=。
1、六年级学生外出活动,每6人一组,可分为56组,如果每8人一组,可分为多少组?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km,照这样计算,行驶315km要多少小时?
3、一个长方形足球场,长18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上的足球场面积是多少?
4、一根木料,锯3段需要4分钟,如果钜5段,需要多少分钟?
21的图纸上,画在图。
答案: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52。
3、。
4、3:2。
5、1:6=2:12(答案不唯一)。
6、521。
7、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8、1:18。
二、判断对错1、√2、×3、×4、×5、√6、×。
三、选一选1、c2、a3、c4、c5、bc。
四、算一算1、x=、x=。
六、解决问题。
31590=90x=315×2x=7答:行驶315千米要7小时。x2。
面积是。
4、3-1=2(次)5-1=4(次)。
解:设需要x分钟。
4x=24。
2x=4×4。
x=8答:需要8分钟。
3
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第七篇】
反比例是在学习了正比例跟正比例的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因为学习过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理解并不太困难,但是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就是学习难点,因为学生经常会把正比例跟反比例混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帮助下,让学生自己独立自主探究,又能与他人合作地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将采用以下基本的学习方法:
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分为六步: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课开始先出现3道判断题,2道成正比例,1道不成正比例的题,起到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作用。
2、通过“游长城”和“分果汁”两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逐渐领会反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获取新知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表格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在学生了解反比例意义后引导学生讨论情境中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4、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意义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24页的两个表,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判断生活中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5、“有比较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和联系,分清异同,通过对比的方法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强记忆效果。辩思理解同样也是概念学习的好方法,在这里学生又可学到一招。
6、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或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订正、点拨,再次总结“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最后,鼓励学生一定要多动脑、勤思考、会应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心思考,提高综合能力。
六年级解比例的说课稿【第八篇】
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