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书笔记15篇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四世同堂》读书笔记15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1: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2:
老舍先生用淡淡的笔触,用北平人的视角,写出了八年战争中北平的那些人、那些事,乃至那些花花草草的神韵也全然展现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如果说大谈爱国听起来有些空洞的话,那么我觉得保持做人的原则就是在战乱中每个人都需要坚守的底线。
老舍先生借助着小羊圈胡同展示着长达八年的那段抗战史,借助着这四世同堂的祁家诉说着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化。小羊圈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但当北平沦陷的恐惧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当腹中无食的饥饿逼迫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小羊圈中的人们便开始用自己的人格或者头脑谋求着北平城中的一线生机。在惶恐与饥荒中,有人选择了背叛,而有人选择了坚守,在小羊圈这个普通的胡同里展现的则是一部中华儿女的八年血肉史。
在北平刚刚沦陷时,祁瑞宣曾认为逃出北平是爱国的,而留到北平则是懦弱的;而在经历的亡国的耻辱,丧父的伤痛,刑讯的恐吓以及饥饿的威逼后,瑞宣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最终认识到留到北平而不是气节也是需要勇气的。真真的爱国者对于国家的情怀是不分场合的,无论是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还是在平平静静的生活中,爱国者永远都保持着自己的气节,坚守着做人的原则。
祁瑞宣在八年中用智慧和气节养活着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而另外一些人则在八年中用同胞的性命去换取了一时的安逸。冠晓荷一直都是以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出现的,他为了装作斯文可以违心的悬挂与他的本性毫不相干的字画,为了一时的荣耀可以出卖正直善良的诗人,在做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之后,他甚至都不再把这些行为当作自己的.耻辱,反而以此来向敌人表示自己的忠心。这类苟且偷生之徒就是在敌军入侵的那一瞬间感到了一丝的恐惧,此后便只剩下了无边无际的谄媚和背叛。在战争中缺乏了做人的原则,最后能剩下的恐怕也就只有那一幅空空的躯壳了吧。
除去大义凌然的爱国者和苟且偷生的背叛者外,还有北平的无数人民都生活在亡国的恐惧和痛苦中。他们不知道主权的含义,也不懂什么叫大义凌然的行为,他们只是在坚守着为日本人办事的都是汉奸这一准则,在饥荒与惶惑中勉强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他们默默的期盼着中国的胜利,在没有人的时候憎恨着日本鬼子。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底线。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些普通的百姓构成了中华民族千年不倒的人民长城。
人不需要时时刻刻都生活的轰轰烈烈,但无论是在多么平凡的生活中都需要坚守人生的底线,保证前进的方向。在整部书的最后,老舍先生用小羊圈起风了结尾,我想,只有在战争中坚守了底线的人才能正正感受到这风中的自由与畅快吧。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3:
筚路蓝缕,复兴之路犹长,筑梦之途犹坚——题记
中华民族不是普多米修斯般窃取天神火种,而是凭双手创造光明;中华民族不是沙皇满是琉璃瓦虚张声势的丹墀金銮,而是红砖金瓦的谦逊而不张扬。现如今,早已春暖花开,处处娇鸟啼鸣。
有幸涉猎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花了大概两周时间看完。先来一段摘抄:“头年的萝卜空了心,还能在顶上抽出新鲜的绿叶儿,窖藏的白菜干了,还能拱出嫩黄的菜芽儿,连相貌不扬的蒜头,还会蹿出碧绿的苗儿呢。样样东西都会烂,样样东西也都会转化。”老舍先生的文笔朴实地道,的确有一股“农味”。[吃瓜]
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老三祁瑞全。当是时,中华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肆意蹂躏,长夜难明,尸横遍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瑞全没有家室的牵绊,在听到日本人的铁蹄践踏这片鲜活的土地时,他怒发冲冠,凭着青年的一股热气,决定离开家离开北平,舍小家为大家,胸中怀有魏巍泰山那俯瞰山河的气势,他到硝烟四起的西安抗战,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战的大海中。有青年之奋不顾身,才有国家之云销雨霁。
除此之外,我还很欣赏钱先生。他,原本整日花鸟书画琴棋,是从唐诗宋词中跋山涉水而来的诗人,也是萋萋芳草,依依杨柳,欲缺未缺的明月下对酒当歌的文人。他独处一隅,身上满是书卷气。原以为不招惹日本人就能相安无事,可日本人却主动找上门来把他抓进大牢施以酷刑。这位博学老实的钱先生出狱后一心念着复仇。他的`目光不再柔和如旭日暖阳,却坚毅地像——冰冷的刀刃。他从远离世俗无忧无虑的三径之士变成了——握吴钩于手,怀仇恨于心的剑客。
有善必有恶。当然,其中也涌现了许多汉奸,他们卖国求荣,活在当下,舒服一天是一天,还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看见谁有势力就献殷勤送礼,谁下台就用他们坚硬的蹄子狠狠地踩,例如大赤包,冠晓荷(亏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还觉得很好听很文气结果是这么个八面玲珑的货色。),祁瑞丰,蓝东阳。祁瑞丰,可怜可悲可恨,告发了钱先生的儿子使钱先生受牢狱之灾。祁瑞丰,一天到晚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回家就是要钱蹭饭,对父亲的死却想着:“又可以白吃一顿美餐了,还能和亲戚们炫耀我的口才。”还对他大哥的受困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看的时候,真的是恨的牙痒痒。可怜他们,没有铮铮铁骨,他们奴颜婢膝,不断向日本人献媚,发现风头不对就改换门庭,心中没有国家,没有民族,个人利益为上,冠晓荷到死都不知道——他错哪儿了,明明他对日本人毕恭毕敬点头哈腰,是天字一号大良民。
里面的人,小文,钱先生,祁瑞宣,李四爷,他们从低头服从转变为抬头反抗,原像一头只知道顺从,一直低头向前吃力地爬去,反应慢的老牛,在没日没夜无数铁鞭的抽打下,它原是忍着,叹着,终于有一天它含着泪咬着牙踢翻了鞭子直向那个驯服者冲去。驯服者惊了,他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想不到如此老实听话的牛也会反抗。
可怜河边骨。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幸有千万英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勇战沙场,英姿执枪,血染黄河。终于,日本…投降了。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4:
今天,我整理书厨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四世同堂》,书已经有些破损,纸张也泛黄了。我想:这本书真旧,肯定没什么好看的。便把它放了回去。可是,我转念一想:要是不好看,爸爸怎么还会收藏那么久?想着,我便随意翻了几页。一开始,觉得书里出现的人太多了,根本就读不懂,后来,我一页一页的看,终于发现了它耐人寻味的地方。
主人翁是一户生活在小羊圈胡同里的人家和他的邻居们。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胡同,但那里面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却足以代表那个时代全中国人民的不同心态,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害得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在这本书中,老舍先生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也表现出了人们那浓浓的爱国情。
但是,读着读着,我又不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侵略?我觉得,正是因为像大赤包,祁瑞丰这样的人太多了,祖国才会被欺负,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同时,也是爱我们自己。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幸福,但依然不能忘记爱国。我们可以好好学习,建设祖国,可以随手捡起废纸,保护环境,也可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四世同堂读后感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是历来为人们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资本。他尽一切可能去保持这个家庭的圆满,享受别人所没有的`天伦之乐,因此,他对祁瑞宣未经他的允许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满,对瑞宣在中秋节日驱逐瑞丰不以为然,对儿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杀深表愤怒,对孙女被饥饿夺去幼小的生命义愤填膺,他在忍无可忍之际终于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
作品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这种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壮,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
读罢此书,荡气回肠,心潮澎湃,实为一本好书!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5: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己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6: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虽然将近80万字,厚厚的一大本,可内容精彩、情节紧凑,是那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好书。《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小说以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为蓝本,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的黑暗,老百姓的苦难,以及中国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部书里的人物众多,有英勇抗日的热血青年,有文雅的诗人、有普通老百姓、有与世无争的贵族、有无良汉奸、更有无耻的卖国贼。在老舍的文字中,他们充满个性,是活生生的人物。但这些人物并非是通过直接描述才体现,而是从小说中属于他们的一行行文字中表露出来。每个人的性格、精神、言语都那么的不同,比如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莽撞直率的小催,还有厚颜无耻的蓝东阳老舍把他们写活了。我走进当年的北平,发现了毫不起眼的小羊圈儿胡同,看到他们,听到他们,这真是奇妙,老舍的文笔太好了,他把人物写进我的心中,让我倾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命运。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祁家老大——瑞宣,充满文人气质。他虽不像瑞全或是钱老人那样勇猛地和日本人对抗,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和环境,他是个老师,更知道亡国奴的耻辱。他虽有爱国精神,可是他还要养家,还要保护家人,所以他不可能像瑞全那样毫无顾忌地冲锋陷阵。但是,就是这样的爱国精神也是宝贵的。
我最同情的是那位学识渊博的钱老人,他的命运真悲惨。先是被冠晓荷出卖,进了牢,受尽折磨拷打,出来后只剩下半条命。大儿子为国捐躯,二儿子气病身亡,太太碰死在墓碑上。这么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老人,被日本人折腾得家破人亡。我看到了日本人的狠毒,同时更佩服这位钱老人的骨气,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反而去抗争、去拼命!他敢做地下党,写传单,发情报,还往日本人堆里扔手榴弹。虽然最后他还是被日本人抓进去了,可是做为一个老人能有这样的勇气,令人钦佩。
对汉奸的描写算是书的重点之一。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 ”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子散,自己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大赤包,对于人性的'丧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她想尽办法巴结日本人,或是有点儿权势的军人,甚至连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她也抓住机会,前去“拜访”。富善先生满脸惊愕地说:“这也是中国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共和面”,这是日本人给中国人的粮食。里面混杂着泥沙,用水根本和不成面团,更蒸不成馒头。可怜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面”死的。这是日本人的罪恶!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这“共和面”是连猪都不吃的食物。这是中国人的耻辱!日本人的罪恶是数不清的,他们在街上随意杀人,胡乱扫射老百姓,到处修机场,刨坟盗古墓。不过随着中国人的奋起反抗,日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别看他们表面上拿个刺刀,威风凛凛,半夜也会偷东西,连祈家的门栓他们都偷。
日本人人性丧失的表现在于就连最巴结他们的走狗冠家也被他们收拾了。冠晓荷最后被活埋,大赤包下狱发了疯。日本人用他们的时候,给他们钱和官职,利用他们去害有良心的中国人,一旦大势已去,就连这些走狗他们也不放过。当然这也是冠家的罪有应得。
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这部书让我深切地了解了那段历史,那段中国人屈辱的历史。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自己正置身于这个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这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正意义!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7: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比较,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一样人物的描述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状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述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应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己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8: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了。”就是这样朴实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我,引领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小说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在描写汉奸时,老舍先生显示出充分的讽刺与幽默才华。冠晓荷与蓝东阳是小说中的汉奸形象代表,“无事乱飞是苍蝇的工作,而乱飞是早晚会碰到一只死老鼠或一堆牛粪,冠先生是个很体面的苍蝇。”而老舍先生用极妙的笔法对蓝东阳做伪日汉奸时道:“蓝东阳的相貌先引起试官的`注意。他长得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日本人觉得他的相貌是一种资格与保证——这样的人,是地道的汉奸胚子,永远忠于他的主人,而且最会欺压良善。东阳的脸足以引起他的注意,恰好他的举止与态度又是那么卑贱的出众,他得到了宣传处处长。”
作者对于动词是精益求精——“对大赤包,在表面上,他无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几乎“长”在了冠家。”“长”这个动词的运用,不仅刻画出瑞丰没有出息,死皮赖脸的无耻形象,而且将大赤包、冠晓荷的势利眼表达的清清楚楚。——“看见一个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长,去勾引人家的注意。”一般下,“勾引”一次用在女人上,而此处,用在瑞丰上却极为恰当,瑞丰好吃懒做,没有本事却想要大家关注他的不劳而获的形象。
老派市民形象中,刻画的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是祈老人,他是“四世同堂”中祁家的长者,是守着“老规矩”坐着“老生意”的旧式商人代表。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计。当侵略者点燃的战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他还一厢情愿地力图包住自家的安宁。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闻。当战争初期时,他认不清侵略者的野心,但随着残酷的战争击碎了他晚年无忧无虑的幻梦,在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反抗的种子。
我最喜欢里面的祁家第三代祁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在他身上体现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还好,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而对于北平,几乎每一段都有作者对于北平季节、风俗、建筑、文艺等等深情描述。如老舍先生描写北平的夏天:“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活在太庙与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茶。‘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接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舒爽地吃半天茶,砸几块酸梅膏,或呷一碗八宝莲叶粥。愿意洒脱一点的,可以拿上钓竿,到积水潭或高亮桥的两边,在河边的古柳下,做半日的垂钓。”老舍笔下,人不离城,城不离人,北平和北平人,是息息相关的。
《四世同堂》从时间上来说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小说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汉奸没有好下场,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体现。通过爱国诗人钱默吟,祁瑞宣后来与老三一起抗日等,歌颂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敢沦为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9:
生活之余,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篇小说给我最直观的一点感受就是,那时,北平人生活及其艰难,几乎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再看看现在,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两边对比,天壤之别。不由得心生感慨。平静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呀!国破家亡,国强民安。平日,这种话显得大而空,但以这篇小说为背景,再去回味这句话,的确就有了较深刻的感悟。
小说中的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亚洲的中国主战场。在这场战争中,北平城貌似平静,没有硝烟和炮火,但是城外传来的隆隆炮声和空中飞过的轰炸机以及街上日渐增多的日本人,无不提醒着人们,这就是战争。日本人的战争,不单单是真枪实弹,烧杀抢掠,还要从经济上扼住中国人的咽喉——自印钞票流通,控制日常百货供应,尤其是粮食的供应。更要从文化上进行侵略和腐蚀——利用中国的文化为其侵略行径粉饰掩盖,严禁中国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催生了许多粉墨登场的小丑。以大赤包、冠晓荷为代表的一批巴结献媚日本人,出卖灵魂的无耻之徒,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陷害百姓,大把捞钱,为自己赢得了短暂的权利、金钱和平静的生活。这种看似荣华富贵的生活如同开在腐烂尸体上的花朵,貌似艳丽无比,实则臭气熏天,让人掩鼻,令正直的中国人唯避之而不及。假洋人丁约翰盲目崇拜欧美,不关心国事,不同情百姓,一味追求自己狭隘的幸福和所谓上等人的生活。还有蓝东阳、招弟、胖菊子等一帮丑恶嘴脸的下流人,为了嗟来之食,宁肯抛弃做人的最起码尊严,跪地匍匐在侵略者前面,甘心做民族的罪人、败类。
但是,更多的北平人在侵略来临的时候,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度难关。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是一个慷慨,有侠肝义胆心肠的人物。街坊邻居,无论谁家缺吃少穿或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他只要有点能力,都一定要出手相助。瑞全代表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青年,毅然抛弃了温馨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钱默吟老先生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家庭变故后,由一个只钻学问,不问政治的.老学究,决然地投入到了抗日的地下斗争中,成为一个活跃在敌人皮子底下的抗日分子。瑞宣代表性格懦弱,委曲求全的一部分人,在经历了父亲、女儿无辜死亡,自己入狱的大劫之后,由一个温文尔雅的不抵抗分子转变为一个抵抗侵略的隐形斗士。
通过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百姓、战士、汉奸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命运,也明确地昭示世人——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文中释放出的信息是:短腿小鬼(文中语)可不管你是否是它的一条狗,只要它认为你可疑,不值得信任或没有利用的价值了,旋即投狱、折磨、杀死,没有丝毫的理由。这就是日本人的强盗逻辑!这就是这个民族嗜血成性的侵略本性!只有我们自己手握武器,充满胆量,狠狠地痛击它,它才能乖乖地缩回头,在它的小岛上蛰伏不动。
思绪从文章转回现实,当今社会,吃的穿的应有尽有,孩子有学上,大人有工做,休闲娱乐更是花样繁多。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快乐。但是,一旦发生战争,眼前所有的秩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防那个曾经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至今仍然在蠢蠢欲动、伺机复出的强盗。只有我们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才能镇伏它,让它永远做着它的黄粱美梦,不复苏醒。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10:
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祁瑞宣。
他,在当时,作为大多数人的缩影,一方面有着投身战斗的激情与理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大家庭的重担(年事已高的祖父与父亲、抱病在身的母亲、不成器的二弟、同样热衷报国的三弟、任劳任怨的妻子和一对儿女)。
他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与才干,困于家庭,一再犹豫,终究将报国想法藏于心中,承担起作为大家庭中的顶梁柱的责任,但同时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人的死去与饥饿困苦的来袭而无能为力。
一看到他的名字,我就觉得有些闷得慌,堵得慌,好像看到一个人的心脏锁在了铁笼里,或者说一个小铁笼子安在他的心脏里,里面禁锢着他的灵魂。
瑞宣,在当时是代表了想抗战而有家庭束缚的一类人。在现在,“瑞宣”依旧存在,只不过,此抗战非彼抗战,此束缚非彼束缚。生而在世,很难不受方方面面的束缚,有些束缚是责任,是义务,也是牢笼,能够放手一搏的只是少数。
战争是恐怖的,也只有在这恐怖危难的关头才最考验人性。小羊圈胡同里的人在面对日本侵略的时候,态度都不太一样,在一些人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自私的身影,有些人虽然不是汉奸,但一开始并不以被侵略而有所难过、愤恨,等到发现国家不保了生计也受到逼迫时才发觉侵略是那么令人愤恨无奈。
在那个时代,很多小人最先想到的只有自身利益,利益催生了许多汉奸,并且抹去了他们的爱国之心,他们以为拥有钱权就可以一世逍遥,但是现实给了他们一个巴掌,像大赤包、冠晓荷、招弟、蓝东阳、胖菊子和祁瑞丰等汉奸,最终均死于非命,解气!当然也有像祁瑞宣、祁瑞全、李四爷这样深明大义、不肯屈服的忠贞之士。
书中描绘的忍辱偷生的`画面,令人感到呼吸不畅,现在有太多的抗日神剧,并不仔细描绘这些细节,也不还原这些现实情节,而是一味地夸大我方作战之神勇。神剧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自骄自傲的民族情感中,而忽略了苦难的现实,它更多的是让我们化身成正义的使者,去鞭挞那些侵略者,给我们一种痛快淋漓的出气感,夸大了后续的胜利的同时也淡化了前面的苦难。这是多么悲哀啊!那描绘苦难的力度不够细腻而深沉,怎能如《四世同堂》般直击人心?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11:
这是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它刻画了祁家共同生活的祖孙四代的故事,以及周围邻居的个人经历。
虽然最初的他们有的顽固,有的懦弱,还有的可憎。但这不正是人们最真实的一面吗一辈子的信仰又怎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呢谁又愿意打破自己的幻想,面对残酷的现实呢那金钱的诱惑又岂是那么容易抵抗的呢那无限的虚荣心又怎是那么容易被压制的呢但我觉得不管做什么,总要有最基本的原则。这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背板自己的国家。而在人们之中,也不乏像祁瑞全,高第这样有爱国热血,战斗在前线的人。
书中的祁瑞宣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他有一颗爱国的心,当老三祁瑞全想要出北平
当兵,为国家效力时,他全力支持。他有一颗博爱的心,当邻里有难时,他竭尽所能的'帮助。
但他却不能像祁瑞全一样去当兵,他心里有太多的责任,他做不到无牵无挂。他只能在小心翼翼,委曲求全的过日子。但正因如此,他让我觉得更加真实。我觉得比起祁瑞全、祁瑞丰,祁瑞宣才是大众人民的代表。
书中的高第,也是我很喜欢的人物。她有着卖国求荣的父亲、母亲、妹妹。她从小在家人耳濡目染的教育下长大。大家都说人生长的环境影响人的性格。但在那样环境下成长的高第竟藏着一颗爱国的心。她比起祁瑞全更加勇敢。她选择离开家人,走上了与家人截然相反的路。在这抗战的艰难路途中,她没有家人的鼓励,但她一直坚持着,不曾放弃。我钦佩她的勇气。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12: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上》我大概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大概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期末复习假的时间(罪过罪过)读了约有百页,第二是在真正放暑假之后,七月十一日起至十七日毕,读的时候还夹杂着其他两本书在看,并不能算十分专心(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读书确实需要杂着来读,有一定益处,留待日后详述),记笔记的方式大概是随写随记,想到哪记到哪。看完一遍之后重读一边,梳理脉络,整理思路。
一提起老舍,我总是不由的将他和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做比较。其实就阅读文学作品而言,一直以来我并不主张采用对比的方法,且不说那些东西差别动辄相距百年千年的作家,就是一个时代里的作家,比如鲁迅、胡适、周作人,虽然同样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人物,但此三位先生的作品大抵是不能“对比”着一起来读,否则非但书读不成,反而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闹出把不同个体的认识和观点都混杂到一起的笑话。作家与作家的差别,归根到底是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不同,而凡此种种,都要受制于社会存在,因此强行把作家拉来“对比”互现,私以为并不可行。相较上文所提到的“对比”而言,更为我所欣赏的一种对比,则是读者在阅读具体的作品时受到感召,由作品的风格、情思调动起读者曾经的阅读经验、阅读思考,以此来自觉地回溯起之前阅读过的作品。在此处,我把这种自觉地、不由自主的“对比”称之为“比较”,以此来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对比”做区分。
前面花了大笔墨来写我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与“对比”“比较”这两个词在概念上的区分,其目的阐明我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用张岱来与老舍做比较的原因,便于大家理解我后续的行文思路,接下来的几章更新就要把目光集中在《四世同堂》上了,当然,还有与之互相参照比较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13:
这本书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在日寇铁蹄下,那黑白颠倒,暗无天日的世界。当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们的惶惑与软弱,民族的精神与气节……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羊圈这个地方是北平城的一个缩影,那各个阶级的人民是北平广大平民的代表。老舍是着重并且擅长写人的,他写的真,写的活。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里,他刻画了六十多个人物。
不愿得罪人,一心只想庆得了八十大寿的祁老太爷;有文化又爱国却无法抛下家人的中学教员祁瑞宣;忠厚善良的商人祁天佑;满腔豪情的热血青年祁瑞全;胆小怕事却无聊的祁瑞丰;看过最好的著作之一。故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故事进行的场景很小,但是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也不少,读者看过之后依然会记住每一个人。故事激发出了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代人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一个大家庭,在这样一个悲惨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度过难关他们甚至做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选择。
老舍所揭露的现实,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所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平民,他们的生活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没想到却如此有戏剧性。本来宁静的生活,被惶恐与不安打破,那些丑恶的灵魂在老舍笔下显得血淋淋。与此同时,老百姓依然英勇无畏,他们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也正是这种精神,最终的胜利才站在我们这一边,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民族气节。
老舍的文字不光能够讲述现实,还能以一种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吸引住读者,让没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深刻认识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这点事最难得的'。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故事如此沉重,作为读者我们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因为本书已经不能单以小说的形式看待,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尤其本书字数还不少,上下两卷,让我们能够慢慢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画面感。他用柔和没好的文字写下这本小说,却时刻体现出一种力量感,每一字一句都直戳内心。对于每一个人物,老舍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独立的主角或是让角色都显得品德高尚,而是更加贴近现实。这些人物仿佛本身和故事背景一样存在过一样,这样看历史我认为才是最吸引人的。
人们往往更喜欢那些看起来轻松的作品,从中学到的东西却并不多,这类经典作品是值得每个人阅读的,因为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告诉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学会人生的真谛。
生活之余,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篇小说给我最直观的一点感受就是,那时,北平人生活及其艰难,几乎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再看看现在,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两边对比,天壤之别。不由得心生感慨。平静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呀!国破家亡,国强民安。平日,这种话显得大而空,但以这篇小说为背景,再去回味这句话,的确就有了较深刻的感悟。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14:
汉奸、平民、日寇上演着小羊圈的悲剧。
“啪”的一声,李四爷倒下了,“扑通”,天佑跳河了,“下去”,小崔被活埋了,妞子饿死了,仲石和孟石已经是梦了。看着鲜活的人物一个一个地倒下去,我眼前一片茫然。血溅满了天空,但风在吹,河在淌,还是以前的样子,只不过在心中少了一点劝慰,多了一点哀痛。
这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8年抗日,我和祁老太爷一家在小羊圈中一同经受着血雨腥风,一起为家人的失踪而担忧,一起因家人的死亡而苦痛,一起悄悄地怀念着相交多年的老邻居,一起品尝着“共和面”的苦涩,并用我们微不足道的方式保卫着自己的家园。看似平凡的小羊圈中,其实到处都唱着悲壮的歌。
这些鲜活的人物反映了笑的艰辛,他们带着抗日的梦去了,书上的纸也多多少少地湿了。我带着沉重的心读完每一页,一颗不让人欺侮的心在我胸膛里跳动。
我读完书,似乎有一条民族的重担压在我肩头。一股爱国的`火从我的心里迸发出来,我眼中满是因我的渺小而产生的悲愤。我放下笔,望着蓝蓝的天,心情久久不能安静,我感觉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先的梦。天空中仿佛消失了小羊圈中全部邻居和齐老太爷一家的笑脸,他们在共享着抗日成功的喜悦。
突然,一缕阳光斜射进屋,我连忙推开了窗户,让清风微抚我的脸庞。风渐渐的吹着,用它轻柔的手抚过《四世同堂》的书页。那古香古色的书页被风儿吹动,渐渐地向后翻着,直到翻完了这本书。
是呀,八年的战斗,我们都扛过来了,就像风儿翻书,一页一页,竟把一本厚厚的《四世同堂》翻了过来。我看着红日冉冉升起,给大地带来暖和,那是天堂中的人们对地上生灵的祝愿。风清云淡,鸟儿欢唱着,人们忙劳碌碌的,祖国富强兴盛。
东方的红日升得越来越高,光线无比刺眼,谁都不敢正视它了。
读完《四世同堂》后,天佑的死让我珍惜生命,妞子的死让我珍惜粮食。我更加喜爱生活,喜爱生命。我要更好地学习,不忘国耻,一点点积累,为祖国做贡献,让世界为中国喝彩。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篇15:
战争是一个人肉收割机,战场上血肉横飞,沦陷区哀鸿遍野。老舍先生《四世同堂》故事发生的背景北平并没有因名字中有个“平”而得“平”,北平不平。
如果没有日军侵华,北平城小羊圈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将那么平淡地过下去:孩子们在大槐树下玩闹,大人们在大槐树下聊天。钱诗人自去做他的诗养他的花,小崔自去拉他的车,长顺儿自去放他的话匣子,黑毛方六自去说他的相声,刘棚匠自去舞狮子糊顶棚,李四爷自去给人跑腿帮人发丧,祁老人自去养养花逛逛护国寺享受他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祁掌柜自去布铺整天忙生意,祁瑞宣自去上他的课,瑞全自会毕业谋职,瑞丰继续当他的庶务主任,韵梅则继续当她的家庭主妇……
然而,七七事变的枪声惊破了小羊圈胡同的宁静,地处僻静的小羊圈胡同在这场战争的浩劫中也是血泪斑斑,平民的命在战争的洪流里就是一粒草芥,随时可能被湮灭。无辜的小崔不明不白挨了枪子儿,清白正直的祁掌柜被羞辱而投河自尽,骨子里有贵族气的小文夫妇壮烈殉国,家乡早已沦丧的东北苦命女子尤桐芳身赴国难,热心邻里一辈子的李四爷被鬼子兵殴打致死,懵懂不知事的小妞子因为吃共和面也丧了命。他们或死得壮烈,或死得冤屈,他们的血无一不在控诉着侵略战争的罪恶。
在那场漫长的罪恶里,善良人的善良随时可能被践踏,有良知的中国人终于选择了奋起反抗,以血还血。善良的钱诗人被日本人抓去施以酷刑,但酷刑摧残了他的身体,没有改变他的中国心,昔日柔弱的诗人经过酷刑的.洗礼,涅槃重生成了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血性的瑞全和刘棚匠选择了出城投军,因为他们认为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担负家庭责任的祁瑞宣,忍辱负重,为战败而忧,为战胜而喜,内心守着一点不灭的信念,和大多数北平人一样苦熬着期待最后的胜利,苦熬着在枷锁加身的时候不易其节。
在《四世同堂》的文字间游走,时而对侵略者刻骨的恨燃烧着胸膛,时而被沦陷时那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北平人普普通通的爱国心所感动,时而对汉奸走狗的行为齿冷,时而又为那些在战争中死难的人而流泪。一句话,让我们把仇恨给敌人,把眼泪给同胞,把信念深埋心底。昂起头来,挺起胸膛,战争年代就勇敢地向前,哪怕赴汤蹈火,和平年代就踏实地做最好的自己,亿万个最好的自己加起来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上一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下一篇:离职的证明(精彩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