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篇1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篇1: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

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篇2: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篇3: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过年时的民风民俗过年时的民风民俗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其它的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惯,我只介绍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与殷商时期。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春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比如我家今年的对联是由书法家亲自书写在红纸上的。有的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即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这些都是要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在春节前回家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听说妈妈单位的一个北方阿姨介绍,他们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并且在十二点准时吃的。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们有过年吃年糕、包粽子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说了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当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的看春节联欢晚会。

篇4: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篇5: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那是个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铺早早的开了门,并放着喜庆的乐曲,人们也早早地出门逛街。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这的集会,老师说我们这的集会原来叫做庙会,集会开3天。

在农历三月十七,集会前一天。小贩们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车上,开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个棚,把商品摆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围上,这时准备工作就做好了。集会前一天就在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集会第一天,早上7点,小贩把棚上的布拉开,准备开张。半小时后,一些老人家就来了,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买什么。八点半了,人渐渐多了起来,那叫个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欢逛集会,为的是有机会买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北往南,最北边是卖各个地方的食物—香气扑鼻!往南一点,是小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游戏,再往南走,就是卖日常用品和衣服的了,最南边是卖杯子、碗的。十一点人还是那么多,原来5分钟走的路,现在15分钟也走不完!小贩们在摊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锅炒菜不冒烟、不粘锅、不费油,买一个吧!”另一边就是买主和卖主为了价钱在争吵着什么。

农历十

九、二十,人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还是很热闹,每逢这3天,如果是假日的话,我就会在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篇2

民俗民风社会实践报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大家不妨来看看xx推送的民俗民风社会实践报告,希望给分享的“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5篇”,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建寺初期原有佛像一千尊,这是济南较早的佛教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文化,颇有价值。

一、调查目的增进对家乡文物与民俗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调查方式

访谈、照相、图书文献

三、

调查时间

四、调查内容

通过寺内主持的讲解及各种记载资料,了解佛像的发展历史、保护情况和兴国禅寺的民俗风情:

1、兴国禅寺的发展历史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宋末明初,因连年战乱,寺院“殿堂蓁芜,无存一砖一瓦”。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苏贤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僧寮、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公元1796一1860年)又加以修葺,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1979年3月,市政府拨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按原样进行修复,再度生辉。近几年来,全体僧众在佛底方丈的带领下,积极筹款维修寺庙,保护文物古迹。1983年,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10月交给僧人管理使用,1985年1月,在这里成立了济南市佛教协会筹备办公室。1月20日,兴国禅寺僧人及周围信徒约六十人在这里举行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佛教活动,4月20日开始对外开放,接待四方信众及中外来宾。1987年开始修复钟、鼓楼及大雄宝殿,现已全部竣工,殿内佛像也得到修整,恢复原貌。

作为一近千年的古刹,兴国寺在历史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走入其内,古树佛像经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岁月唯有的魅力。身在其中,总不自觉的被时间的厚重所吸引,不禁感叹:历史的光彩是无以伦比的,这种独特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兴国寺虽经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但后期的加工与灿烂文化相比总是格格不入。还记得寺口售票人员不经意向我说起,原有的一千尊佛现在只剩一百多个,可悲啊!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起这句话,但我却体会到话语中无尽的无奈,即使我们现在努力,那也只是后期的恢复,原有的破坏无法复原。一个文物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无可估量,就像寺内师傅所说:这是全人类的宝藏,我们都应该用尽毕生心血珍爱它。

2、兴国禅寺具体文物保护情况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各佛像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据记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现尚存的佛像只有少数可以看清面貌。

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壁中原刻有佛像一百多个,至今大多佛像已模糊不清。(见照片3)

寺内刻有金刚经、般若经等的石碑在多次破坏及风吹日晒后也已字迹模糊。

据兴国禅寺的主持心现大师说,兴国寺原有佛像九百余个,现只剩一百三十多个。心现师傅在三十年前来到兴国寺,从此就将保护佛像看做在自己的使命。临行时大师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文物,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就会流传下去。按心现大师的理解,佛教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才会得到发展,我们可以欣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佛教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兴国禅寺的民俗文化

自元代始,兴国寺在“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届时四方信众来庙参拜,与寺内大师讨论佛法。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都是人们必游之地。(见照片5)每年庙会我们都可以欣赏到风筝扎制、木版年画的制作、陶瓷加工及剪纸、鲁绣、面塑甚至织布纺纱、打铁这些工艺制作,在体会民俗风情的同时,还会有千佛山说书会民俗表演。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成庙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古时是人们踏春赏花、瞻拜赶会的节日,后演变为集中展示民俗文化、颇具乡土气息的民间盛会,以展示民俗魅力、体现民俗精彩为使命,蕴含着此地由来已久的民俗风情。

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也是历史悠久。深秋季节,满山红叶流丹,黄花撒金,松柏泻翠,于山巅“赏菊崖”上正可欣赏宜人美景,所以每年“九九”重阳节,便有大批文人骚客,携茱萸酒,拎菊花糕来登山赏菊。元代曾定三月三、九月九于各州县通告祭祀三皇——伏羲、燧人、神农。此间,寺内僧人举办佛事活动,香烟缭绕,经声佛号,钟磬扬韵。是日,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咸来焚香叩拜,然后游山赏景,平民百姓也来虔诚祷告,乞求神灵庇佑。为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群集的庙会了。

五、调查体会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唐时期,每一处历史文化遗存,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可以说,它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起着标识城市历史,诠释城市发展进程的作用。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对于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一种资源,保护好它,进而利用它推动城市的旅游事业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会越来越明显。

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就那么一点,而且还是那么的不完整。即便如此,它们有许多仍然面临着随时被破坏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在历史演变的同时永远消失。形势实在是非常之严重!历史文物就如同民俗风情一样,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它们的魅力正在于历史的沉淀与积累,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这样做的结果,割断了城市的文脉,葬送了城市的灵魂。保护全人类的财富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必须马上行动!民俗民风社会实践报告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忽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扎根在农村丰富的风俗文化。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有时为了庆祝丰收或是庆祝节日,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悦的心情,有时以唱歌、唱戏或是扭秧歌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在劳作的同时使自己更加开心,也可以增加节日的浓厚气氛。从大的方面说,它能够展现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也可以展现出我们丰富的民族特色,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风俗,开展这种多样的风俗文化活动既展现了各民族的特色,又使文化源远流长;既让人们得到了欢乐,又让人们活动了身体,具有很深的意义。现在面临着各国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开发风俗文化,汲取其中的内涵,具有举足轻重意义。所以在现代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关注风俗文化绝不是搞思潮,而是深入群众,挖掘其中的内涵,结合现实,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

中国的风俗多种多样,我参加的社会实践只是其中的一个,在农村的几个乡村中,有的扭秧歌,有的跑旱船,总之有多种方式。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在准备过年的同时,也在准备着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有的村在腊月十五就开始训练,练上十来天,然后在年后的初八开始在村里练习一下,接着就出村去表演,这里我一打花棍为例来说明一下。

通常举行这种活动,会选择一个地方宽敞且人们容易观看的地方,而且在开始要准备好东西,比如花棍、鼓、锣等东西,而且参与的人

要上妆,带上眼镜,穿上统一定制的衣服,披上各自漂亮的绸子,然后挑选出一个领队,一男一女皆可,还有两个队长,分别带领男队或女队,而且队长要会带领队伍跑“花”。所谓的“花”,是指跑出一定的队形,比如“十”字形、“井”字形等而且要学会如何进场如何退场。每个参加的人都要踩在鼓点上,就像音乐一样,要在调上,才能跳出整齐好看的秧歌。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一招一式要做到位,还要配合好,既要与男队配合好,又要与女队配合好,这就要求彼此之间协调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要服从队伍的领导,服从队长的领导,这就是人际关系问题。每个人必须与你所对应的人要有所沟通,起码要彼此配合好。在参与活动时,如何做人处事,与人沟通,是很重要的,见到长辈要遵称,见到同辈的也要和气的对待,还有一些问题要请教别人,要虚心谦卑的请教。在工作中,要学着去适应它,而不是去改变它,人际关系也是如此,还要随时随地的请

教学

习,自己要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经历。

既然作为一个团体,必须要进行管理。在这样一个团体之中,不能用平常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必须以实际为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样的一个团体中,年龄差别比较大,必须用平和的语气,寻找各个年龄的契合点,以此让人们能够融合在一起,共同为表演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不是每个人都服从你的管理,你就得针对不同人,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在书本上的知识实践时显得很脆弱,所以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必须认真在实践中学习。

在农村,这种风俗文化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所展现出的文化如何发扬光大,如何与现代文化相联系,如何继承这种风俗文化活动,都需要认真地思考、了解,在实践中加以解决。二

风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文化,也需要进行挖掘,然后让它绽放出异彩。这个时代是经济为主,但文化也绝对是个重点。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解决这种文化问题。

首先,要想发展这种文化,必须让这些文化活动有生命力,要文化活动旺盛,因为文化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只有保证了载体的良好发展,才能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那么就要首先解决文化活动的继承问题,一个迫切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参与这些风俗文化活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我想必须让风俗文化活动进入青少年的视野,然后在慢慢吸引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我们可以在教科书中引进这些风俗文化活动,让他们从小就了解这些活动;可以在体育中引进,或是在大节目搞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比赛,这样既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又可以和学习互补,得到休息,又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一种技艺,又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传承了下去。另外,也可以在秋冬春三个季节多多开展这些活动,学校周六周日可以建立培训班,在农村也可以让几个村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学习,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得以较好的传承下去。

另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中表现的文化融入到当代文化中来,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出更优秀的文化。首先,这些文化活动所使用的道具是与现代舞蹈或是音乐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就可以从这些道具开始,从这些东西得到一些灵感,让我们可以运用到现实中。比如,在秧歌中会用到鼓、锣等,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很大,表现出一种大气,一种磅礴之美,表现出一种气势,在2008年奥运会中也有好几千人共同击缶,这也是从风俗文化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另外,在摇滚乐中,也与这些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在非洲,鼓文化很发达,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某些东西来发展我们自己。

在风俗文化活动中,人们的衣着也是值得思考的。在风俗文化活动中,人们衣着有同有异,既可以表现一种整齐美,表现出一种团结意识,又可以表现出一种参差美,表现出个人不同的魅力。在大部分的舞蹈中,一般衣物和动作都是整齐划一的,那我们就可以从中学到这些,去开创一种新的文化活动形式,表现出一种别样的美丽。其实,要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就是这些表演者身上所表现的一种精神,一种来自内心的愉悦。俗话说:心诚则灵。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怕表演不好吗?所以不管是农村还是舞台上的艺术,都要在个人中寻找共鸣,寻找从内心散发的那种欢快的力量,用每个个体所凝聚产生的力量来感染大家,让大家感受到这封凝聚力。这就需要那些大艺术家,从基层中寻找这些东西,从实践中

总结

这些东西,来创新文化活动,创新文化。

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篇3

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

小组成员:1320120111 朱响响

1320120122马宏飞 1320120123曾旭

一、调查内容:春节活动以及节前节后的其他节日、活动

二、调查时间:腊月二十三至元宵节

三、调查方式:根据各地的不同,留意当地的春节习俗、活动,对这些活动亲身体验,并在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这些活动在当今时代的特色以及和过去的不同,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最后汇总。

四、调查结果: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对自己家乡当地的春节习俗、特色活动进行了亲身体验,我们的小组成员在各自的家乡观察当地的民俗民风,了解传统文化魅力。通过比较荆州、南通、宁化三个不同城市的民俗民风探讨在经济发展中如何保存优秀传统文化。

1、荆州的民风民俗活动

a 农历腊月二十四,俗谓“小年”,又称为“小过年”、“小除夕”,是荆州民间很看重的一个年节。民谚云:“腊月二十四,家家小团圆”。是日,“吃坏吃好,一人不少;有吃无吃,团圆一席”,一家人必须在一起吃团圆饭。

在我们荆州,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蒸花馍(19张)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b 腊月二十五——腊月二十九,置办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对联年画等,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c大年三十,贴年画,请门神,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接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d正月初一,近邻等拜年,人们都早早的起来穿戴一新,喜笑颜开,参加丰富多彩的大年拜贺活动,出现了以迎春纳福为主题的各种风俗习尚。如开门礼俗,“开门礼俗”的内容有开门炮、出行、拜年、拜年酒、贴春联、贴年画等。e正月初二,回娘家,在这天,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等都要回娘家拜年。

f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拜年,这段时间,亲朋好友互相到对方家中拜年,送去新春的祝福,互相赠送礼品,在一起聚聚、吃饭、喝酒、话家常。g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多亲人聚在一起晚上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荆州民间在元宵节张灯观灯,可谓源远流长。

2、南通的民风民俗活动

南通风俗,南通在唐代为流人(被流放的人)所居;以后历代又有各地移民迁来定居。因此南通风俗系融合各地风俗而成。市区与6县各有不同。海门、启东受到江南风俗的影响,有吴地风俗的特色;如皋、如东、海安与扬泰地区风俗较多相似;南通市与南通县的风俗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但市区与郊、县又有差异。由于人口迁徙,沿江、沿海又各具特色。地方风俗呈现交错状态。

民俗无所不在,凡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有民俗。南通出土的五代姚氏家族墓志两件是最早的文献资料,反映了当时的风俗。姚徐夫人墓志盖上刻有八卦图案、十二生肖、日月星辰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是南通最早的民俗画。

南通的春节民俗民风基本可以归纳为八种

a一年的最后一天夜头叫除夕。在段玉裁《说文》中,“除”条里这样说:“凡去旧更新皆曰除”。“夕”者傍晚。所以旧岁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大年夜”,俗称“年三十晚上”。南通人就叫它“三十夜子”。要是碰到“小年”(没有腊月三十的年份),腊月二十九也叫除夕。b压岁钱又叫押岁钱、压祟钱、压胜钱,是汉代起的头,汉魏六朝的时候开始流行的。据王黼《宣和博古图录》载:钱形长而方,上面龙马并著,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因为“岁”和作祟的“祟”同音,压岁就等于压祟,所以叫压岁钱。过去的压岁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钱币,而是为了带了身上戏戏、看看而专门铸就的和钱币差不多架子的东西,是当吉利物品或者是避避邪用的。有的在钱币正面还铸了有“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这样的吉祥语;背后还有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等的各种图案。明朝和清朝时的压岁钱,大多是用红线串起来的。清朝人富察敦崇写的《燕京岁时录》当中就有记载:“以彩线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给小孩子的压岁钱,南通人叫压金钱,这个“压岁”不是叫你不长,而是叫你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地成长。开始用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做压岁钱的是民国以后。那时候长辈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给小伢儿,叫百岁钱,寓意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就用大铜钱,给的数目是“六”或者是“六”的倍数,这个是取“六六大顺”的意思;后来又改了用大红纸包一块大洋,是财源茂盛、一本万利的象征;等用了纸票子之后,压岁钱也就不用大洋改了用纸币,不过是要联号的。因为“联”与“连”又是同音的,这就意味子子孙孙要“岁岁发财”、要“连连高升”,大概发明“红纸包”这个词和用联号新票子的讲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c据说在唐朝的时候,皇宫里头面经常舞鬼、闹皇宫,皇帝佬儿没得法子,就请了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个人来站门岗,从此之后皇宫里头就安顿了。时候长了,总不能叫这两个大将侭是站撒,于是就请了个画人像的画师,照他恁两个人的架子,画了画儿往门上格恁一贴,居然也就一样的安顿了。不过,照这架子老是画总也不是回事情,到了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发明了先把人儿刻在木头板儿上,转来再印刷,这个应该就是木版年画的初级阶段。再后来有人要想印彩色的,聪明的人就想了法子再多刻几块板子,分门别类来印几种颜色,现在叫套色。还有的人为了开出的脸更像点儿、更漂亮点儿、更好看点儿,就在印好的画儿上,再勾下子、再描下子。例如像有的画儿,伢儿脸上用红笔这恁勾下子,画儿就既有木版的风格,又有手勾的成分,这种年画既好看又实用。到了明清时期,南通这块地方印门神已经基本上用木版。全国的木版年画出名的地方很多,例如北京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河南的朱仙镇、四川的绵阳。而我们南通的木版年画是单线,无论内涵、色彩和其它地方不大相同,这就是江海文化的特点。照南通的民情风俗来讲,过年的时候,基本上不问城里和乡下,老百姓要图顺遂,要想发财,都要贴门神。所以过去说利市的到人家门上刬是说:“陈年不来新年来,老爹家里大发财。两扇金门左右开,红绿招财贴起来。左边贴的是秦叔宝,右边贴的是尉迟恭。斗大的元宝滚进来,发财大发财!”虽说是说的个利市,是个口话,实际上反映了大家对贴门神的一种心理期盼和图顺遂、想发财的一种心态。

d过新年基本上家家户户要贴春联,这也是我国民间过年的一种普遍的风俗。门上贴副新的春联,显得多喜庆呀!以前的春联刬是写在红纸上的。现在市里的一些有名的书法家,还到社区去为居民写春联,是大受欢迎呀。要是请不到人写也不要紧,新华书店有现成的卖,还侭你拣。

春联,又叫对联、楹联、门联,南通人喊的是贴对子,相传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它还与桃木板上画门神的“题桃符”有关。西汉时期,每逢“过年”,大家总要用两块七八寸长,一寸多宽的桃木板,在上头刻或者画上神萘、郁垒的神像挂在门旁边,有的是写除祸祈福的吉祥语。据《六帖》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的时候,开始有人在桃符板上题写联语。据《宋史•世家•西蜀》中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但正式命名叫春联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据陈去瞻《簪云楼杂记》中记载:“帝(明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这个朱元璋不但下了旨,他还亲自为礼部尚书陶安撰写了一副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之后,朱元璋又在京都微服私访,看见一个阉猪子的人家不曾贴春联就问原因。阉猪子的人说他不会写,也请不到旁人代写。朱元璋就赐书了一副春联,上头写的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哎!这副对联写得是既形象、又生动,太好了。从此以后,贴春联就成为了一种民俗,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e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亲眷里头要拜年;老百姓相互之间要拜年;党中央也要举行团拜会;市领导也要分成好几路,去慰问坚持节日加班的职工,也要向他们拜年,这是拜年风俗的传承和延续,是积极有意义的。拜年,古时候也叫“见节”、“拜节”、“贺正”、“贺年”、“贺岁”,是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民间习俗。

f从前在过年之前,特别是三十夜子的事最多。现在到饭店里吃饭,一般的单位总是“签单”,其实这在过去叫“赊帐”,又叫“挂帐”,意思就是聚聚多结个总帐,省得零打碎敲的烦神。从前住了在城里的富户、地主或者是有头有脸的,买个粮食、绸布、南北货、烟、茶什伲的,甚至于连看病吃的药总欢喜赊个帐;而店里头图多做点儿生意,也情愿这么做,两相情愿,这个就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捱”。g从前正月初一是不着兴出门的。其实不出门也是说说而已,恐怕只是说不跑亲眷,不走动,要是大家关门闭舍连门都不出,街上冷冰干僵的连一个人都没得,这倒好戏子的哩!

正月初一城里的人可以不出门,农民非但要出门,而且还要种田。在以前的南通农村,正月初一一大早,当家的就要起来了,做什伲?掮把锄头,到自己家里的田头地角上这里锄锄,那里锄锄,这在当地就叫“种田”。

“种田”也是一种风俗。农民是怎样教育自己子孙的呢?他们说,种田人和街上人不同,街上人可以定定神神呆了在家里不出门,而我们就是靠种田过日子的,种田是我们的饭碗根,不种田哪有饭吃?再说,没有乡下人的屁股颠,哪有城里人的烟囱里冒青烟。人勤地不懒,只要种田的人手脚勤快点儿,起得早,也不要怕带夜,有句老话叫做“起个早抵半工”,就是这个意思。正月初一“种田”,就好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起早,天天在种田。当家的为子孙做了个样子,后辈就要好好的学,在新的一年里头,做好田场生活,把田种好了。h正月初五,民间传说是财神菩萨生日。过去菩萨的生日,大凡只有吃斋念佛的人才晓得,现在好像大家刬懂的。特别是一些开厂、开店和做生意的分外敬重,哪怕是新村里头一爿小小的杂货店,也一定要大放爆竹,大宴宾客,既谢了菩萨又谢了人。门上贴的对子也总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总希望能得到财神菩萨的保佑。从前这种风气还要厉害,在《海门竹枝词初稿》里,就有民国时期海门籍南通人黄贤写财神日子的诗:

三牲纸马祭财神,祭罢财神请客人;

允了东邻西又约,恨无异术学分身。

现在有些饭店里还供的财神菩萨,也有供的关公。为了火烛小心,现在不用明火,刬是点的电蜡烛灯。这是因为广东改革开放得最早,那里靠香港近。香港那里的迷信蛮厉害,从电影、电视里都可以看得见,连警察局里都供的菩萨!后来生意经慢慢地传到了我们这里,迷信的一套也就跟着一齐传了过来。其实好多人也不一定信,看见大家在弄,自己不弄又不好,说穿了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3、宁化的民风民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成家”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照如今的说法就是结婚生子,然而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结婚习俗也不竟相同,接下来,我将简述下我的出生地—宁化的婚姻故事。宁化隶属福建省三明市,是一个小县城,伴随着这10来年的发展,如今的宁化与原来相比已是大不相同,最为直观的就是房屋的建立,越来越趋近与城市水平,同样的结婚是个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当然,想要结婚是必须要有对象的,如果没对象那就只好去相亲了,毕竟到了二十七八还没对象自己可能不着急,但是父母肯定很急的,也会在这方面给你施加压力。然后就是订婚以及打结婚证了,当然聘礼是绝对不可少的,双方谈妥后需要请一些双方较亲的人在一起吃个饭,就相当于是通知亲友,你快成家了,让双方的亲友做个见证。(至于具体的细节也是因家庭情况的不同而定,没有原原本本的规矩)在以下我会举一些实例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本地的一些婚俗习惯的变化:

a交通。以往在结婚阶段大多数参加婚礼都是以摩托车这种交通工具为主,敲锣打鼓去接亲的队伍甚至还有步行的,几里路几十里挑着聘礼再挑着回礼回来,所以以前的结婚对象是越近越方便,然而,现在的经济与原先有了翻天的变化,接亲队伍是开着车的,当然敲锣打鼓是不可少的,就是图个喜庆,向大家伙张罗张罗,而参加婚礼的人也大多数开车或骑车参加婚宴,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交通越便利,距离还真不是问题。

b通讯。在“大哥大”那个时代,这可是好东西啊,可是对于以往的乡村来说,有那东西的还真不现实,固定电话打不通的话,那就只有亲自出门挨家挨户的跑,去报喜,邀请亲友参加婚宴,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就花下去了,如果没在婚期前通知完亲友,那到时候可能还会引起亲友的不满,严重的就不再来往。如今虽说没有人手一部手机,但一个家庭中一般都会有1到2部手机,这样就可以电话联系,省了许多人力和时间可以去安排别的事。

c聊天平台与网上银行。如今的聊天平台各式各样,这也给大众带来了便利,就像腾讯qq这个聊天平台,有qq空间可以发送一些自己最近的消息,让大家能够提前知道你的情况,婚期将近也可以使用这个软件发请帖,同时也可以送出你真心的祝福。网上银行的通用确实是省心省事,只要你有网络,彼此都有收款的软件那么如果不能亲自参加婚礼也可以通过转账的形式来包礼金,给予新婚夫妇祝福。

d照片解析

这张图是去女方家拍的,女方还在梳妆打扮,而男方也在举行女方家的习俗仪式,宁化人大多数是信佛的,一般的婚礼拜见仪式是会烧香点蜡烛的,但由于该女方家族信仰基督教,上帝是不吃香火的,所以就实行三拜上帝,这右下角的桌子是女方家欢迎男方家属的“点心”,所谓的点心,就是款待男方家属的一些正餐前的食物,习俗是这样的,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猜测可能是男方亲友到女方家需要先试吃下,看看饮食习惯,以及保佑男方亲友身体健康的意思。

这张是新婚夫妇的迎宾图,新婚夫妇需要提前到饭店等待客人的到来,收红包,一般在11点就要到饭店门口等待,良辰吉日可能会有好几家同时在一家饭店请客,提前到饭店门前迎宾既可以表示对各位亲友的欢迎和尊重,又可以告知亲友在哪个房间饮用美食及避免亲友走错房间闹笑话,这张图表现的是拜天地,拜高堂以及夫妻对拜,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希望上天保佑平安健康,工作顺利,长辈对新婚夫妇的认可,表示明媒正娶,夫妻对拜表示的是一种婚礼礼仪,长辈们握住两人的手是在引导夫妇的婚礼仪式,夫妻双方婚礼仪式圆满完成。

这张图是在男方家举行的见面礼仪式,由至亲组成,通过小小的红包来与新娘混个脸熟的同时,新娘需要三鞠躬还礼,同时高堂处也还摆有一张凳子,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坐下,接受新娘的礼拜。在此期间,旁边也有锣鼓手,在礼拜阶段,是锣鼓不停的,因为这是在乡下自己家里做,所以就请了厨师以及端菜、切菜、摆盘等人来帮忙。当然,有些习俗我没拍图片的,我在这简单的介绍下:

a接亲队伍。男女双方出门的人数都为单数人(去接亲的人数与陪新娘的人数都为单数),接亲回来的队伍要是双数,这是图个吉利,好事成双的意思,男方接亲队伍由罗鼓手、司机、鞭炮手组成,当然,双方的父母是不需要去的,到女方家后要发红包,玩游戏抢红包,开门礼等等,然后再女方家等到吉时就返程。b打糍粑。这个习俗是在男方家完成的,在新娘接回来之前要把糍粑打好,并且上糖,装盘,待到新娘接回来后共同食用,这样也是祝福新郎新娘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c煎米茶。这是在男方婚礼正餐后一天举办的宴席,主要是招待附近来帮忙的邻居,可以称为答谢宴,米茶就是把米磨成粉,加入切成丁块的豆腐干,切成小段的豆角,丁块的猪肉等等食材进锅熬煮,最后在撒上葱花做成。

d服装。这里指的是新郎新娘的服装,其他人的随意。一般新郎新娘都会准备两套服装,新娘一套白色婚裙和红色婚裙,红色婚裙一般的在男方家举行仪式的时候穿,白色婚裙是在宴席上穿的,新郎的话就是西装、领带、皮鞋还有一个帽子加身,合体即可,新娘要化妆,而新郎则是面貌干净就好。

e婚房布置,家庭摆设。要看自己的想法了,自己想怎么搞,怎么漂亮就怎么来装饰。f满月席。这是婚后一个月之期做的酒席。

五、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春节各地的习俗大部分还是一致的,出于千百年以来的民族大融合,共同的民族信仰,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春节文化,而在这个大背景下,又形成了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春节文化,这也为当代社会的春节特色旅游扩展了市场,这些春节文化在除旧迎新中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在当前经济危机大潮中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契机。

六、调查意义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对中华传统节日作了进一步系统深入的认识,增强了我们的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培养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前虽然是每年都在过春节,但除了玩之外很少对这些春节文化做一一了解,这次调查,让我们在亲身体验春节的快乐、幸福中去寻找春节的深入内涵,也去了解一些即将消失的春节文化以及伴随着春节文化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借此将春节文化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篇4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篇1:春节习俗作文500字

春节习俗作文500字

春节习俗作文500字

(一)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春节习俗作文500字

(二)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 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作文500字

(三)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 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和新年 >礼物 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 奶奶 和爸爸妈妈 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永远幸福 ;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 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妈妈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说话,而我就和大妈妈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妈妈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妈妈出来了,原来大妈妈是去拿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打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是漂亮极了!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大妈妈。”??

离开了大伯伯大妈妈家,我又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 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 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 献上一份爱心。

篇2:小学生六年级关于描写家乡的风俗习俗作文500字家乡的春节

小学生六年级关于描写家乡的风俗习俗作文500字家乡的春节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一定一饱会眼福和口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

刚进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扑来。接着听见了鸟叫声和人们贩卖物品的吵闹声。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热闹啊!”我随着爸爸走了进去,那鲜艳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双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这一丛,那一簇,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一边挪着小小的步子,一边观赏一些奇花异草。有绿叶镶嵌着像猫眯眼睛的斑纹,叶底是紫色的,叫“钻石猫眼”;有像狮子头的“三色堇”;还有能捕捉虫子的“猪笼草”„„我在花店里看见了许

多鲜花的种子,我很感兴趣,并购买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绿的宝葫芦花种。走过花店,我和爸爸又进入了观赏鱼市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卷。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儿轻巧地穿过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鱼跳起了“摇摆舞”,我在鱼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发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小鱼。有身体很长爱左右摇摆的龙鱼;有尾巴像剪刀身体漆黑的象鼻鱼;有全身血红,犹如一簇火苗的血鹦鹉„„

“叽叽喳喳”这叫声连续不断,原来是一家鸟店发出的声音,我走进去瞧了瞧。有活泼的小麻雀;惹人喜爱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犹如一团棉花的鹦鹉„„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翁。

小学六年级作文: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春节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了。春节,是热闹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我的家乡在建西,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我们这的春节差不多在农历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就是小年。在这天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祭灶:在灶台上方的墙壁上贴上一张红色的灶君画像。还得把这一天买来的“灶糖”、“灶饼”和各种糕点放进盘子里装好,摆在画像前。最后还要点上几柱香,来接灶神爷来家里吃东西。在民间,还有一个幽默的说法:如果灶神爷来了你加,并且吃了你家里人供上的物品,他就会一直住在你家的锅灶里。其实,这种说法也只不过是为了喻意着年年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祭灶过后,就开始打扫卫生,叫做“扫尘”。因为“尘”与“陈”为谐音,在新春来临之前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这样做是为了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都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他们也不辞辛苦。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乡春节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过年时家家常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过年时,人们

还吃年糕,因为“年糕”与“年高”为谐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和白银,有“新年发财”意思。还有,过年人们都吃鱼,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过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

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平平安安过了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

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这样一个古老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

小学生中秋节作文400字:中秋月儿圆中秋月儿圆

常熟外国语附属小学六年级二班张欢

10月3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在阳台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就连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

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家乡的端午节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完,再过3个月,就是端午节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节,真的很期待。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等。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节,人们就用棕子等方式来祭祀屈原。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大约在初二或初三人们就开始筹备过节所需的用品,做棕子的棕叶,肉馅„„

到了端午节,早上人们就去包棕子,包棕子是很难的。包完了棕子,还得把棕子拿去煮。真是麻烦。

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棕子。

吃完了棕子,人们就都去看赛龙舟。这时到处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龙舟赛开始了,一条条龙船在大江里游,龙船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有黄色的,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比赛开始了,赛龙舟的人都用尽了全力划船,都想争夺第一名,大江两岸人山人海,观众在岸边大喊大叫,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在为船队加油。听奶奶说,每年举行龙船赛是我们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象征。这样的龙舟赛既好看又有意义,真让人喜欢至极。

端午节还有三个月就到了,大家都来看我们家乡的赛龙舟哦!

这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记忆里的端午节又是怎样的呢?美满的,还是„„3:家乡习俗作文500字

家乡习俗作文500字

(一)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风俗。维吾尔族有特色的是他们的花帽。他们戴花帽很有讲究,不同年龄,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花帽。男性老年人一般都戴巴旦姆花帽和吐鲁番花等。巴旦姆花帽是用巴旦核变形和添加花纹的一种图案,其纹样姿态丰富多样,多是黑底白花,感觉庄重、古朴、大方。吐鲁番花帽的特点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颜色火红鲜艳、艳丽夺目。姑娘、妇女都很喜欢再尔花帽,即金银线盘绣花帽,所绣的花多是立体的,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给人以华贵端庄之感。伊梨花帽,是流行在伊梨地区的一种大方、雅致,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的花帽。五瓣花帽,维吾尔语称为“白西塔拉多帕”。一般的花帽是四瓣拼缝成的,而这种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了一瓣,帽子较小,纹样比较简单。维吾尔族住的房子,一般都是用泥土建成的。用天窗采光,屋里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食、玉米和大米为主。日常的食品有:烤饼、瓜果、面条、抓饭、茶、奶等。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喜欢新疆维吾尔族。家乡习俗作文500字

(二)每逢过年过节,小孩子们和大人们都高兴不已,因为是那习俗,才使我们这样的欢喜。 说说过年吧,看那家家户户的门上贴满大红大绿的年画,墙上挂着一对有一对的对联,环顾四周,白色的房子上添上一番红红的景象,颇有几分情趣。储蓄也是最热闹的,家家的肘子都摆放这一碟又一碟的耗材,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谈话。不是还举杯畅饮。吃过晚饭,大伙儿围在电视机旁边,靠着暖炉,手握已被热腾腾的茶,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有的家庭环境比较赋予,便自己也开起一联欢晚会,把亲戚们都叫上,()大家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嘻嘻哈哈的多热闹!一眨眼,新年的钟声即将来临,人人都把一大捆一大箱的爆竹拎出来,待到新年来临的哪一科,“三,二,一!点火!”一大串红红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红红的爆竹碎纸落在人们的头上,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一阵雷鸣般的鞭炮声过后,便是喝上一杯新年的饮品,大家把手中的杯子高高举起,“叮”的一声,大家干杯,一口气把它喝完了。便回想祝福,“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利!”一串串真挚的祝福萦绕于耳畔。不

知不觉的有过了一天。“有红包咯!”小孩们欢叫。家乡习俗作文500字

(三)老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

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篇5

篇1: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篇2: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篇3: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

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篇4: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篇5: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48 1904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