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纪实 范例【优秀5篇】
【导言】此例“生活纪实 范例【优秀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生活纪实作文【第一篇】
初中生活纪实作文
生活如同一幅巨大的水彩画,我们无时不刻地在寻找着一种又一种的色彩来完成这幅别出心裁、五彩斑斓的画。而在我的生活之画中,舞蹈算是最为夺人眼球的一部分。
由于已入初三,科目逐渐变多,作业量也随之增加。不少同学纷纷抛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投身进入了苦涩的书海与无边的题海。可我却不然,舞蹈与我如影随形,我怎么能将亲如手足的舞蹈踢出我的生活呢?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要挤总能挤出来的。所以为了有时间练习舞蹈,我更刻苦地学习,更抓紧时间。
晚上,我迅速地完成了各科作业后马不停蹄地打开了CD机,按下播放键。舒缓的音乐从音响中倾泻而出。使我那疲惫的大脑将一切不顺心的事与烦恼抛出九霄云外,只有愉悦与我相伴。弯腰,下身,踢腿,跳跃……我在音乐中与舞蹈相伴时的快乐就如涸辙之鲋遇水时的狂喜;如陶渊明初见小谭时的愉悦;如同苏轼胸胆开张酒正酣的痛快。
可是,不要以为这舞蹈是件易学的东西。一字开、八字开还有足尖舞可都是磨练人意志的。地方!比如八字开吧。我扶着桌沿,将两腿分开,慢慢下滑。在快接近地面时放手撑地,坚持三分钟左右。这短短的三分钟听着短其实真的很痛苦。韧带已经绷到了极点,痛楚在身体里,脑中肆意翻滚。额上沁出丝丝冷汗,嘴唇也被我咬出了血痕。三分钟过去,我瘫软在地上,抖动双腿,放松腿部肌肉与两条韧带。
足足一个小时,我才拖着酸痛的腿带着满足的心情坐回书桌前复习课业。
有舞蹈的生活,多滋,充满了酸甜苦辣!
周六,我早早地便起了床。问我干什么?补课?对,是补课。可是与你们的性质不同,我补得是舞蹈课!
到了偌大的舞蹈房,我迅速地换好粉色的舞蹈服迫不及待地将腿摆上最高的那根木杆开始拉松韧带。尽管对于我的身高而言这木杠过高,常常会在腿上磕出道道青色、紫色的淤青,不过,我仍坚持着!
老师来了,她对我笑笑道:“九年级还来这么早真不容易!”说着将我有些扭曲的动作摆正,顿时一阵酸麻袭来。看我有点煞白的脸色她鼓励道:“疼吧?忍忍就就好了!”
接着,她将一些新的动作教授给了我。见我如此快速地学完并且一副毫不疲倦,仍不满足的样子她赞许地点点头。
最后,我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有舞蹈的生活,多彩,融着粉色、青色、紫色、白色……
这就是我一周的生活纪实,充满舞蹈元素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纪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融入了我的生命,也成为了我生活之画中最美的一部分。
下雪生活纪实随笔:雪天随笔【第二篇】
早晨开门,地上又白了。雪正下,地上雪不厚,说明才下不久。看雪,不是那种飘飘洒洒,或者纷纷扬扬,是如雨点般快速,形状如沙粒,如盐,如粉末,直接打在地上。听起沙沙有声,有力。原来,同样是雪,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造出的境界不同。
想念一位朋友,发微信问候:“最近下雪路滑,出门上上下下,万万注意安全!”朋友回复感谢,说最近在家窝着,看完了《后台》等长篇小说。与其论诗,朋友有言:“没必要模仿他人”“一人一世界”‘“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以为箴言,心铭记之。
持帚扫雪,看到几个雪人,乃爱孙昨日辛苦所劳成绩。告曰“欲去之“,孙坚决不许,极力阻挡。余笑曰“爷故意与尔耍也”,于是开朗玩笑如常。
饭时,家人呼端饭,唯孙儿兴味盎然,站屋檐下,嬉笑盈盈,面向空中吃雪。又用手接之,大人呼吃饭,专注如未闻。孩童心灵之天真无邪,于此毕见也。
雪天不出门,收拾好炉子,炉膛正旺。然后闭户读闲书,感觉真人生一大乐事。可惜时下手机微信诱惑,实一大干扰,要摆脱,须下一番决心。
饭后午时,想睡一会儿觉。窗外甚亮,雪在下,静无声。想起今日难得的悠闲清静,胡思乱想,遂入梦中。梦里居然出现大的人物,情节荒。唐,一个多钟头醒来。几分钟过后,具体情节全已模糊。
未时,出门。天甚亮,有些阳光,微风,半阴,雪花变得飘飘洒洒,零零星星,落在地上就化为水。
时过小寒,在二九,天气将更冷。想起远方的亲人,想写1篇小说。几次动笔半途而废。感觉小说其难甚于诗歌散文。昨晚看毕飞于〈小说课〉,稍有收获。小说的结构,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处理,须认真研究一番。
申时,突然停电。出后门扫雪,看见太阳如一铜锣挂在混沌的天幕上,空中还零星地飘着雪花,轻轻柔柔地样子。墙外传来村道上人们断断续续的闲传话语,听不清楚说些什么内容。
下午,对着满院的雪堆,忽发奇想,古人雅致,“茶品梅花雪”,雪水到底喝了对人有什么好处呢?马上百度一下,知道雪水之所以有保健作用,是因为雪水中的重水成分比普通水的含量少百分之二十五,而重水成分对生物的新陈代谢有抑制作用。有意思的是,百度居然解释“雪水”一词出自于《红楼梦》。
本文作者:刘世龙(公众号:三贤文苑)
生活纪实初一作文【第三篇】
生活纪实初一作文
那一双渴望的眼睛,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事情是这样,一天,外婆带我去火车站,说是去她小时候住的地方。
下了火车后,外婆带我走过了一条小道,然后穿过了一片芦苇塘,走过了一座小木桥,来到了一个小村庄。这座村庄里的房子与城市里的房子完全不一样,外墙并没有像城市里那样用涂料粉刷一遍,而是用水泥涂了几遍,条件好的'也不过是涂的好一点罢了,这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向里走一些,路边有几口井,那些井水并不是很清澈,外婆告诉我,这里的人喝的都是井里的水。
我们去了这里的学校,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个子不高,黝黑的脸上充满了稚气,正靠着墙角看手里的一本语文书。猛然间,小男孩抬头时,他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相撞,目光中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他的眼睛像一盏明灯,吸引住了我。虽然他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想说的全都显现在他的眼睛里,我读懂了他对学习的渴望,因为他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他的人生,我深深的被他感动了。
在这次的旅途中,小男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他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那么的天真,从他的双眼中并不难看出,他是多么想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啊,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被小男孩的那一种对学习的渴望而激励着,认真学习。
乌兰牧场生活纪实笔记:搬蘑菇【第四篇】
草原上,蘑菇很多。乌兰牧场南边枳芨湖的草地上,蘑菇更多,特别是雨后,经常会突然冒出许多的蘑菇,带个筐,一下午能捡满了,如果运气好,碰到了蘑菇圈,那收获就更可观了。
这里的蘑菇好像只有一个品种,不知道是不是人们常说的“口蘑”一类的蘑菇。这种蘑菇长得圆正、敦实、肥厚、白色、光滑无鳞片。蘑菇柄粗短,圆柱形,稍弯曲,光滑略有纤毛。蘑菇伞盖肥厚,不易开伞,未开伞时有一薄膜护着菌褶。菌褶较密,在未开伞时呈白色或粉红色,开伞后由浅至深,逐渐变为褐色、甚至黑色。菌肉肥嫩,组织结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草原上最常见的食用菌种。
枳芨敦儿之间的的草地有的很窄,有的很开阔。但不管窄的地方或是开阔的地方,都有蘑菇生长。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草地,在枳芨湖的草地上蘑菇就多。大概和这种蘑菇属于一种粪草腐生菌有关?
蘑菇刚生成,从地里往外拱,还没出土时,会把地面拱起个包。再长,会拱裂地皮,从土块的裂缝里能看到白色的蘑菇。等长出来时,土块就会被拱到旁边,白花花蘑菇就会显露出来。出土时间久了,就会开伞,菌褶会变黑,菌柄会生虫子。有时远远望去,白花花的。
枳芨湖里还有一种东西,也像蘑菇一样,从地里拱出来,当地人叫“马皮泡”。这东西,刚出土时是白色的,圆圆的,像个白色的泡泡,大小相当于苹果。未成熟时,打开来,里面是淡黄色的菌肉。成熟的里边是黑赫色的粉状物,好像应该叫“孢子”。如果不采摘下来,继续生长,它会裂开,黑色的“孢子”会随风飞走。当地人说,马皮泡的黑粉,有止血功效。如果不慎划破皮肉,将马皮泡粉直接敷在伤口,按住了,止血、消炎。采蘑菇时,可要认准了呵!
当地人将采蘑菇称为“搬”蘑菇。经常看到有人在枳芨湖里转来转去的搬蘑菇。那个时候,人们看到打了伞而且时间久了的蘑菇,都不爱搬,一来容易有虫子,二来不好吃了。人们主要搬那些没出土或刚出土的。看到远处白花花的一堆儿,如果是刚顶出土,那是好蘑菇,刚打伞,也还可以。
搬蘑菇的时候,一手护着菌伞,一手叉开手指,从根儿上绞住菌柄,轻轻一起,就下来了。要是看到拱起的土包,上面都开裂了,用手指或木棍挑开上面的土块,拨开四周的浮土,伸进手指,推动菌柄离开泥土,就可以拿起来了。切不可直接用手拔菌伞,否则就会将菌伞与菌柄拔脱。老人们说,不能用铁锨、铁铲等铁器来搬蘑菇,蘑菇一碰到铁器就不再长了。如果不用铁器,这个蘑菇窝里,还会再长出蘑菇来。
一个地方发现了蘑菇,在附近,还会找到。因此,人们一旦发现一窝蘑菇,就会在附近再察看一番,找找看有没有新的土包。而且,它们的生长速度大体一致,先发现的如果顶裂土块了,周边也大致是这个状态;因此,再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先前发现的状态,去寻找。比如,先前发现的只是顶了土包,再找的时候,就难找些,要看仔细点,察看附近的异样,有无土包;如果先前发现的是已经出土了,那再找时,就好找了,一眼就可以知道有没有了。
最让人兴奋的,是发现了一个蘑菇圈。
有一年夏天,一个上午,老三带着老四、老五去枳芨湖搬蘑菇。因为头一天下了场大雨。兄弟三人带了一个直径约45公分的大柳条箩头(当地人方言,即:筐),过了南河槽,往西南方向枳芨湖间的一大片开阔地去了。刚开始,搬了一些零星蘑菇,虽然不多,也遮盖住了箩头底儿,倒也让兄弟们高兴。
老三让两弟弟抬着筐,自己前边找蘑菇去了。老四、老五握着两侧的箩头系子,跟着走。老四一脚踢到脚下的土包,差点绊倒。回头一看,乐了!原来,他踢到了一窝蘑菇顶起的土包。这窝蘑菇把地皮拱得都裂开来,从顶上往下,能看得见里面的蘑菇了。老四这一脚,踢掉了盖着的土块,露出了白花花的一堆儿蘑菇。
这是一窝刚顶裂土块的蘑菇,是最好品质的时候,也是最佳搬蘑菇的时机。他俩赶紧招呼跑远了的老三。老三返回来,小心翼翼地起这一窝蘑菇的时候,老五又在旁边惊喜地大叫一声“蘑菇”!紧挨着这一窝,旁边又一窝。老四一抬眼,在十几步远又发现一窝。
老三也不搬蘑菇了,刷地站了起来,转身看了看,好像有经验地说,“这是个蘑菇圈,你们别乱跑,别把蘑菇包给踩平了,看不出来就搬不出蘑菇了。”说着,他顺着这几窝蘑菇形成的路径,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蘑菇圈!
蘑菇圈的形成,其实是一种蘑菇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结果。孢子在菌褶里成熟后,随风散落在枯草腐根中,长出菌丝。菌丝的生命力极强,由中间一点向四周辐射生长,经长时间循环,形成自然长成的蘑菇圈。刚形成的蘑菇圈较小,年复一年,随着菌丝不断向外延伸扩展,蘑菇圈越来越大,直径小则十米,大则上百米。如果超过百米,“圈龄”得有几百年。有人说,蘑菇圈实际是蘑菇生长年轮的一种体现!夏季,每当雨过天晴,条件成熟时,草地上便出现这种神秘的圆圈。这种天然野生蘑菇,是食用菌中的极品,肉质鲜嫩,味道奇香。那些年,在内蒙古草原,蘑菇圈是常见的。
这是一个直径大约十几米的蘑菇圈,圆圆的,好像圆规画出来的。这个圈的宽度大约45公分。当确认了这个蘑菇圈的大小后,就会发现,这个圈上的蘑菇包几乎是一个挨着一个,每一个土包下面,就是一窝未出土的蘑菇,每一窝大约都有七八个未开伞的雪白光滑的蘑菇骨朵。
这兄弟三人,以前只是听人说有蘑菇圈,从未见过。如今,这好事让自己碰到了,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就挨着个儿地拿棍儿挑开盖在上面的土块,拂去浮土,刨开蘑菇四周的湿土,将手从蘑菇边上伸下去,小心翼翼地将蘑菇起出来。
由于蘑菇还没拱出土,只是把土包拱裂了,不认真找是看不到的。但由于确认了蘑菇的圈,知道了圈的走向,就好找了,基本上是沿着这个弧线,挨着个儿地都起了出来。一开始兄弟三人起一窝还往箩头里装一窝,后来,箩头装满了,就都堆在了箩头旁边。
蘑菇圈都起完了,蘑菇都集中到了箩头边上,不小的一堆,白花花的。但怎么运回去呢?拿什么装呢?成了三个兄弟费脑筋的事儿了。
这个箩头,约45公分的直径,深不到一尺,容量不算小了!他们把之前搬的、开了伞的蘑菇扔了出去,把蘑菇圈上的蘑菇装进去,堆得满满的,都冒了尖,才装了四分之一。
还是老三有主意。把三人的上衣都脱下来,把扣子都扣上,拔一根芨芨草緾绕着捆扎住领口,然后倒过来,领口向下,衣服下摆向上,成了一个桶状的敞口大容器。三个人的衣服都装满了,还剩一些没装进去。老三又把自己的裤子脱下来,扎住两个裤腿儿,也从腰上往里装,直至装完。
蘑菇是装完了,但怎么带这大小五件蘑菇回家呢?还是老三的主意:老四、老五两人抬那个箩头,老三把裤子装的挎在自己脖子上,两手再抱着一小个的上衣装的,是老五的衣服装的。三个人将这三件运送到百十米开外。然后,三人再返回去,将剩下的那两个装满蘑菇的上衣,把衣袖提起来,用绳子从“大容器”上边三分之一处緾两圈捆住。这样,拎着两只袖子就不会翻倒。老三在中间,两手各抓一个衣袖,两个弟弟在两侧,每人一只衣袖,将这两件共同抬着,超过前三件百十米后放下。再返回去运前三件。就这样,循环倒替,直到运送回到家里。虽然有点折腾,但好在蘑菇圈离家也就一公里左右的距离。
作者:高宪哲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清明扫墓纪实【第五篇】
清明扫墓纪实1000字
早上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许多的事情,到市场买菜、肉,其中有葱、荷兰豆、猪肠子、豆腐、猪肉、猪肚。妈妈买完各种东西后,就回家当场和爸爸一起杀鸡、炒菜、买鞭炮做清明扫墓前的准备。妈妈叮嘱我们说:饭后不要乱跑,上午准备出发去扫墓。
妈妈、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从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还有鸡鸭、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带着装满黄草纸,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发了。哥哥是负责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因为妈妈相信他的实力。相对来说,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但责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气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脏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达墓地,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来了。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了几块大的泥块。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此后,奶奶把盛了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大麻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了。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了,点燃了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由于风势很大,使得周围的干草燃起来了,我们赶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扑灭火焰后,又锄了一条防火隔离带。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说:“糟糕,下雨了。“小姑和妈妈却不慌张,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下钱罗,下钱罗,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了!”。几位表哥们点燃了“浪漫礼花”,随着“呼——啪啪啪”响了三声,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了,显得绚丽多彩。小雨此时也停了,天空又出现了太阳。
我们全体成员在铺了毡子的墓碑前齐齐地跪下来,随着二伯的叫声又跪又拜,我们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祷祖宗保佑我们下一代兴旺发达。
最后,我们打开了带来的东西,午饭就在墓前吃,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