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永远的记忆作文200实用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永远的记忆作文200实用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永远的记忆作文200【第一篇】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但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满脸笑容。

他是一位父亲,一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父亲,可他在我心中却是一位不平凡的父亲,他总是关心着我。

那时,家里经济情况有点紧张,他每天忙里忙外的,累得常常满身大汗,可他却从不抱怨。每天回家都是笑嘻嘻的,我和弟弟很喜欢与他玩,他每次都把我们逗得乐呵呵的,在那时,他经常会说:“这俩乖崽,我可一定要供好了啊!”

有一天,天气异常阴沉,我总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爸爸见天气这么坏,就拿起棚布往外跑。我问他在干什么,他回头慈祥一笑,说:“要下雨了,货物得盖着,不然淋湿了就不行啊!”于是,他跑到高达四五米的货车上。结果一个不慎,他摔下来,却还是笑着对我们说:“不痛,不痛,没事儿,别哭……”进了医院后,医生摇摇头说:“至少三个月要休养,才能康复。”这时父亲的笑意顿时停止:“不行,三个月!那崽们怎么办,绝对不行,我也没什么大事,怎么能休养三个月这么久呢?”母亲拗不过父亲,只好让父亲休息一个半月。

可父亲就只休息了十天,就偷偷出去做事,他回来时,我远远地看到他:一只脚高高悬在空中,不停抖动,另一只则不停跳动,虽然他满脸笑容,但我依旧可以看出他的痛苦,因为我看到他每跳一下,他的眉头就会跟着皱一下。

他见到我们时,我本想开口,他就已经咧开嘴笑着说:“爸爸没事,天天闷在家里都要闷坏了,在外面做做事感觉轻松多了,呵呵……”脸上的笑容还是那么慈祥,那么灿烂。当时,我的眼泪不禁奔涌而出,我赶紧赶过身去,怕他看见,也怕妈妈和弟弟看见。

爸爸!你那慈祥、亲切的笑容,是我永远珍藏的记忆。

永远的记忆作文200【第二篇】

小的时候,做作业要看妈妈的目光,看看做的是否正确;做事前要看妈妈的目光,看看是否应该做;做完事要看妈妈的目光,看看妈妈是否满意……妈妈的目光陪伴了我十五个春秋。

妈妈的目光有着穿透力,总是能看到,摸到我的心里。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接了一个电话就急匆匆地走了。我们站在原地等了许久也不见老师回来,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就开始起哄:“都回家吧,我看老师应该不回来了!”“就是!干嘛要站在这傻等呀?”“回家吧,回家吧!”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有几个胆大的男生索性真的走了。于是,同学们都跟着陆陆续续地走了。最后,连我也无可奈何[注: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的被朋友拉走了。

一回家,我就和妈妈撞了个满怀,我有些心虚的低下了头。心想:如果她要是知道我逃课,肯定饶不了我。妈妈看了看表,用疑惑的目光盯着我质问道:“怎么今天回来得这么早?”

“我……那个……”吱唔了半天说:“老师临时有点儿事,所以就提前让我回来了。”我胆怯地回答道。

我不该抬头看妈妈,便偷偷地瞄了一下,她的目光明显掠过一丝阴云。接着,妈妈严厉的呵斥道:“给我说实话!”吓得我一哆嗦,连忙说:“真的……不,妈妈,我错了,我不应该说谎的……”

我又悄悄地抬头看了一眼妈妈,妈妈的目光柔和了一些,但还是逼着我问:“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上课时老师接了一个电话就走了,但好长时间都没回来,所以我就回来了……”我小声地说,生怕再惹怒了妈妈。

我见妈妈不说话,便慢慢地抬起头,看着妈妈的目光,充满了温柔,仿佛在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我记住了妈妈教我的做人道理,也记住了妈妈那严厉的目光!妈妈的目光,是我永远的记忆。

永远的记忆作文200【第三篇】

桥是河流永远的恋人。家乡大大小小的河流多如牛毛,因此,在三千五百平方公里古蓼大地上,桥自然也就随处可见了。

家乡的桥,种类不同,形态有别,各具风姿。有独木桥,很随意地搭在又窄又浅的溪流上,展示着古拙朴素的美;有石板桥,架在滚滚东去的急湍上,让来往行人感受到平坦和通畅;有石拱桥,别致大方,巧夺天工,将“长虹卧波”的诗情画意渲染得淋漓尽致;更有高数十米、长十公里的淮河特大桥,笔直、宽广、伟岸,气度非凡,堪称桥梁家族中的伟丈夫。

家乡的桥,多是依着所在河流命名。“沣河桥”、“汲河大桥”、“牛角河大桥”……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桥,无不明明白白地昭示着所在的位置,赤裸裸地表达着对心中河流的痴爱。

也有少数桥是取人名的,比如霍邱一中校园内的“何林桥”。“何林”指的是霍邱籍着名文学评论家、首任鲁迅博物馆馆长李何林,他一生着作颇丰,二十九岁就编着了中国第一部关于现代文艺思想论战的史料集《中国文艺论战》,随后相继写作出版《鲁迅论》、《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等一系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光辉着作。李何林曾在霍邱一中读过书,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校内的小河上建了一座桥,并用他的名字命名。桥因人而得名,人为桥而添彩,确是耐人寻味。其实,在家乡,像李何林这样的英才又何止一个两个?蒋光慈、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韦素园、王冶秋、徐贵祥、柳冬妩等享誉文坛的文人墨客是霍邱人,陶勇、杨国夫等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也是霍邱儿女。他们用自己的文才武略,从精神层面上架设起家乡的另一类桥梁。

家乡的桥,连通着许多美丽的故事——有捐资修桥的善举,也有浪漫动人的神话……

我老家附近的几座青石板桥,传说就与一条善良的青龙有关。在民间最为流行的版本中,这条青龙因为在大旱之年怜悯百姓,私自下凡行雨,结果触犯天条,被处以极刑。青龙死后,魂灵不散,其身躯化为我家乡的老街,眼睛变为甘甜的龙井和温泉,爪子则成为河流上的一座座石桥,千百年来一直为老百姓带来诸多福音。这个传说,未必经得起考证,但确实为家乡的小桥抹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引发人们几多感慨几多向往几多遐思。

然而,并非每条河流都能感受青龙的神奇。记得我读师范时,第一次去淮河,但见水流湍急,奔腾而下,两岸阻断,咫尺千里,一拨拨过河的人们无奈地等候着渡船的到来。当时我想,倘若青龙真的有灵,也该在此化爪为桥、方便民生才是。

可惜青龙始终没有前来显灵。直到几年前,国家投资数亿元,修建了一座雄伟的淮河特大桥,两岸人民祖祖辈辈梦想的“天堑变通途”才变为美好的现实。“一桥飞架南北”,交通方便了,人流物流加快了,家乡与外界的距离一下子拉得近而又近。抚今追昔,天壤有别,父老乡亲们又有谁不由衷赞叹家乡的桥梁呢?

永远的记忆作文200【第四篇】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题记

黛色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

阳光在湖面扩散和聚拢,那大片大片的光亮让人晕眩。

一个孤独的身影划破了这片静谧的苍穹。

它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它的眼睛直视前方,头颅高高仰起,那傲慢的姿态无可比拟。简单而固执的身影背后,留下的是一抹倔强和不甘。

它是一只来自西藏的鹰。在藏人的心中,鹰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内心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愿望。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残阳中,它们获取了自由和快乐,在干燥苍凉和漫天戈壁上,它们开始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然而就在几十分钟前,这只鹰身上上演的却是另一场悲欢。

丛生的杂草覆盖着灰黑的土地,它拖着疲软的身子散瘫在地上,挣扎与坚持中,臃肿的身体缓慢地向前挪动。两侧的巨翼此刻不再是它的制胜法宝,而成了它在这条登山路上沉重的负担。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粗糙,厚厚的污垢在堆积。羽毛的根部,粗皮开裂着,想久旱未霖的龟裂的田地。没有羽毛的地方,红红的皮肤裸露着,像被剃开的一样。

谁能想到,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落到地面上,居然注定要如此艰辛?

这只浑身落满岁月的灰尘的鹰,正一步一步吃力的爬行。没有耳畔呼啸的风声,没有眼下缤纷的大地。荆棘刺开了它的双脚,疼痛碾压着它每一根神经。

好几次,它都爬不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毫无用武之地的双翅只会带着自己整个身子向后摔倒。它用嘴死死咬住石缝里的杂草,借着草根的坚韧硬是把自己拽了上去。远远地,有晶莹的光亮在它眼里闪过。这种屈辱和坚忍,分明是陷入千万次的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它才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选择了一块平坦的石头,停住了。片刻的调整后,它慢慢开始——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绷紧每一寸肌肉,每一根神经之后,它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射了出去。

那迸发生命中全部力量的一瞬间,那雄壮有力的翅膀和搏击长空的伟岸身姿,永远地定格在了苍天的记忆中。我们也永远记得抬头仰望,这以太阳为自己的图腾,一生用夸父般的热情振翅高飞,追逐太阳光芒的尊贵使者。在开满格桑花儿的高原上,它是自由而桀骜不驯的舞者。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48 114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