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推荐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推荐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支持吧!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乡亲们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书上的图片
2.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找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绾”是个生字,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卷)
师: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辛苦、不方便)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大多是在夏天,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来过小溪,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进入秋天……”这个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与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写搭石,写得很美的句子,请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并勾画出来。
2.学习走搭石的句子
过渡: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指出多音字“行”的读音。
b.重点指导“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分小组合作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稍快),前面的---,后面的---,(快)。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由这两组走前面,那两组走后面,小组合作读,师引读:前面的----,后面的----。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同学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美”?
结合课件出示图片,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画面描绘。
师展示图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多么美的叠词,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风在轻轻的吹,水在缓缓的动,倒映着走搭石的人们,这山、这水、这人,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部分。
师;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去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过渡语: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读文: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谦让)
男生一起感受这份美,读
(2)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
过渡语:那么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句子:
a、强调生字“伏”,可用动作表演
b、再读这个句子,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c、体会“伏”字
d、动作表演(老师当老人,学生当年轻人)做“伏”的动作。
师:多么爱帮助人的年轻人啊!这样老人就能舒舒服服的,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解“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我想,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一个“伏字,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师:这里经过多年沉淀下来,是一种习惯,是“理所当然”。
师: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更美,搭石与家乡的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再读3、4自然段,再次感受走搭石的人的美。
过渡语:每天都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我们就生活在这里,假如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请讨论讨论,然后再说说。
四.总结全文:
这份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平凡而普通的搭石就这样用自己的身躯,联结起家乡的小路,没有丰功伟绩,没有绚烂多姿,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在这些搭石上,每一块上面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一块块搭石,正是爱的见证,美的化身。
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满含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五.拓展训练
刘章爷爷还是一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写故乡的,比如诗集《北山恋》《长相思》等等,都饱含深情的赞美了自己的故乡,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多读读,我相信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北山恋》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搭石》教案(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剪纸,感受中原文化---剪纸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喜欢上剪纸。
2、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剪纸花样,并把剪好的团花装饰生活中的物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学会做剪纸花样。
教法:展示法、引导法、示范法、激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剪纸团花范例、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视频,简单了解剪纸作用。
大家好!老师今天给分享的“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推荐5篇】”,你们想看看吗?(想!)大家请看。(播放视频)谁来说说它那里最漂亮?(学生回答)你真勇敢,这张漂亮的团花就送给你了!有了剪纸的装扮,春节晚会更美了。
2.实物欣赏,引入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剪纸,你们还想看吗?生:想!师:你们想不想近距离地看一看,或者摸一摸呢?生:想!
师:现在每组发一幅细细欣赏。看,这些剪纸漂亮吗?
想不想剪一幅属于自己的剪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花花。
2、大家一起来探究。
1.了解剪纸历史,学习团花特点。
师:同学们,在我国剪纸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汉朝,到现在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就看一幅南北朝时期的《对猴团花》剪纸(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一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生:上下左右都对称。
师:说的非常好,请其他同学补充一下。
生:花色都是重复的。(请坐下)
师:我们看看是不是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的(出示课件),看这个中心点。刚才有同学说花纹、形状都一样,像这种纹样从中心向外扩散,我们叫做发射状。而团花的这种特点又蕴含着美好的含义,这种含义就是团结、团圆。
2、自学剪纸,找到剪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学51页剪纸。
2)巡视找出有问题的剪纸,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
3、探究剪纸技巧。
1)折法
刚才,有同学说了,我们的剪纸步骤是折、画、剪,接着有同学说了折时要注意中心点,如果我们把中心拿错了,我们剪出来的图案就会怎么样啊?(就会散开啦)。所以我们剪的时候要注意中心和连接,(边说边示范)刚才,我们自学了课文中的折法是四折法,一张纸有一个对角线,折,然后再对折,老师按的这是什么?(中心点)非常好!如果你需要你的图案不断重复的话,可以继续折,再折,图案按就会重复的越多。
2)外形
3)装饰
剪纸除了有漂亮的外形,还要有什么?(装饰的图案纹样)下面我们学习几种剪纸符号(课件)。
锯齿纹应该怎么剪呢?(示范锯齿纹剪法)剪纸的纹样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
4)剪法
剪纸时,用剪刀分别在折好的纸的左右剪下各种形状,注意不要把纸左至右剪断。中心点部分与开口部分剪纸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剪。
4、艺术实践。
我们民间的艺术大师啊,他除了运用基本的剪纸纹样,还可以把生活中的花、草、树、木、鸟、虫、鱼,人物等等进行装饰。(课件)从古至今,劳动人民用手中的剪刀和纸,创造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剪纸。看这张卡纸,普普通通没有变化,老师简单装饰了花边看起来漂亮多了,如果上面再装饰上你们的剪纸就更漂亮了,我看同学们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动手剪几幅漂亮的剪纸并装饰一下这张卡纸吧。
1)、运用折、剪团花的方法,做几朵大小、花纹、外形都有变化的团花剪纸。剪好后粘贴在老师设计好的卡纸上,剩下的贴在a4纸上(老师巡视辅导)
2)、试着用团花剪纸表达你的美好心愿。
5、展示作品。
1)、学生上台展示。
2)、欣赏品评。
同学们,你们看大家剪的漂亮吗?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老师看到这么漂亮剪纸作品,心里也非常激动,现在,我想请同学看一下在这些剪纸作品中那个最漂亮?为什么?那个作品不够好?你能给他提出什么修改建议?(如:装饰的纹样很精致、运用了许多漂亮的剪纸符号、装饰效果:对比强烈、对比接近等)
三、总结。
生:在人们结婚。生:在窗户上。生:在衣服上。
你想把团花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希望你们学会剪纸后,能让自己的生活更美,能带给身边每个人美好的祝福!
四、板书设计
20、剪花花
作品
中心步骤:折
连接画
作品
剪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三篇】
1.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语言表达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了吗?
生:看过了
师:你们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吗?
生:知道,花果山。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花果山看一看啊?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看看花果山上有什么。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花果山上有猴子,桃子。
生2:小鸟,鲜花……
(情境图出示关于小猴子的部分)
第一次出示树上的猴子
师:图画中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
生:树上有3只猴子。
第二次出示石头上的猴子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了?谁来说一说?
生:石头上有2只猴子。
师:谁能将这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呢?
生: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猴子。
生:5只。
师:同学们好厉害啊!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你是怎样得到“5”的呢?
2、用加法解决问题
方案一
生:我是数出来的。
师:数是一种很方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
生:合起来。
方案二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它们合起来。
(黑板演示合的过程)
师:老师用1个正方形表示1个小猴子,那树上的3个小猴子要怎样表示?
生:用3个正方形。
师:那河边的两个小猴子呢?
生:用2个正方形表示。
生:5
师:把3和2合起来是5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谁能说一说?
师:哦?你来说一说
生:3加2等于5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把3和2合起来就用3加2等于5,前面写3,后面写2,合起来用“+“,写在3和2中间。这个符号,就叫加号。(强调加法算式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规范)
黑板出示:3+2=5加号
师:谁来一读这个算式?(生试读)
读作:3加2等于5。跟老师读一遍。
女生来一遍,男生来一遍。
师:表示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谁还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说一说?
生: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哎呀。这位同学说得真完整,谁还能像他一样呢?
生: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结合图片,谁来说一下,这个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
生:树上的3只猴子
师:“2”表示什么意思?
生:河边的2只猴子。
师:加号什么意思?
生:加起来
...
合起来的意思师:5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共有5只猴子
板书加法
3、巩固练习
生: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
师: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6只。
师: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谁还能像老师这样完整地说一说?
生: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哦,意思大家都明白了。
师:拿出自己手里的小棒摆一摆,有信心吗?
学生取出小棒,摆5和1合起来的过程。
师: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们都已经摆完了,老师想找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上台演示的同时说一说5和1合起来一共是6.
师: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加法算式表示一下呢?
生:5+1=6.
4.拓展练习
白板显示桃子
师:一共有几个桃子呀?怎样列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小朋友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再列算式算一算,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你都找到了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规律的书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
师:对呀!因为这些所有的算式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再请同学们横着观察这些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前面2个数位置换了。
师:你发现了吗?它们的位置换了,但是得数怎么呢?
生:得数不变。
三、练习
课本31页的自主练习1——3题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2、看图说话:自主练习第2题。(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把条件和问题说完整)。
3、学生自己编题。(让学生自己模仿第2题,编加法应用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知识了呢?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第四篇】
《山雨》是赵丽宏的1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明快,简约优美,一如山雨那样富有诗意。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逐个欣赏,优化整合文本,用同读,引读,诵读,品味等方式,读得入情,读得入境,方能听到优雅的小曲、鸟儿的啼啭以及“丁—冬—丁--冬……”的水声,赏到流动的绿色,真正感受到山雨有声有色的韵味,在体验中学会表达,积淀语感。
1、正确、流利,情感朗读散文。
2、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3、通过反复读,体会山雨的韵味和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和《山雨》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倾听《山雨》,学生那颗躁动的心会在山雨声中得到无声润色,在山雨声中得到平静。
2、请问你们的心行走于美妙的音符间,都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大大的“心”)
1、倾听《山雨》
2、思考并回答:你们的心行走于美妙的音符间,都听到了什么?
用《山雨沙沙》导入,绝非哗众取宠,而是让学生的心随优美的旋律舞之蹈之,培养学生倾听感受声音的神奇的灵感,也是紧扣课题的。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难懂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读。
2、指名读句子,采用多种方式点评,特别是难句、长句,老师要有读的基本指导,读的基本练习。
两个“由远而近”的读法。山雨是越来越近了,声音当然是越来越大了,那么两个“由远而近”的读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语速是越来越急。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难懂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读。
2、读句子,采用多种方式点评,特别是难句、长句,
难句是对于个别学困生而言,这个读比不可少,但又不是流于形式,因为这里的读,既有基本的读---句句落实,又有提高性的读--情感朗读,只不过后者的力度被人为地弱化了。
3、散文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
雨声 林色 山静
1、倾听优雅的小曲---雨声。
(1)自由读雨声。
(课件出示)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恰切生动的比喻。这段话里一口气用了二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把“雨丝”比作“手指”,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那音符组成的一首首小曲当然是优雅的了。
精妙二:描写很有想象力。
(允许学生课堂有不同的声音。)
(3)指名读,老师点评。
(4)写出带有幻想色彩的音符,感受优雅。
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岩石、树叶、绿草会是什么样的小曲呢?想一想,写一写。
飘飘洒洒的雨丝弹奏绿草,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替采用多种方式读。
(6)闭上眼睛读,踏着山雨的节拍走进诗一般的梦境。
先按内容分好段落,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1、倾听优雅的小曲---雨声。
(1)自由读雨声。
(3)写出带有幻想色彩的音符,感受优雅。
(4)交替采用多种方式读。
(5)闭上眼睛读,踏着山雨的节拍走进诗一般的梦境。
这优雅的小曲在别处是欣赏不到的,心不安宁的人也是听不出优雅的。优雅的小曲怎么沁入学生的心灵呢?从写法入手,剥开语言的外壳,倾听山雨的优雅,胜过老师的滔滔不绝。
2、欣赏流动的绿--林色。
(1)指名读林色部分。(出示雨中山林的图片)
(2)老师有疑问,谁能帮老师解决?(请学生自愿举手。)
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水是流动的,所以绿色好像在流动。因为这“绿”作者是用“心”看的,用心感受的,因此“绿”流进了心胸。
(3)再读。
3、品味幽静。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
(3)其它声音全部停下,甚至喘气声也要无声,再读山静。
2、欣赏流动的绿--林色。
(1)解疑
(2)再读。
3、品味幽静。
说出自己的疑问。
其它声音全部停下,甚至喘气声也要无声,再读山静。
以动衬静的写法,古诗有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怎么引出写法、体会幽静?老师总不能硬拽出来以动衬静的句子,分析写法吧。鉴于此,就是让学生在质疑中悟得写法,体会幽静。算是艺术地给予吧!
其实,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听、用心观、用心品,你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烂熟于胸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 山 雨
听 优雅 妙喻连珠 联想
心 赏 色彩分明
品 幽静 以动衬静
作业设计: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件设计思路:《山雨》课件是运用flash8版本制作,整个课件共有三个部分组成:
一、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成功与否,所以我设计了几个预习要求,来很好地指导学生了预习。
二、好的范读能使学生们自己默读、自由读、大声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起到一个示范或一个标准的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三个“重点段落”来指导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利用课件直观、生动特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了“图片欣赏”来再现多姿多彩、清幽雅致的山林景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直观的感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看、听如痴如醉,仿佛都置身于其中,被山林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啦。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五篇】
回顾前两首,学习后一首,知识迁移训练。
一、回顾前两首中一些句子的翻译解释。
二、检查感情背诵前两首诗。
三、学习后一首。
1、常识:赵翼,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鸥北,江苏阳湖人。本诗选自《鸥北集》,是评论诗人诗歌的。
2、翻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3、讨论: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人传诵,现在读来,已不新鲜。) 唯有创新
论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才能领先。
(每个朝代,都出才人,领导诗坛,开新诗风。)
4、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请欣赏他的另外两首论诗诗:
6、迁移训练:你认为,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展开讨论,可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组材、炼句等不同环节的.方面去考虑。)
7、你能就眼前的人、事、物吟诵出两句诗句来吗?
8、有感情地背诵《论诗》。
9、布置作业:默写这三首诗。
作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小结: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