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精编4篇)
【导言】此例“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业经济发展思路1
[关键词] 自然环境、经济现状、经济发展探析
一、思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思南县位于黔东北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与部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毗邻,南与泉都石阡接壤,西与历史名城遵义共界,北经乌江至涪陵达重庆。全县地域面积达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是一个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民族聚居的地方。
思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水能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毫米,年均气温℃,无霜期290天,耕地总面积432890亩,其中田28万亩,适宜稻谷、玉米、薯类、油菜、蚕桑、中药材、林木、果蔬、畜牧等生产,森林覆善率达%,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雄雌黄、重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等。思南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多,落差大,开发前景广阔,有大小江河248条,河道总长533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高达140余座,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思林电站已正式发电运行。煤炭资源丰富,遍布境内各乡镇,已探明蕴藏总量达2636万吨。雄雌黄品位高,是国家中医药局的定点生产地。
思南水陆交通便利,通信迅速快捷。境内外有公路总长900多公里,铜遵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川黔,湘黔铁路,全县27个乡镇全部通油路(杭瑞高速、酉剑高速横贯境内),境内水运以乌江为骨架,通航水域137公里。广播、电视覆盖全县,全县已开通电信、铁通、移动等无线网络,与国际国内联系方便快捷。
思南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赋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享有“小重庆”之称,曾被中央电视台摄入《中国小城镇》专辑。
思南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古有明代广东布政史田秋、理学家李渭,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等革命先烈和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长廖锡龙将军等。思南教育成绩显著,每年均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上千名。
思南民风淳朴,风情独具。思南傩坛戏得到了国内专家和日本、韩国等国学者的一致赞叹,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二、思南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上级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下,在思南县委、县政府的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思南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是全国优质烟基地、长防林工程和生态农业县。属于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贵州省著名的商品粮、烤烟、蚕桑、商品牛、商品猪生产基地,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山水旅游城市。我县2009年经济经济情况如下:
经济发展。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0104元和2539元。城镇化率%。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产业化。2009年发展带动型龙头企业24个,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个,成功流转土地7万余亩。生态畜牧业稳步发展,发展养殖小区14个、养殖大户306户。年末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大牲畜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实现肉类总产量万吨。生态茶、烤烟、经果林、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建生态茶园万亩,集中建成苗圃基地500亩,茶园总面积累计达到万亩。收购烟叶万担。建设次早熟和秋延晚蔬菜基地5000亩,启动了塘头2000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在邵家桥积极探索了“猪―沼―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增吴茱萸、金银花等中药材面积6000亩,基本形成了长坝―香坝、东华两个示范带。
三、加速思南经济发展的初步探析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是全国优质烟基地、长防林工程和生态农业县,同时又是老、少、边、穷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发展相当落后、实体企业偏少、工业发展非常缓慢,这从一定程度影响了思南招商引资工作的进展,从而严重影响了思南经济快速发展。为了促进思南经济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应立足于成为乌江流域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陵山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城市,快速融入黔北综合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和长株潭城市经济圈,从而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发展重点,从而认真制定《思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笔者认为我县应该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长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大交通体系,为思南经济的腾飞奠定必要的坚实基础。
近几年我县交通基础建设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中央、省、地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围绕构建“两高两铁六横六纵六联线、一江两河一航道一港两库区十大桥”思路,大力加强了我县的道路交通建设,先后开工建设思南乌江二桥、乌江三桥、岩头河大桥、板桥公路桥等大桥,实施了系列通乡、通村油路工程,但是我县的交通状况仍严重制约着我经济的发展步伐。为了促进我县经济大发展,努力把我县建成贵州省乌江流域经济圈和武陵山经济圈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加快融入黔北综合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和长株潭城市经济圈的立体交通网络,应立足于构建“陆、水、空”相互促进的交通大设想,缩短与贵阳、重庆、南宁、长沙、广州等主要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首先,努力规划、实施构建县内“两高两铁六横六纵六联线”的设想,藉杭瑞高速公路、酉剑高速公路思南段动工之际,加速建设好 “两高” 思南段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加紧改造县乡公路建设,加大通村公路油路建设,同时大力加强乡镇客运站场建设,及时充分发挥乡镇客运站场的应有作用;积极争取威吉铁路、万广铁路过境思南,做好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其次,藉思林库区的建成,提升思南港的客货能力,加大整治乌江航道水路建设,建成200吨左右客货轮能上达贵阳、下及重庆涪陵,大力开发乌江航道,促进乌江流域对外交流的应有作用。再次,积极规划、努力争取塘头飞机场开工建设,为思南未来高速发展奠定交通便利的基础。通过加强“陆、水、空”大交通建设,必将大大缩短思南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加速促进思南与外界的频繁交流,加快思南成为贵州重要经济中心的步伐。
(二)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农业在思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农业大多是靠天吃饭,农业仍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地位,自然条件的变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按照我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打牢农业生产基础,着力推进现代农业新突破”的政策,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应积极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我县的农业结构布局,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引导,增大农业的科技含量,着力构建“产―供―工―销”一条龙农业,大力发挥农业在思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区域规划,立足于打造种植业品牌,着力构建“产―供―工―销”一条龙农业,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打造、提升思南的农业知名度。我们在积极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同时也可考虑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综合规划“全县一业”、“多镇一牌”、“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从而增强思南农业品牌在境内外的竞争力,目前要继续巩固发展塘头镇的大蒜产业、长坝的金银花产业,着力打造“竹园大米”、“磨石溪贡米”,要充分利用思南适宜的气候条件,积极引导蔬菜(正反季节)种植、大力发展各类中药材产业和成片的经果林种植。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生猪、黄牛、山羊、鱼、土鸡等养殖业。我们在大力宣传思南“松花皮蛋”、许家坝“黄牛”品牌的同时,要着力提升它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应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生猪、黄牛、山羊、鱼、土鸡等养殖业,多为他们提供养殖信息,切实提供相关的畜牧科技服务支持,每类养殖可考虑在全县建立一至二个相关的加工企业,同时多方解决畜牧产品的销售途径,保证农民养殖业的增产增收,增强农民对养殖业的信心,创建、提升思南养殖业的知名品牌,壮大思南畜牧产业的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切实为农业发展提供供水资源保证。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源,思南全年总体雨量充沛,又有贵州的母亲河――乌江流经此处,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乌江水保证在乌江沿岸的农业用水,在偏僻的山区,我们应加大对原有山塘、沟渠的维护利用,在具备建设小型山塘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兴建适宜的山塘、沟渠,在无法修建山塘却又非常缺水的地方,我们要加大投入组织群众大力修建小水窑,从而保证农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的供水问题,从而改变思南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为思南农业生产夯实发展的基础。
四是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和搞风险能力。虽然我县目前在一些地方也有相应的专业组织,但组织较小,能力较弱,专业组织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农民专业组织的热情还不算高。现代新型农业要求我们至少要以县为单位组建相应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壮大提升它们的竞争能力和搞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农户对专业组织的信赖,提升我县农产品在县内外的竞争力,进而稳定、巩固、壮大我县的农业经济。
(三)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加大实体企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思南经济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的发展。
思南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而我们目前还未能很好开发利用,我们要根据矿产、能源资源的分布,在“十二。五”规划中合理布局工业发展,加大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在巩固发展久联五峰集团、广宇水泥厂、思林电站等我县现有企业的基础上,要立足于现有资源,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特事特办,简化开采手续,大力吸引县内外资金对我县矿产、能源进行有效开采利用和深加工、精加工,如对我县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瓮溪的大理石、鹦鹉溪的白盐井温泉、大河坝的雌雄黄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壮大矿产、能源资源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思南经济的高速、全速发展。
(四)着力打造思南山水旅游城市,加大招商引资,加大金融、供电、供水、餐饮、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打造成了出名的山水旅游城市和喀斯特地质公园,但是我们吸引的游客人数非常有限,我们的景点大多仅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还很缺乏,交通、服务、亮点、食宿还未能跟上旅游发展的需要,特色产业在旅游经济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发展旅游经济时要立足长远,把旅游景点建设成为休闲、娱乐、食宿、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亮点,我们应大力推介以思林电站库区为中心的乌江画廊、思南石林、千佛洞、思南山城、思南温泉和郝家湾土家风情为主的优美风景景点,努力打造县内各地的旅游景点,同时把思南乌江山水旅游与铜仁的梵净山旅游、遵义的红色旅游、安顺的瀑布旅游、长江旅游相结合,推出相关旅游线路,努力打造思南乌江山水旅游经济的内涵,切实把思南构建为乌江流域的重要山水旅游城市。
(五)长远规划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城镇经济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步伐。
在思南县“十二・五规划”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长远,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思南建成乌江流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城市,进而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合理规划思南各地的城镇化建设,继续大力实施城镇化经济带动战略,加速实施“一心两点”(以思南县城的扩容改造为中心,以塘头、许家坝扩建为两点)的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县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我们在实施城镇化经济带动战略的过程中,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资源,在最大努力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招商、滚动发展”的思路。要以城市资源为载体,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开放城镇建设,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融资,吸引外商、非公有制经济、思南民间个人等资本参与城镇建设。以城镇化建设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各地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开发,思南正在成为名符其实的历史名县、文化大县、经济强县和形成独具特色魅力的山水旅游城市,从而通过城镇化建设带动为思南撤县建市奠定必要的城市建设基础。
(六)解放思想,克服“等、靠、要、懒、散”思想,树立创新观念,为思南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工业经济发展思路2
抓思路,就是要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加查研究,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正确的发展思路至关重要。能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出正确的发展路子,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持走正确的发展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长江三角洲地区迅猛发展的竞争压力,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对我们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更不能停留于已有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完善发展思路不断增创新优势,是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完成新任务。
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省委九届二次、三次会议精神,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和科技、法律、历史等知识。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完善发展思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完善发展思路的自觉性,积极探索新路子。二要调查研究,勤于思考。调查研究,是探索思路、创新思路、完善思路的前提;思考是认识的深化,理论的升华。要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三要突出重点,积极探索。要落实好省委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等六大思路。近期突出在泛珠江三角洲合作、两翼及山区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三农问题、体制创新、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
抓规划,就是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思路是规划的基础,规划是思路的体现。规划是个纲,纲举目张。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规划的建设,是盲目的建设;没有在科学合理规划指导下的建设,是低水平的建设。
编制规划是我们的职能,编制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我们的责任。一要完善规划编制的方法。要在总结过去规划编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提高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二要改进规划编制的内容。需要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制定发展规划的重点。要突出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重点专题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当前,要抓紧编制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加快东西两翼发展专项规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特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开展编制“*”计划的前期研究。三要抓好现有规划的实施。做好“十五”计划的中期评估工作;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专题规划的实施。
抓政策,就是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政策是思路和规划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现实转变的纽带。通过政策的制定,可以把思路和规划进一步具体化;通过政策的实施,可以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逐步变为现实。政策是用来指导全局和号令全局的,政策抓准了全局也就抓住了。不能抓好政策,就无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就失去了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政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一定要把研究、制定和政策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抓好抓实。一要强化政策观念,注重政策思考。政策观念,代表决策水平;政策思考,决定决策能力。研究工作,要有政策观念作指导,要通过政策思考来寻找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二要加强政策研究,政策建议。当前,要深入开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研究,抢抓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对策建议;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及时调控措施,特别要研究应对非典型肺炎影响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三要探索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运用经济、行政和政策的手段来弥补市场的缺陷、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避免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当前,要着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计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全省粮食宏观调控的水平。
抓改革,就是要消除阻碍加快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环境。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根据中央对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要求,充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目前,我们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阻碍加快经济发展的体制仍然存在。我们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抓住激活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制、规范市场秩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关键环节,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农村税费体制等领域继续深化改革,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责,着力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思路,我省实现体制创新的政策意见。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改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加快制定《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暂行办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广东省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暂行办法》和《关于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积极推进公路建设业主招投标试点和环保设施建设社会化产业化工作。三是深化粮食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的要求,继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按照“分级负责、政企分开、转换机制、有退有进、优化结构”的原则,切实搞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尽快建立完善省级储备粮食管理办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粮食安全机制。
抓投资,就是要研究投资的调控政策,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组织协调重大项目的实施。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之一,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山草香 …持续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较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投资功不可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我省仍将处于建设的高峰期,中远期经济发展能否保持较快的增长,投资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没有合理的投资规模和结构,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抓投资是我们的重要职责,要积极有效调控各类投资活动,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是投资工作的龙头。当前,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十项工程”的实施,要逐项布置落实,加强检查、督促、服务和协调。充分发挥规划和计划对项目的指导作用,已列入计划、能够提前建设的项目要提前建设。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做好建设项目稽察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二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政府投资要向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倾斜,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装备制造、技术改造等的投资力度;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要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财政性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开放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抓服务,就是要转变职能,搞好协调,加强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工业经济发展思路3
关键词:县域经济 现状分析
“无工不富”。一个地方县域经济要发展,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只有走工业致富的道路,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真正的腾飞。但当前大部分的县市经济发展在走工业道路时没有确立真正的主导工业,工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或者无从何处发展。即使引进了工业项目,也是一些“五小”企业,除了污染外,无发展前景,当然在确立工业经济发展是时,我们大部分县市没有主动权,只是被动接受东部地区工业经济梯度转移,面临着“二度污染’的问题。面临这种情况,我们在发展工业经济时,需要转变观念,解决工业切入点,主导工业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和特色经济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放大做强既有优势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这样描述的,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产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少的产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即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应该发挥优势,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在经济发展中获胜。“比较优势”是包含许多内容的,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也不是在完全具备了各种优势后才开始发展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甚至是在严重缺乏自然资源这一关键优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也就是说,一个地区只要具备了这一项或几项优势,来吸引资本的聚集,这恰恰是一个地区实现和发挥优势的根本所在。因此,对于优势十分缺乏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应当及时抓住为数不多的少数优势,并尽可能将其发挥到极至。唯此,才能增强不发达地区的相对优势,形成对资本的吸引力,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例如在豫东某县,教育资源优良,该县有两所省级重点高中,教学质量远近有名,教育成本又比大城市低廉,完全可以利用该县的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利用地处省会、中心城市交叉口,周围又有许多人口大县且交通便利,吸引一些本县在外工作人员或外县市的人员的子女来本县就读,这样,完全可以利用这样机遇,增加交通、旅游、餐饮,食宿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利用名校情结带动投资,促使经济建设和发展。
二、工业切入点
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常常面临着无处着手的境界,特别是区位、资源不丰富的县市,在发展工业的时常常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的问题,这就是要解决切入点问题,如何解决切入点问题,经济学中有两种理论,对于县域经济来说,发展经济时,靠近中心城市,靠近是一种优势,完全可以发展与中心城市相配套的经济,以发展经济。远离“中心”城市,远离是一种劣势,不能得到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但“远离”也是一种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远离中心城市的优势,发展成周围地区的中心城市,形成区域中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各种产品的 汇聚地,建立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周围地区集散中心,然后在市场成熟后,利用这个切入点,开展配套加工工业的发展,形成工业的发展,以消费拉动市场发展,以市场发展推动加工业的发展,以加工工业发展带动物流,交通运输,人流以及工业项目,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笔者所在的豫东某县,就利用自身文化,历史优势,自然环境优势,吸引人流,大力宣传来睢消费、娱乐,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专业市场,建材,小商品,娱乐、小吃一条街,只要发展成熟一种专业市场,就完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消费拉动需求,以需求拉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三、主导产业的确立
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的确立是相对较难的,特别是其他县市都十分竞争产业落户,我们在引入产业时就十分困难,而确立主导产业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主导产业时,一方面利用各种项目吸引投资,另一方面考察自身条件,结合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通过制定区域产业政策,来选择,扶持和培育主导产业,我们要选择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做为主导产业,选择劳动率上升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选择前后向关联度强的产业做为主导产业。当然对于一个农业大县大力发展工业关健在选准发展工业的路子。农业大县的优势必竟在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完全离开这一实际情况去发展工业,农业大县经济发展也会走向歧途。一方面是农业大县的实际,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工业,这是对客观存在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创新经济发展思路:找到二者客观存在的结合部,这一结合部就是大力发展与农相关产业的工业,如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的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大力发展这些产品的浅加工、二次加工、三次加工、多次加工,如玉米深加工、小麦深加工、肉类深加工等等;大力发展为农村服务的生产资料、农药、农机、交通、运输、信息、金融、旅游服务业;大力发展与农相关的生物制药、中草药业、保健品业、家电业、房产业、建材业、煮饪业等,比如笔者所在豫东某县,应该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一则可以便于建立区域中心,二是有利于消耗粮食,三是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四、民营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多数县域国有成分比重很小,民营经济属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民营经济机制灵活,竞争意识强,并且对政府没有依赖关系,对发展县域经济有着显著的作用,但随90年代未乡镇企业的破产倒闭,一些民营企业生存困难,再加上银行根紧缩,民营企业又不容易贷到款,资金周转困难,发展前景不大,或者有的民企经营有起伏性,不能很好地运应市场需要,经营状况时好时坏,或者尽管有的民企发展很好,但由于领导人小富即安思想或者担风险不能追加制冷我,扩大生产。针对这种情况,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应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县域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像笔者所在的豫东县,针对这种民营经济现状。一方面制定良好的优惠措施和维护好的生产环境,鼓励已发展的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发展。再者,从县政府有限的奖金中。每年拿二、三百万,重点扶持和发展一些民营经济,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挑选哪些有能力,有项目,有技术又愿望干企业的但又缺乏起动资金的人士,每人给予三-五十万元起动资金,让他们发展,这样连续实施几年,每年扶植10家左右,即使每年有几家成功,也可以使我县的经济发展带动起。只有这样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快速带动人民致富。
五、特色经济的发展
经济,就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保持自身的优势,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经济,而不是光空喊口号,不结合实际,一窝峰上项目,看哪个产业赚钱,就都上这个项目,结果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形成无序的市场竞争。而应该掌握自身规律,深入调查自身的资源状况,走出一条真正的特色经济之路, 适合自己的特色经济,例如像豫东某县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丰富,有历史传统的丰富小吃-------垛子羊肉、炸卷等,应该对它们进包装,但由于长时间不能够走出去,仅仅形成了一个小范围内的程度,不能够大范围的流行,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技术的限制,不能长时间保存,另一方面是由于资金所限,再者由于思想不够开放,品牌意识太差。所以形成 了规模不大,影响有限,再加上思想不开放,没有走出去的思想,长时间使得本地的优秀饮食文化没有推动。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自然的历史过程,其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是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程度。我们应当以“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为行动指南,努力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弘扬中国的先进文化,切实增进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瞻远瞩,埋头苦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将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工业经济发展思路4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一、江城县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江城地处横断山脉,无量山尾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3%,并与国外的原始森林连成一体,生长着桫椤、大树花生等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沙仁、黄草等1000多种药材。江城雨量充沛,是茶叶、咖啡、澳洲坚果以及橡胶等经济作物的栖息地。县内有着丰富的铜矿和氯化钾资源,仅氯化钾资源储藏量就达2000万吨。
江城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于普洱市其他县区。为推动江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护好青山绿水,江城县委、政府积极响应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提出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初步探索自身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加快现代化步伐的新路子。
二、发展绿色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绿色经济发展路径认识不清,仍保留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思维惯性,没有形成全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
(二)区位优势没有用活。江城与越南、老挝接壤,边境线长183公里,拥有部级口岸——勐康口岸,还有发展边民互市的龙富通道。但是,现阶段口岸贸易只是边民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的商品贸易,全县工业园区的建设仍处于设想、规划及建设的起步阶段,不能充分体现出区位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对农产品没有进一步深加工。江城的茶产业存在弱势,茶园管理分散,栽培管理难以推行标准化;茶叶初制加工未形成统一标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未形成深加工产品,出口主要是原茶形式,茶叶附加值不高,茶园单位面积效益低。江城的咖啡产业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实际上不能称为完整产业,它只是农产品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直到消费过程中的一小个部分,并且是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附加值较低的种植环节。
(四)厂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存在大资源、小产业的生产经营局面,缺乏龙头企业,有的甚至出现停产现象,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采矿不仅使土质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物理、化学变化,而且对整个矿区的生态也产生影响,大量的露天采矿会破坏生态的平衡,破坏矿区植被以及矿区动物的生活环境。
(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滞后,目前还停留在农业型的种植,没有进一步深加工,一些珍贵药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三、对策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绿色经济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思维惯性,加强对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的认识,形成全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
(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利用江城一城连三国的区位优势,吸收民族风俗,将民间闲散的生产民族特色小商品作坊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带动口岸和通道的边民贸易活跃起来,为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的发展打牢基础。
(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逐步延伸咖啡产业链,打造茶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咖啡产业要着重发展烘焙、萃取等精深加工项目,推广使用节水、环保的鲜果初加工脱皮脱胶生产方式,加强咖啡废弃物的利用,推动形成咖啡壳、果皮果胶做饲料养牲畜,牲畜粪便种咖啡等产业链。对茶产业要实施茶园生态立体工程,鼓励茶园养鸡,实行绿肥套种,推进高效节水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茶园增施有机肥,促进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优质茶原料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