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及其主要作品精编2篇
【导言】此例“朱自清简介及其主要作品精编2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朱自清作品范文1
[关键词]内容 情感 语言 至真 至诚 大爱 大美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91-02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杰出的,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作家。本文就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写实笔致,至真至诚,情感源于人生体验――柔中有刚,大爱无声;语言融入古典美学――珠玑玉言,大美无言。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美在自然、古典、优雅的艺术语言,用字遣词注重朴实、口语化。在读朱自清的散文时,就如同在参观风景摄影展,让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1.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写实笔致,至真至诚
朱自清的散文是他人格的写真,是社会现实的再现
朱自清的文章被时人和后人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五四”时的朱自清,高高举起阿拉文库的旗帜,怀着青年学子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满腔激情,去诅咒食人的社会,期盼着更夜之后的光明。四十年代,朱自清写出了《论不满现状》《论老实话》《论吃饭》等等,针砭时弊,讲出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心里话,真切之中,表现了朱自清思想上的进步。他的文章真挚清丽、风神清隽、温雅清纯。朱自清是真诚的,因而他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真诚的。他的抒情小品散文,正是他的真诚的外化。
朱自清的散文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摹
“只有惊涛骇浪的生活才会写出永恒的作品,只有丰富的人生历程才会熔炼出一台好戏。”因为“文学作品不是对于每个时代的读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客体”,《背影》便是不加形容和修饰的,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他穿过铁道……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这些都是如实的描写,洗尽铅华,至真至朴。这与他的注重实地观察分不开。《荷塘月色》写出后有人提出了蝉子夜晚不叫的疑问,为此,朱自清多次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得出了结论: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但在月夜有时它会叫,足见朱自清观察之仔细和写作态度之严肃。这种态度,必然求得了艺术描摹的“真”!
朱自清的散文表现的是真挚情感
散文是作者灵感的物化,是作者情感涌溢、思维灵动之际的产物。《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妻子武女士的。作者叙述的都是琐细小事、儿女情常,但却处处蕴含了夫妻间的深情,充满了作者对妻子怀念和感激。在结尾处说:“谦,好好儿放心安睡罢。”真情流于笔端,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这大概就是“真”的艺术的作用吧1
2.情感源于人生体验――多情丈夫,大爱无声
对家国的赤子之爱
朱自清“为人柔而不弱”,柔中有刚,爱憎分明,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热爱祖国,崇尚民主、自由,这种思想使他的文章品性中融进了阳刚之气。这些文章,当以《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为代表。这些文章显示了他的诚朴与正直,并未“因自我暴露而在读者面前倒下,而是刚强地站立了起来”,显示了人性中的大爱。
对回归自然的隐者之爱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与挚友俞平伯同游秦淮河的同题的珠璧之作。文中虽没有一句谈友情,可友情却显得如此浓郁,真是一首深情的东方式友谊的赞美诗!这篇文章中,有着主体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更有意绪的漾溢,心灵的溪流在自然的通感中掩映起伏,充满了一种悠长的诗的情韵。
对家人的“丈夫”之爱
“无情未必真豪杰”,他情系于自然,而对朋友、家人、故园的爱更是情意深长。读过《背影》的读者,无不为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过《给亡妇》的读者,也都能为作者沉痛的哀悼感到凄婉。这些文章,显示了“为人类所共有的人性之美,同时也融入了东方的人伦之道,带有浓重的东方色彩”。
对友人的柔肠之爱
怀人之作,由于作者真情拳拳,所以总能感人至深。“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这是《哀韦杰三君》的最后一段话,这是一个导师对被杀害的青年学生痛切的悼念,以血泪凝成了一种凄楚的悲剧美。
3.语言融入古典雅韵――珠玑玉言,大美浑成
朱自清的散文美表现在艺术语言自然、优美、音韵和谐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古典优雅的美。首先,作者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作通感修辞,准确而传神。文中还有了不少叠词,如“田田的”“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舒徐不迫,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其次,作者有一颗真心。有真心,才有真情;惟有真情,才有真性;惟有真性,才有至美。朱自清显然是以真挚清雅、温软柔婉的风格见著。山水与自然成了他心中情感的外化物,他笔下的词句也总是丰腴而厚实的,神在形外,情寓其中。
朱自清的散文用词注重朴实、口语化,具有纯真美
朱自清的散文运用平凡朴素的口语来表现其深厚的感情,正是他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不讲排场和客套。《背影》中的叙述语言是口语化的,人物语言尤其如此。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揉进生活谚语,将父亲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话语极为简单,但却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那种“爱子”之心。杨振声说:“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然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平淡之中包孕了神奇。作者赋予他们特殊的表情达意作用,读起来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浓缩隽永。
朱自清的散文还表现在描写景物时注重画面美、细腻美
欣赏他的散文,就好像参观摄影展一样。《绿》展现的就是一幅令人赞不绝口的风景画面:“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这幅风景画主次分明,景色迷人。朱自清“于每事每物”,“无论锱铢之别,锱渑之辩,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所以他描写景物的时候,处处体现出一种细腻美。
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参考文献
[1]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载《国文月刊》第37期。
[2]王瑶引鲁迅语,见《朱自清先生的诗和散文》.
[3]罗伯特・尧斯《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
[4]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载《国文月刊》第37期。
[5]余英时《与中国传统》.
朱自清作品范文2
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似平波
朱自清散文文笔清新,用语自然质朴。未见任何造作雕饰之言,不闻痛楚之声。这种语言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看起来似乎如平波般情感真挚思绪平稳。
用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的话:“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来透析朱自清先生情感世界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一个处在时代的浪尖仍能屏息安坐于书房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们又怎么能想象出这样的知识分子他内心深处的那分苦楚与无奈。
人们都评价他的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流于晦涩,也很少华丽的铺排与藻饰。朱自清的文章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这种平正通达似乎不是一个哀伤愁苦,困顿矛盾的知识分子所拥有的。
二、朱自清散文的结构看似平波
朱自清散文结构非常的严谨,层次井然,脉络分明,构思缜密,不见杂乱之章,没有凌乱之感。流畅中显自然,细腻中见平稳。
在朱自清前期的散文里作者特别注意在结构上下功夫,在《匆匆》里,开头作者以“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设问句引出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的思索,在结尾作者又以“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结束全文,使全文结构异常的严谨而又耐人深思。《歌声》以“真令我神迷心醉了”开篇抒怀,又在“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是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这咏叹中结束全文。……
这些结构完整的篇章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恰似一江春水流溢着平滑而柔美的细波。
引领学生撩开平波:
朱自清生活的年代,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个像他那样的知识分子是很难偷着乐的。而人生多艰,命运多舛的的朱自清又怎么会内心不生苦楚,情感如平波似的平静呢?
朱自清从小出生于一个正在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又正好处于一个新陈更替的历史时代。幼年时接受中国古文化的的启蒙教育。6岁时随家迁往扬州,在这里度过了大概是过于单调的生活,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几年后辛亥革命爆发,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遵父母之命回扬州与武钟谦结婚,此时他的家庭仍然继续经历着衰败,1917年他的父亲丢了官,他的读书生活更陷于清苦,北方的严寒,朱自清只有一条破棉被,晚上睡觉要用绳子把被子下面束起来,此后他与妻儿分居两地展转于江浙各地教书,五六年间凌厉了7所学校,生活艰辛,与父亲的关系也出现僵局,而社会动荡,让他饱经了生活的辛酸。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又让其目睹了全过程,难以抑制悲愤的他找不出路于是躲进了清华园的书斋,1929年与他共患难的发妻丢下他与六个儿子撒手西去,两年后两岁的三儿子也夭折,一个孱弱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社会与生活的双重重负下,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苦楚。
“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又怎能不在他的仅有的倾诉对象——文字里倾吐他心中的烦闷?我们走进朱自清就不能不好好得去读读那深藏在字句中的带着时代影子的晦涩的思想。
教会学生看暗流涌动
朱自清那无痛楚的篇章其语言自然质朴,常流于口语化,朴素、忠厚、平淡,特别是其晚期的作品语言更是平白,没有雕琢没有,但这平静的一切显然与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是不吻合的,越是平静越是体现出他在现实面前的孤独无助。特别是在早期他的生活是极其的窘困的,奔波劳累,浮萍似的的漂泊着,孤独无援时刻扰得他彻夜无眠。我们细细品读这些作品不难发现作者此时思绪是极其的混乱的。苦闷惆怅时刻撕咬着他的内心。这种看似平波似的语言是作者为自己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借此以自我慰籍和安抚的。
严谨的结构有条不紊的行文似乎让人感觉作者的生活如其结构一样的完美,思绪如其结构一样顺畅。其实这只不过是作者在极力掩盖他在黑暗面前的慌张与恐惧罢了。
在朱自清的诸多散文中其思想情感看起来乐观,积极昂扬,而有些则纯粹是“国文”作品,但我们细细读来他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无力扭转黑暗现实,无法冲破黑暗牢笼的苦闷与忧伤,面对困顿的人生他深感生命的短暂,道路的难行,面对亲人他无力给予更多的关爱……于是他只能强打精神强颜欢笑,来排遣内心的无奈与苦楚,舒展抑郁的情怀。甚至于躲进他小小的书斋,逃离现实的纷扰,抑或是研究起国文不去涉笔心中难以派遣的郁闷与矛盾。
在其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被后其实都隐含着作者晦涩的思想情感,在其平波似的散文底下都有股股的暗流在涌动着。我们在品读还是在教学的实际中都应将作者这这晦涩的情感好好的研读或讲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2篇朱自清简介及其主要作品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朱自清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上一篇:答辩状怎么写优秀4篇
下一篇:稻香歌词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