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反思总结 微格教学反思样例最新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微格教学反思总结 微格教学反思样例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微格教学反思总结【第一篇】
教学实训是我们职业师范类大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训,使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经过两个星期的紧张实习,我个人觉得是收获众多。不论是心理还是实际技能上。同时还是存在众多的不足!本次实训具体的要求是每人先准备1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后完成2~4学时的教案,然后记录20分钟的课堂教学录像并刻录在光盘上交给老师,并写20xx字的个人总结。教育实训任务看上去并不多,可是实践中要完成好却并不容易。下面我将重点放在10分钟课堂教学上来说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虽然每个人上台讲课的时间比较短,只有10分钟,但是这10分钟我们的表现实际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甚至是考验!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把知识点讲清楚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说说我的个人实际表现吧!刚上台的时候表现的有点紧张,有些语无伦次,但是慢慢的就放松了,甚至把讲课当做是一种自我表现,觉得挺享受的。特别自己讲到后边的时候感觉自己已近进入状态,而且后边的时候我基本上做到了脱稿讲课。这是我觉得自豪的一点。存在的有一个突出问题是自己的粉笔字写的不好,一激动就写的比较潦草,很难辨认开来。这一点老师在下边点评的时候也特意的提醒我了。而在之后的20分钟教学录像里我也改正了许多,但是总体还不算写的好!之后需要加强黑板字的练习。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己发现自己在课上的语言组织能力太差了,有时候不知道要用什么词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意思,本来想插入一些幽默的比喻,但是讲着讲着就忘了!这一点有些遗憾!如果有一些风趣幽默的表达,我想我的表现肯定会增色许多!
第一,在准备讲课内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讲一些简单易懂,而且还要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的内容,不然的话讲起来肯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课堂效果。这一点我想也是在各种讲课比赛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第二,在上台讲课的时候,我觉得我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紧张,这是我之前准备的不够充分有关,主要是开场白不知道怎么说好,还有就是课程引入的方式也不够好!这一点我也在后面的20分钟录像里改进了许多!因为开场白说的不好,很大程度决定这堂课的听课学生的人数及效果。
第三,教学后的反思。经过这10分钟简单的课堂讲课,我认识到自己距离一名合格的教师还有很大一些差距。从我内在方面,我们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只是简单的理解,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他的来龙去脉。另外一方面,从举止仪态和语言表达来说自己的表现不是很好。教师应该有教师的教态,语言表达能够做到清晰、流畅,既能够让学生跟上教师的节奏,又能让学生清楚透彻的理解知识。
在平时观察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总结了一些我们以后在讲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要能带着学生进行一步一步的推导,让学生真正理解!
(2)、要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这一点似乎是课堂气氛的决定因素。
(3)、我们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然万一学生问你一个问题,你不能解答,那将是很尴尬的一件事!
(4)、对教案一定要熟悉,讲课的时候不能总照着教案念,也不能与教案有太大出入。
对于上述4点,我最有体会的时我在20分钟录像里后半的表现里,实在是太差劲了,讲着讲着记不住公式了,在黑板上写的公式自己不知道怎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往下推导,心里当时很慌,因为同学提醒我只有4分钟了,我瞄了一眼教案还有两个知识点没讲,我当时就有点手足无措了,最后只有拿起教案照着一点一点往下写!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我是最不愿看到的,我作为学生,我也不喜欢拿着个稿子一字不漏的往黑板上写的老师!这只能说明这个老师功底太差。
四、教案的准备。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且不说每年都要对着同一课程写教案,单单是完成一份教案要完成知识重难点的分布及时间安排,还有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及容易出错问题的记录分析和解答,都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同时又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解答学生的问题。完成教案的书写工作后,还要一遍又一边的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时纠错。这是一项费心费神的工作,如果要尽善尽美的.完成工作,趴在桌上熬上一天是很正常的。反观我们学生,不需要考虑的太多,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后完成作业就ok了,根本无需考虑课本之外的。
总之,经过这两周的实习,自己受益匪浅。对以后的教师之路还是有很大的信心。同时也鼓舞我在今后更加努力学习。
微格教学反思总结【第二篇】
通过这三轮的微格训练,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内涵。
不错,教书的确不容易,它需要创新,而创新来自于灵感,灵感又来自于教学实践。所以,要教好书,就是一个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与反思,然后再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地http://做好每一步也并非易事。
虽然只是一个学期的微格训练,但从中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令我深思:
1. 在教学时间的把握欠佳。写教案时将课堂活动设计的过多,有些因素(如学生讨论时间、活动量等)考虑得不够周全,因此经常是设计的活动不能按时完成。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上我会懂得如何分清主次,把握时间,合理控制活动的数量。
2.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教授词汇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方法,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故经陈老师的建议,在今后的词汇教学上我将多采用连线、选择、填空、判断正误、词形/词义辨析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3. 在教容教态方面有待改进。微格,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调、语速等。从录像中,我发现自己的形象有点像个小丑演员,动作太大,声音的语调起伏偏大,还有笑容也过于夸张。也有同学建议:双手不要交叉、叉腰等。这些对我也是很好的帮助,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更加注意外在体态这方面。
当然,还有一些方面,如课堂管理、学生活动组织等,我也是需要改进的。
除了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外,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我还从同学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她们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有很多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如导入时采用一猜一答的竞赛形式,讲解语法时采用图片辅助等,这些都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经过这次微格训练,我觉着自己成长了,更像一名教师了。我始终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艺术家,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才刚刚起航,带着对教师的崇敬与追求,我们定能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绘出美丽的图画!
2011年11月28日
微格教学反思总结【第三篇】
《假如》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进行:
2、指导学习方法“由于这首小诗前三节结构相似,我采取了由扶(总结学习方法)到半扶到全放的教学方法,这样既突破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乐趣。
3、采取故事激趣的教学方法,在第一课时开始,我就激起孩子的兴趣,给他们进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使学生对马良对神笔有了一定的理解,又对神笔产生幻想,从而自然把他们引入课文。
4、课后让学生又尝到了做小诗人的快乐,我让他们接着小作者的写法,续写文章,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微格教学反思总结【第四篇】
高三语文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怎样克服复习中的盲目性,跳出“题海”,掌握复习的主动权,提高总复习的效率呢?这是每位高三教师和学生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根据我一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如下:
定向——解读《考试大纲》,强化目标意识,确定复习的总体思路
《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 导性文件,而《考试大纲》是依据《大纲》编订的。《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研究“两纲”(所谓“两纲”是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尤其要研究《考试大纲》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大纲》中新修订的内容,要有足够的重视。(如04年的“熟语”、标点等)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
其次,要引导学生研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及命题规律,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方法、规律,提高解题效率。这个工作首先要我们老师来做,我们心里有底了,才能引导学生一起来做。好多题目都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多层定语、状语的排列顺序,语句的衔接,语病的判识与修改等。掌握这些规律,不仅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还可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再次,要引导学生研究往届高考试题,因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而且往届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据此,要抓试题中稳定的部分,落实“稳定部分”的知识点,确保拿到基础知识分。此外,要让学生熟悉考题框架,熟悉各类题型,消除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同时,教师在专题训练时,也尽量应以往届的高考试题为例题。
事实证明,严格按照《考试大纲》来指导我们的复习与训练,是大面积提高高考质量的有效途径。
规划——强化计划意识,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语文总复习的计划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考试大纲》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第三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一星期便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量控制、定度控制的可控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所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固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现在在定量控制上分歧最大的是训练量的控制。到了后期,我们的做法是:以练评为主,一日一小练,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而练习和评讲都安排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根据学生实际,在一堂课开头的三至五分钟,我们开辟了一个小栏目——“时文美文欣赏”。那些针砭时弊的杂文、引人入胜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幽默风趣的笑话、贴切生动的广告,博得了学生的阵阵笑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激发了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
3.要有灵活性
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授法——高考语文总复习的方法
(一)针对考试要点,构建知识系统
在备考复习中,对众多知识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胸怀全局,高屋建瓴地复习才会是高效的。因此,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首要着力的。
首先,拾遗补缺,梳理归纳,点拨基础知识的整合,使之形成由一个个子系统组成的完整的语文知识网络系统。
其次,点明重点,拨开疑难,帮助学生排除知识障碍,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
再次,集中力量,强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不轻易放过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二)有效地使用练习
语言知识与能力宜分散。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训练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同时重视分类训练。随复习的进行,应多搞些与复习内容同步的分类训练,有利于在比较中强化复习的内容。分类训练是实效性最强的一种训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如果是高质量的,一般具有覆盖面大、重在能力考查、题型全面、赋分合理等优点,其分数有可参照性。但是,如果以综合练习代替分类练习,一是避免不了无谓的的重复练习;二是不利于分条、分块地掌握复习的重点。练习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的测试目标,即本题考的是什么,必须与《考试大纲》紧相挂钩。
(2)立意与命题的角度,即通过什么,或从什么角度来考查的。例如,通过给文章选择题目,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准确认识及作者的`感情倾向;通过关联词的选择,理解句间的关系;通过语句的转换,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3)干扰项是如何干扰的。干扰项的作用是“诱答”,特点是似是而非法,“似是”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有的涵盖过大,有的涵盖不全,有的局部偷换概念;有的单独看来是正确的判断,但文中未涉及;有的是文中谈此,而题中谈彼,即“论题偷换”或违背“同一律”。
(4)解题的思路和依据。试卷中的选择,一般反映不出解题过程的正误、思路的优劣。通过思路和依据的分析,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作适当的拓展。一次、几次或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再补充些同类性质、命题方式有变化的练习,不仅了解其“宗”、更了解其“变”,于“万变不离其宗”的训练中,把握试题的正确解答规律。
务实——正确处理高三语文教学中的若干关系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始终坚持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即应使复习成为学生学习上升的起点和深化的起点,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既要有知识的提高,也要有观点、方法的提高以及能力的提高。复习更应该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在组织总复习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学过程的以下几个关系。
一、阶段复习与总复习的关系
阶段复习和总复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阶段复习是正确有效组织总复习的很重要的部分。那种不扎扎实实搞好章节、单元复习,而是拼命赶进度,准备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总复习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存在“夹生饭”,也必然会发现学生在总复习时知识的掌握到处都是“漏洞”,无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
二、讲、练、评的关系
在复习中,如果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教师的“讲”则挤掉了学生的“练”,学生回到家还有一大堆题目忙着应付,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复习的主动权。因而必须注意复习内容的选择性,采取“精讲”的办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主动参与复习。精讲什么?选择学生的薄弱环节精讲,针对学生的提问精讲。有了“精讲”还要有“精练”。而且要重点练,练扎实,练到足够的深、广度。但练不是越多越好,须选择必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要求所有让学生练的题目老师都亲自选编并亲自做一遍,对每份练习要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本与参考资料的关系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要纠正学生将课本束之高阁,而一头扎进参考资料堆之中。老师也要摆正课本与复习资料的" 关系,对于复习资料应该让学生明确它是为学好和巩固课本知识服务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课本为导向和基础,用复习资料拓展知识的思路,不能本末倒置。要把教材和复习资料统一在知识结构上。对学生选用复习资料老师也要给予指导,注意适用性,以免把复习引人歧途。教师占有资料要多,而学生使用资料要少。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强制性训练如果不能,则结果不是事倍功半就是适得其反。高三语文复习正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训练。因此,首先要唤起高三学生主动投入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相反,不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引发其抵触情绪,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因此,要想取得复习的高效,作为教学者首先要研究高三学生语文复习的特殊心理,要抓住“满足需要”这个心理契机,通过教学材料的诱因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寓教于乐,培养兴趣。高三总复习是一项大运动量的工作,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必须提高学生复习、练习的兴趣。例如,一节课可以穿插进行说、写、看等多项训练活动,这样富有变化的设计复习安排,比单纯进行一项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表扬为主,鼓励为先。让学生自我感受到点滴进步,让他们自己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从而增强作题信心,提高兴趣。
第三,展示教师自身魅力,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甚至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多与学生交谈,达成课上的默契!
第一年教高三,要说经验其实还谈不上,只有点滴想法与同仁共勉!
信心 兴趣 习惯
——04届高职班语文教学反思录 一、 加强心理辅导,树立学习信心。
作为普高班中分流产生的计算机班的学生,大多是一些跟不上普高教学要求、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很差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走向朦朦胧胧,很少考虑,因此,对进入计算机班通常抱抵触情绪,很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在新班建立伊始,我首先自己树立信心,对他们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给他们讲上届计算机班学生高考成功的一些典型事例,告诉学生学计算机大有前途,应该及早树立专业思想;告诉学生只要肯学习,永远不会迟。学生缺乏自信,是由于极少体验成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为了激发他们的热情,我采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传递我对学生的关爱、期望。我每天早晨走进教室,总是微笑着,用热诚的目光看着每一位同学。对从随笔中了解到的自卑、厌学的同学,我更是亲近他们。我要使他们敢亲近我、喜欢我,从而喜欢学习。对认真读书的同学,我及时表扬;对认真做作业的同学,我投去赞许的眼光……我要求学生每天走进校园都要挺起胸膛,以良好的心态,微笑着迎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并时刻记住:我能行!我会学!我要学!
二、 激发学习兴趣,落实双基教学。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差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落实双基教学。如在“语序”复习时,我用“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的故事来说明中国汉语用词之妙:一字不改,只将词序变动,就可改变原意。一个常败将军,就成了敢于抗战的勇士,保全了性命;在“单句”的复习中,很多同学搞不清“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式”与“兼语句式”的区别,我就借用了英语句子来进行比较:
he asked if he could go home. (他问他是否能够回家。)
he asked me to help him. (他请我帮助他。)
语文教师说英语,学生很感兴趣,尽管这些学生可能对英语更不懂,但只要他们产生了听课的兴趣,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搞清楚。另外,在阅读复习中,我也尽可能利用《读者》、《散文选刊》、《中国青年》等杂志中的文章作为训练素材,用生动活泼、新鲜感人的材料代替枯燥乏味、陈旧过时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耐心讲、反复讲,配套练习,及时反馈,落实双基。
三、 培养良好习惯,学会主动学习。
培养语文能力 提高文化品位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有些急躁?是不是太功利了?初中盯着中考,高中咬住高考,单枪匹马,单刀直入,一条道上三年跑到底。殊不知语文表现了很强的综合性,中考、高考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低和知识面的宽窄,而各种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面的拓宽,却要慢慢来,却是急不得,需要我们不断引导、不断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些事情。可急躁情绪却由不得我们这样去做,功利思想更不让我们这样去做。于是充斥我们课堂的只是瘦骨伶仃的“语文”,只是枯燥乏味的“训练”,从而失去了语文的兼容和灵性,也就痛失一次次真正意义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良机,更谈不上和审美情趣了。
《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则进一步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含量,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努力方向。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第一,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充分利用教师的知识、经验和课堂组织者的优势,创新教法,精心施教,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性的自我塑造。
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相统一;
第二,在教和学的方式上,因材施教与因材择学相统一;
第五,在课程形态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