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精编(精彩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抗日英雄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勇敢无畏,捍卫国家尊严,以血肉之躯谱写了壮丽的抗战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抗日英雄人物事迹”,希望您喜欢。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1

1942年秋天,高苑县(今山东省高青县)北部的一个日军营地中,谁也没有发现,一个12岁的少年,在给日本人添水烧火之后,偷偷的拿了日本军的100发子弹,回到八路军队伍里。

这名少年,就是如今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司官村的一名抗战老兵——冯殿功。84岁的冯殿功老人,自1942年起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小几十场战役,直至1956年才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我从12岁开始跟着王京仁去当兵,一直到56年才复原回家,这些都是我当兵期间获得的军章和证书。”冯殿功老人将他的军章都小心翼翼的别在衣服的右侧,笔直的坐着,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冯殿功出生于司官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然而命运并没有赐予他一帆风顺。冯殿功六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父亲续弦,后母带着一个儿子来到冯殿功家,冯殿功就成了没有娘的孩子。

1942年,邻居王京仁成为抗日协会自卫队第十中队队长,看到在家无人看管的冯殿功,就对他说:“你在家又没人管,跟着我去打鬼子吧。”12岁的冯殿功就这样去了军营,当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由于年龄小,不受日本人怀疑,部队给冯殿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假装普通百姓为日本人“上夫”(音译),也就是给日本人烧水,“那时候,日本人常常让一些百姓去他们营地里干活、劈柴、烧水。”冯殿功以村民孩子的身份成功潜入敌营中。

“当时我记得,是南北两间屋,北边是维持会(汉奸营),南边是鬼子军,枪都在屋上头驾着,两个屋中间有个仓库,全是枪支弹药。我就从窗户里爬了进去,拿了100发子弹就往外跑。”冯殿功回忆道,“我往外跑着,后头的汉奸就大喊问我干啥去?我说找乡长去。那时候我个子小,衣服又大,把子弹藏在衣服里面,他们谁都没发现,就带着子弹回部队里了。”

1943年3月,由于队长王京仁在战斗中牺牲,冯殿功被分到了独立十二团,由于年龄小,冯殿功加入十二团后,并没有让他去上前线,而是让他在后勤处打打下手。后来,由于冯殿功熟悉马性,会骑马,就当了一名骑兵通讯员。

1945春天,部队接到命令,要前往高城打击汉奸老朱所在的一个营,汉奸老朱是当时高青和博兴让人闻风丧胆的伪军头领,仰仗着日本人撑腰,经常残害百姓。

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一个团的人跟着商团长,夜晚9点出发,从高苑县县城一直到高城,整整25里地,他们走了四个多小时的。“四个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累,一想到要去消灭鬼子,走多远的路,我们都觉得充满干劲。”

凌晨1点,到达高城镇鬼子炮楼驻扎地,八四团的战士采用包围作战战术,把炮楼悄悄的包围起来。2点钟,派先锋部队将炸药安放在炮楼北侧,引燃炸药,炸开城门。问起这仗是怎么打的,冯殿功老人说:“还能怎么打?我们拿着枪,看见敌人,我们就开枪。”

这场高城战役,整整打了五个小时。炮楼中所有敌军均被冯殿功所在部队消灭,活捉日本兵数十名。

“1945年8月15日,就是这一天,日本鬼子宣布投降了。”冯殿功老人说,“8月17日,我们前往周村八里河,去炮楼上上俘虏。”

据老人回忆,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其所在的八十四团于八里河缴获日军机枪四挺,重机枪2挺,步枪不计其数。“那时候的日本人已经不抵抗了,也不和我们打了,但是就是不交抢,我们周旋了好久,才缴获武器。”

日本人投降以后,均被送往济南,冯殿功老人的部队负责护送。“我们心里也恨,但是我们是军人,得服从命令,我们也是汉子,投降了,我们就不打了。”冯殿功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咬牙切齿。

抗战结束后,冯殿功老人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多次战役,1956年3月6日,冯殿功老人回到家乡,成了退役老兵,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司官村村民,同年,便于家中与同乡女子接了婚,成了家。“我爸很少跟我提他们打仗的岁月,我都是听村里其他老人说,才知道我爸是老战士。”冯殿功的儿子向营说道。

这名云淡风轻的老人,在70年前,用他的智慧和身躯,帮助我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编2: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有时,历史会是巧合;有时,历史会是一种必然。

巧合的是,同样是率部奋勇抗日以身殉国的着名将领,赵登禹和佟麟阁的牺牲日是同一天——1937年7月28日;而必然的是,他们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那就是“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沿着历史的足迹,再次走近卢沟桥。宛平古城墙上的弹孔经历岁月的洗礼已斑驳不堪,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硝烟;桥上的两排石狮子静静伫立,仿佛在回忆那段抗日英烈前赴后继、浴血疆场的铁血故事。

在宛平城东面不远处的西道口,有一座墓地,抗日名将赵登禹便长眠于此,和不远处卢沟桥南路的热闹不同,这里显得很安静。“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只有简单的11个字,却概括了他英勇壮烈的一生。

赵登禹自幼因家中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20xx年,年仅16岁的他投身冯玉祥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魔掌。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广大爱国官兵。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于是他们自制了一批大刀发给战士们。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还身先士卒给大家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的安全至关重要。经第29军军部研究决定,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

喜峰口易守难攻、险要天成。赵登禹率部与铃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喜峰口几度易手。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腿伤未愈的赵登禹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分路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临出发前他的一番战前动员慷慨激昂:“抗日救国,是我军人天职。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

此次夜袭砍杀日军千余人,炸毁大炮18门,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日本鬼子夜半身首异处,孰能不胆破?“之后俘虏日本兵时,总会发现脖子上多了一层铁围脖,据说是用来防备第29军将士的大刀片,那大刀砍下去时直冒火星子。”赵登禹将军的女儿赵学芬回忆,这场大捷让父亲率领的大刀队一战成名,后来作曲家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加速向华北派兵。7月27日夜,日军从北平、天津等地向第29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第29军各部队顽强抵抗,战争大规模升级。7月28日上午,军长宋哲元任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地区部队总指挥,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长开会,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

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第29军将士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第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

不久,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凶残狡诈的日军窥出了他们的意图,抢先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机枪封锁道路。

赵登禹乘坐的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时被炸毁,他身受重伤,警卫劝其撤退到安全地方,但他坚决不肯,继续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

突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对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北平城中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了。”赵登禹说罢壮烈殉国,终年39岁。

为表彰赵登禹抗日杀敌、为国捐躯的功勋,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原第29军将领何基沣专程赶到北平,将赵登禹和部分第29军阵亡将士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的西道口。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赵登禹家属签发了第80号烈属证书。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编3:抗战英雄左权的故事

左权1920xx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0xx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亲自为他写下了荡气回肠,彪炳史册的悼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为纪念左权将军,1942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根据辽县人民的强烈愿望,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将军戎马一生,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后人继承和学习。

1940年前后,日本侵略军对我解放区实行“三光”政策,在这个节骨眼上,太行山区又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左权将军一面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带领干部、战士开荒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一面带头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当八路军总部来到辽县麻田村时,左权将军听说民房不宽裕,就主动住在村中的一座小庙院里。从老乡家借来一张旧方桌,靠山墙用门板支了一个床铺,上面放着他仅有的一床薄薄的被褥,后墙上挂了一张画满红箭头的军用地图,窗台上摆了一大摞书,就布置好了他的寝室兼办公室。

左权同志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工作可以比别人多做,生活却不能比别人特殊。”炊事人员看着左权将军因工作忙累,身体一天天消瘦了,就把部队喂养的鸡杀了一只炖好,给左权将军端去。可是,他却悄悄的送给了伤病员吃。当伤病员又给他送回来时,他就生气的说:“你们在抢林弹雨中爬来爬去,挂了花,流了血,多吃点肉,养好身体,多杀敌人,不等于爱护我军吗?”左权将军就是这样,别人送给他的食品,他却不轻易吃一口,总是送给别人。

有一次,左权将军的袜子破得实在不能穿了,脚后跟补了三四层,再也不好补了,勤务员带着请示的口气对他说:“参谋长,用这个月的津贴费买两双袜子吧!”原来这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名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每个月才有5块钱的津贴,买了袜子就不能吸烟了。当时,战事频繁,除了战斗,每天都要熬夜工作。因此,烟似乎比袜子更需要些。他便决定:再想想办法,对付到下个月再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2

董存瑞,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6班班长,1948年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的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

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进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人民解放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进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国民党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郅顺义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董存瑞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坏了。国民党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民党军的火力死角。

而这时,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进攻的时间到了。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牺牲时,他年仅十九岁。

董存瑞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从儿童团长、民兵一直成长为主力部队的班长、战斗英雄,所走的正是千千万万农村根据地的革命青年共同的道路,也就是在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追求解放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党通过给农民土地,引导他们*地主老财,*帝国主义,从而唤发起冲天的革命精神。董存瑞恰恰是其中光辉的代表。

董存瑞牺牲不久,兵团的程子华司令员率前指人员进城视察战果,在隆化中学前见许多战士哭泣。程司令很奇怪,问他们打了胜仗为什么还哭?战士们介绍了董存瑞的壮举,令身经百战的程将军唏嘘不已。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6连6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请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登上*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并亲切接见了他。朱德也为其纪念碑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的母亲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里惟一的男孩,信中内容最多的是要求给老人当儿子。

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董存瑞》时,片中的董存瑞高喊出时代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不过,据当时掩护董存瑞炸碉堡并亲眼目睹他最后时刻的郅顺义回忆,不记得他喊过这句话。据电影《董存瑞》编剧赵寰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了‘*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那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3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那时中国国度正处在危机四伏、生灵涂炭的时候。不过,有一些无私无畏的人,英勇无比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是日寇的眼中钉,抗日的英雄,他们的光辉事迹使我们在今天感受到了道德的、艺术的、心灵的力量。因此,已故的抗日英烈们是我们人类历史中的巨星,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段:缅怀抗日英烈,感受历史的沉重

回顾中国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先辈曾经历过几十年的苦难历程,其中抗日战争是其中之一。在当时,国内内忧外患,前途没有任何指望。因此,中国有很多勇士为保卫祖国而自愿赴死。他们被我们要铭记,而这种铭记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第二段:研究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

历史不仅是客观的描述,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气质。借鉴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在重大事件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

第三段:学习抗战精神,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抗日英烈的精神可以开拓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在人生路径上站稳脚步。深入了解故事的人,会发现那里有战士在绝地抗争的无畏精神,有民族的宏大观念,同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自己,在克服执着和灰心丧气中保持耐心,并把自己的能力用在社会、国家和民族大局中。

第四段: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

抗日英雄激励人们向往自由和平,这种向往促使艺术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在文学或电影中,我们能够触摸到或深入认识抗日战争的故事,表示出历史的丰富性和重要性。这种文化载体使得历史事件更加庄重,而且我们更能深入感知那些英雄的光辉事迹,使我们更加看重历史和文化。

第五段:对于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寻找英雄、缅怀历史,这种历程不应该只是抗日英雄逝去的铭记和追思,而应该是我们学习前人的沉着、勇气和智慧、牺牲精神,勇敢面对前行途中的困难之路、克服种种不幸的挑战,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总之,缅怀勇士、追念历史、传承英烈,从抗日战争英雄的故事中学习,可以促进我们个人和民族的快速、稳健、正直发展。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的国家和生活,并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努力。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4

抗日英雄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奉献精神为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而战斗。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人,让我们明白了忠诚、勇敢和坚持的重要性。在对抗外敌入侵的过程中,每个抗日英雄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悟。本文将以五个主题分段,讲述抗日英雄们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谈论抗日英雄的人物形象以及其心得体会。

在抗日英雄的人物形象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字,如邓世昌、刘澜涛、黎明等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牺牲,抵御了敌人的进攻和侵略,保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团结、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力量。正是这些抗日英雄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继续前进。

第二段,叙述抗日英雄的价值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抗日英雄们身负抗战重任,他们的价值追求超越了个人的利益,而是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深知生命的宝贵,明白了牺牲奉献的意义。他们用生命和血肉之躯守护着祖国的边疆,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意识到,只有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抵抗。

第三段,探讨抗日英雄对于正义的信仰和对抗日战争的使命感。

在面对侵略者时,抗日英雄们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战斗。他们坚信正义,坚守自己的使命。在艰苦的战斗中,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勇敢无畏。他们对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信仰被深深铭刻在心中,为此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以实现自己的信念。

第四段,描述抗日英雄的坚持与毅力。

抗日英雄面对的是敌人的重重困难和艰苦,但他们从不气馁,坚守战斗的信念,坚持到底。无论是在饥饿的草地上,还是在漆黑的山洞里,他们都没有退缩,而是默默地坚持下去。他们深知,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五段,总结抗日英雄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启示。

抗日英雄们的心得体会不仅激励了他们自己,也启示了我们每一位现代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坚毅精神,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勇往直前。面对挫折,要坚持奋斗,永不言败。我们需要有自我建设和奋斗的精神,为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我们才能让祖国更加强大和繁荣。正是通过抗日英雄们的事迹和心得体会,我们能够认识到奉献、坚韧和勇敢的重要性,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抵御困难和挑战,为民族的繁荣和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5

近日,我读了一本描写抗日英雄九儿的书籍,书中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九儿是白求恩救死扶伤的代理人,承担了照顾伤兵和救治百姓的重任。在故事中,九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成功拯救了众多的病人,而且对付了许多敌人,在战争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九儿的故事,我明白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更深刻意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人应该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勇敢和决心。

九儿的故事给予了我深深的触动。在那个战火纷飞、人民痛苦的年代,九儿作为一个平凡的医生,牺牲了自己的生活,放弃了舒适的离开,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白求恩的团队中。九儿的故事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尽管外界环境凶险而严峻,九儿仍然坚定地追求救死扶伤的事业,始终保持着信念,献身于充满荆棘与危险的战场。这让我想起了那个英雄的年代,每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协作无间,壮士断臂的革命精神已成为历史的优秀遗产。

在九儿的故事中,我也看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白求恩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所有成员的默契与配合。每个人都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协作无间地为伤兵和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计较个人名利,只是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默默地为了保卫人民的幸福而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九儿也没有因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而压制他人,而是与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以团队的力量共同应对战争的挑战。正是因为大家的团结和协作,整个团队才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九儿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勇敢和决心。在九儿的故事中,我看到她勇敢地面对并击败了敌人。每次她背负着重伤的伤兵出去救治,都有可能受到日本鬼子的袭击,但她从未畏惧,以坚定的意志和机智的应变能力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杀,保证了伤兵的安全。这种勇气和决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日复一日的困境和危险中,九儿始终保持着善良和勇敢,她的坚韧和无畏令我敬佩不已。九儿在故事中的行为激发了我自强不息的勇气,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心怀正义,不畏困难,就能克服一切困境。

通过九儿的故事,我受益匪浅。九儿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人应该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勇敢和决心。这些都是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应该学习的品质和精神。九儿的故事让我对那个英雄的年代充满了敬佩和景仰,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和平而幸福的生活。而今,我将以九儿为榜样,时刻保持对人民和社会的关怀,并且努力通过个人的努力,为构建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6

寒假里,我看了《抗日英雄》中王二小的故事。

故事里说到王二小加入了儿童军团。有一天,王二小去放牛,顺便去给八路军打探消息。走着走着,遇见了凶神恶煞的日军。日军想扫荡八路军,但是又不熟悉山里的地形,于是就强迫王二小带路。看到这里,我不禁为王二小捏了一把汗,如果是我,我一定吓得手脚发软。但是王二小非常冷静,他不慌不忙带路,心里暗暗打定主意。日军小看他,以为只是个孩子,放松了警惕。这样,王二小轻而易举地把日军带入了八路军的陷阱里。日军一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枪声就响了起来,八路军大获全胜。可是可恶的日军一发现自己上当了,就杀害了聪明勇敢的王二小。

在王二小身上,我学到了遇到困难和危险绝不能自乱阵脚的心态,懂得了他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更明白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看完《抗日英雄》,我非常激动,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好本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7

2、“八女投江”,为掩护抗联大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

3、杨靖宇,忍饥受冻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全是树皮草根与棉絮;

4、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6、左权

永远的丰碑 左权:党之模范

7、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8

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很难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辛和牺牲。然而,通过学习抗日英雄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奉献和勇气。抗日英雄有很多种类,例如军事将领、游击队员、间谍等。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和贡献,而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够享受到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

第二段:感受抗日英雄的精神力量

抗日英雄的精神力量令人震撼和敬佩。他们不仅认识到日本侵略的严重性,还意识到只有与敌人进行正面对抗才能保卫家园。他们宁愿以身殉国,也要为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奋斗。他们无私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懂得坚守信念与追求正义的重要性。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境,我们都应该铭记抗日英雄的精神,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第三段:学习抗日英雄的奉献精神

抗日英雄的奉献精神无私且伟大。他们舍弃了亲人和家庭,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巧妙地战胜敌人,发动群众,对抗侵略者。他们牺牲个人的幸福和安全,只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奉献与无私的力量。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能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无论是大是小,都有意义且值得称赞。

第四段:对历史的反思与思考

通过学习抗日英雄的故事,我们还能够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思考。历史是我们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过去的错误和教训。抗日英雄的伟大事迹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并警示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要重蹈覆辙。回顾历史,我们还能看到国家的强大和团结的重要性。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因此,抗日英雄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勇往直前,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第五段:学习和传承抗日英雄的精神

最后,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抗日英雄的精神。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树立起担当责任、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也应该传承抗日英雄的爱国情怀,在他们的精神激励下,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平,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总结:

抗日英雄的故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抗战时期的艰辛和英雄的精神。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敬畏,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传承抗日英雄的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共同努力。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9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结果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10

近年来,随着抗日题材电视剧的热播,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关注和研究也逐渐增多。在这个背景下,抗日英雄教育成为了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和了解抗日英雄的事迹,激励着大家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在抗日英雄教育中,我从中感悟到了许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抗日英雄教育让我深刻领悟到伟大和平的珍贵。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许多无辜的生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抗日英雄用他们的生命守护着家园,保护着同胞们的生命安全。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站出来抵抗侵略者,为了和平而奋斗。这让我懂得,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及为之付出的代价。

其次,抗日英雄教育让我明白了自强不息的重要性。在抗战胜利的大背景下,许多抗日英雄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抵抗,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不屈的精神和不放弃的意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来胜利的曙光。这对于我而言,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不动摇、不言弃。

再者,抗日英雄教育使我深受其感召,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抗战胜利取得后,祖国变得更加富强,人民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让我激荡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发了秉持爱国主义精神的决心。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无论是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还是将来从事国家事务、为人民服务,我都有责任和义务走在祖国的前列,让人民的幸福更进一步。

最后,抗日英雄教育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抗日英雄面临生死考验时,往往能够冷静、坚毅地面对,他们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没有什么比保家卫国更重要的事情。这让我明白了人生中应当追求的东西,并在追求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与之相对比,表面的功名利禄和物质的追求显得微不足道,人生的真谛在于追求真正的精神成长和价值实现。

总之,抗日英雄教育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了和平的可贵和自强不息的重要性。通过抗日英雄的光辉事迹,我们渐渐明白了爱国热情的力量,激发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抗日英雄的故事唤起了人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启发着我们去追求人生的真谛。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有着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公民,为了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抗日英雄教育精神的传承,既是对抗日历史的纪念,也是对英雄精神的赞颂,更是对未来的寄托,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发扬抗日英雄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未来继续奋斗。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11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漫长而惨烈的战争。作为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抗战英雄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召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启示着我们应该如何坚定信仰、勇敢前行。

第二段:抗战英雄的勇气与牺牲

抗日战争期间,无数的抗日英雄涌现出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站在民族的最前沿,保护我们的土地和国家。他们有些人善于潜伏,悄悄摧毁日军要塞和兵器,有些人用自己的生命保护队友。其中有许多英雄杀敌无数,甚至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第三段:抗战英雄的信仰与使命

抗战英雄之所以能矢志不渝,坚定心志,是因为他们为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他们将信仰融入到使命之中,将理想引领着他们不断前行。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民族的尊严和荣耀而战。

第四段:抗战英雄的创新与智慧

抗战时期,中国士兵虽然数量上劣于日军,但他们有着语言、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了迅速适应新的战争环境,他们展现出了非常强的创新与智慧。他们用土法、凿壁偷光等方法获取情报和武器,也利用地形、气候、风俗等因素制造战争的不利条件,从而在有限的条件下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战果。

第五段:历史的评价与启示

抗战英雄塑造了我国的抗日英雄形象,并创造了新的抗战伦理。他们坚定信仰、冒死奋斗的精神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坚持信仰和牺牲的精神,发扬光大,贯彻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带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人们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篇12

王朴,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勇的小战士。在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浩劫中,许许多多的人们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朴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我在阅读王朴的事迹后,深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的抗日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我坚守信念,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勇气和动力。

首先,王朴抗日小英雄的感人故事让我懂得了作为青少年要有担当和勇气。王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家境困难。然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他的父母为了他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将他送到一所城市的学校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立志要为祖国复兴而战,主动请缨参军。虽然他的身高还不足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但他的毅力和勇气让他成为了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小英雄。他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战胜了困难和逆境,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他毫不退缩地投身到战斗中,表现出了担当和勇气。在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深地被王朴坚韧不拔的品质所打动,我明白了作为一个青少年,我应该要有无畏的精神,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王朴抗日小英雄的事迹让我认识到了爱国情怀的重要性。王朴的爱国之情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动容。他的家境虽然贫困,但他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懂得了祖国对他的养育之恩。在战争面前,他选择了为祖国而战,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场上。他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为了祖国的繁荣兴旺,他不顾生死,舍小家,顾大家,无限热爱和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用他的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个个英雄传奇。他对祖国炽热的爱和对国家前途的坚信让我深受感动,激发了我要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再次,王朴抗日小英雄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进行抗日战争,形成了众志成城的战争局面。对于如此巨大、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志成城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唯一选择。而王朴在战斗中与同志们同仇敌忾,互相扶持,共同面对敌人的残酷压迫。正是因为他们团结一心,不计较个人得失,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王朴的事迹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作为一个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与同学们互帮互助,在共同的目标下共同奋斗,相信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王朴抗日小英雄的事迹让我看到了奋发向上的力量。在战斗中,王朴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勤奋学习的优秀品质。他通过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事迹告诉我,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不辜负对祖国的赤诚和对人民的承诺。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就会联想到王朴,在他的身上我找到了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我明白了只有奋发向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王朴抗日小英雄的事迹给了我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他的抗日精神让我懂得了作为青少年要有担当和勇气;他的爱国之情让我认识到了爱国情怀的重要性;他的团结合作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他的奋发向上让我看到了奋发向上的力量。王朴的事迹已经深深地激励了我,我将会坚守信念,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48 3754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