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奖章设计论文(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校园奖章设计论文(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第一篇】
桥梁是用来跨越障碍物,保证线路通畅的人工构筑物。
从实用角度出发,桥梁设计师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桥梁使用功能,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使用年限内的坚固耐用,力求做到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可行,在此基础上,尽量兼顾美学特点,将景观设计融于其中,做到桥梁整体与自然相融合,即景中有桥,桥中有景。
近几年,桥梁景观设计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桥梁设计中,这将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以及自然的状态。
桥梁景观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单位所制定的桥梁景观建设标难和要求、景观开发利用目标和要求、地区规划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规划等,结合桥型特点、交通特点及桥位周边环境的自然地理风貌特点、地形地质地物特点、人文特点,在桥梁结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美学原则对桥梁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的景观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
“景观”既要有“景”又要有“观”,即既有景色又具有观赏性,在桥梁景观设计中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座桥就是一处景观,它处在自然环境之中,又要融于自然环境,才能使人造建筑物与自然统一协调,达到景观设计的目的。
设计方面。
景观设计并非单独存在的单元,是在众多条件之下的合理布局,刻意的追求标新立异,可能会背离桥址处本来的风貌,使桥梁景观脱离了设计的初衷。
因此,要进行景观设计,还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等进行了解,从而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已建成的具有景观价值的桥梁,并结合桥梁本身的结构特点来定义桥梁景观。
在桥梁使用功能基础上的美学设计应不降低结构承载能力、结构刚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使用寿命。
经济、实用性。
桥梁的建设主要是起到沟通的作用,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促进经济上的交流和发展,景观设计要在保证桥梁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力图达到桥梁功能、安全、经济和美学的协调与和谐。
对于桥梁的整体建设投资,应该进行合理的分配,使景观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杭州湾跨海大桥,离南岸14公里处的一个本来就有沉积的淤滩上建立了一处海中平台。
施工时,利于物流。
施工结束时,平台将成为集救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桥中转运站。
平台上还拟建t望塔,风和日丽时,南可望慈溪庵东水路湾村的桥墩,北眺海盐郑家埭。
所以这个平台于潮流无碍,同时作为一处景观平台,不失为美妙的设计。
精神层面。
桥梁的建设,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背景,昭示着城市蓬勃的生机。
通车后,若其线形流畅、气势恢宏,能给人以亲近感觉和特别的美感,那么无疑这对于通行的人们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显示着城市不同凡响的时代特征。
3、桥梁景观设计时可引入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在桥梁景观设计时可以将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其中。
园林景观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也符合了桥梁景观设计的初衷,使桥梁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与环境的融合。
桥梁本身即是一处景观,将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于桥梁设计中,使桥梁在其架构、外观、色彩、照明等方面更贴近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气息,更加凸显桥梁的与时俱进和象征意义,这也是现代化桥梁建设的一种需要。
环境景观。
桥梁是一座人工建筑物,如将其放入自然环境中,难免会觉得突兀、不协调。
那么在景观设计中,就要改变这种生硬的添加,赋予其自然生动的感觉。
首先根据当地的自然地貌和交通需求等,来定义桥的类型;然后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桥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亦可利用雕塑、雕刻等方式来体现当地的风俗文化。
4、结语。
桥梁的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桥梁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也是文明发展的象征。
人类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应保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真实性,桥梁景观设计则符合了这种迫切的需求。
因地制宜的选择桥型,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虑,满足技术和景观美学的需要,是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滕玉军.桥梁景观设计与效果[a].山东交通科技.2010.
[2]高海涛.我国桥梁景观设计[c].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
[3]潘世建,杨盛福.桥梁景观[m].人民交通出版社..
[4]鲁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5.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第二篇】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主要的设计方法是“艺术设计法”。“艺术设计法”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主流趋势,其倡导将艺术理念融入景观设计方案中,体现出“自然、绿化、优美”等基本的艺术要素。
1.布局法。
结构布局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在空间布局上把握住景观的分布形式,才能从宏观上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并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其次,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布局法要求设计人员从局部、整体等双方面考虑造景规划,尽可能使园林区与周边规划区相互协调起来。
2.自然法。
园林景观是来自于大自然灵感设计的人造景观,遵循大自然规律是城市景观艺术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当掌握充足的自然元素,根据绿色景观中吸取的灵感展开设计,以保证城市景观规划达到预期的美观效果。这些都是自然法设计应当掌握的生态理念。
3.修饰法。
并非所有的园林景观都要重新设计,为了节约城市绿化改造的成本耗资,政府可以采取修饰法进行设计,合理地利用原有绿色景观的空间区域。从绿化属性进行划分,园林景观主要有软质、硬质等两大类别,修饰法在两者间的应用方式略有不同。软质景观主要是自然保留的物质,包括花、草、树、木等原生态植物,设计人员只需对其稍加修饰或扩大空间,便可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硬质景观是人工改造形成的景观区。修饰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人工工艺的改造要求,减小手工造景规划的难度。
4.综合法。
随着园林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多方面的认识,这也使设计师工作面临着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设计来说,设计师必须要懂得如何运用综合式的手段调配景观区域,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景观绿化效果。以水陆造景为例,设计人员先以水景设计为主。选定某个水景区域展开布局之后,再考虑陆地造景中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例如,先设计水域景观的给排水结构,对管道布局详细地考察规划;再对周边配套景观植物实施绿化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改造效果。
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搞好城市环境不仅能提高人们日常居住的环境,也是改善城市风貌的有效方式。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将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改变旧城市风貌的有效措施,也是带动区域环境优化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人员应深刻体会艺术性设计方法的内涵,并结合城市园林景观要求拟定设计方案。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第三篇】
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艺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公共艺术为研究主题的会议、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更是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和权力机构都是相对的,它讨论的是社会的公共事项,可以说“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共舆论”,它是对社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的肯定,是人们对基本权利的享受。“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公共艺术是共享的,而非个人,是以共享和交流为前提的。笔者着眼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结合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践,探究公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引发的思考和体会,就如何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公共艺术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公共大众的共同意愿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载体是公共活动场所,其面对受众主体是公共大众。公共场所是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的场所,另外其又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它的文化表述功能。就是说,这个“空间”是物质的实用的,同时又不是纯粹的“空”,而且有着非实用性的文化表征功能。正是这种文化表征功能的非实用性、非物质性,才证明着和叙说着这个空间的公共性,即人人都可以“分享”,都可以拥有,所以,才叫做“公共空间”。这才是“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质,体现方式就是“公共艺术”。这就涉及对公共艺术的公共要求,即它是公众的。
(一)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从操作层面上看,公共艺术是由公众、艺术家以及投资方,针对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众关注的社会主题,经过沟通合作,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有了公共合作的性质。而其中的投资方往往是政府或某一社会团体,而后者也是在政府规范下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投资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公众行为。而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一些开发商也把建筑开发的部分预算用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小品的建设,但往往是应付了事,效果也比较一般。但不管如何,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二)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必须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林强(莆田学院福建省351100)摘要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公共大众位于公共空间中,公共大众可自由观看和介入;另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应该尽可能地表现民意,以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隔绝的状态。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公共艺术的`服务主体是公共大众,只有通过公共大众的使用和评判,才能鉴别其优劣。因而公共艺术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里要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满不满意,只有他们最具有发言权;其次,公共艺术设计一旦完成,就要置身于公共环境之中,接受公众的使用、鉴赏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评头论足,也可能是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批评。
二、公共艺术设计要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本质上是人类思想解放在艺术上的必然反映。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是广大公众普遍关注的、参与和认可的,并且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自由讨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状态,因而其审美具有时代代表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艺术可看作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繁荣的标志,也可以看作是彰显时代风貌,昭示公众情感的形式之一。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力,必须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城市的复制现象从南到北蔓延开来,而公共艺术的发展也难逃其难。大多数的公共艺术设计都存在着盲目亮化、互相攀比、抄袭滥用的流弊。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根本不考虑本来的人文、环境、自然与实际发展状况,急功近利,盲目跟进,浪费资源,严重违背了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使公共艺术的品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城市里的“步行街热”、“市井文化雕塑热”、“休闲文化广场热”、“图腾柱热”等等,甚至颓废的、与人类精神背道而驰的所谓的前卫艺术也毅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都是对公共艺术审美情趣的误解和亵渎。
作为受到公众制约的公共艺术设计不能是身处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也不能标新立异,让公众不知所云而敬而远之;更不能“原模原样”没有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创造。而应该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结合,既有审美的境界,又能为公众所接受,即所谓“公共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要群众化”。
成功的公共艺术都会强调重视艺术作品个体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协调,关注公共大众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要求。注重艺术作品与公共大众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构造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
三、公共艺术设计要传达公共社会的“公共精神”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与其它艺术不同,必须具备更深层次的社会艺术责任,必须抛开其材质、形状、色彩、风格、样式等表面因素,深入公共艺术的内涵,反映和传达时代精神。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面孔,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和素养。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要,公众的喜欢比艺术家个人的喜欢更重要。俄罗斯艺术批评家爱森斯坦指出墨西哥壁画绝妙地证明“一个真正卓越的艺术家首先是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及其对伟大思想深信不疑的表现者,这种信念愈强,这个艺术家就愈伟大”作为一位致力于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作品与公共环境的需要相吻合,还要使作品服从公众的审美需要,甚至迎合公众的审美习惯与情感诉求,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一种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去传达人类至真至纯的崇高情感。
(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际,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也是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的主旨和意义。
(二)公共艺术应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产物,它的第一要义就是让艺术走出博物馆,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走出高等院校,而直接进入公共空间,进入公共生活,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共艺术设计的大众化、平民化,是现代设计的本质所在,也是现代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是因为自现代文明以来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体现了人类的本质要求。只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并体现这些思想的艺术设计,才是最先进的设计,也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的民主化、平民化的传达就是让公共大众感受到公共空间的美好。它不是概念、不是标榜、不是象征,而是实现人文关怀的福祉。
四、结语。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内在规定性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公共大众是公共艺术设计使用和评判的主体,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只有充分反映公共大众的意志和审美,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的“公共精神”才能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也只有实现了“公共性”,公共艺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第四篇】
摘要: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有房可居,更多的聚焦于生态美观、品味时尚的建筑景观。这就对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外立面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他集合并统一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构造及周围环境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建筑外立面的装饰设计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关键词:建筑设计;外立面设计;风格设计当今社会正处于新旧设计观念体系的过渡期,如何做好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体系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国外建筑立面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视角及理念,不能盲目的独立设计建筑外立面,要将建筑外立面与社会环境及人群进行对话。一、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定义建筑外立面是指建筑与外界接触的所有外界面,很多学者都只将建筑外墙体成为建筑外立面。但由于一些几何图形的建筑外墙面与屋顶呈现出极强的连续性,难以区分,为了便于特定的观察角度,就需要将屋顶纳入建筑外立面的范畴中去设计。建筑的造型风格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自然形成的,由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组成直观的形象。它是一种艺术观象,具有一定的特征。[1]二、建筑外立面的主要风格通常建筑外立面安时代特征可分为三种:古典风格、现代欧陆风格和现代简约风格1)古典风格:分为西方古典和东方古典。西方古典:“古典三段式色彩”、不同的装饰处理、穹窿顶,深褐色、灰绿色等深色板岩砖。暖色调小规格面砖贴面于外墙。山花尖顶、饰花柱式、宝瓶或通花栏杆、石膏线脚饰窗。在色彩方面则常采用沉闷的暗粉色及灰色线脚相结合。多应用于保留或翻新旧城改造中的古建筑,或城市中的特色化建筑。东方古典:以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最具代表性。中国的“木”结构建筑艺术在群组建筑、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都相当的精湛和纯熟,在世界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传统建筑,例如: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等,都展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魅力。同时,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重私密性:颇高的围墙,宽主街,窄胡同,继而是豁然开朗的庭院,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神秘感。2)现代欧陆风格:采用三段式色彩、底部以深色天然石材为基座,中部用暖色小规格面砖饰面,上部运用浅色涂料进行装饰,顶部以现代欧式小坡屋顶,正立面为对称而平衡的豪华门廊。在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大胆吸取“欧陆风格”的一些处理手法,取其精华,并加以改善应用于自身,塑造出现代欧陆风格的新特征;在装饰手法上,充分运用玻璃幕墙、铁花栏杆和宝瓶状女儿墙等现代简约装饰,营造出简约、轻盈、典雅的氛围。3)现代简约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大气、简洁。倾向于用现代的材料和建筑技术来创造符合现代特征的建筑作品,摒弃繁琐而无用的装饰和已经完全失去新鲜感的历史上固有的风格与样式。简约主义风格的特点就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与此同时对色彩及材料的要求也非常高。其风格在形式特征方面的表现多为平屋顶、不对称布局、大面积玻璃以及光洁的白墙面等。简约设计往往非常含蓄,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外立面简洁流畅、色彩明快跳跃、多用几何线条进行装饰,很强的体块、波浪、流线等特征,在立面上有着很强的立体层次感。三、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原则1)主要以时代文化、建筑风格、地域文化、周围城市环境定位、人口素质2)建筑外立面设计要以建筑的整体构造为依托,建筑的设计表现与建筑构造之间的和谐是衡量整个建筑外立面设计程度的重要标准。建筑细节的设计前提便是建筑造型的整体构造,同时建筑造型的整体构造也为建筑细节的设计提供了大的思路和方向,从而在大方向下设计的多种多样,从某种意义上,建筑立面设计是对建筑整体设计的一种完善和细化。四、建筑外立面材料运用1)石材:如干挂石材给人以高端厚重第一文库网之感。2)木材:它可以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建筑的外立面中,给人以古朴、原始、贴合大自然的感觉。是园林、休闲度假建筑的首选材料。3)陶瓷面砖:各色饰面砖组成千变万化的图案及色彩斑斓的色彩,在这方面饰面砖比干挂石材更加灵活多变,同时饰面砖经久耐用,更注重样式与色彩的搭配以保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4)涂料:色彩可任意调色,质感丰富。用于建筑外墙立面更加安全不存在脱落危险,并且对以后建筑的翻新较为容易。再耐沾污性方面使用优质的涂料将与瓷砖同样抗污。5)玻璃:既能对空间起到分割作用又能给人以相连的感觉,在冬季还能对室内的热辐射反射回去,从而节约了冬季的取暖费。夏季还可以阻止室外的热辐射进入室内,从而节约空调的制冷费。同时玻璃可以半透明且带颜色,为建筑外立面的设计添姿添彩。6)金属:塑铝板、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质地均匀、强烈的光泽度且能被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高强材料。近些年来被广泛使用,具有极强的立面造型能力,开创了另一个建筑时代的新起点。五、建筑外立面的造型设计建筑外立面的比例、色彩、尺度、材料及虚实节奏感都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的效果。1、色彩建筑的色彩是建筑外立面造型的最直接体现,是映入公众眼帘的第一因素。通常情况下,体现在公众眼前的建筑形象通常取决于建筑的色彩与形式。建筑的色彩与建筑的形式相辅相成,可以充分地表达建筑外立面造型。和谐的色彩与形式搭配,再加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使得建筑外立面造型给人以舒适、温暖之感。2、造型设计建筑外立面的造型设计有加法、减法、穿插与旋转等。这些造型设计使得建筑的外观更加活灵活现。当然,造型设计并不是毫无章节规律的随意改造,更不是天马行空地肆意想象,设计表现和建筑构造需要保持协调一致,这也是衡量建筑形式美的重要标准。局部以整体为依托,确保局部设计风格和整体设计风格的统一;装饰性设计表达建筑寓意、深化建筑内涵,构造性设计增强力学美感、完善建筑功能,确保装饰性设计与构造性设计的协调一致;以及遵循设计规律,确保比例、尺度和秩序的协调一致。3、和谐统一建筑外立面造型需要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建筑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任何建筑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再精美的建筑即使应用再先进的技术与材料,如果没有了外在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就会失去生命力。不论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形式美学基本原则dd多样统一。建筑外立面造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历史渊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局部设计,建筑的美感来源于外部环境与建筑造型的和谐搭配。缺少了这份和谐统一,那么就没有了建筑造型的美感与魅力之谈。4、造型设计及表现建筑外立面的设计是建筑理念的直接表达,也是建筑魅力的直接体现。例如,建筑总体布局的对称式布局和不对对称式布局,对称式布局能带来较好的平衡感,而不对称式布局更为灵活,两者各有其优点;再如,建筑的入口设计如果设计成转折入口通经,则会拉长进入建筑的时空距离,丰富了审美体验的过程,同时,也增加了见着景观体验的趣味性;建筑外立面造型的主题所突出的竖向墙柱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等等。六、结语在建筑外立面设计过程,不仅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也要区分不同的形式,更要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律。一个成功的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该是科学的、艺术的、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妙的感觉。观看者则是通过眼球所传达的视觉感觉,而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美学设计和内部的理性分析,这里面的共性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感。参考文献:[1]车轮.《建筑造型主义与形式美》.陕西建筑与建材,(8):1~2[2]彭雷,蔡海燕.深度探讨影响住宅立面造型的因素[j].科技资讯,2009,(12).[3]何小娥.多层住宅外立面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第五篇】
高校公共设施设计与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也是体现该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校园公共设施既能体现该校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内涵,也能体现该校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形象。本文针对高校内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加以分析总结,以期对设计者有所帮助。
校园公共设施包括校园道路标识系统,校园休闲景观系统、校园垃圾处理系统等分类,公共设施是在公共场所服务于大众的设备或物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设施发展趋于多样化。现代高校内的公共设施起着协调校内外师生与校园环境关系的作用,是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计师如何创造出符合现代高校校园生活需求的公关设施,使之与高校整体发展协调,公关设施的设计方法尤为重要。
高校公共设施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种特殊的校园艺术品。对于宣扬校园文化,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公关设施主要有一下用途。
1.导视作用。
以传达视觉信息为主的设施,包括道路标识、建筑物标识。主要形式有路牌、路标、宣传栏、广告招贴栏等。
2.卫生作用。
以清洁卫生为目的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垃圾站、卫生间盥洗室等等。
3.休闲作用。
以游憩休闲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有公共座椅、台桌、景观小品等。
1.与校园整体规划相协调。
现今高校的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师生乃至社会人群的关注,校园环境是否协调统一直接影响对整个校园环境的评价。高校公共家具的外观造型设计也要与校园整体规划相一致,才能满足整体的统一性。虽然公共家具都是单独的个体,在局部环境中各自独立,承担各自的使用功能,但是在整体系统中,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即便单体家具设计构思新颖,创意独到,但如果不能与整体校园环境协调统一的话,依然是不成功的设计。
2.与校园文化发展相吻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校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不同高校推出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出:校园文化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共同创建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除课堂教学、实习、设计及校园基础物质建设之外的一切校园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校风学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学校的传统与习惯、学生社团、校内文体活动、学校电视、广播、报刊、环境布局、美化等方面。高校公共家具在校园中是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物质设施,例如宣传招贴栏,路标路牌,另外还有校园内的景观小品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表现载体,因此在高校公共家具设计时要符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特色。
3.与人性化设计相匹配。
为了满足校园公共场所活动的不同需求,在进行设计时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师生群体的需要,怎样使他们在使用中感到便利、安全、舒适是设计此类产品必要的考虑因素。
1.整体环境与单体设施的协调统一。
整体环境协调与否关系到一个高校校园环境的规划程度水平高低,设计师在设计公共设施的单体时,第一应时刻注意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性。例如对色彩的选择、材料的运用、纹样的处理等方面。其次设计方案应进行反复的比较推敲,以大环境树立全局观,但同时要注重细节的表达,也不可过于笼统粗糙。第三,在每一个不同的单体设计时都应具有统一表现的元素,即共性表现,以达到统一的目的,使局部的单体与全局的整体环境相融合,实现统一中有变化,个性中体现统一。
2.视觉化效果的协调统一。
在现代化的高校校园中,视觉标示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要素,因此在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配色和装饰时,必须注重视觉效果的完整度和统一性。首先,高校的校徽、校旗和校园文化等符号标识,应合理地体现在公共设施之中;其次,色彩是视觉系统中最易显现的元素,在选择配色方案时应尽量选取该校校园内的特色色相,同时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与该地区地域特色相协调;第三,在设计时应注意将该设施与周围的景观设计风格相统一,不能过分跳跃突出,把握全局效果,这样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衬托校园整体环境。
3.功能与形式的协调统一。
公共设施的功能与形式两者之间是一种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公共设施产品应充分考虑二者之间这一基本关系,并将其充分融合。高校公共设施服务于校内师生,功能性必须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设计者在对单体设施或组合设施产品创作时,必须先了解该产品的主要用途和服务对象,在功能需求方面尽可能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体现功能使用的科学性。同时,在外形审美与视觉环境方面,形式美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当代高校对校园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设计师应尽可能多考虑校园文化、地域特色、整体配色方案等形式美元素,使功能与形式完美协调,和谐统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等方面在不断提升,高校公共设施设计要求设计师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掌握合理的设计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求,使高校环境整体统一协调,营造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第六篇】
创意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创新与创意产品的发展承载着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对于时尚、前卫、活跃的大学生们,学校创意文化产业的挖掘塑造与创新推广,有利于同学们在文化产品中感受到强大的学校文化魅力,这不仅对增强学校文化、提高学校的知名影响力有着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更是为广大学子感恩感怀母校,心系母校提供一种途径。
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依据数据显示,年的gdp总量约为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将近%,以平均汇率估计,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gdp约万亿美元,虽然总值在不断生长,但是中国在文化产业方面依然较别的国家落后,开发文化产品类人员匮乏,没有太多的创新创意,太多的模仿使得中国的创新思维一直没有涌现出来。
就现在而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长期以来,融资机构没有合理的融资机会给予企业,渠道十分不顺畅,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文化创新创意企业发展的问题。并且顺应文化工业发展水平的融资工具还非常短缺,政策扶持力度不强,许多中小型企业无法继续开办;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在于创新性,其中包括本身具有创意天赋的人才,也包括将创意产品商业化带向市场的人。因此如果缺乏原创性,我们将在分工中一直处于模仿和代工等低水平制造环节,所以能够有一个创新型的思想队伍无疑是开创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宝典;[1]再次,中国一直没有特别优秀的文化创意品牌,许多企业都是中小型,没有品牌影响力,因此开创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是重中之重。
文化创意产品行业,是以我们很熟悉的个性产品定制产业为主,当今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不满足于现成商品,因此文化创意产品非常适合学校这个文化市场,另外在高校中,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一直是个空白,很少有比较全面的文化创意市场,所以开拓和推广学校创意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平台。
产品品牌化效益低。学校文化创意产品没有比较出众的品牌,虽然是设计人员设计,但大多数较为普通没有特别大的创新性,销售商仅仅满足于初级生产,忽视了对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创新,致使学校文化产品不能走企业化和品牌化的道路,而且在私人订制专属产品上没有太多明确的标准判定,许多顾客以个人的喜好去评价,没有良好的公正性。
线上线下电商平台利用效率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创意品的消售方式很单一,大多数只有线下销售,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在实体店中进行消费购买。大多数的制造者和经销商固守传统的批发、零售模式,没有开发新型的电子商务渠道,低效率的线下购买无法提升订单数量。
1、“线上线下”电商营销策略。
“线上线下o2o”销售模式。线下以传统方式销售文化创意产品,在各大高校招收代理分发传单,提高知名度,并且将在学校固定区域成立画室和手绘创意基地,将大量喜爱创作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创造出更非凡的创意品,在后期可以将一些优秀功底的朋友纳入团队;线上方面将开设一定的公众平台和淘宝店铺以更方便更多客户购买了解到品牌,并且在一些门户网站积极发表刊登文化创意产品的新闻,提高品牌知名度。
2、c2b客户服务模式。
c2b模式更加注重于用户资源的转化,强化文化品牌概念以获得消费者认可,使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品牌印象。私人订制创意品就是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打造专属的定制产品,使得产品更加具有专属性和独一无二。
人才是创新产业生长的核心焦点,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当努力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一份属于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更多创意人才创造出更好的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
5、完善政策法规,以对文化创意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五、开发学校文化创意品牌运营项目――“优趣文化创意坊”运营模式。
1、项目简介。
该项目主要是以学校风景、风采、青春记忆为主题,开发出一系列学校文化创意产品,如图2所示,紧密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潮流,将渠道扩展至线上结合线下营销,打造属于高校的“优趣”品牌,理念价值在于可以作为学校文化环境的宣传及学校美景的传播,而更为珍贵的意义在于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深切留念。
2、商业模式――“线上线下o2o”营销方式。
项目将产品发到网上或者在线下摆卖,顾客可以通过宣传了解直接从线下进行购买;也可以在网上选购已经设计好的物品,或是提出自己的喜好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将为其私人订制,并由配送人员进行物流配送,完成线上线下o2o电商结合模式。
3、特色服务――“私人定制”打造品牌。
项目设计人员将为大家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的私人定制业务,根据顾客的喜好打造专属的定制产品使整个交易过程充满惊喜与趣味,并致力于打造属于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加深顾客心中的品牌印象。
4、整体营销策划方案。
项目发展拓展的整体营销规划为“o2o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线上以和微博、贴吧作为宣传推广,并将网站与淘宝店铺作为平台主营的业务销售,线下主要以轰炸式宣传单和节假日促销产品为主,后期不断招收代理和线下设点推广宣传。
参考文献。
[1]蔡承彬.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发展现状[j].经济问题,2011(12).
[3]鲍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第七篇】
我校还需改进的地方是新建建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融合情况。大学校园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场所环境,它应体现出创新性、时代性,是创造出结合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校园景观,让师生充分了解我校的校园历史和文化是师生爱校敬校的精神动力,从而打造出更多具有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希望我校的“可居性”、“可游性”、“可观性”、“可学性”方面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4]湖北工业大学校门浅析,文库.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第八篇】
从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势上看,信息社会的环境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拥有高新技术能够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推动社会的发展并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二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促使着社会社会环境正逐渐向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虚拟化的人造环境发展;三是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距离远近已经不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障碍。网络电话、微信视频、手机等的出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次数和效率。四是由于各种环境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发达的通讯设备以更快捷的速度给人们提供着各种刺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个人空间、人际距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环境心理的角度上看,一个社会时代的环境因素对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时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在农业时代,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往往表现为比较保守、做事效率低下、比较悠闲散漫的特征;而在工业时代,人的行为往往表现为生活工作节奏比较快、工作效率比较高,思想比较开放等特征;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行为表现出效率更高更快、信息共享、生活工作节奏更快、思想更加开放等特征。因而,人们在心理情绪上常常表现出焦虑和恐惧,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被剥夺了。因此,环境景观设计就应当把减少人的疲劳和压力,最大限度地寻回人们的心理“诗意”和“个人空间”加以考虑,为信息社会的环境设计增添更多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景观。从高等院校的人群来看,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特点,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的愿望以及个体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与归属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空间,通过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感情和提高集体精神。教师对环境同样存在需求,主要体现在课间与课后休息时间上的需求;校园内与学生和其他同事的交流需求;以及教师自我进修与培训的需求。在学校校园里面可以设置可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比如在学校楼道设置长椅或者休息交流室等。
二、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校园景观要具备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自然属性,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形态内具有一定的可感觉因素,是较为独立的并易于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第二种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些景物必须拥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和使用的功能,可以通过景观的内涵,将人们的心理反应,比如通过一定事物促使人联想起来的意境,能够使人产生一定的景观效应。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一些人文因素和特色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高校在办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会积淀一定的校园文化,要用景观的作用将这些文化表达出来,保持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使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美感。二是特色性原则。就是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放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气质。三是朴实性原则。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文化,设计一些能体现本校园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景观在设计上要富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景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华丽,而应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四是艺术性原则。根据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各种建筑群体、专业特色主题文化以及办学宗旨等,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警句、雕塑、山、石、水、草、树、木等,创作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景观形象,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文化。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校园景观设计除了应坚持上述四个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循以下五个思维模式。“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化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剥夺,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存在。在以“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进行景观设计时,第一是要把当地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给予的启示融入到设计之中;第二是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对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三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第四是尽量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第五是大量应用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等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种景观元素进行的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的设计,为人类的需要,也为动植物的需要,为生存的需要,也为审美的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整体优化。“人性化设计思维”模式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和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与融合,以展示对人的.物理层次的关怀。其次是在设计细节方面,要使景观体现对人的心理层次的关怀,要让人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此景情有独钟。要让人触景生情,还要使“情”升为“意”,使“景”升为“境”,即“境界”,达到情景交融,成为感情上的升华和结晶,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思维”模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技术支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考虑把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等高科技产品放入到景观的设计之中,以满足人们追求时尚追求科学的心理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要重视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人文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以环境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就是要求从长远的观念出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来进行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环保绿色材料、节能新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把握好空间利用的效率和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功能,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增加空间利用的弹性,使空间的功能具有可变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设计风格,都应坚持和遵循上述四个基本原则及五个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的设计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2]《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研究》李理著南京林业大学学报.6。
上一篇:实用漂亮的小闹钟8篇
下一篇:实用公司召开会议的通知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