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节日为题的散文集聚3篇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500字]节日为题的散文集聚3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节日为题的散文500字篇1
清明,情感相守的心灵节日
向来,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与祭奠有关的,以祭悟道,默认寄情,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清明节,是最具代表性的与祭奠有关的节日,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人们缅怀先人的节日,叶落归根、认祖归宗的家国情结,也在清明里得到了登峰造极的表达。无论你人在何处,身处何位,只要你的心中还有自己的“家”,那么,清明节这一天就会魂牵梦萦地浸润在你的灵魂里。我们读唐诗,有“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经典,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犹及清明可到家”,也是在说人们纷纷心情急迫地赶着清明节往家里走。
一个“家”与一个“冢”,在汉字中形态何其相似,也许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有关于生死的智慧在其中了。人,既然是自然的造物,又具有创造的能力,但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无法逃避死亡这一自然归宿。
清明祭扫,历来为人们所看重。“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来到神圣的墓地、陵园,面对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的亲人们,你不仅能听见生者对逝者那如泣如诉的哀悼,更会默默地祝愿驾鹤西去的亲人在天国里安身立命,保佑晚辈,而自己也会在现实生活里更加善待活着的长辈们、善待自己、善待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们。其实,这就是中国式的孝道借助祭扫实现的一种传统文化的延伸。
清明节,是一个今人与古人,生者与逝者,现在与过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进行多重沟通与交流的特殊时刻,饱含着我们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人间大爱的珍视呵护、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的秘密,是在精神上沟通生与死,阳与阴的一个虚拟文化的平台。逝者已去,生者还要行走在人生漫长抑或坎坷的路上,因此,人们一方面要祭奠亡者以通所谓的“阴间”,另一方面也要迎春游乐以顺阳气,选择一个春和景明、神清气爽、万物复苏的季节祭奠、缅怀、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咏……我们的祖先可谓用心良苦。人是有着丰富情感的生灵,人在感怀中方知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交流沟通,炎黄子孙厚重的历史便有了人性的温度。
庄子认为,人不必执着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自然的归宿。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千百年来人类潜藏于心底本能的疑惑和叩问。如今,面对着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心灵的“清明”?珍惜一生中得到的和拥有的一切,大彻大悟地明白有情相守才是家,从此行为坦荡,心灵清明,自觉追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人生境界,这才是对发轫于华夏历史深处清明文化的最好传承和诠释。
节日为题的散文500字篇2
每次圣诞节或者情人节什么的,我从不寄望得到先生什么礼物。先生说,这种节日本意是好的,只是给商人利用了。又说,何必为了节日才买东西送来送去呢?凡事但凭一心,心中想着谁,管它什么节日,随时都可送呀!
我也深以先生的看法为是,所以每天都在等礼物。
有一天先生独自进城去找朋友,我不耐那批人,就在家里缝衣服。先生走时,我检查了他的口袋,觉得带的钱太少。一个男人,要进城去看朋友,免不得吃吃喝喝,先生又是极慷慨的人,不叫他付帐他会不舒服的。
就因为怕他要去一整天,所以又塞了几张大钞给他,同时喊着:“不要太早回家,尽量去玩到深夜才开开心心的回来。不要忘了,可以很晚才回来哦!”
站在小院的门口送他,他开车走的时候挥了一下手,等到转弯时,又刹了车,再度停车挥手,才走了。邻居太太看了好笑,隔着墙问我:“你们结婚几年了?”我笑说:“快五年了。”那个太太一直笑,又问:“去哪里?”我说:“去城里找朋友。”邻居大笑起来,说我怎么还站在门口送——生离死别似的。我也讲不出什么道理,哗一下红了脸。
没想到才去了两个多钟头吧,才下午一点多钟呢,先生回来了。我抬起缝衣服的眼睛,看见他站在客厅外面,伸一个头进来问:“天还没有黑,我,可不可以回家?”“当然可以回家罗!神经病!”我骂了他一句,放下待缝的东西,走到厨房把火啪一点,立即做午饭给他吃。
做饭的时候,问先生:“怎么了,朋友不在吗?”先生也不作声。上来从后面抱住我,我打他一下手臂,说:“当心油烫了你,快放手!”
他说:“想你,不好玩,我就丢了朋友回来了。”
等我把饭菜都放在桌上,去浴室洗干净手才上桌时,发现桌上多了一个印度小盒子,那个先生,做错了事似的望着我。
我一把抓起盒子来,看他一眼,问:“你怎么晓得我就想要这么一个盒子?”先生得意的笑一笑。我放下盒子,亲了他一下,才说:“可是你还是弄错了,我想要的是个鸡心形的,傻瓜!”
先生也不响,笑笑的朝我举一举饭碗,开始大吃起来。等我去厨房拿出汤来的时候,要给先生的空碗添汤,他很大男人主义的把手向我一伸——天晓得,那个空碗里,被他变出来的,就是我要的鸡心小盒子。
这一回,轮到我,拿了汤杓满屋子追他,叫着:“骗子!
骗子!你到底买了几个小盒子,快给我招出来——。”
八年就这么过去了。说起当年事,依旧泪如倾。
后记:
你到底买了几个盒子?一份好的心意比礼物本身更有意义。很多人喜爱三毛的文字,怕是不仅仅羡慕她与荷西灵魂伴侣式的婚姻,更多的是对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个女人的睿智和敏感纤细。
节日为题的散文500字篇3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中的习俗、游艺、庆典,与大自然的气候和节律,以及农耕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随着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与农耕生活逐渐脱节,与大自然也不再那么亲密,很多节日记忆在年轻一代那里慢慢失落了。比如,端午是属于夏天的节日,庄稼旺盛生长,人也要激扬自己的精神,赛龙舟这样的习俗就产生于这种情感需求,那是从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情感。现在提到端午,人们就不会自然生发出这样的情感需求了,与之相关的习俗也就只会淡化。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生活情感和愿望的共同表达,许多传统节日风俗中断了,我们的年轻人没有了节日记忆,令人惋惜。更多的情况是,有些习俗消失了,节日唤起的情感却不会变。比如清明时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对先人的怀念和祭奠却没有变少。中秋节总想团圆,春节总要辞旧迎新,节日的情怀是不变的。
比如说即将到来的春节,贴“门神”辟邪,贴“福”字迎祥,寄寓了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谐、富裕、健康、平安。传统的风俗越来越少,怎么把节日过好?用更多有活力的形式支撑起民族的生活激情、人们的节日盛情,应举各方之力全力而为。2007年“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建议春节假期前挪一天的提案》,我的提案很快被政府采纳,会后不久,国务院颁发文件决定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放假,春节假期前调,除夕给假。这个决定实施了五年,大家春节过得松快充分。中国人过年过的是除夕,过年的劲儿都用在除夕夜,今年恢复除夕放假,也是充分尊重了传统、尊重了民意。政府应为传统节日“搭台”,让春运通畅,鼓励各种春节的活动,比如农村的庙会、城市的年货市场,支持老百姓过好春节。按照中国的传统,年货市场是卖各种应时的过年用品,比如“福”字、蜡烛、红灯笼、吊钱、年画等。商家开发更多的年货,开辟年货市场,既符合商业的规律,又能为人们带来节日的愉快。记得多年前逛天津天后宫的年货市场,我在一个剪纸摊上看到一个小福字,这福字比大拇指指甲大一点儿,过年时将这小福字往电脑上一贴,上着网,年意顿时来了。这种微型的福字先前是没有的,但人们对它的再创造还是缘自节日的情感,传承传统。
对于节日的情怀传承,每个人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应该突出传统节日的教育,我甚至都想给小学生编一本传统节日的课本,让他们知道这样过节很好玩、有味道、有我们民族的特点。另外,媒体也可发挥它独特的优势,积极营造节日的氛围,把有新意又有传统味道的节日信息传播开来。不过,节日的真正主人还是老百姓。一个节日过得好不好,还是得听老百姓的心声。春节是中华大地各民族的节日,过好春节要看到更多人的愿望。现在办春节晚会,太盯着城市人的喜好,又太在意、迁就年轻人的喜好,而不够关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老百姓,这就会使大多数人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