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小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参考4篇】
幼儿小班教师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半年的群众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不错。那么,我也该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总结过去了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水平。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职责心,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用心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
用心参加新编《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培训,认真参加课改活动,充分理解《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编写的中心好处。从本班孩子出发,注重整合,更新教育理念,使《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精神融会贯通,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使班级的吃饭常规、收拾玩具、排队等常规初见成效。做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在班中的位置。
二、勇于改革,开拓活动领域。
在课改活动中,能够用心参加课改的理论学习,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带领其他教师认真探讨、领会《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的资料意图,在立足本班幼儿的特点,用心开展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相辅相成,在选取中思考,在思考中选取,建立有利于本班幼儿发展的课程。如:“我是好宝宝”、“花儿朵朵”、“马路上”、“搞笑的水”、“夏天的水果”、“夏天的蔬菜”、“天线宝宝”等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超多的生活环境,物质环境,利用社会、幼儿园、家长资源,使活动开展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在“玩”中“学”,去演绎活动中的主人。幼儿在课改活动中获得知识面更广阔,活动的用心性大大增强,开展分小组活动,使教师能够够顾及到每个幼儿根据每个幼儿的状况及时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够有进步。
三、坚定信心,规范良好常规。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能够够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即能够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幼儿自己服务的生活潜力,为今后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根据班级计划中我班的几个弱点,着重开展以下活动来促使班级常规良好风气的构成:一是制作“幼儿一日生活”评比栏,用红、黄、紫、绿四色花,分别代替良好作息时光、卫生状况、午休状况、活动状况。对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对落后的幼儿给予鼓励;二是创设良好的区角,供幼儿分区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做到“三轻”即:说话轻、拿玩具轻、玩玩具轻;三是在中餐、午休中,以保育员为轴心,教师用心配合,使各项工作目的、步调一致,目前已有必须的效果;四是抓好班级的队伍工作,为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班是幼儿跨入群众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关键时期,通过一年的培养,班级常规初见成效,在升中班后,将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争取更大进步。
幼儿小班教师心得体会【第二篇】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
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
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
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__x啦?好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虞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广博性,但并不是浅显的。幼儿园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多,音乐、美术、体育、语言、数学、自然、科技、社会、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幼儿老师的必备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知识就是浅显的。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深究,才能够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语言明了化。我刚入园的时候,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和幼儿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幼儿明白我的想法。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其实是需要老师去思考、锤炼的。
学前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关注幼儿才是学前课程的重中之重。学前课程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快乐。但并不是说就放任幼儿,任何的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常规需要幼儿去遵守,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并且,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给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
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
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是马丽娟老师,她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形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
我的理解是: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
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助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可以帮助你吗,实际上,帮助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助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助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助,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
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平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成人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幼儿小班教师心得体会【第三篇】
带着园长的信任和自己对幼教这份工作的热爱,这个学期,担任了中一班班主任一职,和x老师搭配成一个新的组合,非常有默契并尽心尽责、圆满地完成了这个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五个月的点点滴滴,虽然遍布艰辛,却也是有滋有味。重拾每一个过程,从总结中积累经验,期待下学期的我,能更加出色的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幼教工作者,最首要的责任是先保障好孩子的安全、照顾好孩子的健康,继而才是保教结合的去开展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我们除了扎扎实实地做好班级卫生及消毒工作之外,还特别注重幼儿的日常护理。每天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多喝水,并随时留意幼儿的衣服有没汗湿,随时协助他们更换。细心留意每个孩子的身体和情绪有什么反常状态,及时发现身体不适的孩子,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这学期,虽然我们班孩子较上学期多了xx名幼儿,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在大家细致、有序的工作方式下,一学期下来,家长由开学初的担忧变成放心,没有发生一次严重的投诉个案,保障了每一个孩子都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机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这学期,我们继续沿用了整合课程,围绕《xx博览会》《奇妙的蛋》《xx一夏》等主题,进行了教学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配合主题开展的需要,灵活地对区域活动进行调整和设置;通过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将主题目标含隐在个区域中,有时根据主题需要,将主题活动中其中的一个小主题,设为一个区域,并在区域中融入探索、操作、讲述和表演等内容,让幼儿在与材料的活动中得以宽松、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针对班级孩子年龄及能力的差异,我们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激励为主的学习氛围。创设评比栏,留意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通过奖励红星的环节,激励幼儿积极关注自己的每一个进步。效果非常的明显,孩子每天都会不厌其烦的去数自己到底得了多少颗红星,有的孩子甚至为自己立下要拿多少颗红星的目标。如:嘉锐说:“x老师,我们想拿xx颗星,这样,爸爸妈妈就会非常高兴了。”xx小朋友还缠着妈妈也要在家给他做个评比栏,为他在家的表现做个肯定。在这种激励、竞争的氛围中,孩子变的懂事而有自信,也变的主动而乐观。
为了使本班的黄金英语和识字特色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我们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利用每天早上吃完早餐自休的环节,有组织的让幼儿听磁带来阅读课本,做做小律动、小游戏,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并通过环境创设的形式,将一些学习内容呈列、展示,更好地与幼儿互动。绝大部分的家长都非常满意孩子这学期的教学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结果。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的关注和紧张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这学期,我们班同时更换了两位老师,家长对老师都不熟悉和了解,刚开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抱着一种疑惑和不信任的态度。面对这中局面,作为老师的我们,压力是绝对有的。倒不是对自己工作没信心,而是担心自己的工作方式能否得到家长的认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没有退缩,也没有怯步,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只要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孩子更好地进步而营造环境,随时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联系,一定能慢慢得到家长的认可的。
首先,我们每周认真填写联系手册,将孩子在园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建立自己的班级网页,鼓励家长积极到网上发言,将一些困惑和疑问大胆向我们老师提出;其次,我们还将每周的教学内容和一些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用电脑打印好,于周五和家园联系手册一起发放给家长,以便家长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在学期中,我们还发放了一次家长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班级工作是否满意,以及有什么期望和意见。家长的回复率达xx%,了解了家长的想法和心声后,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有信心,扬长避短,不断的改善班级工作。开学初,还对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进行了家长,通过家访,更好地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针对孩子在园的一些特殊情况,我们还经常用电话的形式和家长沟通、交流看法,争取家园一致地去教育好孩子。
这学期,我觉得班级老师之间的合作非常的默契和愉快。大家抱着一种为了孩子而共同努力工作的目标,分工、合作,用心的去做好每件一事。平时,我们随时都保持密切沟通,经常围绕怎样更利于孩子的学习而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相互配合,不分彼此,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气氛,为孩子做了一个表率。孩子也为我们老师之间的默契而备受感染,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也变的非常友好,整个班级处处洋溢着开心和快乐!
1、孩子生活常规还有待加强,如:纪律意识、学会等待和依赖性方面。
2、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3、给孩子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手工、制作方面,提供更多的材料,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实,教师的工作是非常神圣而又辛苦的,很多老师工作时,常常会因为有顾虑而不敢大胆地去做。工作十年,我给自己总结的经验就是:工作是做出来的,只要你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坚持用“三心”(耐心、细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即使面对不同看法的家长,我们也是问心无愧,始终是能得到理解和认可。
幼儿小班教师心得体会【第四篇】
华语作为外语教学对于我们而言是个全新的课题。为了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检验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我对中班(kingdergardena)的上午班(16人)和中午班(10人)累计26人进行了答卷练习(另卷),对这七个词语的掌握状况进行系统考察。
透过比较能够得知,中午班的教学效果要比上午班显著。上午班能够掌握认记一个词语以上的人数占了全体的%,而中午班则能有90%的高比例。对于词语能够掌握一半以上的(3个词语以上)上午班比例为%,而中午班则有60%。七个词语的平均掌握率上午班为%,中午班为%。
为什么相近的年龄、相似的家庭背景、相同的教师教学,却会出现差异呢?我认为,有下列原因。
关于教学常规建立:
在中国的幼儿园十分强调教学常规的建立。而在印尼的短短一个月我感觉却恰恰相反。如我所接触到的这两个中班,就是这样。
上午班入学时孩子的情绪较平和,能在教师作出具体要求的时候给予反应。教师没有太多的注重常规训练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华语资料的教学上,整体常规一向比较松散。虽然经过三周教学,教学状态与刚刚入学没有明显差异。
中午班虽然只有10个孩子,但相当部分孩子对幼儿园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有三个孩子对于离开家人进入课室极端焦虑。只要进入教室开始上课,便会号啕大哭。其哭声响亮得能够穿过三层墙壁传到教师备课室。有三个男孩十分淘气,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奔跑、追逐和发出尖叫。有一个女孩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会无缘无故地攻击其他小朋友。因而中午班的课堂会被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所打断。正常教学展开十分艰难。为了开展有序的教学,教师务必腾出时光进行常规训练。经过三个星期的训练,中午班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有序排队,列队行走,安静等常规,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学开展比较流畅。
正是由于教学常规的落实,能让教师完整地实施其教学设想,也能让孩子在较短的时光内掌握所学习的资料。因此中午班对于这七个词语的掌握率平均有%,高出上午班个百分点。常规的建立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关于教学方法的选取。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正确选取和使用是取得效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午班识记得最好的是“爷爷”就足以说明方法的重要。
我教授“爷爷”“奶奶”的时候,在上午班和中午班使用了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上午班,我是采用图片教学的方法,而在中午班则请配班老师带上方具拄着拐杖扮演老爷爷、老奶奶。比较发现,生动形象的主角扮演远比图片的刺激更强烈。结果提示我们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更为多样的教学手段可收到发展幼儿感知觉的敏感度、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安排对学习的结果也有直接影响。
上午班教学中我采用在白板上方出示图片,在图片下方对应出示字卡。虽然强调了形象与字卡的关系,但是与幼儿做练习的出示方式是有区别的:练习是以连线的方式表现图与字卡的对应关系。这样的连线方式,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而我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并没有详细重点地讲解相关部分,孩子们不明白该怎样做,这也就造成上午班孩子们的表现差强人意。而在中午班的教学中,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白板上的图片与字卡按照左右对应的方法来展示,然后请小朋友连线,使他们对于这种方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样不仅仅缩短了讲课时光,而且教学的效果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