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汇聚(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汇聚(汇总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第一篇】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如果实在没有头绪,不妨看看下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

欢迎阅读!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地方职业学校都在实施教育的“品牌”战略,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让“品牌”专业支撑“品牌”学校。而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所谓的“品牌”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的职业教育水平,办出让人民、让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我校及时制定《涡阳县职高“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方案》,按照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环节,努力促进“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理论与技能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的培养思路,加强领导,周密组织,认真落实“双师型”培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确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几年来,学校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

年度工作计划。

抢占教师队伍建设的制高点建设”双师型”队伍为此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方案》明确了”双师型”的标准和培养目标鼓励教师拔尖积极打造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积极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学校采取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传授,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双肩挑,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考试等方法,提高双师型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教学之中。

同时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面向社会选聘学历较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加快专业知识的更新;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形成了尊重人才,人才乐于奉献的局面,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加快”双师型”教师进步成长。

学校明确要求专兼职“双师型”教师要在学历和技能上实现双达标,理论课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专业课教师至少获得本专业工种的1至2个技术等级证书,向“双师型”发展,通过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使”双师型”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有成就感,目前他们中的多数已成为学校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科研骨干。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使教师不断成长,培养一批思想作风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发挥”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学校制定”双师型”考核办法:考核满分100分,考核项目与分值如下:

1、思想政治素质20分,

2、教师和学生民主测评10分。

3、教师专业技能测试40分。

4、学生专业技能测试30分。

5、加分项:有下列情形在考核中直接加分:

(1)、当年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加4分。

(2)、.承担与专业有关的教研课题,研究效果明显,受到奖励,省、市、县、校分别加4、3、2、1分。

(3)、省、市、县、校级论文分别加4、3、2、1分。

(4)、参加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并获奖,省、市、县、校分别加4、3、2、1分。

(5)、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并获奖,省、市、县、校分别加4、3、2、1分。

(6)、参加校级以上教学大比武,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加4、3、2、1分。按照这个标准,每年考核认定一次,使”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我校基本保证每个专业具有2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基本拥有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我校实际,全面贯彻“修身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我部门积极落实“师德高尚,素质全面、技能扎实、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我部门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1、明确目标,把握方向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发展“双师”,从职业院校来看,对这一概念就有着很多的表述。综合这些概念,我认为本部门的“双师”必须是既能掌握专业技能(技能要与社会接轨,时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和实用的技术,同时需具有良好品德,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后面一条更为重要。

这一目标有这样两种含义:第一,本部门的“双师”是“认人不认证”,即对教师有多少专业资格证书并不看重,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检验是否真正具备了“双师”的能力。第二,让本部门教师都持有这种观念,一方面促使教师不要为了证书而学,而是为了丰富自身而学,杜绝伪“双师”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激励青年教师,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环境。撇开证书和职称的束缚,尽最大可能体现出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用人机制。

2、引进校外兼职教师我部门专业多、学生多、专任教师少,为了缓和这种矛盾,我部门选择从校外引进兼职人员。兼职人员一般都是外校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我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我部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确保兼职教师也是“真双师”。

3、与企业联合培养我部门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教学和校内管理工作上,使教师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是一种简单和实用的方法。所以,我部门积极联部门各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一年多时间来,我部门先后与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合力叉车、合肥锻压厂、美菱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部门。将企业的一些师傅和我部门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准与时俱进。今后,我部门还需不断拓展教师实训企业,让更多的教师下厂锻炼,并且要找到对口单位,逐步实行全程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提高式培养、强化式培养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1)参加相关进修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进修培训的教师在学校给予奖励的基础上,部门部根据实际对教师也要给予一定奖励。

(2)对有“双师”能力却没有相应证书的教师,部门部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帮助他们成为“真双师”。

(3)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给予优先推荐。

(4)鼓励教师自学,获取职业技能资格。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获得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对这部分教师要加大奖励幅度。

(5)对于一些只有相应资格证书而没有真正能力的“伪双师”,一经发现,在其未达到要求时,不再安排其课程并且不再享有部门部任何福利。

以上是我部门近一年多时间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的一些总结,在工作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过程中也有许多遗憾。今后,我部门将一如既往的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根据环境不断调整自己,逐渐修正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弥补遗憾,让我部门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为切实加强r18;双师型r19;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型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先将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组长由陈校长亲自担任,由常务副校长人任副组长,具体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期间组长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双师型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样的思想已在全体教职工扎根发芽。

目前我校教师91人,双师型教师只占专任教师的20%。按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指标体系》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6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的要求,我校专任教师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距离。通过进一步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力争在20xx年底,使我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队伍的90%以上,同时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所任教的科目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能应用于各种教学环节。

3、管理能力:熟悉企业或行业的管理规定,具备指导学生参加本专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4、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一)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学校选派教师脱产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自20xx年我校共参加骨干专业课教师省级培训16人次,参加市级培训8人次。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二)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与考核。

1、每学年学校安排5名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技能等级考核。今年,我校佟桂敏、李焕焕、李勇、韩建军、秦艳玲等五名教师通过计算机高级操作工技能证书。

2、在教学和生产实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与学生一起参加技能等级考核。

3、每学期学校请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1-2次。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学校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的规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今年我校选派了周春红、李玉光教师在方正国际进行实践。

2、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学校每年安排1-2名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在实践中学习企业里的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发展动态,为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奠定基础。今年我校安排袁德为在学校实训工厂担任生产部主任,指导工作。

3、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学校稳定的兼职教师。

(四)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1-2名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五)畅通渠道,加强教师职称认定。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学历提高,学校与武汉大学合作,全方位提高教师学历结构。今年中王彦德与李宇光正式在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生毕业。

学校与长丰教育联系,为我校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定。

学校与人事局联系,为我校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教师职称认定10余人。

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第二篇】

双师型教师,顾名思义,即在课堂中同时有两位教师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兴起源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矛盾。教师通常负责知识传授和学生辅导等多项任务,但随着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增长,教师也面临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学模式通过将一位学科教师与一位外教或教育专家结合在一起进行授课,力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第二段:探究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和挑战(约300字)。

双师型教学模式带来了许多显著的优势。首先,双师型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两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提供更广泛、深入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术背景。其次,他们可以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是,双师型教师还能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交流和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水平。

然而,双师型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教师之间的合作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包括教师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教学材料的准备等。其次,双师型教师需要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并协调授课内容,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学校和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模式和培训计划,以提供双师型教师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第三段:分享双师型教师对学生和自己成长的影响(约300字)。

对于学生来说,双师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通过与外教或教育专家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学科背景、文化差异和学习方法。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教师而言,双师型教学模式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提升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与外教或教育专家的合作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还可以观摩对方的授课,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自己的教学工具箱。此外,双师型教学模式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了传统单一教师教学的局限,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空间。

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教育者必须不断适应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双师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双师型教学模式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和提升机会,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五段:展望双师型教育的未来发展(约200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双师型教学模式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双师型教师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引领教学创新与发展。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关注并借鉴国内外的双师型教学经验,建立与教育专家和外籍教师的合作关系,促进双师型教育模式的推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双师型教师成长不仅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教师本身的成长和提升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掌握双师型教学模式的教师将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成长,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学习成果。

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第三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课本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的学习,无法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1998年,国家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一词,所谓“双师型”教师,目前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双师型”教师应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

一、现阶段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方面。在高校引进师资的过程中,仍存在重学历轻经历的现象,部分年轻教师缺少行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照搬课本,不能很好的结合行业的发展进行实践教学,对于教学体系的建立欠缺科学性。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由于缺少业界的实践经验,教学理念跟不上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单调、案例陈旧,无法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

2.实践环境方面。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对教学环境的软硬件要求较高,由于实习单位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切实的实践练习,只局限于学校的播音教室,即使播音教室的硬件设施到位,但由于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缺少行业经验,就导致在练习的过程中主观臆断,对节目定位、市场定位考虑不全。

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是建设“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手段。本人07年到10年在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是一档美食节目《吃在石家庄》的节目主持人,在工作期间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因为现在的传媒行业再也不需要空能播音的话筒架子,而是采编播控销的全能主持人,而我在实践工作中这些方面都得到的充分的锻炼,对于市场采访、稿件编辑、节目播音、机器操控以及广告营销方面都有涉及。同时今年3月我也刚刚到石家庄网络广播电视台进行实践工作,对音视频上传、广告配音等方面也有一些涉及。通过这些实践工作经历,将专业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改进。

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塑造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老师没有实践经验,又何谈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呢?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于泛泛的知识脉络梳理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他们更加迫切的需求具有创新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而这一切就是“双师型”教师所能给予的。

1.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学校应创造条件送专任教师参加传媒一线的实践工作,真正的让教师实践起来指导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聘请一批“懂理论、技能强”的省市电台电视台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定期的让外聘来的一线教师给专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从整体上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2.“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的课堂呈现。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革新以老师讲和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下边谈谈我的实践教学法:首先在课堂上,每节课开始的前15分钟都是由一位同学进行主题演讲。主题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在这个环节中从选题、策划、编排到ppt的制作及自我演讲都是由同学自己完成。这不但锻炼的学生的自我编排策划主持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同学的知识模块。本学期到现在共有66位同学参加到实践中,涉及的主题有历史类、科普类、旅游类、养生类等。其次在课后,每周我会针对教学内容留下实践的音频作业,在本学期同学们制作的音频包括曲艺类、音乐类、故事类、广播剧类、美食类、导购类、访谈类。那么这些类型的音频制作,让同学们积极的接触社会实地采访、内容编辑、音频录制、后期包装剪辑全部是同学们自己完成。大大的锻炼了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课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最后我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由于传媒行业的现状,很多同学去电台和电视台实习很难真正的接触播音专业,只是一些专业基础的皮毛,要不就是看着或者听着,回来后学生们的收获并不大。所以我抓住了我校现有资源,利用河北传媒学院的新闻在线这个网络平台,根据学生的主持特点进行分组,让学生们真正的实践起来制作自己的节目。这样学生音频成品的听众就不仅仅是同班同学和老师,有个更多的收听群体之后,各方意见和建议的汇集,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快速提高。除此之外,我的下一步实践教学计划是以班级为播出频段,一班30个同学全天15个小时的节目联播模式的实践。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媒行业的迅猛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应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旭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第四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有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特点着手分析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结合我校的现状和设想来阐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中等职业教育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如何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保障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已是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专业要求的特殊性,使卫生职业教育相对其他行业的职业教育凸显明显的“个性”特征。本人从事临床教学22年,仅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谈一下初浅的体会。

1“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和特殊要求。

1.1“双师型”教师是对职业学校非文化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职业学校通常将课程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根据所教学科不同,又将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课教师(非文化课教师)而言的。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含义在职教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双证书”。既取得普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又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双职称”。即取得教师职业技术职称,又取得其他职业的技术职称;三是“双素质”。既要求具备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具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素质;四是“多素质”。既要求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又要求具备工程师、技师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观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但有些观点如“双证书”、“双职称”过于简单化。有的观点如“多素质”又过于神秘化。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在教学中,能够把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他们应该具有在本专业临床一线工作的经验,有能够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双素质”。“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特征是把专业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按照上级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达到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不是获得证几个证书或几个职称就能解决的问题。证书或职称只表明具备某种单项职业资格或能力水平。“双师型”教师所追求的是各种单项知识、能力、经验结合和综合表现,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双素质”。应该说证书或职称是“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但绝不是证书或职称的简单叠加。道理很简单,单项素质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完成综合性的任务。

1.2“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我国《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法律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是《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除符合《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该有以下特殊要求。

1.2.1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等。

1.2.2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通常采用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具有知识、技能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能在教学岗位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在生产岗位完成生产任务。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1.2.3具有本专业临床一线的工作经历。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和书本上有着许多区别,只有在本专业一线的经历。才能获得本专业实践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经历。

目前,虽然从国家、省、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由于办学机制和人员调配机制的制约,致使教师比例、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仍然不高,整体素质不强。据有关部门统计,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4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0.36万人,占15.4%。由于对“双师”的理解有岐义,统计中有拼凑的因素,实际情况未必达到这个比例。以我校比例,学校建校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现有专任教师196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00人,占教师总数的50%。绝大多数为大学毕业后(有很大部分是成人本科)直接分配到我校工作。没有在医院工作经历的教师。且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50%,这些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缺乏职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按上述标准统计,我校有“双师型”教师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l%,离辽宁省“十一五”师资培养计划提出的“到,“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的比例应不低于60%”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双师型”教师行业经历普遍不足,“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以我校为例,约95%的“双师型”教师是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来自临床一线的专任教师凤毛麟角。并且,职后锻炼的机会少,有临床实践经历的教师只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左右,绝大多数教师的行业经历呈空白状态,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导致专业课教师从教时间越长,临床实践能力越弱,尤其是与行业动态接轨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当匮乏。导致只会按课本内容“讲疾病”而不会真正看病、治病、护理病人。

2.1.2“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职业学校专业门类繁多,参差不齐,组织“双师型”教师的专门培训操作困难,运作成本高,且培训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往往教学任务较多,专业课教学的替代性差。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从未外出参加过培训学习,参加“双师型”教师专门培训不足,导致教师不了解新的职教精神,缺乏现代职教理念。2.1.3“双师型”教师的人才调配机制尚未建立。目前,职业学校人事分配体制仍然建立在传统的师资配备观念与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源的独特性。卫生学校一直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定期到关系医院进修学习制度在主管局(卫生局)未形成政策性文件,教师只是进修生的身份,这种年年进修的状况不光增加了学校的费用,对“双师”的影响也很大,某种程度降低了双师,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况且我校高级讲师占专任教师的46%)。

2.2.1开展师范类学生和医学院校学生的“双证书”教育。就目前来看,卫生学校教师的来源仍然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因此,作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工作母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应进行“双证书”教育,即学生在毕业时既获得学术性证书又获得职业技能证书,这样既缩短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周期,又能从源头上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2.2.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实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建立灵活的学校用人机制,充实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的措施之一。其次,吸纳高职院校的初步具备“双师”素质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现在的许多毕业生在高校已取得了高级和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今,把他们接收到职业学校中来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然后在工作岗位上再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培训,使他们较快地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2.2.3对专业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点。

2.3教师拟订个人的双师素质的培训提高计划专职教师都要定出个人的双师素质培训提高计划。计划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写明:每学期在什么时间进行技能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争取在何时考取何种技能技术证书。计划经教研室讨论,上级部门审核,严格执行,每学期检查。

2.4利用没课的时候或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以往教师进修都是以医生的角色,随着我校以护理专业为重点的转变,面对着新的教材模式、新的思维语言环境,应在进修时以医生、护士的双重角色,来身临其境,适应教学。因为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只能依托关系医院进行合作,由于医院对学校师资的渴求度不同、以及教师的层次不同,所以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迫切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政策(如:主管局的某个科室专门有人管理学校“双师型”教师和医院所属科室的协调关系,保证双师教师能和临床很好的衔接,是主人而不只是进修生)和周边医院的大力支持。

2.5加强进修培训。学校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培训,拓宽了专业教师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双师”素质。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报考研究生等),提高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2.6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根据办学实践,校各科多组织多参与教研活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参加各类教学基本功(如护理技能大赛、专业课的操作比赛等),以此直接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7通过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3畅通医药类教师执业资格证书考试报名的渠道。

目前,我校医药院校的毕业生,也参加临床实践,但还无法直接报考执业资格,报考的教师必须通过非正式渠道才能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报名考试,但注册就没可能了。这成了制约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构成的瓶颈;上级要求“双师型”的百分率,主管局就应该开通绿色通道,上下达成一致。

(1)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督促、检查与考核。(2)学校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3)学校把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为个人和单位学年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4)学校拟定教师“双师素质”和“双师型”的认定标准和认得程序。每学年进行一次认定和统计,及时落实相关待遇。

总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及职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铁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新铁岭、大铁岭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做出更大贡献。

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第五篇】

我有幸参加了20__年海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学习。走进琼台师院,从农村进城的我感到既陌生又兴奋,这里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住宾馆、领补贴、长知识,真爽!开学典礼那天刘玉春老师语言亲切热情,给予我一颗定心丸。番正琰主任讲了一句震撼我的话。他说“幼儿教育走进了春天”。

我想我们的农村幼儿教育简直在寒冷的冬天。老师的辛苦付出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不管怎样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投入到幼儿教育中,默默地耕耘这块农村幼儿教育的空地。通过为期九天的脱产学习,使我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也使我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是一种惊喜,不仅能学习到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能近距离的聆听到省内外教育领域专家及园长的讲座,对这样的充电机会我格外珍惜。培训的科目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学科的设计与指导,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幼儿的有效学习及其指导策略等等。园长们理论联系实际,用真实的教学案例说话,从案例中列举教育现象,罗列教育行为,分析教育观点。讲座理论深刻,案例丰富详实,贴近教学实际,我被他们的讲座内容深深的吸引着。

培训学习像一缕阳光,指引着我在教育领域的摸索前行。五大领域的学习,使我如沐春风,茅塞顿开;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学习,使我感觉到肩上的重担非比寻常;通过本次培训,不仅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也使我对本职工作有了深深的感悟。首先,我认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项爱的工程。

爱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它的动力和源泉。孩子们是一颗颗稚嫩的幼苗,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辛勤的培育浇灌,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在爱的怀抱里长成参天大树,国家栋梁。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着教育的优劣。

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只有老师不断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使我明白了小学教育是知识灌输式的教育,而幼儿教育是重在启智、品质教育。中国幼儿教育迎来了春天,走进了春天,祖国的花朵们允吸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春风的抚摸,春光的温暖,春雨的乐曲。短期的培训结束了,可是长期的学习还要进行下去。

今后,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做一名家长满意,孩子喜欢的幼儿教师。?2012年国培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第三批学员蔡尹这次为期十天的培训给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首先让我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行,我的通讯录里面又多了许多新的朋友,真好。其次认识了一些外省名园长,从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幼儿教育的魅力,对自已竞岗进入新幼儿园的选择坚定了信心,同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在新的岗位上,一定要向前辈们学习,做出自己的成绩。暑假里在钱志亮教授的讲座中学到了一个做笔记的小方法:准备两支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录,用红笔把重要内容记下来。

每页记录纸下面空出三分之一的页面,用来记录自已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或联想到的问题。这次学习培训我第一次尝试了这种方法做记录,果然体验到了较好的效果。

回头翻看笔记时,重点的内容一目了然,晚上整理笔记时,有较多的空间让我写下自已对学习的看法,把老师们讲的东西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这次培训安排的课程很丰富,每个老师在讲课中都有自己的风格,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吴海虹老师、黄宝坚老师。吴老师的讲座秉承她一贯的风格,深入浅出、实操性非常地强。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吴老师讲到的分析评价幼儿作品的部分内容。

虽然吴老师给我们只列举了几个例子,但对我的启发很大,学会科学分析评价孩子、真正读懂孩子,我们的专业化修炼之路还很长很长。之前我在图书馆里浏览过有关《儿童作品与儿童心理诊断》的书,我想这次一定要把读这套书放入学习计划中。来自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的黄老师风趣幽默,在讲座中列举剖析了很多的案例,把班级管理中的难点做了很好的阐述。在他的讲座中最精辟的一段话是“在幼教里,拓宽世界很重要,仅用幼教内的知识难以应对当今社会需求,知识面狭隘是发展的瓶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幼儿教师的不足之处。对于我们这批参训的老师们,不仅仅要练好幼儿教育的基本功,同时要不断地汲取并积累其它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存量,这样才能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游刃有余,轻松应对问题。

另外,在此次培训中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教学设计、观摩、分析,其中看了不少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新转岗的教师,上模仿课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建议大家回到幼儿园去上一上这些教育活动,比较一下自己与示范老师的教学效果,提高自已对教学活动的认识。

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第六篇】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双师型教师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一大新趋势。双师型教师是指一名教师和一名助教共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我深受其影响,收获颇多。下面,我将就自己的成长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首先,成为双师型教师让我更加注重个人的专业发展。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少去关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但是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解答学生的问题,还要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这使得我不得不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因此,我开始主动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这种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行动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也使我在教育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与助教的合作让我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是作为双师型教师,我需要与助教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在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与助教的互动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增进我们的工作友谊。我们相互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也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我的教学更加灵活多样。

第三,双师型教师的经历让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双师型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通过与助教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成长。这种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作为双师型教师,我学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合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只有与助教密切合作,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和优势,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同时,团队协作也让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我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这些团队协作的经历不仅使我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也使我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和有效。

最后,成为双师型教师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通过与学生和助教的合作,我深刻理解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教育都是承载希望和梦想的桥梁。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我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看到学生们在我的教育下逐渐成长和进步,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决心。

通过以上的成长心得体会,我认识到了作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和收获。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第七篇】

[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是当前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文章针对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提出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实行“校内—校外”一体化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既懂理论又能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的根本所在。实践教学能力在整个高职教师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探索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是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高职教育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5号)明确了判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既需要具有教师资格,又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或者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或者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抑或者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由此可知,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已经逐步摆脱了“双师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的错误认识,更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对教高[2008]5号文件的解读,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宽广的行业职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能够把行业知识及职业能力融合于实际的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第二,教师能够主持或重点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并能承担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指导。第三,教师能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了解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行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发展。同时教师深入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沟通,让本地的企业了解学校的状况、专业设置情况和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招新工作。第四,教师主持或者参与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独立或者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开发,改进企业运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的技术更新和科技创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以校内资源培养为根本,因地取材。

1.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培养教师成本低,节约时间、人力和财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一是学院应挑选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手把手地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水平。二是依托本校的实训教学基地,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促使教师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科技信息,将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成果应用到实训基地建设中去,使基地建设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2.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技能鉴定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另一种途径。教师通过担任考评员,深入系统地研究所处行业的职业能力,同时与来自企业的其他考评员有了更多的接触,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其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时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切实际的意见,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3.指导或者参与各类实践技能竞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或带队参加全国性或省、市级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活动。通过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加强与兄弟院校专业教师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让教师在参赛的准备、实际比赛的操作实践,以及与同行交流过程中,促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如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高职技能大赛,教师在自身参与竞赛或者带队指导学生竞赛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提高”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二)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巩固提高。

1.依托师资培训基地。职教师资培养基地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特点提出来的,培养的目的性明确,培训经验和资源丰富,在“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截至3月,全国8个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28个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5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按照要求共提交了514个培训项目计划。各高职院校应依托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的优势资源,有计划分批次派专业教师出去培训,促使培训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实践教学能力快速提升。

2.依托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突破口。第一,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对口、专项短期实践。通过专项的短期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熟悉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就可以及时更新内容,发掘现有的新技术。另外,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从而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二,每年选派一部分专业教师,特别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未在相应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从事过实践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在挂职锻炼期间,鼓励学院将教师顶岗实践与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实训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使教师在完成组织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前期需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实习条件,会同实习单位的有关人员,拟订出具体的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实习进行中,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计划的要求,配合实习单位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指导学生,组织各种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学习,这些经历可以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

第三,要鼓励教师参与或者独立承担企业、社会的科研项目工作,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共同参与企业的攻关项目,在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提高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技术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让专业教师成为实践教学能力更强,技术水平更高、更全面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接受到最新的实践知识,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的先进技术接轨,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

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第八篇】

摘要:“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与培训是目前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一大途径。文章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来厘清“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提出应以多元化标准要求和评定“双师型”教师,建设多元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结合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培训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多元化;专业发展: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徐丹阳(1984-),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技能普遍缺乏而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战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最早明确提出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是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1990,《中国教育报》)。文中分析了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做法,主要是通过种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技术实践水平。在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是1995年的《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通知》第四条,“示范性职业大学建设的目标要求”中的第七点提到: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基本达到“双师型”要求。之后在《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教计[]195号)中也提到了“双师型”教师。该《意见》第一条有一项规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非教师职称系列的或‘双师型’专业教师2人。”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关于"卜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通知》(教职成[]10号)中指出“十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之一是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一定比例。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学者普遍的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是,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是要求教师既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又具有工程师(技师)的基本素质。在实际评定过程中,往往更简单地将其认定为是既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而且“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师和工程师(技师)两个维度同步发展,如图一,希望教师沿着y=x这条直线向上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职业学校教师纷纷争取考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积累实践经验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但是实际上这是对“双师型”教师结构的简单化、一元化理解。

在技师维度上.有技能级、技术级和专业级的不同职业类型,对应的技术资格证书又各有低、中、高三档。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不同专业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培养技能级人才的教师自身可以获得技术级的证书,但是同时必须了解技能级的工作情境,对专业级也要有所知,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获得和提升职业能力。仅凭一个标准要求教师向更高的等级发展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教师维度上.有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区分,也有学历教师和培训师的区分,还有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师的区分。不同类型的教师所应具有的专业理论水平显然不是同一的。如果以同样的理论水平标准来要求这些不同的教师,只能使教师失去各自的特色,最后只剩下一种教师。

在实际环境中,要在实践技能和理论方面同时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很困难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在某专业领域既精通现场操作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有高超的教学技能。要培养或培训出这样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巨额的经费,以此作为一般的师资培养目标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必要的。

因此这种将课程教师和技师简单复合的“双师型”定义是对所有教师进行一元化要求.发展下去会使教师队伍同一化。对教师个体来说.实践操作知识和理论知识水平趋同,失去自身的特色和长处,个人价值难以体现。对学校的师资结构来说,整个学校只有一种理论和实践均衡而不出众的老师.理论课和实践课和实习指导都由同一种老师进行.失去教学的特色和长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职业学校教师结构应该多元化,评判“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也应该多元化。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级和技术级人才.这个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并举。理论方面要求学生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理论够用且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有理论扎实的教师进行传授和提升。实践方面,既要求在实训基地进行各环节的操作训练,又要求在职业现场进行工作流程的整体实习。前者要求有能结合理论进行指导和讲授的实训指导教师,后者要求有丰富职业经验对职业情景了解透彻的实习指导教师。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应该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实际绩效。若只重视形式上的“双师型”.有两种证书就可以的话,必将导致教师盲目考证.而不是真正提高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因此一所合格的职业教育学校应具备各方面的高素质教师.以多元化的标准来指导和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一线工作者。

根据以上分析,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结构可以由图二的一支双曲线来表示。组成双曲线的各点表示各种不同的教师,每个点的教师都有对应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以a、b、c三点为例。a点对应较高的实践水平,而相应的理论水平则较低。这样的教师一般是从企业调入的专职教师或者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这类教师对于工作现场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其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实习以及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理论方面,达到能够组织教学的要求即可.不需要有很系统很深刻的理论素养。b点对应的是中等水平的实践能力和中等水平的理论教学能力。此类教师适合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和进行理论教学,可以很好地将部分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理论分析与记忆,在理论课学习时以实践为目标。c点对应的是高理论水平低实践经验的教师。此类教师适合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和新工艺的介绍等,可以凭借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负责更多的研究性任务。这些教师各有特色,各有专攻,组合起来的教育效果就是全程的高质量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把整支队伍建设成为双师均衡的结构,而不是关注个体教师的双方面同步发展。多元化的“双师型”教师个体组合而成的才是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

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主要有:(1)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专业人员.充实现有教师队伍;(2)组织职后培训,提升教师的技能与理论水平;(3)鼓励考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4)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转化与应用。

在这些途径中,进行职后培训是最普遍使用的方式。职后培训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理论、专业技术和企业实践三个方面。培训机构一般是安排教育学方面的专家老师向职业学校教师讲授教肓理论.安排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来进行专业技术的提升.再安排一定时间的企业参观实践。这三方面的教学就像叠在一起的三张皮,各行其是.没有内容的交流与有机整合,只是机械地在时间上结合在一起。

讲授教育理论的培训者往往对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不了解,只是笼统的施教.其教授内容往往是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史、教育改革理念、教育技术理论等等。各个培训单位的教育理论内容类似.接受过多次培训的受训教师对这些已有涉猎.其提升效果自然不佳。而且这些理论泛泛而谈.也没有照顾到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难以在职业学校实际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专业技术方面则容易偏向理论的深化.而忽略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特色专业知识结构。

企业实践一方面容易流于形式,就是到企业稍作参观,没有深入学习。另一方面是只注重通过实践操作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而没有关注企业的职业情境和工作流程。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操作,提高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之一。企业实践还有两个重心应该是了解职业情境和工作过程,前者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根据,后者是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设计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说,更看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包括其职业习惯、职业忠诚等。例如很多企业都遇到所招聘的职校毕业生一年内大量流失的情况。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对职业期望过高、难以适应职业环境、应聘时没有职业意向、目标不明确等。因此职业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应该是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和职业规划,避免盲目就业。教师专业化和职业教育改革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具有课程创新设计开发的能力。而良好的课程设计应该以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为核心,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进行教学,才能培养优秀的技能级和技术级人才。教师在企业实践的三层面目标通过其自身能力系统的消化与整合,成为教师三层面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层皮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是简单化机械化的能力复合,无法从本质上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教育理论、专业技术和企业实践这三块不应该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任意一个方面若是脱离开另外两个维度自成为封闭的一层的话,则必然使得培训效果微渺,受培训者不得要领,难以结合到其教学实践中。教育理论必须是针对某方面专业技术教学的教育理论,并且融合进企业实践得来的三层面能力之中。专业技术的提升要结合企业中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等进行设计,同时应该在培训过程中就让受训教师体会到教学论、课程论和教育技术理论如何渗透到专业技术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

为保证三方面能力的融合,自然要求培训具备更体现特色的培训理念与培训条件。在师资、设备、课程方面都需要改革与创新。例如师资方面,单纯的教育理论专家和单纯的专业技术专家无法保证知识的融合.因此对各方面培训师的沟通协作提出更高要求。

四、结论与实践探索。

总结以上的分析,并结合参与过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和企业锻炼工作,可得出以下培训和锻炼职业院校教师,提升其“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技能训练。

教师培训中应向职业院校教师介绍本专业领域的历史、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前沿;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能,集中针对若干专题传授先进适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从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出发,设定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二)深化课程改革意识和提高教学技能相结合.突出教学法研修。

面向教学应用实际,为职业院校教师介绍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宣传职业教育法规政策;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进行专业教学技能的训练;尤其要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法的先进理念为指导.采取课堂模拟、教案作业、教学示范等方式,开展观摩、评价、研讨和经验交流,同时结合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企业实践的体会,探讨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含实践教学);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师评价、教改研究等方面提高专业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三)强化职业观念和实行下企业锻炼相结合,突出企业实践。

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观摩学习,通过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交流,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动态、企业的经营;介绍生产或服务的工作流程.交流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关键技能的培训实习:以调研、跟班学习和顶岗实践为基础,加强专业教师对职业情境的认知,积累企业实际情境的教学案例,促进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推动产学合作。

(四)整合培训资源和改进下企业锻炼机制相结合.突出双师素质培养模式创新。

应充分利用教师培训基地、企业、学校实训基地等内外部培训和锻炼资源,发挥专家、企业、教师等各方面的能动性,因地制宜,设计和实施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和下企业锻炼形式,优化双师素质培养的效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为根本宗旨.在培训中可采取参观座谈、专题讲座、小组讨论.以及观摩实习、参与开发、上岗操作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企业锻炼作为教师成长的硬性要求,通过经费和时间的保障.避免双师素质团队建设流于形式。

总之.双师团队建设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到与教学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践过程中,务实和创新应作为主要指导理念,从机制和形式各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3]吴全全,王泽荣.职教教学改革新要求视角下的职教教师的专业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6):5-6.

48 1689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