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的疏导方法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青少年心理的疏导方法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生心理疏导【第一篇】

关键词逆反心理 人际关系 个性发展 有效疏导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15-01

中学生由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在心理完善过程中往往会有逆反心理。而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笔者发现,家庭教育失败的学生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那么,教师如何有效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人格呢?

一 尊重学生,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

尊重是师长和学生进行交往的桥梁,只有尊重学生,承认学生具有平等人格,学生才会觉得师长可信和可敬,并在困难时觉得师长像朋友一样,可以从那里获得帮助,才会敞开胸怀,吐露真情。反之,不尊重学生,以专制压制学生,表面上学生可能服从,实际却“逆反到底”,心理健康教育将很难开展。

二 增加理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很多老师简单认为学生身上那些不同于老师要求的“异见”就是“逆反”,不懂得赏识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代中学生生活环境丰富多彩,学生思维活跃,青春期的梦想绚丽多姿,渴望被认同和关注。作为老师要增强理解,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中,了解其心态与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契机。

三 把握时机,增强心理疏导有效性

正确把握学生逆反心理的引导时机,才能提高疏导的实效。当学生在自尊心受伤害而又渴望自强时,或者自己的努力受挫而又不甘失败时,对自身的过失感到内疚时,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时,就是教育者应把握的教育良机。若能在此时此刻对学生加以引导,就能渐渐消除逆反心理,使之向积极方向转化。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进行说服教育。

四 注重事实,消除心理逆反障碍

首先,由于中学生逐渐产生了成人感和自我独立意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要细致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因人施教,使中学生健康成长。逆反心理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则不一定有道理,因此需要做具体分析。

其次,家长和教师在批评和矫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还要做一些思考和调查工作,力求客观公正,以理服人。特别是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一视同仁,不分厚薄。

最后,要正确对待逆反事实,允许学生有反复。要知道学生的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反复,并抓住反复的机会进行进一步教育,促其继续进步。抓反复,反复抓。绝不能见学生进步过程中有反复就全盘否定。教师“揪辫子”“揭疮疤”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产生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

五 端正心态,提高心理辅导艺术

在心理辅导特别是疏导学生心理逆反中,教师要提高涵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学生违反纪律或与教师“顶牛”时,对学生的失礼言行要制怒,理智地进行冷处理,这有利于使双方都冷静,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顶撞行为。特别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是因教育中无心的言语和行为不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加重,而且有时这种伤害可能是一辈子。因此要防止把话说过头,伤了感情。无心失误的老师,要坦诚认错,别死要面子。

有的学生对教师有疑惧、怨怒心理,教师应坦诚相见,使师生相互信赖;对自尊心受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激发其自信奋发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要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处理问题,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有人戏言:“教师是学生的保姆”,这句话一点也不假。除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充分调动教师情绪感染力、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还要附加情感教育,尽量把学生的叛逆心融化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使学生沐浴在老师的暖暖目光中。当爱心涌动之时,叛逆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张宝光。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J].班主任,2006(8)

青少年心理辅导范文【第二篇】

10月9日,2012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学术年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是“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上海市各区县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少科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的获奖代表100余人出席了

会议。

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在学术年会上发言。他说,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本文由收集整理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了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的具体目标。作为上海市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社团组织,科普促进会要坚决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科学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

青少年健康心理疏导【第三篇】

>> 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例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疏导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疏导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学生的成长,需要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即需要良好的道德思想、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身体全面发展。一个青少年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没有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和情感调节能力或有心理行为障碍,有了再好的文化知识,也无法使用和施展才能。作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班主任,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应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守护者。了解学生的心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疏导、班主任、学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

据有关部门调查证实,小学生中1/4左右存在心理障碍,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正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和指导。班主任需要时刻关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等。逆反心理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班主任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第一,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班主任要真心实意地、心平气和地跟学生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尽可能地多鼓励、表扬,不轻视嘲笑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第二,注意挖掘逆反学生的闪光点。班主任要注意挖掘逆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之产生上进心,进而获得成功的情感力量,止步于逆反的深潭边。第三,引导逆反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当学生站在家长、老师的角度时才会意识到教师家长行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颇,增强他们对家长、老师的理解尊重,削弱和减少逆反心理。第四,讲究教育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班主任要善于化忠言为赞美,时刻鼓励学生勇往直前。

・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有些学生由于学业上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才智水平,或者因为在面貌、身材家庭各方面有缺陷或不足,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

班主任面对存在自卑感的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补偿方法加以调试。首先,正确对待失败。让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在学习上有几次考试失败成绩不佳不足以说明自己智力不如别人,因为影响考试成绩主客观因素是很多的,可以振奋精神,总结经验,再接再厉,重新做起。其次,增强自信。凡事都要有一个必成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的信心,对事态发展的前途抱乐观态度。平时要注意及时抓住自信心的种子,消除自卑的瓦砾。因为自信心是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成功来增强和得到升华的。最后,“避己之短,扬己之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既不沾沾自喜,又不顾影自怜。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

・ 依赖心理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自幼在重重关怀下成长,自己生活的一切均由父母包揽,生活中处处依赖他人,不够自立、自信、自主,这样就养成了依赖心理。要想克服依赖心理,并非朝夕之事,而是应该多角度、长时间的攻克它。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引导:第一,正确认识自我,充分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渐增强自信心。纠正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如平时在学校中,班主任多鼓励学生担任一些班级工作,面对问题时,独立地去拿主意,想办法,以增强主人翁意识。在学习上,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

・ 虚荣心理

青少年的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有的学生爱面子,盲目的和其他同学攀比,经常产生自卑、失落、嫉妒等负面情绪。因此,引导学生克服虚荣心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认识虚荣心的危害。虚荣心较强的人,在心理上往往是自私、虚伪的,从来不思进取,对于自身的缺点总是想方设法去掩饰,而不是改正。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青少年必须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建立在责任感上,对于那些荣誉、得失要用理智的心态来面对。最后,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困难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报复。

综上所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班主任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通过对心理素质各要素及各方面的全面、系统的培养与疏导,实现学生性格品质的优化、心理能力的强化和心理动力的激发,达到维护心理健康、防治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疏导步骤【第四篇】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素质 原则

一、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因为青少年有其特有的心理发展特点,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其心理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发展关键期,由于意识发展及诸多社会原因,此时青少年的心理充满了矛盾,他们处于三种矛盾抉择之中,既有强力要求又缺乏独立的能力;充满理想又面临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要改变现状又有着很大的阻力。因此青少年在适应社会和谋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失败和挫折。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应付苦难的策略与技能,往往会经历心理困扰而不能解脱,这样就需要及时的恰当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来。这比等到其有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再来治疗要有效的多,省事的多,解决也要彻底得多。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能帮助青少年减少对社会的不适应,减低不良的心理反应外,还能培养青少年对理想的积极追求,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所以这种发展性、积极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青少年心发展的实际需要的。

(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要符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场所,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加以实施。作为青少年整体素质的一个部分——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与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相提并论的一个重要素质,那么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是否可以从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呢?

学校有开展教育活动的有力因素,无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教育的设备、氛围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更为重要的事学校有着教育自身的良好特点,教育活动的计划性、系统性、目的性都能保证心理健康活动的持续有效的开展,除此之外,教育活动也符合青少年的需求,满足其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传授心理活动,分析心理现象;解决心理问题的一门全新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卫生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即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属于教育学范畴,还属于社会学范畴,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高青少年的基本素质、培养青少年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潜能。其可分解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发展性:面向学校的全体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预防性:面对的是部分在学习、心理上有可能发生问题的青少年,对他们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或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

第三个层次:治疗性:及时矫正青少年的心理疾患,排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上,其重点是第一个层次,主要目的是预防和发展,主要面对的是全体青少年学生,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并非矫正教育,防范于未然要比治疗简单的多,这就好比流行性感冒,事先打预防针要比患病后再打针吃药效果要好得多,治疗只会事倍功半,而预防会事半功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渐形成,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候的青年年一方面渴望自由,开始拥有自己的秘密,对未来充满希望,朝气蓬勃;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学业负担的逐渐加重,升学就业等等激烈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显得无所适从。国外屡屡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正是这一问题的极端表现。

这些心理具体表现在:1、由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问题,如与异性交往恐惧、自慰、性幻想等。2、学习问题,如成绩不理想、升学受挫等。3、情感、个性问题,如情绪的不稳定、冲动性、极端性;自恋、闭锁等。4、人际关系问题;如交往恐惧,与老师、同学之间关系不良等。5、家庭方面以及个人身体隐患引起的心理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开设相应课程让青少年学习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律势在必行。2、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学习心理障碍及用对措施;学习策略训练、考试心理等。3、教育青少年如何有效调节自身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训练包括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培养等。4、针对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撒谎、逃课、打架斗殴、吸烟酗酒、人际交往障碍以及缺乏责任感,自我中心、自卑、自负、多疑、嫉妒等心理进行剖析、调节训练帮助这些孩子认识这些行为和心理,促进其良好行为和心理的养成。

四、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要求教育者认清心理监看教育的根本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科学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的科学性。要用科学的方法以科学、先进的心理卫生知识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3、疏导性原则:教育者要循循善诱,疏导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要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反对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有问题的青少年学生。

4、差异性原则:因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对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孩子在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及训练方式应有所调整。

48 1704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