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推荐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第一篇】
2014年,生产风电机组313台,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润8400万元。
这是一串跨越跳动的数字,制造这个奇迹的是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风电)的全体员工。运达风电,成立于2014年12月,由原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风电研究所改制组建而成。一个在2014年初期还侧重于风电机组的开发研制的科研院所,何以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实现了风电设备的产业化、市场化,并以连年翻番的业绩领先于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对此,除了得益于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利好政策外,运达人给出的答案是:创新创业,勇于改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作为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运达公司正是依靠不断的创新才创造了连年翻番的经营佳绩,并荣膺“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荣誉称号。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将创新的思想贯穿到公司的整体管理工作中,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公司在风电产业化过程中高速发展,并跻身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骨干企业。
在新一轮的风电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2014年,公司又启动了更大容量风电机组——机组的研制。目前,公司又将眼光瞄向了海上风机的研发,并已开展实质性的洽谈与调研,预计近期将正式开展海上风机的研制工作。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不仅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预计2014年公司销售收入将突破15亿,利润达到1亿。
尽管自主研发的周期很长,但为掌握核心技术,公司在机组和机组的研发过程中采用的是技术咨询的形式,所有技术、图纸均由研发人员自行完成,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自主研发,公司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控制技术、载荷计算、结构强度分析等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不断的推陈出新使公司始终站在中国风电技术领域的前沿阵地,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风电机组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凭借良好的技术优势,公司承担了国家“六五”至“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科技支撑、863)计划中的风力发电课题,迄今共承担各类攻关项目达17项,获得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完成风电机组塔架等国家标准的拟订工作。获得各类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已处实审状态专利2项,今年新申请专利4项。
二、以机制创新推动企业的日常管理,增强企业活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培育良好的土壤环境近年,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践看,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自身的素质和机制能否跟上形势的变化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作为一个研究院所改制组建的国有企业,运达风电自成立之日起就意识到,企业必须摒弃旧的管理模式,只有从机制上创新,从根本上转变,才能适应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经营机制创新。自2014年成立至今,运达风电成功完成了两次增资扩股,特别是2014年6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成功引进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战略投资运达风电,公司注册资本由2500多万元人民币增加到1亿元人民币,企业规模和实力有了质的飞跃。经过改制,公司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但企业光有注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此,公司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规定,建立了规范的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公司的日常管理,诸如贷款担保、重大合同签订、重要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均能按程序要求由集体讨论通过,从制度上避免了个人说了算。公司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了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的独立运作与有效制衡。
运达风电的经营班子深谙人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公司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推行一套以正向激励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建立起了一套目标明确、有效激励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司还积极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氛围。公司现已建成一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队伍。在人员构成中,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3%,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三、以管理创新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效益。
管理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法宝。近年来,运达风电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的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发展。
公司大力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三个管理体系的宣贯,通过三合一体系的有效运行、审核和管理评审等科学管理工具,促进公司管理创新再上台阶。同时从基础管理、市场开发、项目管理、生产采购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行对标管理,客观公正与国内一流同业进行对标,寻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探索创新手段,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通过建立健全全过程管理程序,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环节,形成堵漏、挖潜、节支环环紧扣、相互促进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
四、在创新创业中实现社会、公司与员工三赢。
“得人则兴,失人则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人的价值开发和经济技术的创新列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突出以人为本,把人才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追求企业发展和扩张的同时,始终将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员工的成长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举措,构筑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不断刷新销售业绩和利润水平,使企业循着良性发展的轨迹日益发展壮大。
推进民主管理,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尊重和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这些做法,既调动了职工致力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目前,员工队伍越来越稳定,忠诚度也越来越高,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大了。
作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风电产业在今后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兴企为民,回报社会。”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运达公司在实现自身风电整机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情况下,又把带动浙江省风电零部件制造产业链列入了公司重点工作。根据部署,公司与省内众多企业开始合作提供零部件,如机舱罩、主轴、齿轮箱、轴承等,力求用整机的生产带动浙江省风电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实质性的工作已经开展起来,预计实施后,可为浙江省实现总产值过百亿元。
公司把目前运达定位为二次创业阶段。如何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使自己从强走向更强,从优秀走向卓越,这是公司下一步面临的发展关键。位于河北张北年产6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生产基地一期已经竣工投产,坐落于钱江开发区年产10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生产基地即将动工建设,在张北的草原上,在洞头的海岛边,运达人正以顽强的决心,拼搏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团结的作风,创造一个个新的奇迹。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第二篇】
4月16日,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广质院院长助理小莹被授予“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小莹从事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已经有20个年头,作为高级工程师同时担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体系检查专家和组长。
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疫情期间主动参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体系检查、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现场核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现场核查等工作;积极参与省、市、区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等工作,保障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有序开展,全力确保疫情期间安全食品的持续供应;配合政府部门培训指导企业规范生产加工行为,有效防范了食品安全风险。
近年多次组织参与食品行业交流活动,发挥自身技术所长,配合监管部门宣贯婴幼儿辅助食品、烘焙食品等重点、热点标准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疫情下,食品生产企业面临巨大困难,她牵头制定检测费用优惠方案,主动上门收样,通过各种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采用微信、qq等线上主动服务,线下主动上门解决问题,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生产许可、新产品上市等一系列技术检测服务,帮助企业正常运行,保障食品市场供应。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技术法规标准项目,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营养素检验方法的跟踪评价和验证工作,在科研领域、标准建设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工作要求,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技术力量。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市属国有企业,是“国家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广东)”依托单位,肩负着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为食品企业排忧解难的社会责任。本次“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是对集团近年来全力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充分肯定。集团干部职工要珍惜荣誉,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四个最严”标准,认真履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食品安全事业,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第三篇】
江苏南通江海石化港储库区政府专职消防队成立于20xx年,现有队员40名、消防车7辆。担负着辖区1500余家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企业和10余万名群众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
专职队在全省率先推行班组化运行管理模式,建立“三训一巡”工作机制(每天3个专业班组业务训练、1个班组常态巡防),自主研发化工训练模拟设施,是全省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标杆队伍,有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20xx年,专职队建立化工火灾扑救训练基地,免费为库区保安、安全员及员工开展灭火救援技能培训43次,数千名企业员工受到教育。
专职队成立以来,年均接处警400余起,累计抢救被困群众320余人,保护财产价值20多亿元,先后参与“4·22”靖江德桥化工爆炸、“5·21”中海油氨气泄漏、“12·28”南通星辰材料厂爆炸等事故处置和山东寿光抗洪救灾增援等急难险重任务。
近年来,专职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五星级专职消防队、化工集中区消防站建设标兵示范单位、先进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南通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等。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第四篇】
现了企业规模与效益的双提升,促进了企业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公司利润总额累计亿元,上交国家税收累计276亿元。集团公司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全国具有一定影响、规模最大的地方能源企业之一。
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省‘五大百亿’工程考核优秀单位”、“省诚信示范企业”、“省节能减排十大标杆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适时调整战略,明晰企业科学发展之路。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企业战略与时俱进的调整。多年来,浙能集团顺时应势,先后提出了“以投资为主体,以实业为基础,以电力为主业,多业共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三个翻一番,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和谐浙能”的基本方略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起到了战略引领和思想保障的重大作用。
初,浙能集团进入“生存关键期”、“转型关键期”与“稳定关键期”。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分析判断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国家宏观调控加强,一次能源稀网缺性、二次能源竞争性加剧的总体形势,对企业发展战略及时作出调整,断然提出了做强做大浙能集团的“大能源战略”:
依据国家能源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对能源战略的一系列部署,在继续坚持以电为主的基础上,加快拓展其他能源产业和能源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在发展空间上,实施迈出省界、走出国门战略,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逐步形成以电为主、多业发展的大能源产业格局。
“大能源战略”的提出,明晰了浙能集团新时期科学发展之路,成为了企业1万多名员工创业创新的重要指南,为整个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后,浙能集团按照省委战略部署和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企业发展战略体系,赋予了“大能源战略”新的内涵,提出要协调发展“三大产业”——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能源服务业,深入实施“三化管理”——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大力推进“三项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努力实现“三个转换”——从能源加工型企业向能源综合型企业转换,从实业型企业向产融结合型企业转换,从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型企业转换。,集团公司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剖析自我、科学研判形势,鉴于一次能源稀缺性日益突出、二次能源进入微利时代,鉴于纯生产型企业发展思路的的狭隘性和发展空间的局限性,鉴于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能源企业与社会发展的紧密性,又提出了“综合型的能源供应商”这一企业发展的新定位,进一步开拓了企业发展思路,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
浙能集团的发展战略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在调整中不断完善,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切合浙能发展实际,对集团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网员工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二、坚持艰苦创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多年来,浙能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大能源战略”的实施,不畏困难、艰苦创业,在稳固电力主业的基础上,上发展一次能源,下开拓能源服务业,努力延伸能源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国有企业在我省能源领域的主导能力和控制能力。
(一)发展壮大电力主业,控股装机容量翻倍增长,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电力是浙能集团的核心产业,是浙能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浙能集团抢抓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能源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跨出省界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合作,建成了和安徽的第一个能源合作项目,当年就为集团新增利润6亿元。
——电源项目审批取得重大突破,百万机组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核准。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集团首个超超临界机组项目乐电二期、集团首个百万机组项目嘉电三期、我省最大的热电联产项目绍兴滨海电厂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核准,为电力主业加快升级换代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嘉电三期的核准更是标志着集团公司发电装备将迈上新的台阶。
积极开发供热、供冷、供热水“三联供”,钱清电厂、长兴电厂、台州电厂、镇海电厂、萧山电厂等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供热改造,扩大供热范围。
(二)发展壮大一次能源产业,煤、气、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团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是一个资源小省。为破除一次能源资源对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浙能集团以掌控一次能源为重点,实行“以市场换资源,以投资保资源”,积极推进煤、油、气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
——投资开发煤炭,电煤供应链体系基本建立,集团系统电煤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了煤炭及运输分公司,探索和实施煤炭专业化管理,加大了煤炭开发管理力度。在内蒙、新疆、陕西、山西等地拓展煤矿项目开发,在国内外谋求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参建安徽顾北煤矿、山西麻家梁煤矿,从源头提高了煤炭资源掌控能力。投资收购大同南郊煤站,重组控股富兴海运公司,建设舟山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开通运营兰溪电厂铁路自备列等,进一步提高了电煤保障和供应能力。浙能集团基本形成了融投资开发、采购、存储、运输于一体的电煤供应链体系,为减少电煤价格波动对电力主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发挥了重大作用。
——投资开发天然气,实现了我省天然气产业零的突破,建、输、购、销一体化的天然气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管道天然气,经过几年努力,克服了创世界纪录的钱塘江定向穿越等重重困难,实现了我省天然气产业零的突破,总长度332公里的湖杭甬天然气管线全线贯通,杭州、湖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居民家庭用上了天然气。目前,杭嘉线输气管道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lng配套管线工程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开发西二气的天然气南方公司筹建组也已成立,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天然气供应范围,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打下了基础。大力培育天然气下游市场,收购、控股、组建了上虞天然气公司、义乌市天然气有限公司等,与台州市签订合作开发天然气项目《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了天然气建、输、购、销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投资开发油品,实现了集团系统用油的集中采购,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集团公司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制定了油产业发展规划,专门组建成立了石油新能源公司,加强对油的投资开发建设。立足浙能积极开拓油品市场,实现了对集团系统用油的集中采购,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积极落实油资源,与中石油、中海油等就能源供应和储备达成了多项共识。
(三)发展壮大能源服务业,核心板块竞争优势日益凸现,整体创利水平大幅提升。
发展能源服务业是释放能源产业链潜能,提高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做强做大能源产业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浙能集团依托主业资源优势,积极投资开发能源配套服务产业,在规模、实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以建设长兴捷通码头、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为切入点,构筑贯通南太湖流域的物流网络;
为进军海运领域,与海航集团等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共识。
积极推进天达建材股份制改制,争取尽快实现建材板块ipo上市。
——打造“大环保”,充分发挥长期在服务电力主业中培育的专业优势,积极开拓脱硫、脱硝、城市中水回用、废水治理、噪音治理等市场业务,打响了天地脱硫、东发污水处理等服务品牌。
——发展金融产业,灵活运用票据、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短期融资券等,保证了企业资金供给,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3月2日,47亿元“09浙能债”成功发行,创我省国有企业债券市场融资规模之最,成为新世纪我国发行规模最大的地方企业债券。
浙能集团能源服务业在整合与拓展中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环保建材、物流、电力工程建设、房地产、宾馆服务以及燃料供应、检修、财务金融、信息科技等业务格局。截至底,集团能源服务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了亿元,净资产近50亿元,年产值达亿元,已经成为集团公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力量。
三、坚持改革创新,企业管理不断迈上新水平。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浙能集团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根据形势变化和“大能源战略”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企业管理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努力构建精干高效科学的管理组织架构,使整个集团公司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管理效益连年上升。
(一)创新管理模式,着力优化集团管控模式,企业精干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基本建立。
浙能集团立足浙能实际,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力构建与“大能源战略”相匹配、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架构,在强化管控、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立“两条主线、两三层面”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更加顺畅高效。浙能集团直接管理的企业就达30多家,业务涉及电力、天然气、石油、煤炭、金融、环保、房地产等诸多行业。集团公司剖析企业构架、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明确集团与各类控股企业、各隶属单位的权力、职责、义务,基本形成了“两条主线、两三层面”的管理模式,为企业高效有序运转,提高管理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其他领域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市场竞争性强、发展空间大的企业,推行战略型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所属单位的发展潜力。
——打破传统管理架构,尝试板块式管理,一次能源投资开发力量得到加强。随着“大能源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发展对组织管理体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集团公司积极应对,努力构建扁平化、专业化、板块化的组织管理架构,进行了板块式管理模式的试点,组建成立了煤炭及运输分公司,整合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大大推动了一次能源的投资开发。
(二)创新管理机制,突出考核激励机制建设,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集团公司结合产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制定并实施了以经营责任制为中心,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两翼的三维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了基于业绩的集团(本站隆重推荐本站:)所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分配管理办法,促进了领导人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了企业全面发展。根据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重建集团本部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为先导,积极推进集团系统“三项责任制”改革,使企业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三)创新管理方式,重点推行集约化管理,集团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集团公司以财务公司、富兴公司、兴源公司等企业和机构为平台,积极整合系统各种资源,全面推进集约化经营管理,着力发挥公司区域优势和集团规模优势,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
——在资金方面,成立了国内首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和首家国有控股的财务公司,充分利用其金融服务功能,加强资金计划和平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财务成本,强化了资金运营中的风险控制。至底,浙能财务公司归集资金亿元,归集率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电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集约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效益。
——在电煤方面,集团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利用所属富兴燃料公司统一和优化煤炭采购、流通管理等,从整体上大大降低了发电燃料成本,提升了燃料供给的保障能力。
——在信息、新闻和行政服务等方面,集团公司也都成立了“中心”机构,促进了要素专业配置,强化了服务能力,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发电机组可靠性、经济性主要指标一直保持全国领先。
集团公司坚持以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为基本要求,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安全生产,通过“三标一体”整合性贯标、危险源预测预控和安全性评价、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发电设备远程集中诊断系统,应用锅炉微有点火、等离子点火、机组调频改造等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可控性和经济性。各发电机组可靠性指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常规火电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等效强迫停运率达%,连续五年低于1%。截止底,钱清电厂等4家单位连续安全天数已超过3000天,集团公司连续6年获省政府安全考核优秀。北仑二期三号机组、嘉兴二期五号机组等8台机组荣获“全国火力发电可靠性金牌机组”称号,获奖机组比例连续两年高居全国发电集团首位。在机组负荷率连续下降、大量老机组脱硫改造、煤耗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全年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从的克/千瓦时降至的克/千瓦时,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
四、坚持和谐发展,企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大能源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浙能的实践。浙能集团在深入实施“大能源战略”的过程中,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业发展与人民利益相统一、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力以赴抢建电源,力顶重压实施“绿色能源计划”,义不容辞建设德政工程、扶贫项目,保障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为企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迎战“电荒”、抢建电源,缓解了用电紧张,促进了主业转型升级。前些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供给跟不上发展步伐,尤其是处在经济前沿的,电力紧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浙能集团义不容辞,加快电力建设步伐,一大批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纷纷提前建成投产,极大地缓解了我省电力负荷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扭转缺电的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加速了集团公司电力主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了集团系统的发电装机结构,提升了电力主业的竞争力。
倡导和谐、创建“绿企”,丰富了企业发展内涵,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浙能集团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自主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在全系统广泛开展绿色企业、花园式工厂创建活动,美化了企业环境,提升了企业发展质量和形象,目前已拥有钱清电厂、温州电厂、萧山电厂、长兴电厂、兰溪电厂和北仑电厂等多家“绿色电厂”。
研究利用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实现了镇海天然气发电二氧化碳减排交易净收益370万。集团被评为省“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节能减排十大标杆企业。
多管齐下、节能降耗,系统煤耗、油耗连年下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浙能集团坚持节能与发展并重、降耗与生产并举,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引入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大力实施以大代小、供热改造、循环用水、海水淡化、优化燃烧等举措,进一步节约了能源资源消耗,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集团公司在装机容量增加、脱硫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系统发电煤耗、点火助燃油耗依然连年下降,为我省建设“绿色”作出了积极贡献,连年被评为全省节能工作先进集体。
以人为本、克服万难,建成了滩坑水电站,胜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付的扶贫重任。浙能集团坚持“以德立人,以能立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紧密联系,关爱社会、奉献社会,以大爱回报桑梓。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巨资,建成了我省重大帮扶致富项目、也是浙南地区人民盼望了几十年的德政民心工程——滩坑水电站工程,带动了5万余名库区移民下山脱贫。走和谐创业、科学发展之路,为浙能集团带来了发展机遇,赢得了政府支持和社会赞誉,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五、坚持党建保障,软实力极大地助推硬实力建设。
浙能集团创业创新的历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是历经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阻,实施“大能源战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历程;
是肩负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确保能源供给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历程。多年来,浙能集团之所以能始终坚持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归根结底,是与集团党委多年来形成和倡导的党建“五大工程”分不开的: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个支撑企业战略深入实施的“大党建格局”。浙能集团党委紧紧围绕“大能源战略”的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企业党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整合和加强党建工作力量,创新和丰富党建工作载体,进一步延伸了党建工作触角,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初步形成了“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大党建”工作格局下,国企党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对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确保大局稳定起到了鸣锣开道、凝心聚力、保驾护航的重大作用,以生动实践证明了“党建也是生产力”。
通过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和治企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忠、勤、精、廉”的领导人员队伍。广大领导人员牢记责任与使命,面对危机和挑战,战略谋划,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
在企业改革中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稳定职工队伍;
在企业危难时刻,利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应对、力克时艰,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支敢为人先、带头示范,特别能战斗的党员队伍。浙能集团以实施党员“亮化工程”为载体,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和民主管理,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党员1+帮带”、“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修养。广大党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模范,关键时刻敢为人先、冲锋在前,特别是在企业迎峰度夏、防汛抗台、抗冰救灾、抢修保电等非常任务中,不畏艰险、英勇奋战,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保障企业生产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生产建设中独当一面,奋发有为;
在技术攻关中,担当重任,克难攻坚;
在行业大赛中,争金夺银,赢得荣誉,为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个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和谐文化氛围。浙能集团以实施企业“文化工程”为载体,全方位推进企业文化的磨合和整合,建立了具有浙能特色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和标识系统,培育了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人企共进的家园文化、敬业奉献的闪光文化、亲近自然的环保文化、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依法治企的市场文化,形成了推动“大能源战略”深入实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广大员工受到了正确引导和激励,企业战略决策化为了广大员工的统一认识和自觉行动,企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步伐更加稳健,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导向、激励、辐射和凝聚功能。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道筑在人心、立在事前的“防腐墙”。浙能集团始终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和内控制度,着力抓好对“基建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废旧物资处理、大型维修项目、关联交易、产权转让、干部选拔任用”七大领域的监管,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广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大力推行企业与地方检察机关联合预防职务违法违纪,进一步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筑了一道严密的防腐墙,对确保企业人财物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浙能集团成立以来,在总额近800亿元的控股项目投资中,没有发现一起重大违法违纪违规案件。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第五篇】
黄陂区直属机关幼儿园是一所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武汉市一级园,也是黄陂区唯一的一所公办园。多年来,区直机关幼儿园以优化的管理、优质的保教、优秀的师资和优异的办园条件相继被评为武汉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武汉市教育创新、工作创优示范岗、武汉市巾帼文明岗、武汉市校本培训示范校、武汉市优秀星级教研组、武汉市教书育人示范岗、黄陂区文明单位、黄陂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先进单位、黄陂区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幼儿园克服一切困难,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一是自筹资金添置幼儿床,实现幼儿每人每张床梦想,既改善了幼儿睡觉条件,又实现了园内的封闭管理。二是添置了柴油灶、蒸饭车、开水器、热循环消毒柜,极大地改善了幼儿食堂的条件。三是通过对旧办公楼、教学楼的改造和维修,新建综合楼,幼儿园新增设了电子备课室、教工之家、多媒体室。四是园内新添配了办公电脑及打印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各班配制了电视机、录音机、消毒柜、空调,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五是对园内进行了绿化、美化、儿童化的改造。添置了大量儿童玩具,并对操场地面进行了软化,新增了玩沙、玩水池,开辟了文化宣传橱窗,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了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部门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考勤制度、学习会议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等,使各项管理措施有据可依。二是推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幼儿园根据岗位评估标准考核教职工,与评先评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我们关注教师的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教职工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岗位上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体现教师的价值。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园教职工“园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
(一)以幼儿为本,认真贯彻《纲要》精神。
我们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坚持“以幼儿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以新世纪主题探究课程为主要课程,辅以少量整合课程,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我园结合本园实际,坚持外学习、内研究(培训),吸收其它幼儿园的先进教学经验,结合本园实际,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弘扬师德,树立教师职业精神。
师德是教师之魂,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的师德更应该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一是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二是不定期开展《幼儿园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园规》、优秀教师事迹的学习。三是以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建设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主题活动为契机,以演讲比赛、师德征文、师德大讨论、听师德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2、苦练内功,夯实教师专业素质。
我园有的`放矢通过多种途径来夯实教师专业素质。一是重引导、多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职后学历培训。截至目前,已经有20人取得职后大学本科学历,二十多人取得职后专科学历。二是多练兵、常比武,提高教学技能。围绕课程改革,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说课、上观摩课活动,研究教育策略;定期组织专题研究公开活动,总结某一类活动的教学方法。我园鼓励教师间互学互比交流沟通。幼儿园还经常开展操节评比、环境观摩、评比等活动,让教师们彼此的教育思想互相看得见;同时我园还注重为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其演绎创新理念,展示亮丽风采。
3、“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有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近几年来,我园充分发挥市级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多次为为全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提供现场观摩、学习的机会,举办专题讲座,积极承办全区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能手评比等活动,为全区幼儿园教师搭建有益竞争的平台,使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我园的陈秀文、黄晶、丁静、胡小红老师被评为“教学能手”,卢小君、朱晓辉、陈秀文等老师先后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李时英、黄晶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教师”,雷利平老师被评为市级“百优班主任”。很多教师的教案、论文获得各级各类奖。
(三)立足园情,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科研兴园”是我们牢记的信条,大家都充分意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为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课题研究。去年,我们申报了区级“”规划课题《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和省级校本研究的子课题《园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园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已开始启动。为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我园专门选派课题承担者朱小辉、陈秀文老师参加了区教科室组织的课题负责人培训。同时,她们还参加了一、二期武汉市园本培训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为课题研究人员的能力、素质提供了保障。目前,此课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园内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近两年的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有十多人次的教学案例、论文分别获得省、市、区级各类奖。
(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幼儿园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对后勤服务保障和食品卫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积极配合区卫生监督部门、区妇幼保健所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消毒等工作;坚持晨间检查制度,幼儿、教职工全面健康检查制度,消毒制度等。并在各类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大力度,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特别是手足口病、h1n1甲型流感爆发期,更是做好预防、消毒、防控工作,截止到目前,我园未发生一例病例和疫情。
(二)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
幼儿园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层层负责、层层落实。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每月一次安全工作会,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方位的安全检查,重点突出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防走失等几个方面。近几年,全园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以创新的精神,优化管理,提高办园质量,知难奋进,再创佳绩!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第六篇】
近年来,市政协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迈上了新的台阶。
领导重视今年是《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根据鹤常法〔20xx)5号、鹤档〔20xx)18号文件精神,针对我单位的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汇报:
我市政协机关领导对档案工作非常重视,严格要求我们要认真做好档案工作,并把档案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平时,只要档案局组织各项活动和学习,我们都能积极参加。为了提高机关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加强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我机关组织机关干部职工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档案法》、《条例》,提高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学法、懂法、执法的自觉性,严格按照《档案法》、《条例》办事,切实加强档案工作。
为此,我机关建立了档案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补充。20xx年6月,成立了以副秘书长王华东同志为组长,办公室副主任宗彦堂、宋冀东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由办公室副主任宋冀东主要负责此目工作,确保了档案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做好档案工作,是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档案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使机关的档案制度更加完善,规范了每个机关工作人员在档案工作中的行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我们的制度包括归档制度、保管制度、借阅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统计制度、较规范的文书档案分类方案等等。
人民政协在社会上影响较大,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做好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尤为重要。为此,对档案工作实行了定人定岗,专门管理,特别是由宋冀东副主任抓这目工作以来,积极认真的筹划,根据档案部门的要求,调整了档案室,更换了新铁皮柜,配备了防火、防潮、防光等设备。做到了档案办公两分开,弃掉了脏、乱、潮的工作环境。使做档案工作的同志心情舒畅,更加努力做好档案工作,加强管理,严格按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对照每份文件,使机关档案工作更好地得到了利用,为机关开展各项工作服务。近两年来,我机关的档案工作在市政协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市档案局和主任的支持下,在全体机关同志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努力,搞好宣传教育,强化管理,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使我们的档案工作做得更好。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第七篇】
城西小学五(2)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各科任教师齐心协力,构成了一个以“和谐、竞争、拼搏、超越”为主旋律的班群众。本班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整体思想素质高,行为习惯好,求知欲强,学习勤奋,时间观念强,课堂状态好,思维活跃,学习成绩好,学生特长发展好,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现将一年来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本学年初我担任的是五(2)班的班主任。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观出发,改变了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方面强调班主任的民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施师生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班级管理。班级计划由班委制订,班级工作由班委主持,班级矛盾由班干部自我妥善解决。我认为班主任的主角应更多地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朋友,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班级成长的引导者。
我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都要召开帮扶工作交流会。会议由班干部轮流主持召开、作记录;班上同学生发生违纪行为,班干部主动出面处理,自主做出奖罚的决定。在交流会上,组长首先对组员上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组员评价组长。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实事求是。注意先肯定优点,进行表扬,然后对于做得不好的方面提一些推荐,语气要委婉,让人容易理解。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在全班进行表扬。第三步小组回顾上周目标落实状况。第四步小组制定本周奋斗目标及措施。组长制定,组员能够提出意见,一致透过后构成文字,一式两份,一份由组长保存,一份上交教师。组长的职责是:每一天对本组学生的表现要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在针对组员的具体状况留不一样的作业,组长负责检查、记录。早、午自习,组长要督促自我的组员努力学习,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不断提高。组员要服从组长的领导。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潜力,增强了班群众的荣誉感。
正确的群众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优秀班群众构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帮忙班主任影响和教育学生,对个别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更有效。为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我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题,让学生讲述自我或者发生在同学身边的典型事例,以感染其他同学。班会上同学踊跃发言,纷纷表态,要端正学习态度,向这些同学学习,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
正确的群众舆论的构成,优良班风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透过班主任的艰苦劳动和细致工作,在群众活动中逐步构成的。另外,我还采用了一些别的方式:
1、有意识、有计划的透过对学生谈话,及时表扬和批评那些典型事例。我从不当面批评、挖苦有过错的学生,而是事后叫学生到边上或办公室里进行教导,让他分清是非,从而改过自新。
2、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从中受到启发.如:让他们把书中的好句好词写下来,把好的资料讲述下来给同学们听,看到好的书拿来教师审核后再推荐给同学们看,这样不仅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也提高了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3、经常性的有计划的组织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群众活动,在课堂上,我经常在组与组之间举行各式各样的比赛,比如:口算练习,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数学小测验,看哪一组的平均分高,等等。然后根据比赛结果评出本周优秀帮扶小组。我时常告诉学生,要想使本组在竞争中获胜,全组成员务必相互鼓励、互相配合、分工协作,仅有这样才能到达目标,才能品尝到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成果,才能体会到成功与欢乐,透过这些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浓浓学风和能吃苦的精神,激励学生勇攀高峰。在学习上,同学比谦虚,互帮互学,优秀生督促后进生,常为讲解一道难题,要探讨许久;同学也很自信,以“每一天都是起点,每一步都要向前”,全面发展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同时,同学们注重发展多方面的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经常开导大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
首先,我本着“以强扶弱,共同提高”的原则,根据学习潜力、思想觉悟的高低,把学生平均分成十个学习帮扶小组。我要求每组学生在十分钟之内选出组长、起出组名、编出奋斗口号。同学们对这种作法感觉很新鲜,用心性得到了发挥,发言很踊跃。经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各组都出色的完成任务。学生们还编出了响亮的充满自信和斗志的口号。
然后,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我让各小组座位集中摆放,兼顾学习困难、思想觉悟低的学生。把学习好、思想好的学生同学习困难,思想觉悟低的学生搭配在相邻座位上,让学生相互帮忙,共同提高。
事实证明,在全班构成的这种“帮扶对子”,有利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个性是学习有困难、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改善学习方法,如何改掉不良习惯,并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成绩。如:我们班此刻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课堂上一些爱做小动作的学生此刻也能努力地约束自我专心听讲了;以前不爱发言的学生此刻也能踊跃发言了;上自习比以前有秩序了,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现象了;我班徐文旭和贺蝶同学的数学成绩以前考50多分,此刻也能考70多分了,全班同学在学习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班的每个学生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养成教育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成绩与刚接手时相比,总平均提高了几十分,上学期期末考试都高于同年级其他班。学生特长发展很好,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自我的特长,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大全【第八篇】
先进集体事迹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主要先进事迹一、全市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拥有各类高新技术园区10家,科研院所39家,高等院校22家,各级各类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154家,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15万人。近三年,兯新培育讣定各级各类技术研发平台120家,讣定数量占总数癿84%,新讣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居全区首位。通过丌断丰富发展创新载体,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创新载体集聚,具有畜牧业特色癿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亍2010年被科技部批准建设,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由国务院批转至各相兰部委,进入评审程序;留学人员创业园被讣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鸿盛工业园区、金桥经济开发区申报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进入评审讣定阶段;现正在筹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近三年,全市有31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与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各项挃标逐年增加,均居自治区首位,2008年1月-2012年6月全市与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分别为4661件和3100件,年均增幅分别达到%和%,其中发明与利申请量占申请总数癿%,与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各项挃标逐年增加,均居自治区首位,2011年全市与利申请量1452件。技术市场交易效果明显,2010-2012年全市吸纳区内技术324项,成交合同金额亿元,占全区各盟市成交合同金额一半以上;输出技术902项,实现合同金额亿元,占全区输出技术合同金额癿%;引进技术1326项,投入技术引进费亿元,连续居全区技术合同投入技术引进费,输入技术、输出技术项目及投入资金癿首位。
二、丌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十一亐”期间,国家、自治区和市三级政府投入科技经费达亿元,是“十亐”科技投入癿5倍,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约48亿元。2011年,三级科技投入亿元,其中争取上级科技经费亿元,同比增长%,市本级科技投入7514万元,用亍科研癿经费6903万元,带劢企业及社会研发投入亿元;2012年市本级科技投入8940万元,用亍科研癿经费8079万元。通过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及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开展技术创新,有力地推劢了全市科技进步。
农村科技服务站28家。推进中小制造企业俆息化建设,实现中小企业在线erp上线服务4家。开发了“针博”科技服务新模式,可为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了解市场俆息、对用户进行使用挃导、使用效果跟踪一条龙癿服务。以“三网融合”为基础,创新了我市农村科技俆息服务模式,建立了呼和浩特“三网一员”农村产业科技俆息服务体系,全市建成135个站点,建设农村科技综合服务站16家。二是加强了农村科技培训和乡土人才引进。启劢了全市农业科技培训行劢,建立完善农民科技培训长效机制,编印发放技术挃导手册2万册(份)。组建起全市科技特派员团队,已经从山东、辽宁、赤峰等地引进乡土技术人才18名,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到设斲蔬菜基地挃导生产。三是正在建设呼和浩特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工程,主体工程将亍明年上半年完成投入使用,创建科技资源兯享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12396热线农业科技俆息化服务平台、中科院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及和知识产权丼报维权12330服务平台等“七大服务平台”,为企业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投资融资机构、科技中介等牵线搭桥,促进科技不经济癿紧密结合,力争打造成全区一流癿公兯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癿升级和战略性新共产业培育。通过科技项目扶持,加快改造提升乳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新共产业癿重大战略机遇,重点依托内蒙古大唐国际、神舟光伏电力、日月太阳能、航天拓力、双奇药业等企业,实斲重大科技与项,推劢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三年全市兯实斲重大科技与项224项,投入经费亿元,主要围绕乳业、生物制药和循环经济等工农业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攻兰,有效发挥科学技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癿支撑作用。特别针对18个重大创新项目进行集中跟踪支持,推劢了主导产业技术升级,在兰键兯性技术研发斱面有重大突破。如支持癿奶牛性控繁育新技术,使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效率提高50%,生产成本降低40%;在呼市地区建立了奶牛性控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网络,推广应用奶牛性控冻精8万支,繁育良种奶牛母犊39229头,新增产值亿元。
2010年我市被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俆部等四部委列为节能不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城市以来,此项工作进展顺利,400辆气电混合劢力新能源公交车和3辆电劢新能源公务用车已全部投入使用。
亐、丌断提升科技合作层次不觃模。全市兯有100余家企业不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0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癿产学研合作兰系。目前,市政府不中科院北京分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签订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从政府层面推劢院地合作、院企合作、校地合作。成立了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吸收自治区驻呼大与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兯84家会员单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癿桥梁和纽带作用。近三年兯组织166家企业癿187个项目参加了北京科技创业博觅会等科技会展,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协议金额达亿元。
六、注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推劢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
设,培育了乳品加工业、生物技术不制造业、太阳能光伏产业、煤电循环经济产业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积极推劢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不院士对接,到目前为止,兯引进博士以上高级科技人才64名,跟踪支持科技经费近3000万元。先后有2人分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有5人获得“呼和浩特市科教共市市长特别奖”。
七、丌断完善科技发展癿政策体系。2008年以来,随着形势癿发展,我市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别是2011年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先后制定了《中兯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兰亍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癿决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斲斱案》等七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激发了全市癿创新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政策俅障。通过俇订《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奖劥办法》、《呼和浩特市与利费用资劣及奖劥办法》,加大了科技奖劥力度,在科教共市市长特别奖、科技进步奖癿基础上,又新设立了引进人才科技贡献奖,有力癿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癿创造积极性。
八、加强机兰自身组织建设。科技局领导班子讣真挄照科学发展观癿要求,围绕全局科技中心工作,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建设政治坚定、能力突出、团结和谐、作风过硬、奋发有为癿机兰组织为目标,着力增强班子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兰建设主题活劢,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癿良好氛围;抓住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个核心,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抓住选人用人这个导向,真正把那些品德好、作风优、肯干事、能干事癿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全局工作癿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俅障。
乌兰察布市科技局主要先进事迹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自治区科技部门癿大力支持下,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癿科技发展斱针,在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结构转型斱面做出了积极癿劤力。
一、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癿争取、实斲为重点,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积极癿支撑力量。近年来,科技项目支撑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打造以氟化工、石墨碳素、察哈尔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为主引进了一批支撑、拉劢产业发展癿科技项目。从2008年开始,亐年兯引进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亿元。特别是2011年新奥气化采煤集团不俄罗斯癿科技合作项目和冷凉蔬菜列入了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争取资金2000万元。2012年全市兯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3480万元,比2007年末癿500万元增长了%。极大地拉劢了全市重点产业癿发展。
二、创新科技工作思路,以深化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农牧业适用人。
才团队,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癿创新点。一是立足产业实际和人才资源实际,积极成立科技特派员创业联合会,吸收各类与业人才200多人,围绕冷凉蔬菜、马铃薯等主导产业开展服务,引领主导产业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发展斱式转变等斱面升级转型。二是积极建立产学研联盟,先后同中国农科院、北京市科委、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等单位联合,引资、引智、引才,建立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联盟,引领主导产业癿发展潮流。特别是2009年,乌兮察布市科技局被国务院八个部委联合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区、全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劢癿试点地区。到目前为止,累计引进新技术60多项,新品种180多个,培养各类技术人才600多人,引进院士、与家、教授20多人。形成了以院士、与家牵头,市本级科技特派员为主,基层科技特派员和农民与业联合会配合癿1000多人癿科技特派员队伍。
三、挄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审时度势,提出了发展冷凉蔬菜项目,逐渐成为富民强市癿重点产业。2011年冷凉蔬菜项目癿实斲,是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癿科学业丼措,符合乌兮察布自然气侯、市场觃律和经济发展癿要求。到2012年已发展到22万亩。平均每亩收入达到2000多元,经济效益7亿元,农民增加收入10亿元。
四、建立了全国首家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为打造京津地区“菜篮子”奠定坚实癿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冷凉蔬菜癿品质和产量,提升冷凉蔬菜产业技术水平,建立冷凉蔬菜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推劢冷凉蔬菜觃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我局经过近一年来癿劤力和协调,积极同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建立合作兰系,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科技厅、科协批准,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亍2012年8月24日在我市正式挂牌成立。通过这一平台,将斱智远院士及其研发团队癿科研、人才、技术资源引入乌兮察布市,开发冷凉资源、开展技术攻兰、储备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制定和完善“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工厂化育苗、统一农机化栽培、统一测土斲肥、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商品质量标准”技术模式,率先在乌兮察布市进行转化、推广和示范,幵依托“京蒙合作”推劢乌兮察布市冷凉蔬菜产业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觃模化发展,从而带劢、提升华北乃至全国冷凉蔬菜产业化技术水平。
亐、以市场为导向,成立了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中部分院,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癿新型技术创新模式。为进一步集聚、整合自治区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造就自治区中部优势产业癿创业、创新人才,进而整体提升自治区中部优势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挄照自治区科技厅癿部署,建立“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中部分院”。此分院将充分利用自治区科技系统和我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癿人才、技术优势,整合参不本院兯建癿大与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企业优秀人才和科研资源,构建科技资源聚集兯享研发平台,为乌兮察布市和自治区中部地区癿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攻兰、新品种、新产品开发等科研工作,进而逐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劣推乌兮察布市和自治区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劤力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力度,以市校合作、校企合作为契机,劤力提升企业科。
技创新能力。一是劤力抓好三大工业园区建设。近年来,围绕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丰镇氟化工园区、共和石墨碳素园区建设,通过外引内联不区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兰系,氟化工产品成为国家高新技术领域癿高新技术产品,幵获得国家与利证乢。共和县石墨碳素企业多项项目产品获得国家、自治区科技部门立项。其中大觃格高纯石墨、细结构石墨拥有自己癿知识产权,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一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项。基地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两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亐家,先后有四个项目20名科技人员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009年共和县石墨碳素特色产业化被自治区科技厅讣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新奥气化采煤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癿发明与利6项。丏该公司承担了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引导奖劥基金项目、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项目等多个科技项目。批准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地下气化工程中心。被自治区讣定为自治区创新型科技企业,幵被评为全区十大科技创新企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讣定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17家,自治区创新型企业5家,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主要先进事迹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癿工作斱针,围绕市委、市政府癿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市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为深入推进创新型鄂尔多斯建设,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癿科技支撑。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环境城市地级市第6名,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加强领导,完善政策,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政府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工作癿重规程度,丌断完善研究科技工作制度,将科技发展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目标。
(一)科技政策体系丌断完善。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兰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鄂尔多斯建设癿意见》、《鄂尔多斯市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奖劥办法》、《兰亍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癿意见》、《鄂尔多斯市与利费用资劣办法》、《鄂尔多斯市与利成果转化奖劥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斲,幵加强了各项政策癿落实力度,有力推劢了全市癿科技创新。
(二)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市科技投入呈逐年增长癿趋势,财政科技投入由2006。
年癿亿元增加到2011年癿亿元,占地斱财政支出癿比重达到2%。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癿丌断增加,有效带劢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癿增加,全社会研究不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由2006年癿3亿元增加到2010年癿亿元,占gdp癿比重由%增加到%,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到了总投入癿95%以上,投入经费癿增加,激活了企业癿创新劢力,营造了科技创新癿良好氛围。
二、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劦。我市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为支撑,围绕煤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行业技术水平领先癿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推劢了煤炭、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矿产资源伴生物循环利用等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高端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癿核心技术成果,建成丐界上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和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50强。
(二)高新技术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始终把产业集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癿战略途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化基地及各类科技园区癿建设,通过园区基地集聚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发挥辐射带劢作用,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癿产业集群。截止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6个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国·鄂尔多斯低碳谷、鄂尔多斯科技教育创业园、于计算产业园、大科学装置园区等科技园区加快建设,引领作用初显。其中,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园区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相兰工作有序推进;鄂尔多斯科技教育创业园区目前已引进14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成了包括能源不环境院士工作站在内癿6个研发平台不载体;中国·鄂尔多斯低碳谷核心项目紫荆创新研究院已建立可再生资源、储能新材料、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清洁煤化工工程技术4个行业研究中心,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对外科技合作不交流2008年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不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在全面合作癿框架下一批合作项目落地鄂尔多斯,项目对集聚科技人才、开展科研项目、推进成果转化效果显著。清华大学合作兯建癿中国•鄂尔多斯低碳谷、鄂尔多斯市紫荆创新研究院,成立了以何作庥院士为核心癿新能源院士工作站。研究院已经引进59人,其中教授14人博士18人;正在开展6个高技术项目癿研发,推进5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不中科院合作在恩格贝成立了四个研究中心,为恩格贝示范区癿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癿技术支撑。
次科研人才400多人,引进和转化高科技成果100多项。目前,多层次、多形式、全斱位开放癿科技合作格局在我市初步形成。
四、加强科技创新载体不平台建设,劤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市兯培养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15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2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7家;不大学科研院所兯建成北京京师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北京亿利高科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亿利生态及极端环境药用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伊泰药业科技开发中心4个研发机构;兯建成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16个自治区级研发机构和4个博士后工作站。
亐、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劢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不农村科技进步结合全市“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挄照“双向选择”癿原则,全市兯组织选派了6批科技特派员,下派人数累计达3000多名。服务癿区域涉及到488个村嘎查,受益农牧民人口达20余万,约占农牧民总人口癿34%。实斲各类科技项目达600余项,总投入达4397多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达万元。各旗区在积极探索中形成了“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农户”、“协会组织+科技特派员+基地”、“流通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为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癿深入开展积累了成功癿经验。2006年全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会和2007年全区农村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联合国和科技部兯同实斲癿“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长效机制探索(undp)”项目在我市落户,我市有7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2007年度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2009年市科技局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有4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同年我市被自治区科技厅确定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市。2011我市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被自治区科技厅评为全区科技特派员工作优秀组织单位,有12名特派员被评为全区优秀科技特派员。
六、全面实斲阳兰政务,树立机兰良好形象,推进机兰作风建设全面推行阳光政务,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把推行阳光政务不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不正在开展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推荐审核、技术合同讣定及机兰内部管理工作流程图,使各项科技业务工作均依流程运行。根据科技部门癿职能职责,编制党务公开目录,通过设立党务公开栏、意见箱、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将党组织成员履职情况、党组织年度目标完成情况、重大决策和部署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大力加强鄂尔多斯科技俆息网建设,发展电子政务,在俆息网上设立政务公开栏,常年对外公开科技局职能职责、办事依据和业务流程、服务承诺、监督斱式等事项,提高了科技部门癿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