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组织沟通能力论文汇聚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组织沟通能力论文汇聚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组织沟通能力论文【第一篇】
如上所述,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而2000年被确定为知识管理年。进入21世纪,微软公司、惠普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安达信、德州仪器公司、施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在知识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还相对落后,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40%的企业开始了知识管理调研,35%的`企业处于实施阶段,但还有23%的企业尚未关注知识管理问题。我国较早开展知识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成功的有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方正电脑公司、亚信集团等企业。
与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知识管理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国内各高职院校在知识管理方面,还处在观念讨论和理论介绍阶段,真正系统地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学校还很少。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学校的非营利性、学术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迟效性等特点决定的。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相比,高职院校在管理改革上的压力和动力相对较小,所以历史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大都产生于企业,其后学校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改造并应用于管理实践。时至今日,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研究应当从理论层面转入实践层面。
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岗位员工调离后,新员工却要花很长时间重新摸索和熟悉此岗位的工作知识,而不能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造成不必要的重复,降低工作效率;员工在工作时,总感觉所掌握的信息不很全面,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检索到需要的知识;同样的工作知识,为什么在员工需要的时候都要自己从头开始学习,不能与他人共享,造成重复操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鉴于此,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进行知识管理以避免以上弊端。
此外,高职院校管理作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专业管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到多元整合的一体化管理发展历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构造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主题、以知识共享为中心环节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并且,高职院校只有将知识管理置于战略实施的核心地位,才能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知识价值的发掘和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学校就越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就越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及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中,知识开发和知识分类是基础,知识加工是手段,知识共享是核心。现实从知识开发到知识共享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过程。
知识开发。知识开发是知识管理链的源头,其关键问题是保持部门管理的开放性,主要在于提高部门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交流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比如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要善于总结自己部门的工作经验,把它提升为知识,同时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都要善于总结它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规律,并形成知识,以便于知识衔接和流通。在这三个能力中,知识吸收能力决定了部门利用知识的水平,知识交流能力决定了部门内部知识共享的程度和深度,知识创新能力决定了部门进行知识生产的水平。这几种能力都需要部门管理者组织策划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提高,比如部门之间可常开工作交流会,以达成工作上的默契。
知识分类。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难点,前面我们提到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高职院校里,工资制度、上班、作息时间等是显性知识,而个人工作习惯、领导风格等属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在进行知识管理时,要严格划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分充分挖掘出隐形知识,并使之显性化,助力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这对实现知识共享有着重要意义。
知识加工。知识加工包括整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两个环节。整理显性知识,可通过信息管理手段进行,关键是使知识系统化。对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就只能运用知识管理手段使其显性化。这需要部门领导者采取一系列的转化措施与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方式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知识的显性化。其次要制定部门内各岗位对接流程,理清各岗位工作的衔接点。最后还要组织各岗位人员整理书写本岗位的纵向流程,把每个岗位的工作依据、工作程序等以文字形式体现,形成工作规范,便于新任人员查阅,缩短了工作熟悉时间。只有实现知识显性化才能实现知识共享,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知识共享。知识共享也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要建立知识库并录入已显性化的知识。建立知识库,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建库方案。在把显性知识录入知识库时,要根据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合理设置数据编辑权限。其次,要建立知识索引。知识索引是知识库的输出机制。面对大量数据,既要设置各种常用搜索引擎,又要结合高校特点,设置特定搜索引擎。最后,是组建共享网络。建共享网络应以局域网建设为手段,通过加强知识库的开发与管理,实现知识共享,从而推动部门和个人管理能力的提高,达到管理方式的创新。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从社会的边缘走进了社会的中心,由为经济服务转变成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必然要求学校建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内涵的新模式,而知识管理作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诞生的新型管理方式,正好符合了高职院校角色转换的需要。在行政管理中,高职院校要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意识地开展知识管理活动,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4(6).
[2]耿骞等.知识管理在中美教育机构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
[3]周秋莲,邓华.论高校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组织沟通能力论文【第二篇】
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本科大学,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也相对薄弱,独立学校的大学生也不同于普通大学学生,其社会竞争力落后于本科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可以提高竞争力,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推动作用。
一、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作用。
现今我国依然长期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发散思维、死板教条、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需要面对复杂且实际的工作环境,面对艰巨的工作内容,保守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其发展。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上提供自我能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大学生迈向未来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一)优良教育环境不能合理利用的矛盾。
独立学院的师资普遍是母体学校老师兼职或高薪从其他高校聘请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为其学生提高了师资水平,但教师兼职于独立学院并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与母体学院一致,聘用的教师也远不能与重点大学教授的教学质量相比较。独立学院教育设施相对健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与普通本科大学分数相差较大,其在校学生学习基础远落后于本科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相对较低。学院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学生却失去了掌握的机会[1]。
(二)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偏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矛盾。
人们对于独立学院仍有偏见,多数人将独立学院视为“三本”,认为其在教育行业地位低下,正因为独立学院教育影响力较弱,打击了在校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竞争的意识。社会上大多企业招收就业人员时,常常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予重视,认为母体学校学生能力高于其独立学院学生。在受到同等教育的同时,得到不同的学位证书,使其得不到平等的就业机会,让独立学院学生面对就业更加困难。正因为社会“看证看学位”,导致了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流失。
(三)实践创新落实与实施的矛盾。
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活动往往趋于形式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师所传达的实践内容,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和意识。这使实践创新能力犹如纸上谈兵,学生依然在形式化地完成实践。学生并不能从社会实践中体验到创新能力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提高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从而达不到实践创新的教学目标。
(一)建立独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竞争力。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独立学院在教学资源上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在求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先根据学院自身条件,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在培养人才上提出明确的方向,加强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这在学生未来竞争中有着重要的影响[2]。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独立学院自经国家规定开始实行,至今地位远低于国内名牌大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要逐步累积,加强其社会影响力,在人才教育上注重个性的培养,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品牌。让独立学院从“三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成为教育行业中独有的教育机构,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更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三)改善学校创新实践的形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现有的教学形式呆板,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主动性。实践是学生与社会互相摩擦、互相撞击的过渡阶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改变原有教学体系的同时,也要完善学院的基础建设和师资条件。图书馆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图书系统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面。邀请国内外各领域教授来校演讲,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对未知的领域更有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建设[3]。总之,大学是培养人才,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的平台,其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培养人才的过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从学院本身、学生自身和社会环境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提高独立学院教育品牌。
最新组织沟通能力论文【第三篇】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的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由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独立支配的学习,便是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造。一个学生缺乏自主性,习惯于依赖老师指令被动学习,是不可能有创新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尊重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受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便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各种见解,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把握回答的问题,敢说不知道。极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与此同时,教师应打破那?师言堂的格局“。牵着学生的鼻子往”标准答案“里钻,更不能硬灌。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只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和帮助。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这段话道出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学习指导与自主学习的密切联系。学生只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轻松愉快,学生自主学习才有了保障。
二.鼓励学生质疑驳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驳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动力,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提倡驳问,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书,不迷信教师的敢说敢想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疑,敢问,敢驳,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当然,学生质疑驳问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这要靠老师多方指导。因此,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师的问题应少于学生的问题,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不强求同一结论。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对老师或课本中的看法有异议的可大胆提出。比如从题目上,课文的语句内容,表现中心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等多方面质疑。一旦学生能随时提出问题,或提?quot;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质疑,驳问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意识先行了,途径必须开阔;操作得法了,效果必须明显。创新能力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只有意识不断先行,操作不断得以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国民的创新素质才能不断增强,振兴民族的伟业才能完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组织沟通能力论文【第四篇】
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只有理解组织中的行为,理解员工互动的行为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在组织情境中工作。在校期间研习《组织行为学》,增强理解、预测、影响组织情境下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能力与素质,对大学生创业起步的指导意义非凡。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是研究人们在组织内外如何思考、感受进而指导自己在组织中行动的学问。它采用系统方法,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揭示各种组织中人员彼此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为大学生在校的社会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前以清醒的旁观者的姿态,全面感知和审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研究提高对人们行为活动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的策略和途径。对组织行为学的研习,能使大学生在校阶段就能拥有对创业实践的全局过程预览与典型案例思辨能力,是大学生在校阶段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组织行为学》提供了组织活动预览和多层面行为的知行教化。
人的高度组织化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化的产物。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从个体行为来看,人类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人的行为变化多端,同一情境下,不同的人的表现差异很大;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也有很大差异。从群体来看,群体行为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相加,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与人们独处时的行为是有差异的。《组织行为学》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用多学科的知识、系统研究的方法、权变的策略、多层面的分析、开放的系统观解读组织,可使学生学习多学科的知识,分析和理解组织情境,体验全球化给组织带来的巨变、给创业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学习从个体、团队和组织多层面解读人的行为,以权变的方法和开放的理念理解组织活动,预测人的行为,达成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和实践潜移默化地改善着学习者的思想与素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
(1)提升自我认知,逐步塑造自身人格;
(2)开展社会学习,改善组织知觉;
(3)把握情绪、态度和压力,逐步改善情绪智能;
(4)学会识别问题和机会,优化个体决策;
(5)学会全面感知团队问题与过程,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6)不断认知沟通渠道,学习改善个人沟通与组织沟通;
(7)不断认知权力与影响力,学习影响他人;
(8)不断认知认知冲突,学习冲突管理;
(9)不断认知组织,学习组织文化,适应组织变革;
(10)不断自我实践,锻炼领导力。
《组织行为学》是大学生创业者不可或缺的课程,可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系统地认知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与心理,了解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的调控。可以启发大学生对组织的认知,使其深刻理解创业者的角色能力要求,对创业者今后的创业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知行教化作用。
《组织行为学》的研读将深化大学生的.社会知觉,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适应期。
在走上社会后,大学生将来无论处于怎样的组织中,从事何种工作,组织行为与其必将有关。作为组织成员,必须了解组织历史和物理布局、了解组织战略、了解组织的绩效期望、了解组织的权力机制、感受组织的社会活力;必须融入组织,熟悉工作程序,履行员工绩效行为,体验工作场所的情绪与压力;必须适应组织氛围,面对团队中的冲突,体验组织各层级之间的沟通,在碰撞与调整中加强人际关系,实践新角色行为,解决工作与非工作之间的冲突,适应企业文化与企业变革。《组织行为学》揭示的组织内行为,可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全局感知,组织内的管理预览和模拟实践,对于即将成为新员工的大学生而言,有很强的认知提升作用,有很强的人际感知作用,有很强的实践导向作用,将深刻地改变大学生的角色知觉和社会知觉,使大学生对自己作为组织员工的行为与心理成长要求有整体的感知、理性的把握,使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团队建设与组织变革进行全局的预览和理性的解读。这对大学生就业后的积极态度、工作业绩、合作精神,对其在组织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时的正确决策具有工作价值观引领作用、团队实践指导作用、人际行为参照作用及自我情绪和压力调适作用。组织行为预览与感知可以深化学生的社会知觉,缩短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化适应期。
组织行为的案例将组织与现实工作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让学生在置身社会环境前,就全局预览并分层解读组织环境与行为,使学生在创业前就能预览和解读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使学生感知个体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人格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态度的差异、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等。《组织行为学》创设的案例模拟,可以锻炼学生置身于复杂的人际与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互动能力,组织行为的案例模拟,可以促使大学生换位思考,增强学生的情绪智能,引导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自我造就。
对于立志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所追求的已不局限于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有效利用,而是扩展为对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的调用。组织行为学案例模拟可让大学生学习识别问题与机会,见识个体决策的理性选择参照,预先感知和体验所有创业团队都必然会遭遇的权力、影响力、沟通障碍、冲突、变革等问题,更能使大学生预定位于管理者的角色地位,以管理者的视野开展思考,结合实际深入解读组织行为,解读组织结构的构建、组织文化的创建、组织冲突的管理、组织效能的激发等等,思考并探寻在组织的复杂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策略,必将对即将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尽快适应角色、提升领导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性影响。
先知而后行,才能有所作为。《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的实践预览与知行教化作用,可使大学生对组织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感知,改善大学生原有的认知风格、心理模式及行为方式,提升认知能力和心理能力,提高情绪智能,使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加速社会化适应,引导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参考文献:
[1]麦克沙恩.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4.
[2]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第9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12.
[3]石伟平,徐国庆.管理能力训练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5]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7]安杰洛·基尼齐.组织行为学核心概念[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7.
最新组织沟通能力论文【第五篇】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教师话语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学生语言的习得至关重要。在互动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对教师语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论述了教师语言在大学英语互动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教师语言调控的分类和主要形式,并针对如何培养教师语言调控能力给出了一些建议。
最新组织沟通能力论文【第六篇】
医学模式是包含健康观、人体观、防治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人们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对医学的总体的科学认识,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理论。整体论医学模式是实践医学的正确的指导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其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所需的。整体论医学模式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努力才能实施应用到妇产科诊疗中的各个环节,并且培养出卓越的适应时代的医学生。
1、整体医学模式与妇产科诊疗。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一步步显现出它的狭隘性和片面性。这种旧的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医疗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它是一种忽略了人类的社会性和整体性的医学模式。从1980年以后,这种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渐渐向整体论医学模式转变。两者根本的不同就是整体论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健康与疾病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来进行的,其主要重视功能恢复,并且以人为中心。基于这个基础上,也可以认为这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医学模式。所以,生物医学模式和整体论医学模式之间很难进行自然转变,需要我们积极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妇产科诊疗活动中全面开展整体论医学模式的实施。其强调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来综合认识人类的健康和疾病。这种模式就要求妇产科医生在诊疗疾病时,既要关心患者躯体的不适,还要关注其家庭及社会因素、工作及自然环境、其心理状态,这样有益于全面评估诊疗患者。
2、pbl教学与整体医学。
pbl教学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目前,在我们国家很多高校已经实施pbl教学,并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医学人文理念的培养薄弱;迫切需要我们完善传统的pbl教学模式。将整体医学与目前较畅行的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寻求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整体医学的发展。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已经开始实施pbl教学,其优点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其思维能力大大增强。可是其弱点是整体医学中人文因素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分量较轻。因为妇产科自身的特殊性,因而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素养知识,我们发现一些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妇产科学及其临床诊疗过程中并未重视整体医学及其相关人文培养。那么如何在妇产科教学实施pbl过程中结合整体医学及人文教育呢?实际上整体医学包含在大多数妇产科学pbl案例中诊疗的各个环节/妇产科学要求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所以更应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意识。
妇产科医师诊疗疾病的能力是由逻辑与思维能力决定的,正确的逻辑与思维又是由正确的整体医学观决定。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应该着手从医学教育方式上开始,从“以医学专业教育为主”向“全面整体教育”转变。医学教育在旧的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以向学生传授医学专业技术为主,使得我们医学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重视“疾病”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使得“人文关怀”在妇产科诊疗活动中明显缺失。而在新的整体论医学模式下的对医学生的培养,强调对学生的医学专业教育及技能教育及其与之有关的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使得医学生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自主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再者,在教育内容上,从“以专科为主”向“全科教育”转变。目前学生综合能力较为薄弱,很难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因此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全面理解,开展整体医学势在必行。全面掌控患者病情,并为患者进行心理调适、预防疾病、疾病康复等多方面指导,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功能。
3、教学实行途径。
根据妇产科课程设置不同的—拟场景,选取临床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扮演病患,该患者可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请学生回答。再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和指导;例如: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我们组织学生讨论在目前由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整体论医学模式转化之后,患者术后的化疗目的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是应该按常规进行足量多次预防性化学治疗,还是我们应该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生理状况以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将这呰因素与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来制定后期的治疗方案。我们发现学生在进行分析讨论后,认为医学人文因素在患者的制定方案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采取pbl教学法,在讲授妇产科学专业课时加人医学人文精神,以及涉及的相关伦理学知识,例如在教授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时,在讲解常规诊疗时,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对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医学伦理问题思考、分析及判断。在教学查房中教师不仅仅教学生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情况,教授医学生学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为患者开具正确的相关检查,教授学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给与患者准确的治疗。并且同时应进行医学伦理查房,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患者的自主选择权、隐私、知情权,是否落实。教导学生问诊时注意患者的个人生活史,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使得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了解患者的义务与其享有的权利,尊重关爱每一位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来全面诊疗患者。
4、pbl与整体医学相结合的重要认识。
新的发展趋势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医学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为了避免妇产科医学生将各个分支学科割裂开,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整体医学与pbl适当结合,目的是教会学生认识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外界环境以及人文因素的重要性,还要教会学生认识机体的每个器官的功能及其间的互相影响;培养学生认识对于疾病的正确全面诊治是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要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最终达到医学生的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教育人文相结合的目的,能够为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品质、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精湛医术的卓越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对医学生的医学专业教育与整体医学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最新组织沟通能力论文【第七篇】
摘要:本文通过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学生才会拥有独立探索知识的动力和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怎样培养的方法。因为笔者认为这是英语教学过程种很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关键词:英语学生独立培养教师学习。
我教英语已经很多年了,发现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都比较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应该是英语教师需要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学生能够自己尽快解决在英语学习过程的很多问题。那些乐于和善于学习英语的同学,是独立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很有必要。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师的事情,不是其他人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没有人可以替代的。英语学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的学科,所以在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独立学习的意识他们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有自觉性,自控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是自己需要,是自己的事情,会主动积极投入的,会出于对自己负责任而学习英语,他们在强烈的自我责任下学习,就不是老师的事情了,就会表现出主动性。学生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体念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意识越是强烈,他们独立学习的要求也就越强烈,有“想飞”的冲动,表现为“我能学”“我会学”的动力。教师就是在刚进入初中英语学习时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尊重他们独立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下去独立的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独立能力,由“想飞”,变成“可以飞”,直到“展翅高飞”。
学生有了独立学习的意识就会主动进行探究,去学习书本知识和跟着教师的教学去思考,他们就会达到张扬个性,发展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考价值得到体现,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迸发出创造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
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有了,那么教师就要针对英语的学习特点,用具体的方法去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学好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学习单词的关键。
单词的学习又是英语学习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在学生进入初中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首先教好26个字母,48个音标和语音基础知识。通过规则单词(完全开音节,闭音节,单音节)读音让学生自己拼读单词,获得用音标读单词的成功感,通过拼读单词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书上的其他不太规则的单词,然后让学生体念学习英语的快乐和兴趣,独立学会拼读单词的能力也就成为学生独立学生英语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
的内容来表达怎样实现理想,为什么有那些想法,可以设想一下将来的工作环境,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说出“iwillbea/an....的句型,让学生在课后去做写作练习,在下节课开始的时候叫学生进行课堂表达。学生通过课后查字典,翻资料,看书,同学之间课后讨论等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有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的朗读,说出自己的观点,多留意。通过收集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念到快乐,也让他们有展示的平台,从而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也是最为关键的。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分数比例都很高,足以说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培养阅读能力光靠做题是不够的,应该寓阅读能力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在平时讲到的句型、课文或者有关阅读理解题目时,让学生独立理解其含义。鼓励学生读文章,利用课本内容指导方法,引导学生侧重要点和中心,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突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找出答案。在学生开始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时候要用简单有趣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难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要用课外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途经之一。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告诉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急于纠正,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既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学生是否有探索知识的能力,就是看学生提问的水平。学生有问题提,教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提问行为就是一种探索行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成为“提问题的专家”,总是成为提问的主动者,这样就会是学生没有问题,教师问题很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教会学生回答问题,不教会学生提问题,就无法让学生有探索知识的欲望,没有追求知识的乐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探究,提出他们的观点,学习方法等,教师也要创设情景,调的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生动、形象、具体鲜活、艺术、富有吸引力。
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不要排除有争议的问题,而要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作为对话的话题,加以引导、利用、开发。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和对话,让学生互相学习,教师不急于给出自己的答案,发挥学生的智慧,依靠他们来解决问题,那么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奇迹如果教师这样去对待学生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教师就算要提问,也应该追求提问的质量,提出能够带动教学全局的、具有冲击力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简单的问题必然导致简单的回答。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很重要,方法有很多。学生如果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就会克服困难,满怀信心的去学习英语。
最新组织沟通能力论文【第八篇】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国对医患关系重视不足,在医学课程设置上也忽略了相关医患关系的教育。医患沟通技术是世界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妇产科医学生未来能够胜任自身岗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日渐凸显其行为医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将医患沟通教育作为高校医学基础课程十分必要,同时也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4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应加强实习医学生人文精神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实习医学生不仅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应学习《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6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達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师生交流会实习结束时,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师生召开师生交流会,采取自主发言的形式,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发言,内容包括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之间沟通、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等话题,畅谈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中遇到的障碍及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实效的分享等,谈感受、提建议,并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提供一个无记名的沟通平台,利于医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科主任根据记录进行梳理,总结好的建议,使实习生带教工作可持续性改进。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