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院2024年工作要点

网友 分享 时间: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省*技师学院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合力推动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真正做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践行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书写好“走在前、做示范”的技师新答卷。

主要工作目标:

1.计划招生1600人,其中省外招生200人。调整2~3个专业。

2.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8%以上,完成毕业生跟踪调查500人以上,覆盖学院开设的全部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达85%以上。

3.公共实训基地年培训人数不少于在校生人数的倍,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新招收学员不少于1000人次,高级工以上培训比例达到职业资格培训总数的25%以上,全年社会化培训收入不少于350万元。

4.认定评价人数不少于在校生人数的4倍,发证不少于万张,确保认定人数和发证数量均为全市第一。

5.申报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群1个,申报省级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

6.创建市级及以上大师工作室不少于1个。

7.各专业新开发工学一体化工作页25个以上,新开发工学一体化教案25门以上,新开发其他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35个以上,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培训不少于100人。

8.新增合作企业60家,签约校企合作单位总数达200家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0%以上。

9.新增产业学院1~2家。

10.争取国家级技能竞赛至少2个项目进入前三名,3个项目进入前五名、省级技能竞赛2个项目第一名,力争有选手参加世赛。

11.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中级工合格率达到100%,高级工达到96%以上,技师合格率不低于75%。

12.文明宿舍合格率达85%,文明宿舍达标率60%。

13.确保后勤服务到位,师生抽样调查满意率85%以上;确保学院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更好发展合力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持续深化党建+模式,将党的领导深入到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基层支部建设。优化“校企红色联盟+支部书记驿站+志愿服务先锋队”党建品牌矩阵,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研究出台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化建设,形成“党委-支部-党员”三级标准化管理体系,深化党委对各党组织常态化督查机制建设。强化党委和支部创新创优项目建设,要求党委、支部2024年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申报高质量的创新创优项目,对项目实施情况每季度指导1次。推进党员档案数字化,对全体党员档案进行补齐、规范整理、收集后,做数字化处理,有效解决学院党员档案材料不全、管理不善、查阅不便等老大难问题。推进党建台账数字化,在《省X技师学院党委党建工作台账资料清单》《省X技师学院党员发展工作清单》《省X技师学院支部党建工作台账资料清单》三张清单基础上,对所有台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让台账管理变得更加便捷,方便随时调用、检查。

(三)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省、市、局重要会议、重要活动以及学院和各部门亮点工作、特色项目、典型案例、优秀事迹等。在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等来临之际,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与国家、省、市媒体和局宣传处等相关处室的对接,力争进一步扩大学院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展调研、走访,学习宣传工作的先进理念,优秀做法,全年开展1—2次宣传骨干培训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充分调动党支部宣传委员、学生社团等骨干力量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推动学院宣传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短视频宣传学院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培训评价等方面的重点工作、特色工作。将宣传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结合起来,管好用好官网、官微、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弘扬正能量,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要求各部门以学院意识形态责任清单为依据,制定各部门工作清单,并对照实施。继续抓实教职工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党员教职工学习安排中纳入意识形态学习内容,学习园地定期推送意识形态教育文章。管好课堂主阵地,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管好用好校园网、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阵地,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查制度。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力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完善监督体制,探索监督新方法,保障学院廉政安全发展。不折不扣做好市委巡察反馈整改工作监督及进度上报工作,按时完成各项整改报告。以驻局纪检组年度工作为指导,全面深入做好学院纪检交叉工作;扎实做好廉政文化宣传工作,利用学习园地、宣传橱窗等阵地,加大警示案例等通报学习;探索监督新方法,与支部上下联动,纪委、支部纪检委员联动监督新路子;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强化巡察整改,对照巡察整改任务清单,逐项研究制定细化落实举措,每项任务安排到人,定期跟踪整改进展,不定期召开推进会,总结完成情况,分析难点问题,研究解决举措。

二、持续深化改革,激活更快发展动能

(一)深化产教融合。制定学院相关校企合作制度,院系共同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相关工作,并制定产教融合年度计划,按月实施。围绕“人才共育、师资共组、专业共商、课程共编、技术共研、资源共享、生源共招、质量共评”等招就、系部积极对接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满意度。努力做好现有4家产业学院建设,有计划开展年度工作。新调整专业6个,调整技师学制7年改6年学制。

(二)深化信息建设。细化和完善各部门需求方案,利用原型图设计与各部门进一步沟通确认,按照既定时间表推动新系统代码开发、测试、上线部署与调试工作,确保招就处按时使用新系统开展招生工作,确保教务处暑期能使用新系统安排教务工作,各部门9月份新学期能如期使用新系统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联络人管理机制,以部门或教研室为单位,按楼栋或楼层为物理区域划分,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网格化,聘请一线教师兼任信息化管理网格员,以这支队伍为抓手,建立联络人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便于迅速掌握并处理问题,不定期开展网格员队伍的专业基础性知识培训与交流,不断提升网格员队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并通过这支队伍影响和带动全体教职工,真正实现“网络安全为大家,文明网络靠大家”的美好愿景。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务系统建设,配合学院数字化中心工作安排,完成各模块测试工作并实施试运行。

(三)深化制度改革。梳理2024年拟新建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完成时限,按时间节点要求推进建设。督促2023年未完成制度修订的部门加快步伐完成修订、意见征集、上会等流程。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学院制度体系,出台《省X技师学院制度汇编》。利用中心组会议、小册子发放、线上会议等多种形式宣讲制度,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结合新数字化系统建设,多方调研并听取各教学系部意见和建议,调整、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条线工作流程,为后续全面规范执行新编制度、工作流程夯实基础。

(四)深化治理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群防群治,不断健全校园安全网络建设,建好安全骨干队伍,每个人都要做好当好安全员,落实一岗双责,抓好一次普法宣传、一次警示教育、一次隐患排查,管住消防安全,规范校园秩序,强化校内交通安全,规范车辆行驶停放,强化反诈宣传,同步开展好校园安全宣传、保密工作宣传,确保不出违法犯罪案件,不出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不出群体性事件,不出网络诈骗问题,积极应对消除一般性的安全隐患。开展教职工运动会、夏令营、工会骨干培训等活动不少于6次;退协活动不少于3次;按照财务规范年度需完成5次福利招标,服务教师。按月提醒、通报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查看公务卡及代扣户;组织协调系部认真完成学院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严格落实学院档案管理制度,组织各部门进行一次制度学习,对照制度要求,以及去年档案检查的要求,梳理各部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存量档案全面消化,明确数字化范围,分段执行;新增档案年度整理,实现档案电子化归档。

(五)深化用人改革。完善选人用人工作制度,根据巡察要求,开展干部轮岗工作。针对当前空缺的岗位,研究制定干部选拔方案。筹划好2024年中层干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建设质量。招聘5名事业编教师,缓解当前师资不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开展校内外调研,完善绩效分配制度,优化考核指标。按时做好教职工薪级工资正常晋升、岗位津贴调整、课时津贴等各类津贴核发,医疗金、养老金、工伤、生育、失业金、公积金的调整及补缴工作等工作;落实好教职工丧葬抚恤金、生育、工伤等各项福利待遇;办理好新进、离职人员社保和退休人员养老金申领。做好教职工新材料归档、档案调入调出、档案利用,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干部档案的管理。

三、提升办学内涵,增创更大发展优势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立德树人实践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省级思政校和省市级思政名师工作室。落实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学风建设,教育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探索德智体美劳培养新模式,开展纪律、礼仪、体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完善学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提升“职能部门+院系+辅导员+学生干部”四方联动管理效率。加强课堂管理,定期开展课堂学习效果评价,促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投用心理健康中心,完善心理咨询健康服务体系,筑牢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防线。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继续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广泛开展校内各专业各层级技能竞赛,强化技能训练,实现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更大突破。

(三)全面强化技能育人。巩固现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成绩,保持并力争扩大优势;鼓励弱势项目积极参赛,不断积累与提高;构建形成每个系有3个左右的主体赛项的竞赛体系。完善“校、市、省、国”四级竞赛选拔机制,指导各教学系部建立英才班选拔机制并实施开展选拔工作,引导各教学系部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参赛并取得好成绩。落实好校外集训学生赵曦的培养方案。

(四)优化专业内涵建设。系部层面制订专业群建设目标,院部层面明确专业群申报规划。按照工学一体化教改细化方案,各类成果不少于80%,全院85%以上主干专业制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85%以上课程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65%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逐月督促工学一体化教改成果的完成及推广应用,落实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规划,聘请校外专家对开发的一体化成果进行评价、认定,指导各教学系部逐步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

(五)改进教学科研质量。组织学习并严格落实调整、修订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执行和实施中不断完善、不断规范。进一步提升院系两级督导员工作成效,加强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反馈和整改督促,促进教学日常运作更加规范化,避免出现教学行为明显失范情况。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评教活动,提升评教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保证教研活动时间和质量。对80%的理论考试科目建立题库。认真研究中职协、市技工教研室等对教学成果的报送要求,通过系部比拼、院部考核等措施,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成果汇聚。加强教研分析,探索提升教研成果质量的举措和路径。完善成果质量审核评价机制,加强对课题、专利等的管理和指导。制订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四、增强服务效能,发挥更优发展效应

(一)提升招生就业质量。拓展省外生源基地走访铜仁等,及时跟踪砀山、信阳等地。市内进一步扩大生源走访,做好各类方案如针对初中校的校园开放日方案、院系各部门联动的招生宣传方案、分片区走访等。进一步提升思想观念做好招生接待服务。组织实习生管理员和班主任定期跟踪,及时动态更新学生实习系统。督促班主任检查实习手册填写情况,抽查信息反馈。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思想教育等内容,协调学工制定每月主题,组织班主任业余时间每月召开班会课,及时给予指导。根据行业、企业特点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周密安排企业推介会和学生双选会。

(二)提升职业技能评价。根据人培方案,制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探索组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尝试开展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推进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有序启动职称评聘改革工作,合理适度使用岗位,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依据岗位指标,做好2024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研究岗位内部等级晋升实施办法,开展内部晋升。

(三)提升社会培训工作。牵头成立*技工教育联盟,完成联盟成员邀约工作、各委员会章程制定工作、联盟备案工作,择时举行*技工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成立联盟秘书处,制定联盟工作计划。发挥好工匠学院和核心合作企业作用,加深人才合作培养路径探索。积极沟通探索企业入校的具体模式,争取年度内有突破。探索在国际合作培养方面的新模式、新项目。保障好校际帮扶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任务。推进信息系考务工作拓展服务。督促各系部进一步加大社会化工作的考核激励力度。

五、强化能力素质,塑造更强发展队伍

(一)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考核、监督、评价体系,帮助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采取政治激励、榜样激励和制度激励等手段,使教师乐教善教,倾注爱心育英才。加强对教师的谈心谈话,了解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加强沟通交流,积极鼓励、改进不足,提升能力素质。认真组织各部门政治学习、持续加强安全、保密等学习教育,防范教师队伍中出现不当言行。

(二)注重教师业务素质提升。组织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等培训,继续发挥好X省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服务功能。让学科任课教师、青年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尤其到企业学习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技能操作技巧;邀请专家学者、专业带头人、能工巧匠来学校举办讲座,现身说法、传经送宝。积极利用传播媒体、课堂教学视频和教育专家理论讲座平台,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注重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组成学习型教师团队,探讨制定教师培养目标,加强探讨交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教学、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工作,将课堂、实验室、技能培训延伸到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外出培训制度,加大对新进教师培养力度,在校内实行以老带新一对一帮扶,选派教师积极参加国培和省培。

48 2513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