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应急预案整理
街道应急预案应包括突发事件响应流程、资源配置、人员培训、信息沟通及演练机制,确保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情况。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街道应急预案整理”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街道应急预案汇编
1.xx街道应急预案汇编 1
2.xx街道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2
附件1: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预案 7
附件2:涉稳信息收集整合研判机制 11
附件3: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力量整合调度机制 14
附件4: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稳控机制 17
附件5:xx街道公共安全(含涉暴涉恐)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20
附件6:xx街道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22
附件7:xx街道非正常死亡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24
附件8:xx街道征地拆迁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 26
附件9:xx街道信访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 28
3.xx街道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0
4.xx街道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6
5.xx街道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45
6.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1
xx街道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为了探索创新街道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立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升维稳应急工作水平,确保xx街道社会政治、平安大局稳定,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层出不穷、一触即发,极易引发重大涉稳事件。近几年,我街道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凸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第一时间加强应急处置极其重要,而现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存在机制不全、力量不足、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如何进行探索创新,加强资源整合、固化有效做法、健全有关机制是我街道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当务之急,意义十分重大。
二、切实把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总体要求
围绕建设"平安瓯海"、"法治瓯海"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立足苗头遏制、事态控制、矛盾化解,强化各科室、社区、站所分工合作,做到"发现及时、反应快速、处置得当、责任明确",确保辖区内各类突发事件在黄金处置期得到妥善有效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涉稳事件。
三、切实明确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一个预案
制定《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预案》,作为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的总体框架,规范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事件分级、组织领导、工作要求。
(二)三项机制
制定《xx街道涉稳信息收集整合研判机制》、《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力量整合调度机制》与《xx街道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稳控机制》,从不稳定因素的信息掌控、研判到应急联动处置形成一套系统工作机制,发挥支撑作用,提升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五类流程
针对辖区内劳资纠纷、非正常死亡、公共安全、重点工程建设、群体信访等事件分别制定《xx街道公共安全(含涉暴涉恐)突发事件处置流程》、《xx街道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xx街道非正常死亡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xx街道征地拆迁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xx街道信访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规范各类事件的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切实强化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三五"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及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各类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以及维稳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一个预案、三项机制、五类流程"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服从指挥,及时组织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反应速度、增强处置能力,有序、果断、稳妥地开展苗头处置。
(二)强化力量整合
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单位应认真对照要求,加强本单位对有关工作的落实。同时,"一三五"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应加强对各相关单位工作的指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一三五"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有效领导,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突出信息研判
各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对信息研判工作的重视,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将各类信息录入信息平台,确保各类突发事件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争取把不稳定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
(四)严格责任追究
凡是对维稳应急工作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或因应急处置不规范不及时,导致引发群体性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等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风险评估
为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重大决策(指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风险的重大事项的决策)顺利实施,保障人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街道在作出重大决策前,对决策事项存在的社会风险因素进行调查、识别、分析、研判和预防进行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以下简称社会风险评估)。
评估范围: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均应纳入社会风险评估范围,按照风险隐患由轻至重,将重大行政行为、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活动、重大敏感案(事)件、重大改革措施等六大领域决策分为三类风险事项。三类风险事项,是指存在一定风险的事项。通常按照简易程序进行评估,在召开班子会议、查找风险点、制定并落实风险化解和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填写《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简易程序报备表》。二类风险事项,是指存在较大风险的事项。通常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评估,即严格执行确定评估项目、制定评估方案、开展走访调查、专家评审论证、明确风险等级、风险隐患整改、总结评估报告等步骤。一类风险事项,是指存在重大风险的事项。应按照特殊程序进行评估,不得采取简易评估,即在标准程序的基础上,针对评估事项的特殊性,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群体、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的风险排查、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街道视重大决策情况邀请相关部门、有关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决策所涉及群众代表等组成的评估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评估。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的,依法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受委托方,并依法签订评估委托合同,约定评估内容、程序、经费、违约责任、事中跟踪、事后总结等事项。街道作为评估主体单位做好跟踪指导、风险化解、监督检查、组织评审等工作,确保评估实效。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合同,及时提供客观详实的评估报告。街道根据评估报告,采取化解整改、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等相应处置措施。
附件:
1.《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预案》
2.《xx街道涉稳信息收集整合研判机制》
3.《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力量整合调度机制》
4.《xx街道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稳控机制》
5.《xx街道公共安全(含涉暴涉恐)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6.《xx街道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
7.《xx街道非正常死亡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
8.《xx街道征地拆迁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
9.《xx街道信访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流程》
附件1:
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预案
为切实提高我街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按照"两整合、两注重、两防止、一避免"(即信息整合研判、力量整合调度,注重苗头处置、注重矛盾化解,防止事态升级、防止矛盾激化,避免引发重大涉稳事件)的总体思路,健全辖区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切实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情报信息、第一时间开展现场处置、第一时间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目标,确保本辖区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本预案以相关法律和上级有关文件为依据,前移处置关口、下沉处置机制,赋予街道应对涉稳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权,并本着"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快速联动、分级处置"的基层维稳工作体系,提升街道快速处置整体作战能力,确保第一时间、第一阶段有效稳控和妥善处置突出事件。
二、处置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主要包括街道辖区内各类涉稳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苗头的应急处置。
三、处置原则
依照"信息主导、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调联动,最少损害、快速平息,依法处置、跟进化解"的原则,在黄金处置期间,有序有力应对处置各类涉稳突发事件和苗头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
四、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三级:
(一)Ⅲ级:是指50人以下且有一般违法犯罪倾向的,由派出所、街道整合力量和事权部门联动处置。
(二)Ⅱ级:是指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且有违法犯罪倾向的、20人以下且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由派出所、街道整合力量和相关部门联动处置。
(三)Ⅰ级:是指100人以上且有违法犯罪倾向的、50人以下且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指挥权交由区委、政府统一指挥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处置。
五、组织领导
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指挥,街道主任任第一副指挥,党工委副书记、派出所所长任副指挥,街道班子其他成员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信息研判中心,现场处置组、疏导化解组、舆情应对组、后勤保障组、工作督导组等。
(一)Ⅲ级规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由派出所和街道整合力量及事权部门进行联动处置,根据情况再调集相应力量支援处置,同时及时将处置情况传送信息研判中心,报告有关领导和区维稳、公安等部门。
(二)Ⅱ级规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本着"快速集结、隔离人群、内部劝解、外围引导、秘密取证、防止扩大"的要求,在街道主要领导指挥下,由各处置小组联动处置,并及时将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处置进展、事态发展持续报送区相关领导和维稳、公安等部门。
l、现场处置组。由街道派出所所长任组长,派出所、交警、应急处置辅助力量及相关部门为成员。主要负责在事发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依法处置。
2、疏导化解组。由街道分管领导为组长,综治办、司法所、社区及有关站所为成员.负责及时搭建沟通平台,疏导化解,善后救援。
3、舆情应对组。由宣传工作分管领导任组长,街道宣传办、派出所、涉事部门站所为成员单位.负责网络舆情引导,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通报案件的处置情况和善后情况。
4、后勤保障组。由党政办分管领导任组长,道街党政办、派出所为成员。负责做好车辆等后勤保障。
5、工作督导组。由街道纪工委书记任组长,纪检办为成员单位,负责在应急处置人员集结或演练等相关环节实施中,人员纪律和工作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对于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等现象及时予以纠正,事后予以追责。
6、信息研判中心。由街道分管领导或派出所所长任主任,负责值班备勤、信息汇总和相关综合协调职能,发挥工作枢纽作用。
(三)Ⅰ级规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在区级响应未启动前,由街道主要领导指挥,各处置小组联动开展初期处置,并随时将动态报告上级。区级响应一旦启动,配合做好处置工作。
本预案如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不相符合之处,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执行。
附件2:
涉稳信息收集整合研判机制
为了及时依法有效处置涉稳突发事件,加强涉稳信息的排查、掌握和研判,全面评估预测涉稳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有效支撑《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预案》顺利实施,特建立涉稳信息收集整合研判机制。
工作目标
建立街道"2+X"涉稳信息整合研判机制,第一事件掌握各类涉稳信息,准确研判并快速上报信息,为迅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
二、信息采集
涉稳信息采集按照"2+X"模式,固化110接处警系统和网格信息平台"2"个主渠道,各地结合实际,创新运用省平安建设信息平台、网格信息、部门信息、群众信息等"X"方式,及时、全面、准确搜集各类涉稳信息。
接处信息。以公安派出所接处警及上级公安部门反馈信息为主,由派出所负责采集和初步研判,视情流转突发事件信息研判中心并报街道,进行综合研判处置。
2.网格信息。每天全科网格员要下网格,全面采集网格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电话举报和每日警情及时录入综治平台,视情将涉稳信息上报信息研判中心。
3.部门信息。街道辖区相关部门(站所)组合信息来源,如消防站、安监、劳动保障所、社会事务处等实行一日一报制,对涉稳动态信息以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通过手机直接发送至平安应急微信群,系统接收后显示预警信号,指挥中心专职人员负责初期研判处置。
4.群众信息。探索街道辖区内重点部位和敏感人群的关联人及社区热心人士为"平安志愿者",及时采集相关涉稳动态信息,形成覆盖辖区重点人、重点事的人民维稳防线。
5.网络信息。网络涉稳舆情总体态势不断攀升,涉及领域日趋多元化。平安宣传工作者、综治干部每日关注相关网络动态,掌握网络信息,收集汇总、研判分析各类信息动态,对重大涉稳信息及时上报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研判中心。
三、信息研判
1.建立常态分析制度。
以"日会商"、"周研判"、"月分析"等形式,由社区、街道两级分别实施,街道各相关科室(站所)等部门相关涉稳动态,定期研判本辖区存在的突出涉稳隐患和问题,分析形式,提出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化解稳控,并加以跟进关注后续动态。
2.建立"专题研判"制度。对上级领导批示要求的问题和其他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群访、个人极端事件等重大突发敏感涉稳问题,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牵头,召集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题研判,分析问题,预测趋势,落实措施。
3.建立三级研判反馈体系。三级主体分别为辖区派出所、街道党政组织和区维稳办。常态下,街道通过情报信息中心汇总、过滤和梳理各渠道采集的涉稳信息,将相对突出问题通报区维稳办和辖区派出所,实时关注。"临战"状态下,派出所、街道在情报中心共同完成信息碰撞、比对和深度研判,必要时提请区维稳办会同研究、核实及通报,确保指挥处置的信息支撑精确、立体、有效。
附件3:
xx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力量整合调度机制
为了有效支撑《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预案》顺利实施,加强辖区内力量整合、应急演练、指挥调度,在力量上予以保障,特制定本机制。
一、力量整合
1.应急参与单位。应急处置参与单位为:街道党政组织、派出所、交警中队、消防站、应急专门力量、瓯海人民医院、群防群治队伍以及供电所、电信、移动等网络运营商及涉事相关站所。
2.应急力量安排。建立"两主、两辅"处置化解应急队伍。派出所和交警警力,作为现场秩序维护和依法处置的主力队伍;以保安、退伍军人、平安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组建应急队伍,以及整合消防武警、瓯海人民医院医生等为现场处置辅助力量。街道工作人员作为化解稳控主力队伍;联动涉事站所,组建"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干部、平安志愿者等辅助力量。
3.有关要求。一是应急力量要精编,保证能力素质的要求;二是应急力量要保证时间参与统一组织的演练、处突等工作;三是所在单位对应急力量要给予相关保障。
二、加强演练
1.演练计划。根据《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预案》总体要求,定期开展非正常死亡、劳资纠纷、大拆大整等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演练,提升街道应急联动处置能力。
2.演练方式。演练方式为现场模拟演练,注重贴近实战。
3.演练要求。一是增强敏感性。通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队伍的思想认识和敏感程度。二是提升集结反应能力。高效快速、联动有序的集结处置力量是应急联动处置的关键因素,各应急力量在一个队突发事件要及时响应、快速集结。三是提高实战水平。演练科目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以及后续涉稳问题,合理设置演练科目内容,充分强调联动处置的针对性,提高实战能力。四是刚性保障装备。处置突发事件需要的硬件设施要按照工作需求,包括车辆、器械、卫生、后勤等相关内容逐一配备到位。
三、指挥调度
1.统一调度。应急队伍确定主、次两名负责人,在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指挥部领导下统一指挥调度。
2.调度方式。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后,指挥部指令调集应急力量,通过对讲机、微信、电话等通知所有处置队伍,各队伍在收到指令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
3.集结待命。根据事态发展,按需分批调度。第一批次:派出所接处警民警5分钟内到达现场。第二批次:街道分管领导或值班领导、派出所值班领导和其他值班警力、专职消防队、交警中队、卫生院在接到指令后10分钟内到达现场。第三批次:街道派出所特警、街道应急队伍、预备队和装备车在20分钟内到达现场,队员携带警棍,盾牌,防暴头盔,防暴服,防暴叉,民警携带枪支。第四批次:指挥部成员、派出所所长、疏导化解组、舆情应对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组以及其他力量根据处置需要,按指令要求,在规定事件内到达现场。。
4.有序处置。各应急处置力量按要求到达现场后,服从统一
指挥,根据统筹安排和任务分工,有序开展应急处置。
附件4:
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稳控机制
为从源头上发现、处置、消除各种不稳定问题,根据《温州巿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工作办法》,并努力将涉稳问题化解与现场处置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本机制。
一、工作目标
从源头上摸排化解各类不稳定问题,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同时为了配合处置工作,发挥疏导化解和稳控的作用,有效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二、排查方式
l、二级排查
(l)社区网格化排查;
(2)街道相关部门排查。
2、三种类型
(l)常态排查:按照"谁片区、谁负责"的原则,由村、社区网格员每日下网格对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摸排,并进行梳理上报研判,视情化解稳控。
(2)定期排查:街道组织相关部门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联合排查,全面及时把握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隐患。对排查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落实化解稳控措施。
(3)专项排查: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和敏感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排查,着力排查化解可能引发串联集聚和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和苗头,以及个人极端行为和有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问题,做到及时掌握、提前化解、严密防范、切实稳控。
三、排查重点
l、突发事件隐患:可能发生拦截道路、集聚游行、对峙冲突等群体性事件苗头或隐患;可能发生群体或个人极端行为;酝酿组织邪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其它涉群体性重大不稳定问题。
2、重点纠纷领域:土地征用、房屋征收(拆迁)、企事业改制、社会保障、劳资纠纷、涉法涉诉、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医患关系、重点工程建设、网络舆情、民族宗教、非正常死亡、涉众型经济犯罪、重点人员管理等。
四、调出要求
1、登记报送。对排查出来的重大不稳定问题,按照"一事一档"的要求,由街道综治部门负责登记、汇总和梳理,及时建立档案,并上报街道党工委。
2、化解处置。街道党工委对报送的各类重大不稳定问题,落实"三定两包"制度(定牵头单位、定责任人员、定化解措施、包化解效果、包稳定控制),经综合研判分析后,由包案领导牵头专题研究化解稳控具体措施,并落实化解销号。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街道综治部门及涉事部门应及时搭建沟通调处平台,配合现场处置,开展疏导和善后化解。把疏导化解和现场处置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现场事态平息和问题解块。
3、剥离稳控。因政策、体制等客观原因,街道不能在规定期限化解的重大不稳定问题,由街道上报区维稳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剥离稳控,事权单位应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建立常态化应对机制,落实长效稳控措施,长期予以关注。
附件5:
xx街道公共安全(含涉暴涉恐)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一、接到公共安全(含涉暴涉恐)警情后,派出所接警力量要在规定时间内(城区5分钟、效区10分钟)到达现场,开展警戒隔离、制服施暴者、救治伤员等先期处置工作。并按照"边处置边汇报"的原则,将现场情况实时上报派出所指挥室和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
二、现场事态无法控制的,接处警民警要立即报告派出所指挥室寻求力量支援。派出所指挥室调集备勤警力赶赴现场支援,并报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建议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请示分管政法副书记同意后启动应急处置预案,调集应急专门力量、相关事权单位和村居、交通管制、医疗救护、消防救援、舆情应对、平安志愿者等处置力量赶赴现场,并通知街道相关领导到现场参与处置。事发地派出所处置不足时,可调集街道范围内其余相关力量进行支援。各处置力量要做足自身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处置力量到位后,街道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在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工作。派出所处置力量、应急专门力量同时做好现场秩序维护、疏散群众等工作;出现暴恐行为的,要及时制止,控制暴恐人员,并将伤亡程度降到最低。出现人员伤亡情况的,医疗救护、消防救援、平安志愿者等力量要第一时间开展救治工作,伤者及时送医救治、死者及时送往殡仪馆。交通管制力量要做好现场周边进行管控,确保救援"生命线"畅通。相关事权单位要会同区级主管部门及时开展调查工作,公布调查结果,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及时作出处理。舆情应对力量要及时发布或者上报宣传通稿,正面引导舆情,消除群众恐慌。社区干部要做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工作。
四、在街道层面难以有效处置的,要尽力稳控好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恶化升级,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和派出所指挥室要分别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区维稳办、区公安分局报告请求支援。区级处置力量到位后,现场处置力量服从区级指挥。现场秩序平衡后,要落实"三定二包"制度,实行领导包案稳控,做好后期稳控化解,防止反复失控。
附件6
xx街道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一、接到劳资纠纷警情后,派出所接处警力量要在规定时间内(城区5分钟、郊区10分钟)到达现场,开展警戒、秩序维护、调查走访、疏导劝离、搜集证据等先期处置工作。并按照"边处置边汇报"的原则,将现场情况实时上报派出所指挥室和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
二、现场事态无法控制的,接处警民警要立即报告派出所指挥室寻求力量支援。派出所指挥室调集备勤警力赶赴现场支援,并报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建议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请示分管政法副书记同意后启动应急处置预案,调集应急专门力量、劳动保障所、司法所、相关事权单位处置力量赶赴现场,并通知街道相关领导到现场参与处置。现场出现跳楼情况的,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还要同步调集医疗救护、消防救援、平安志愿者等力量赶赴现场。
三、派出所处置力量、应急专门力量要根据现场条件使用执法记录仪、监控摄像头、无人机、手机等设备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固证,并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围观群众疏散等工作。劳动保障所、司法所、相关事权单位要在现场搭建劳资纠纷双方对话协商平台,稳定讨薪方情绪,争取将问题在现场解决。如劳资双方差距较大,协商失败,或企业刻意回避或无清偿能力,员工情绪激动,个别人员有过激行为的,要及时制止防止事态恶化,以稳控现场为主。
四、现场出现拉横幅、打砸、围堵等严重扰乱影响办公、社会秩序的情况,经警告无效时,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要再调集交通管制、舆情应对、环卫清扫等力量赶赴现场。事发地派出所处置不足时,可调集xx街道范围内其余相关力量进行支援。
五、处置力量到位后,请示区里同意,由派出所统一指挥现场处置力量开展强制处置。现场秩序平稳后,由在场的街道领导牵头调处化解平息事态,环卫清扫力量要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秩序。对于出现跳楼情况的,在做好救护措施的前提下要将跳楼人员快速予以控制。事后,派出所对为首闹事人员要坚决予以打击。
六、在街道级层面难以有效处置的,要尽力稳控好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恶化升级,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和派出所指挥室要分别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区维稳办、区公安分局报告请求支援。区级处置力量到位后,现场处置力量服从区级指挥。现场秩序平稳后,要落实"三定二包"制度,实行领导包案稳控。做好后期稳控化解,防止反复失控。
附件7:
xx街道非正常死亡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一、接到非正常死亡警情后,派出所处置力量要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取证、秩序维护、家属安抚等工作,按照"边处置边汇报"的原则,将现场情况实时上报派出所指挥室和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死者家属情绪稳定并对死因没有异议的,立即通知殡仪馆清运尸体,做好后续工作。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校园内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易燃易爆危险品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水、电、气、油等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大型群体活动事故,及其他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突发灾难事故。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类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及集团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重大校园治安、刑事案件;各类统一考试安全突发事件。
三、风险评估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街道和有关部门对自然灾害防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防灾减灾理念日益坚定,科学防灾、综合减灾的防灾减灾思路日益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明显提高,我街道的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灾害防御的效益显著。一旦发生灾害即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实现科学、高效减灾。
日常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检查,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灾难的发生。规范易燃易爆危险品(如科学实验药品)储存,落实专人管理。水、电、气、油定期检测。
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活动期间须确保师生的安全无事故、秩序正常化。对活动周边道路、活动举办地点和关键环节都明确专人负责,对交通事故、消防安全、秩序管理、饮食卫生、医护保障、后勤服务等方面落实措施。每次活动之前开展活动风险评估工作,为后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可能引发的风险有:1.人员拥堵,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激烈程度中等;2.活动布置,存在一定的火灾消防安全隐患,激烈程度高等;3.车流量大,周边道路易引发拥堵,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激烈程度高等;4.治安、现场秩序,食品卫生等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激烈程度低等。学校若需增援,xx街道将增派力量对此类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特别是人员集聚时要确保有秩序。
接到社会安全事件警情后,派出所接处警力量要在规定时间内(城区5分钟)到达现场,开展警戒、秩序维护、调查走访、疏散劝离、搜集证据等先期处置工作,按照"边处置边汇报"的原则,将现场情况实时上报派出所指挥室和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
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各自预案做好应急措施,第一是确保校园师生安全,其次尽可能的不打乱教学秩序。
四、工作原则
(一)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二)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三)预防为本,及时控制。
(四)部门联动,协调应对。
五、组织领导
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指挥中心,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总指挥,街道主任任第一副指挥,党工委副书记、派出所所长任副指挥,街道班子其他成员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信息研判中心,现场处置组、疏导化解组、舆情应对组、后勤保障组、工作督导组、医疗卫生组等。
六、运行机制
(一)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逐级报告制度
1.报告程序与要求
(1)各学校、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向xx街道办事处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好续报工作。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
(2)当发生重、特大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时,xx街道办事处要立即向瓯海区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3)因瞒报、少报、漏报、迟报而导致处置工作被动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上报时间。
(二)先期预防和处置措施
本着"内部劝解、外围引导、秘密取证、防止扩大"的要求,在街道主要领导指挥下,由各处置小组联动处置,并及时将学校突然公共事件的基本情况,处置进展、事态发展持续报送区相关领导和维稳、公安等部门。
l、现场处置组。由街道派出所所长任组长,派出所、交警、应急处置辅助力量及相关部门为成员。主要负责在事发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依法处置。
2、疏导化解组。由街道分管领导为组长,综合信息指挥室、司法所、村社及有关站所为成员,负责及时搭建沟通平台,疏导化解,善后救援。
3、舆情应对组。由宣传工作分管领导任组长,街道党建办宣传口、派出所、涉事部门站所为成员单位,负责网络舆情引导,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通报案件的处置情况和善后情况。
4、后勤保障组。由党政办分管领导任组长,街道党政办、派出所为成员,负责做好车辆等后勤保障。
5、工作督导组。由街道纪工委书记任组长,纪检办为成员单位,负责在应急处置人员集结或演练等相关环节实施中,人员纪律和工作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对于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等现象及时予以纠正,事后予以追责。
6、信息研判中心。由街道分管领导或派出所所长任主任,负责值班备勤、信息汇总和相关综合协调职能,发挥工作枢纽作用。
7、医疗卫生组。由瓯海人民医院负责牵头,组织急救队伍,对发生学校突然公共事件中受伤人员及时抢救,提供所需药品和器材。
本预案如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不相符合之处,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执行。
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瓯海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街道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一)特大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在本街道范围内发现鼠疫、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2.本街道范围内发现霍乱,1周内发病5-9例及以上病例,并有扩散的趋势;或疫情可能波及全区,且1周内发病5-9例以上病例;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霍乱疫区发现新的流行菌株。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全区暴发,流行趋势可能波及我街道,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5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5.环境(水源、大气、公共场所、土壤等)污染事故出现死亡病例(家庭煤气中毒除外)。
6.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数30人以上或死亡人数3人以上;或者职业性炭疽发病人数5人以上。
7.发生放射性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
8.本街道范围内短时间出现20例以上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9.发生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本街道范围内发现鼠疫、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疑似病例,以及发生动物鼠疫、禽流感等。
2.本街道1周内发现5-9例病例,疫情可能波及全区范围。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50%的镇(村、社区)暴发、流行,流行范围可能波及全街道,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5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或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在30-49例,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地区性和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5.环境(水源、大气、公共场所、土壤等)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器质性病变3人以上或发病人数在30人以上。
6.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数20-29人,或者死亡2人及以下;或者职业性炭疽发病人数1-4人。
7.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三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重大事故的。
8.本街道范围内短时间出现10-19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三)较大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本街道范围内,对鼠类动物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鼠疫阳性。
2.街道范围内发现5-9例病例和带菌者,疫情可能波及其他街道。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1个以上社区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在20-29例。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数10-19人。
6.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二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严重事故的。
7.环境污染事故造成明显生态环境影响,或造成停供自来水、停用分散式供水水源的。
8.本街道范围内短时间出现5-9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四)一般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在一个社区或局部范围,短时间内发现较多自毙鼠,有鼠类动物间鼠疫可疑。
2.街道范围1周内发现1-4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或水及外环境检出霍乱菌株,疫情可能波及其他街道。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1个以下村、社区暴发、流行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在20例以下。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下。
6.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一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一般事故的。
7.环境污染可疑对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
8.本街道范围内,短时间出现1例及以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第二部分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本街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成立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善后工作。
二、应急联动机构
街道应急联动中心设在街道派出所,对本街道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实施先期应急处置。街道应急办、公安、消防、卫生、供水、供电、供气等具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应急机动队。
三、工作机构
街道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治安救助组、环境处理组、调查评估组、物资保障组、善后处置组、媒体宣传组,各小组职责如下:
综合协调组;由街道总值班室牵头,办公室、社区配合。主要职责是:综合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现场指挥部报告事件动态,分析事故进展,传达上级部门的领导指示精神,协调其他应急行动小组以及相关单位工作等。
医疗救护组:由街道社会事务办牵头,综治办、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迅速组织专业机构、人员开展现场救护、卫生防疫等工作。掌握事件的动态,准确统计伤亡数字,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人员抢救情况。
治安救助组:由辖区派出所牵头,综治办、维稳办、社区卫生中心配合。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警力保护现场,维持秩序和进行交通疏导等,确保救灾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处理组:由街道城管科牵头,综合执法中队、社区卫生中心配合。主要职责是:协调上级职能部门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以及污染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做好现场的消杀工作,消除危害。
调查评估组:由街道综合执法中队牵头,安监所、社区卫生中心配合。主要职责是:协调上级职能部门依法开展对事件的调查,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实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查清事件原因,为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物资保障组:由办公室牵头,应急管理中心、团工委、社区卫生中心配合。主要职责是: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各类应急装备器材和救灾物资,为抢灾救灾工作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善后处置组:由街道司法所牵头,工会、劳保所、综治办、村居配合。主要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对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做好相应的街道和安抚解释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善后处理的动态。
媒体宣传组:负责协调并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四、医疗救援机构及其职责
瓯海人民医院要保持救护车辆的良好车况,随时做好接送伤病员的救援任务,按照指挥部的要求接收伤病员,承担伤病员现场和院内抢救、治疗任务。伤病员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按照指挥部的要求进行,每天向指挥部报告病情发展和救治进展情况,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风险评估
认真学习《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专业知识,根据常规监测报告的信息及流行病学调查、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出现的危险程度或潜在的危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和措施建议。目前境外疫情仍持续蔓延,国外入境人员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社区疫情扩散,国内本地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据公开信息得知,国内已多次在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包装上检测发现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借助冷链运输的畜禽肉、水产品及其外包装等物品传播蔓延的风险仍然存在。
第四部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响应和终止
一、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一)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一般事件的应急响应
瓯海人民医院接到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报告后,立即报告街道办事处,经批准启动街道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实施现场急救、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街道卫生院将医疗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向街道办事处和区医疗救援指挥部定期报告。
(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较大事件的应急响应
瓯海人民医院接到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报告后,立即报告街道办事处,经批准启动街道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现场急救、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瓯海人民医院将医疗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向街道办事处和区医疗救援指挥部及时报告。
(三)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重大、特别重大事件的应急响应
按照国家和省、市、区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预案》中关于"医疗救援分级应急响应"的规定,对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积极开展紧急救援的同时,按规定上报,并在区政府或市区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下,开展救援工作。
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街道卫生院应在事发现场设置临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和专线电话,实行24小时现场指挥,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一)现场抢救
1、参加医疗救援的单位和个人,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向救援现场指挥部报到,并接受其统一指挥,与其他医疗救护队(组)相互配合,划分抢救区域,对伤员进行分检、医疗救护和转运。
2、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街道,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救援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3、救护队现场抢救的主要措施是止血、包扎、固定和正确搬运,准备转至适宜的医院,并根据现场伤员情况设手术、急救处置室。
4、救护人员要将经治伤员的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在口袋内。
(二)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拒诊伤病员。
(三)接诊医院的救治
1、接诊医院应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对医院资源进行调整,尽最大可能满足抢救的需要,对接收伤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纠正包扎、固定、清创、止血、抗休克、抗感染,对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实施紧急处理;同时要有专人做好救治伤员的统计汇总工作,包括伤员的数量、病情以及医院能承受的最大抢救能力,及时上报,便于统一安排抢救工作;
2、超出接诊医院救治能力的伤员,接诊医院要写好病历,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及时将其转往就近或指定的后方医院,并妥善安排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街道卫生院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有关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五)信息报告和发布
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区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街道卫生院要在12小时内向街道办事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书面报告有关情况。
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原因分析形成书面材料,报街道卫生院,并提出预防及控制该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建议。
(六)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街道办事处批准,街道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指挥部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同时,街道卫生院要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区卫生行政部门。
第五部分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我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卫生院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二、急救机构
完善急救网络的建立,由区卫生健康局牵头与就近的综合急救力量较强的三级医院取得联系,随时为我街道的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急治。
三、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瓯海人民医院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人员不少于10人。瓯海人民医院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街道办事处同意。
四、物资储备
卫生院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医药储备物资的动用,按发展改革委《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执行。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五、医疗卫生救援经费
财政所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街道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促落实。街道财政所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街道人民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六、医疗卫生救援的交通运输保障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第六部分附则
一、评估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结束后,街道卫生院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救治处理概况、患者(伤员)救治康复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医疗救援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等,评估报告上报街道办事处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二、奖励
街道办事处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追认为嘉奖。
三、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抚恤和补助
街道办事处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应急处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补助。
五、补偿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结束后,街道办事处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xx街道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目的
重大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重特大传染病疫情在我街道的发生、流行,保障全街道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实施办法》、《浙江省救灾防病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街道区域内涉及重特大传染病疫情
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他严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特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体使用范围如下:
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
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的重特大传染病疫情。
在一定时间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
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具有重大疫病特征,针对的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宣传卫生与健康,预防职业中毒的知识,提高公众防范和卫生健康知识,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切断传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属地负责: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片为主,属地处理。各社区,企事业单位按本预案规定职责开展工作;
4、快速反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五早"要求,保证预防、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四、组织体系
1、xx街道办事处成立重大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社会事务办、党政办、经发办、综治办、城建办、瓯海人民医院,派出所、市场监管等科室站所组成,下设综合协调组、物资保障组、宣传组、防治组。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指挥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
2、各工作组职责:
(1)综合协调组
a、负责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b、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条块之间的困难和问题;
c、协调做好社会稳定和安全保障工作;
d、疫情发生时做好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接待工作;
e、检查和督促各部门对疫情处置落实情况。
(2)物资保障组
a、指导、提供对疫情处置的物资供应服务;
b、做好疫情处置物资的有效储备组织工作;
c、督促检查各项物资供应的保障工作及落实情况,确保及时、准确完成物资保障任务。
(3)防治组
a、接受上级业务管理部的指导,负责对疫情的初步调查和处置工作,切实防治疫情的扩散;
b、负责对疫点隔离,废弃物处置和指导;
c、指导帮助对有关单位开展对疫情防治,疫情控制工作;
d、及时报告疫情的动态情况。
(4)宣传组
a、负责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的宣传;
b、负责对防治的新闻报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五、疫情监测与报告
加强对现症病人和疫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认真执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报告。
六、疫情的综合防治措施
出现重大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要坚持政府领导,科室站所配合,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的原则。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宣传组需迅速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公众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社会动态,收集群众情况,平息社会谣传,保证社会安定。
2、在疫情发生的范围,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的调查及时做好相应有效的消毒工作。
3、做好政府参谋,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开展灭蝇、灭蟑、灭鼠和改厕工作。
上一篇:助人为乐的快乐汇总2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