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大全汇总10篇
教案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反思过程中需评估教学效果,调整策略以提高学习成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希望您喜欢。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二、计算。
二、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三、递等式计算。
新课标第一网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
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板书设计蜂蜜:(1)大瓶:克20元,小瓶:500×4=2000克、6×4=24元
(2)大瓶:2000÷4=500克,20÷4=5元小瓶:500克、6元。
食物油:中小瓶:48÷4=12元、55÷5=11元
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探究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讨论如何节省时间是最合理的安排时间。
板书设计
蜂蜜:(1)大瓶:2000克20元,小瓶:500×4=2000克、6×4=24元
(2)大瓶:2000÷4=500克,20÷4=5元小瓶:500克、6元。
食物油:中小瓶:48÷4=12元、55÷5=11元
教学反思
课题第五节复习课课时47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能列举各种结果。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小猫到小狗家做客,要过两条河,画一画有几种走法。
(2)可以进行板书:a--c、a--d、a--e
b--c、b--d、b--e
二、在方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要求:(1)5位于中央;
(2)每一数字不能与比它大1或比它小1的数字在同横行;
(3)2、4在最下面一行;
(4)1和6在最上面一行;
(5)8在5的上面;
(6)9在中间的竖行内;
(7)3、4、6在最右边的竖行内;
(8)7在3左边的第二个空格内。
答案:
186
753
294
三、数学活动:24点。
(1)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
让学生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地填入空格内,最后集体校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4点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进行小组比赛。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a--c、a--d、a--e
b--c、b--d、b--e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2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建立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数学-可能性的大小。
2.学会初步判断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3.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展示仪,因特网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多媒体展示:
情节:同学们在开联欢会,老师要求每人表演一个节目,用抽签的方法决定。
小莉在抽签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让我抽到唱歌………。(停)
2.置疑:同学们,你们说,小莉肯定能如愿以偿吗?
生发表意见:
继续放情景:(两个结局)小莉抽到了表演唱歌的签;小莉没有抽到。
师:我们不能确定这类的事情,它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3.情景2:过年了,放鞭炮,小刚又蹦又跳,还大声叫着:我又长大一岁喽。
画外音:小明每年都肯定会长大吗?
生发表意见:
小结,媒体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例如,太阳肯定会发光,地球肯定每天都在转,月亮不可能从东方升起。我们称这类事件叫做“确定事件”;而有些事情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我们称这类事情叫做“不确定事件”
二.探索:
1.初步判断:(利用电脑选题系统来选择)
(1)人只要活着,总会变老。
(2)三天后会下雨。
(3)地球每天都在转。
(4)一个人从出生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每天都有人出生。
(7)在地球上,抛一块石头,它必然会向下落。
(8)抛一枚硬币,它出现正面。
学生边讨论边完成。
2.反馈:
用可能,不可能和肯定的词语来汇报完成的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可能性的大小》。
3.科学探索:
多媒体播放纪录片:(片断一)自然界中的花有很多种,有的花有浓郁的香气,有的花没有香味,还有的花有很刺鼻子的味道。
(片断二)天文知识记录片,太阳系中的卫星和恒星的科普知识。
(片断三)人们在广场上放风筝。
银幕显示选择牌:一定不可能可能
事项:花是香的月亮绕着地球转石狮子在天上飞
师;用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来定义事件。
4.摸棋子游戏:
电脑展示:两个透明的箱子,一个里面都是红棋子,一个里面有红,兰,黄三色棋子。
画外音:小朋友,让我来摸以摸,猜一猜。
那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旗子:
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
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
生讨论:确定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联练习:
1.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一说
出示练习3;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自然界中,哪些事件一定发生,哪些事件不可能发生,哪些可能发生。
2.用电脑操作系统完成涂色。
(1)要求摸出的一定要是红色的方块。
(2)摸出的不可能是兰。
(3)摸出的可能是黄色。
用“红色”,“蓝色”,“黄色”来做题。
四.总结。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3
教学目标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知识重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39,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39,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追记
还有些可能性由于互相作用会得出不同的可能性结果,这些结果不是能够马上得出所有的可能性结果,因此采用了“排列”和“组合”方法,“排列”和参与的顺序有关,而“组合”和顺序无关。
比如2,3,4,5中取出2个数,积有多少种?
(这种题目是属于“组合”而非“排列”)
第4课:中位数
教学内容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知识重点[单击此处输入知识重点]
教学难点[单击此处输入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配合自制课件)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米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课堂练习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但有个前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课后追记
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但有个前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在中位数教学上,除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还要注意中位数最后结果是受了偏大还是偏小的结果(这也是经常出现的考题)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4
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知识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一、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教学过程二、新授
(1)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比如抛硬币,硬币落回你手心时候,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那么哪一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呢?或者说可能性一样大。
(2)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段录像
出示课件中世界杯赛前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发球的录像
(学生争论中…….)
好,既然大家争论不休,这样,给大家2分钟。大家按照屏幕上的方法来抛硬币,并填写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三、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限时2分钟)。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2012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p99做一做
p100练习201~3题目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事件存在着可能性,有“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
课后追记
本课由于采用了课件(录像)形式,学生兴趣盎然。
之前学生对于可能性的学习和认识只是停留在“一定”“不会”“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基础上,本课又进了一步,用数学的语言(分数1/2,1/3,1/4)或者百分数50%等来描述。
本课涉及的是“等可能性”
第2课: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知识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课堂练习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追记
本课是在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基础上学习事件的可能性,这时候要看看总共有多少基本事件,每种基本事件有几种结果,占用了所有基本事件的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事件的可能性”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5
教学内容: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
小强剪子布石头
结果小丽获胜小强获胜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中位数
教学内容:第九册数学教科书第105--107页“中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使初步学生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米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课后作业第4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6
训练要求: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活动写完整,写具体。
2、学习描绘比手劲的场面。
一、直抒课题
1、同学们,喜欢游戏吗?一起喊出这些游戏的名字。
(课件展示常见的几种游戏)
2、导入课题
(眼观、耳听、心感)
(我们可以描写谁呢?--全体、个体)
3、看老师写字,猜猜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游戏?
(书:“手”,再书“手”学生猜)
2、导入课题
二、简介游戏规则
1、赛手手肘不得离开桌面,谁能把对方的手臂压倒,谁就赢。
2、比手劲的同学上台,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观察台上同学的动作语言神态,并为自己组的赛手加油。
3、输的同学下台,其他同学可以继续挑战赢者。击败赢者为最终的胜利者。
三、做游戏
1、请两位参赛者上台。请一个同学说一下,这是谁在跟谁比?他们长得怎样?
他们是怎样走上讲台的?师采访台上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活动。)
2、开始比赛--要注意他们的动作和表情。谁来说说他们的动作表情怎么样?从他们的表情,你能猜出他们此刻的心理活动吗?(多请几个台下的学生说,再让台上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
3、比赛结束,失败的同学是怎么回去的?先提醒台下学生注意观察生比赛完回座位的动作、神态,再让生下台,最后请台下学生说,并让刚下台的学生说说自己下台的心理。
第二个学生挑战上台,师再指导学生观察,并连贯地描述。
第三个学生挑战上台,师提出第四个上台的学生须先描述上一位学生上台、比、下台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等。
四、说游戏
同桌互说。
各请一个学生把活动的经过说一遍。(即口头作文)
五、写游戏
1、出示写作要求,生齐读
2、生习作,师巡视,并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赛前:强壮信心十足从容不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比赛中:涨红了脸,额头上冒起了青筋,紧咬着牙,鼓着腮,似乎使出了吃奶的劲憋足了劲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观众反应)
比赛后:得意洋洋,垂头丧气
六、点评
1、选择典型作文集体评讲
2、生生互评
七、总结延伸
[场景作文(掰手劲)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7
1、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本课设计了让学生摸扑克牌,进,先让学生从盒中任意摸一张,看看能不能摸到黑色牌,进行男女生比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做摸扑克游戏,然后汇报摸扑克的结果。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由于有了疑问,下面的学习就更具有实效性,学生会主动地对出现的各种摸扑克现象进行推想,验证。这样,整个教学就成为“猜测——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的思考更深入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体验、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难点重点是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难点是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红球、黄球、布袋若干,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一、故事导入,复习活动
3-5分钟
二、活动体验,感受过程
三、拓展深化
5-10分钟
四、课堂总结
3-5分钟
1、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气的巴依不想付工资给阿凡提,于是想了个歪主意.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这儿这两张纸条让你抽,上面分别写着“付工资”“”和“不付工资”,如果你抽到哪一张,我们就按哪一张上写的办,你还是有一半机会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想?(引出“可能”)
2、复习“一定”“可能。”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口袋,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该用哪种词语来描述摸球结果?(一定摸出是红球)
(2)往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这样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该用哪种词语来描述摸球结果?(可能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黄球)
3、揭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1、掷硬币游戏,初步感受可能性。游戏规则。1、竖着把硬币放在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落在杯中每人抛10次。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填好记录表,组内同学共同校对。4、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教师统计:思考: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先在小组里讨论.
(结论:有正有反,次数差不多)
2、摸球游戏
(1)猜测
学生自由猜测。(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从猜测开始的,如歌德巴赫猜想,但有了猜想还要继续验证。数学家陈景润经过验证,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验证
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向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游戏规则: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转过脸去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回头看一看,给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4、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控制好音量,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
怎样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师在黑板演示一下。
a、明确分工: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组长记录,副组长数次数,其余监督。
b、活动体验:学生分组试验,填写统计表,教师巡回指导
(2)归纳
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实物展示。
红球
黄球
合计红球黄球
次数
学生:摸到可能是红,也可能是黄,次数差不多。
可能红的多一些,也可能黄的多一些。
3、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在篓子里红黄球个数相同的情况下,从篓子里每摸一个球,摸得次数又比较多,那么摸到红黄球的次数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结并揭示学法: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
(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板书:统计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结:猜测----验证----结论
过渡:想不想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第三个游戏?
三、抛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两个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体。游戏规则:1、按顺序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按这样,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2、组长指派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3、抛完后,组长指派一人填写记录表和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学生体验。填写表格
朝上的数字123
次数
各组汇报,学生上台填入数字
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越接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摆一摆
想想做做2、刚才我们做了三个游戏,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动手摆一摆?
1、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袋子里应怎样放球?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
3、每次任意摸一个,摸50次,摸到的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要求:小组讨论,组长摆放。逐个回答,小组讨论,指名一人回答。
回顾阿凡提得故事,照应开头。
阿凡提非常生气,他一下就看出了巴依的鬼主意,两张纸条上写的肯定都是‘不付工资’,自己无论抽到哪一张都得不到工资。于是,聪明的阿凡提灵机一动,对巴依说:“老爷,我还是让您来先抽吧,您抽完,我就不用再抽了,您也可能有一半的机会的哦”。巴依听了,只好乖乖把工资付给了阿凡提。(巴依抽到的一定是‘不付工资’)
看来,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和我们生活还是很有关系的。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1、“统计与可能性”在二年级已经初步学习过,本册教材安排得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会用“正”字的方法进行搜集整理数据,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本课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在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动手实践时间较长,学会了如何合作,学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搜集数据,课堂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学习方法。教学中注意层次性、连贯性和首尾呼应,过程完整,训练重点突出。
2、不足之处。a、课堂上应变能力欠缺,对于“预设”的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生成”的情况估计不足。由于在做第一个游戏的时候可能教师表述不是很到位,有个别小组没有及时将数据统计出来,因此影响到后面全班数据的统计,在这儿教师有点慌乱,其实事后想一想就算有一小组没有统计好,也不影响其他小组的统计,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据,教师这是如果抓住“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一结论,丝毫不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点今后还要不断加强应变能力的培养。b、要特别重视学生动手做完游戏后的概括和总结,而且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这样就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既培养了概括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不能包办太多。
一、掷硬币游戏
掷硬币结果记录表
“字”朝上“花”朝上
第1人
第2人
第3人
第4人
合计
二、摸球游戏
摸球结果记录表
红球
黄球
摸球结果统计表
合计红球黄球
次数
三、抛正方体游戏
抛正方体结果记录表
123
朝上的数字
抛正方体结果统计表
合计123
次数
(学生用)
一、掷硬币游戏
“字”朝上“花”朝上
第1小组
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4小组
第5小组
第6小组
第7小组
第8小组
二、摸球游戏
摸球结果统计表
红球黄球
第1小组
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4小组
第5小组
第6小组
第7小组
第8小组
三、抛正方体游戏
抛正方体结果统计表
朝上的数字123
第1小组
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4小组
第5小组
第6小组
第7小组
第8小组
(教师用)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会比较数的大小,根据一定的情境,能够进行判断。
2、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并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巩固练习。
1、书本第78页第6题。
四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8千克、42千克、39千克、41千克,想一想,标出每位同学的体重。
小兵:我比小芳重,比小军轻
小丽:我比小芳轻。
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话进行判断。
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
从第二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小丽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1)看到图后,先说一说图的意思。
(2)根据图的分法再写出分数。
(3)能正确地写出分数,并读出分数,同时理解分数的意义。
3、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并比较大小。
(3)复习有关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二、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学生自己完成,统一核对。
重点让学生说理
(1)先根据图上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然后根据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回忆所学,找同学总结回答
先自己找一找与日常密切相关的数,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教学反思
课题第三节复习课课时45
教学目标: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地进行计算。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完成书本上第80页第10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二、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11题。
5只动物要同时过河,该怎样乘船?
要示学生独立思考后用线连一连。
答案:大象和牛乘大船,其余的乘小船。
2、书本上第12题。
题目:小明要买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他只带了4元,可以有哪几种选择?
3、书本上第13题。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排除买蛋糕的可能,因为选择蛋糕,余钱不够再买一种饮料。小明可以选择两种饮料和两种点心搭配,共有四种选择:
牛奶与面包牛奶与饼干
桔汁和面包桔汁和饼干
小组探究、汇报、总结
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4、列竖式计算。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牛奶与面包牛奶与饼干
桔汁和面包桔汁和饼干
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2)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3)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回答问题。
(1)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人。
(2)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绳。
1、出示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
2、统计数据。
有的学生可能说通过同桌合作完成,也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进行统计……
(2)建议大家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报成绩,另一个学生用“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统计的结果。
3、制作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1格代表几?
4、回答问题。
(1)问题: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跳了几个?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1)让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
让学生思考:如何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把统计结果的人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数。
独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52
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够列举结果,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问题,在可能性中能列举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收报纸的统计表。
1、出示三(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问题:全班共回收报纸多少千克?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25+28+30+18+24+25=150(千克)
(2)问题: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多少千克?
(3)问题: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6角,这次回收的共值多少元?
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换算。
150×6=900(角)=90(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掷小正方体。
2、实验。每个同学抛20次,并记录每次出现的数字,记在书上。
6、观察这些数据后,你想说说什么?
三、摸一摸、猜一猜。
1、口袋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
2、口袋里有8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拿出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些。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150÷6=25(千克)
学生讨论汇报
要求学生能够罗列出现的结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个人汇总。将自己抛了20次的结果进行汇总,出现每个数字的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4、小组汇总。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进行统计。
5、全班汇总。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总,将结果出示在黑板上。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下一篇:个人自荐信【最新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