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探索规律说课稿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探索规律说课稿精选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探索规律说课稿【第一篇】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某个序号确定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什么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

(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探索规律说课稿【第二篇】

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和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1.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请学生到老师家做客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老师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激趣谈话,复习旧知,为引新课作准备。

师:今天阳老师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1).拍手小游戏。听老师拍堂,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拍掌。

(2)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用学过的图形摆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接着往下摆。

二、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所进行的两道找规律的练习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探索这些更美丽、更复杂的规律。大家愿不愿意?有没有信心?板书课题:找规律

三、 探索新知

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1)师: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家厨房的墙壁和装修图,他说他设计的这幅图既美观又有规律,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到底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对于学生发现的各种规律要积极地给予评价、鼓励,增加学习的信心)

(3)师: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图形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

(1)师:刚才大家认真观察了墙壁图形的规律,下面老师把地砖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你能发现规律吗?

(2)学生:观察地砖图,观察前三行的颜色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师: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呢?能不能用墙面的规律来找地砖图的规律呢?

(4)学生: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

(5)师: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

(6)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7)师:揭示“循环”概念。

3.排列的变化中进一步验证规律。

(1)把地砖竖着排列改成横的排列。

(2)你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接下去怎么排列?

(3)指名同学上黑板摆出第四排。

(4)把地砖横的排列改成圆周形排列。学生说说发现什么规律?接下去怎样排?

4.巩固练习一:课件出示自我挑战题。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从墙面装修和地砖图中发现了有趣的图形排列规律。下面老师想考考同学们。

5.巩固练习二:完成课本上相应的练习。

四、应用规律,进行个性设计。

1、拿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正方形摆出有规律的图案。

2.欣赏作品。

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规律的,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五、全课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

探索规律说课稿【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真心希望我们的这次交流能为师弟、师妹们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也更真诚希望各位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这一课。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教材的.意图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机结合,整堂课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基于以上的教育教学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等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等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小兔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规律

运用课件出示路边的景物,与学生一同欣赏美景中,回顾学过的数学规律,从而引入本课主题“找规律”。接下来出示小兔家的密码门,与孩子们一同探讨密码的设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二)合作探索,寻找规律

出示小兔家墙壁和地板的设计图片,找出其中的循环排列规律。在寻找规律环节中,先请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规律,在学生充分讨论和观察后,通过课件用动画演示图形排列的循环规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认知。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获取新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动手操作,感知规律

首先是小兔乖乖热情好客,出示按一定律排列好的水果,要学生接着往下排。

然后在此基础上老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学具摆摆,加强感知。以猜一猜、摆一摆、排一排等环节,取代练习中单调的顺时针排列的图形,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经历实践,创造规律

以帮助小兔乖乖设计窗帘图案为主线,让同学们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做个小小设计师。最后通过设计 “窗帘”图案的游戏,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探索,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课堂内容得到了延伸,增强了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信心。

(五)全课总结,升华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因为数学规律的合理应用,才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多姿多彩,所以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要善于用自己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规律,用勤劳的双手去运用规律,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装扮得更加美丽!

以上我就从几个方面交流了我对本课的构思与设计,当然,还有很多的缺憾与不足,还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导。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叶澜教授的一段话,她说:我们之所以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锁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那么,真心希望各位师弟,师妹们能从我的说课中有那么一点点的收获。更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多学,多看,多练,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虽平淡却浸透着精彩,工作,虽劳累却饱含着充实与快乐!

最后,我想把我工作中总结的几句话送给大家:

干工作,相信自己;肯努力,做好自己;常反思,看清自己;多学习,充实自己。

用反思回首昨天, 因为那里沉淀着经验;

用踏实经营今天, 因为这里书写着辉煌;

用惊喜期待明天, 因为那里充满着希望。

对于教育教学,年轻的我们永远是在路上,我们坚信:只要把脸迎向太阳,撒在脸上的总会是阳光。谢谢!

探索规律说课稿【第四篇】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有着广阔的生活背景,也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本课时是《找规律》知识体系中的起始内容,即让学生探索,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六一”儿童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包含着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同时还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操作等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3、教学目标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因此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基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与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班孩子们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不仅活泼,好动,而且形成了我班孩子所特有的风格——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敏捷。

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和规律性的习题,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我班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规律,领悟规律的内涵,将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游戏、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图文结合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找规律、创造规律的主要方法。

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环节: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以“动作接龙”的游戏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引入,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增强了学生探究规律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1、看图找规律

创设情境:“六一”到了,学校组织联欢会,这是同学们布置的会场,一起来看看吧。

然后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图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借助农远资源我利用主题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六一”联欢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探究,在农远资源的辅助下,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学生找到图中有规律的事物之后,再去完成例1,轻而易举。(课件出示例1)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这些图形、物体和小朋友都是两个为一组,重复出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发展其动手、观察及推理能力,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2、摆图找规律

这个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来探索规律,创造规律。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学习例2做准备的,我并没有先出示例2,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给定的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摆一摆,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学生们大胆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进行相互间交流,创造性的摆出多种方法,在操作和尝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操作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组是怎么摆的,按照什么规律,紧接着完成例2学习,水到渠成。(课件出示例2)

3、涂色找规律

请学生合作探究:根据从中发现的规律继续涂下去,看哪个小组涂得又快,又准,又好?涂完后,派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是按照什么规律涂色的。(课件出示例3)

设计意图:我从学生的爱好—画画入手,为学生

创设了他们喜爱的涂色比赛情境,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活动中又一次感知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师生互动找规律

这个环节我利用掌声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掌声来找规律,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身边规律的欲望,为后面生活中找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联系生活,创造规律

1、生活中找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找出身边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造规律

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创造出美丽的图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的方式,用涂色活动来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大胆创作中加深了对规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3、欣赏作品

将学生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们边欣赏边评价,并说说作品是按照什么规律创作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间欣赏作品,开阔了视野。在欣赏和评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取长补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

(四)尝试练习,应用规律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为了巩固新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此环节,我设计了三种类型的练习题。(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习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富有情趣,富有挑战性,此环节,我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题,循序渐进,在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驱使下,学生们积极思考,参与创作,增强了应有创新意识。

(五)课堂小结,欣赏和畅谈规律

1、欣赏有规律的图片。(播放课件)

只要我们留心地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比如斑马身上有规律的条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保护自己;马路上的斑马线,提醒我们过马路的时候注意安全;还有春天生机勃勃,夏日晴空万里,秋天果实累累,冬天大雪纷飞,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四季有规律的变换等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有了农远资源库提供的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感受规律美,学会欣赏规律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课堂小结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找到规律的?一起归纳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然后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更加美丽,精彩。希望同学们能够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孩子!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涂画规律和动手创造规律的作品。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例1例3

红黄一组,重复出现。绿黄一组,重复出现。

绿紫一组,重复出现。蓝黄红一组,重复出现。

紫红一组,重复出现。

女男一组,重复出现。

例2

正方体、圆柱体一组,重复出现。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一组,重复出现。

探索规律说课稿【第五篇】

教学内容:第115~116页例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设备

图片若干。

教学设计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 _ _

1 3 5 7 9 _ _

2 4 6 8 10 _ _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 兔子 猴子 青蛙

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 猴子 青蛙 小熊

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 青蛙 小熊 兔子

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 小熊 兔子 猴子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 ◇■□ □■◇ — — — —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 ●☆○ ○●☆ — — — —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 △□ ▲△ — — □■

△▲ ▲□ ■□ — — △▲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体验快乐 体验成功

──《找规律》说课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研组 肖君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意图: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的延续学习。一年级下学期以简单的周期排列为主,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则以图形中的循环排列规律为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在变化无穷的课堂里,到处充满着课改的气息,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三、教学程序

1、游戏激趣、回顾旧知

回顾旧知,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便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续学习。

2、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

新课开始,我就以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并让学生进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这些图案都是内容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平时喜欢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出示小东家墙面、地面问题,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提示规律。

4、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

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循环排列规律。

反复实践、巩固新知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转盘游戏。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课虽尽,味犹存。

48 2002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