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相关论文范例【热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药学相关论文范例【热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药学论文范文大全1500字【第一篇】

[摘要]VR技术(Virtualrealitytechnology)在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并大大地提升医药专业的实操效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技术人才,提供了便利。本文就传统药学教育及VR技术在药学教育的应用状况进行阐述,同时,对VR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思考,希望在VR技术辅助下,药学教育实现更大的飞跃,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社会。

[关键词]VR技术;药学教育;实操;实用性人才

1药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是一个要求药学人才必需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时代,作为培养药学人才的高校,必需思考如何能高效的培养高素质有用之人。除了理论课程之外,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要去实验基地,以打开学生的视野,并且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经费、安全性等,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展开。目前,我国教学模式还处于传统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拘泥于课本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满足当下现代医药人才的需求[1]。另外,药学学习内容复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过程散漫,期末突击,完全靠死记硬背,学习效率极低,目前,大多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做成逼真、直观的课件,但是难以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刚接触本专业时,觉得全是理论课,枯燥乏味,再加上实践课程学时少,学生不知如何系统而全面地理解。教学使用设备昂贵且资源分散,共享使用率低[2]。

2VR技术在药学教育领域中的优、缺点

VR技术只要保持设备通畅,就能较好地补充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地操作的缺失,学生就能广泛直观的参与实践。随着在实际中的应用,观察发现一些问题,现对其总结如下:

技术在药学教育领域中的优点

技术在药学教育领域中的缺点

VR技术在一线药学教育延伸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需要加以重视。第一,VR仪器的局限性。目前VR设备是头戴式,并且清晰度有欠缺,长时间的佩戴会伴有一定的晕眩。VR仪器无法实现较好的包容性,师生无法融入VR所构建的场景,虚拟与现实仍有差距[5],VR技术只能在其空间里体验,无法与现实空间混合体现;另外在中药学教学中本着“识药必须识味道”的教学原则,在其实训中,利用虚拟手法是无法完成的[6]。第二,技术开发难度高,VR技术有效的落实到一线教育的每节实验课中,就要大量技术和教学资源的融合,在此过程中要求技术研发公司与一线教师积极合作,大量的沟通和相互配合。第三,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万事开头难”,前期的融合工作,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应大胆的设计和参与,并且积极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变成现实。不能将其看作是娱乐工具。这样才能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3小结

虽然VR技术有着很多待完善之处,但也有着很广阔的前景。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VR技术在药学教育领域必将实现更大的飞跃,为医药类学科教学提供科技平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高科技人才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贾琳.VR技术在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4):52-54.

[2]廖云,严媛,代晓丽.VR技术在高职制药类专业实训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0(26):114-116.

[3]吴翔.VR技术的虚拟教学应用研究[J].经济师,2020(09):185+187.

[4]颜晓,熊江波,吴建富,等.基于VR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教育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20(11):85-87.

[5]]孙莹,陆郝凌,汪岩,等.虚拟现实技术在“药学服务”人才培养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2):123-124+127.

[6]阿木古楞,李旻辉,李彩峰,等.3D技术/VR技术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01):87-88.

药学相关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药学硕士 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C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

为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对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Professional Master of Pharmacy”,缩写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健康也越发关注。药品作为预防、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同时,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将产学研有效结合,指导合 理用药,进行优质药学服务的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专门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医药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进步,药品研发从简单仿制走向自主创新,药品供应从短缺走向丰富,医药产业不断在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随着医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线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颁布的药品法中,明确规定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而国家药监主管部门规章中,在GMP和GSP认证条件中又规定一些重要的岗位必须配备执业药师。

药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多元需求。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已有药学硕士科学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位类型。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与药学硕士科学学位以培养教学科研型药学人才目标不同,旨在根据医药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增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药学人才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使学习和实践、知识与技术、社会需要和个人成长成才更好地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结合起来。

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广阔前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医药产业科技园建设成效日显,泰州、台州、昆山等二、三线城市的医药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给熟练掌握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知识和本领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2 培养目标定位

药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一,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二,掌握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其相关专业技能,能胜任医药生产、质量评价、新药研发、流通管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第四,身心健康。

药学硕士学位点建设发展规划与措施

第一,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着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制定、完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

第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重点引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同时,重视吸收来自药学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聘请在产学研结合领域具有显著成绩的企业家和学者为兼职教师,努力构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以高水平人才为核心、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三,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努力培育专业特色。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推进药学硕士理论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促进相关学科资源整合和交叉融合,打造本专业领域先进创新研究平台;拓展与海内外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搭建校企技术研究平台,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共同争取重大项目、申请专利等,带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

第四,落实管理制度和培养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坚持实行双导师制、设置专业实践必修课程、审核学位论文实践选题以及评定奖助学金等制度,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给予实习实践经费支持,不断提升办学保障能力。

3 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企业岗位实际,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充分反映药学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交叉性、实用性,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强调以应用和问题为主线对不同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在培养过程上,充分体现专业学术性与医药职业性紧密结合,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理念,有力推动教学实践,拓展实践育人载体,广搭实践育人平台,注重实践育人效果,积极推动社会实践,确保实践育人实效等措施,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安排药学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重视培养和提升药学行业职业能力,注重产学结合,强调以应用和问题为主线对不同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专业实践应有带教老师签名的每阶段的实践报告及结束后的专业实践总结。对于专业实践的评价方式需经本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学位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技改方案等,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领域方向简介

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合成、药物新剂型、生物药物应用、药物分析方法与检测、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等专业与方向。

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3年。

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安排药学硕士研究生到企业或医院实习。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行业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课程设置

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 1学分:

第一,学位课程不低于23学分,包括公共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以及专业实践6学分;

第二,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行业发展前沿讲座为必选课程,该课程要求研究生参加讲座4次以上并撰写学习报告,由导师评定学习成绩。

另外,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

实践环节

药学硕士研究生应在医药行业相关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应有带教老师签名的每阶段的实践报告及结束后的专业实践总结。对于专业实践的评价方式需经本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结合医药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选题应紧密结合医药行业的实际,深入基层现场,对医药行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

论文形式可以是1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可以是针对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论文应反映作者运用所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研究结果应对医药产业实际工作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另一位导师为来自行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论文撰写完成经导师审阅定稿后,还应有2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并给出意见。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药学相关论文【第三篇】

目前国内外发表于各类不同期刊的藏、汉、英文藏医药学术期刊有26种,论文约有32000篇。由于大多均为纸质版,存在语言障碍、出版周期长、读者面狭窄、传播途径窄、信息传递速度慢、论文资源散乱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藏医药学术研究与交流需求。

藏医药学术的继承、创新,始终是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藏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藏医药学术论文是藏医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重要凭借,是藏医药工作者在藏医药基础理论或原理应用实际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总结。也是真实、全面、系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载体。代表着藏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电子期刊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电子期刊具有体积小,存贮密度高,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泛,利用率高,检索方便快捷等特点,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国内已建立的大型期刊数据库有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由国家统筹建设的大型综合性中医药数据库有《中医药期刊数据库》、《中药数据库》等,在满足中医药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藏医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为适应国际和国内活跃的藏医药研究在网络化时代的需求,我们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结合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藏汉英互相兼容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深度整合国内外藏、汉、英文相关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研究,建立方便、快捷、准确和具有检索功能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形成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和销售企业及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为藏医药的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有效满足国内外对藏医药学术论文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藏医药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现有藏医药医疗机构近4000家、科研院所120多家、大专院校50余家、藏药生产和销售企业80余家,藏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特色支柱或优势产业,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际上绿色化学、环保产品、回归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对藏医药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日益迫切,项目实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藏医药》杂志是2007年通过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在全国期刊审批基本冻结的情况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我国首部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藏医药科研、藏医学院校、藏药企业广大藏医药工作者公开发行的藏医药学术专业期刊,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主管,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省藏医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主办,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19家藏医药骨干单位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截止2016年,累计出版发行杂志40期,收稿1355篇,596篇,总发行量达46000册,办刊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播藏医药最新研究成果,代表国内外一流藏医药学术水平、有丰富文化内涵、珍贵史料价值和鲜明使用价值的藏医药学重要学术期刊,为传承和弘扬优秀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学术繁荣与进步,推进国内外藏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在现代信息网络社会得到广泛应用。藏医药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尚无藏医药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数据库。项目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深度整合国内外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结合藏医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实现藏医药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度共享。

以《中国藏医药》杂志已发表的论文为基础,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的藏医药学术论文,深度整合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论文进行原文扫描、内容分类,组织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期刊电子文档。《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期刊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规范,在电子论文整理的基础上,解析完善藏医药电子期刊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制定论文筛选、论文分类、数据结构、数据库模型等内容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基于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对藏医药学术论文按照篇名、作者(第一作者)、关键词、机构、摘要、全文、刊名、刊期、分类号、年代、主题词等进行元数据的深度加工,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入库。《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根据《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和数据资源的结构,采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藏汉英多语言互相兼容的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应用:采用服务器/浏览器(B/S)开发模式和国际Unicode编码,建立藏汉双语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检索服务功能。

药学论文【第四篇】

20世纪70年代,我国药师的工作内容以药房内业务为主,包括调剂、制剂配制和药品管理等。进入80年代中期,除了调剂、制剂配制和药品管理外,又引入了“临床药学”的概念,要求药师既要了解患者信息,进行处方审核,为患者用药提供指导,又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此外,还要求药师开始提供药品信息管理与服务,创立医院药讯、药学学术期刊,向医疗从业者提供药物相关信息。进入21世纪初,药师的工作内涵又有了进一步扩大,增加了高危药品管理、静脉药物配置、临床药师走向病房、个体化药学服务、专科临床药师和住院药师培训、循证药学研究和药物临床试验等内容。至今,药师的工作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门诊、住院部与急诊的全方位药学服务和自带药品管理、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输液管材管理;参与临床路径、规范和指南制订;开展个体化调配、药物基因检测、药物治疗管理、医嘱重整;药物经济学研究、循证药学、药品上市后评价研究等多项药学相关内容。

2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防治疾病,又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各国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在美国,因用药不当导致的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在第4位。在我国,不合理用药人数占总用药人数的11%~26%;我国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其中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有250多万人次,因此而死亡的患者近20万人次[2]。数量惊人的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迫切要求临床必须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由“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四个元素组成:安全是指风险-获益比最小,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有效即达到预定的治疗目标;经济并不是指使用廉价药物,而是单位获益-成本比尽可能低;适当是指药品、剂量、时间、途径、患者、疗程和治疗目标适当。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合理、药品虚假广告宣传等社会因素所致,又可能是由于医师诊断错误、用药不对症、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信息更新不及时、与患者沟通不充分等医师因素造成,还可能是由于患者不遵医嘱所致。在诊疗过程中,医师和药师的关注点并不相同。医师主要考虑的是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为患者提供临床诊疗服务。而药师则需要重点考虑发病机制、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用药方法、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治疗药物监测、不良反应与防治等,以合理用药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临床药学服务。药师作为保障药品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主体,是医疗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诊疗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理用药,会直接影响医疗质量、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浪费医疗资源,导致一些重要药物短缺;使非预期用药风险增加,如药品不良反应和耐药率增加;造成药物费用显著增长,增加患者和医保负担;导致信任危机,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威信。药师是各种有关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合理用药的指导者、不良反应的监测者、用药信息的反馈者、医师处方和医嘱的审核者,已经成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重医轻药”,忽视药师作用;(2)药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3)药师未能在医疗保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4)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为此,笔者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加快药师立法,规范药师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和地区已通过立法来保障药师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药师立法现状见表1。除表1中所列国家和地区外,立陶宛、新西兰、菲律宾、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等早在20世纪60至90年代也设立了药师法。由此可见,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针对药师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而我国在此方面却很欠缺,在国家层面未能给予药师足够的重视,仅于2002年和2011年由原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了药师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等内容,并没有制定专门的药师法。为此,笔者建议我国应加快药师立法,通过立法确定药师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对其执业资格、职业准入和执业行为等依法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不妨将药师分为药师、药师助理(或药学技术员)两个级别与药学类、中药学类两个类别。

增加药师数量、优化药师队伍结构、提高药师素质

建立药师的岗位培训制度,加大培养力度。从数量上看,发达国家的临床药师约占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按此比例推算,我国至少应有药师130万,但目前仅有38万[3],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急需扩大药师队伍;从结构上看,我国现有的药师数量分布差异较大,基层医疗机构与零售企业配备较少,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均有待优化;从素质上看,我国现有药师并未真正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服务,迫切需提高药师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强化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的培训。

发挥药师在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药师通过审核处方和医嘱,可促进合理用药、控制医疗保险费用,从而发挥药师的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药师与医师合作对高风险患者实施监护,可减少处方药使用量,每位患者每年因此而节省的平均费用达586美元[4-5];1000家医院中的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可挽救400例患者的生命,每年节约费用约51亿美元[6]。医院由于提供药学服务的药师数量增多,使用药错误率降低了65%[6]。2001-2003年,美国的参众两院均提出修改《社会保障法》,以确认药师为享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提供服务的法律地位。由此可见,美国药师与医师合作进行药物治疗是有法律保障的。我国药师应审核医师处方和医嘱,保证医疗机构用药行为符合医保支付制度的相关规定;加强药师医保相关政策的培训学习,建议医保部门建立加强药师监督管理的机制;建立审核处方和医嘱的技术标准和评价规范;处方原则上通过药师审核后方可由医保基金支付。

完善激励机制,推动药师队伍的快速发展

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医院药学、临床药学工作,行政部门必须在药师待遇方面进行一定的改善,如实行绩效考核、给予合理的奖励补助等。药师也是社会的一员,如果其努力和付出与个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关联度不高,或者说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那么其工作热情一定不会太高,由此极可能导致优秀人才流失,这对临床药学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无效医疗和过度医疗才是最昂贵的医疗:滥用各种无用的辅助药品,用药剂量不足、用药时间不够、用药不对症、滥做检查等均属于无效医疗;只开贵药、超剂量用药、不合理的药物联用、过长的用药时间等均属于过度医疗。由此可见,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占无效医疗和过度医疗的绝大部分。通过规范药品的合理使用,可大幅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医保开支。没有报酬就没有良好的服务,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强化激励措施,让药师参与医保制度,为合理用药把关,必能节约大量的医保费用;可从中提取一部分作为药师的奖励,从而提高药师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环境。笔者建议尽早设立药事服务费,为药师的药学服务提供保障,规范和激励药师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应对药师服务实施制度化管理,制订药师基本服务规范,确定工作职责和服务标准。

4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临床药学专业最早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临床药学服务在美国已深入人心。美国的药师在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获得了世界各国同仁的认可。美国药师在工作成效、职业薪酬、社会认可等诸多方面都为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起到了引领方向的作用。简言之,医院药学发展的目标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这也是我国医院药师努力的方向。如何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以国际药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八星药师”[7]为标准,即:健康服务的提供者(Care-giver)、决策者(Decisionmaker)、沟通者(Communica-tor)、引导者(Leader)、管理者(Manager)、教育者(Teacher)、终身学习者(Life-longlearner)和研究者(Researcher)。具体来说,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是指药师应该成为药物治疗专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还要对个人、群体提供与药物治疗和药物使用有关的教育、信息和建议,保证安全、有效、经济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健康程度。决策者是指药师应具有与药学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核心信息的理解力,能系统地分析、评价和应用信息,并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作出决策。沟通者是指药师应与患者对话,获得充分、翔实的患者药疗的历史资料。药师必须询问和准确记录患者的状况,并向患者传递相关信息。为满足患者需要,药师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同时要能够使用、解释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要求药师在关注患者状况细节的同时,必须为患者保守秘密。引导者是指为了患者的福利,药师应处于一种“领导”位置;在关注公众健康的政策发展方面,药师应该在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中起到引领作用。管理者是指为了药品和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有效性,药师应有效地、创造性地管理资源和信息,这样可实现对患者的最佳护理;药师还必须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合适的储备量。教育者是指药师应该建议、教育大众及特定人群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或行为调整,以及正确使用药疗或器械等任何有助于获得最佳结果的方式,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同时,还要能够指导药学实习生进行药学实践活动。终身学习者是由于当代社会医药知识日新月异,医药学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并不能满足日后工作的全部需求;药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真正做到终身学习,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研究者是由于药师具有医学和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处在医药结合的特殊位置上,无论在药物开发的临床研究阶段,还是在上市药品的再评价阶段,药师都应有相应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到药物的研究中去。“八星药师”是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就目前我国药师的状况而言,较好的药师多停留在“五星”或“六星”水平,即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沟通者、管理者、教育者、终身学习者、研究者,而要真正达到决策者和引导者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药师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从政策和立法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确立药师的地位与作用,引导他们一步步向“八星药师”迈进。我国临床药学教育模式也应进行一定的改进。首先,应统一培养学年和教材;其次,应加强实践与医药应用知识的培养,不应侧重纯粹的化学知识和实验室技能,而应当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新模式相适应,与临床药学服务的实践需要相融合,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际发展相匹配[3]。

5结语

药学论文范文大全2800字【第五篇】

摘 要:随着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及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未毕业就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实习,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培养计划下,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与工作实习时间冲突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合适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提出了加强毕业指导、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改革毕业设计环节方案,以缓解目前矛盾,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求贤愿望,又能符合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也为毕业生提供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实习

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特色学科,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均招生

中药学专业学生,而且随着综合院校纷纷成立药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也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学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中药学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开设与中药学学科相关的各门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还有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各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因此,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毕业生也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论文,为自己的四年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

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但目前中药学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各个用人单位对没有任何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快速地融入社会,熟悉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尽快为企业单位创造出效益,是摆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面前的共同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用人单位提出毕业生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到用人单位实习,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用人单位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既要完成实习工作又要在没有指导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毕业论文,从精力和能力来讲都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造、抄袭就不可避免;对学校教师来讲,常常陷入体会学生的难处,对质量低下的论文视而不见,还是以牺牲学生的实习,施加压力,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论文的两难境地。难道毕业论文和工作实习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真的没有“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吗?

针对当前的现状,我们既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使二者兼顾,必须多管齐下,各个环节统筹协作,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

下方面加以考虑。

一、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包分配不是不管分配,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到毕业的那天为止,都要不遗余力地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需向学生灌输所学知识和将来就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尽早构建起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仅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专业化,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

目前高校毕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理论知识掌握一大堆,但缺乏实际经验,往往连最简单的仪器操作都不规范,出现很多“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毕业生。而当今的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从单纯地追求学历型人才向追求实用性人才的转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尽早融合,是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而建立广泛而稳定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就是最有力的解决方案。校方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固定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实习基地。秉着“互利,互信,平等”的合作理念,在与企业合作完成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这一重要命题的同时,也可向企业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并可有针对性地培

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检验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

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毕业生早日融入企业创造价值创造了条件。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建立很多实习基地,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往往为挂牌实习基地,真正向实习基地输送毕业生去完成毕业论文的并不多。主要一方面企业往往不能提供很多学校毕业论文要求的格式的论文内容,二是学校没有真正建立校企联合毕业实

习毕业论文如何完成的制度,使得学生在企业里实习的内容无法

和毕业论文真正成为一个体系。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学校认真地考虑将毕业论文灵活化,不要格式化、统一化处理,使得学校能真正地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

三、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

毕业设计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重要课程,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有效整合,就等于为社会输出了一个半成品或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用人单位、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对毕业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科学的目标,既不能过松又不能强度过大。通过制订目标会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从而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成功实践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学校应多给学生提供各种实习的机会,鼓励低年级学生根据兴趣加入,让他们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

独立设计的能力,为择业和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设立淘汰制。从教育体制上来说,高校应当建立淘汰制,而淘汰制应该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的,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如果说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的法则,那及早引入淘汰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才成长最好的保护。

再次,调整目前的毕业设计方式,由集中式毕业设计改为分散式毕业设计。目前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所以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设计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实施毕业设计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设计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总结前段工作并完成论文的写作,辅助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或者工作前的实练。这样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就业问题。

总之,各高校应当积极探索解决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与工作实习间的矛盾,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矛

盾,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且随着社会就业环境影响较大,应当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田莉,曾斌芳,田树革,等。中药学专业毕业专题实习问卷调查及分析[J].药学教育,2012,28(1):55-58.

48 51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