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美丽的大佛寺【汇编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美丽的大佛寺【汇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一篇】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潼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潼南县大佛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公里的定明山山脚,是潼南县市级风景名胜区--定明山运河风景名胜区中著名的游览胜地。寺创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寺内古壁上存有历代名人题咏,其中飞霞、天开图画等,颇有艺术价值。景区内的摩岩饰金大佛高达27米,是全国最大的饰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大佛寺现在尚存大佛殿、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座木质结构古建筑,多系清末遗物。其中大佛殿堪称壮观,殿高33米,依山傍水,高阁飞檐,结构独特。因大佛殿中有一尊释迦尼坐像一尊,周身贴金,金光灿灿。像高27米,结跏趺坐,头系螺髻,袒胸,套双领外衣,左手置于膝间,右手平胸,施无畏印,形态庄严肃穆,双目炯炯传神,气势尤为雄伟。故称之为大佛寺。大佛寺保存着从隋唐至今的儒家、佛家、道家造像104龛,700余尊,并有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的题记、诗咏、碑碣、造像等83则;镏金楹联镌刻20则;水文题刻5则;景区内不仅金仙伟岸,而且怪石成趣、侠雨兴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其中最著名的景观有:玉皇殿、观音殿、大佛殿、石磴琴声、鉴亭、顶天佛字、关羽像、救苦天尊、翠屏秋月、海潮音。

据碑记所载,潼南大佛始凿于唐朝末年,先凿佛首,北宋靖康丙午年(1126年)开雕佛身,至南宋绍兴辛末(1151年)全像竣工,前后历时二百多年,是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为"蜀中四大佛"之一。寺院区内存有大小造像七百余躯,宋至清朝题刻碑碣83则,是重庆境内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大佛寺侧的崖壁上,集中了七个年号的洪水题记。题刻始刻于明,续有大明正德十四年、乾隆四十六年、同治十二年、光绪十五年、民国三十四年、1981年历次大洪水标记线和题记。此崖壁集多个年份不同的洪水题刻于一处,可以比较历次洪水在此境内的高程,对探索古代洪水的演变规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大佛寺传承法系为临济宗,传法兴寺祖师有释德修、释蒲智、释界远法师等。另外,道士王了知、居士邓利成亦为著名兴寺大德。大佛寺历史上曾重建三次,前两次(1151年、1278年)分别由邓利成、冯辑、清晖所建;最后一次是民国十一年重建。寺内有八丈金仙为镇寺之宝;乾隆临驾大佛寺时黄罗帐为重要文物;另有僧舍利塔一座,塔主是悟法禅师。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二篇】

彬县大佛寺位于咸阳市彬县城西11公里处,从城西,沿着蜿蜒而宽敞的西(安)兰(州)公路约行五六公里,经过“水帘洞”(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遥望公路南侧,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楼阁,倚山崖而耸立,周围摩崖小洞如蜂窝,崖下树木郁茂,风光绮丽,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原名庆寿寺,其建筑始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庆贺其母亲六十大寿,派尉迟敬德监修的,故取名“庆寿寺”。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楼内的大佛是唐代雕刻外,其他石佛大多数均为北朝时期的作品。

大佛寺石窟依山而凿,寺有亭楼3层,高50多米,其楼门洞上有“明镜台”3字。登台眺望,南可见大佛像,北有宽阔的径水逶迤向东流去。走进石窟,窟壁嵌满了造像,仔细一数共有70龛,造像1001尊。释迦牟尼端坐正中,二菩萨倚靠两边。抬头仰望这尊高达24米、肩宽13米、手指长达2米的陕西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倚岩盘膝端坐在六角莲花座上。上体穿窟中心而上,披衣袒胸,腰下系结佩带,面部丰圆,鼻端口正,两耳下垂,弯眉细眼,眼目稍向下凝视,胸脯微凸,端庄慈祥,对每个进来的游客都微笑相迎。大佛头部的周围,有浮雕坐佛7尊,边缘围绕19个飞天,是十分富有装饰性的精美雕刻。大佛两侧的胁侍菩萨,高约5米,俗称“丈八佛”,头戴玉冠,衣着华丽的璎珞,下着羊肠大裙,姿态自然可亲。另外窟壁上还有很多佛龛,雕刻着大大小小的佛及菩萨约400多个。大佛身躯之大,俗谓“一指之大儿为腰”,参观者只能在窟底仰视,或者登楼层层眺望。摩崖大龛式的大佛造像流行于盛唐,大佛寺亦因摩崖大佛而得名。考试大我国现存的唐代摩崖大佛应首推四川乐山大佛,其次有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甘肃敦煌千佛洞的大佛等。在这些大佛中,彬县大佛寺的大佛建造年代是比较早的,它开凿的成功经验对以后依山凿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彬县群众有个顺口溜:“邵州有个大佛寺,把天顶得咯吱吱。”并流传“丈八佛见大佛”的故事。考试大相传;大佛的名声远扬,传到了甘肃径川县丈八佛的耳朵里,他很不服气,要与彬县大佛比试比试。丈八佛一见大佛,果然名不虚传,自己矮了多半截,只好甘拜下风。大佛请他参观了各处洞窟,还让他品尝当地的名产邵州梨、晋枣。丈八佛决心做大佛的侍从。以后便在石窟西边的“应福寺”坐禅,为了表示对佛的尊敬,丈八佛一直站着,直到如今。沿着西侧狭窄的石阶梯,抬级而上,便来到“应福寺”,果见“丈八佛”依然侍立在那里。经过一个小门,走出去不远,又由另一寺门进去,便来到俗称“罗汉洞”的窟群。这里共有4个面北排列着的小石窟,各窟的形状、深度和高度都不一致,除西起第3窟内,在壁上雕刻有浮雕佛经故事60余幅,并留有唐宋以来游人的铭刻,其余3个窟内,各有立体雕佛像及菩萨像数尊,造型生动,雕工精致。再由罗汉洞窟群,绕过大佛寺楼二层的“明镜台”前空场走100余米,再转一个弯,又来到另一窟群,即“千佛洞”。千佛洞由东西向排列的3个石窟组成,外表俨然如同一座一明两暗的旧式厅堂,正中稍小,平面为方形,东西两套间进深较大,故平面均呈长方形。窟内除少数雕刻成为立体的佛像和菩萨外,其他都是壁间浮雕造像,约300多幅,还雕刻有人物画像,造型真实,栩栩如生。”

大佛寺塑像和石雕反映了我国初唐时期精湛的艺术和造型风格,这些是古代能工巧匠艺术的结晶,其中大佛尤为突出。大佛寺还保存了自唐宋以来历代游人留下的题刻177幅,碑碣6通。诗文优雅,书法中草、隶、篆皆有,游人观摩,无不赞叹。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三篇】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

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浦东普救寺内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使他们为其所赞叹,所感动。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西厢记》的问世,特别是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问世以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德宗贞元末年(802年~804年),和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778年~813年)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据北宋末年的学者王性之的考证,《莺莺传》写得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

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正是金代章宗时期,董解元(约1160~1220年)的《弦索西厢》(称《西厢记掐弹词》)、《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北曲之祖”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第三人叙事的说唱文学。

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杂剧。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之一的《西厢记》,亦称“王西厢”。

《西厢记》约完成于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1299年~1307年)间,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而且从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称得上是“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流传广泛,刻本最多。仅明代刊本就有60余种,有徐文长、徐士范、王伯良、凌蒙初、闵遇五、金圣叹、毛西河诸家为它校注过,又有李日华,陆天池的“南西厢记”,以及其他文人歌颂西厢故事的作品。明清时期还出现过很多《西厢记》的“翻”“续”之作的,但其社会意义不大,艺术成就不高。新中国成立后,《西厢记》的研究更是呈现蓬勃的新气象,新的校注本和各种研究论著陆续出现。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四篇】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秋秋,今天我们来到位于新昌县城西南的大佛寺。

大佛宝像坐落在石城山仙髻岩的一穴石窟之内,石窟之外有建筑宏伟的大雄宝殿。殿外流水淙淙,殿内香雾缭绕,是大佛寺的核心区域。大佛宝像座高2米,身高米,头部高米,耳长米,鼻长米。整个造像比例协调,充分考虑了人们观赏的视角,被学界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

穿过隧道就来到出口处,出口外是一个硅化木石林公园,整个公园几乎是一个恐龙园,有三角龙、翼龙、霸王龙。

大佛寺就游到这里,下面向第二个目的地进发。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五篇】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六篇】

正定隆兴寺:隆兴寺这座千年古刹,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自1974年以来,先后有田纪云、薄一波、李鹏、李瑞环、吴阶平、彭冲、彭佩云、钱其琛、迟浩田、姜春云等70多位__领导人莅临隆兴寺.

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此庙始建于隋,原名龙藏寺,到宋初改建时才用现名,其总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风格,呈有南北中轴的狭长方形。山门对面有照壁,门前有石桥及牌坊。门内左右的钟鼓楼和正面的大觉六师殿已毁。再后是东西配殿和摩尼殿,殿后有戒坛(四周的回廊和后端的韦陀殿已不存)、慈氏阁、转轮藏殿,再进为东西碑亭和佛香阁,最后是弥陀殿。方丈及僧舍在佛香阁东,并附厨房、马厩等。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倒座观音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1、千手观音像千手观音像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米。其中正前面长米,东侧面长米,西侧面长米,东翼长米,西翼长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

2、五彩四大天王五彩四大天王原塑毁于1966年,现存四天王像为1982年重塑。像高米,身着甲胄,脚踏夜叉,四天王名称和形象为: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持宝剑,因舞剑生风,故寓为“风”;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手持琵琶,因琵琶能调拨发音,故寓为“调”;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比喻福、德,名闻于四方,他手持宝伞,因伞能遮雨,故寓为“雨”;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手缠一蛇,意为降服归顺,寓为“顺”,合称“风、调、雨、顺”。

西方圣景西方圣景是寺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明代壁画,整幅壁画描绘了以阿弥陀佛为主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祥和场面。上部中间是阿弥陀佛坐在莲座上为诸菩萨、罗汉等圣众在说法,两侧坐在莲座上的二菩萨是观音和大势至,前面站立的是二胁侍菩萨。画面上端为宫殿、楼阁、七宝树等,两边为佛传故事,最前面为顶礼跪拜及前来听讲经的诸菩萨、罗汉圣众、伎乐等。整壁绘有人物四百余身,画面下端宝池内盛开莲花,池岸上有迦陵频伽,共命鸟,仙鹤等。左下角则以暗淡的色调描绘了人间生活中生、老、病、死诸苦,与恢弘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壁画采取分幅兼通景的形式和单线平涂的技法,并进行沥粉贴金,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壁画长,高7米。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

头戴花冠,身着菩萨装,手托卷轴,敞领宽袖,有头光,后有侍从执幡,为明代绘制。功德天汉译为“摩诃室利”,即“大功德”、“大吉祥”,她本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的女神,称“吉祥天女”,后被佛门吸收为护法神。

此像铸于明代。通高厘米,由佛像、莲座、底座三部分组成。佛头梳螺髻,面庞方圆,双目微闭眉间饰白毫,身穿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此座左右侧下部各伸出一支带有茎叶的小莲台。莲座底部正中有一圆形榫,插入下部六角形基座正中的圆管内。基座表面作水波纹,周围以勾栏环绕。整体结构合理,造型精美。

此塔呈六角形,由塔身、上檐、下檐三部分罗列而成。塔身自下而上渐收,下为须弥座式基座。塔檐以斗拱承托,顶呈六角攒尖式。脊上由基座、仰莲、宝珠等组成塔刹,脊下端饰戗兽。整体造型为仿木建筑结构,塔身正面设假门,门上、左、右侧刻有塔铭。塔为红陶质。通高78厘米。金代制作。斗拱、门、垂兽、基座部分施黄、褐釉,其余均为绿釉。

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胆巴曾一度住持隆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明万历年间敕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与此住架,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圮,僧堂损漏。寺院游僧日少,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葺和扩建,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城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隆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金人物双鱼铜镜,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金三彩舍利塔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米。其中正前面长米,东侧面长米,西侧面长米,东翼长米,西翼长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

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工程浩大,工序复杂,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寺内尽端的毗佛殿,创建于明代。殿内有铜铸的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是国内孤例。佛像整体分三层莲座,每层四尊铜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莲座中央。莲座的第一莲瓣上刻一小佛,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观音彩塑。摩尼殿北侧一座五彩悬塑的主体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跷起二郎腿的姿势。它的眼睛往下朝我们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为人来人往所动,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塑像高有米,但是离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来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据碑文记载,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间重塑,距今也近500年。秦先生指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位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曾于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给鲁迅。“鲁迅先生视它为珍宝,赞美它为东方美神,还一直把照片放在书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仍然陈列着。”

这鲁迅眼里的“东方美神”,是否就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论,但是它确实让人对菩萨塑像的感觉有了改观。看它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打扮确实不像凡人。然而见它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却又与凡人姿态无异。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

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走进大悲阁矗立在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顺时针游览.大佛寺也不例外.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七篇】

新昌大佛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寺外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胜景。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

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米,正面趺坐像高米,阔米,两膝相距米,耳长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约300米处还有一小刹名“千佛院”,院内有佛千尊,每尊长约7寸,宽近5寸,排列整齐,个个神采飞逸,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无穷智慧与高度的艺术水平。新昌大佛寺中有一尊卧佛,处于卧佛寺中,为亚洲第一大卧佛。

大佛寺位于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佛寺建寺历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之一。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八篇】

省级风景名胜区潼南大佛寺景区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郊,是潼南——大足——合川“石刻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佛寺依山面江,风景佳绝。寺周里许之地,荟萃有我国第一大室内摩岩饰金大佛“八丈金仙”、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大像阁”、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我国最大的摩岩书法石刻“顶天佛字”、中外文物专家誉为石刻瑰宝的“千佛岩”和奇妙的天然回音岩“海潮音”,传说神奇的“黄罗帐”、“翠屏秋月”、“仙女洞”及“百仙岩”、“鉴亭”、“读书台”、“合掌峰”、“滴水岩”、“瑞莲池”、“鹰蛙石”、“关刀石”、“云岩飞霞”十八胜景。

大佛寺旧名“南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赐额“定明院”。遗存有始于隋,盛于唐,继于宋,续于元,承于明清,晚迄民国,年代一直延续未断,时间长达1400多年之久的儒、释、道三教造像125龛928尊。于岩壁和殿宇木柱、门枋、栿壁之上,还遗留下身居显赫地位之官吏所撰写之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为记趣揽胜而书刻的题咏87通,造像记31则,字体各异之楹联22副,记录历代水文、重大灾害之题刻7则。其摩岩造像的年代,最早为隋“开皇十一年”,即公元591年,距今已有1420年的历史,比大足石刻早200余年。其摩岩造像之历史为重庆市最早者,亦属我国早期宗教造像地区之一。

尤其是大佛殿内摩岩凿造的弥勒大佛,身高米。佛首凿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北宋靖康丙午(1126年)续凿佛身,南宋绍兴壬申(1152年)为大佛装金,粧成“佛如金山,处于琉璃阁中,金碧争光,晃耀天际”,誉称“八丈金仙”。整个大佛像的开凿,共用时330年之久,是我国儒释道三教融合、通力协作的典范,也是我国大佛造像家族中耗时最多的大佛造像。金大佛虽然历经330余年始成,但风格统一,比例匀称,线条圆润,手法娴熟,面目慈祥,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栩栩如生,被众多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

大佛寺景区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底蕴厚重,自然风光旖旎,古迹名胜众多,是我国难得的历史文化瑰宝。1956年,公布大佛寺摩岩造像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___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_年大佛寺景区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20___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于20___年启动建设,目前核心区已基本建成。规划面积379公顷,将充分利用大佛寺景区丰富的佛家、道家、儒家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挖掘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整合宗教旅游文化,营建“神圣、形胜、意盛”儒、释、道共融互生的文化氛围,科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古南禅寺历史风貌,逐步修复十八胜景,完善和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滨江水域,通过景区、景点的衔接和串联,建成集商务会议、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互动娱乐、餐饮食宿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景区。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九篇】

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最新美丽的大佛寺【第十篇】

各位游客:

佛是一座山,山乃一尊佛,佛瑞坐于千朵莲花之中,千朵莲花护拥着千山大佛,大佛寺因千山弥勒大佛显应降临此地才得以胜名远扬,千山弥勒大佛以大佛寺而成弥勒道场。您来到大佛寺,这里的宗教文化氛围将会把您深深的吸引,弥勒文化、弥勒艺术,弥勒造像,弥勒千佛殿,您会被这分身千百亿的末来佛所护佑,深深的感觉到您并不十份熟悉的佛教故事和那种种让普通人难以体会的出家人宗教生活的神秘。更被那种人间净土般的环境而难以忘怀。

群山翠影,殿宇楼阁,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塔廊相卫,梵钟乐鸣,一声声佛号,一阵阵微风,这里是自然与人文文化的高度统一,弥勒千佛殿,叠檐重重,阁内的千尊弥勒正是依照佛经中所记载“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却不识。可谓是千佛一佛,一佛千佛,尊尊法相金身,彩分九色。溶汇了古印度,北齐、北魏古法雕塑技巧,将弥勒的法身,报身,化身之法相一一展现给世人,在庄严中体会出弥勒的慈容之心。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弥勒慈氏文化的宝库。

龙华法堂,坐落在大佛广场之中,是弥勒传在华林园龙华树悟道成佛向仙人讲道传法,三次渡化近三百亿的弘法宝地。

弥勒是楚文译音,又可译作“弥帝隶”、“梅低梨”等,弥勒是姓,亦可意译为“慈氏”世称“慈氏菩萨”。藏语称“强巴佛”蒙语称为“麦达勒”。

弥勒的名字,梵文读“阿逸多”意思是“无能胜”属于古印度天竺国人,当年释迦佛亲自为弥勒授记:“我从右肋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弥勒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后,开三番法会,度尽上、中、下三根众生。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次说法九十二亿人得罗汉果。龙华树又是龙宫的宝树、叶放千华。故而弥勒道场弘法之所,非龙华而难命其名。

广场南端,一座宝塔直指云天,这就是释迦如来舍利法堂及舍利宝塔所在地。

48 163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