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奋斗范例(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蚁族奋斗范例(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蚁族奋斗【第一篇】

随着《蚁族》一书出版,“蚁族”这个新词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有人评价,“蚁族”两个字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历程。十几年后,今天的“蚁族”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那时,所有的人都会读懂“蚁族”背后的记忆。“蚁族”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职工”、“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历。

特殊的80后群体:无处安放青春和梦想

何为“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一个典型概括,因为这个群体目前的生存状态与蚂蚁有很多相似的特征:高智、弱小、群居。

他们多为80后一代,有的毕业于名牌高校,但更多来自地方和民办高校,虽受过高等教育,但主要从事保险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半失业状态,生活拮据,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税前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到2500元,租着平均每月377元的床位,每天吃两顿饭,饭费为529元,月均花费总计1676元。他们到工作单位平均要坐两小时以上的公交车,他们被称为最悲惨、最弱势的80后,也被冠名为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第四大弱势群体”。

据统计,仅北京一地的“蚁族”就已逾十万之众。算上广州、上海、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的“蚁族”,他们有着上百万的规模,在这些一线大城市他们憧憬着、奋斗着,却像蚂蚁一样生活着。

与零散的“北漂族”不同,“挤”在一起的“蚁族”,似乎更能激发我们对青年大学毕业生生存状况的思考。

2000年的高校大幅度扩招,使得每年毕业生人数激增,每年中国都有上百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虽说经济转型刺激市场,但用人单位却不断抬高门槛。加上多数高校所设置的学科其实没跟上新市场需要,因此这一群体所受挫折也就更多。他们目睹更多繁华与破败的对比,也体验过更多骄傲与低鄙的落差。

他们怀揣梦想前来“寻梦”,“留在首都”的意志牵涉到知识分子对城市的种种向往,“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套房”的就业观,已然成了不少大学生入学伊始就给自己戴上的紧箍咒。再加上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系列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虽然现实中有窘境,但流连北京,毕竟,机会多些,发展空间也更大。

网上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帖子,是“80后”描述自己的尴尬境遇,得到了很多80后的共鸣: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不炒股的时候傻子都能赚钱,当我们进股市的时候发现我们才是傻子……

廉思其实也是“80后”,生于1980年的他带领他的课题组和调查团队,深入进行了两年多的实地调研,于今年9月出版了《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廉思说社会对“80后”的定义一直偏于贬义,“最自私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其实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们经历着国家的巨大变革,身上表现出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与生活意识都折射出中国社会特定转型时期的变化。“80后”究竟是一代什么入廉思觉得“蚁族”展示了“80后”的真实面貌,“他们迷茫、彷徨,但有梦想、在坚持,而且承载了很多责任。”

个来自北京农村的女孩告诉调研员,她希望自己的辛苦奋斗能让父母有富足的晚年,能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承载着如此责任的蚁族绝非少数。为廉思作“聚居村民序”的邓锟在唐家岭住了两年,两年里他做过销售、干过技术、考过研、进过传销,也曾创过业。他对父母隐瞒真实情况,总是报喜不报忧。他说“日子过得再苦他都没有哭过。但是有天早上起来,同屋问他昨天晚上怎么哭那么大声?邓锟完全没有印象,回头看看枕头是湿的,这是才知道自己在梦里嚎啕。”廉思感到心被揪得难受,蚊族是咬着牙苦撑1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背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来到大城市打拼,中华民族的传统在他们身上是有体现的。“他们是最真实的‘80后’。”

大学毕业生:无奈的聚居

据统计,北京的大学毕业生聚居村中,超过85%的人为外地户口,仅15%的人是北京本地户口,其中,%的人居住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月租金元。这些聚居村主要在海淀区的东北旺、西北旺、二里庄、肖家河,昌平区沙河镇等乡镇,全部处于城乡接合部低廉的房租,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较为便捷的交通大大吸引了“蚁族”聚居。这里聚居了1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其中,5万大学毕业生生活在海淀区西北旺乡的“北京不可缺少的贫民窟”――唐家岭。

唐家岭位于北五环外,紧邻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奥林匹克公园,被生活在这里的大学毕业生称为“大唐”,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盛世同名。

不过大唐并不大,一条中街由南到北贯穿全村,并连接起南站和北站两个公交站点。中街是属于外地人的,这里的餐馆、理发店、饰品店、手机店几乎都为外地人所开,本地人不需要操心商业,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房东。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建华说,90%以上的村民都向外租房。

统计显示,唐家岭本地人口不足3000,外来人口超过ST,其中大学毕业生约占三分之一,相当于当地村民人口的20倍。

2008年9月从安徽过来的白林和两个同事合租住在唐家岭的一13平方米,一张双人床,一个地铺,一个小衣柜,两个电脑桌,一个洗手池,共住3个人的小房屋里。小屋子满满当当。“一个月房租400元,到冬天时要再加100元的取暖费。都是由我们3人平摊的,而且每人每月还得交10元水费,其实就是保护费。我们仨在软件公司工作,前两天刚签了合同,每月无责底薪1500万,外加200元补助。”白林说,“还好公司给交三险。隔壁卖保险的张哥在中关村做销售是责任底薪加提成,其他什么都没有。说到生活,一般都是自己做着吃的,只要自己省钱也就能养活自己了,可是还没有能力去报答父母。”

最后白林有些无奈地感慨:“上下班最痛苦的就是挤公交,经常挤得公交车门都关不上。我们还得经常免费加班,若不愿意干就走人。有很多人争着干,公司根本不愁招不到人。而略有起色的工作又让他人给占满了。哎,慢慢混吧,情况稍好点的话我们就去租个居室房。”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唐家岭,促狭的街道、逼仄的居住空间,嘈杂、脏乱的环境,一个楼里,有很多的单间,“像鸟笼子似的”,通常是农民私搭乱建

的,七八层的砖房瓦房,几乎都是公共浴室、公共水房、公共厕所。

廉思把这些聚居村的生存状态概括为“几小”“小餐馆”、“小发廊”、“小作坊”、“小诊所”、“小网吧”、“小成人用品店”和低档娱乐场所等等,通常是无照经营。“隐患是非常大”廉思说,大部分楼房的地基不到半米,“如果原本是四层的楼房,要盖成七八层,他是不会把四层全部扒掉再建的,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建。那地方要是有地震,那危险性是极大的。一般只有一个楼梯口,如果是起火的话,那真是‘一户失火,千户联营’。”此外,入室盗窃、抢劫斗殴等案件频发,甚至有村民向大学毕业生强行收取10元/月的保护费。

通常来说,聚居村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早出晚归的“蚁族”们都在等待着与梦想邂逅的那一天。

在蓟门桥一小区,一栋27层高的普通塔楼,120平方米的705室,被隔成了7间出租房。租者,共有14人。

早上排队洗漱、晚上轮流使用厨房,在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里忍受木板隔不住的噪音……

在北京,近年来开始出现这样的隔板房,成千上万的追梦人住在其中,组成一个个空中“大杂院”。

记者走进705室,它的隔间并不是最多的,房客也不是最复杂的,但正是这11个人,折射着这个时代中,一群特殊聚居者的生活。

在梦想与现实距离间,他们无奈的过着“蚁居”生活。看到大学毕业生所遭遇的困境,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在记者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讲述自己当年在日本留学时的“蜗居”心态:“我不会一辈子当蚁族的,当我达到了一个价值,有一定的能力,对社会有定了解以后,社会关系也会获得些财富,我一定会搬出来。现在让我回想过去的那段蜗居经历,虽然是人生当中一个悲惨的过程,但我反而觉得这是人生的一部分。”或许这也正是百万“蚁居”大军中内心中的一个强大支柱。

“蚁居”:执着未来憧憬明天

看着阵容日益增大的“蚁族”,不少人高呼大学生已从“天之娇子”,沦为“天之焦子”,心焦,被巨大的压力烤焦。

打临工、工作无着,尽管现状卑微,“蚁族”们心中仍有梦想,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工作越来越难找,所以打算创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在采访中自林道出了不少“蚁族”的心声,“而我们父母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少,社会宽松了、多元化了,大学毕业生的出路不是只有在稳定单位上班一条,家人也说,刚毕业时工作不好不要紧,慢慢找到合适的才定下来,趁年轻就要多尝试!”

蚁族远的梦想是创业,而近的目标是“换一间更近市中心、自己住的更大的房子”。“虽然我和室友相处融洽,但我也希望过一两年后,能够搬到市区比较大的房子里,毕竟几个人在一个小空间里住很挤。也许那个时候,我搬走了,还会有更多的‘蚂蚁’搬进来,‘蚁族’群体会越来越大。”

其实,“蚁族”这个词,赋予他们身上的,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蚂蚁身上那种坚强不屈的坚韧、坚持和坚强的精神,真实地诠释出了“蚁族”身上的一种韧劲。

专家认为,大学毕业生并非弱势群体,“蚁族”一个孕育着希望的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充满智慧,不畏艰难,乐观开朗,面对现实,敢于接受挑战,怀揣梦想,有着质朴的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尤其相信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绝少抱怨。他们知道,大学校门已走出,而社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敞开,这是一个艰难的过渡,也是一个必然阶段。不少“蚁族”表示,从表面看我们很苦,其实那是打拼的过程,人生的经历本就包括艰难和辛酸,条件差正应该是艰苦奋斗的起点。

80后,被市场经济和独生子女政策所催生,被众专家和媒体抨击为“享乐”、“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三十年间,社会的变迁体现出这一代人特殊的经历高校扩招却不包分配、暴涨的房价、对待婚姻的草率和恐惧……每一样都沉重地压着80后的肩臂。有些刚走出校门,就成了“蚁族”;很多人走出校门很多年后,依旧当着“啃老族”……他们为字典里增添了很多新词。但就是这些被贴上“懦弱”、“自我”、“轻狂”标签的80后们,在种种危机下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于担当,却远远超出了社会的预期。因为在这个群体的身上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勇气”。面对责任,他们自会担当,因为他们深知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蚁族奋斗【第二篇】

而我以为,最能代表2009年中国年轻人生存状态的是两个词:“蜗居”和“蚁族”。

最近观看了争议颇多的电视剧《蜗居》。即便是外国人,我也感觉,电视剧里的角色与我身边中国朋友的真实故事很贴近。郭家姐妹也好,苏淳也好,小贝也好,哪怕宋思明,都是在大城市里赚钱、买房、养家、奋斗的每一个行色匆匆的人。

我也阅读了北大国关学院廉思师兄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这是“80后”团队对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统计分析等立体型方法进行的一场社会调查。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据我所知,很多外国媒体已经到小月河、唐家岭、土井村等“蚁域”去做采访了。

“蜗居”也好,“蚁族”也好,同样是被造出来的词语,都非常生动地反映出以“80后”为主的中国年轻一代既有目标又充满困惑、既努力奋斗又充满无奈地“混”在大城市的实况。

实际上,“蜗居”和“蚁族”都是非常令我佩服的。“蚁族”很勇敢,他们在城市边缘恶劣的环境里忍耐生活,心里怀揣着有朝一日融入城市的美好愿望。“蜗居”则是为了“首付”这个简单的“信仰”,哪怕每天来回花几个小时挤公交,暂住在又小又破的房子里。

他们心中更大的信仰,其实应该是对未来成功和幸福的强烈渴望吧。

谁都知道,在中国的大城市谋生并不是一个舒适的选择,但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散发出的诱惑又是难以抗拒的――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似乎都在说,这个城市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虽然你现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安,但总有一天你也会成功的。

那日本怎么样呢?在东京这样的城市,年轻人也有一样的困惑和无奈吗?

在首都东京,也有许多所谓的“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群体”,大学毕业生居住的地方实际上也都是“蜗居”。东京有大量“1K”,即“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小房子,面积是30―50平米。有一个人住的,也有与女友或老婆同住的。总之,日本年轻人的住房一般也是很局促很“蜗居”。

而日本人从未发明过类似“蜗居”或“蚁族”等词语。原因不是日本人不如中国人聪明,应该是社会环境不同。为什么“蜗居”和“蚁族”在日本没有问题化呢?

其实,中国“80后”非得住“蜗居”、做“蚁族”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为了两件事:房子与婚姻。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中国年轻男女的思维是,只有有房子,才能结婚,不离不弃,相互牵制。“没有自己的房子就娶不了老婆,没面子”――这是中国多数男人的精神困境。

在日本,把婚姻和房子挂钩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没有一个人是大学一毕业就想要买房的。住在“1K”小屋里踏踏实实地工作10年左右,把钱攒到有信心之后,才打算去买房。也很少有日本年轻女孩子把男人有没有房子作为嫁人的标准。日本人在结婚时一般都会委婉地问一句:“你能跟着我辛苦一辈子吗?”

这句话,中国男人现在怕是不敢问,否则大概就很难找到老婆了。当然,我也非常明白,心态问题并不只是个人问题,它反映出的是一个社会的集体价值取向。正在奋斗着的年轻人是中国发展和受到多种文化冲击的转折一代,责怪他们是有点太狠心了。

蚁族奋斗【第三篇】

蚁族是青年学者廉思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代表着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年轻人。从2007年开始,廉思对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蚁族进行持续调查,并主编了《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2010年,他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七座城市同时撒网,搜罗回来近5000份调查问卷,并据此形成了第一份全国范围的蚁族生存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蚁族的学历层次整体上升,但向上流动依然困难,“三十而离”成为新趋势。

这种现状的背景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持续增长,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并没相应地增加。

据2010年10月的《经济学人》杂志报道,2010年中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这个数据几乎是200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6倍。另有统计显示,2011年1月15日,全国将会有151万大学生考研,差不多每5名大四学生中就有1人。

廉思调查发现,以北京为例,2010年有研究生学历的蚁族从2009年的%增加到%,本科生蚁族则从%上升到%,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据了蚁族群体的半数以上。而在学历层次整体上升的同时,30岁以上的蚁族比例也由去年的%上升到%。年龄向上攀升的趋势,反映出蚁族摆脱“聚居”的困境需要更长时间,从蚁族到精英的蜕变愈发艰难。虽然生存条件相对低劣,但总体上,蚁族们还是对能够在大城市中安身立命充满了向往。

然而,居高不下的房价和越来越局促的上升空间,让部分蚁族愈发失望。他们走出校门奋斗5年左右,如果依然找不到上升机会,也看不到希望,就会选择离开,退回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这就是廉思提到的“三十而离”现象。

从“三十而立”到“三十而离”,背后又是怎样的无奈?

一份维持生活的工作,是这些“村二代”、“农二代”蚁族们混迹大城市的最基本需求。廉思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年绝大多数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蚁族们能从事全职工作,全职工作的比例有所提高;失业比例也从%下降到%。这看似是个好兆头,但调查报告同样指出,这一年过半蚁族有过换工作的经历,近三成蚁族甚至换过两次。平均换工作的次数为次,远高出普通就业群体。在本次调查的七座城市中,受访者主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或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私/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是吸纳他们的主渠道。%的蚁族就业于非公有制企业,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蚁族所占比例非常小,2009年仅为%,2010年几乎为零。

工作欠佳,工资随之受影响。

2010年,蚁族们月均收入为元。六成蚁族的收入在2000元以下,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的有%。这样的收入,给蚁族带来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住房条件就是最直接的反映。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及以下的被访者占了近六成,5平方米及以下的有%。

蚁族奋斗【第四篇】

2007年,因为看到杂志上的1篇文章《向下的青春》,廉思和同学朋友、师弟师妹组成调研团队,走进北京北五环外的唐家岭、小月河,研究那些月薪2000元的同龄人怎么生活。一开始,来自名牌大学的调研员们觉得,那样的生活离自己很远,直到一个调研员在月租300的屋子里遇到了毕业两年的师兄。二人相对无言。“两年后的我们。就是现在的他们。”

一年后,调研报告出炉,得到舆论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廉思想:一份调研报告会有多少人看呢?他自己掏钱,出了一本通俗易懂的书――《蚁族》。

为什么叫“蚁族”?“因为这个群体像蚂蚁一样,高知,勤劳,低收入。”廉思说:“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世,深厚的背景,但是他们那向下的青春,正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

《新世纪周刊》VS廉思

蚁族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县城

蚁族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蚁族》书中有详细的数据。比如说,50%多来自农村,20%多来自县级市,他们的家庭大多处于社会中下层。

这些数据是否可以说明、家庭背景是沿袭的。

蚁族很大一部分是“穷二代”。对于蚁族来说,他们从小被灌输的是好好学习,将来考取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十年寒窗考上大学后,他们仍然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努力学习。但毕业时他们却发现,他们又回到了“村”里。当他们梦想破灭的那一刻,一些人会将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归因于社会。

蚁族这种“相对剥夺”(是指与其他地位较高、生活条件较好的群体相比时,个人或群体所产生的一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心理),与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绝对剥夺”(是指由于缺少食品、水、住所等,一些人群的最基本生活要求得不到满足的状况)有所不同。“蚁族”受过高等教育、善于思考、会比较,他挤在罐头一般的公共汽车里,看到路上有人开好车。他上班去做薪水微薄的工作,他接触到的有些人在住别墅。甚至同龄人中的“富二代”,“比如同学是北京户口,家里有门路,走到哪都是‘老子带他一程’,很快有车有房,这种刺激太大了。”

李开复的成功不可复制

如果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群体的心理状况,那会是什么?

迷茫,彷徨,但坚强,对未来充满梦想。所以社会要做的是,如何让他们看到未来。

他们坚强的基础是什么?

梦想。很多蚁族和我说,希望自己3年能买辆车、5年能买套房。说实话,这样的梦想很难实现。所以我更关心的是蚁族梦破了以后怎么办。应当说,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开复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复制的。李开复是留美博士,毕业后进人跨国公司,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积累资源和人脉,所以他能够成功。而蚁族,刚从大学毕业就去创业,实际上是两眼一抹黑。所以你看小月河住的蚁族们,他们的偶像是王宝强,因为王宝强曾在小月河住过。他们为什么喜欢王宝强?就是因为王宝强成功了。他们特别梦想成功,梦想化蚁为蝶。但成功比他们想象的要难得多的多。

为什么那些从地级市、县级市来的孩子不愿意回到家乡,而要留在大城市做蚁族?

我们也问过很多蚁族,为什么不回老家?他们回答,“我专业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电脑编程,我回县城、农村能做什么?”也就是说,他们连一个做农民的能力都没有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社会化,实行自主择业,但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这就造成了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专业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大量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此外,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德国的职业教育就做得很好,在宝马、奔驰做一个技术工人,待遇和尊重程度比大学生还要高。而我们盲目把高中生拔成大学生,效果反而不好,因为高中生是好转型的,而大学生转型则较难。中国目前缺的是高水平的技工,但没有人愿意去接受职业教育。还比如中央推出的大学生下基层、大学生村官等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很多东西由于没有配套措施,往往浮于表面。我看过一个报道,有一个清华女硕士到西部某个县,县长唯一的事,就是到吃饭的时候把她叫来。大学生村官,有的也是为了考研加分,能有个北京户口,有的是为了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然后再去考公务员。所以这里面有很多需要我们反思和调整的东西。

蚁族对生活的最低要求:有宽带,能上网

蚁族和其他弱势群体有何不同?

我认为,蚁族现象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二是高等教育普及后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该群体遇到社会不公时,不会像农民与农民工一样选择上访等方式解决,而是会借助网络曝光、媒体曝光等新兴媒介,并且,该群体普遍认为网络行为对现实世界有较大影响。这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农民和下岗职工显然是有根本区别的。

一个月80块的上网费对蚁族来说,不算一个很低的费用。

网络对他们的意义非常大,关注时事的程度高是蚁族的一个特点。聚居村有一个特点:每一个房屋为租的广告上都写着一一有宽带,能上网。

网络能满足他们什么需求?

寂寞。在现实生活中,蚁族和别人接触得很少,往往通过网络进行情感宣泄。

廉思之《蚁族》vs赵宝刚之《奋斗》

大学毕业生已经有很多届了,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看到梦碎的群体危机?

在聚居村里,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为主,毕业5年以后,要么混得好搬到更好的地方,要么混不下去回老家了。从2009年往前推5年,差不多是2003年,1999年是大学第一批扩招,2003年这批人刚好毕业,而聚集村正是那个时候形成的,可见第一批扩招时,已经导致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了。2005年左右,聚居村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到现在人数已经很多了。比如唐家岭,村民3000人,而蚁族则有几万人。大学扩招后出现了蚁族,这是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原因。

你这本书跟之前的一个电视剧《奋斗》

很有意思,在网上已经有网友把我和赵宝刚放在一起说事儿了,这说明很多人看了《蚁族》后,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奋斗。我觉得赵宝刚电视剧里讲的那是小众奋斗,或者根本不能称其为奋斗。一个房地产商的孩子每天开着奥迪、泡吧、打台球、谈恋爱,这是什么“奋斗”。其实,“蚁族”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奋斗”的含义。我很高兴,现在已经有人和我联系想把《蚁族》拍成电视剧和纪录片。

蚁族中,有从名校毕业的吗?

%的人是从“211”高校毕业的。我们有的调研员去聚居村,看见自己的师兄,很尴尬。聚居村里也有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院校毕业的。我原来带学生做过农民工的调查,但是他们觉得那毕竟不是自己的世界。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师兄――原来学生会里特别活跃的那个部长――住

在聚居村的时候,真的感觉太近了,想到自己两年以后也可能到这里来,这种冲击和碰撞是强烈的。

你在书中将月工资平均2000的大学毕业生叫做蚁族。那还有很多毕业生,工资也许比这个数字高一些,但是生活状态差不了太多。

现在很多人希望能对蚁族作宽泛的理解:只要是大学毕业,收入偏低,在大城市生活,都叫蚁族。有人问我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其实,我同不同意已经不重要了。我仅仅是提出了蚁族的概念。至于这个概念有没有生命力,那要看他是否被时代所认同。时代认可它,我再反对也没有用。时代不认可,我再鼓噪电没有用。很多读者看完蚁族后,感觉这本书就是在写他们自己,很多人是哭着看完的。有人甚至说,只要一个人青春过、奋斗过,他就不会不为蚁族的故事所感动,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蚁族。

我希望“蚁族”这个词可以跟知青、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键词之一。

67%的蚁族一个月没有性生活

蚁族的婚恋问题,你在书中也辟了一章来专门谈。

调查显示,“蚁族”中93%的人尚未结婚,在未婚人群中有49%的人没有恋人。另一方面,“蚁族”的性需求也处于压抑状态。调查显示,有67%的人最近一个月没有性生活,而全国成年人平均性生活频率是每周一次左右。人际性活动的缺失很可能会通过独自性生活或其他途径进行宣泄,如果通过其他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地下性产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分析,很多看来像是私人的问题,其实也是社会问题。

如果让你现在对蚁族、对蚁族的京庭,对政府各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对政府来说,就是关注。蚁族这个问题是很多社会问题的集中点,解决起来困难很大,但必须下决心解决。

对蚁族自己……

继续做梦。

继续做梦(笑)。这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现在看来只能继续坚持,坚信明天会更好。

对蚁族的家庭呢?

48 741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