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民情日记版【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驻村民情日记版【第一篇】

眼下快入冬了,羊的圈舍问题比较突出。为了给群众致富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准备以三分子村组为试点,根据农民家中现有羊的数量翻盖羊圈、增加暖圈数。我们先后到白景富兄弟、老支书遗孀家,把我们的'政策给老百姓讲清楚,并把工作进展情况在村中公示,集体通过后统一实施。现在工作已经铺开。

包头电视台和包头日报的记者到三分子村采访,村民们很热情,许多人主动上前和记者聊天,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记者。尤其是李跃家,家中新房、院墙、圈舍都是扶贫的成果。他和记者说,“我做梦都能笑醒,从来没想到会变这么好。”

驻村民情日记版【第二篇】

一早,我和县里下派的“三到村到户”干部高瑞、张建伟书记、村组长金星来到满洞渠村。村中房屋盖得很散乱,既有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也有刚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砖木结构房,还有部分砖和土坯混合结构,很多房子都是空的。

村组长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全村总户数65户,常住人口只有25户,其中19户是贫困户。

驻村民情日记版【第三篇】

“只有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有出路”

帕尔哈提衣扎克是拜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书记,今年5月被选派到托克逊乡康其铁米村驻村。他在6月12日的《民情日记手册》中写道:“今天把村里9名姑娘送到了乡里,他们将由县上统一组织送到地区华福纺织厂工作,这是我村有史以来组织妇女集体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一次,我想这只是开始,往后还将组织动员更多村民外出务工创收。我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只有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我调查分析过了,村里经济发展思路应该是:多组织人走出去,通过劳务创收;多养牲畜、家禽,搞家庭创收;多种棉花、番茄等订单作物,确保农民有稳定收入;还要想办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有钱办事,能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工作进步快,还得班子带”

米吉克乡库木墩村是地区新农村党建工作示范村,也是拜城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驻该村的县农技站支部书记纳斯尔吾斯曼在他5月份的工作总结中写道。“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工作进步快,还得班子带。一个月来,我和其他驻村干部围绕加强班子建设,在原有的村‘两委’班子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村级阵地管理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并抓好了相关制度的落实,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推行落实了党员干部承诺制,全村16名党员干部向群众郑重承诺年内办2-3件实事、好事,各自还联系1-2名困难群众,让党员干部肩上有责任;规范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有6名无职党员上岗,参与村务的管理;协助党支部考察、选拔了8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充实了农村“两支队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3次集中学习,收看1次电教片。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四种能力’。”

“必须让五星红旗飘起来,喇叭响起来”

康其乡阿热勒村是拜城县集中整治的重点村。6月7日驻该村的县委党校干部艾斯卡尔斯拉写道:“前些日看到大队部院内悬挂的国旗因日久风吹日晒破损了,村里的广播扩音器也坏了。大队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党组织所在地,国旗更是象征着基础政权的威严,广播是村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喉舌,这样下去怎么行呀,必须让五星红旗飘起来,喇叭响起来。今天,我们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举行了升旗仪式,让崭新的五星红旗高高飘了起来,喇叭响了起来。”

“维汉民族一家亲,携手共奔致富路”

5月24日大桥乡央都马村驻村干部、县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杨雪成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特别高兴。前两天,工作队正为几户困难户农业生产中缺少化肥、不会管理农作物而发愁呢。没想到今天单位和扶贫办的领导就来到了村里,解了工作组和农民的燃眉之急。黄书记代表县人大机关为我村捐款万元,希望村里把这些资金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办为5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具及书本,为6户贫困户送去了12袋化肥。更高兴的是通过我们的协调努力,我村与乡里的汉族村八村签订了互助协议,结为‘兄弟村’。八村的农民懂技术、信息广、门路多、能吃苦耐劳,都比较富裕,他们与我村群众一对一、手拉手结成了帮扶对子,两村合作共进,维汉民族一家亲,携手共奔致富路。”

“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天,又高兴又感动。高兴的是我和社区筹备的庆‘六一’活动取得了成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感动的是父子、母子情深。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社区邀请了50个家庭及其成员代表参加庆‘六一’活动。首先,奖励了10名成绩优异的小学生。随后,进行了家庭才艺汇演,评选出了优秀节目并对其家庭进行了表彰。最后,在活动现场,开展了‘我为妈妈梳回头,我给爸爸洗次衣’活动,学生们专注的为妈妈梳着头,认真细致的为爸爸洗着衣服,家长可是耐不住了,满眼里全是疼爱,有的已挂满了幸福的泪花,此时我也被感动了。活动结束后,一些家长和社区干部对我筹划的这次活动表示很满意和感谢,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我想好了,以后还要多开展一些健康、文明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驻村民情日记版【第四篇】

镇里决定把银号村打造成首批“十个全覆盖”精品村,需要我们对村里的主要道路重新翻修,并拆除现有的土坯房,统一进行搬迁。

在搬迁过程中,部分老百姓很积极,觉得自己的`土坯房已经废弃,想拆却没钱,这回政府给补贴还帮着拆,是件大好事。有些人却仗着政府需要整体规划搬迁,开始漫天要价,有要求免费盖房装修的,有索要高额补偿的,这些都不符合拆迁办法。如果满足了他们,其他老百姓怎么办?我们工作组和村委必须入户做好思想工作。

有的群众不理解,觉得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急着盖新房,政府这回又是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我觉得村里的工作很琐碎,既要改变村貌,急活也不能落下,需要区分轻重缓急、稳步推进,实实在在做些事。

驻村民情日记版【第五篇】

从驻长远村以来已有3天了,我用了2天的时间在村支书何祖强的带领下跑遍了整个长远村,相信群众们也认识我了吧。

长远村是楠杆乡海拔最高的村,有刘家山、坨底、沙子清、梁子上、仁神度、会家山、长坪、火石坪8个组,现在就只有沙子清组没通水泥路了,争取在今年能把这沙子清这条组路硬化,那样长远村将在楠杆乡率先实现组组通水泥路。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村支书,真不愧是县人大代表。

“长远村”,这个村名起得好,很有“现代化”的名字,第一次在驻村文件上看见这个村名,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在“起跑线”上的村。通过这几天用脚步丈量下来,事实告诉我,我的第一感觉是对的。

长远村的烤烟种植起步早,一直以来,种植烤烟收入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种植热情不断高涨,亩数由以前的干部下任务变为烟农主动要任务,今年全村的烤烟种植已经达到890亩。今天早上我们去了会家山组的集中育苗基地,看见烟农们有的在翻铧土地,有的在起垄,有的在疏苗。集中育苗基地里,托盘里的烟苗长势良好。书支书嘱咐组长何祖国一定要管好苗床里的水。支书说近日天气有回升趋势,苗床里的水每天可能会大量地蒸发,要是不及时往苗床里注水,烟苗很可能枯死掉,并且还要注意苗床杀毒。看来支书也是技术员啊。

种植大户。天家山就是他的茶场。现在单是茶场的管理就需要10来个人,接下来的摘茶、炒茶再到最终茶叶的上市将会让更多的村民就近就业。

下午,在回办公楼的路上,支书还带我到火石坪组的萤石矿洞前转了转。据他介绍这里的萤石矿储量丰富,现在已经承包给浙江老板了,开挖矿石的前期工作已经做好准备。

我在这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长远村各项产业正在“起跑”,相信“后发赶超”在这里将不只是一个成语,长远村的小康生活也不一定要“长远”才能实现,她们已经在朝着小康路奔去。

驻村民情日记版【第六篇】

今天入户4社区75栋161号,据了解该户户主阿依夏木,81岁,为维吾尔族民族大妈,独居老人,老人女儿无业、离婚育有两子,大子买买提江(24岁)判由父亲养育,因“7·5”事件收监服刑,小子谢尔伊利(19岁)由老人抚养,因盗窃未遂收监服刑兰州。老人曾申请低保、补助,但因其享有退休工资(1300余元),达不到享受低保资格,曾在社区居委会闹事,后经社区主任、书记调节得以和解,被社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入户后,老人十分愉快的开了门,我向老人表明了身份,并说明了社区为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开展入户走访深入群众,上门服务居民工作的来意,并向老人询问有没有需要社区解决的实际困难及对社区开展工作的意见。老人听完我的自我介绍后,情绪非常激动,当即边哭边向我诉说家里的困难,据老人诉说,老人女儿现无业、无收入,分配的经济适用房,需缴纳10万余元首付,老人经济条件无法负荷,经常心情失落、独自落泪。道其孙子谢尔伊利失踪(不情愿说出孙子收监兰州真相),无人照顾老人,老人体重达到110公斤,住与六楼,行动十分不便,听汉语不识汉字,向我反映需政府全额补助,帮助老人买房给女儿、孙子购买经济适用房,并申请低保。我当即安抚老人情绪,拉起了家常,并从侧面加以引导,告诉老人以有住房,而且享有月1300余元的退休工资,比享受低保的居民,生活条件高出了很多,并转移注意力到老人孙子谢尔伊利身上,并建议老人先找回孙子,并允诺老人,孙子找回来就给他找一份工作,教育其孙子安心照顾老人,老人听闻社区要管她的孙子的工作问题,情绪得以控制,并连声道谢,表示如果孙子找回,社区帮助其孙子找到工作,并帮老人教育孙子,老人会感恩社区,至此,我向老人道了别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返回社区。

驻村民情日记版【第七篇】

今天,7户人家的圈舍全部竣工。村民们高兴坏了,张瑞荣村长、李跃、白景富兄弟等村民都争着拉我回家坐坐,告诉我家里羊肉、猪肉、鸡肉都准备好了,就等我呢。

回想刚进村时,村民们对我是热情里带着客气,客气中透着几分排斥。现在能真心实意邀请我做客。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这几个月的辛苦,没白付出!

驻村民情日记版【第八篇】

和村主任代胜华在乡里开完会回村里已是晚上10时许。

尽管春天已经来到,但是在这里晚上还是冷,能听见风吹的声音,毕竟这是楠杆乡海拔最高的村。就像他们说的一样:这里一进入冬季时常都是雾蒙蒙的,但是夏天好过,晚上睡觉要盖被子,电风扇在这里都难以派上用场。

在回来的路上,代主任和我说,乡里已经开了好几次关于烤烟生产的会议,楠杆乡的支柱产业就是烤烟,要是连这个都抓不好那就谈不上要发展,要小康了。

我看了看会议记录,一是每亩必须栽足1300株烟苗,地膜要全覆盖,每块烟地要画“图”存档;二是继续推行地膜烟,要求地膜全覆盖,尤其是地势高的烟区。三是做好“一折通”账号的统计,因为每年总是有烟农的账号不对导致风险金打不进帐。

回到村办公楼后我还就“地膜烟”这一问题请教了代主任。在烟农看来“地膜烟”有些麻烦,但是只要解释到位烟农还是接受的。推行“地膜烟”一是保温增温,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和释放,二是保湿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散失缓慢,并在膜内形成水珠后再落入土表,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起到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三是地膜还可在雨量过大时,防止雨水大量进入垄体,可起防涝的作用。四是促进生长发育,覆盖地膜后,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增高,有利于早生快发,促进了烟苗的生长发育。五是减少杂草和蚜虫的危害。

看来要做好农村工作真的不容易,一要懂得国家的惠农政策,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群众听,赢得群众的信任,二要掌握几门适用技术,以便在下队的时候能解决群众在生产上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增收。

“干群连心”没用这些拿什么去与群众“连心”?

48 1897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