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语文教学案例【第一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停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我们此刻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正是能体现上述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教学创意]。
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资料,美化教学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习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
3、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说学法;文本扩展法;
学法: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用心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影子”的象征好处。
[教学活动]。
1、朗读活动;2、品读活动;3、探究合作活动;4、感悟活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环境]。
1、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建立了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经过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潜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资料,对学生的内心有了必须的影响,初一学生具有单纯、活泼的特点,班级已初步构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初一的学生,一般对童话比较感兴趣,教师如果引导适当,容易激起学生想像思维的火花。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多为学生活动,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到潜力的培养和美的熏陶。对于不善于表达和不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采取鼓励、理解的语态,鼓励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忙,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2、课程分析:现代教学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在不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教学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个性是强调学生探究、合作潜力的培养,从这个好处上说,新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
3、教材分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课,作者运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重见光明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透过学习本文,能够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到爱能带来光明,爱能呵护人成长,爱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每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就会看见一个美丽的世界,谁能描绘你所见到的景物?
生:看见火红的太阳,白色的云朵,蔚蓝的天空;
生:在早晨上学的途中看见川流不息的人群。
生:什么也看不见。
生:一片黑暗。
师:但盲孩子却能看见光明,看见世界,你信吗?
生:不信。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金波的童话世界,走近盲孩子,看看他是怎样看见世界、看见光明的。(教师板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采用比较游戏,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渗透“利用环境学习”的设计思想)。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先看阅读提示,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诵读文章,看一看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生: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忙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了解文章资料,对于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词能够求助字典,也能够求助同学,还能够求助老师的帮忙。)。
三、精读选段,品味语言。
师:把文章中触动你心灵的字、词、句子或使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找出来。
生:“静静”、“轻轻”、“踉踉跄跄”、“跌跌爬爬”超多运用叠词,不仅仅描述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琅琅上口。
生: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所以作者多从听觉描述盲孩子感受到的自然美:“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生: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师:美的意境是由美的语言组成的。同学们能否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分主角朗读。(配乐)。
[透过品味语言,分主角朗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文章中语言的魅力]。
四、探究合作,研读课文。
师:(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
1、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情绪变化?
2、是什么使盲孩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一个问题。开始“他的日子很寂寞。”之后“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当他看到萤火虫时,感叹说:“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当他的眼睛复明之后,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影子的爱使盲孩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
(前后桌几个人一组,讨论研究,学生情绪十分热烈)。
师:关于课文的主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师出示多媒体)。
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就应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完美。
2、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生:(讨论后回答)我们同意第一种看法。我们就应关爱弱者,并且第一种理解较贴近童话的整体资料。
生:我们同意第二种。爱是相互的,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生:我们觉得这两种理解都对,都有道理。
生:我们不同意以上两种理解。我们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就应是畏惧困难,就应迎难而上,为着自己的理想目标执着奋斗。
(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畅谈自己的新的认识和体会,气氛简单热烈,课堂学习到达高潮)。
五、文本拓展,提高潜力。
生:(畅所欲言)抗洪抢险中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爱;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爱;保护地球,保护绿色大自然,这是一种爱;捐助失学儿童,重返学习乐园,这也是一种爱。
师: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也许对爱开始了思考或有了新的思索。请同学们把对爱的感悟写在发下的心形的纸上(老师边布置,边发心形纸),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学生很兴奋,也很活跃,也有些紧张,接过心形纸,稍加思索,便开始写)。
师:写完的同学四人为一组或八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把你们手中的心形组成一种图案,拼贴到黑板上。(学生拼贴心形纸,图案异彩纷呈,同时配乐《爱的奉献》,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师:请每一组同学派一名代表解说一下图案的含义。
生:我们拼的图案是“爱心快车”,让我们的爱心快车驶向全国各地,让爱心遍布每一个角落。
生:我们拼的是“爱心萝卜”,让爱心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生:我们拼的是“三口之家”,父母的心托起孩子的心。
生:我们拼的是英文字母“love”,我们对每个人都要有爱心。
生:我们拼的是一朵花,让56个民族共献爱心,共同装扮祖国大花园。
师:同学们拼的太好了,说得也很精彩。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组合,给学生的互相学习带给了机会;再透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师: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让我们意犹未尽,心有遗憾。为了弥补我们心中这份遗憾,让我们把爱心活动延伸到课外。(出示多媒体)。
1、爱表演的你,能够与你的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2、爱诵读的你,能够背一背你最喜欢的有关爱的句子,与其他同学进行文学交流;
3、爱唱歌的你,能够唱一唱爱的歌曲;
4、爱制作的你,能够把爱的祝愿制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5、爱写作的你,能够创设一个曲折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为话题完成1篇小练笔。
(对于基础不同、潜力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师小结]。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这爱是山间清澈的小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明天将变得更加完美。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互助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得有序、有理、有利;让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后,不因过度自由而吃不饱,真正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钻研兴趣,提高钻研潜力,获得真知!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站在语文的人文性的高度让学生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个命题,在每一节课得到体现。
语文教学案例【第二篇】
一、案例背景: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容基础性、实践性、趣味性、统一性于一体。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应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掌握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二、案例主题: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经线和纬线是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进入地理这门学科的门槛。仔细一想,这也是很正常:学生刚刚由小学刚升入七年级,他们想到的,看到的,是简单的知识、简单的平面,还没有形成空间的概念,怎样让他们从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来具体领会经线、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经纬网的意义呢?我先后想到了3种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用这种方法学习经纬度变化规律比较直观,但是启发学生空间思维将会差一点。
第二、观察地球仪。观察地球仪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但是地球仪有很多的图例和注记,有时会干扰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就能代劳,我们何尝不用身边的事物来化难为易呢?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的大课堂的好习惯。
三、案例过程:
上课前,我把准备好的铁丝带进教室。学生们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和铁丝,有的学生干脆问:“老师,你拿铁丝干什么?”,我说:“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焦急地等待着。上课的铃声终于敲响了。
再设几个图标让学生介绍。再出示几个地理位置,让学生寻找图标,开展游戏。学生们就从此中明确了经纬网的用途――确定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点。学生掌握理论后运用到实践:海上搜救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不知不觉理解了经纬网,化难为易从而走进了地理课的大门。
四、案例分析与反思:
地理课上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去理解,去想像。例如:地球的'形成、经线与纬线、经纬网、昼夜交替、四季的形成、世界的地貌、世界的人文,有时很难理解和想像。但是,一旦找到关键,也许一个比喻、一个模型、模拟动作就能巧妙的解决。经纬网一直是学生感到比较头疼的地方。想想学生的特点、想想难以理解的原因,于是我采用“寻根究底”的方法。让学生一点点的进行知识构建,即由纬线、经线的特点到纬度、经度的变化规律,最终到经纬网的意义。在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学生亲自操作,完成知识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在使用这个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兴奋、认真的完成每个环节,总结每一个归纳的知识点,较成功的理解了经纬网这个相对较难的基础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文教学案例【第三篇】
生3说“如果我是风娃娃,我不会做坏事,我会轻轻地吹,帮人们把风筝吹起来,把衣服吹干、让小树跳舞”。……,……(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很好的。)。
突然,生4也举手说:“如果我是风娃娃,我也要把衣服吹跑,把小树吹断,让人们没有衣服穿。”
听了生4的发言后,学生们笑起来了,但是举手发言更积极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到底坏事可以做吗。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做人品质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风娃娃做了坏事,人们都是怎么对它的呢?”有的说:“被人责骂了”“人们都很伤心,要批评它”“人们会不喜欢它,讨厌它”。
接着我就适时进行引导:“那风娃娃被人责骂了,自己高兴吗?”
生5:“不高兴。”“很伤心。”
师:“那你也想学风娃娃做坏事让人责备吗?”
生“不喜欢。”
师:“你都有做过什么好事呢?心情怎么样?”
生6:“我有帮妈妈扫地,妈妈表扬了我,我很高兴。”“同学作业不会写,我有教他写作业,我觉得自己很棒。”“我有捡到一个校徽,然后交给了老师,让它找到自己的主人。”……,……(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要把握住这样一个正面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做好事自己的心情才会高兴,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去写1篇日记,把自己对风娃娃的感觉和想法写出来,以便下次继续讨论。
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的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风娃娃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哪里不对?如果你是风娃娃会怎么办?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但是对于错误的是非观念,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坚持正面教育。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学生、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语文教学案例【第四篇】
课始的初读课文环节,我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到检查朗读环节,我请个别小朋友逐节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他们有没有把字音读准确。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每一小节读完,都能听出好几个毛病来,包括添字的、漏字的、读错字的,有的甚至还指出没有读出标点停顿的。
小朋友指出不对的地方后,我又请读错的小朋友再自己纠正读。这样一来,每一小节的正音、纠错时间都花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越来越带劲,听得非常仔细,有时我自认为已经读得不错的段落,都有小朋友听出毛病来。
一方面,我觉得课上能听得这么仔细也算好事,似乎不该制止,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有些要求已经有点吹毛求疵了。当时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加上这篇课文也不算短,因此就检查朗读这一环节就花费了大概十五分钟之多。这严重阻碍了接下来的内容层面的教学,使得一节课的教学重心明显偏离。
教学反思:反思后仍对这个环节有疑问。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使得既不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片段二:
教学写字时,我将“祝”、“福”两个字作为重点来教。采用的是“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步骤。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都是视字旁,都是左窄右宽的……。
生:视字旁是一点,不是两点。
师:是呀!这个是我们最容易搞错的地方了!一起来写一下。
生:书空。
师:还有吗?
生:“福”字的右边口字上面还有一横。
师:这一横短短的,可不能把它落下了,提醒得真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祝”右边的“兄”一撇穿过竖中线到左半格,“福”字的右边就在竖中线的右边。
师:有了你的补充,小朋友的字肯定能写得更漂亮了。来,伸出小手先和老师一起写。
(红色描红视字旁的一点)自己也来试试看,把这两个字端端正正地送进田字格。写字之前先调整自己的写字姿势。
生:开始写。
师:巡视,指导。拿生的本子点评。(不好的、好的)请学生点评。学生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一、思路清晰。教师循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思路引导学生去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位置以及最重要的书写视字旁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在书写时能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而非想到一点是一点。
二、重视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今后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字教学更该如此,随着年段的升高,之后每一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会逐渐增多,如果学生自己不知道如何书写,那对学生来说书写生字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反之,从现在起,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方法,逐步放手,以致让学生自己学会把生字端正、漂亮地书写,那么,书写生字对于学生来说会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愉悦,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最基本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三、提倡自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提供学生的是接下去要做什么的线索。观察到的需要注意的点全部来自学生,点评时教师也只是起到一个帮助学生小结几个点的作用,自然,更符合学情,需要注意的点可能会更适用于学生。教学效率来得也便更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提到“一看、二写、三对照”这几个明确的步骤,不知道是否需要帮学生提炼。因为平时师傅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已经有渗透,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中,似乎没有明显感觉到影响。
语文教学案例【第五篇】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就应热情帮忙,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就应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喜欢鼓励性的语言,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其主要资料就是在小刺猬和小獾的相互鼓励中,小獾获得了自信,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本课我着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透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等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资料的领悟代替教材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创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创设情境dd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在导语部分,我的随机称赞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还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本课的教学中。并且在这部分我还透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心理渗透教育。
2、营造课堂氛围dd创新课堂的“催化剂”。我带着笑容、称赞、鼓励来到课堂,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言说、其乐融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做一名大度智慧的引导者,巧妙地运用激励手段,催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教学中,针对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插入小刺猬和小獾的图片,活跃了课堂气氛。透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体态特征,这样既培养了观察潜力和语言表达潜力,也为营造氛围作了铺设。
3、挖掘空白点,激活学生想象力dd这是创新的“动力源”。在第二部分第6个环节“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之后会怎样做呢?如果小刺猬不称赞他,小獾又会怎样样?”不仅仅培养了想象力和逆向思维的潜力,同时渗透创新的方法。
4、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舞台。喜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表演活动更是他们喜欢尝试的实践活动,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分主角表演这一活动,培养了表演潜力和合作潜力。
5、课堂延伸活动,把学生创新的意识带到生活当中,使学生了解创新活动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思路:
1、课前透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取喜欢的段落读,然后在分主角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唤起学生的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潜力和表达情感的潜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简单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资料表演。学生透过对课文资料的理解,进行主角表演。这个过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潜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本节课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读课文。(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透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资料,体会课文的情感。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同学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向在注视着老师,老师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出示课件: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个大屏幕上也有老师平时称赞同学们的话,请你选取你喜欢的一句读一读吧。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样样?以后会怎样做?
2、我明白你们都十分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必须不少。你们表现得好,就就应得到称赞。我们发现别人的优点,也就应及时地去称赞他。这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学习1篇以“称赞”为题目的小童话故事。(板书:称赞)。
二、学习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欣赏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块来欣赏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两只小动物都是谁?(指名回答)。你喜欢它们吗?它们都长什么样貌?老师邀请同学们一齐来看一看。
2、自由朗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跟老师一块欣赏了这篇文章,人家读得好不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完成老师提出的1个小问题好吗?(出示课件,指名读问题)。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你们完成任务了吗?那么小刺猬和小獾是怎样互相称赞的呢?谁能读一读?(指名读)你读得可真流利。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称赞别人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情绪呢?(愉快、诚恳)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再来读读吧。(指名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得可真到位,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你真棒!)(谁愿意再来试试)。
3、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神奇的效果呢?请同学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小獾是怎样说得。(指名读出来,学生找准确以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小獾说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一词,并指名说说它的意思。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獾很感激小刺猬,在它泄气的时候给它鼓励,让它有了自信。)。再齐读。
4、请同学快速读读1-3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状况下感到泄气了?(出示课件)。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
理解生字“粗糙”。然后齐读。
5、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
6、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之后会怎样做呢?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就应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下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不但做成了板凳还学会做椅子了。
如果小刺猬不去称赞小獾,而是去挖苦,讽刺它,你想想小刺猬会怎样说呢?
7、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情绪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称赞能。(学生自由发挥说)。
8、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齐来记一记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齐读。
三、分主角表演读。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朗读比赛的小游戏,找两个同学分别给小刺猬和小獾配音,下面的同学可不是没事干啊,你们要仔细地听,给他们当评委,看看谁读得最棒。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拓展延伸:
1、自已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
2、回家选取适宜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教学反思。
《称赞》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1篇课文。这篇课文不仅仅是1篇语言质补、不失生动、寓意深刻的文章,更是1篇能够让孩子透过朗读课文去感受称赞的神奇魅力的文章!从创新评比课堂上走下来以后,品味着和孩子们的真心交流,我从中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也感到有许多不足。现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1、学生能处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就会主动参与,用心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始终面带微笑,对学生用心的发言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课一开始的时候,我对学生用心准备上课的状态进行了称赞(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向注视着老师!老师称赞你们!你们真棒!)。针对孩子们喜欢动物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用课件展示刺猬和獾的图片,这不仅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刺猬”和“獾”这两种小动物,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和语言表达潜力。这样孩子们有了兴趣、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愉悦的氛围。学生乐学,爱学。
真诚的称赞能带给人们自信,激励了学生敢读、想读、爱读的学习精神,促进了情感的交流。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在教学中,我时常注意称赞学生的感悟理解,点滴进步。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为学生更用心地投入学习注入了不截的活力。
此刻反思课堂,我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学了《称赞》这篇课文以后,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同学就应怎样去做呢?这一问题创设有些空洞,就应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说一说怎样发现别人的优点,或者当别人做得并不太好的时候,我们怎样去发现闪光点,及时地给予称赞。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说起来也会更加具体。
2、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我还不能完全的放开手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着,教师成为引导着和参与者,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必须的约束。
3、整节课我都重在挖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显得有些繁琐。忽视了利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些形式化,即感悟道理多,亲身实践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以上不足,转变教师的主角,从“领导者”变为“引导者”。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深挖教材资料,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一篇:初中军训主持词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