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晚会主持词【汇编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十周年晚会主持词【汇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十周年晚会主持词【第一篇】

近日,学校质量工作报告出炉。这份报告反映了学校去年的质量工作情况,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对此,我深有感触,并从中受益匪浅。本文将分享我在学校质量工作报告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肯定。

学校质量工作报告中涉及到多项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指标,例如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等。通过对报告的分析,我十分肯定学校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尤其在教学质量上,学校加强了对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质量的监控,推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优化了师生的互动环节。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第三段:反思。

学校质量工作报告中,也存在需要反思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中,报告指出学校存在着对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缺乏关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参与度不高。这也反映出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改善。

第四段:展望。

学校质量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未来工作和目标。这些目标既有定性的目标,又有定量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质量方面,再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和职称评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未来的工作的目标都十分明确,给了我们足够的方向和动力。

第五段:总结。

学校质量工作报告是一份评价学校发展的文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学校的工作成绩与问题,更能够从中受益,提高自己。我相信,在校园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学校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十周年晚会主持词【第二篇】

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地方,教育是我们成才的基础。为了建设优质教育的学校,各个学校都会实施质量工作来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化质量。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学生,参加学校质量工作报告会议是我们重要的职责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学校质量工作报告心得体会,总结出如何更好地建设学校。

在学校质量工作报告会议上,我们听了校长和其他教职员工对学校质量工作的总结和下一步的安排。在他们的汇报中,我们看到了学校优质教育的发展前景和顾虑。他们展示了学校的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就学校的各项指标与公众和政府代表进行了沟通交流。同时,我们也通过参与答辩的过程,深入了解到学校现阶段的教育情况,能够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

在学习这次报告会后,我们了解到学校的质量工作并不是一项具体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每天学校都在为教育质量进行调整和改善,而我所能为学校做的也并不仅仅是端平大水杯。我能够通过积极参加活动和实践,善用提供的资源,尽己所能地为学校做出贡献。同时,我相信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我也能够从中收益。

未来,我希望学校的质量工作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不仅能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我希望学校能够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教育本身的质量,鼓励开展创新项目。我希望学校有一个全能的教育团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让学生们在这个团队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拥抱。

五段:结语。

作为一个学生,提升学校的质量工作也是我的义务。学校是我成长的离不开的家,我应该努力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与能力,不断寻找创新点,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越来越好,能够为更多的人服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竭尽全力,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周年晚会主持词【第三篇】

在实施质量体系(如gb/t19004—iso9004所述)时,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其体系能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争取使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各级管理层所追求的永恒目标。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有必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应强调的是,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或新过程技术与持续的质量改进都值得加以考虑。

向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和使他们满意是实施质量改进的原动力。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均应认识到每个过程都能通过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以更好的效果和效率运行。

效果和效率的提高通常对顾客、组织及其成员以及社会都有利。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并为其成员做贡献、求进步和争先进创造机遇。

1范围。

本标准为在组织内部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提供管理指南。

采用和实施本标准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组织的文化、规模和性质,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类型以及所服务的市场和顾客。因此每个组织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资源特点开发相适宜的改进过程。

本标准不适用于合同、法规和认证时使用。

2引用标准。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有关条款。本标准发布时,这些引用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将进行修订,因此,鼓励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gb/t6583—iso8402质量—术语。

3定义。

本标准使用。

本标准使用gb/t6583给出的定义及下列定义。

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

注1:资源可包括人、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供应链。

接收供方的输入使其增值,并为顾客生产输出的一组有关联的过程。

注:

2输入和输出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

3顾客和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

4图11—9表示了供应链单元。

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

质量损失。

由于没有认识到过程和活动中资源的能力而导致的损失。

注5:质量损失的例子有:顾客满意度损失,因失去为顾客、组织或社会进行更多增值的机会而导致的损失,以及资源浪费等。质量损失是质量成本的组织部分(见)。

预防措施。

为了消除已存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再发生而采取的措施。

注6:纠正过程输出的措施包括为纠正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过程输出和进行的返修、返工或调整。

4基本概念。

组织的产品、服务或其他输出的质量是由使用他们的顾客的满意度确定的并取决于形成支持他们的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组织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均包括一个或多个过程。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

质量改进工作应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出现问题再去抓住机会。

通过纠正过程的输出来减少或消除已发生的问题。预防和纠正措施消除或减少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消除或减少问题的再发生。因此,预防和纠正措施改进了组织的过程,对质量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的职责和领导。

最高管理者负责并领导创造持续质量改进的环境。名级管理者应通过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为创造质量改进环境履行必要的领导职责并承担义务。各级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手段来领导质量改进工作:传达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工伤过程;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和尊重个人的环境;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并有权改自己的工作过程。

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质量改进的环境通常要求有一套新的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即强调满足顾客需要和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持续质量改进所必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包括:

——重视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使质量改进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

——展示管理者应尽的义务、领导职责和参与情况;。

——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始终强调质量改进是每人工作的一部分;。

——通过改进过程来解决问题;。

——持续地改进所有的过程;。

——建立广泛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流渠道;。

——促进合作和尊重个人;。

——依数据分析进行决策。

应在整个组织内确立质量改进目标,他们应与总经营目标紧密结合,并注重提高顾客满意度及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应规定质量改进目标以便能测量其进展情况。这些目标应明确易懂,富有挑战性和效率。为达到这些目标而需共同工作的所有人员应理解实现目标的策略并取得共识。应定期评审质量改进的目标使其反映顾客不断变化的期望。

交流与合作。

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能消除影响过程效果、效率和持续改进的组织的人员障碍。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应延伸到包括供方和顾客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交流与合作需要信任。如果要每个人都参与识别和寻求改进机会,信任则是必须的。

认可。

通过对质量改进工作的认可来鼓励与质量改进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相一致的行为(见)。

成功的认可过程强调人个的发展和成长,并考虑到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因素(如机会、组织、环境)。此外,成功的认可过程强调集体绩效和对集体的认可,并鼓励经常性和非正式的信息反馈。

注7:奖励制度应与认可过程相符,特别是奖励制度应避免有害的内部竞争。

教育和培训。

继续教育和培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教育和培训大纲在创造和保持质量改进环境方面是重要的。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包括最高管理层在内,均应在质量原理和实践以及在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方面得到教育和培训。其中包括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见附录a(补充件)]的使用。所有教育和培训大纲均应经过评审,以使之与质量原理和实践相一致。对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应定期评估。脱离应用的培训是不会奏效的(见)。

质量损失。

减少质量损失是质量改进努力的方向。质量损失应与损失产生的过程相。

联系。对于那些难于测量的质量损失至少要做出估计是重要的,诸如信誉损失和没有充分利用人的潜力等等。各组织应有利用每次改进质量的机会来减少质量损失。

虽然通过运用附录a中阐述的任一种技术都可以促进改进,但是只有组织结构内部协调地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要求对质量改进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和测量,并对所有的质量改进活动进行评审。

组织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是从两个方面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即有组织内部纵向分层次进行和在横向跨部门过程中进行。组织质量改进时,应明确下列方法:

——通过在负有直接职责和职权范围内的小组活动,实现质量改进目标的方法;。

——鼓励组织内每一成员开展与其工作有关的质量改进活动和协调这些活动的方法;。

组织内纵向分层次的质量改进职责包括:

——确定并策划本部门各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确定并策划本部门后勤保障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测量并跟踪质量损失的降低情况;。

——创造并保持一个使部门内全体人员有权力、有能力和有责任持续改进质量的环境。

跨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进职责包括:

——规定每个过程的目的以及它与本组织目标的关系,并就此达成共识;。

——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联系;。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并确定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把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转化成具体的顾客要求;。

——识别各过程的供方,并将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传达给他们;。

——寻求各过程的质量改进机会,配置改进所需的资源,并监督改进的实施。

质量改进的目标和计划应是组织经营计划的一部分。

管理者应在广义上制定质量改进目标,包括减少质量损失。应在经营策划范围内制定质量改进计划,以便为满足质量改进目标和实施质量方针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这些质量改进计划应注明最主要的质量损失,并在组织的所有职能部门和各个层次中开展开。

组织的每个成员以及组织的供方和顾客应参与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改进机会。

质量改进计划一般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来实施。管理者应注意监视和控制这些实施活动,以确保他们都纳入组织的总目标和总经营计划。

质量改进计划的重点是新发现的机会和改进后未取得充分进展的领域。策划过程的输入来自组织的各个层次,来自对已取得结果的评审,还来自顾客和供方。

组织应开发一个与其运作性质相适用的测量系统。建立一个客观的测量系统应是为了识别和诊断改进机会,同时也为了测量质量改进活动的结果,一个良好的测量系统应能满足单位、部门、职能部门间和整个组织各个层次上的测量需要。测量对象涉及到与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和社会损失有关的质量损失。

a)测量与顾客满意相联系的质量损失可以依据的信息来源包括:对现有和潜在顾客的调查,对竞争产品和服务部门的调查,产品或服务的性能记录,收入变化,服务人员所进行的常规检查,来自销售和服务部门的信息,以及顾客抱怨和索赔等等。

b)测量有关过程效率的质量损失可依据:劳动力、资金和物资的利用,产生、分类,纠正和报废不满意的过程输出,过程的调整,等待时间,周期,所提供的性能,不必要的冗设计,库存规模以及过程能力的过程稳定性的统计测量等等。

c)测量社会质量损失可依据:未能发挥人的潜能(如职员满意度调查所示),污染和废物处置造成的危害,以及稀有资源的减少等等。

所有的测量普通存在的变异现象,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体现测量结果所反映的趋势。

除了建立并满足定量化的目标外,进行测量并与过去性能“基线”进行比较分析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测量增强了识别问题的客观性。

对测量结果进行报告和评审应作为本组织管理核算和控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改进过程的人员和组织应通过他们认为是重要的和可定量的形式了解他们的进展情况。

质量改进活动的评审。

应在各级管理层定期评审质量改进活动,以确保:

——质量改进的组织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质量改进的计划是适宜的的并正在落实;。

——质量改进的测量是适宜和充分的,并显示出令人满意的进展;。

——将评审结果反映到下轮策划中去。

在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应采取当适当的措施。

当组织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致而严格的步骤开展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时,质量改进就会逐步取得效益。

全组织参与。

当组织在质量改进上进行了很好的发动和管理时,该组织的全体人员及各管理层就会持续地承担并实施许多复度程序不同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会成为每个人员工作的一项正式内容,这些项目和活动的规模有大有小,有些需要组织跨部门的小组甚至要由管理者参与实施,有些则由个人或小组承担。

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通常始于改进机会的识别,而改进机会的识别则基于对质量损失的测量和/或与同领域占领先地位的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一经确定,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步骤向前推进,并通过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得以完成,最终使该过程达到和保持新的、更高的水平。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完成后,应立即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

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准备。

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应参与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准备。对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需要、范围和重要性应加以明确规定和论证。规定应包括有关的背景和历史情况,相关的质量损失以及目前的状况。如可能,用具体的、定量的形式来表述。应将项目或活动的范围、计划、资源配置和进展情况的定期评审也应作出规定。

调查可能的原因。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通过数据的收集、确认和分析以提高对有待改进的过程性质的认识。应按照认真制定的计划采集数据。要尽可能客观地对原因进行调查,而不能去假设可能是什么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决策应以事实为依据。

确定因果关系。

性的因果关系,需要根据经认真制定的计划所采集的新数据加以验证和确认。

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

在确定因果关系后,应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不同的预防或纠正措施的方案并加以评价。组织中参与该措施的成员应研究各方案的优缺点。能否成功地实施预防或纠正措施,取决于全体有关人员的合作。

注8:对过程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进行质量改进,可以产生更满意的输出和/或减少出现不满意输出的频次。那种完全依赖对过程的输出进行纠正的做法,如返修、返工或分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损失问题。

确认改进。

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后,必须收集适当的数据并加以分析,以确认改进取得的结果。收集数据的环境应与以前为调查和确定因果关系而收集数据环境相同。对伴随产生的其他结果,不管是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也需要进行调查。

如果在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之后,那些不希望的结果仍继续发生,且发生的频次与以前几乎相同,则需要重新确立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

保持成果。

质量改进结果经确认后,需保持下来。通常包括对规范和/或作业或管理程序及方法进行更改,以及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并确保这更改成为所有有关人员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改进后的过程则需要在新的水平上加以控制。

持续改进。

如果所期望的改进已经实现,则应再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进一步改进质量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可以根据新的目标实施质量改进项目呀活动。要安排好优先次序,为每一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分配好时间期限,但时间期限不应限制有效的质量改进活动。

注9:“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用于持续的质量改进。本标准中的质量改进方法重点放在该循环的检查——处理阶段。

7支持工具和技术。

在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中,以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分析为基础进行决策是很重要的,正确地运用为此目的而开发的工具和技术有助于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的成功。

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

质量改进的决策应尽可能地以数字数据为依据。应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对数字数据中所反映的差异、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

适用于非数据数据的工具。

某些质量改进的决策建立在非数字数据的基础上,这类数据在营销、研究和开发以及管理者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应运用适当的工具正确处理这类数据,使其转化成可供决策用的信息。

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培训。

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应接受工具和技术和应用培训,以改进其工作过程。脱离应用的培训是很少奏效的。本标准附录a中阐述了已被广泛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表11—5列出了这些工具和技术及其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在特定的应用场合,可使用其他的工具或技术。

序号工具和技术应用。

a1调查表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适用于非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a2分层图将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归类。

a4头脑风暴法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a5因果图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a6流程图描述现有的过程。

设计新过程。

a7树图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求之间的关系。

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a8。

控制图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及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a9。

直方图显示数据波动的形态。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决定有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a10排列图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总体效果的作用。

排列改进的机会。

a11散布图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预期的关系。

本附录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下列工具和技术可用于数字数据分析。调查表适用于数字数据分析和非数字数据分析两种情况,故首先介绍适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的工具,最后介绍用于数字数据分析的工具。

按下列格式对每种工具或技术进行介绍:

a.应用:工具或技术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b.说明:对工具或技术的简要描述;。

c.程序:工具或技术的使用步骤;。

d.示例:工具或技术的应用示例。

a1调查表。

应用。

调查表用于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说明。

调查表是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它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程序。

确立收集数据的具体目的(将要解决的问题);。

a.识别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数据(解决问题);。

b.确定由谁以及如何分析数据(统计工具);。

c.编制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并提供记录以下信息的栏目:

谁分享的“十周年晚会主持词【汇编8篇】”,以何种方式分享的“十周年晚会主持词【汇编8篇】”,评审并修订表格。

示例。

表a1调查表。

缺陷类型。

缺陷原因未印上的页数模糊的页数透过反面的页数顺序不对的页数合计。

机器卡纸。

湿度。

色料。

原件情况。

其他(详列)。

总计。

调查者:

日期:

地点:

调查方式:

a2分层图。

应用。

分层图用于将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归类。

说明。

在收集到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大量观点、意见或其他想法等信息之后。用此工具把这些信息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组。此项活动中要激励每个人创造性地、充分地参与。最好能由一定规模的小组来进行此项工作(建议最多为8人),这样便于组员们很好地合作。此工具常用于归纳由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观点。

程。

a.用广义的术语阐述将要研究的主题(狭义的术语可能影响主题的提出)。

b.尽可能多地将每个人的观点、意见或想法记录在卡片上(一个意见一张卡片)。

c.把卡片混合起来随机放在一张桌子上。

d.将有关的卡片按下列方式分组:

把看似有关系的卡片放在一组;。

一组最多为10张卡片,不应将单张卡片勉强地编入某组;。

找出一张能代表该组内容的主卡片;。

把主卡片放在最上面。

e.按组将卡片中的信息登录汇总。

示例。

图a1和表a2列出了对电话问询机的要求。

图a1按步骤c)的随机分布。

表a2按步骤e)对资料分组归类。

可变的长度信息。

时间和日期标记

不计次的挂断。

指示的信息数量收到的信息。

通路密码。

耳机插座秘密。

清晰的说明书。

快速查询卡说明。

带有清晰标志的控制。

易于使用。

通过遥控电话操作控制。

易于消除。

消除“选择的”信息消除。

a3水平对比法。

应用。

说明。

水平对比法是把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和性能与公认的领先者进行比较,它有助于认清目标和确定计划编制的优先顺序,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程序。

a.确定对比的项目。

此项目应是过程及其输出的关键特性;。

过程输出对比应直接与顾客的需要相联系。

b.确定对比的对象。

典型的对比对象可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和/或不是竞争对手,但在对比项目上是公认的领先者。

c.收集数据。

——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考察、访问、人员或专家调查以及技术刊物等方式获取有关过程性能和顾客需要的数据。

d.归纳并分析数据。

分析的目的是针对所有有关项目制定最佳的实践目标。

e.进行对比。

根据顾客的需要和竞争者及非竞争者的绩效确定质量改进的机会。

a4头脑风暴法。

应用。

头脑风暴法用于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说明。

头脑风暴法是引导小组成员创造性地思考,产生和澄清大量观点、问题或议题的一门技术。

程序。

包括两个阶段:

a)产生阶段。

组织者重申头脑风暴法的原则,本次头脑风暴会议的目的,然后小组成员提出各种观点。本阶段的目标就是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

b.澄清阶段。

小组重温这些观点,确保每位成员都理解了所有的观点。在头脑风暴会议结束时,对观点作出评估。

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包括:

——确定组织者;。

——明确阐述头脑风暴会议的目的;。

——每位小组成员依次提出一个观点;。

——如可能,可对本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进行补充;。

——在此阶段,既不评价也不议论观点;。

——把所有观点公开记录下来;。

——本过程持续到不再有观点产生为止;。

——重温所有观点并加以明确。

a5因果图。

应用。

——因果图用于:

——分析因果关系;。

——表达因果关系;。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说明。

因果图是用于考虑并展示已知结果(如某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之间的一种工具。许多潜在的原因可归纳成原因类别与子原因,形成类似于鱼刺的样子,因此该工具又称鱼刺图。

程序。

a.明确、扼要地确定结果。

b.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数据和信息系统;。

——环境;。

——设备;。

——材料;。

——测量;。

——方法;。

——人员。

c.开始画图,把“结果”画在右边的方框中,然后把主要的各类原因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见图a2)。

d.寻找所有下一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并继续发展下去。一个完整的因果图至少应有两层,许多因果图有三层或更多层(见图a3)。

e.从最高层次的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3—5个)可能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如收集数据、采取控制措施等等。

注:

10.绘制因果图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头脑风暴法收集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用分层图把它们归纳成原因类别和子原因。

11.在某种情况下,列出一个过程和主要步骤作为原因类别可能是有益的,例如,当将某过程流程作为改进的结果时,常常利用流程图来规定这些步骤。

12.绘制出因果图后,经过进一步完善可成为一个“活工具”,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13.因果图一般由小组集体绘制,但拥有足够过程知识和经验的个人也可画出。

示例。

图a4列出了照相版质量差的因果图。

a6流程图。

应用。

流程图用于:

——描述现有的过程;。

——设计新过程。

说明。

流程图是用图的形式将一个过程的步骤表示出来,通过对过程实际情况的详细了解。

调查改进的机会。通过对一个过程中各步骤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能发现故障的潜在原因。流程图可用于从物流到产品销售或售后服务阶段等任一过程的所有方面。

流程图由易识别的符号构成。一般所使用的符号如图a5所示:

程序。

描述某一现有的过程。

a.确定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b.观察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c.确定该过程的步骤(活动、决策、输入、输出)。

d.绘制表示该过程的流程图草案。

e.与该过程中的有关人员一起评审该流程图草案。

f.根据评审结果对流程。

图加以改进。

g.对比实际过程验证流程图。

h.注明日期,以备将来使用或参考(它可用作过程实际运行情况的记录,也可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

设计一个新过程。

a.确定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b.将过程中的步骤具体化(活动、决策、输入、输出)。

c.绘制表示该过程的流程图加以改进。

d.注明日期,以备将来使用或参考(它可用作该过程设计操作的记录,也可用于差别设计改进的机会)。

示例。

图a6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复制文件和过程。

树图。

应用。

树图用于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说明。

树图用于系统地把某一主题分解成组成要素。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的观点和用分层列出的或者归类的观点可以转换成树图,以显示出逻辑和顺序关系。此工具可用于进行策划和解决问题。

程序。

a.清楚和简要地阐述将要研究的主题。

b.确定该主题的主要类别(头脑风暴法或使用分层图中的主卡片)。

c.绘制图形,把主题放在左框内,把主要类别放在右边。

d.针对每一主要类别,规定其组成要素及子要素。

e.把针对每一主要类别的组成要素及其子要素放在相应的右边。

f.对树图进行评审,确保在顺序上或逻辑上都没有空档。

示例。

图a7所示为电话问询机树图。

控制图。

控制图应用于:

a.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b.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c.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

说明。

控制图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和过程固有的随机波动的一种工具。随机波动表明需要对影响该过程的某引些因素进行识别、调查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控制图建立在数理统计学的基础之上。控制图利用有效数据建立控制界限,如果该过程不受异常或特殊原因的影响,进一步的观察数据将不会超出这一界限。有关控制图的详细资料可参阅相应的国际标准(如iso7870和iso8258,见附录b)。

注14:控制方法的种类很多,他们可用于过程、产品任何输出的所有计量或计数特性。组织应进行培训,并就如何绘制和应用控制图积累经验。

程序。

a.选择控制特性。

b.选择合适的控制图。

c.确定分组原则(项目的小集合,并假定在该集合内波动仅由随机原因引起),样本大小和抽样间隔。

e.计算各分组样本的统计量。

f.根据分组样本的统计量计算控制界限。

g.绘制控制图并标出各组统计量。

h.研究控制界限之外的点并标出异常(特殊)原因的状态。

i.决定下一步行动。

示例。

根据表a3中的数据绘出a8所示的控制图。

表a3溢出量及抽样统计(x,r)。

单位:g。

分组号x1x2x3x4x5xxr。

1

2

3

4

54732443520。

1937312534。

1911161144。

29425938。

2812453625178。

146。

101。

197。

6

7

8

9

104035113833。

1530123326。

3544321138。

2727262035。

2345263732157。

116。

160。

145。

11。

12。

13。

14。

152744403118。

3125243222。

2237194714。

3532123830。

2540245019161。

134。

139。

149。

16。

17。

18。

19。

20731231832。

380414037。

2512294820。

3120352447。

1227384031111。

156。

144。

157。

21。

22。

23。

24。

255242522425。

203115328。

2947413222。

2827223254。

4234152921195。

97。

171。

163。

累计。

平均x=。

r=。

a9直方图。

应用。

直方图应用于:

显示跳动的形态;。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说明。

用一系统等宽不等高的长方形来表示数据。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调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的数目,变化的高度表数据的分布情况。图a9表示最常出现的4种波动形态。通过对这些形态的研究,人们能够掌握过程的情况。

程序。

a.收集数据;。

b.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确定数据的极差;。

d.按数据值比例画横坐标;。

e.按频数值比例画纵坐标(观测值勤的数目或者百分数);。

f.按纵坐标画出每个矩形的高度,它就代表了落在此矩形中的点数。

注15:可设计一个数据收集表数据,以便画出直方图。这样的表常称之为调查表。

示例。

图a10所示的直方图显示出上述控制图示例中的溢出量数量(表a3)。

a10排列图。

a10.应用。

排列图用于: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整体的作用;。

排列改进的机会。

说明。

排列图是为了对从开发频率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此图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即少数的项目往往产生主要的影响。通过区分最很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改进效果。

排列图按下降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与每个项目有关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测量方法。矩形用于表示每个基础上相应的作用,累计频数线用于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程序。

a.选择要进行分析的项目;。

b.选择用于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成本等;。

c.选择用于分析的数据的时间周期;。

f.在每一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其高度表示该项目的度量;。

g.自左至右累加每一项的量,画累计频数线(见图a11);。

h.利用排列图确定质量改进的最关键项目。

示例。

图a11表示电话故障报告的排列图。

注:上图表明噪音和串线占电话故障报告的72%,它指明了最佳改进改进机会。

a11表示电话故障报告的排列图。

注:上图表示噪音和电话故障报告的72%,它指明了最佳改进机会。

a11散布图。

应用。

散布图用来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预期的关系。

说明。

散布图是一种研究对出现(如[x,y]),每组一个点)的两组相差数据之间关系的图示技术。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点子云,可从点子云的形态推断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x与y之间正相关意味着x值增加,y值增加,负相关意味着x值增加,y值相应减少。

图a12是6种常见的点子云形态。通过研究这些形态,人们可以掌握这些组数之间的关系。

程序。

a)从将要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的两面三刀组相关的中收集对应的数据(x,y),最好有30对数据。

b)标出x轴和y轴。

c)找出x和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用这两个值标定横轴(x)和(y)轴,两个轴大约等长度。

d)描出成对(x,y)的数据点。当两组数据的数值重合时,可围绕数据点画出同心圆,也可在离第一个点最近处画第二个点。

e)研究点子云的形态,找出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序。

示例。

表a4列出了添加剂的重量与产出率的数据,图a13就是根据这些数据绘出的散布图。

注:此散布图示出了添加剂“a”的重量与产出率之间存在着弱正相关的关系。

附录b。

文献目录。

(参考件)。

[1]iso7870控制图通用指导与介绍。

[2]iso8258:1991休哈特控制图。

[3]gb/t19004iso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铁男陈志田谷艳君李仁良徐有刚徐法张宏伟秦前浩江元英李志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四部分质量改进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第1版。

2.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统一宣贯教材,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第1版。

3.[美]朱兰。

质量控制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1版。

4.[美]朱兰,质量计划与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第1版。

5.[美]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6.[日]石川馨,质量管理入门,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7.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教育培训部,质量管理原理与理论(质量管理学第1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

8.[日]铁健司,管理和改善的实施方法(qc入门讲座2),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版。

9.[日]铁健司,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应用(qc入门讲座),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版。

10.[日]铁健司,管理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qc入门讲座7),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版。

11.梁乃刚,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与应用,辽宁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12.蒲伦昌,世界质量管理新特点新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版。

13.盛宝忠,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与质量进步,上海质量,,第1期。

14.李春田,新的焦点iso14000,质量管理,1996,第1期。

十周年晚会主持词【第四篇】

年度报告是一份公司对过去一年业务表现的汇报,也是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一份高质量的年度报告不仅可以反映公司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忠诚度。在撰写年度报告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总结出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业务决策提供参考。

1.制定清晰的编写目标,确定读者对象,了解读者需求;

2.精细的排版,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3.在字数方面,简短明了,不冗长;

4.突出业绩与业务重点。

第三段:保持风格的统一性。

年度报告的风格应该保持统一性,即使用同样的表述方式和视觉元素。这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报告的内容。此外,报道的内容也要符合公司的宣传口径和风格。

总结年度报告的心得体会可以让公司反思自身的业务进行,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借鉴意见。总结体会时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业务方面的总结,包括生产、销售、投资等;

2.内部管理方面的总结,如财务、人力资源、技术等;

3.对外合作方面的总结,包括供应链、客户、合作伙伴等。

第五段:结语。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编写高质量的年度报告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任务。但是,只有编写出具有高品质的报告,才能够提供对公司的理解和发展意见。在编写年度报告的过程中,总结自身的心得体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良好的心得体会可以使公司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业务情况,更全面、透彻的把握市场动态,推动公司朝着更加稳健的发展方向前进。

十周年晚会主持词【第五篇】

第一段:引言(200字)。

质量是企业立足之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竞争力,还能够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我深知质量改进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质量改进的心得体会,下面将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制定明确的目标(200字)。

质量改进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一致。例如,我工作过程中,我们制定了降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比例的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环节中,从而明确责任和达成目标的路径。这不仅能够鼓舞团队的士气,也使得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方便跟踪和评估。

第三段:持续优化流程(200字)。

质量改进离不开对流程的持续优化。首先,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整个流程,找出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通过流程再造等手段进行改进。其次,我们要引入先进的流程管理工具,如六西格玛、PDCA循环等,帮助我们实现流程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流程的持续优化,我们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误差,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第四段:重视员工培训和参与(200字)。

提高质量离不开员工的培训和参与。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质量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质量改进的热情。其次,我们要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提高其对工作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只有培养好员工,才能够保证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第五段: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200字)。

质量改进需要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帮助我们了解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投诉热线等方式,收集和整理用户的反馈信息。同时,我们也应该主动找到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持续改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健全的反馈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结尾(200字)。

质量改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持续优化流程,重视员工培训和参与,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我们能够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周年晚会主持词【第六篇】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审计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审计报告撰写中存在立场错位、约定书草率、委托越位等问题,为降低审计风险,在撰写审计报告中应从规范审计工作控制、坚持规范原则、把握审计标准、加强业务学习四方面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的质量就是指审计的最终产品的报告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说以更少的错报和漏报为基础,没有重大错报的概率。[1]同时,注册会计师实际进行审计业务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选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是否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评价,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最终提供审计意见书面文件。

不管是标准审计报告还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均有明确质量标准,要求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需要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准确把握审计依据,衡量审计证据的尺度,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职业判断。[2]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审计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审计证据业务链不紧密,从而影响审计风险的评估,造成审计报告出现不真实、片面评价等情况,导致审计风险明显提高。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报告应具有信息含量和决策的相关性,随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审计程序的有效应用,保证审计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规范制度得到落实,为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发挥了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笔者根据多年审计活动遇到的案例,在课题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和总结审计报告撰写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报告质量作为抓手和着力点,提出撰写审计报告应遵守的原则和规范,与审计同行共同探讨,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审计报告撰写中常见的问题。

1.立场错位,加剧风险。

实际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作为双向独立审计人,承担经济监督功能的主体作用,在参与审计工作的过程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假设审计人和被审计主体与委托主体当中具有利益关系或伦理关系,那么,必须申请回避。但是,事实上很多审计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出现本不应该出现的错位问题。一些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没有严格遵循执业守则,进行审计的时候立场倾向性极为显著,如有的审计人员对企业重组并购事项资产价格合理性加以评论,提出这项费用过高、那项并购没有必要等建议。过去发生的交易有当时的时代背景,这种评价容易造成领导层之间相互猜疑,导致审计风险明显提高。审计作为第三者不能置于管理者身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确定关键的审计事项,关注持续经营有关信息,保持职业怀疑的执业态度,如果在审计中发现弄虚作假行为,要及时与管理层沟通,如果预期审计报告沟通某事项会造成公众利益负面影响,应该在审计报告类型选用上做出专业选择。如果是管理中出现严重的薄弱环节,也不应该在审计报告中直接表达,应该换一种方式,通过管理建议书的形式,指出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在漏洞处设置制控点等建设性意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就有不同效果,看似麻烦,其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严格规避立场偏移问题,角色改变就是功能的改变,其评价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会招致更大的审计风险。

2.约定书草率,留下隐患。

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会计师事务所会和客户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检验审计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标准,也是检验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履约依据。如果在后期出现纠纷,也能够将其作为关键性的诉讼依据。然而,在实际开展审计签约活动的过程当中,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和客户签约时候不够重视,对于审计职责和审计范围的界定不清晰不明确,最终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如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一家企业董事会委托企业领导换届后对目前“家底”的现状进行资产审计,双方协商确定了审计费用,临走时口头约定:审计前两年经营管理状况,并提些建设性意见。而工作人员在制定《审计业务约定书》时标明对三个年度资产负债等状况进行审计。简单的“年度”变化,却翻倍增加了审计工作量。由于对三个年度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全面审核,审计范围扩大、审计项目增多,因时间限制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只好拿着厚厚的审计工作底稿与两届领导交换意见。由于工作量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过于复杂,也导致纠纷的出现。原本不是企业管理层委托的审计重点却成为重点审查项目,非重点关注事项却投入了主要的审计资源,致使会计师事务所出力不讨好,严重影响审计声誉。

3.委托越位,诱导审计意见偏移。

鉴证业务是社会审计工作的内容,知识面广,行业多,涉及的都是难度大的焦点问题,由于行业和专业特点,在委托中都使用专业语言,最容易使审计人员“顺拐”进入陷阱。例如,某法院领导去外地海关购买拍卖的进口车辆作为业务用车,价格便宜惊人,他贪婪作怪,多开了发票回单位报账。[3]多开报销部分自己揣入腰包,数额较大,随行司机举报检察院。检察院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鉴定经济事项:“某人假开发票报账数万元,是否构成贪污?”这是很清楚的事实,腐败发生在司法机构内部,检察院寻求外部证据可以理解。简单的问题复杂处理,考验的是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自身素质和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出具经济案件鉴定报告,用“报账事实清楚,资金所有权改变”作为回应,没有采用“贪污”术语,有效地避免了“顺拐”造成的错位鉴定的陷阱。假设注册会计师在参与审计的过程当中,原则性存在缺失,就不利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假设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表明犯罪嫌疑人存在贪污的情况,报告的意见就构成贪污。但是,“贪污”为司法意义上的概念,审计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和判定的时候无疑超出了审计范畴。假设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当中得出不存在贪污情况的判定结果,那么,就是一种越位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随之增加,也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更高的风险。这个案例突显审计符合的重要性、越位危害的严重后果和质量控制的必然结果。

1.规范审计工作,控制审计质量。

(1)保持独立,不能错位。审计工作的核心就是经济活动有效监督,作为监督者必须始终保持独立的本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参加审计活动,关注企业环境,不仅要做到形式上独立,还要保持实质上独立。做到形式上独立容易,做到实质上独立很难,做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发现、辨别信息真伪,指出问题要害就更难做到,需要长期的历练和永恒的坚持。在发表审计意见时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以管理者身份指手画脚,应严格按照审计工作程序,执行行业规定,发挥职业特长,从企业发展和可持续经营角度,发掘经济信息的真伪,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可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信赖的审计报告。

(3)认真约定,严格履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对审计范围、审计收费和双方责任与义务的约定,也是检验审计完成工作的书面合同,不能认为这是格式化手续,仅作为收费的依据。签约前,必须做好审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企业环境的了解,行业特点和风险评估等,根据自身能力的评估决定是否承接,特别是要对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做好预估和研判。选择有经验的人员参与协商,了解行业的特殊性,考虑审计程序的运用等,制订周全的审计计划,根据审计资源配备,测算审计的合理收费数额。认真对待约定书的前期签订工作,确保供需双方严格履约。

(4)层层把关,认真复核。审计工作最终成果集中体现在审计报告上,报告的质量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问题。[5]必须建立报告复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的复核程序,做到层层把关,不留死角,主要复核审计结论证据是否充分,定性、定量是否准确;审计目标是否实现预先的设定,发表的审计意见与审计目标关联程度;审计报告描述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特别是关键事项和重点问题要重点复核,确保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坚持规范原则,提高审计质量。

(1)审计证据相关性的基本原则。对于审计证据而言,相关性至关重要,要想切实提升审计证据的质量,需要保证其足够的相关与可靠。同时,依据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类别界定和划分,保证所撰写的报告主次分明,这样审计意见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的质量才会得到提升。

(2)审计依据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在对审计证据对象进行分析和判定的时候,离不开审计依据的支持,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熟练掌握审计标准,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定。

(3)关键事项影响性的原则。在进行审计的过程当中,必须对于其中所涉及的关键事项有足够的重视,需要在对其进行类别界定和划分的基础上,合理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关键事项和审计风险等具有紧密的关联,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4)重要性水平选型原则。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选择发表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因素,若超出审计重要性水平除了要增加评估外,还要对审计意见类型进行重新选择。

(5)职业判断专业化原则。实现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的追求,在错综复杂经济事项中辨别真伪要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来源于长期的审计实践,来源于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在审计工作中,利用职业判断敏锐性的特点,捕捉审计目标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6)实事求是真实性原则。实际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同时,审计有着自身的基本属性,因此,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需要保证真实全面,需要将事实作为最基本的参考和指导,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在始终坚持这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审计对象的运营和发展状况等做出真实全面的分析和判定。如果审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尽职尽责,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取得十分理想的绩效,就要给予鼓励。同时,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就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到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拿出相关应对举措和办法,保证各个问题都能够及时地得到应对和处理。在严格遵循各项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保证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真实全面,做出公正的审计结论。

3.把握审计标准,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标准就是衡量审计证据的尺度,把握法规层次,问题精准定性十分重要。我国政策法规和制度是多层次性的结构体系,各种政策法规制度既有层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政策法规制度效力体系。[6]这些效力层次大致划分为,国家层次的法律法规、地方层次的行政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在处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审计标准,运用层次性的结构体系指导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

4.加强业务学习,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是拉动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要不断进行业务培训,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在技能水平不断获得提升、经验不断实现积累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应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够更加顺利地了解和把握行业专家的观点和看法,及时形成一致的意见,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最终得出准确全面的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审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的欠缺,提高审计人员归纳能力,培养其思维方式,才能提高审计报告的条理性和清晰度。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加强文字基本功的训练,避免因用词不当、语言表述不清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从而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和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必须要规范审计工作,坚持相关原则,把握审计标准,同时,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总之,重视审计报告质量管理,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目标的顺利进行,最终得出准确全面的审计结论。

参考文献:

[3]刘家义.努力打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审计铁军[n].2014-03-19.。

十周年晚会主持词【第七篇】

近年来,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而质量年度工作报告,则是评估和总结一年质量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作为一个质量管理人员,我对于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质量年度工作报告的心得体会。

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是一个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份报告不仅可以评估一年来企业的质量工作成绩,还可以指导未来的质量管理工作。因此,质量年度工作报告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反思和总结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汇报。

作为质量管理人员,我深知质量年度工作报告的重要性。在编写和总结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时,我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了我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见解。每年的总结报告中,我会详细列出过去一年中我们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改进措施,同时也会反思和总结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这份报告,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

编写和总结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是一个有益的实践,它有助于检视和改善质量管理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我们可以分析和评估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这份报告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未来的质量目标和措施,保持质量管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通过持续地编写和总结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我们能够保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质量年度工作报告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倡导整个行业的质量管理提升。通过公开和分享我们的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我们可以向其他企业传达一种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促使他们关注和重视质量。这样一来,在整个行业范围内,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改善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

第五段: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和总结工具,但它并不是质量管理工作的终点。通过质量年度工作报告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的过程。为了实现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质量管理领域中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

总结:

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是评估和总结质量工作成绩的重要工具,它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质量管理人员,我们应该重视质量年度工作报告的编写和总结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中。而质量年度工作报告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则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追求卓越。通过质量年度工作报告的编写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十周年晚会主持词【第八篇】

发现报告是一种搜寻和整理信息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供准确、有用和有洞见的发现,从而帮助人们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撰写高质量的发现报告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非常重要。本文将分享我在写作发现报告时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归纳总结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撰写高质量报告的能力。

第二段:准备阶段的重要性和技巧(300字)。

在撰写发现报告之前,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写作的目标和受众群体,以便选择合适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其次,我们应该对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的主题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了解,以确保我们对主题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最后,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例如访谈、问卷调查或数据分析,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这样的准备工作可以确保我们在撰写报告时能够充分考虑并讨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证据。

第三段:撰写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300字)。

在撰写发现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的连贯性。首先,我们要用准确、简洁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发现,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观点。其次,我们应遵循合理的报告结构,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以使报告的内容能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最后,我们需要在报告中使用逻辑和合理的论证,以使读者能够接受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第四段:报告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200字)。

撰写高质量的发现报告并不只是文字的堆砌,而且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评估。评估报告的质量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我们可以对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评估,看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触及到重点。其次,我们可以评估报告的语言和表达,看是否准确、简洁并与读者的背景相符。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将报告交给他人进行反馈来评估报告的清晰度和可读性。通过这样的评估,我们能够发现并改进我们报告中的不足,提高报告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五段:总结发现报告写作的重要性和对个人的影响(200字)。

撰写高质量的发现报告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对个人而言,写作发现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报告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我们的逻辑和沟通技巧,并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对于组织而言,高质量的发现报告可以帮助领导层做出明智的决策,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绩效。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写作发现报告的能力,注重写作的步骤和技巧,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更好地为个人和组织做出贡献。

48 1776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