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精选8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第一篇】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蠼蠼”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第三篇】
1、根据上一节课的学习,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
2、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赵州桥及现代的桥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心目中的赵州桥?
注重说话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教师随机指导。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完成预习要求。
先分小组朗读,再小组之间比赛读。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品读体验。
1.介绍赵州桥的第三个特点:
美观。
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这种静、动相结合的写作,给人印象深刻。
2.整体感受赵州桥的后两个特点:
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再分别介绍。
3.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1.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一读,演一演: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
3.练一练:这里的说话,既是句式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同桌一人一句轮流读这一段,再次感悟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三巩固延伸。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会写14个生字。
a.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让你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记忆的。
b.写字。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c.评字。小组长检查,互相评价。
1.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会写14个生字。根据老师引导完成本节课的写字任务。
1.学习写作方式,积累美词佳句。
2.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第四篇】
1.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情感目标: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第五篇】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我们心里在说:“小纸船,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小溪边。
()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在水里。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2、(),多开心啊。
3、下课了老师对我说()。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回答《掌声》一课课后习题四的内容。
3、出示填空:
沃克医生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一块会说话的()!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选词填空。
宽阔辽阔广阔。
1.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南海之中。
2.一辆宝蓝色的小汽车奔驰在()的公路上。
3.牛羊在()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强烈热烈剧烈。
1.她的歌声刚停,音乐厅里就响起一阵()的掌声。
2.课间,我们不能玩太()的活动。
3.中午,()的太阳光刺得我们睁不开眼。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比作。
3、“五光十色”形容颜色多,你还能写出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吗?、
4、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
八、复习作业(见试卷)。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第六篇】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揭题导入。
1.回忆《朱德的扁担》,谈谈对朱德的认识。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1.躲红军。
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师穿插介绍红军。
(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2.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3.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指名读并说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
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4.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组内练说。
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解放军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第七篇】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十课【第八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一、引入课题,燃起欲望。
1.揭示课题。同学们,当夜晚仰望天空时,我们看到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课件演示大熊星座)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莹闪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认识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姑娘,了解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个奇特的故事。
2.齐读课题。提问:对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兴趣是的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点燃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自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爱。
(通过自读,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了解小姑娘的爱心。)。
三、自主合作,精读课文。
1.课件演示旱灾的情景。
2.结合课件理解重点词语“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并体会旱情之重。
3.这是一个干旱之年,此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焦急、饥渴地寻求一样东西。
课件出示:水!水!水!
水就像()一样宝贵!
4.指导朗读。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通过“所有”和三个“都”字说明旱情的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灾的严重以及人们对水的强烈渴望,为后面感悟小姑娘奉献爱心打下了伏笔。)。
5.分组合作,研读感悟。
下面请大家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思考。
(1)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呢?
(2)作者想歌颂什么?你读了课文后有哪些感想呢?
6.在充分自主研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师作适当点拨。
(1)读懂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心。
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语来。抓住关键词语“一天夜里”、“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喜出望外”来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会作什么样的梦,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板书:孝心感天)。
(2)读懂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抓住重点句子“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来引导学生理解。
由于爱,当她绊倒时,罐子里的水一点儿都没有洒掉。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让小狗舔,小狗变得欢喜起来。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倒给小狗喝,这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这里可让学生表演小姑娘喂水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感悟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板书:爱心如银)。
(3)体会母爱的伟大。
抓住母亲说的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来体会母亲病得“就要死了”却不肯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这是写母亲对女儿的爱。由于爱,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板书:母爱似金)。
(4)读懂小姑娘对路人的博爱。
(板书:博爱普照)。
7.指导朗读2—5节。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
四、品读课文,内化感悟。
《七颗钻石》通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地为别人着想。我们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要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全班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想象,充实下面句子。
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不断地从小姑娘家门前的水罐里流出来,流到________、________。
有爱的地方,就会_________。
2.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哪些感想呢?把你感受最深的写下来,读给老师、同学、父母、朋友听一听。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此环节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益处。)。
六、升华爱心,寓德于教。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就像这首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这个爱的故事、这首爱的歌曲,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总评。
上一篇:珍惜水资源的建议书精彩4篇
下一篇:节约粮食倡议书【优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