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教材
( (指南》 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勺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磁铁对幼儿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东西,但它有一些特性幼儿井术完全了解,所以在学习中还存在可以挖掘的空间。中班幼儿己经开始观察周围‘!几活,对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究问题。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通过实际探索来获得切实的经验,使学习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一)根据指南和中班幼儿已有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活动;六了要,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活动,初步感知磁铁能吸铁和相互吸引的特性。
2 、进一步感知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特性
3 、体验游戏的快乐,初步形成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说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根据以上教学11 标的分析与制定,我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定为发现磁铁能吸铁以及能相互吸引的特性。在操作中感知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特性作为本次教学的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 l )人手1 块大磁铁;1 份地雷样本,仁放小磁铁;装有烤衅斗水和曲别针的小瓶若干
( 2 )课件和情境创设:通往狼堡路卜的3 个危险阵地(铁/fJ 阵、地雷阵、毒水铁钉阵)
2 、经验准备:带幼儿玩过磁铁,对磁铁的特性己有一定的认知四、说教法、学法
《 指南》 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
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整个活动中贯穿情境教学法,不仅让幼儿得到丰富的内J 创惑受和情感体验,更是让在充满童趣的游戏情境中领悟猜想探究发现的乐趣,促进幼儿主动操作、主动探究,激发了对玩中学、做中学的兴趣。
2 、课件演刁、法,运川《 营救喜羊羊》 的课件,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3 、提问法,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问。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地达到预想的学习目标。
运用的学法有:游戏法、观察法、操作实验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增强幼夕{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不断地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还结合了观察法,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获得直接的印象。操作实验法在本次活动中贯穿始终,给幼儿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让幼儿从直接的操作实验中获得最汽接的经验。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贯穿于游戏情境之中,把活动分为7 个环节,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
环节一:引导谈话,切入主题
1 、出示信封,引起兴趣
师:早上,老师收到一封求救信,(播放课件)是谁给的?(喜羊羊)
2 、播放信件内容
师:快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在课件中内容:我是喜羊羊,我被灰太狼抓住了,关在它的城堡里,请你们快救救我)
3 、初步培养幼儿勇敢、乐J 一助人的,W ,质师:狼堡太危险了,喜羊羊拍限面的时间越久呀危险就越大,我们应该怎么办?
环节分析我以课件的方式呈现《 喜羊羊和灰太狠》 的故事情境,通过喜羊羊的求救信,引出本次活动的一个情境性目标,即营救喜羊羊。在此过程中,课件的声像效果,激起了幼儿营救的欲望,对活动起到了助推的.作用。进而我即抛出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环节二:观察磁铁的外形特征活动过程
1 、(营造调动学习情绪的气氛)帅:今天灰太狼和红太狼刚好出去吃饭,真是营救六羊羊的大好时机,不过我们行动时一定要注总-一声音不能太大。如果声音太吵就会被灰太狼它们发现,去救喜羊羊的好机会就失去了。出发前,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件神秘礼物,请小朋友从椅子下取出来,看看是什么?比-比你的磁铁和别人的一样吗?
2 、幼儿观察并相互介绍,教师做不同回应。预设:(如果有人提出红色和蓝色),教师则回应:红色的一头是南极,蓝色的一头是北极,这个问题等以后老师会慢慢和你去探索。
3 、教师小结:等会儿我们营救喜羊润卜J , 这些能干的磁铁会对我们有帮助的。好了我们拿着磁铁出发去救喜羊羊吧。
环节分析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我以故事情境“如果声音太吵会被灰太狠它们发现”为由,让幼儿明确活动规则,并能轻声有秩序地进行活动,以保证幼儿顺利完成科学操作。其次,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的最主要方法。我以游戏情境为线索,以礼物的方式出示磁铁,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初步感知磁铁,了解各种磁铁的外形特征,知道磁铁的种类很多,有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等等,为幼儿扩展知识面。
环节三:初步探索磁铁能吸铁的特性活动过程
1 、(课件展示草地上钉子一样尖的东l ]叻观察讨论。教师预设如下问题:
( 1 )哎呀,去狼堡的路上有什么危险呀?
( 2 )这么多铁钉,会扎伤我们的小脚,我
环节分析播族课件,展示第一个难关“铁钉阵”。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草地有铁钉,' , “铁打,会扎伤我们的小脚”,从而引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过
们应该怎样才能过去呢?(跨过去,从旁边走)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注意安个。师:我们手里有一块能干磁铁,它到底能不能帮助我们呢,那我们就去试一试,再看看有什么东西能被吸上来,然后小心地把它轻轻拿下来放到旁边的小盒里。好,出发吧!
3 、交流操作情况。
( 1 )师:现在危险解除了,我们可以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刚刁我们用磁铁吸起了什么啊?做的)去呢?”同时,我以“通往狠堡的路只有这一条,想要过去,就必须将这些铁钉清除掉”的方式,来集中幼儿的思维于“铁钉”之上。借此引出“我们手里有一块能干的磁铁作试起
(小铁钉),小铁钉是什么做的啊?(铁}间
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起来
呢?(刚才草坪上的东西都吸上来了吗?为什么?<塑料的、木头的、纸的>)
( 2 )师小结:磁铁的本领真大,能吸铁制品,有了磁铁一下子就可以吸到这么多小钊子。
( 3 )刚才我们用磁铁很快地清理了很多很多的铁钉,这下我们可以继续去救喜羊羊了。
“让我们去试一试”的操再带着问题,积极地去尝探索并发现到磁铁可以吸小铁钉”的科学事实。期铁钉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因此,安全提醒必不可在幼儿具体操作中,我适
时地提醒幼儿小心处理铁钉,避免扎伤小手或小脚当幼儿完全清理完草地上的小铁钉后,我继续抛出问题“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起来呢?”并引导幼儿尝试观察磁铁吸纸花、积木、塑料花等等的现象,从而验证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起来,得出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科学特性
环节四:探索发现磁铁能相互吸引的特性活动过程
1 、观察讨论。教师预设如下问题:
( 1 )看,前面又有什么危险?原来这足灰太狼设置的地雷区,如果踩到了地雷会怎
环节分析本环节是活动的第二个难关一地雷阵,我继续运用上一环节提出问题~试验操
样?(会爆炸)
( 2 )不要慌只要我们细心点把地击{:的引信拆掉了,地雷就不能爆炸了。看看(出示一颗地雷样本),这个地雷上有什么啊?这就是地雷的引信,只要拆下这个引信,这颗地’f 片就不会爆炸了,但我们的身体千力不能碰全lJ 地雷,到底用什么好方法取下上面的引信呀,小勇士们快动动你们的小脑筋?(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1 )师:就请我们的磁铁来帮忙,怎么样不碰到地雷但是可以取下上面的“引信”呢?哪个小勇士愿意来试试?
( 2 )师:现在要请小勇士们去拆除这此地雷上的引信,出发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人只要拆除一个引信,然后将引信拆卜放到小盒中,听明白了吗?好,我们行动吧!看哪个小勇士最能干。
3 、交流操作情况。
( l )师:引信拆除,这下安个了,我们又可以坐下放松一下了,那谁知道这个引信是什么做的呀?(铁的,因为能被磁铁吸布i 几,川J 铁钉测试,原来是一块小磁铁)
( 2 )师小结:原来磁铁还有这样的木领,磁铁和磁铁也能紧紧地吸在一起。
( 3 )师:好了,灰太狼的地雷区不会爆炸了,我们可以继续前讲了。
作叶分析论证叶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引导幼儿在层层递进中获得科学认知。由于幼儿对地雷并不是很熟悉,因此我借以地雷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认识,知道“只要我们细· 心点把地雷上的引信拆掉了,地雷就不能爆炸了”。“但我们的身体千万不能碰到地雷,到底用什么好方法取下上面的引信呢?”我继续设置悬念,再次引出“用磁铁帮忙”幼儿又一次进行操作。并在交流操作过程中,发现“引信”是块小磁铁,因为它把铁钉吸上来了。”原来磁铁和磁铁也能紧紧地吸在一起。
环节五:发现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特性活动过程
1 、师:看,可恶的灰太狼又在前而布卜了什么危险?你们看那些水是五颜六色的,肯定是一瓶瓶毒水,毒水里面还放了毒针,要足我们的小手小脸碰到毒水和毒针,就麻烦了。那该怎么办呢?谁有妙招把毒针取出来呀?取毒
环节分析这是营救喜羊羊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难关-一毒水铁钉阵。我继续以上科学操作步骤,通过故事情境的渲染,引导幼儿借助磁铁从“毒水”中取出“毒针”。在这里,我重点强调针要注意什么?
2 、引导幼儿说出两个点后教师强调:现在老师要向勇士们提出3 个要求,听仔细了:l 、手和磁铁都不能碰到水;2 磁铁要隔着杯广去吸;3 为了安全卫生用过的磁铁和吸起的曲别针一起放入盒子里,听仔细了吗?那我们行动吧!危险解除后,回座位坐好。
3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把铁钉吸出来的。(隔着杯子慢慢地吸上来)
4 、师小结:原来磁铁还能隔着薄薄的东西吸铁呀。
5、3 个操作要求,1 、手和磁铁都不能碰到水;2 磁铁要隔着杯子去吸;3 为了安全卫生用过的磁铁和吸起的曲别针一起放入盒子里。这样操作难度就增加了,但幼儿还是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在这里,我放慢活动速度,指导并鼓励幼儿正确掌握操作要领和技巧,细。地将磁铁沿着瓶壁慢慢往瓶口移将里面的毒针吸上来。时间的放缓,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创设了空间。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成功获得磁铁隔物吸铁的体验。
环节六:进一步发现磁铁能相互吸引和隔物吸铁的特性
活动过程
1 、师:我们把所有的危险都排除了,快给我们自己拍拍手。
(播放课件:天晴了,危险排除,喜羊羊高兴地跑出来): “小勇士们,谢谢你们,这么危险,你们还来救我,真勇敢!路上有铁/fJ , 有地雷,有毒水,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2 、师幼尝试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借助磁铁解除危险的过程。
(预设: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哪些危险?<回顾危险区,播放课件>我们是用什么把危险解除的
环节分析当“所有的危险都排除”之后,课件再次为幼儿创设了语言情境,再现幼儿的本次营救过程,促使幼儿主动梳理“磁铁的本领真不少,可以吸铁;磁铁和磁铁也能紧紧地吸在一起;还能隔着薄薄的东丙吸铁制品。”等特性。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升华,让能力强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得到创造力的提升并带领能力中差的幼儿去探索新知
呀?<磁铁>)
毛画画画口
环节七:
活动延伸,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过程
1 、师:磁铁的本领真不少,可以吸铁;磁铁和磁铁也能紧紧地吸在一起;还能隔着薄薄的东西吸铁制品。
2 、师: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磁铁,比如:电话机、电视机、日光灯、手机里面也有,磁铁还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以后可以继续去发现。小朋友们回去以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磁铁好吗?
3 、师:让我们悄悄地带着喜羊羊原路回家吧。一会儿灰太狼就要回来了。(教师带领幼儿原路返回)
环节分析我们的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依然要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在活动的最后过程中,我通过课件的方式,为幼儿呈现了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去寻找磁铁,发现更多关于磁铁的奥秘。
五、说活动特色
1 、突出幼儿主体、教师主导。活动充分尊重以人为本幼儿这一主体,突出孩子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及自我提高。活动中教师始终以支持者、引写1 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始终注意把活动的空间换给孩子。
2 、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本次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运旧,首先,其生动的动画声像效果,不断刺激了幼儿科学操作的欲望。另一力功},课件对营救过程的再现,达到了教具演示无法达到的效果。
3 、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在本次活动中,各环节采用了游戏法、情境法等步入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不仅让幼儿得到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更是让在充满童趣的游戏情境中领悟猜想探究发现的乐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二篇】
A、说本人的设计思路:
1、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也是饭桌上经常出现的食物。萝卜在菜场里随处可见,不仅取材方便,而且有非常丰富的品种:有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虽然萝卜是幼儿所熟悉的食物,但他们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还不太了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外形特征、内在特征等的理解。我认为,选择这一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实用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本次教学活动是在幼儿在生活中对"萝卜"有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记一记等形式来对萝卜里面的颜色进行探索,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3、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以记录表的形式积极主动地探知"萝卜"里面的颜色,在自主探索中得到知识、能力、情感、技能的发展,会运用各种感官尝试经验、探究事物,并会用记录表的方式来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确定此目的的理论依据是《纲要》中提出的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
4、在本次活动中本人准备采用的教育策略为: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来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用记录表的方式来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活动延伸:品尝萝卜的味道。
B、说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学会用记录表的方式来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对"萝卜"的初步认识在幼儿前期的生活中就已完成,可以说幼儿有了这方面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记录"作为"做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记录幼儿的猜想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发现,揭示猜想与实际的不同,帮助幼儿梳理认知与经验,培养幼儿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促进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故把此内容定于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
C、说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知道萝卜的品种。
2、用记录表的方式来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本人依据《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D、说教学活动的准备:
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若干个;筐子若干;大黑板,小钉子;萝卜记录表;幼儿记录表人手一张;彩色标记、浆糊、抹布每组一份;(物质条件准备)
对萝卜有初步的了解、认识;(知识方面的准备)
E、说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
总的活动过程是:
第一部分: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
第二部分: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
第三部分:用记录表的方式来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部分:活动延伸:品尝萝卜的味道。
(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四大环节。)
第一部分: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
以"拔萝卜"的形式引出课题,萌发幼儿探索萝卜的兴趣。
(考虑到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差,在这第一环节中,利用以师生共同来"拔萝卜"的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主要目的是使他们能更有兴趣的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过程比较简单却充满童趣,时间准备3分钟左右)
第二部分: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
1、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老师的萝卜,简单说说萝卜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讨萝卜的特征,知道萝卜有很多品种。
3、组织幼儿对萝卜里面的颜色进行大胆地猜测。
(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动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先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老师手里的萝卜,以问题"老师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来巩固幼儿的已有经验。然后通过让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萝卜"来激发幼儿对萝卜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的兴趣,"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说说看,你拿到是什么萝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这里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通过与边上幼儿的讨论,知道了萝卜是有很多品种的,启下部分由问题"刚刚我们说的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指的都是萝卜外面的颜色,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猜猜看了,你觉得这3个萝卜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而展开,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地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过程循序渐进,时间准备在5分钟左右)
第三部分:用记录表的方式来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1、"小朋友都猜了这么多,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猜的记录下吧。看,这是什么?"以承上启下的问题引出记录表。
2、详细介绍记录表的内容及记录的方式。
3、请一名幼儿来记录他(她)的猜测后,幼儿自己动手记录所猜,教师指导。
4、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猜想。
5、"看来呀,小朋友猜的都是不一样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3个萝卜里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呀?"引出记录表的第二部分,介绍"眼睛"的含义及记录方法,从而记录自己所见。
6、幼儿记录,教师指导,请记录好的幼儿把记录表交给前面的老师,老师把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7、请记录不同的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8、教师总结。
(这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记录"作为"做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张记录表上除了有我们认识的三个萝卜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眼睛是什么意思?问号呢?应该把猜测的记录在眼睛的这一行还是问号的这一行?"(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大胆猜想——记录所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而且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尝试、亲自探索来解决问题,做到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探讨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探索活动中与探索活动后的交流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幼儿的合作、讨论、分享能力也会由此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形式。在整个环节中本人始终准备把自己摆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位子,做到孩子在前、我在后,我推着孩子前进,而且也体现了孩子在做中学的《纲要》新理念。这个环节是重要环节,我准备在15分钟左右完成。)
第四部分:活动延伸品尝萝卜的味道。
1、教师总结。
2、请幼儿在活动结束后去品尝萝卜。
(结束部分请幼儿去品尝萝卜,让幼儿体验活动的趣味性,为今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过程简单,活动时间大概2分钟左右)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充满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学得主动、轻松、快乐,并运用多种感官解决多个问题,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玩中学、做中学、学得快乐,由此设计的活动过程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大环节。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三篇】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分享的“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三角形、正方形,圆锥形、菱形……(每组若干)。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记录纸。
3、展示板、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工具能做什么?”幼儿兴奋的发现能“吹泡泡”。教师“顺”应幼儿就此引出课题,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玩“吹泡泡”游戏,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自由探索空间感知体验“泡泡的特性”。
(一)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的多?”。(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成为幼儿合作伙伴,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二)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索结果。先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泡泡是圆形的、易破、会飞、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然后请幼儿讨论: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教师借助幼儿探索结果,用“引”的方法将活动的重点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把幼儿学习兴趣推向深入。为突破活动的重点做了铺垫。
三、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主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状是怎样的?”想象结果。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锥形等工具),边观察边想象,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请小朋友互相讨论,并将讨论的想象结果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玩”中验证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状并记录验证结果。让幼儿利用自己选择的不同吹泡泡工具,在亲历和感受尽兴探究和尽兴玩的过程中观察,“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有什么秘密?”(都是圆形)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想象结果的旁边。(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
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贴在展示板上,与幼儿互相交流、表现、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想象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吹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的?”
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请幼儿关注每个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提问:“有什么秘密?”教师在幼儿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请幼儿玩“奇妙的泡泡”游戏。
请幼儿同时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工具放在一起吹泡泡,看看会吹出怎样?(将幼儿探究兴趣推向深入。)
五、活动延伸:进行“奇妙的泡泡”科学探究活动。
(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四篇】
设计意图: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但在游戏中,我发现经常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用具,而且泡泡器为固定模型(一般都以圆形),抑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有的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性:泡泡器是圆圆的,只有圆圆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戏。
活动目标:
1、 观察感知不同的.泡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状。
2、 会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与实验结果。
3、 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泡器、肥皂水、记录表、笔、各色皮线
活动过程:
一、 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利用圆形泡泡器与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二、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1)你见过其他的泡泡器吗?
(2)出示不同形状的泡泡器,认识后猜测:它们吹出的会是什么形状的泡泡呢?
三、 介绍表格并记录,让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
四、 幼儿操作实验:
(1)它到底是什么样?用什么方法知道-----试一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并提醒幼儿记录结果。
五、 交流、讨论
六、 再次出示形状巧妙的泡泡器,引起幼儿自己尝试制作泡泡器的兴趣。
幼儿每人一根皮线,自由制作泡泡器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五篇】
一、教材分析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数字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且,数字的概念是抽象的,对于幼儿来说,数字的认识应强调多感官参与。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通过观察寻找、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及灵活运用周围环境中的数字让幼儿在玩中学,促进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与生活密切相连。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应归结为:在活动中理解数字在不同的物体的用处,同时对周围生活中数字感兴趣。
因此,本次活动的数学目标有: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要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等。
1、观察法:让孩子先自由观察自己带来的实物,再由教师带领逐一观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发现周围环境的物体上的数字与数的关系,让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2、操作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幼儿印象,让幼儿分组操作,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自己动手,寻找自己物体中的数字,并且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快乐。
3、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教学也必不可少。在本次活动中,我用了“画面配数字”等等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
三、学法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四、教学过程
1、首先,设置让幼儿自由观看,并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寻找到的数字,这样即符合了中班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又激发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把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这一部分大概4分钟。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后让幼儿通过观察、回忆,如:说说你住在几栋?几楼?门牌号等等。同时发现周围环境中的数字与具体的意思。这一部分大约5分左右。
3、动手操作,大胆创新。不仅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幼儿对周围数字的兴趣。这部分大概10分左右。
4、最后一部分让孩子回到宽松的环境中,孩子畅所欲言,把事先准备好的数字贴在楼房上、汽车上、其他地方,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部分5分左右。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六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上的这节课是科学活动《火箭升空》这是整合课程《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中的一个活动,中班科学活动《火箭升空》说课稿。
下面我先说一下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对科学的探索能力。
2尝试了解火箭升空的动力。
3初步了解反作用力。
首先,我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平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说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还不是很了解。
这也正是《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所以我就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来设计了《火箭升空》这节课。
根据目标:
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了解反作用力,难点定位于寻找反作用力。
在活动的开始,我就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太空课件,来让幼儿展开想像,最后让幼儿看火箭升空,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索发现,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这些内容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为了孩子更进一步的了解反作用,我又做了“小小”游泳和滑旱冰的.课件,因为孩子的认知都比较直观,所以我在课件上,又设计了向上向下的箭头,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力的方向了。
在前面的几个环节里,我们只是听和看,对于反作用力只是一个思维上的理解,幼儿并没有亲自去实验,去感觉反作用力的存在,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
活动,亲身体验,在获得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得以真正的理解的,如果不让幼儿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孩子是不会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的,所以我根据这一规律,也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安排了让孩子去自由探索,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孩子们都提供了汽球、弹力球、弹簧、皮球、滑板车、装水的大雪碧瓶、弓箭等等,让孩子们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中寻找反作用力。
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零碎的,所以在自由探索后,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述的方式,对幼儿获得不同东西中存在的反作用力进行讲评,让幼儿的大脑里有了一个反作用力的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孩子们了解了反作用力,他们自然就会想到火箭升空的原理,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给他们准备了皮筋,火箭图标,弓箭等等,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反作用力把自己的小火箭送上天空。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七篇】
说活动教材: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主题。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说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如下三条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尝试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点、难点:
此次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幼儿更深层的探究“泡泡特性以及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欲望。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将“尝试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说活动方法:
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体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识运用了以下三种教育方法:一“顺”,二“引”,三“助”。
“顺”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新的主题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和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助”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助”幼儿一臂之力,对幼儿进行点拔,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疑激趣。
在本环节中,为他们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工具能做什么?”,以问题引出课题“吹泡泡”游戏,激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建构新知做铺垫。
第二环节:感知探究。
在本环节中通过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教师则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开放性的问题:“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看谁发现的多?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引”的方法,启发引导幼儿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
第三环节:体验验证。
在本环节中,教师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借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三角形、等工具),边观察边记录想象结果时,对幼儿感觉疑惑的问题“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状应该是怎样的?”,利用开放式问题:“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有什么秘密?进行适时点拔,把教育活动的难点转换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同时抓住幼儿互相交流、表现、分享展示板上自主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契机,设置开放式问题“每个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有什么秘密?”,“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让幼儿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八篇】
设计意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科学活动《小小手》,时间设计为25分钟,纲要中指出儿童是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者,幼师是指导者、观察者和合作者。在整个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的主动探索为前提,让儿童先感知如:“你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小手有什么特征”,引发儿童主动的探索欲望,激发兴趣为整个过程奠定了基础。
基于以上设计意图,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以下三点:
1、探索手的基本特征,感知理解指纹。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和同伴一起学习的快乐。
此次活动的重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因为在幼儿园中,活动的主体是儿童,让儿童体验中学习,感受到活动的快乐。从而渐渐培养儿童的探索欲望,符合了儿童的情感的需要。
难点:探索手的基本特征,初步感知理解指纹。中班的儿童活泼、好动,用手通过动作来认识世界,但是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对自己的双手却并不了解,我借助于本次活动,让儿童自己知道的基本特征,以及探索双手的小秘密即指纹。
教法:幼师通过启发提问的方法、直观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的方法、观察法等对儿童进行指导。科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儿童的兴趣会很浓,幼师用这些方法,能让儿童更快更好地进入到活动中来,体现儿童学习的主体性,以幼师教学变为我要学。
学法:中班的儿童由于年龄特征,开始接受任务,所以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他们会很愿意去完成。儿童会通过观察法、发现法去尝试这个科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儿童已有经验的准备(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手的基本特征)
2、音乐的`准备
3、橡皮泥等
活动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兴趣
幼师弹奏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利用音乐,把儿童带入到一个情境中,使他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学习与环境交互作用)
(二)初步感知(让儿童先通过观察,体现了把儿童放在主体的原则)
师: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双手来看看,你认为自己的双手事故什么样子的
呢?
师:有五个手指头、有指甲还有呢?
师:有的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有一条条的线,那你们知道叫什么呢?对,它就叫做指纹。
(三)动手操作(让儿童在做中学、学中乐)
师:指纹在我们的手上,指纹宝宝说了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把指纹记录下来呢?
师:有什么好办法呢?(通过迁移经验,会说出在泥土留下痕迹的经历。)
师: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橡皮泥,你们去试试看。
(四)巡回指导
幼师边走边巡回知道,可以针对个体的不同进行交流,亲近儿童,单纯儿童的操作,主动性不强,适应了面向全体而因人施教的原则。
(五)示范讲解(让儿童获得正确的方法)
师:请你们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现在我也来试试看,在示范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方法。
(六)儿童再次操作
师:现在你们去试试吧!记录完足迹后,你用眼睛观察下有什么特点?
(七)总结
师:原来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了,有的粗有的细
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放置泥土、橡皮泥,让儿童动手操作。也可以利用家庭资源丰富儿童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