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论文【精编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有显著影响,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社交互动,如何更好地结合体育与健康理念以提升生活质量?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体育与健康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1: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半场三人制)、足球(小场地五人制)、排球(六人制)、武术、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踞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其它的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径场地的附近学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垫球练习和传、垫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课后教师小结。多用表扬法总结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比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比赛的作用和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教育事业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革创新以顺应时代的脚步。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实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保证学生有个良好的身体状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职业学校是我国一种特殊的学校,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也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状况,学生有了强壮的体魄,才能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生命力。本文主要围绕我国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展开,分析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影响

我国教育事业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各学校都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壮的体格是学生进行学习创作活动的基础。在职业院校中,独生子女的数量占有多数,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院校首先应该树立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实际活动抓起,切实的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一般都从小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家里有家人呵护,但是进入职业院校后,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们之前享受到的优越待遇将不存在,在心理会有极大的落差。而体育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接受体育知识教育,提高自己的毅力。因此,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1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如何深入到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这2个名词的内涵,其中体育教育就是指在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体育训练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客观统一,有个健全的人格、愉快的心情。心理健康一般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态良好、意志坚定、人际交往和谐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定型,道德还可以塑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年龄的学生渴望自主、好奇心强,在这阶段对他们进行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他们培� 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体育学习,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劳逸结合,学习效果才会更佳。职业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这一群体,他们受到家长极高的期望、受到同龄人的竞争,压力特别大,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体育教育深入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相合作,共同促进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实现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下面将从4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氛围

传统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多是老师单一方法传授知识,而且仅涉及到表层理论知识面,没有认真对每一个姿势动作进行教学,可能导致体育教育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当今新的社会形势之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职业学校的老师应该想办法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仅需要老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老师尊重学生。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适当地进行分组,使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各同学之间都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老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但是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我国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学生心理健康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团结小组其他同学。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对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教学,培养学生的毅力。老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受到环境、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师生两方,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配合,共同完成体育教育的目标,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创新体育教学的教育理念

由于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应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应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职业学校中的独生子女,只有有了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更好地完成一个家庭的理想。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不应该仅仅涉及到学生的体育运动,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素质的培养。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练习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比赛的设立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提前了解到社会的竞争压力等。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多种素质,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2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

在当今人们生活水平如此之高的社会形势下,人们对养生问题越来越重视,职业学校也应该对体育教育重视起来。体育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拥有强壮的体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职业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受体育教育工作的影响,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未来的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是职业学校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提高运动能力、陶冶情操以及提高毅力,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可以很好地完善他们的人格。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才能在步入社会之后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应该不断加大,教育理念应该围绕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展开。深入调查我国职业学校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从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展开,这是我国社会重视的一项课题,各职业学校都应该以身作则。总体说来,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宣传体育教育理念,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这对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金晓曾。浅议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xx(4):32-34.

[2]范松仁。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思想品德现状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xx(2):67-69.

[3]李建荣。现代独生子女体育观念和体质健康因素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4):100-102.

[4]周双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职业需求的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实验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xx.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3:

关键字:体育运动、体育教育、身心健康

引言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意识到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体能。然而当一个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面对压力、遭受挫折而出现心理障碍时很少想到通过运动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人们更不知道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预防一些心理疾病、保证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法。实际上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人们要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那么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主要包括智力正常、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完整的人格、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等等。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荡、举止大方、言行一致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尊重他人有礼貌有修养尊重别人的意见但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不轻信正确地对待自己周围各种各样不同的关�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最有效手段可锻炼人的意志增加自信心并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人身心愉快并能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感的满足。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提高智力功能 想像力和思维能力。长时间地进行脑力劳动后通过体育运动有益于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更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分析等心智能力的健康发展并可使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能开发具有促进作用。智力功能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 在运动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同时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也得到加强从而有效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的袖珍模式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在体育运动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因素如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或者意外等和主观困难如紧张、畏惧、失意、疲劳等这当中包含了来自生理、心理、体内、体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和磨炼后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勇敢顽强、勇于战胜一切的良好意志品质。从运动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往往可以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运动可发展认知能力减少认知障碍改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同时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游戏、竞技体育和体育竞赛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协调人际关系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乐趣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很舒畅而那些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然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运动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人的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体育竞赛中按照项目竞赛规则共同参与在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的同时又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共同享受获胜的喜悦忍受失败的心酸共同体会体育活动的无限乐趣和体育文化的内涵使大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使其个性日趋完善。

四 改善机体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基础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状态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健康的机体、良好的神经系统和各部分机能系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也是保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物质前提。

五 治疗心理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 名心理医生中有 80的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对大学生做跑步试验发现跑步能成功地减轻大学生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且发现适当的步行达到最大吸氧量的 35~65亦能降低焦虑状态的血压。

六 调控情感情绪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大学生作跑步试验发现跑步能成功减轻大学生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普遍体会到打打球、跑跑步、练练拳等会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

七 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改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由于体育教学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知识与技术技能需要在课外与校外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与巩固体育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术技能。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八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运动要取得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因为体育运动引起人体构造和功能方面的显著变化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系统的锻炼才能促进学生体质和心理水平的增强。如果中断锻炼则体内各器官和系统的构造及其功能会逐渐消退另外体育习惯已经形成就可 据此体育教师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为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前提二要强化监督管理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已形成运动心理定势这是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因此,体育运动对于当代大学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 宜春医专学报 , 2000,(S1)

[2] 李世芬。 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 现代大学教育 , 1999,(06)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4:

摘要:居里夫人的成功为无数人景仰,她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体育教师,要把科学的健身观念传达给学生们,教给他们学习体育要讲科学、讲技巧,要拓宽体育兴趣面,另一方面,思维活动、体力活动必须如影随形、二者合一,掌握好体育知识,为身心健康奠定坚实的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爱国主义;品德教育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对教学提出了更新、更完善的要求,体育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学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坚定,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终生的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能让学生们受到体育的益处,最� 教学多年,下面我对自己的教学心得做一总结,供同仁商榷。

一、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娱乐性

毋庸置疑,很多学生是非常喜欢体育的,教师只要抓住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带动其他的学生。同样的体育教学,一定要灵活地变换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教学场地要适度更新。只有提起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们的体育学习成效,才能挖掘出部分优秀学生的体育潜质,也惟其如此才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体育教学要重视激励教学

赞美的力量难以言喻,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深刻懂得赞美学生,激发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在体育方面不断研究和探索,把他们的创造思维充分地激发起来。要让学生们知道,老师对他们寄予厚望,每天老师都在关注着他们,希望学生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心理学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鼓舞,会产生无穷的动力,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莫名的亲切。在赞美中,喜欢体育的学生能够茁壮成长;原本讨厌体育的学生,也逐渐地对体育发生兴趣。每天在体育的教学当中,上下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学生的成绩也提高得非常快。由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美,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也能够畅所欲言。只有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教学中去,才能使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三、体育教学不怕付出辛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体育教学就是向自然界进行挑战,向自己提出挑战。体育学习讲究技巧,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引导,需要师生在一起细心地钻研。体育学习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而是大智慧,包括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对于一个合格的体育人才来说都至关重要,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而安全教育必须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四、要重视教师的表率

众所周知,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注重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导,作为一个合格的表率。要知道,如果教师的工作不到位,就难以服众,学生就得不到很好的审美,就难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要和学生真诚的沟通,由相互信任发展到和学生 只有获得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严格律己、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之前,自己先做到尽善尽美。真诚是沟通的桥梁,惟其如此,师生之间才会共同努力,提高学习成效,让体育教学春光融融。

五、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爱国情操

教师要深刻地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作用,要经常向他们灌输体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对人的一生都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在我国的历史上,多少体育�

总之,身为教师,身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知难而进,迎接挑战,要善于营造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注意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解惑答疑的教育力度,关心课程的教学环境。能够用爱心抓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体育课,认识到体育课的价值,也只有细致入微的教学,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挖掘出自己的体育潜质,为一生的健康做出铺垫。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5:

《体育与健康》课可以帮助初中学生竖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让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对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进行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来提升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地去发现、思考问题,极大大胆的去进行实践,增加学生的体验度,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

2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体验式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程度,老师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体验式教学可以合理的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感官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可以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去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发现体育的魅力,培养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竖立起良好的体育观念,让学生健康的发展。

体验式教学可以在教学中拉近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在获得丰富教学体验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但注重学生的身体发展,更加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创设,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将体育课当成是一个玩耍的课堂,老师也仅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通常利用长跑以及跳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枯燥无味的训练方式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增强对体育課程的抵触情绪。体验式教学方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老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科学的方式调度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老师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想法,为完善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积累经验,老师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运动中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学生比较热衷于体育运动,但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上缺乏足够的兴趣。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进行体育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增加对体育知识的积累量。《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在运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注意团队配合,在上篮球课时,可以先给学生看一些NBA的相关比赛视频,在观看视频中给学生讲解一些篮球的操作技巧以及运动规范,再通过实际的教学学生一些基本的篮球操作技巧,通过组织比赛,在比赛中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的规范性。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规范后,给学生讲讲怎么打好篮球,锻炼学生的合作技巧,在提高学生篮球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体验式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将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在平时给学生进行身体协调性训练的时候,学生对于身体协调性的重视程度不高,老师讲的相关知识即使记住了也很少去真正理解,训练效果也缺乏积极主动性,老师可以在平时体育教学中,找两个灵活性差异比价明显的同学,让他们同时完成一项都比较陌生的体育运动,身体协调性好的学生完成情况比较好,从而增强学生对协调性的重视程度,更加深入的掌握协调性的知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讲解到一些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时,给学生播放一些平时广场上人们应用比较多的锻炼方式,让学生积极讨论,列举出一些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健身运动,比如在雾霾天气进行锻炼,并让学生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看法,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在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4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理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在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有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6:

摘要:高中體育与健康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密不可分,其作用意义也非常巨大。我们应该重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学生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高中学习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高中教育非常重要。而学生要想保证学习的水平不断提升,就必须先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基础支撑,即学生必须要重视健康问题。近些年,很多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样的情况都与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过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学生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高中是学生学 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关系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更是促进学生身体发育的主要教学手段,体育锻炼意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而健康教学意在教会学生养成自主保健的习惯,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利用体育与健康教学,全面的促进学生身体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灵活的学习思维,达到身体与学习均衡发展的目的。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高中学校,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视度非常低,使得学生的身体状况达不到最佳状态,造成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1、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教学分配不均衡。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过去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体育项目,结合学生的锻炼和测试来评定体育成绩,只是一种应试性的教育,而如今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方面的教学,却更为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其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更加以学生发育为基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但是,在很多高中学校,对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学却没有实现平衡教学状态,即有的教师仍是偏重体育技能知识方面的教学,主张学生多运动,增强身体,而忽略了健康知识教学,导致很多学生盲目锻炼,没有顾及到物极必反的规律,使得学生健康知识匮乏,运动知识却过度丰富化。

2、教师和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认知度较低。在很多高中学校,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认知存在较低的现象,这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偏低造成的,更是由于教师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带来的教学弊端,这样的体育教学,是不能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的,更加不能为学生带来强健的体魄。有的教师过度的认为体育教学就应该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运动锻炼,只有运动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但是忽略了运动方式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造成学生对体育产生厌烦心理,排斥体育运动,对健康的理解程度也比较低,从而导致教师教学水平低下,学生运动能力降低,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双双失去兴趣。

三、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学生要想实现成绩的提升,就必须先提升健康水平,即重视体育锻炼,掌握健康知识,结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全面的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中体育论文提高学习能力。

1、均衡分配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教学。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教学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体育运动方面的技能知识,同时又可以获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发育和成长。教师可以增添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女同学喜欢的瑜伽运动,男同学喜欢的跆拳道运动,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开设不同的科目,使得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放松,既可以释放学生心理的压力,又可以让学生获得身体的锻炼;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结合学生们平时开展的体育运动,使得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正确运动,适当运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迎接学习上的各种挑战。

2、提升教师与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育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提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认知度,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技能,拓宽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面,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看待体育运动,改变过去单一的运动项目,促进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收获更多有益身心的运动技能;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健康知识的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增添健康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运动姿势,取得较好的运动效果,从而保证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提升认知度,开始重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通过教师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使得学生在身体方面获得良好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为学生日常的学习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

高中学生要想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首先做到的就是保障身体健康,即学校要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加深体育锻炼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从而养成学生热爱体育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从而全面的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从而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拥有充沛的精力来面对学习,实现学习水平的提高,获得身体和学习的双重成长,从而才能更好的迎接高考,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1] 于飞。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

[2] 孟锋。西宁市(四区)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xx.

[3] 肖尔盾。吉林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xx,10:110-114.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7: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人格和自尊,能规范人的行为,有助于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均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作用。据笔者了解,高职院校很多女生不喜欢传统体育课,但对于有氧健身操选修课程却情有独钟。目前有不少关于体育锻炼与生理机能关系的研究,也有不少探讨体育锻炼对心理素质的影响,但对于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是否有区别,探讨的较少。本文探讨两类体育课程与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关系,以期更有效地健全高职女生心理素质,培养其快乐、幸福的心态,提升其幸福感水平。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某高职院校选修有氧健身操课程的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女生为实验组,按照有氧健身操课程干预模式上课;随机选取50名女生采用传统的必修体育课程(以广播体操、球类运动为主)进行教学,作为对照组;被选取的100名被试在实验期间,不参加其他形式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研究干预模式实施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幸福感和幸福感的变化情况。

(二)研究工具及施测方法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此量表共90个项目,用于测量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心理健康研究 被试根据“最近一周来的情况”进行1~5级评定,其中1代表“无”,5代表“严重”,分数越高,症状越明显。

2.总体幸福感量,(GWB)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被试进行测试。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量表经因素分析发现由三个分量表构成,即“负性情绪体验”“正性情绪体验”及“健康状况”。要求被试评定自己近半年来的感受。总分越高,幸福感越强。

(三)施测方法

在干预模式实施前,对被试进行SCL-90和GWB的测试,作为前测数据。被试以相应干预模式完成一学期的体育课程,每周两节课,每节课50分钟,共30学时。干预模式实施后,继续运用SCL-90和GWB量表,作为后测数据。以上所有测试均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教师的协助下,由心理专业人员于20xx年3月体育课开课之前进行第一次测试,于20xx年6月份学期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再测。所有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共100份。

(四)统计方法

运用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

二、研究结果

(一)两类课程干预模式对高职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和后测数据均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前两组女生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别(其差异性没有报告),由表1可知,每组高职女生SCL-90的所有因子及总均分的前测和后测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见T1和T2),同时,两组高职女生SCL-90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的后测数据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无论采用何种锻炼模式,体育课程都能促进高职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但是相对于传统体育,有氧健身操课程干预模式对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二)两类课程干预模式对高职女生幸福感的影响

对两组数据均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前两组女生GWB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别(其差异性没有报告)。在考察两类活动对高职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差异时,采用以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身体状况以及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以课程类别为自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无论有氧健身操,还是传统体育课,对高职女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效应均显著(如T4、T5所示),但在正性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方面,有氧健身操的效应要优于传统体育课。

三、分析与讨论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高职女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与心理状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但是一次性的锻炼并不能提升幸福感,只有长期性的体育锻炼才可以提高幸福感。本实验中,有氧健身操和传统体育课对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均有促进作用,因此,体育锻炼是影响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变量。这是因为,一方面体育锻炼能促进体质和心肺功能的改善,从而帮助高职女生增强体能、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容易感受到放松、快乐、精神饱满等积极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大都需要竞技与合作,这可以提升高职女生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奋发向上,促进团队合作,培养坚强意志,调动其积极的力量,挖掘其品格优势,完善其积极人格,促进其人际关系的改善,形成积极的自尊体验,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幸福感。

(二)相对于传统体育课,有氧健身操课程对高职女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

积极的自我体验会增强自身对积极情感反应的心理倾向性,带来更加强烈的幸福感。本研究表明,有氧健身操在提高高职女生正性情感,降低负性情感方面,比传统体育课有更明显的效果,这与以往不少研究的结果类似。有氧健身操锻炼所带来的形体美、姿态美的良好变化,能增强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是传统体育课所不能替代的`。也有研究结果表明,艺术表现类干预模式能够调整和改善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和不良情绪,明显降低学生抑郁、焦虑、敏感、愤怒、紧张、忧郁、烦恼等负面情感。有氧健身操在提升高职女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方面较传统体育课更具有优势,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氧健身操注重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从而发挥学生的各种想象,心灵陶冶贯穿于教学和训练的全过程,能使训练者大脑皮层处于合理的兴奋程度,减少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境。

第二,有氧健身操能帮助高职女生充分体验动作的节奏感和柔韧感,使得她们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形体美,从而形成较高的身体自尊和自信心,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更合理的自我意识。

第三,有氧健身操比其他体育课程更强调互帮互学、主动参与和集体配合,以学生的参与、体验和训练为主,能培养高职女生的表现意识和参与意识,对于改善害羞、被动、退缩的个性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动机和主动性,提高其心理优势感和自我效能感。这些积极情绪的增加和消极情绪的减少,必定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高职女生的总体幸福感。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8: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 也是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结束阶段, 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 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 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和方法。高校中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联系紧密, 通过分析当今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的现状, 归纳总结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有着积极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的研究探索提供参考与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 大学生; 健康意识;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曾发布大学生健康调查数据, 在健康饮食与体育运动方面的现状令人担忧, 呈现出大学生健康意识淡薄的问题, 而高校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良好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高校中的体育课程是学生健康意识培养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学习掌握, 了解运动健康相关的知识, 为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1 相关概念

健康

健康是生命体存在的最理想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念是“无病即健康”, 当今人们关注一个人整体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也对健康有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健康不仅仅需有健康的体魄, 还需要在心理、社会、智力、道德、意识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

体育健康意识

通过总结分析相关文献研究可知, 健康意识是人们对人体健康的信念和观念, 即人们对健康的价值观和态度。体育健康意识是人们对体育感知觉、思维与判断的总和, 体现了人们体育运动总的认识与看法。有关专家学者将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分为3个部分, 分别是身体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意识、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目标则为促进大学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体育运动, 保持身健康发展, 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

通过网络检索、comKI数据库、图书期刊等途径查阅与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分析健康意识的相关概念。

归纳总结法

通过对大学生健康问题及健康意识的培养的相关论述进行归纳, 总结分析高校体育课在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中的所起到的积极效果。

3 大学生运动与健康现状分析

体育健康意识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对体育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度逐渐深入, 对健康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大学生走进大学之前, 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的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业致使长期以文化学 而体育健康意识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健康意识的程度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健康教育的不足, 这应引起高校体育教育者的注意和重视, 也将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方向。

运动时间方面

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时间方面的问题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运动时间不足。运动时间少成为目前高校大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宅”成为了大学生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当下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大学生对于课业成绩的关注也必然高于对运动与健康的关注程度。有研究表明, 依据卫生部建议成年人一天的运动量至少6000步的数据判断, 有%的高校大学生未达标, 反映出大学生在时间分配方面用于体育运动的比例较少。

二是余暇时间不够固定。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大学生选修学分制, 由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许多学生的课程时间较为集中或者时间差异较大, 致使高校大学生课后的余暇时间不够稳定, 无法做到持续开展体育运动。

体育技术和健康常识方面

良好的运动技术技能够有效提升个人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和运动兴趣。众所周知, 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循序渐进的、持续性的、反复性的训练巩固,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时间有限, 课程中教授的内容和练习的时间有限, 无法达到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运动技能。目前, 大学生在课程之后的练习巩固大多为了通过体育课程的考核,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某项运动技能。

体育文化氛围方面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直接影响学生对各类运动项目的参与热情, 从校内或校际组织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比赛中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不难看出这是学生们体育生活中的`重要关注点, 高校中体育文化环境营造是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方式之一。

4 体育课对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体育运动健康知识技能的传授

高校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和结束阶段, 也是作为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学校教育最后一站。高校体育课程不应仅从传统体育理论知识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还需结合当今热门的运动项目或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避免片面地追求传播知识的量, 让学生接受体育知识的内容并可以转化为体育能力, 助力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养成, 达到体育课程教育的目标。

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棒的老师, 学生进行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过程之中, 体育课程可通过教育引导的手段, 逐步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与健康意识培养的兴趣, 形成体育运动需求, 教授学生可终身受益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在充分激发大学生内在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和兴趣后, 学生可以在持续的体育健康锻炼过程中才可能逐步形成健康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针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 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体育健康意识, 养成自觉参与体育运动习惯, 增强身体的体质, 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高校体育课程一方面关注大学在读期间的体育观念培养, 也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长远作用, 多渠道丰富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提升学生体育鉴赏能力, 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观念的形成。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达到新的水品, 但人们的健康伴随社会压力、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趋显著。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健康意识形成和稳定的关键阶段, 高校体育课程以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为目标, 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重要形式,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通过体育课学习、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内容与技能方法, 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的延续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 建立健康意识观念, 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祝莹。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 23 (4) :155-156.

[2]李淑娇。对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相互关系的探讨[J].学习月刊, 20xx (16) :90.

[3]王京转。体育课对大学生健康意识养成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 20xx (11) :62-63.

[4]张波, 翟鸿君, 胡玉利。浅谈当代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师友, 20xx, 34 (1) :75-76.

[5]蒋国雄。试议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xx, 7 (2) :61-62.

[6]祝莹。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 23 (4) :155-156.

[7]姜一鹏。大学生体质自我评价与体育锻炼及健康生活习惯的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xx, 30 (2) :180-184.

[8]邢新丽。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评《21世纪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 20xx (1) :130.

[9]乔培基, 王胜超, 肖明, 等。对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xx, 28 (3) :74-78.

48 3533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