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师论文(优质5篇)
电工技师在电力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确保安全与稳定运行,如何提升技术水平与工作效率?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电工技师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电工技师论文 篇1:
关键词:电子;一体化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但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推行一体化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既能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一、什么是一体化培养模式
一体化培养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的一体化建设
学校在教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中努力寻找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的结合点,改变过去教室只能学习理论,实训室只能动手训练的格局。学校的教室突出专业氛围,且多用基础实验室做理论教室,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理解,90%的理论课都在实验室完成。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一是建好技能维修型专业实训室,除提供专业书籍、维修资料外,常用的检修方法、检修步骤与关键点的电压及波形,有的上墙,有的做成电子文稿,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完善实训室与教室的一体化功能。二是建好企业车间。让学生进车间熟悉企业文化、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管理,并且在车间内充实专业理论资料和多媒体设备等。
2.教师与师傅的一体化培训
学校在教师培训上注重一体化培训,理论课教师必须参加技能培训,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接受理论学习,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每年暑假派专业教师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二是每学期派专业教师到本地电子企业蹲点实习;三是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训室学习,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做新技术培训;四是有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时有针对性地选派带队教师;五是开展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研讨。目前,电子专业的教师既能教理论又能带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3.学生与工人的一体化培养
学校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校园环境氛围与企业氛围相对统一,如在校门口张贴着“今天的学习方式,明天的工作方式”;实训教室布置与企业生产场景相对统一,在墙上张贴着“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等标语,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让学生意识到在教室、实训室内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工人,要求他们身着工作装,在岗位上按工人的要求操作,同时感受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环境,接受企业的管理。工学结合是我校电子专业的又一个亮点:第一年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电子企业见习四个星期(上、下学期各两个星期),第二年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在企业参加教学实习,第三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为学生和工人的一体化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生作品与产品的一体化探索
我校电子专业的实训特别注重学生作品与产品的统一性。学校将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及产品的生产过程,变成学生技能培训的内容,经过技能强化培训,安排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或电子元件。如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练习焊接技能后,便帮助一些企业组装门铃、小收音机、电子镇流器等;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进入设在学校的企业车间,生产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等。学生作品与产品的合一,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其他环节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三、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通过“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我校的电子专业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我校电子专业在每年的镇江市职校技能竞赛中,捷报频传,均有上佳表现,多名学生再省市级技能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学生参加无线电调试工中级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100%。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对教师的要求高了,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校电子专业教师全部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多名教师取得技师证书,一名被评为镇江市“十佳”双师型教师,电子专业教研组也被评为丹阳市优秀教研组。多次承担了丹阳市职校电子专业教学研讨活动。
电工技师论文 篇2:
关键词:装表接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技师鉴定
中图分类号:TP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7-6440-02
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的一种,是测量从事装表接电相关工作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一种考试。参加鉴定前,要求参加鉴定的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长期的实践训练。现就怎样组织好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考前的培训进行探讨。
1装表接电工的重要性
装表接电是业扩报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标志着供用电双方关系的确立,是客户用电的开始,也是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的开始。而装表接电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切身利益。
2针对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设计
在技师考评之前电力行业培训部门会组织相应的鉴定考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区差异和培训师水平等因素使得各地区培训单位之间有很大差异,现就我单位组织的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来进行探讨。
明确培训目的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使提高参加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顺利通过技师鉴定;另一个是初步淘汰与技师水平相差甚远的人员,节省人力和财力的支出。
确定培训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只有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才可申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装表接电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在装表接电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2)取得装表接电职业高级资格证书2年以上,并具有装表接电职业的中级资格;
3)取得高级技术学校毕业证书并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以上;
4)取得相同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从事装表接电职业工作3年以上。
通过培训对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都是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及以上的专职工作者,其本身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但也可以看出总体的参加鉴定人员重实践,但理论相对薄弱。
分析可知,对于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的培训应该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培训上。
选取培训内容
技师的考评方式分为技能鉴定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是对日常工作表现和实际贡献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潜在能力,技术革新、传授技艺等方面,这是平时工作的积累,不是几天的培训可以提升的,培训中只需了解鉴定时如何应对考评员的提问即可。技能鉴定是按照技师资格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核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参加技师鉴定的人员大部分是一线工人,多年从事该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但总体理论水平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参加技师鉴定人员的困难点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核。由此决定技师鉴定前的培训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上。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准确度等级;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原则;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等。
2)供电营业规则。供电营业规则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联的内容包括: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窃电的制止与处理;窃电量的确定方法;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等等。
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有: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等等。
4)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表的型号含义;电能表基本参数的含义;电能表的基本结构和电能表的转动原理等。
5)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作用、型号规定、主要参数、误差和接线方式等。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主要技术参数、接线方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6)三相有功电能表的计量原理及接线分析。三相有功电能表的接线和三相有功电能表与互感器配合使用时的接线;三相四线电能比较错误接线分析;三相三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和退补电量计算方法等。
选定培训教材
通过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指导书也就确定了,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的考前培训使用的指导书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书涵盖了装表接电工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确定培训的组织形式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采取脱产集中培训的形式。
培训的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等。
1)讲授法。对于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因为多是基础知识,而且多而散,所以一般采用讲授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与装表接电相关知识部分提取出来,给参加考评的人员进行串讲,以理解为主。
2)讨论法。通过前面分析可以了解到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大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涉及到计算题部分,所以该部分主要是由培训师讲解解题思路,学员举一反三,采用相互讨论的方法加深印象,掌握解题方法。
3)案例法。理论考试部分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教材中的内容,所以要求整本书里技师及以下的内容全部掌握。技师鉴定考前培训主要讲解该指导书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题型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介绍。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参加鉴定的学员大部分是现场工作者,而考评时多数采用的是实训设备,所以在考前需要学员对考评实训设备进行了解。所以对于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一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培训师先讲解进行该操作的原理、步骤及方法;然后亲自示范;最后学员练习,培训师指导。
培训结束时要进行培训后考试,该部分考试占技师考评理论成绩的百分之十,考核方式采用闭卷。
确定培训周期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基本是在技师鉴定前一个月进行,周期一般为五天。其中一天时间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两天半时间讲解题库,一天时间进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最后半天进行培训结课考试。
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一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对该次培训过程中培训设施、教材、时间安排、培训师素质等方面的评估;一是二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最后考试试卷成绩的分析,评估本次培训的培训效果。
最后的技师鉴定通过率也是一个评估参考。
3总结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是一个周期性培训,开发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有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参加技师鉴定学员的理论水平,还能使其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和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组织。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5-9.
电工技师论文 篇3:
这次烟机设备维修电工技师鉴定是国家实行技师资格鉴定后昆明卷烟厂第一次组织的通用工种类技师鉴定,鉴定工作由云南省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实施。参加鉴定人员自愿申报,然后由部门推荐经昆明卷烟厂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审查推荐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审核。考生先经过集中培训,然后由云南省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根据维修电工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考生分别进行基础理论、模拟电子电路、电路故障排除、变频调速、plc编程、教案编写及授课技能、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项目的考核,全部考核项目都及格者,才能取得烟机设备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现就维修电工职业技师资格鉴定的申报条件、鉴定程序和鉴定内容摘抄如下:
鉴定对象和申报条件:
从事维修电工职业的专业人员,经过规定学时技师资格培训合格,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维修电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
2.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3.本专业大专以上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
4.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5年以上,并取得三级(高级)资格证书。
知识考试范围:
电子技术: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分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典型线路分析及参数设定;典型逻辑组合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综合性电子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基本概念。
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和参数设定;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检测电路分析;复杂设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知识及电气检测与诊断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用plc基本指令、常用功能指令,进行程序设计;用plc控制生产工艺流程的步骤及设计方法;将继电气线路改造成用plc控制的流程图、程序表。
新技术: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微机应用及接口-技术基本概念;网络通讯基本概念;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专业发展方向。
熟悉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识图、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检修工艺编制:能够制定电气系统与电气设备检修、大修工艺,了解电气设计基本方法。
电工技师论文 篇4: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教学情境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子电工专业、汽修专业以及机电等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其直接决定着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度。但是现在职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不想学习理论课、老师不愿意教的现象。学生抱怨该门学科理论性强;与以前学习知识联系紧密,而自己基础很差;没有动手操作帮助自己理解知识点。老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不愿意学习;素质低。究其这么多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不适应。所以老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采取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教师也能找到教学的快乐。根据这些情况,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对此提出如下教学方法。
一、增加教师教学自信
大部分步入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才从中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和信心,甚至对学习存在敬畏和厌烦的心理。现在他们面对的是与初中知识联系紧密、甚至有点难度的学科,有些人一开始上课就不愿听,有些人听了一会觉得听不懂,也放弃了学习。往往老师们看到这种情况既着急又无奈。即使非常简单易懂的一个知识点,有时候他们也很难理解与接受。长此以往,不仅教师会失望,就连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沮丧,进而失去学习信心与热情。其实即使是进入职校的学生,他的内心也是希望认认真真学习,并且希望自己在校的几年里能够学得一技之长。所以作为老师要充分地意识到,他们潜意识里也是想学习的,只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耐力上需要正确引导。只要老师们加强树立教好学生的信心、改进教学方式,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
二、构建良好学习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内容,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讲课而急于传播知识,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会让学生厌倦学习。因此,在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问题的探究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其感受到电工技术基础教学的乐趣。下面以“纯电容电路”为例讲解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教师演示实验:电路里接有电容器、灯泡、电源、开关,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亮;换个容量不同的电容其他不变,发现灯泡亮度发生变化。若保持电源的有效值不变,改变交流电的频率,重新做实验,发现灯泡亮度也发生了变化。根据这两个实验,各位同学认真思考一下,灯泡为什么忽亮忽暗,它和什么有关呢?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这样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实验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他们的思维,更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探究学问的氛围中。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时,首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大量具有开放性的教学问题,便于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上述问题主要是为了研究容抗与电容和交流电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电容越大、小灯泡越亮,这表明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容抗越小。频率越高,小灯泡越亮,表明频率越高,容抗越小。最后有学生推导出容抗的公式。这样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转变教学模式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而专业基础课更应该推行。由于学生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尤其老师把实践操作的推导过程或结论进行板书教学时,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便会觉得摸不着头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但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不仅乐于接受学习,还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多用多媒体和仿真软件教学,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内容更形象。例如在讲安全用电时,可以模拟短路的情况,然后把建筑物燃烧,这样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这里,让他们感到乐趣并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他们一旦对该课产生兴趣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学生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就会喜欢上该门课程,提高了学习效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的展开与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运用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习得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与联系,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成就感,还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其独立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为了引导学生能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到相关的学习情境中,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与直观化。2.确定任务确定任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一般而言,中心内容主要是选择一些与学生当前学习密切联系的真实性任务或事件,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学生也能在任务的具体解决过程中更加主动、广泛地运用原有知识,并在不断的思维拓展中充实与丰富自己。3.自主协作学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线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应当倡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为学生解决当前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4.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这两方面:(1)对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当前问题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价;(2)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四、建立激励体制,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
与纯理论课比起来,学生在实习课上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应该趁机把这种活泼的氛围带入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否则学生会在课堂上提不起劲,无纪律性,不想动手,这样也加大了上课老师的管理难度。
参考文献:
[1]王永宜.《电工技术基础》.[2]王西琳,潘学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究》
电工技师论文 篇5:
关键词:以项目为导向;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84-02
电工电子课程是高职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涉及知识面广,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基于此,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经过一轮实践,笔者对项目的设计、项目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紧密度、项目与学生毕业后工作内容结合的紧密度进行了调查。
电工电子课程的项目设计
(一)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原则
以项目为导向课程设计的原则首先是项目内容能够涵盖一定量的知识点,项目能够涵盖机电行业涉及的电学知识点。其次,项目设计要实用、合理。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能够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再次是项目考核要切实可行,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能够切实反映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二)以项目为导向课程设计的实施
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考核方法的详细化。改革的宗旨是:理论以够用为主,强调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改革,学生应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学生的成绩应能够反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
教学内容应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依据学生工作岗位定做,要将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设计为直流电路参数测量、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安全用电、半导体、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时序逻辑电路分析、电动机参数选择、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与接线、机床电气故障维修9个大项目。每个项目重在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考核方法要多样化,让考核能够反映学生所学所得。对一个高职学生而言,知识很重要,技能更重要,因此,考核成绩要包括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各占40%,同时,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很重要,应占20%。
以项目为导向的电工电子课程实践效果调研
为了使以项目为导向的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更加贴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更加接近企业对机电行业的职业技能要求,笔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调研。主要调研了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结合的紧密度、课程内容设计两个大方面。
(一)对顶岗实习生的调研结果
第一,97%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改革有必要,只有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由此可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深深感受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好处。
第二,近90%的被调查者认为电方面的知识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有一定的作用,只有10%的人认为没有用。由此可以看出,电学方面的知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从事电方面工作的学生认为电气维修、电气控制是职业技能课程中重要的、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在以后的课程中要加强。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
第四,被调查者认为电气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与知识,排在前两位的是电气故障维修、电气图纸的绘制。因此,电气图纸的识读与绘制是在课程改革中要强调的内容。调查数据如图2所示。
第五,针对课改中设计的项目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机床电气故障维修、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与接线、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电路参数测量最有价值,这也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常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第六,调查显示,65%的学生更愿意接受采用实训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授课。本课授课形式正是如此,实践证明,讲练结合,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更容易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以项目为导向的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方向
依据调研结果,我院将对电工电子课程内容、教授方法做进一步调整,以实现教学与企业工作的“零距离”。
第一,电工电子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课改的方向要把握准确,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对未来就业举足轻重。我们的课改将依据电气工程师的岗位要求,以及三年后甚至很多年后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课改的项目要选择恰当,应既涵盖一定量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又与公司实际项目结合,让学生能在真实环境下,积极探索新知识、新技能。课改项目要与时俱进,要与企业对学生的岗位需求相结合,要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课改的项目将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利用电子软件绘制电气图的能力。同时,课程项目要结合中德合作班级特点,结合博世汽车集团对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的要求进行修改,将企业的项目引入教学中。
第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师不仅要能够滔滔不绝讲理论,还要会精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技能。课堂教学也要讲练结合,讲中有练,练中带讲,突破死板的理论教学,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去,让学生在实训中,在项目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第四,课改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是高职课程发展的“瓶颈”之一。当然,课改也是提高教师能力的契机,我们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参加维修电工技师培训,已有多名教师具备技师资格,这对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是一种推动。同时,课改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课题组多次派出教师到合作企业一线去,感受企业一线的电气工程师的岗位素质和要求。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才能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拓展更大的空间。
电工电子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之一。与课程改革匹配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是我们日后不断研究和改进的方向,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调研,我们更加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参考文献:
[1]陈朝晖。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师胜任能力构建初探[J].价值工程,2010(11).
[2]严明良,文孟莉。“项目导入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
[3]莫文贞,等。电工电子实践评价的方法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
[4]王廷臣。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汤光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6]刘自华。浅谈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7]方华。论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上一篇:标准论文格式及范文最新8篇
下一篇:欢乐谷导游词【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