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父子成兑弟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多年父子成兑弟”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多年父子成兑弟

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无论在荧屏上,还是在会场里,只要王汝刚一开口说话,我就忍不住会笑出声来。

就拿这次采访来说吧,为了能让我们合作默契,我特意准备了几本我们的杂志请他过目,可以让他事先熟悉一下《名人与孩子》这一栏目的风格。

王汝刚拿到杂志就自言自语开了:

“哟,这么大篇幅呀,写我用不着的,小点就可以了。

哟,还是彩版呀,登我不用这么费心了,黑白就可以了。”

他的话音未落,我就被他引得大笑起来。遇到这样一位好玩的采访对象,我原以为自己大概会从头笑到尾了。

然而,我想错了。

因为只要一旦切入正题,王汝刚就一点儿也不好笑了。用他儿子王悦阳的话说:“爸爸在家里挺严肃的,非常注意自己作为父亲的尊严,我见到他还是有点怕的。”

我这才了解到作为父亲的王汝刚在生活中与台上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位严肃的父亲有着自己认准的为父之道:“我与儿子的关系应该说是很亲密的,自然也是很平等的。我觉得所谓的平等并不仅仅是放下父亲的架子,而是要给孩子以一种更深的理解。孩子有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圈子,大人不要过多地去干扰孩子的活动。做家长的在关键时刻应该给孩子一些诱导,但从根本上应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我觉得让孩子从小具有独立的能力是作为家长的最大的成功,我认为在这点上我做到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王汝刚自信地给自己打了80分。

王悦阳生下来时足有八斤重,虎头虎脑棒小子一个自然人见人爱。可王汝刚来不及多看几眼多亲几下就匆匆忙忙地随团到外地演出去了,一走就是一个月。如今讲起此事还很是内疚,总觉得让妻子受累了,让儿子受委屈了,总想着要对这母子俩有所弥补,这大概就是王汝刚立志要当个好父亲的最原始的动因。

内疚、心疼只是做父亲的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然而管教起孩子来,王汝刚则有板有眼一点也不含糊。人家的父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往往是背唐诗,而王汝刚对儿子的启蒙教育居然是背郑板桥的那首著名的《训子诗》。还在王悦阳牙牙学语时,就能流利地把这首诗背给客人听了:“吃自己的饭,干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以想见小小男子汉当年昂首背诵时情景,真是挺有气魄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首诗打的底子,王悦阳从小到大,十几年来从来没有被父亲头上的光环弄晕过。王汝刚最欣赏儿子的也是这一点:“这孩子身上没有一点儿的优越感,心态蛮平的。”正因为王悦阳的这种平常心,同学们与他相处久了早就忘记他的父亲是沪上妇孺皆知的笑星王汝刚了,新转学来的同学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王汝刚的儿子就在自己的班上。

王悦阳就读的是一所普通学校,按理说王汝刚稍稍费点心思完全能让孩子换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谁知有一天,儿子真的向父亲提出要求了,于是,父子俩就有了如下这段对话:

父亲: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要知道如果我帮你进了一所好学校,人家背后会怎么讲?

儿子:这倒是的。

父亲:你再想想,你们班上有些同学也是通过关系进来的,你们同学之间不也是有议论的吗?我们轻轻松松生活不好吗?何必找点事情被人家背后议论呢?

儿子被完全说服了。这个频道就此关掉。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此话用在王汝刚父子身上只对了一半,王悦阳在秉赋上实在不像父亲,好安静,喜绘画,从小就是一个出了名的乖乖孩子。

王汝刚有点得意的是,“我给儿子在中国传统教育方面打下的基础比较好,使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相当浓厚,尤其是唐诗、宋词。”

王汝刚有点担忧的是,“正因为对传统文化太偏爱了,也就给这个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对如今的电脑、上网之类的事兴趣不大,对此我也蛮着急的。”

得意也好,担忧也罢,似乎都是父亲的一厢情愿。王悦阳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本本分分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一日,老师告诉王汝刚一个喜讯:你儿子的一幅图画送去全国参赛居然得了个银奖。做父亲听罢自然高兴,但也有些纳闷:怎么回家没听儿子讲起呢?这小子也真沉得住气呀。

回到家里问儿子,儿子对着父亲很有内容地笑笑。笑过之后儿子转身去干自己的事了,而父亲则开始琢磨起儿子笑容中的内容来了,琢磨来琢磨去居然检讨起了自己:以往儿子如果在学校里考试考得很好,回来后就会兴奋地讲给我们听。如果考得不好就不太愿意讲。久而久之做大人的摸透孩子的规律了,就笑话他:你怎么老是报喜不报忧呀!这下可好,儿子变得喜忧都不报了,看来还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有点问题呀。

其实这样的情景在王汝刚家里还是偶尔有之的,平日里这父子俩基本上是无话不谈的。有趣的是,在如今这个变化异常迅速的年代,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居然谈的常常是古典文学,这完完全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父子俩都喜欢苏轼的词,喜欢他的豪放,更喜欢他的洒脱。父子俩品词交流的方式也很奇特,往往是一边儿子画词意图,一边父亲在指点,一幅画成,父与子在一起再作切磋探讨,其间的乐趣,唯有他俩才能体会得到。

平日里,儿子的阅读面要比父亲广,如在报章杂志上看到对父亲有用的信息,就会做下记号推荐给父亲看,“这倒真的蛮好的,对我帮助蛮大的。”王汝刚对我说这话时脸上又恢复了我所熟悉的笑嘻嘻的表情。

作为回报,王汝刚也常常想要为儿子作点贡献,只要进了新华书店,只要看到对儿子有用的好书,总会乐滋滋地给儿子搬回来。

采访中,王汝刚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对我蛮好的。”

父亲演出回来,儿子会送上热茶一杯。看见天色要变,儿子就会惦记:“怎么爸爸还不回来。”父子俩上街常常是挤公共汽车,王汝刚这张脸哪个不认识,问好的,指指点点的,车厢里刹那间就热闹得开锅了,这些他俩也习以为常了。偶尔有人会不知轻重开些过分的玩笑,此时儿子就站出来“保护”父亲,提醒对方懂得自爱。

最近一段时间王汝刚在上海电视台开出了一档新节目《红茶坊》,儿子每集都仔仔细细地从头看到尾,然后从剧本的构思到剧中青年人的心态把握,一五一十地给父亲提点中肯的意见,很多意见还真的都在点子上,为此王汝刚不禁有点欣欣然:“儿子派上用场了!”

我问王悦阳:对今后的人生之路有什么设想呀?

王悦阳冷静地回答:目前没想这么多,我还在念初中嘛,当然是读书重要。

我又问王悦阳:你会子承父业吗,就像侯宝林父子那样?

王悦阳干脆地回答:不会。我觉得没有必要重复别人,即使这个人是我的父亲。

我再问王悦阳:在班上,你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孩子呢,还是一个好好先生?

王悦阳停顿了一秒钟,随后说:两者兼而有之吧。

我让父子俩各讲一件属于两人之间发生的趣事。

儿子提供给我的故事是:

四年级时,我们父子俩曾有过一次合作,在一部电视剧里一起当主持。我是第一次干这类事,很紧张,自然也出了不少洋相。父亲在边上直给我打气,鼓励我,帮助我。我觉得父亲最大的优点就是很能观察人,也很能理解人。总而言之,这次合作很愉快。

父亲提供给我的故事是:

儿子太喜欢画图了,入迷到无法自控。遇到要大考了还不自觉,于是我发脾气了,把他屋子里的纸、笔、颜料还有我给他买的各种画册统统没收掉。考试结束了,儿子问我:现在我可以画了吗?我点头应允。儿子那个高兴劲儿,拿回了他那批宝贝就钻到屋里不出来了。他妈妈好不容易把他请出来吃饭,他草草对付几口又钻到屋子里去了。晚上我进去一看,吓了一跳,儿子屋里堆满了画好的图画,我数了数,一天居然画了整整七张,被我憋了几天,这下子总算让他过足画瘾了。

最近,王汝刚被儿子的体育老师召到学校去了一次,老师知道这个忙得一塌糊涂的父亲抽空来一次不容易,所以谈话一开始就直奔主题:你儿子的体育成绩不行,必须在家长的督促下补课。王汝刚自然连连点头,老师体谅地递给他一张纸,我看你也不用为此事多动脑筋了,具体做法我都写在上面了。王汝刚接过一看,俨然是一张处方:每天跑步若干;举哑铃若干,俯卧撑若干……王汝刚恭恭敬敬地把这张特殊的药方带回家,从此以后,这个父亲每天从舞台上下来回到家里又多了一个余兴节目,督促儿子一丝不苟地照着处方做运动。

48 1344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