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论大战略心得体会范文汇聚汇总4篇
论大战略心得体会【第一篇】
周末闲无事,边喝茶边阅读富勒的《战争指导》,试图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之所以衰落美俄之所以兴起的原因。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战略得失,结合《战争指导》的观点,做一次点评,与网友分享。
1、德国——四面树敌。
德国战败的原因,其实早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注定。“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政治遗嘱”认为,德国处于强国包围中,只能有一个敌人。一旦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那么失败就不可避免。看看奠定德意志统一的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德国(普鲁士)都是通过外交手段避免第三国介入,从而赢得战争胜利。而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与众多强国为敌——德国也许可以单独击败任何一个敌人,但绝对不能击败这些强国的联盟。因此,德国只有机会赢得“两国战争”而无法赢得“联盟战争”。当年拿破仑法国的悲剧,在希特勒德国重演,不过英国换成了美国。
此外,德国对俄国的战争,本该是“解放战争”即尽量鼓动反苏维埃力量瓦解莫斯科政权,而德国却将其变成一场“殖民战争”。德国的屠杀政策所带来的仇恨,压倒了俄国的极权政策所带来的恐惧,俄罗斯民众即使对苏维埃政权不满,也不能容忍德国党卫队的杀戮,另一场类似于18xx年的卫国战争正式开始。德国与俄国之战的战争,不再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战争,而是军队与民族之间的战争。
2、日本——国运相赌。
日本战败的原因,在日俄战争时期就已经注定。日本经济脆弱、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使其难以支撑一场持久消耗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胜利,不是因为日本军事力量强大,而是因为俄国精锐力量被俄国工人起义牵制在国内,再加上英法美希望俄国在远东战败可以专心在欧洲制衡德国。日本的军事力量固然强大,但是单独与任何军事强国作战都难以预料,更何况日本试图改变英美主导的东亚秩序,必然导致第三国干涉。日本面临着俄国、美国这样强大的邻居(当时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这时日本的任何军事扩张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是在俄国、美国默许下才有可能。日本入侵中国,如果没有这种默许甚至美国对日本的军事援助,也许全面战争都会难以爆发。俄国记住了1905年的耻辱,美国对东亚从不忽视,这就意味着日本即使能够击败中国,也只能成为俄国、美国的牺牲品,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日本对中国平民的野蛮屠杀政策,造成了两大后果,一个是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全面反抗,将这场中日战争变成民族战争;另一个是日本成为野蛮的象征,逐渐通过大众传媒引起整个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舆论对日本的反感,这也就为美国参战准备了群众基础。
3、法国——坐以待毙。
法国从19xx年普法战争起,单打独斗就不再是德国的对手,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会拉上俄国、英国联合对付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试图联合英国或者俄国,却因为英国态度暧昧、俄国被德国收买(通过瓜分波兰)而告吹,于是法国只能联合比利时、波兰等国制衡德国。法国修筑马其诺防线没过错,毕竟法国军队擅长防御而不擅长进攻,错误的是没有在德国力量不足时及时干预。19xx年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威胁最大的当然是法国,那么法国就应该不惜代价阻止德国重新武装。无论是19xx年德军进入莱茵兰地区还是1938年德国侵入苏台德区,法国都应该及时扑灭德国扩张的烈火,毕竟此时的德国军队尚处于幼稚时期。
等到德国重建了莱茵河防线,吞并了奥地利、捷克,还与苏维埃俄国结成瓜分联盟,法国已经不能阻止德国战车的行动。1939年德国偷袭波兰,法国就应该要么“坐视不救”放弃对波兰的义务从而避免引火上身,要么干脆联合比利时出兵德国西部破坏德国鲁尔区重工业。要知道,法国海军仅次于英国、美国,那么对德国海岸线予以全面封锁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我们看到的却是法国一方面对德国宣战另一方面却躲在马其诺防线后面坐视盟友逐一被德国清除,直到德国发动西线攻势。如果说波兰战败是国小力弱,那么法国战败则是自掘坟墓。从来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从来没有单纯防御可以赢得胜利,法国坐以待毙最终导致了战败投降。
4、英国——忘战必危。
英国长期奉行“光荣孤立”政策,除非欧洲大陆有强国足以威胁英国安全。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明显感受到来自欧洲大陆军事强国的压力,于是放弃“孤立”与其他国家结盟,这也就使英国赢得了维也纳和平与凡尔赛和平。希特勒的扩军备战,直接感受到威胁的当然是与德国存在共同边界的法国,英国自以为英吉利海峡可以使其置身事外,却忽视了轰炸机、潜水艇的巨大威力。英国要么就应该不与德国为敌(例如取消对波兰的`安全保证从而避免卷入对德战争),要么就应该先下手为强一开始即利用强大的海军严密封锁德国海岸线阻止其进入波罗的海、北海。法国既然不能单独对抗德国,那么英国此时就应该及时与法国结盟,组成联军将德国封锁在1939年版图内。没有瑞典铁矿与挪威石油,德国的战争机器能支持多久都是问题。
西线战争爆发后,英国一直对于联合作战不甚积极,这就导致被德国各个击破,英国远征军只要撤回本土。英国有强大的海军,德国有强大的陆空军,于是德国只能通过空中打击破坏英国经济与士气,德国装甲集群在英吉利海峡望洋兴叹。此时,英国本该充分利用其海上优势封锁德国及其盟国海岸线,并尽量支持欧洲各国反希特勒力量,再打一场“拿破仑战争”。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坐等美国援助而不思进取。英国空军足以保障本土安全,那么英国海军就应该不断开辟新战场破坏德国统治的稳定性。
后来德国装甲集群进入北非,英国竟然不顾自身陆军力量较弱,与德国进行沙漠决战,浪费了明显处于优势地位的海军力量。英国是一个传统海军强国,它应该随时想到如何利用强大的海军赢得红利——英国海军封锁地中海,切断德国非洲装甲军团后勤补给,那么隆美尔的装甲集群就是一堆废铁。一旦肃清了北非德国军队,完全控制地中海,那么英国就可以在南欧、北欧不断发起两栖攻击向抵抗力量运送武器、军事顾问和金钱,从而将德国控制区破坏成百孔千疮,就像皮特首相对拿破仑做的那样。
5、俄国——剩者为王。
俄国从彼得一世一来就是欧洲军事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甚至被称为“蒸汽压路机”——行动迟缓但是威力巨大。斯大林的欧洲战略是“能捞多少捞多少”,于是俄国一方面与德国结盟瓜分波兰与波罗的海地区,另一方面借口建立东方战线蚕食东欧领土。德国将注意力转向北欧、西欧,也就为俄国扩张创造了条件。当然,德国在西线战事尚未结束时突然将兵力转向东线,也让俄国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德国进攻俄国之前,先是出兵巴尔干,这应该足以引起莫斯科的警惕,却被斯大林忽视。等到德国偷袭俄国,俄国军队一溃千里,苏维埃政权面临着生死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德国没有采取“攻心战术”鼓动对苏维埃不满的军民组成“自由联盟”摧毁俄国政权根基,而是不加区别地奴役俄国军民,这就导致他们的拼死反抗,从而挽救了斯大林政权。俄国依靠庞大的人力物力与军民损失,逐渐遏制住德国的进攻并展开反攻,苏维埃制度也就从俄国传播到东欧,在俄国刺刀下建立起俄国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至于东亚地区,俄国继承了沙皇的扩张战略,斯大林利用军事力量控制了中国东北、外蒙古和朝鲜半岛北部。
6、美国——坐收渔利。
美国一直都是精明的商人,意识形态、传统友谊向来让位于实际利益,拿破仑战争时期如此,两次世界大战也是如此。日本全面侵华,就引起美国的军事警惕,罗斯福政府开始扩军备战。等到法国战败投降,美国就开始间接介入战争,这就是对中国、英国的有限军事援助。等到美国《租借法案》通过以及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法章程》,美国已经明确无误表示自己是法西斯国家的敌人,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站在德国、日本的对立面。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仅仅是迫使美国提前参战,从此美国扮演了拿破仑战争中英国的角色,成为这场战争的领导者与军用物资支援者。这既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政治声望,也为美国带来丰硕的物质回报。
不过,美国似乎不懂得自己的优势在于独步全球的战略空军与远洋海军,从而与日本进行艰难的海岛争夺、与德国进行效果不佳的城市轰炸。美国如果在中途岛海战后仅仅夺取作为战略支撑点的重要岛屿,然后“一路向西”逼近日本本土,严密封锁日本海岸线并破坏其陆上交通线,那么本土资源匮乏的日本也许支撑不到19xx年。一旦日本战败投降,那么美国就可以通过破坏德国西部交通线的方式瓦解德国的抵抗力量,迫使德国选择要么西线停战要么无条件投降。离开后勤支援的装甲部队,仅仅是航空兵的杀伤目标。这样,也许真如杜鲁门所言,德国躺在太平间,俄国躺在手术台。
7、中国——不胜而胜。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战败国,直到搭顺风车的两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国民的政府没有意识到现代战争不仅需要“军事总动员”组建正规军与日军作战,更需要“国民总动员”向内地疏散工厂企业与居民,这就有了南京大屠杀的惨剧。政府军每一次坚守防线,日军正面进攻不凑效就会侧翼迂回,政府军却从不醒悟,从而一败再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不是因为两军势均力敌,而是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共两党不是精诚团结进行局部反攻,而是产生晋南事变、皖南事变等严重内讧。甚至到了19xx年,全球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时,中国战场却发生豫湘桂战役严重溃败,可想而知国民的政府军事力量的脆弱。再看看解放区局部反攻以及19xx年解放区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显然延安当局存在“隐藏实力”的倾向,这就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他国家忙于医治战争创伤,中国却在为了“政权归谁所有”流血漂橹。
本来,国民的政府在战争初期应该以掩护沿海地区工厂企业与居民内迁为主要任务,尽量迟滞日本军队进攻步伐,并消灭力量薄弱的日本军队;本来,国民的政府在战争相持阶段应该以破坏日本交通线并消灭驻屯军为主要任务,尽量破坏日本占领区稳定性,并向敌占区抵抗力量输送军事顾问、武器;本来,国民的政府应该不断将二线部队补充到经受战火考验的一线部队中,从而锻造出精锐兵团。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消极防御和被动挨打,再加上寄希望于国际援助,不仅导致中国付出巨大的损失代价,而且延安当局力量迅速壮大,国民的政府最终被颠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该是一场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错误的战争,反而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有时我早想,如果希特勒占领捷克后如他向英法保证的一样就此打住,是否可以避免人类的这次劫难?如果是那样,希特勒因为执政期间让德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恢复了传统边界而成为民族英雄。本来,希特勒可以是英雄,却阴差阳错变成了恶魔。
论大战略心得体会【第二篇】
段落一:引入大战论的背景和意义(约200字)。
大战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理论斗争,它是在严峻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中国的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全党把全心全意的精力放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总动员和全国形势的总动员上的指示,形成了大战论。大战论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段落二:大战论的核心观点和内涵(约300字)。
大战论的核心观点就是坚持“党国一体,党无自己的私利,国无自己的私利”和“全党为抗战,全党为动员”的原则。大战论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而奋斗,毫无个人私利可图。同时,它提出了党的各级组织要全力动员全党和全国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革命朝野力量,形成抗战的统一战线。大战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全党为抗战,使全党成为抗战的主力军;二是坚持全党为动员,全党参与到动员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的任务中,形成了全局性的动员。
段落三:大战论的实践意义和总结经验(约300字)。
大战论的实践意义非常重大。它在全党范围内展开的动员、组织、动员群众的实践活动,形成了全国的抗战势力,壮大了党,调动了全国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它通过全党动员各个行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抗战,实现了全力以赴支援抗战的目标,推动了敌后抗战事业飞速发展。同时,大战论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段落四:大战论对当前时代的启示和借鉴(约300字)。
大战论对我们当下的时代有着深刻的启示。首先,我们要坚持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毫无个人私利可图。其次,我们要形成一个团结的统一战线,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最后,我们要深刻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提炼出有效的原则、方法和措施,赋予我国的事业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段落五:总结思考(约200字)。
大战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它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人民奋力前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大战论的核心观点和内涵,实践意义和总结经验,对我们的当前工作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大战论的精神实质,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和中央精神,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大战略心得体会【第三篇】
赤壁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影响深远,不仅在战略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同时也在军事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研究这场战役,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赤壁大战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诸葛亮独具匠心的火攻战术。在火攻之前,敌军曹操率领的百万大军正准备渡江进攻。然而,诸葛亮走剩水攻的路子,利用江风将船翻倒并引起火灾。火海之中,曹军倒了很多部,给诸葛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个计谋不但出乎曹军的意料,而且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军事天赋。从这个战术中,我明白了在战争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才能打出花样。
其次,是赤壁之战中吴国和蜀国两军的紧密合作。在面对曹操强大的军队时,吴蜀联军携手同心,进行了有效的分工合作。孙权全力防守,诸葛亮聚焦火攻,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这场战斗的伟业。这凸显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与同事、朋友合作,互相扶持,相互支持,形成强有力的整体。
第三点,我还注意到每一位参战将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在赤壁薄雾弥漫的战场上,士兵们发扬着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战胜困难。正是由于他们的顽强拼搏,才使得赤壁之战变得更加激烈和紧张。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勇于面对,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第四点,这场战役中的战争伦理观让我深感震撼。赤壁大战中,吴国和蜀国的联军以正义之师的形象出发,打击侵略者。他们尊重人道主义、规则和法律,不对无辜平民和俘虏进行损害。这种精神让我想起当前的和平演变。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纷争,反对战争和暴力,维护公正和正义。
最后,赤壁大战还提醒我们要重视战争前的准备和情报工作。赤壁之战前,诸葛亮了解了敌人的筹备计划,发挥了间谍的作用。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对手,筹划周详的作战计划,并保持高度警惕,我们才能在战场上保持优势。这也启示了我们要重视信息收集和分析,做好事前的系统准备。
总之,通过研究赤壁大战,我深切体会到了军事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勇气、伦理和预防的原则。赤壁之战不仅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我们现代人有着宝贵的启示。
论大战略心得体会【第四篇】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为了响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观看了《百团大战》这部电影。
该片主要讲述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枣宜会战中,中将张自忠以身殉国。中国陕北延安,在日军轰炸机频繁轰炸下,中共领导人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的故事。他们决定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国和投降的论调,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国的日军打下当头一棒。那就是在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的百团大战。电影中,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百团大战是抗战三年来的一件大事,以其参战的兵力之多、时间之长、战果之辉煌而威震中外。它粉碎了敌人围困八路军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打击了国民党内的投降气焰,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必胜信念,锻炼了人民军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对坚持抗战、遏制妥协投降的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给敌伪以很大打击,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百团大战虽然不是整个战略的反攻,但给敌人西犯的战略计划以很大打击。敌人要应付我军在华北的出击,同时交通运输全被破坏,难以抽调兵力到华中来,敌寇渡河的妄想更成为一场春梦。其所起的牵制作用,对我军整个战略的配合,有极大的意义,是华北军民对全国同胞的实际贡献与直接援助。
作为80,90后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但都从祖辈口中听到过那个年代感人至深的故事,不论将领、战士、民众、男或女,只要是为抗战胜利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的人们,我们都应该肃然起敬,今日中国的安定繁荣是无数革命者的付出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也要学习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品质,提升自己,做有情有义、与时俱进、开创未来的新一代。
上一篇:婚礼祝福语完整版范例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