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最新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最新8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第一篇】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内容,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要应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在以数学书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时,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孩子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在教学近似数的内容时,对于不同情况下数字是估大还是估小的问题,孩子们很难判断清楚。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教学数学的时候,过分以书本为本,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人为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割裂开来造成的。其实,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数学测验得到高分。可是由于教师以及学生评价方式的过分单一,最终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以两道练习题为例。

这道题和之前学生做的题是又不同的。之前的练习题,都会出具明确的数字,学生一般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估算。可是这道题,只告诉学生有“八百多名”,究竟这个“八百多名”是比较接近800,还是比较接近900,学生无法判断。其实,对于这道题,不管这个“八百多名”是比较800,还是比较接近900,都应该用900去算。因为座位只能多,不能少。因此,列式应为900+900+900=2700(个)2700<3000答:能坐下。但是很多孩子列式为800+800+800=2400(个)2400<3000。答:能坐下。数学教师用书上也是用这样的列式。虽然对于这道题来说,列式的不同不会影响最终的判断,但是思维的过程是没有从生活实际来考虑的。所以个人认为数学学习时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的,应该以第一种列式为准。

由于有第5题要用进一的方法取近似数计算,所以这道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这样列式:800+1000=1800(个)1500<1800。答:不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坐到椅子,椅子是不能用进一法计算的,要用去尾法。因此列式为700+900=1600(个)1500<1600。答:不够。虽然对于这道题来说,第一种列式的方法也不会影响对结果的判断,可是思维过程有问题的话,在面对其他数目的数学问题时,就极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一定要利用多种形式,如写数学日记、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甚至是用演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学问题解决一定要基于生活实际,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学习。

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第二篇】

近似数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近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近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近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第三篇】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和改写亿以内的数及求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我感觉到:

1.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首先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个含有两级的大数,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来,一生板演。根据学生举得例子要求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将不是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你能举例含有三级的大数吗?”老师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大家争先举例,板书呈现出来。

总之,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留有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第四篇】

本案例是一堂新教材新教法的课例。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的讲解式、问答式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学习与探讨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对问题的争论与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在课的开始,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近似数的概念、近似程度(尤其是科学记数法和带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解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待后解决。

(1)为什么使用近似数的原因、使用近似数的意义没有在课例中讲述不太清楚。

(2)学生对形如万、×104的近似程度的理解及有效数字的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课中一些好的做法仍值得借鉴。如何更好地贯彻新的课改精神,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是今后教学的首要问题。

(4)如何在小组讨论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起来,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不是一个旁观、旁听者,也是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5)通过选做题的形式,将所学知识引伸到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提倡。

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第五篇】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第六篇】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实在的体现《新课标》,实施“智慧课堂”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苏教版第九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不仅关注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情感和体验。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第七篇】

教材中有关近似数的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小例题。乍一看上去,内容也比较简单,很好理解。教学过程也很快,分析一下近似数的不唯一性,理解近似数的好处,就完成。学生做题却出现很多麻烦,找1198的'近似数,出现1200/1100/1190/1000//1150等。小近似数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判断力,要判断离哪个数近,所以教学过程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判断。

近似数教学反思四年级【第八篇】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教的过于简单,高估了孩子的学习水平;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天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近于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48 1637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