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青少年心理咨询【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青少年心理咨询【第一篇】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01-03

抑郁症作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情感性精神疾病,据相关研究报道,抑郁症引发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盒灾琢觯并且存在自杀的风险,给当事人带来了严重的身心问题。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心理断乳期”,生理和心理成长变化较快,加之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恋爱问题等影响,很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率上升,青少年被称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随着后现代时代的来临应运而生,至今已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公众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领域[1],得到了相关机构、系统和社会的积极肯定。笔者通过深入研究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取向的咨询哲学和理念,将此聚焦于未来的“最好的实务”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中,期待该治疗取向能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提升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陪伴他们度过人生的敏感期。

一、基本情况

1.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1)产生背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产生,深受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响[2]。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存在于其语言、意义、文化中,是创造而非发掘出来的。作为后现代代表的构建主义强调个人是通过语言系统来构建个人的真实,个人的知识会驱使对自我的经历去构造、创造、赋予意义,因此,焦点解决治疗取向重视个人正向能力的学习,扬弃病理模式的分析,这点与传统心理治疗取向非常不同。另外,SFBT不以问题解决为焦点,不将所谓的“真理”强加于当事人,而是通过当事人的叙事,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除此之外,SFBT还深受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和心智研究社系统观的影响,认为个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未曾注意,而深陷于当前问题的困扰,因此要充分发挥个人已有的资源。同时,SFBT聚焦于问题未发生的状况,扩大系统正向发展的趋势,其理念非常接近于心智研究社。在上述思潮的影响下,1978年,de Shazer和Berg的团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瓦基之短期家族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BFTC),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机构,从而正式创立了SFBT这个新兴学派。(2)基本理念。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重视当事人的成功经验、力量、资源和有用之处,是以“构建解决之道”为焦点,以“现在或未来的发生”为导向,这与传统的以问题为焦点的治疗取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心理治疗将咨询师视为专家,治疗过程在寻找当事人的病症,追溯问题形成的成因,而SFBT将当事人视为个案的专家,治疗过程在寻找当事人的目标,发现例外,一小步的改变及进展等。因此,SFBT取向更具有现实积极意义,其理念可由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3]:个案是自身问题的专家;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正向的意义出发,让个案有勇气跳出自责、负性的谈话与想法,转向积极的面谈;骨牌效应。看重小改变的价值,促进小改变的发生与持续;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

2.抑郁症。(1)抑郁症的概念。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疾病或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缺乏为主要特征的抑郁发作。(2)抑郁情结的产生。据临床研究发现,每个婴儿都是“乐天派”,期待爱与被爱。婴儿本身存在一个高效而非常基础的价值衡量过程,如喜欢和讨厌,有利或不利。而当自我发展时,个体需要重要人物的无条件积极尊重。当孩子在每一年龄段的需求被寄予过高期望时,结果会让重要的人感到失望,因此,价值观中,孩子变得保守、不定、不安,经常消极地生活在防御和焦虑中,失去了和自己有机体衡量过程的联系。(3)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临床研究统计,女性抑郁症比例是男性的2倍,而情绪低落、兴趣或愉缺失为抑郁症最突出、最典型的症状,且至少持续2周。青少年因抑郁而自杀的比例在过去30年中上升了三倍。目前,该病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手段主要依靠认知行为和家庭治疗取向。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可行性

1.理论支持。(1)哲学。21世纪,SFBT归属于社会建构论的一支,展现了心理治疗领域重要的范式转移,为咨询实务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多元化观点,对于心理治疗领域的发展影响甚大[4]。社会建构论看重当事人主观的现实,不会质疑其是否正确与合于逻辑,也没有所谓的正确与唯一,没有哪一个人理解的知识会比另一个人的优秀。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期,也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容易受到家庭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超过了其心理承受,极容易产生自我评价低、情绪低落等抑郁倾向,而建构论的不质疑开启了一个很好的治疗基础,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2)心理学。从系统平衡论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聚焦于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系统中有“黑”(问题发生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整个系统处于平衡。SFBT改变的是系统中白的部分,当白的扩展,黑的就会相对减少,白的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从认知行为论来看,焦点解决扩大了当事人的知觉范围,让当事人看到自己的目标与优势力量,再看问题,对问题和目标也可能会随之改变,并自主地从行动上投入改变。焦点解决的“知觉”扩大和一小步让当事人觉得咨询过程不那么痛苦,咨询效果也在短期可见,这对于抑郁中的青少年而言非常重要。

2.咨询技术支持,强调发展性、复原力、去病理化、尊重好奇以及实用主义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人们是健康的、有能力的,面对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时,是能够建构自己的解决之道以提升生活[5]。基于如此独特的人性观,SFBT的咨询技术能引导当事人保持正向叙述,同时暗含了对当事人能力优势与自设目标的肯定,有助于提升当事人自我求助的意愿,也有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1)成果询问。在SFBT咨询正向开场阶段,咨询师通常会用“How can I be helpful?”的成果询问,引导当事人叙事、谈目标,朝着未来和解决问题的导向进行晤谈。“在晤谈后你的生活有了什么改变,才会让你觉得来这里晤谈是一个好主意?”类似的成果询问可以让青少年迅速从情绪低落的抑郁态抽离,知觉的改变让青少年开始思考,是否生活需要改变?我可以改变吗?怎么改变?正向而深度的思考可能通向行为的变化。(2)一般化。一般化的咨询技巧可以让当事人产生咨询的舒适感,进而巩固了咨询关系。从表面看,青春期的少年都希望给自己标榜“我很特别”,但是当意识到自己可能有问题,与同伴的心理或生活状态不一致时,还是希望能被正常化对待,所以一般化可以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然的放下抵抗,敞开心怀投入晤谈。(3)评量询问。评量询问以0―10分为量尺,请当事人结合自身的情况和经验进行评分。评量询问让当事人意识到当前的问题情境与解决之道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6],而是连续而可变的,或许要达到10分的理想正向目标不易,但是迈进1分是很有希望的,而在抑郁症青少年中,一小步可以带来大变化。另外,评量询问也特别适合青少年或不愿自我描述的当事人,可以让咨询师很好地评估当事人的现状。(4)奇迹询问。奇迹询问像是一根拥有魔法的仙女棒,能够将当事人从当前的情境戏剧化的跳转到开始聚焦思考解决之道,同时帮助当事人形成愿景与具体可行的目标。对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而言,低自我认同、“废人感”、夸大自己的缺点是常常弥漫在他内心的不当认知,奇迹询问的出现,让青少年突然产生“我可以,我能够”的心理思索,并且还能在咨询师的带领下,开始用行动达成目标,获得越来越多的正向力量。(5)例外询问。例外询问引导当事人聚焦于问题不发生或问题不严重的时刻,讨论这些时刻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复制过去的成功解决方法用于现在。例外询问让当事人从关注问题的严重性,转而思考问题如何解决及具体策略,而“多次例外”的发生,或许能将当事人带到理想的目标。抑郁是不能攻击对象而转向对自我的攻击,抑郁症患者常会感到自无力责、注意力不集中、能力下降,而例外询问能让当事人停止对自我的指责和攻击,思考曾经的成功经验,肯定自我价值和能力,重新建构新的正面目标。(6)因应询问。因应询问通过与当事人晤谈一些小而具体的行为与动力是从何而来,在同理当事人感受同时,激发当事人看到自己已发挥的力量。“情绪不好这么久了,还能正常学习生活,你是怎么做到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而言,适当的因应询问可以让他们从抑郁的状态中脱离,进而肯定自己承受困难的能力,减少无能和挫败感。(7)赞美。不脱离现实、让当事人可以接受的赞美可以产生振奋性的正面力量,最有效的赞美是透过咨询师和当事人的问答,自然地吐露当事人的优势和能力。青少年正处于敏感期,既希望能够认同,又害怕得到敷衍的鼓励。因而能够寄予恰当的赞美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同时,对抑郁症患者而言,更是需要鼓励和出自真心的认可。

3.相较于其他咨询取向,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优势。(1)不谈抑郁而远离抑郁。传统咨询中,咨询师聚焦于问题的发生,追溯童年经历,分析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从而展开病理性诊断。如同剥开洋葱表皮,每一层都是一场泪水,对抑郁症患者而言更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本就处于负性情绪与认知的不断累积中,传统咨询的过程等于是启动了青少年负向思考的闸门,本就脆弱的心理怎堪承受如此。而焦点解决因其正向而短期,巧妙地回避了负向思维,让当事人构建正向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每次一小步的期待,带给青少年自我赋能的效益,引发青少年更多的希望感。(2)特定系统的咨询取向。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易受班级、学校等外环境的影响。而学校是一个特定的系统,既封闭又开放。抑郁症的学生处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倘若所属的支持系统(学校或班级)能寄予有效支持,或许能缓解症状,使青少年获得重要的支撑资源,而SFBT取向最是适用。咨询师与青少年采取合作的方式,秉承正向性和整体性观点,接受学生的本来样貌,尊重学生目前看重的目标,相信学生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重视可能存在的小改变,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合作的意愿和改变的行动。虽然SFBT取向有时也会采取用目标轻轻挑战不合适行为的咨询策略,让学生学会用建设性方法达成正向目标。但其不合适行为主要指学生未曾注意之处,是为了凸显学生优势力量的,这对于抑郁症学生转移知觉、从抑郁的低落情绪中出来,是个不错的尝试。

另外,在学校这个系统中,SFBT咨询师还能寻求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共同协助,给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正向的、多元化的支撑体系,这是其他咨询取向是无法实现的。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在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1.心理学理论基础不够深厚,导致咨询深度不够,影响咨询效果。其他咨询理论派别相比,SFBT缺乏丰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从咨询理念来看,似乎接近认知行为论和系统平衡论,但又无法完全解释,因此,咨询过程比较简单,加之对问题原因的不深入探讨,可能使咨询缺乏深度,从而影响咨询效果。

2.对于重度抑郁症,短期治疗的效果不明显。有研究表明,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短期治疗即使是达到25次以上也不能比长期治疗有效,因此,或许部分个案能够在不探讨过去经验的情况下会有所改善,但有的个案却不能。据统计,因重度抑郁而住院的患者中,有15%的概率采取自杀,因此,倘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效果不明显,要及时介入其他咨询取向或采用抗抑郁药物、电休克等临床治疗方式。

四、总结

聚焦于当事人成功经验、优势、复原力与有用之处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取向,秉承正向性,相信当事人是自己的专家,信任当事人是想要改变、有能力改变,并会全力以赴改变的,寄予了当事人把握未来和命运的高度尊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实用性和短期也被实务工作者所认可,倘若能够在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中广泛应用,相信会有较好的咨询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Miller,,,&Duncan, solution-focused brief Francisco:Jossey-Bass,1996.

[2][3]戴G,高翔,郑日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述评[J]. 心理科学,2004,27(6):1442-1445.

[4]许维素。范式转移的代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咨询哲学[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04):41-46.

[5]许维素。尊重的赋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与专业价值[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05):48-51.

[6]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45-48.

Focus to Solve in A Feasibility Ana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PENG Yuan-sen

(Sanda University,Shanghai 200136,China)

青少年心理咨询【第二篇】

(韩国首尔大学教育研究所 Email: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5-0305-06

doi:/

1 韩国心理健康体系的构成

职业名称

在韩国,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职业名称很多,最常见的有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专家或心理咨询师等。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职业名称也有相应的变化,如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学校心理咨询师,面向一般青少年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面向求职人员的职业指导(咨询)师以及与心理健康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福利师和青少年指导师等。从事应用心理学、青少年学、教育学、社会福利学、儿童学、咨询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大学教授也会从事临床心理咨询活动,但他们的职业名称是教授,而不改称为心理咨询师。有很多神职人员从事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工作,他们一般也都保留其神职名称,如牧师、传教士、师父、神父、修女等。另外,还有很多咨询志愿者,他们接受一定时间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后,志愿参与青少年或受害妇女的心理咨询活动,他们的名称一般比较模糊,行内称为咨询志愿者,来访者称他们为老师。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及主管行政部门

在韩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非常多样,一般有医院精神科、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企业心理咨询所、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私设心理咨询室、职业支援中心、青少年综合咨询支援中心、妇女保护所、社会福利院、南北统一院,以及圣堂、教会、寺院、修炼院等。主管政府部门也根据受惠对象或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并分别由不同部门受理诸如开业资格审查等一系列相关业务,同时负责制定各项政策、法规。据不完全统计,与心理健康服务业务有关的政府部门有教育部、法务部、国防部、警察署、消防防灾部、统一部、妇女福利部、青少年委员会、红十字会等[1]3-6。

2 心理健康体系从业人员的教育与专业培训

教育内容的选定标准

在韩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正规学校的教育或称学历教育;另一个是社会继续教育或各理论学派自行组织的带有研修性质的专业继续教育。

学历教育的教育课程的选定标准有两条,其一是意义性标准,另外一个是实用性标准。所谓意义性是指,该课程是否能够反映心理健康领域的本质内容;实用性是指该课程的学习是否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2]36-37。根据这两条标准,各大学开设心理咨询相关课程。各校的具体教育内容根据培养目的而有所不同,但是一般包括如下内容:理解个人心理的领域,理解社会文化的领域,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技法领域,咨询者的伦理领域,心理评估领域,研究课题及研究方法领域,咨询者的培养与教育领域,咨询的行政管理领域及咨询政策领域等。以培养青少年咨询师的教育课程为例,其设置的教育课程结构见表1[2]43-44。

教育方法

咨询专业人员的教育因其特殊性采用的方法与一般教育不同。通常情况下,传授知识和概念时采用知识中心教育法,传授技术时采用经验中心教育法,为了开发咨询者个人的咨询能力一般要采用直接体验个人咨询和团队咨询的方法。知识中心教学法包括讲座、座谈会、讨论、课题研究以及读书、读资料、发表法等。经验中心教学法主要包括角色练习、观察、实习、利用多媒体、督导法等。个人咨询及团队咨询是指专业人员像来访者一样,就个人问题找公认专家通过咨询获得解决问题的心理体验[3]231-250。

咨询专业的学科设置及课程内容

随着社会对咨询专业人员需求量的增加,韩国各大学纷纷开设咨询学科,学科名称有的直接冠以心理咨询学,或心理治疗学,有的则在相关学科中设有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业,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福利学、青少年教育学、产业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基督教学等都是在学科内开设咨询专业的。最近几年,有部分学校不仅新开设了咨询学或治疗学,还根据社会需要开设比较时兴的咨询学科,如美术治疗学等。但这些学科规模不大,开设的课程也不像传统学科那样规范严格,大体上是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即兴地开设相关课程,社会需要减少了,有些学科也相继消失。

韩国各大学心理咨询专业一般分为本科课程和硕博研究生课程。本科课程除了以专门培养咨询人员为目的开设的咨询学外,大部分学科并不以咨询科目为重点,而是在选修科目中开设与咨询有关的科目,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咨询学。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学科性质就比较明确了。下面以几个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一下韩国正规教育体系心理咨询专业开设的课程。

本科课程:大部分学校本科所开设的科目,有的与咨询直接关连,有的与咨询学没有直接关系。以首尔大学教育学科本科课程为例,开设的科目有:咨询原理,社会教育概论,产业教育论,个人心理理解等二十多个科目,其中与心理咨询有关系的科目大概有十多种[4]。首尔大学心理学本科课程的科目为:心理学-理解人类心理, 心理统计学,性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入门及实验,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及实验,学习及记忆的心理学及实验, 认知课程及实验,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实验,生物心理学,心理测量及评估,临床心理学及实习,知觉心理学及实验,语言心理学及实验,咨询心理学,产业及组织心理, 应用实验心理学,肯定临床心理学入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情绪心理学,应用发展心理学。这些课程基本上都与咨询学有关系[5]。

硕士课程:首尔大学心理学硕士课程科目为:高级心理统计学,高级社会心理学,高级知觉心理学,心理评估,高级生物心理学,感觉-运动生理学,多变量分析法,团体过程,态度和社会认知,神经心理评估,高级临床神经心理学,高级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研讨(2)标记为(2)的科目为相同科名下可以设置不同内容的科目,学生可以重复选修该科目,在计算学分时不按同一科目处理学时。,认知神经科学,高级性格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知觉心理方法论,高级语言心理学,高级发展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研讨,心理治疗和高级咨询理论,高级组织心理学,高级产业心理学(2),实验心理方法论研讨(2),脑摄像研究方法论,计量心理学研讨(2)。上述课程大部分都与心理咨询有关[6]。

博士课程:首尔大学心理学博士课程专业科目有:性格研究研讨(2),临床及咨询现场实习,团体咨询及治疗,治疗性面谈及实习,生物心理学研讨,高级组织开发论,发展心理学研讨, 精神病理学,神经科学,高级应用发展心理学,认知治疗,产业及组织心理学主要问题,高级情绪心理学。这些大部分都与心理咨询直接有关系。

另外,三育大学开设的心理咨询学教育课程以咨询学为中心课程,内容分五个领域:(1)有关理解人类心理方面的领域。开设课程有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性格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等。(2)有关心理咨询理论及技法的领域。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咨询学概论,咨询伦理,咨询的理论及实际,团队咨询,家庭咨询,职业咨询,儿童发展与咨询,青年发展与咨询,老人咨询,中毒咨询,特殊儿童咨询,学习咨询,超常儿咨询,美术治疗,音乐治疗,行动修正,宗教咨询,性心理咨询,内在治疗,生活指导研究等。(3)有关心理检查测量及研究的领域。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心理检查,心理诊断,研究方法论等。(4)有关心理咨询实习的领域。主要开设个人心理咨询实习和团队心理咨询实习等课程。(5)有关各种训练的领域。开设的课程有领导能力训练,父母教育,交流沟通训练等[7]。

继续教育及各种专业培训

在韩国大部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都知道,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咨询专家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只提供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真正的临床技术或某一理论领域特殊的知识还需要单独下功夫学习。因此,在韩国各种有关心理咨询的培训非常多,参加学习的人也比较踊跃积极。这些培训大部分自费,有的是学会审查资格时承认学分的培训,有的则与资格证无关,大家只要觉得有必要学习,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报名参加。

有关心理咨询的继续教育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学会组织的各种研讨会或工作坊;大学的对外公开讲座;各心理咨询所组织的培训课程;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组织的临时性的主题讲座[8]234-238。首先,韩国各级学会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全国会议形式组织各种研讨会和工作坊,普及最新咨询理论和咨询技术。很多初学者可以在这种形式的会议上接触心理咨询的一般理论和技法,研究人员可以在这里了解咨询学的发展动向,同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其次,设有咨询专业的各大学会对外开设公开讲座,满足从业者对部分理论的继续教育要求。也有些大学会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有关理论的外国专家进行讲学活动,使韩国同行及时了解国外咨询界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成果,不断提高本国的理论水平和咨询技术。再次,心理咨询实习以及各专门理论的普及由相应的心理咨询所担负。如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研究所就要担负精神分析师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任务。有些心理咨询所还要接受一般修炼生的案例指导,通过定期的案例公开发表会,使修炼生有机会得到督导级专家的指导。另外,咨询所也会开设各种分等级的培训课程,补充正规学校的教育。韩国负责成人教育的教育机关非常多,有关心理咨询的各种培训可能由不同的教育机构组织,如,教师进修机关,企业培训机关或宗教、社会团体等。

3 专业人员的管理及资格证的颁发标准

资格证的种类

在韩国,有关心理咨询的资格证一般分为三种:国家公认资格证;学会公认资格证;民间资格证。目前为止,国家公认资格证只有六种,即精神保健临床心理师,专门咨询教师,青少年指导师,职业咨询师,社会调查分析师,青少年咨询师。现行的学会公认资格证主要有:心理咨询专家资格证,咨询心理师资格证等十多种。再就是各个专业学会颁发的有关专业资格证,如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心理咨询师等。各种民间资格证则是名目繁多,种类无数。在韩国,与心理咨询有关的主要资格证见表2[9]。

国家资格证的颁发和认定标准

国家资格证一般都具有法律依据,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或委托相应部门审核管理。下面以青少年咨询师资格证为例,简要介绍一下韩国国家资格证的颁发依据和办法。

青少年咨询师的应试资格

在韩国,根据青少年基本法第二十二条,同法施行令第二十三条等的规定,国家青少年委员会委员长委托韩国青少年咨询院施行青少年咨询师资格审查和考试,并负责资格证书的颁发和管理。青少年咨询师的应试资格见表3[10]。

青少年咨询师考试科目

青少年咨询师的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各级考试科目略有不同, 选考科目一般在所列科目中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参加考试。内容详见表4。

考试方式及考核步骤

考试分笔试、面试、材料审查三种形式。考核步骤有以下五步:递交考试申请(网络申请);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笔试;笔试合格后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面试,面试前接受资格书面审查;面试合格后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收费资格研修;领取相应级别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资格证[11]。

学会公认资格证的颁发标准

学会公认的资格证种类有十多种,下面主要以韩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资格证的颁发标准。韩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分为两个等级,一级心理咨询师又叫心理咨询专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又称心理咨询师。韩国心理学会颁发的这一资格证,是目前韩国国内最为广泛承认的咨询资格证。心理咨询机关在招聘咨询人员时,会在应试资格上注明:需要持有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咨询资格证。心理咨询师应试资格见表5[12],资格审查内容见表6。

资格证申请步骤及常规管理

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一般步骤为:递交申请、参加笔试、笔试科目全部合格后,提出资格审查请求,通过审查后,取得资格证。资格证一般要五年更新一次,其间必须履行会员的义务,按时交纳会费,参加学会的各种继续教育活动。资格证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递交更新资格证申请,并按要求提交参加学会教育活动的有关证明[13]。

4 结论

韩国的心理咨询已有60年的历史,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既有很多相同的方面,也有很多不同 [14]704-709,[15]144-147。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不仅是心理学专业的专门领域,教育学、社会福利学、青少年学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学等不同学科,都担负着培养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并且培养出了大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在韩国,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已经扩大到很多领域和部门,如公务员、企业员工的选拔及管理,监狱以及青少年教养院、部队、警察厅、大型灾难预防,及包括南北韩统一后的心理适应。因此,有部分学者主张咨询学应独立于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这一主张直接体现在学会的组成和组织上,最早韩国有心理学会,心理学会下设临床心理学分会,学会主要由从事临床心理咨询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组成。后来,随着心理咨询领域的不断扩大,非心理学专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也加入了这一队伍,并重新分出了心理咨询分科学会。为了使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能够有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关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韩国心理咨询学会,并按咨询领域下设大学心理咨询分会、青少年心理咨询分会、职业心理咨询分会、企业心理咨询分会、部队心理咨询分会等分支学会,各地方分设地方组织,形成了另一个学会体系。该学会迅速成长,在短短的几年内吸收了千名以上的会员,大部分从业者既是心理学会下设心理咨询学会的会员,同时也是韩国咨询学会的会员。

不管这种争论多么激烈,在韩国,心理咨询职业作为新兴的职业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从业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培养渠道和后期专业培训的机构越来越多,韩国心理咨询业已从大规模和多样化逐渐向高水准、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翰。 为确立心理学正体性的必要努力-资格证的颁发和管理[J]. 韩国心理学会会报,2008,3:3-6.

[2]朴裁煌,南相仁, 金昌大,等 . 青少年咨询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M]. 首尔: 青少年对话广场, 1993 : 36-37.

[3]李淑英, 金昌大。 咨询专业硕博课程标准化研究[J].教育研究 ,2002,40(4):231-250.

[4]首尔大学教育学科, 教育课程[OL]. 首尔: 首尔大学教育学科,2008,9.[].

[8]金桂铉。 咨询教育方法论研究 [M]. 首尔: 学知社, 1992 : 234-238.

[9]韩国产业人力工团。资格证[OL]. 首尔: 韩国产业人力工团 , 2008, 9. [].

青少年心理咨询【第三篇】

青少年逆反心理角色扮演心理咨询青少年逆反心理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就容易和家长、老师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案例,尤其以初中学生最为多见。心理咨询师面对这类问题,通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咨询方法。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咨询方法,如果使用得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

(一)逆反心理的定义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对于学生而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1.对家长和老师不认同、不信任,对正面教育进行反面思考。

2.对家长和老师的重复要求感到厌烦,产生抗拒心理。

3.对拉帮结派、挑战权威、打架斗殴等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4.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消极抵抗,甚至公开对抗。

(三)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心理发展因素。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生理迅速成熟,心理还不成熟,造成了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青少年进入“心理断乳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以独立人格出现,但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难以应付的危机感。当自主性被忽略或受到阻碍时,就会引起反抗。

2.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口的构成。如果家庭结构不稳定甚至破裂离异,孩子往往焦虑水平偏高,容易出现防御性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2)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一般将教养方式分为溺爱、专制、放纵、民主四种类型。其中溺爱型、专制型、放纵型的方式所教育的孩子都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只有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好的,孩子的情绪长期处于稳定和健康的状态,即使出现逆反心理也可以自己进行调适。

(3)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 家庭的气氛,它与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不能和睦相处,家庭气氛紧张,就会促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

3.学校因素:

(1)教师的影响。教师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学生出现错误,要耐心进行教育,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批评学生时应以理服人,不要采取高压政策,更不要当众羞辱学生。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容易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对抗行为或者自暴自弃。

(2)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兴趣、爱好和共同的行为倾向。他们之间容易相互认同,也容易相互影响。其中消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再加上青少年的模仿性较强,因此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

4.社会因素。社会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些影视剧中,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其中的人物有时会挑战权威、顶撞父母、对抗老师,这些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坏的示范作用。在一些网络游戏中充满暴力、色情、享乐等内容,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形成。当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家长、老师的价值观差别越来越大时,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因为上述原因,青少年逆反心理已经成为普遍性的问题。心理咨询师面对这类问题时,通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咨询方法,其中角色扮演是在咨询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二、角色扮演

(一)角色扮演概述

角色扮演(role-playing)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1889-1974)提出的,是由求助者通过角色扮演来改变自己已有的行为模式或者是学习到新的行为模式,促进产生相应的认知改变。

角色扮演的目的在于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人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求助者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情感。

(二)角色扮演的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是以米德的角色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米德的角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通过对自我的研究发现,自我是通过学习、扮演其他人的角色发展起来的。角色扮演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实际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定行为。在不同场合,人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人们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是角色扮演用于塑造人的行为的理论基础。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在观察学习中,人们不需要奖励或强化,甚至也不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只要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就可以学到新的行为。因此,有意识地从正面给人以正确、规范的行为刺激,有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改变不良的行为。

(三)角色扮演的作用

1.协助求助者觉察、纾解情绪。

2.修正求助者对他人的了解。

3.协助求助者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和想法有新的认识。

4.协助求助者学习与预演新的行为模式。

因为角色扮演的方式比较轻松、自由,可以使求助者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增进求助者对他人的理解,从而促进心理问题的解决,所以角色扮演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比较常用,尤其是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当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角色扮演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的应用

(一)角色扮演的技术步骤

1.求助者描述问题时,咨询师从求助者的描述中,找出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情境。

2.确定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情境后,请求助者重演事件经过,并且扮演不同的角色。

3.如果求助者无法进入某一个角色时,咨询师应先处理阻碍求助者进入该角色的障碍。障碍去除后,求助者再扮演该角色。

4.求助者进入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后,咨询师协助求助者体验该角色的感觉、想法和行为。

5.角色扮演结束以后,咨询师给予求助者相应的反馈,或者由咨询师进行示范在当时的情境下怎样反应更适宜,让求助者逐渐学会相应的技能。

(二)角色扮演在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的应用

1.澄清问题。角色扮演可以帮助求助者了解其心理过程中的内心冲突与外在表现,为解决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一个周末的下午,初三学生小李和父亲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小李原来是在甘肃省某初中上学,初三时因为父亲来宝鸡市工作,所以转学到宝鸡市某初中。父子二人住在宝鸡市某小区,母亲还留在甘肃老家。虽然功课很紧张,但小李一有时间就去网吧,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下降。父亲多次进行教导,甚至打过他几次,但是都无济于事。

经过心理测验,收集相关资料,咨询师发现小李对父亲有比较强的敌对情绪。建立咨询关系以后,咨询师请小李讲述了他和父亲的对话过程,从中选取了一段对话。由咨询师扮演小李父亲,小李扮演自己,重现了当时的情境。然后进行角色互换,由小李扮演父亲,咨询师扮演小李。经过角色扮演和咨询师的反馈,小李认识到自己问题的原因。他转学后对陌生环境不太适应,而父亲对自己管教太严,缺乏关心,所以小李感到特别孤独,就想去网吧打游戏。而父亲在和小李的对话过程中,只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考虑到小李的心理需要。这就造成小李对父亲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父亲不让他上网,他就偏偏去上网。

问题澄清之后,咨询师制定了咨询方案,引导小李想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同时,咨询师也和小李父亲进行了深入沟通,使小李父亲理解了儿子的真实想法,改变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经过两个月的咨询,小李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在班级里交了几个好朋友,不再去网吧上网,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小李父亲也经常抽时间和小李一起去打篮球,父子二人能够很好地沟通交流。

2.疏导情绪。角色扮演中,求助者重演事件发生的过程,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觉察过去未觉察的情感。透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释放,将求助者内心的不满和积压的情绪以及难以表达的想法宣泄出来。求助者内在的情感得以纾解,从而不会干扰其认知与行为。

国庆节放假期间,咨询室来了一对母女。女儿小赵是某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她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成绩下降,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因为父亲是某厂工人,对女儿的期望值很高,母亲从私营企业辞职,专门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所以小赵最近压力特别大,感到心烦意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效率也不高。还好小赵母亲比较关心女儿,带她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经过两次咨询,咨询师和小赵建立了比较好的咨询关系,小赵感到学习压力有所缓解。谈话过程中咨询师发现,小赵的压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父亲,而她对父亲有比较强的逆反情绪。第三次咨询时,咨询师打算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疏导小赵的情绪。于是根据小赵的讲述,选取了一段小赵和父亲的对话场景,由咨询师扮演小赵父亲,小赵扮演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小赵父亲严厉的话语使小赵突然间泪流满面。她哭着说,难道父亲的面子就那么重要吗?难道女儿就是学习的机器吗?小赵哭诉的时候,已经完全进入了当时的情境,她平时不敢对父亲说的话一下子全说出来了。当小赵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咨询师问她的感觉及想法。小赵说她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以后,感到轻松了很多。

两个月的咨询结束时,小赵已经从学习压力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对父亲的逆反心理也基本上消除了。咨询师和小赵父亲也沟通了一次,提出了一些建议,小赵父亲完全同意。三个月后电话回访,小赵母亲高兴地说,女儿现在情绪稳定,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和父亲相处也很好。

3.改变认知。求助者的问题常常是过去未完成事件的反映。重演现在发生的事件,常常会带出过去未完成事件的情境。当过去未完成事件与现在事件产生联系时,求助者可以对目前事件的行为、感觉与想法产生改变。求助者扮演他人,有机会体验别人内在的感觉、想法与行为,这种体验可以使求助者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增进对他人的理解。

暑假刚开始,初二学生小刘的母亲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她说小刘从上初中开始就特别叛逆,学习成绩很差还不愿意去上辅导班,经常和同学打架,在学校和老师顶嘴,在家里和母亲顶嘴。咨询师让小刘母亲把儿子带来,先进行心理测验,收集相关资料。在谈话过程中咨询师发现,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是小刘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通过两次咨询建立了咨询关系之后,咨询师打算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改变小刘的认知。先让小刘讲述自己回家后和父亲的对话过程,再讲述和母亲的对话过程。然后分别选取了一段对话,进行角色扮演。第一个场景是小刘扮演自己,咨询师扮演小刘父亲。第二个场景进行角色互换,由小刘扮演父亲,咨询师扮演小刘。通过角色互换和咨询师的引导,小刘认识到父亲对自己过分溺爱,而小刘父亲本身也是一个不喜欢遵守规则,情绪容易冲动的人。

第三个场景是小刘扮演自己,咨询师扮演小刘母亲。第四个场景进行角色互换,由小刘扮演母亲,咨询师扮演小刘。经过角色扮演和咨询师的引导,小刘认识到母亲对父亲的溺爱行为非常不满,希望儿子能作一个好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不要轻易动手打人。所以小刘母亲对儿子管得比较严,结果引起了小刘的反感,故意和母亲作对。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小刘认识到自己的逆反心理是由于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造成的。父亲过分溺爱,而母亲又管教太严,巨大的反差让他难以接受。小刘认为母亲就应该和父亲一样溺爱他,这种“绝对化要求”使他对母亲极为不满,甚至认为自己是母亲捡来的孩子。但事实上,父亲过分溺爱是绝对错误的,母亲管教太严虽然也需要改变,但毕竟有她的理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经过这次咨询,小刘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咨询师和小刘的母亲也进行了沟通,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咨询结束的时候,小刘已经消除了对母亲的逆反心理,和母亲能够很好地相处,在学校也不再和老师顶嘴了。

4.塑造行为。通过角色扮演,求助者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学习与预演新的行为模式。

寒假里的一天,初二女生小张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心理咨询室。母亲说小张逆反心理严重,希望咨询师能开导开导她。小张却什么也不说。咨询师建议让小张母亲先离开,单独对小张进行咨询。小张这才讲述了对母亲的反感。原来小张学习一直很好,但母亲总是不满足,经常提醒她要努力学习,不要贪玩,将来一定要出国留学,和小张的阿姨一样定居英国。说的次数多了以后,小张就比较厌烦,故意和母亲不说话,进行消极对抗。

咨询师对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之后,打算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第二次咨询,小张和母亲一起来到咨询室。咨询师向她们简单介绍了角色扮演的原理和作用,她们说可以试一下,并且选好了一段对话场景。首先由小张扮演自己,小张母亲也扮演她自己,重现当时的情境。咨询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对扮演的过程进行了反馈,并且指出母亲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而小张也需要和母亲好好沟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母亲。然后再次进行角色扮演,在当时的情境下重来一次,结果双方沟通得非常好。角色扮演结束以后,小张和母亲都说有所收获。咨询师也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反馈,分别给小张和母亲提出了一些建议。

经过五次咨询,小张的逆反心理已经基本消除。母亲和小张也逐渐改变了以前的沟通交流方式,母女之间又和好如初了。

(三)角色扮演的注意事项

1.咨询师和求助者建立咨询关系以后,如果要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应该向求助者说明角色扮演的原理和作用。如果求助者同意进行角色扮演,咨询师应选好一段场景,引导求助者进入设定的情境。

2.角色扮演应尊重求助者的自发性,使求助者在比较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扮演。当求助者觉得无法继续扮演下去,或者认为扮演已经完成,咨询师可以停止角色扮演过程。

3.心理问题一般都比较复杂,只是用角色扮演技术往往不能解决求助者的问题。所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角色扮演经常和其它心理咨询技术结合起来使用。

参考文献:

[1]何良长。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75-76.

[2]王雷。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导案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0):35.

[3]韦焕能。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职业技术,2006,(12):55.

青少年心理咨询【第四篇】

[摘要]本文对我国居民心理咨询消费水平现状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心理咨询消费行为的因素,阐述居民心理咨询消费水平的特点,以提高我国居民心理咨询消费水平,为促进心理咨询消费,加快心理卫生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理咨询消费市场现状分析发展前景

一、心理咨询消费市场的现状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消费逐渐接受。目前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日见加大,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存状态,必然产生对与心理健康产业的需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主任董晓南曾指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今后就业市场需求的重要方面。统计数据表明全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有近3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同时,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强,和自我健康意识的完善,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2.来访者多为青年人和高知识群体。目前我国不同类别心理门诊的就诊者均以学生最多,这与当前学生面临的压力大不无关系,他们要面对升学、考试、恋爱、经济和就业等多方面压力,例如在“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压力等。有报道在来访者中以中青年为主要就诊人群,老年人最少。研究发现三类心理门诊就诊者中常见年龄均为19到40岁这一年龄段,可能因为这个阶段涉及生理的发育、恋爱、结婚、成立家庭、婚后适应、承担家庭责任以及学习、就业、事业的压力等诸多问题。国内报道多显示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以高知识水平为主,研究发现心理门诊就诊人群学历多在高中以上,这可能与高学历的人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意识、愿意主动寻求帮助、能够接受心理咨询有关。

3.目前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美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与人群的比例约为1:2~4千,在我国约为1:20万。在首都地区调查研究发现平均每100万人口只拥有咨询师不足20人。美国的心理诊所开业,必须是获得博士学位的咨询心理学家。人员的构成上包括咨询心理学家、学过心理学的心理技术人员(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和经过培训的助理人员。相比之下,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心理学基础相对薄弱。医院心理门诊的医生更多是医学出身,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有些医生还身兼数职,参加提高强化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更少。高校心理门诊人员专职较少,多是兼职,相对于广大的学生群体而言,咨询人员不足。

4.心理咨询的收费状况。目前心理门诊,总体上来讲,收费标准与心理治疗师的劳动付出不相称。目前学校对学生不收费,医院心理门诊是以市物价局制订的标准来收取费用,它的费用比社会上心理治疗收费相差甚远。

二、影响心理咨询消费行为的因素

1.个体因素,包括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以及态度和学习行为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特别是尊重的需要成为行为的主要影响力,因此咨询师以及整个社会对于来访者的咨询消费行为的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心理咨询抱有积极态度的消费者会有明显的消费意图,咨询的效果也会更好。随着消费者在心理咨询行为中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他们的消费行为也日见成熟。

2.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亚文化和习俗等

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中庸的价值观,我国消费者习惯与周围人的生活保持一致,就目前国内的现状看进行心理咨询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接受心理治疗更是会被人当作异类。咨询者不想被人注意,怕人家以为自己有精神病。来接受治疗的人也多半已经濒临绝望和崩溃的边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交往频繁的城市,消费习俗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心理咨询作为新事物、新商品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消费活动中。

三、心理卫生行业的发展前景

1.作为与医疗、法律援助类似的心理卫生行业将逐渐为整个社会所认可,特别是被各级政府管理层所接受和重视,这次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全社会心理救援意识的表现和关注就证明了这一点。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杨风池认为,政府认识到心理咨询对稳定社会的重要性,并下决心抓好这一工作,我国的心理卫生行业是有力量、有办法做好的。

2.规范心理咨询行业的收费问题。关于收费问题,在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同时来访者得到了必要的帮助。进行合理收费是治疗师和来访者双方活动的一种制约方式和手段,是治疗设置的组成部分,也是双方建立具有保密关系的一种有效措施。收费保证了在特定时限内创建治疗氛围,使来访者有安全感,促进了自我暴露以及情绪发泄。心理门诊收费低或不收费,部分来访者可能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怀疑治疗师的能力。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员平均每小时收费40元到60元。较有名望或被认可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收费达100元,若是担任私人心理咨询师,月收入起码万元以上。随着心理咨询市场的发展,收费价格的波动和规范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48 722918
");